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債期貨 » 國債期貨的畢業論文選題

國債期貨的畢業論文選題

發布時間: 2021-05-26 06:22:22

⑴ 幫我選個畢業論文題目

可參考:
題目:論中國證券市場的規范發展探討
[摘 要]:我國的證券市場是在政府推動經濟體制改革的政策驅動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而政府驅動發展的模式必然帶來某些制度性的缺陷。這種先天的不足和過速的發展使得我國的證券市場始終處於動盪之中,投機風盛行,大戶操縱、違規操作之事屢屢發生,規范市場成為保證和促進證券市場發展的首要任務。用什麼來規范市場,由誰來規范市場,如何對市場進行規范,這就是證券市場健康持續發展所必須要解決的問題,也正是本文要探討的問題證券市場是市場經濟發展到較高階段的產物,是市場經濟演化的自然結果。按照一般的過程,證券市場的發展應該經歷由最初的債券現規范性貨市場到股票交易市場,再到相應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場這樣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的漸進發展過程。

一、中國證券市場發展現狀及其不規范性

我國的證券市場發端於80 年代初,而真正成型並初具規模是在90年代初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成立之後。短短十幾年的時間,我們走過了西方發達國家證券市場幾百年的發展歷程。股票、債券、市盈率、指數這些數年前還少有人知的概念,如今已成為普通老百姓日常談論的話題,幾千萬股民投入到證券市場,隨著行情的漲落而起伏跌盪。而我國的證券市場是脫胎於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初級階段,是經濟體制改革的試點產物,在股份制試點階段,就急急忙忙地建立了股票市場;在股票市場還沒有成熟、利率尚未實現市場化的情況下,又過早的開設了市場化要求更高、風險更大的國債期貨市場。這些急於求成的「快速建設」,使得我國的證券市場在發展過程中就面臨著整體經濟上處於轉軌階段與證券市場的超前發展的矛盾。目前我國證券市場不規范性的表現如下:

1.股權結構雜亂。

目前,我國股票種類分為國家股、國有法人股、發起人法人股、募集法人股、定向募集法人股、公眾股、內部職工股、職工集體股、優先股、A股、B股、H股等,形成了我國股權設置復雜、種類紛繁的局面。這些股票中,有的上市流通,有的沒有上市流通。一家公司既有上市的股票,也有不上市的股票。而且,同一家公司的股票在不同的市場上市,價格也不同,股權結構雜亂。

2.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

從我國現行《公司法》來看,董事會職責仍有不清楚的地方。如公司資產的處置權、為其他企業提供還債的擔保權等是不是董事會職權?能否通過多數決議原則將股東會的職權授予董事會來行使?《公司法》沒有給出明確答案。實踐中此類職權的安排較隨意。董事長的法定職權過於集中,使得董事長在職權的享有上遠遠超過其他董事。又由於上市公司大股東股權過度集中,公眾股過度分散,董事會很容易被大股東操縱。

經理的權利沒有得到制約。公司的日常工作應由總經理負責,總經理行使職權必須以董事會決議為基礎並向董事會報告工作。但實際上,總經理改變董事會甚至股東大會決策的情況時有發生。

根據《公司法》規定,監事會是由股東代表和適當比例的職工代表組成。成員中非職工代表對公司的了解甚少,難以發揮相應的作用;職工代表同董事、總經理在日常工作中又存在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要他們行使監事權如同紙上談兵。而且,現實生活中監事開展監督活動,難以在法律上找到可操作的依據。

3.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上問題很多。

(1)信息披露不及時。上市公司的信息是時效性極強的資源,信息披露的滯後會直接影響投資者的收益。

(2)信息披露虛假。一是發行人為獲得發行資格,採取虛增資產、虛減負債、增加待攤費用等方法,達到以虛假信息包裝公司形象的目的。二是發行人信息披露的具體內容缺乏有效性,反映公司信息的合並會計報表過於籠統和模糊,難以揭示不同地區的盈利水平、經濟增長趨勢和風險狀況。三是,我國部分上市公司在披露信息時措辭含糊、模稜兩可。如在披露股息率時,不提具體數字;披露盈利預測信息沒有預測依據;年度報告不披露非主營業務細節和變化情況;誇大自己的經濟實力和經濟業務;縮小負債與虧損。

(3)信息披露不公平。上市公司的消息還沒有在證監會指定各大報紙上刊登,卻已由其它渠道泄露出來,對中、小散戶極不公平。內幕消息的存在是我國現階段股市的重要特徵。

(4)對市場傳聞不做必要的澄清。有的公司對於市場傳言聽之任之,甚至將計就計,推波助瀾,使不知道內幕消息的中、小散戶瘋狂跟進,大量的資金被套牢,損失慘重等等。

4.機構投資者的違規違法情況嚴重。

目前,中國證券市場上從人數上看個人投資者,占總開戶人數的99.7%,機構投資者只佔0.3%。但是機構投資者擁有80%左右的流通證券余額,個人投資只擁有20%左右的流通證券余額。一些大的機構投資者就可以在相當的程度上操縱市場,「對敲拉升」、「造勢做局」等違規違法活動不斷出現,炒作的辦法有兩種:一種是關聯機構互相炒作、互相買賣,買賣非常頻繁,把價格炒上去。另外一種就是由有關的上市公司放出利好消息,然後把股價拉升上去。只要有大量資金,包括從銀行籌措的資金人市,就可以把價格炒上去,吸引中小投資者或其他局外投資人跟進。當莊家發現有大批人跟進的時候,就會偷偷地出貨,自己逃之天天,而把跟庄的人套住。導致股票市場投機盛行、消息亂飛,價值投資法則、社會道德、法制觀念等被投機者拋到腦後。股票市場的投資功能、轉制功能等都不能得到很好的發揮。

