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債期貨 » 國債期貨放開利空

國債期貨放開利空

發布時間: 2021-06-05 09:38:17

國債期貨推出利好什麼股票

1.資金分流,股市中的資金肯定有一部分要流到期貨中去!大盤是靠資金推動的,資金少了,你說呢?
2.中國股市做多不做空,空不掙錢,但是以後空也可以掙錢了!空也可以掙錢了,隊股票市場是利好,還是空??
肯定是利空,但是個人認為,對股市的健康發展還是好的!

⑵ 國債期貨交易的恢復國債期貨市場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一)必要性 l、國債期貨交易可以有效地管理利率風險,為我國國民經濟體系提供利率風險防範機制和工具。隨著市場化改革和放鬆金融管制的要求,90年代中期以來中央銀行加快了推動利率市場化的步伐,利率風險呈現出逐步擴大的趨勢,市場主體對於利率風險管理及其工具的需求越來越強烈,而國債期貨正是利率風險管理地有效工具。
2、國債期貨交易能提升國債市場功能,促進國債市場發展,完善我國金融市場體系。首先,國債期貨交易能顯著地提高國債市場的流動性和透明度。流動性不足是困擾國債市場地深層次原因之一,嚴重製約了國債市場功能的發揮。其次,國債期貨交易有助於培育機構投資者和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這是因為:(1)培育機構投資者需要豐富的投資品種和相應的風險管理機製作為市場依據,恢復國債期貨交易可以為機構投資者增加新的投資品種,提供有效的風險管理工具,降低機構投資者的交易成本,有利於組合投資,提高資金使用效率。(2)恢復國債期貨交易有利於減少市場操縱行為,形成比較公平的市場環境,真正體現「公平、公開、公正」的市場原則。
3、開展國債期貨交易能為我國利率市場化的最終實現創造條件。從上講,國債期貨交易要以利率市場化作為前提條件,但另一方面利率市場化又需要國債回購、期貨和期權市場作為配套的市場機制。由於國債利率是利率市場化的排頭兵,更需要國債期貨市場的起步和發展作為呼應。
4、恢復和發展國債期貨交易是完善期貨市場,發展金融衍生產品市場和參與國際金融競爭的現實需要。發展金融衍生產品有助於完善我國金融市場體系,提高國際競爭力,而恢復國債期貨交易可以作為我國發展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的切人點。由於20世紀90年代初國債期貨交易試點積累了開展國債期貨交易的經驗和教訓,也培養了一批專業人才,另外國債期貨與其他金融衍生品種相比風險較小,因此,可以把恢復和發展國債期貨交易作為發展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的切人點。
(二)可行性 我國環境相對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暫停國債期貨交易試點時已經有了顯著變化,無論是在利率市場化還是在現貨市場方面都取得了較大發展,也為當前恢復和發展國債期貨交易准備了條件。
1、利率市場化取得階段性進展,為國債期貨的恢復提供了現實依據。國債期貨是利率期貨的主要品種之一,利率的市場化和資金的流動性是國債期貨產生的重要條件。隨著我國市場體制的逐步完善,我國對利率的管制己越來越松,利率市場化必將成為必然趨勢。如我國銀行同業拆借利率已經放開,商業銀行的貸款規模控制已經取消,國債回購市場交易規模不斷擴大,回購利率成為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利率形式。1996年中央銀行公開市場業務啟動,2000年實現外幣利率的市場化,其後又推出了利率市場化的三年步驟。這表明我國為適應新的形勢和經濟發展需要,開始朝利率市場化的方向大步邁進。由此可見,利率市場化和國債期貨的推出是相互作用,相互的,利率市場化為國債期貨的恢復提供了必要條件,國債期貨的恢復又為利率市場化提供了配套的保障機制。
2、快速發展的現貨市場為恢復和發展國債期貨市場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首先,在國債的發行規模上,1997——2001年的國債發行量分別為2449.39億元、 3808.67億元、4014.5億元、4880億元和5004億元自1998年以來無記名式國債的發行完全停止,憑證式國債的發行比例相對下降,而可上市流通的記帳式國債的發行比例則大幅上升,市場流動性大幅提高。其次,國債期限結構更加完善。據有關數據顯示我國1985年至1993年之間,是清一色的 2到5年期中期債券,1994年開始出現了近20%的1年期和少於1年期的債券,同時也有小部分超過6年期的債券,不過沒有出現10年以上的長期債券,1997年發行的國債中10年期債券約佔5.5%,而2002年以來國債包括了l、2、3、7、10、15和目前期限最長的30年期國債,在長短期限配搭上較以前分布更為「均勻」,使我國國債市場的收益率曲線更為完整,也為國債期貨提供了依據。
3、商品期貨交易的開展為我國推出金融衍生產品特別是恢復國債期貨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國債期貨作為金融期貨的一種與商品期貨交易具有很多共同點,如其價格載體都是現貨,其交易機制都是依賴於投資者對未來現貨市場價格的預期等,因而在恢復國債期貨的過程中可以借鑒商品期貨交易一些成功的經驗,並有目的的避免一些在商品期貨交易中發生而且有可能在國債期貨交易中發生的。同樣商品期貨交易市場的規范和發展在交易場所、交易規則設計、交易監管等方面為國債期貨交易市場的重新建立提供了許多可供借鑒的經驗。

