gdp影響國債期貨嗎
1. GDP對什麼有影響
1。GDP增長與否對什麼有影響,主要表現在什麼地方?
從GDP增長與否,說明這個國家的經濟體是否有活力,我們也常常通過成長的幅度,以及幅度的變化,推算未來的發展趨勢。說道GDP增長影響最直接的,是就業率、稅收水平。
那麼是不是一個國家GDP增長就是說明國力的同比增長?否,因為這里包含了外國企業在國內投資的產值和收益,這些,他們會匯回自己的國家。拿芭比娃娃的例子,一個完全由國內產的巴比娃娃的銷售利潤中,只有10%不到的屬於國內企業,而80%作為智力附加值屬於美國拿走了,而這銷售額的100%,都被計算到GDP裡面去了。所以我們國家吃了大虧,只賺取低廉的利潤的同時,還受到反傾銷的調查限制。
所以說,在我看來GDP的數據和國力增長沒有很大的關系,而真正的應該看的是GNP:
GDP--國內生產總值,以國土為原則劃分,包括了國外企業在國內賺取的收入
GNP--國民生產總值,以國籍為原則劃分
GNP = GDP - 外國企業在國內賺取的收入+國內企業對外的投資收入
事實上,我國的GNP遠遠沒有GDP樂觀,使用它只是一種掩耳盜鈴罷了。但對就業、稅收的幫助倒是絕對的了。
2。 GDP的增長與那些因素有關?
GDP=G+I+C+(X-M)
G--政府支出
I--投資(政府、企業、國外)
C--消費
X--貿易出口
M--貿易進口
如果政府財政相對穩定,則就與投資、消費、對外貿易有關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經濟推動力的三駕馬車
另外,GDP水平還與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有直接關系,國家根據發展水平分為:發展中國家(不發達國家),發達國家,他們的合理指標不同,不發達國家,相對經濟水平較差,他們的GDP的成長空間比較大,一般6%以上,而發達國家卻反過來,2~3已經很不錯了,有的只是保證不要負增長。
===================================================================
附:其實芭比娃娃的數據遠沒有我說的樂觀:
一個中國生產的芭比娃娃,在美國海關到岸價為2美元,但在市場上零售價格為9.99美元。這其中有將近8美元,作為智力附加值被美國拿走了,與我們無關。作為生產者的中國,在得到的2美元中,有1美元用於運費、稅收和其他管理費,0.65美元用於進口原材料,真正留給我們的只有0.35美元的加工費。
2. 宏觀經濟學 下列交易對GDP的影響
(1)GDP增加100元,消費增加
(2)GDP不變,這時母雞算餐館的中間品
(3)GDP增加5000萬元,算出口
(4)不變,並沒有新增財富,只是同一國企業之間的資產的轉移
(5)增加20億元,算作本國企業投資的增加
3.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對利率、消費、投資、GDP的影響是一定的嗎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對利率、消費、投資、GDP的影響是一定的。
(一)財政政策通過影響需求、供給,拉動經濟增長或反經濟衰退。財政政策主要有政府收入和政府支出兩大工具。收入工具方面,財政利用稅收的變動對國民收入的變動具有的倍增作用,通過稅收手段,發揮稅收的乘數效應,促進經濟穩定增長。在經濟蕭條時,政府通過減稅,降低企業成本,稅收便會產生一種推力,防止個人消費和企業投資的過度下降,從而起到反經濟衰退的作用;而在經濟過熱時期,其作用機理正好相反。支出工具方面, 在經濟蕭條時期,為緩解通貨緊縮影響,政府通過增加支出,減少收入政策來增加投資和消費需求,增加社會有效需求,刺激經濟增長;反之,經濟繁榮時期,為抑制通貨膨脹,政府通過財政增加收入、減少支出等政策來抑制和減少社會過剩需求,穩定經濟波動。也就是說,無論財政採取收入或支出手段,目標都是為了影響需求、供給,其必然會影響到投資、消費,進而影響到GDP的增長。