5.證券市場的進入退出機制不健全。

證券市場的基本原則是優勝劣汰。雖然經過發行制度的改革已放寬了證券市場的准入限制,但仍沒有實現證券市場進入的完全平等;而證券市場的退出機制則根本沒有體現市場競爭的基本原則,相當一部分經營虧損的上市公司,不僅沒有從證券市場淘汰出去,反而由於有重組題材而受到投資者的追捧,這就嚴重降低了上市公司的質量,從根本上動搖了證券市場的基礎。

6.證券交易中心的設置、運作有明顯不規范的地方。

證券交易中心從組織形式上來看,基本上是會員制形式、公司制運做。在業務范圍上,有的證交中心自成系統、上市交易自己的品種、有自己獨立的業務范圍而不與證交所聯網;也有的證交中心既有自己獨立的業務品種,又與滬深證交所作聯網業務。整個市場缺乏必要的統一布局,市場運營效率低。

7.證券經紀人制度存在許多不足。

這表現在:(1)目前對證券經紀人的法律地位和資格尚沒有明確的說明。對證券經紀人的業務范圍、權利和義務,證券經紀人和券商之間的關系,證券經紀人和客戶之間的關系,證券經紀人自身行為規范等均沒有明確的規定,一旦發生糾紛,各方都無法找到法律依據,難以從法律角度保護自己。(2)券商在內部實行經紀人制度,會過於注重客戶的營銷功能,而導致經紀人誤導客戶,降低服務質量,影響券商的形象。(3)券商實行經紀人制度,目的是擴大成交量,注重營銷,而經紀人會受個人利益驅動,不能客觀公正地向投資者提供投資咨詢服務,或擅自向投資者承諾收益,約定分擔買賣風險,增加投資成本和交易風險。

8.證券監管組織體系缺乏效率。

證券監管組織體系是實現證券監管目標的重要保障,從證券監管部門的機構設置看,目前的組織管理體系與監管層次存在機構重疊、效率不高等問題。

地方證管辦由於管理的區域較大,並沒有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形成證監會與地方特派辦作用較大,證管辦作用不足的現象。

9.證券監管行政管理色彩較濃。

我國證券市場正處於向市場化過渡時期,對證券市場的監管多採用行政監管與市場監管相結合的方式,盡管在監管方法上已向市場化轉變,但行政管理的色彩仍然較濃。

除此之外,我國的證券市場中還存在著配股的隨意性,證券中介機構評估不實、核收不準、查賬不嚴、出具假證明,證券商欺詐客戶、違規投資,國債回購市場買空賣空,投資基金發展不足等不規范現象或問題。

二、證券市場不規范性存在的原因分析

1.整體經濟轉化與證券市場超前發展的矛盾。

證券市場是市場經濟發展到較高階段的產物,是市場經濟演化的自然結果。按照一般的過程,證券市場的發展應該經歷由最初的債券現貨市場到股票交易市場,再到相應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場這樣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的漸進發展過程。而我國的證券市場是脫胎於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初級階段,是經濟體制改革的試點產物,在股份制試點階段,就急急忙忙地建立了股票市場;在股票市場還沒有成熟、利率尚未實現市場化的情況下,又過早的開設了市場化要求更高、風險更大的國債期貨市場,以至隨著發生了國債期貨市場上著名的「3.27」事件。這些急於求成的「快速建設」,使得我國的證券市場在發展過程中就面臨著整體經濟上處於轉軌階段與證券市場的超前發展的矛盾,成為證券市場不規范的原因之一。

2.政府推動模式與證券市場自身運作機制的矛盾。

可以這樣說,我國證券市場成立的早期是為我國的國有企業脫困服務的。因此在證券市場的發展過程中,只能採取走一步看一步的相機決策的辦法,這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問題解決的滯後性。例如,為了不動搖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對我國的股權劃分為國家股、法人股和個人股,形成了公有股不能流通的巨大壓力;為了吸引外資並限制境外資本對我國市場的控制,我們設計了A、B股並存的雙軌運行機制,形成了同股不同價的隱患。

3.證券市場發展的法制要求與立法滯後的矛盾。

我國的股份制試點早在80年代底就已進行,證券市場的正式建立也在90年代初,但是我國證券市場的根本大法《證券法》卻在1998年12月29日才正式出台,1999年7月1日才正式實施,落後了將近10年。立法的滯後,使我國的證券市場的規范化失去准繩和標尺。我國在前幾年的證券市場發展中,由於證券法未出台,所依據的是政府的政策,由於我國證券市場的政策有著隨意性、多變性、缺乏連續性的特徵,以至形成了多年的政策市、消息市。