⑶ 國債期貨給市場帶來什麼影響

一、交易門檻
債期貨的准入門檻,沿用了股指期貨的適當性制度原則,開戶門檻依舊為50萬元。但國債期貨設計交易保證金率為2%,一手為標的100萬元的國債,交易一手需要2萬元保證金。只需要兩萬元就可以交易品種,卻設置了高達50萬元的門檻,無疑將大多數中小投資者拒之於門外了。
點評:如果僅就此條就下結論說對A股沒影響或影響很小,顯然有失偏頗。因為畢竟明顯存在資金的分流。如果記得不錯,327國債期貨後緊接著就出現了5.18井噴行情。同時,本著公平的原則,放開開戶條件讓中小投資者參與也是可以預期的。
二、利率市場化的先導
國債期貨與利率市場化互為因果。因為國債期貨交易的就是資金價格。以5年期國債期貨標准合約100萬元而論,它交易的就是5年後這100萬元值多少錢。這個價格通過國債期貨買賣雙方而定,而它上下浮動的幅度,就將影響利率。目前,我們的利率由央行確定,國債期貨推出後就有可能由市場來確定。
點評:市場化的利率本身就是大勢所趨,但是,如果認為期貨推出就能利率市場化就未免太天真了。因為央行一樣可以進場交易,從而主導利率走勢。其實,美聯儲就是這樣乾的。
三、加快人民幣國際化
隨著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推廣,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的功能加強,境外持有人民幣的政府和機構,購買和持有我國國債的需求日趨強烈,也需要運用國債期貨來管理持債風險。
點評:雞蛋不能都放在一個籃子里!我們買了那麼多美債、歐債,難道其它政府沒有這方面的需求?況且,這個市場的交易量絕非當今國內任何一個市場可以比擬的,套現太容易了。

⑷ 為什麼將國債期貨一對一改為一對多

公開數據顯示,期貨資管「一對一」資金規模僅10億元。業內人士預計,若放開「一對多」,整個市場規模將有較大提升。「可能達到幾百億的規模。
業內人士認為,自有資金參與集合計劃可以分享投資收益,風險收益共擔。「自有資金投資如果可以實現,期貨公司可以成立一隻種子基金,期貨公司作為劣後方出資,發行結構化的產品,為創新產品開發提供操作空間」
光這些理由就足夠讓國債期貨一對一改為一對多了,當然,這些僅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⑸ 創業板新高後面還是山腰嗎

今天是資本市場又一次創新的開始,曾經因「327」事件而被迫關閉的國債期貨在18年之後將重返資本市場,並定於今日重裝上陣。時至今日,國債期貨此番再戰江湖緣由何在?對於股市利空毋庸置疑,1995年發生的「327」國債期貨事件給整個資本市場留下深深的陰影。至於瘋狂的創業板繼續刷新歷史新高,這種兇悍勢頭無不讓投資者瞠目結舌,很多投資者手中的股票卻在無情的波瀾不興,哪有不心癢,不心動,不沖動。而這正是很多游資所慣用的手段,就是用不斷的拉高來刺激你,然後讓很多投資者追高,然後站在高高的山頂上。這就是一個輪回,由人性所決定的,所以很多講交易的書里邊都寫了,心態占交易的比例超過70%。現在場內對這些連續漲停的股票已經是垂涎欲滴,很多人都在等著他們出現調整然後沖進去,所以他們還會瘋狂下去,這樣就有一個預測,市場將會持續高企。現在創業板指數創下了歷史新高,這個時候我們必須承認去年以來的上漲,創業板在走著牛市,脫離了同大盤之間的關系,呈現了整體負相關的走勢。很多人開始會拿出諸多的理論來說,我們要看大盤來炒股票。今年如果仍以滬指為基準的投資者,顯然是虧錢的。這里邊也存在一個悖論,難道創業板就不是要看大環境才能做的嗎?創業板就不屬於滬深兩市的股票嗎?可以說創業板的漲幅顛覆了很多老股民的理念,他們甚至都沒開創業板的賬戶。