(二)貨幣政策是通過影響總需求來調節利率,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貨幣政策是指中央銀行為實現既定的目標,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應量來調節市場利率,通過市場利率的變化來影響民間的資本投資,影響總需求來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各種方針措施。可見,其核心著眼點就是市場利率,即通過中央銀行調節貨幣供應量,影響利息率及經濟中的信貸供應程度來間接影響總需求,以達到總需求與總供給趨於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積極的貨幣政策是通過提高貨幣供應增長速度來刺激總需求的,在這種政策下,取得信貸更為容易,利息率會降低。因此,當總需求與經濟的生產能力相比很低時,使用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最合適;消極的貨幣政策是通過削減貨幣供應的增長率來降低總需求水平,在這種政策下,取得信貸較為困難,利息率也隨之提高。也就是說,不管積極的貨幣政策還是消極的貨幣政策,都會影響到市場利率,並通過貨幣供給量的調整影響社會取得信貸資金,進而影響社會投資和消費可動用的資金,進而影響到GDP的增長。
4. 有關GDP的幾個問題
各位好,
最近曼昆的宏觀經濟學,看完有關GDP的章節以後有一些疑問,希望能聽聽大家的意見:)
關於GDP如果從支出的角度來看那麼存在一個恆等式:
Y = C + I + G + NX
1、所有國家(比如:中國)GDP支出的分類都是這樣的嗎?還是這里僅僅是美國的一種大致支出分類?如果各個國家不盡相同,那麼中國是怎樣對GDP的支出進行劃分的呢?我在網路上也沒有找著;
也是這樣劃分的 通用的
2、關於恆等式中的NX是凈出口的意思,雖然從整個恆等式左右關系理解了,但是從意義上對NX出現在恆等式的右側有些疑惑,前面的C、I、G分別對應家庭消費、投資、政府消費,但是凈出口如果不為0的話,那麼意義是指除去了進口(這一塊已經在C中包含了)的純出口,這個貌似不像是支出(因為出口了商品後獲得了對應的貨幣支付)感覺是收入,為什麼會出現在以「支出」為描述角度的等式右側呢?
純出口了的東西 就給別人了啊 一個國家生產出來的東西是一個大蛋糕 這個蛋糕有的給人們消費了 有的讓政府花了 有的拿去再投資了 有的給老外用了
最後那個部分就是凈出口 怎麼不是支出呢
3、和GDP有一個概念叫做「GDP平減指數」,這里「平減(DEFLATOR)",在書中的解釋是:
「GDP平減指數的得名是因為它可以用來從名義GDP中提出通貨膨脹 -- 也就是說,"平減"名義GDP中由於物價上升而引起的上升。」
上面這句話我有些不太明白,GDP平減指數 = 名義GDP / 實際GDP × 100。這里由於用於統計的GDP都是一年的,所以生產的最終產品是一樣的,應該這里體現的是由價格波動引起的GDP浮動,我這樣理解感覺就和上面書中對「平減」這個詞的意思理解相反了。而且我查了一下單詞「DEFLATOR」的意思,也是指:
緊縮指數
減縮指數
消除通貨膨脹指數
和書中說的一樣,這里就有些迷惑了,希望弄清楚的朋友能說說看,是不是我理解上有問題;
把那個可以理解成消除通貨膨脹指數,DEFLATOR就是去除通貨膨脹的意思,用現期的CPI除以基期的CPI就得到這個指數了
用名義GDP除以這個指數就是實際GDP
4、這個問題和GDP沒有什麼大關系,順便一起問一下,和CPI有關,通過CPI人們可以方便的對不同時期貨幣的購買力進行換算,但是我對這種換算有些以為,比如:一個人20年前有100元,現在物價指數是20年前的10倍,那麼原來的100元就應該相當於現在的1000元了。但是我覺得這種比較有意義嗎?如果從經濟的長期趨勢來看,經濟是發展的,前人的錢再值錢也不能和後來的人享受到同樣的生活水平,就像原來皇帝再有錢也不能看上電視一樣,所以是不是這種CPI的比較僅僅是在短期內是有意義的(因為人們生活的環境是相似的),但是長期沒有什麼意義?(但是至於短期是多少,長期是多少估計又是另外一個不能確定的定性詞彙了)。
最精確的物價調整指數 用效用曲線來看的 最後用那個指數調整出來的錢數會給人帶來同樣的效用的
但是時間久了 偏好會發生改變 所以你那樣想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5. 什麼是GDP,影響它的四個因素是哪些呢
GDP是英文gross domestic proct的縮寫,意為國內生產總值,指的是一國(或地區)一年以內在其境內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總和。作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GDP是怎麼計算出來的呢?