4.市場主體錯位及激勵機制與制約機制不對稱的矛盾。

證券市場的投資主體主要由國家股東、法人股東和個人股東構成。從持股比例分析,我國國有股東的身份非常特殊,一方面是國有資產的代表,其行為目標是保持對企業的控股權和國有股權收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他處於管理者和計劃者的地位,既要對股份制試點和上市規模進行均衡調節,又要確保股市的價格水平和市場規模,正確反映國民經濟運行狀況。這種雙重身份和雙重目標的矛盾,使國家股不能流通,無力出資配股,使國家股東更側重於管理目標而有意無意,甚至無奈弱化股東的目標,這就使證券市場實力最雄厚的行為主體在市場的穩定中沒能很好發揮應有的作用。

法人股東,特別是證券流通市場的機構投資者,不僅沒有成為穩定市場的中堅力量,相反,卻成了證券市場上最為危險的投機者。從我國近幾年每次的行情波動,以及各股的強力上揚裡面,都能看到莊家的身影。
5.游資充斥與金融改革緩慢的矛盾。

我國經濟目前正處於市場化的進程中,與此相伴隨,我國的金融市場也正處在貨幣化的進程中。由於居民收入的迅速增長和儲蓄傾向的上升,及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我國對貨幣的投機需求迅速增長。由於我國銀行體制改革相對滯後,融資不暢,銀行的部分貨幣流出銀行以外出現「脫媒」現象,形成了體外循環的社會游資。另一方面,金融創新工具不夠豐富,投資需求無法滿足,無法疏導游資,導致社會游資在高風險、高回報的證券市場、期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橫沖直撞,直接干擾了這些市場的規范化,影響了市場的穩定。

三、規范化是證券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首要選擇

我國證券市場建立於經濟轉軌時期,基礎薄弱。政府行為的行政性在證券市場創建初期具有主導作用,但隨著我國證券市場日趨成熟,政府行政性主導的負面影響已經顯現。隨著我國國民經濟良性運轉和經濟全球化的推進, 我國證券市場的規模將不斷擴大。這在客觀上要求改變政府主管部門按照證券市場內在規律性,建立一套科學、系統、完整的市場准入、發行、上市、交易、清算、稽查、監控等規范。

1.證券市場規范化是證券市場發展的內在要求。

規范化的市場能夠提升市場的內在價值。隨著證券市場規模的擴大,規范化已成為政府推進市場建設的首要選擇。政府行為在推進市場規范化過程中,是否有效地發揮其作用,是否遵循市場化的要求,其根本點在於能否建立起有效的運行體系、 制度體系和保障投資者權益的機制。

(1)證券市場規范化過程中的政府行為

政府行為不能逾越法律規定的界限,包括政府的立法、執法、 監管和服務功能等行為的行使都應符合法律的規定。政府行為要符合行政管理和市場發展的客觀規律。不掌握證券市場的科學規律, 便不能有效地監管證券市場。證券市場中政府行為的創新和完善必須以市場化為導向, 這是證券市場中的政府行為區別於其它領域的基本點。

證券市場的規范化是全球各證券市場自始至終遵循的基本原則, 是保證投資者合法權益、維護投資者信心、保障市場安全和功能正常發揮的前提。政府作為對證券市場實施規范化的主體,其目的是建立和維護公開、公平、公正、 高效和有序的證券市場。

證券市場的規范化是以政府行為的有效性為前提的。規范化的市場能夠提升市場的內在價值。隨著證券市場規模的擴大, 規范化已成為政府推進市場建設的首要選擇。非規范市場必將導致市場的運作無序、信息失真和系統風險, 甚至引發國民經濟的崩潰。

(2)證券市場規范化中政府行為的判定

政府行為在推進市場規范化過程中,是否有效地發揮其作用,是否遵循了市場化的要求, 其根本點在於能否建立起有效的運行體系、制度體系和保障投資者權益機制。

其具體表現為:一是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規。包括證券市場主體資格、市場准入條件、證券市場交易、退出以及法律責任等方面的法規。二是有效的監管執行。政府對證券市場的監管行為必須規范化,執法行為的方式、程序都必須合法、 規范。政府執法行為的濫用往往會導致證券市場主體權益的損害。三是提供沖突解決機制。證券市場參與者利益的不同,必然伴隨著沖突。 有效解決市場參與者主體之間的利益沖突,既有益於改善市場環境,化解市場風險,又有助於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2.市場規模的擴張必須按照有效的規劃進行

中國證券市場發展規模必將隨著國民經濟的良性運轉和不可逆轉的經濟全球化而不斷擴大。這在客觀上要求改變政府行為的運行機制和操作手段, 而要按照證券市場內在規律性,建立一套科學、系統、完整的市場准入、發行、上市、交易、 清算、稽查、監控等規范,以使規模的擴張有序地進行。非規范的規模擴大,不僅帶來市場運行的無序,而且必定形成系統性風險。

同時,證券市場的性質決定各市場參與主體地位平等,其合法權益受到保護。但由於市場自身和各市場參與主體行為都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與自發性。因此, 政府行為既要保障每位市場參與主體的合法權益,更要維護市場秩序,調整、規范市場參與主體的行為。現階段,我國證券市場的不成熟性、參與主體的多樣性、 市場發展的擴張性、監控手段的滯後性迫切要求建立系統的運行規則並有效地實施。