要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生活水平是提高了,還是降低了,自然就是要計算這個國家(或地區)所取得的產品與服務的數量。為了使我們能夠把所有的產品與服務的數量用一個數字來表達,經濟學家想到了各種產品和服務的價格這一數字。因為所有的商品或服務都有價格,可以用價格來疊加。比如說,一杯飲料是5元錢,理一次發是10元錢,等等。不過,同一商品或服務的價格會變化。比如,一台21英寸彩電的市價,兩年前也許是3000元,現在可能只要1500元。如果單從貨幣數量來看是減少了一半,但從實物的效果來看,仍然還是一台21英寸彩電。所以,我們在利用商品的價格來計算其數量的變化時,還必須考慮到價格變化的因素即物價變化水平,並做出相應的調整。按照這個原理,如果我們要比較一個人今年的經濟生活水平相對去年的變化情況,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計算出他去年全年收入多少(假定為2萬元),然後,計算他今年全年收入是多少(比如是2.4萬元),再計算出今年物價水平比去年變化了多少(假定上漲了5%)。這樣剩下的就是簡單的算術問題了:今年的2.4萬元,扣除物價因素的話,相當於去年的2.29萬元(2.4÷1.05),再以這一數字除以去年的2萬元,就可以知道此人實際的生活水平,今年比去年是提高了14.5%。
將同樣的計算方法運用到計算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生活水平上,就可以得出GDP數字。我國是從1985年開始計算國內生產總值的。在具體的核算過程中,基本上是按國際通行的核算原則,即對各種類型資料來源進行加工計算得出的。主要資料來源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統計資料、國務院有關部門的統計資料等;第二部分是行政管理資料,包括財政決算資料、工商管理資料等;第三部分是會計決算資料,包括銀行、保險、航空運輸、鐵路運輸、郵電通信系統的會計決算資料等。近年來,統計資料在越來越多的領域是採用抽樣調查方法和為避免中間層次干擾的超級匯總法來獲得的。
可能有讀者會問,我國不同時期發布的同一年的國內生產總值數據往往是不一樣的,這是為什麼呢?因為GDP的計算需要經過以下三個過程:初步估計過程、初步核實過程和最終核實過程。在初步估計過程中,某年的國內生產總值是在次年的年初,依據統計快報進行初步估計得出的。統計快報比較及時,但范圍不全,准確性不很強。初步估計數一般於次年2月底發表。其次是在次年第二季度,利用統計年報數據對國內生產總值數據重新進行核實。年報比快報統計范圍全,准確度也高,採用這類資料計算得到的國內生產總值數據是初步核實數。但工作並沒有就此結束。因為核算除了大量統計資料外,還要利用諸如財政決算資料、會計決算資料等大量其他資料,這些資料一般來得比較晚,大約在第二年10月左右才能得到,所以在第二年年底的時候,根據這些資料再做一次核實,叫最終核實。最終核實數在隔一年的《中國統計年鑒》上發布。三次數據發布後,如果發現新的更准確的資料來源,或者基本概念、計算方法發生變化,為了保持歷史數據的准確性和可比性,還需要對歷史數據進行調整。正因為如此,才會出現GDP數字的不斷變化。
GDP統計本身也有一定的缺陷和偏差,主要表現在:使GDP增長的原因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正面因素,即社會的進步,科技發展,生產要素投入的增加,促進了生產的發展,使GDP增長;二是為消除負面影響而進行的生產活動,也可以促進GDP的增加。例如不清潔生產造成環境污染、水土流失,而治理環境污染的生產活動又形成新的GDP。GDP沒有將正面的建設性和負面的破壞性活動區別開來,忽略了自然資源方面出現的稀缺,而這已經危及經濟可持續發展所需維持的生產力水平。GDP也沒有明確考慮主要由污染而導致的環境質量下降,以及隨之而來的對人類健康和財富的影響,甚至把對自然資源的掠奪性利用作為生產的增加來加以核算。為克服這種種弊端,才有學者提倡以「綠色GDP」作為更為全面的經濟指標來衡量經濟發展水平。