3.證券市場規范化過程中政府行為的基本原則

政府行為在證券市場規范化過程中應堅持以下基本原則:

一是法治化原則。政府行為不能逾越法律規定的界限,包括政府的立法、執法、監管和服務功能等行為的行使,都應符合法律的規定。其中 ,首要的是政府行為程序的法治化。我國證券市場實行以政府監管為主導的監管體制。政府行為規范與否, 與市場穩定的程度密切相關。非法治化的政府行為勢必帶來證券市場混亂無序, 更談不上市場安全。

二是科學化原則。政府行為要符合行政管理和市場發展的客觀規律。政府行為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其運行的機制、主體對象等諸多方面的合力,共同制約著政府行為的實施結果和效率,只有政府行為科學化才能促進證券市場發展。同時,證券市場有其特殊的內在規律性,其突出特點是虛擬資本運行、信息化和市場流動性強等。不掌握證券市場的科學規律,便不能有效地監管證券市場,直接導致「政府失靈」。

三是市場化原則。證券市場中政府行為的創新和完善必須以市場化為導向, 這是證券市場中的政府行為與其它領域所不同的基本點。政府必須把市場化作為其行為實施的起點和歸宿點,通過市場化的手段體現政府行為,尤其是市場體系的完整、功能的增強、制度的創新和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更新等方面, 要始終把市場的內在要求,作為實施政府行為的依據,這樣才能推進市場的健康發展。破壞市場內在的機制,政府行為必將導致證券市場的非規范或超規范運作,從而引發市場混亂乃至巨大的市場風險。

四、我國證券市場規范化運作與發展的對策建議

1。解決國家股、法人股上市流通問題,規范股權結構。

我國限制國家股、法人股的流通,對於國家股、法人股的股東實際上是不公平的,也違背了市場經濟和股市的基本原則,對股市的穩定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允許國家股、法人股流通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必然要求,公有股的流通有利於政府運用經濟手段調節股市,確保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在進行國有股上市過程中,整個過程要充分體現市場化的原則,市場化原則應當體現在國有股流通的各個環節上。國有股上市可以直接通過公開的證券市場,也可通過其他形式的轉讓,但最終都應當遵循市場化原則。在國有股上市流通這個過程中,政府所擔當的角色應當是制定國有股管理和轉讓的法規,制定統一的游戲規則來促進證券市場的規范化,而不能過多介入到具體的交易定價和交易規模的界定上。

在解決股權結構問題的同時,可以採取暫緩新股上市節奏,使市場能夠輕裝上陣。在上市的方式上,可以採取多種渠道分流,以緩沖大量股票上市對市場的沖擊。

2.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及運作。

上市公司是證券市場的基礎,只有上市公司規范化才有證券市場的規范化。上市公司的規范化應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產權明晰、責權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標准來要求和衡量。在進行上市公司的改造時,要確切地使「三會」行使自己的職責,發揮功能。貫徹《公司法》,規范上市公司的內部管理制度。嚴格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在企業內部建立健全決策、執行和監督體系,規范和完善上市公司的各項內部管理制度,使企業的制衡機制起到名副其實的作用。進一步提高公司的透明度,真實、准確、完整、及時地進行公司年度報告、中期報告、臨時報告和公司重大事件的披露。創造更多的績優公司,通過改革、技術進步、新產品開發、市場開發等途徑,促進公司的健康發展。以此增強投資者的長期投資信心。此外,還要為上市公司的規范化創造必要的外部環境,轉變政府對上市公司的管理方式,保證上市公司的自主經營。證券管理部門要加強對上市公司的監督力度,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增資配股等加強監管,督促上市公司完善自律機制,促使中介機構為上市公司的規范化運作提供公正的服務,從事證券業務的律師事務所和會計師事務所都應遵守行業規則和職業道德,依法公正履行各自的義務。

3.培育並監管機構投資者,減少股市的投機行為。

我國的證券市場歷來以散戶為主,機構投資者所佔比例有限,這是導致股市經常大起大落的原因之一。放寬對包括保險基金在內的各類機構投資者的入市限制,使保險基金、養老基金等逐漸按比例投入股市,既可增強證券市場的穩定性,又可活躍證券市場。積極籌建共同投資基金,並把社會各階層的限制資金集中起來,形成金額較大、相對固定的長期投資基金,增加股市中機構投資者的比重,解決目前股市投機的問題。

加強對機構投資者的監管和引導,建立市場准入制度。要對機構投資者開戶進行必要的審查,對機構投資者要進行信用評級,對不符合規定的機構投資者要進行約束,對機構投資者的資金來源、持倉數量、操作過程等情況也要進行必要的監控和調查,使其投機行為受到一定的限制。

4.進一步加強證券市場的法制建設。

由於證券市場發展迅猛,證券市場法制建設滯後。一是《證券法》的某些內容已不適應證券市場發展變化的需要,急需修改、補充。包括《證券法》沒有涉及,而證券市場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如信用交易問題等;還有《證券法》有規定,但與市場發展有差異的問題。二是需要進一步修改和需要盡早出台的相關法律。如《公司法》中的許多內容已不適應證券市場發展的需要,急需重新修訂、補充。《證券投資基金法》需要盡快頒布。三是與《證券法》相配套的規章、條例的缺乏。《證券法》是證券市場的根本大法,只是規定了證券市場的基本原則,還需要大量加以細化的、具體的、科學的、可操作性的實施細則。而現在的規章、條例遠不能滿足市場發展的需要,造成證券市場參與者行為失范,影響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因此,必須進一步加強證券市場的法制建設。

5.建立集中統一的管理體制。

建立一個統一、高效的管理體制是證券市場建立統一的法規體系、運作體系的前提。我們一定要進一步建立健全我國的證券監管體制,強化證券監管機構的各項職能,對證券市場實行專門化的管理,並實現對證券市場的公正管理,克服部門利益、地方利益,促進我國

結 語

完全依靠行政性措施管理證券市場,是政府行為不規范的主要表現之一,給市場造成的損害更大,這已被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經歷所證實。因此,證券市場的規范化, 決不是行政干預,決不是簡單地以政府意志為導向。現階段推進證券市場的規范化, 首先是要依照市場化的導向建立規范機制並有效地規范政府行為, 才能真正實現證券市場的規范化和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尚前:《證券市場信息披露制度的健全與規范》,《開放導報》,2005年05期。

[2]宋偉傑:《促進我國證券公司規范發展的思考》,《宏觀經濟管理》2006年03期。

[3]柯原:《規范證券市場 構建和諧社會》,《管理世界》2005年08 期。

[4]楊菁菁:《科學的構架和管理 規范的運作與經營——解讀澳大利亞證券市場》,《南昌高專學報》,2005年04月。

[5]於友偉:《退出機制的完善與我國證券市場的規范發展》,《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 2004年01月。

⑵ (給好評!)國債期貨 一、 單選題 1. 個人投資者可參與( )的交易。 A

BCADB CDBBD C 個人答案

⑶ 327國債事件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

一、1995年2月23日爆發的327國債期貨事件,可以說是建國以來罕見的金融地震。

327品種是對1992年發行的3年期國債期貨合約的代稱。由於其於1995年6月即將交收,現貨1992年3年期國債保值貼補率明顯低於銀行利率,故一向是頗為活躍的炒作題材。

市場在1994年底就傳言327等低於同期銀行存款利率的國庫券可能要加息;而另一些人則認為不可能,因為一旦加息需要國家多支出10多億元的資金,在客觀形勢吃緊的情況下,顯然絕非易事。

於是,圍繞著對這一問題的爭議,期貨市場形成了327品種的多方與空方,該品種價格行情的最大振幅曾達4元多。

二、2月23日,財政部發出公告,關於1992年期國庫券保值貼補的消息終於得到證實。多頭得理不饒人,咄咄逼人地乘勝追擊,而空方卻不甘束手就擒。雙方圍繞327高地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

空方的總指揮是萬國證券公司,二號主力遼寧國發(集團)公司。

在148.50元附近,空方集結了大量的兵力。但多方力量勢不可擋,一開盤,價位就跳空高開,數百萬的空單被輕而易舉地吃掉,價格大幅飆升,迅速推高到151.98元。16時22分,離收盤還有8分鍾。

正當許多人都以為大局已定時,風雲突變,730萬口(約合人民幣1460億元)的拋單突然出現在屏幕上,多方頓時兵敗如山倒。

最後雙方在147.50元的位置鳴金收兵。當日上海國債期貨總成交8539.93億元,其中80%即6800億元左右集中在327品種上。若按收市價147.50元結算,意味著一大批多頭將一貧如洗,甚至陷於無法自拔的資不抵債的泥坑。

交易剛結束,上海證券交易所、證管辦就接到了指有會員嚴重違規操作的控告。根據後來的處理結果,327事件被定性為一起嚴重的違規事件。

它是在國債期貨市場發展過快、交易所監管不嚴和風險管理滯後的情況下,由上海萬國證券公司、遼寧國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少數大戶蓄意違規、操縱市場、扭曲價格、嚴重擾亂市場秩序所引起的國債期貨風波。

三、作為327事件主要責任者的萬國證券公司,在這次大起大落的劇烈震盪中,一下子就陷入了滅頂之災。萬國證券成立於1988年7月18日,總裁管金生。

這家起步時只有3500萬元資本金的證券公司在短短6年的時間就發展成資產規模數十億元的綜合性公司,是中國證券業的一大奇跡。

萬國證券成立不到兩個月就先聲奪人,爭取到為義大利國民勞動銀行新加坡分行在倫敦發行歐洲日元證券作承銷商,成為中國在國際金融市場從事同類業務的第一家證券公司。

1992年,萬國證券又與中國新技術創業投資公司及香港長江實業集團聯合收購香港上市公司大眾國際51%的股權,又創造了國內證券公司第一次在香港收購控股上市公司的奇跡。

1993年。萬國證券在首批券商信用評級中成為唯一獲得國內AAA最高信用級別的一家。

1994年,萬國證券A股交易占上交所總成交量的22%,B股則達到50%,在上交所會員中首屈一指。當年上市的上海12隻B股中有8隻是由萬國證券作國內主承銷商。

如日中天的萬國證券打起了「萬國證券,證券王國」的旗號,聲言要成為中國的野村、中國的美林。然而,在缺乏必要的監管條件下的過於順利以及由此滋長起來的狂妄自大及膨脹野心,卻成了它的「死穴」。