6. 經濟學中gdp的影響因素中有沒有國家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影響為什麼
首先你要明白gdp是國民生產總值,是內部的生產總值,而你說的兩個政策是國家之間,相對於內部而言外部的影響因素,所以影響不到國內的gdp
7. GDP的優缺點是什麼
國民經濟發展中強調GDP數據的優缺點
優點
能較為全面的反應出一國經濟增長的水平,GDP作為一種衡量標准,這么多年來一直被使用,必有其可取之處。GDP是根據市場交換而獲得的數據,從整體而言,經濟越發展,市場的交換越頻繁,人們的生活也更好。
缺點
1、GDP不能完全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水平。有一些不通過市場卻能對人們生活產生重大影響的經濟活動就不能通過GDP來反映。
2、GDP不能反映一個國家的產品和服務結構。如一國重視武器的研發,一國用於基礎設施的建設,對於人們生活水平的影響差別就很大了。
3、GDP不能反映產品和服務的進步。 如因技術的進步而降低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GDP反映不出來。
4、GDP統計有一定的誤差。而且沒有考慮給環境帶來的污染和資源的消耗。
(7)gdp影響國債期貨嗎擴展閱讀:
局限性
(1)由於GDP用市場價格來評價物品與勞務,它就沒有把幾乎所有在市場之外進行的活動的價值包括進來。特別是,GDP漏掉了在家庭中生產的物品與勞務的價值。
(2)GDP沒有包括環境質量。設想政府廢除了所有環境管制,那麼企業就可以不考慮他們所引起的污染而生產物品與勞務。在這種情況下,GDP會增加,但福利很可能會下降。空氣和水質量的惡化要大於更多生產所帶來的福利利益。
(3)GDP也沒有涉及收入與分配。人均GDP告訴我們平均每個人的情況,但平均量的背後是個人收入的巨大差異。由此可見,就大多數情況,但不是對所有情況而言,GDP是衡量經濟福利的一個好指標。
(4)GDP概念是源自於交換產生財富的原理。這個原理的基本條件是:一是交換必須自願,二是交換必須不妨礙第三人,三是交換必須在兩個清晰的產權主體之間真正發生。假定不符合這三個條件,那麼所得出的GDP數值的准確性恐怕就得大打折扣,或者說GDP的數據就會有瑕疵。如強制交易的GDP、妨礙他人的GDP、出口創造的GDP、投資產生的GDP 、消費帶來的GDP等等都會影響GDP的總有效積累。
8. GDP對股市的影響如何
國內生產總值(GDP)變動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GDP變動是一國經濟成就的根本反映,GDP的持續上升表明國民經濟良性發展,制約經濟的各種矛盾趨於或達到協調,人們有理由對未來經濟產生好的預期;相反,如果GDP處於不穩定的非均衡增長狀態,暫時的高產出水平並不表明一個好的經濟形勢,不均衡的發展可能激發各種矛盾,我們必須將GDP與經濟形勢結合起來進行考察,不能簡單地以為GDP增長,證券市場就將伴之以上升的走勢,實際上有時恰恰相反。關鍵是看GDP的變動是否將導致各種經濟因素(或經濟條件)的惡化,下面對幾種基本情況進行闡述。