四、萬國證券的總裁管金生是上海外國語學院法國文學碩士,畢業後先後就職於上海市級機關、上海信託投資公司。曾擔任中美國際投資法研討會秘書長,由此而受歐共體邀請,到比利時布魯塞爾大學進修,獲法學碩士及商業管理碩士。

1988年學成回國,即著手創辦萬國證券公司。人生經歷上過於一帆風順,同樣容易養成一個人過於自負的性格。他風頭出盡,被尊為「中國證券教父」。

327事件後,人們指責管金生用家長制的那一套來領導全國最大的證券公司,而他本人卻感到還有一條,這就是萬國缺少監督機制。

如果說管金生在327品種上走了眼不過是一種偶然,那麼,他以及他所領導的萬國在327事件中的所作所為則是一種必然。自從成為中國證券期貨市場幾乎所向無敵的虎狼之師,他們就太自以為是,也太自信了,他們以為國家不可能因其利率偏低而加息,因而一直在做空。

而當加息的消息被證實時,為了挽救公司可能出現的高達10億元以上的損失,便不顧一切地鋌而走險,違規惡炒。

2月23日下午,空方主力陣營中的遼國發臨陣倒戈,突然空翻多,使327品種的創出151.98元的天價。

在大勢既去的情況下,最後8分鍾,急紅了眼的空方司令萬國赤膊上陣,先以50萬口將價位打到150元,接著連續以幾個數十萬口的量級把價位再打到148元,最後一筆730萬口的巨大賣單令全場目瞪口呆,把價位封死在147.50元。

在這一陣緊鑼密鼓的狂轟爛炸之中,萬國共拋出1056萬口賣單,面值達2112億元,而所有的327國債總額只有240億元。也就是說,萬國賣空的數額超過了該品種總額的7.8倍。

管金生的一步之差,令萬國遭遇了它事業上的滑鐵盧,在管本人而言也是其人生道路上的滑鐵盧。

(3)國債期貨的畢業論文選題擴展閱讀

「中國的巴林事件」

以萬國證券公司為代表的空方主力認為1995年1月起通貨膨脹已見頂回落,不會貼息,堅決做空,而其對手方中經開則依據物價翹尾、周邊市場「327」品種價格普遍高於上海以及提前了解財政部決策動向等因素,堅決做多,不斷推升價位。

1995年2月23日,一直在「327」品種上聯合做空的遼寧國發(集團)有限公司搶先得知「327」貼息消息,立即由做空改為做多,使得「327」品種在一分鍾內上漲2元,十分鍾內上漲3.77元。

做空主力萬國證券公司立即陷入困境,按照其當時的持倉量和價位,一旦期貨合約到期,履行交割義務,其虧損高達60多億元。

為維護自己利益,「327」合約空方主力在148.50價位封盤失敗後,在交易結束前最後8分鍾,空方主力大量透支交易,以700萬手、價值1400億元的巨量空單,將價格打壓至147.50元收盤,使「327」合約暴跌3.8元,並使當日開倉的多頭全線爆倉,造成了傳媒所稱的「中國的巴林事件」。

「327」國債交易中的異常情況,震驚了證券市場。事發當日晚上,上交所召集有關各方緊急磋商,最終權衡利弊,確認空方主力惡意違規,宣布最後8分鍾所有的「327」品種期貨交易無效,各會員之間實行協議平倉。

⑷ 誰知道一些關於國債期貨的書籍要作者名和書名和出版年代

超星 維普 中國知網 學校網上圖書館
隨便搜搜「國債期貨」以及你說的那兩個事件,超星上就成百上千本書,沒時間一本本傳,你上超星,一般的書是可以免費閱讀的,你點「網頁閱讀」就可以,金銀牌會員的書看不了,不過幾百本書是夠應付畢業論文的。還有你上學校的網上圖書館,一般大學都有的,鏈接到中國知網或者維普,知網有碩士博士論文,供你參考,以及多種文獻,維普報紙期刊文件多,網路資源就足夠了,加油了,呵呵。

⑸ 求《金融衍生工具發展及監管》論文

提供幾個相關聯論文供你參考:

論金融衍生產品的風險及其監管:http://www.lw90.com/paper/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20060615/51720/index.html

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應選擇統一監管模式:http://qiqi8.cn/article/1/8/2007/2007072554258.html

瑞富破產警示中國開發金融衍生產品業務要謹慎:http://qiqi8.cn/article/42/193/194/2006/200610039757.html

金融衍生工具對財務會計理論的沖擊及對策:http://qiqi8.cn/article/54/208/209/2007/2007051548497.html

從中航油巨虧事件再看金融衍生產品:http://qiqi8.cn/article/42/193/201/2007/2007051447944.html

加強對金融衍生工具的審計:
http://www.studa.net/Audits/060722/10104687.html

新加坡:衍生產品市場和金融監管的發展及借鑒:
http://business.sohu.com/20051128/n240818110.shtml

OTC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的發展及其對我國金融監管的啟示:
http://www.66wen.com/02jjx/jingjixue/jinrong/06514/15759_2.html