(1)持續、穩定、高速的 GDP增長。在這種情況下,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協調增長,經濟結構逐步合理趨於平衡,經濟增長來源於需求刺激並使得閑置的或利用率不高的資源得以更充分的利用,從而表明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這時證券市場將基於下述原因而呈現上升走勢。
伴隨總體經濟成長,上市公司利潤持續上升,股息和紅利不斷增長,企業經營環境不斷改善,產銷兩旺,投資風險也越來越小,從而公司的股票和債券得到全面升值,促使價格上揚。
人們對經濟形勢形成了良好的預期,投資積極性得以提高,從而增加了對證券的需求,促使證券價格上漲。
隨著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持續增長,國民收入和個人收入都不斷得到提高,收入增加也格增加證券投資的需求,從而證券價格上漲。
(2)高通脹下GDP增長。當經濟處於嚴重失衡下的高速增長時,總需求大大超過總供給,這將表現為高的通貨膨脹率,這是經濟形勢惡化的徵兆,如不採取調控措施,必將導致未來的"滯脹"(通貨膨脹與增長停滯並存)。這時經濟中的矛盾會突出地表現出來,企業經營將面臨困境,居民實際收入也將降低,因而失衡的經濟增長必將導致證券市場下跌。
(3)宏觀調控下的 GDP減速增長。當GDP呈失衡的高速增長時,政府可能採用宏觀調控措施以維持經濟的穩定增長,這樣必然減緩GDP的增長速度。如果調控目標得以順利實現,而GDP仍以適當的速度增長,而未導致 GDP的負增長或低增長,說明宏觀調控措施十分有效,經濟矛盾逐步得以緩解,為進一步增長創造了有利條件,這時證券市場亦將反映這種好的形勢而呈平穩漸升的態勢。
(4)轉折性的GDP變動。如果GDP一定時期以來呈負增長,當負增長速度逐漸減緩並呈現向正增長轉變的趨勢時,表明惡化的經濟環境逐步得到改善,證券市場走勢也將由下跌轉為上升。 當GDP由低速增長轉向高速增長時,表明低速增長中,經濟結構得到調整,經濟的瓶頸制約得以改善,新一輪經濟高速增長已經來臨,證券市場亦將伴之以快速上漲之勢。
在上面的分析中,我們只沿著一個方向進行,每一點都可沿著相反的方向導出相反的後果。最後我們還必須強調指出,證券市場一般提前對GDP的變動作出反應,也就是說它是反應預期的GDP變動,而GDP時實際變動被公布時,證券市場只反映實際變動與預期變動的差別,因而在證券投資中進行GDP變動分析時必須著眼於未來,這是最基本的原則。
9. GDP對國家的影響.
一國的GDP大幅增長,反映出該國經濟發展蓬勃,國民收入增加,消費能力也隨之增強。在這種情況下,該國中央銀行將有可能提高利率,緊縮貨幣供應,國家經濟表現良好及利率的上升會增加該國貨幣的吸引力。 反過來說,如果一國的GDP出現負增長,顯示該國經濟處於衰退狀態,消費能力減低。這時該國中央銀行將可能減息以刺激經濟再度增長,利率下降加上經濟表現不振,該國貨幣的吸引力也就隨之而減低了。 因此,一般來說,高經濟增長率會推動本國貨幣匯率的上漲,而低經濟增長率則會造成該國貨幣匯率下跌。 納稅人有理由懷疑不合理的建造地標性建築物。 政績工程,越來越遭到老百姓和政府的反對了。
10. 關於對GDP影響的問題
當然是第二種貢獻大。GDP是國內生產總值的英文Gross Domestic Procts的縮寫,是指以貨幣形式表現的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GDP = 居民消費 + 政府消費 + 固定資本形成總額 + 存貨增加 + 貨物和服務的凈出口 。可見GDP增加需要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消費」。工廠工作,工廠要消費,GDP增加;雇保姆,家庭要消費,GDP增加。雖然最終達到的目的是一樣的,但對GDP的貢獻卻大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