參考《金融衍生工具--發展與監管》

美國金融衍生工具監管體制及各項改革提議:
http://wwjj.xiashanet.com/2004-12-9/news2004129133713.htm

芻議我國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監管
http://www.shandongkuaiji.com/Article/kjlw/glkj/200704/29443.html

論金融衍生產品的風險及監管
http://a.lwen8.com/LunWen/Html/5903.shtml

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監管法制構建中的三個關鍵問題
http://www.civillaw.com.cn/article/default.asp?id=30594

金融衍生工具的發展及其規范監管的探討
http://www.cfrn.com.cn/paper/download.php?filename=20030909474.pdf&PHPSESSID=

希望以上相關論文對你能起到一些作用。

⑹ 要用它做期末論文,327國債期貨價格分析用的,有沒高手幫忙闡述一下(上漲、下降的原因。1000字左右。急)

國債327事件原因之深度分析
中證視點:強化中介責任 推進發行改革 鬆口氣 時未至 A股發行可向Facebook學什麼 山城裡的「麻辣會」 搶手的礦產信託 上交所1、管金生在最後交易日的臨收市前拋出700多萬口合約把合約價格打壓下去。但是在收市後所有未平倉的合約都要進行實物交割,他根本交割不了這么多國債。為什麼還要這么做?

事件猜測猜測:管金生在臨收市前拋出大量空單的目的有兩個:(1)促成協議平倉;(2)打壓國債期貨的價格,降低結算價格。所謂協議平倉,一般都是在多、空雙方都出現違規行為的情況下,監管者通過行政手段強制雙方平倉。協議平倉的原則一般是「賠者少賠,賺者少賺」。在327事件發生前,國債期貨市場上已經有過多次協議平倉,並且在327國債事件中多、空雙方都違規了,管金生當然不肯就這么束手就擒。於是乎,他就棋行險招,大拋空單,以造成更大的影響,使監管者和社會注意到該事件,並可能發現多、空雙方都違規的事實,從而迫使監管者再次行政干預,促成協議平倉。因為協議平倉時的價格一般是以收市日的結算價格為參照的。所以,如果大量拋單的兩個目的都達到的話,管金生就可能不僅減少了自己的損失,還能把多頭主力(中經開)也拉下水,以解心頭之恨。

金融背景當時期貨市場管理很亂,國債期貨是十分狂熱的。貼補率的博弈1994年,國內面臨兩位數的高通脹壓力,銀行儲蓄利率達到10%以上,固定利率的國債自然少人問津,當時公布的保值貼補率為8%,而且每月都不斷上升,到12月突破兩位數,受此刺激,「327」國債期貨的價格開始直線上漲。從1994年10月的110多元上漲到1995年初的140多元,上漲了20%多。

當時,國債期貨保證金的標準定在2.5%,也就是繳納250萬保證金可以做1億元市值的交易,20%以上的上漲幅度意味著在短短的三個月內,買入者已經有了相當於本金十餘倍的暴利!投資機構能日進千萬,欣喜若狂。當時有這樣一個插曲:某機構客戶代表上午打電話給公司本部,要求再想辦法籌資,趁行情如火如荼再做1000萬進去,但過了一小時後,該客戶電話再次打回本部,告訴那邊說:你那1000萬不用籌了,我這邊剛才已經賺出來了!「327」國債應該在1995年6月到期,它的9.5%的票面利息加保值補貼率,每百元債券到期應兌付132元。與當時的銀行存款利息和通貨膨脹率相比,「327」的回報太低了。

內部傳言於是從1995年2月初開始,市場上開始傳聞財政部又將提高保值貼補率,「327」國債將會以148元兌付。面對傳聞,市場出現了急劇分化,權傾一時的國內證券界「教父」人物,時任萬國證券總裁管金生認為,宏觀調控三年的三大目標第一條就是治理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因此沒有可能再提高保值貼補率,而且財政部也沒有必要為此多支付10多億元的利息,使財政更加吃力。管金生的觀點代表了當時一批券商的看法,因此,他們把寶都押在做空上。

這個時候,中國經濟開發總公司開始進場堅定地做多,當時市場上絕大部分的中小散戶和部分機構也做多,他們的看法就是通貨膨脹短期內肯定是控制不住的,保值貼補肯定會漲,327國債的兌付價也會跟著漲。到當年的2月中旬,「誰是敵人,誰是朋友」,市場界限已經清楚的劃出來了:滿山遍野的散戶和中小機構,跟著「多頭司令」中經開做多;萬國證券和遼國發等一批機構做空。到2月23日,「327」合約每漲跌1元,萬國的賬面上就將浮動4億元的盈虧。有知情者後來評論說,其實這個時候,多空都已經沒有退路了,由對政策預期的差異變成了市場上的資金博弈。

法律手段法律手段不健全,缺乏法律法規約束。1994年11月22日,提高「327」國債利率消息剛面世,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國債期貨就出現了振幅為5元的行情,未引起注意,許多違規行為沒有得到及時、公正的處理。在「327」國債的前期交易中,萬國證券預期已經形成錯誤,當出現無法彌補的巨額賬面虧損時,乾脆以攪亂市場來收拾殘局。事發後第二天,上交所發出《關於加強國債期貨交易監管工作的緊急通知》,中國證監會、財政部頒布了《國債期貨交易管理暫行辦法》,中國終於有了第一部具有中國性效力的國債期貨交易法規。但卻太晚了。

保證金規定不合理,炒作成本極低。「327」事件前,上交所規定客戶保證金比率是2.5%,深交所規定為1.5%,武漢交易中心規定是1%。保證金水平的設置是期貨風險控制的核心,用500元的保證金就能買賣2萬元的國債,這無疑是把操縱者潛在的盈利與風險放大了40倍。這樣偏低的保證金水平與國際通行標准相距甚遠,甚至不如國內當時商品期貨的保證金水平,無疑使市場投機成分更為加大,過度炒作難以避免。

缺乏規范管理和適當的預警監控體系。漲跌停板制度是國際期貨界通行的制度,而事發前上交所根本就沒有採取這種控制價格波動的基本手段,出現上下差價達4元的振幅,交易所沒有預警系統。當時中國國債的現券流通量很小,國債期貨某一品種的可持倉量應與現貨市場流通量之間保持合理的比例關系,並在電腦撮合系統中設置。從「327」合約在2月23日尾市出現大筆拋單的情況看,交易所顯然對每筆下單缺少實時監控,導致上千萬手空單在幾分鍾之內通過計算機撮合系統成交,擾亂了市場秩序,鑽了市場管理的空子。

管理漏洞管理漏洞,透支交易。中國證券期貨交易所以計算機自動撮合為主要交易方式,按「逐日盯市」方法來控制風險,而非「逐筆盯市」的清算制度,故不能杜絕透支交易。交易所無法用靜態的保證金和前一日的結算價格控制當日動態的價格波動,使得空方主力違規拋出千萬手合約的瘋狂行為得以實現。

監管職責監管職責不明確。中國的國債期貨交易最初是在地方政府的批准下推出的,《辦法》頒布前,中國一直沒有在法律上明確國債期貨的主要主管機構。財政部負責國債的發行並參與制定保值貼補率,中國人民銀行負責包括證券公司在內的金融機構的審批和例行管理,並制定和公布保值貼補率,證監會負責交易的監管,而各個交易組織者主要由地方政府直接監管。多頭監管導致監管效率的低下,甚至出現監管措施上的真空。

⑺ 有適合金融專業本科生的畢業論文選題推薦嗎

建議你去看下(金融學)吧,看下別人的論題是怎麼樣的吧

⑻ 請問彼得·林奇和美林公司有關系嗎

名人不少,但能長期盈利確實很難得。

巴菲特的投資范圍不僅限於商業,作為洞察資本水晶球的投資魔術師,更廣闊的金融領域才是他智慧光芒閃耀的地方。

投資大家有查理.芒格(巴菲特的智囊) 彼得.林奇(最牛的共同基金經理人) 喬治.索羅斯(對沖基金之神) 吉姆.羅傑斯(投資騎士 索羅斯曾經的合夥人) 堤一明(日本人 曾經做過世界首富) 松下幸之助(不用我多解釋吧?) 本傑明.格雷厄姆(能在巴菲特畢業論文上寫評語的人) 菲利普.費雪(巴菲特稱自己投資風格有15%是效仿他) 卡內基(鋼鐵大王) 約翰.皮爾龐特.摩根(最強的金融寡頭) 洛克菲勒(美孚創始人,經典的白手起家,超級石油巨頭) 傑西.里弗摩爾(令人恐懼的股票,商品期貨頂級短線炒手,雖然結局比較慘但不影響他那穿越時空的人性魅力) 范德比爾特(在伊利鐵路逼空戰中他力挫群雄成為美國鐵路大亨)

雖然樓主不要中國名人,但我拐彎抹角還是要提一個華人——郭鶴年(馬來西亞首富,嘿嘿他不是中國人)

最後提一下樓上那位朋友說到的,財富的先知——羅斯柴爾德家族,坊間傳言其擁有200萬億歐元,雖然他現任掌門人接受央視專訪時表示:「家族很富有,但遠遠達不到傳聞的水平」。1912年,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保險公司拒絕為泰坦尼克號承保,並主動做空那些為泰坦尼克號承保的保險公司的股票。事實證明了其遠見。
當年英法戰爭結束之時,羅斯柴爾德家族在國債期貨上的精湛運作讓其名震全球

至於很多活躍在商界的精英翹楚,IBM,微軟,甲骨文,沃爾瑪,洛克希德馬丁,黑水,波音,空客,可口可樂,麥當勞,通用,豐田,三井住友,高盛,美林,花旗,匯豐,渣打......
請樓主自己網路吧,不贅述了。

熱點內容
普洱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晚秈稻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5:43 瀏覽:396
阿壩小金縣橡膠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5:40 瀏覽:908
楚雄大姚縣豆一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4:02 瀏覽:736
做期貨能在網上開戶嗎 發布:2021-12-16 12:32:22 瀏覽:591
安慶宜秀區早秈稻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2:22 瀏覽:377
正確的原油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9:41 瀏覽:39
達州市纖維板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5:11 瀏覽:310
呼倫貝爾新巴爾虎左旗白銀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5:07 瀏覽:883
上海外盤期貨哪裡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4:10 瀏覽:448
香港日發期貨開戶網站 發布:2021-12-16 12:24:09 瀏覽: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