⑹ 股票入門:利多利空是什麼意思

股票入門:利多利空是什麼意思?如何判斷利多還是利空?利多和利空是股市中比較常見的兩種術語,屬於基本面分析的范疇。利空就是指能夠促使價格下跌的信息,如合約上市公司經營業績惡化、銀行緊縮、銀行利率調高、經濟衰退、通貨膨脹、天災人禍等,以及其他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方面促使價格下跌的不利消息。(http://www.lqz.cn/)

利多是指刺激價格上漲的信息,如合約上市公司經營業績好轉、銀行利率降低、社會資金充足、銀行信貸資金放寬、市場繁榮等,以及其他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方面對價格上漲有利的信息。

利空與利多,從來就是一對歡喜冤家,勢不兩立還不說,有時還真假難辨。市場人士一般把利空分為實質性的利空,例如調高印花稅,就帶有政策調控的意味。而有的只是市場傳聞之類的利空,那就經不起考驗了,晚間有關方面人士一澄清,第二天股指就高開高走。利多也具同樣的道理,也有實質性和非實質性之分,例如降低印花稅,就帶有政策鼓勵的用意,股指便會一沖上天,但也有傳說中的利多,一旦沒有兌現,不用說,所涉及的個股便跌跌不休。這種真假利空利多「騷擾」市場的例子,舉不勝舉。多頭當然喜歡多出些利多,而空頭唯恐利空少了;多頭有時會利用利多出貨,也利用利空來吸貨;空頭也會利用利多反手打壓,真是一對市場中的「活寶」。

利空與利多有時還會接踵而至,讓人難以應付,體現在盤面上,那就是一陰一陽或一陽一陰,更讓你買又不是賣又不是,買了怕他跌,賣了又怕他漲。昨天股指的大漲,是基於兩條基金方面的新聞導致的,難道天天會有這樣的新聞出台?別忘了,今天可是第二批八隻創業板個股上市之日,還有一隻1個億新股的上市和一隻8.6億新股的發行,年末之至,資金面仍然困窘,可應了這句「利空與利多有時還會接踵而至」的話了。

說到底,投資在市場,就免不了要直面利空和利多。既然市場不是真空的,以後還會有利空與利多的出台,只要我們在利空時想到利多,在利多時想到利空,或許我們的操作會好些,會更理智些。

利多和利空的區別

一是根據對股市供求關系的影響,因為股市上資金與股票的供求關系決定著股價的漲跌,資金相對盈餘時,股價就上漲;反之,當資金相對緊張時,股價就下跌。所以一切 有利於資金擴容的消息都是利多消息,一切關於股票擴容的消息就是利空消息。如1991年7月底政府發布的關於暫停股市擴容、容許外資入市、券商可向金融機構融資等「三大政策」就是特大利多,因為它促使股市上的供求關系向資金供過於求、股票供不應求方面轉化,從而也引發了當年股市上最大的一輪上漲行情。而1995年5月18日證監會暫停國債期貨交易三天後發布的關於恢復新股上市的消息就是利空消息,因為新股上市將改變股市的供求關系,使之向著增加股票供給的方向發展。

判斷利多或利空的第二條原則就是對股民炒作收益或交易難易程度的影響。如對股票紅利或股民的資本利得(股票差價)是否征稅或稅率的調整,股票交易費、稅或股票交割期延長 與縮短等。因為股票交易稅或費率的增加,將減少股民的投資收益,則交割期的延長如T+0改為T+1,它將增加股票的炒作難度,相應延長了資金的運轉周期,加大了股票炒作風險,所以它是利空消息。

利多或利空的第三個判斷原則是對上市公司經營效益的影響,一切影響上市公司經營效益的信息都是利空消息,如上市公司經營環境的變化,包括國家的政治經濟局勢的變化、國家是否處於戰爭狀態、宏觀經濟的運行是否平穩等,因為這些因素的變化都影響著上市公司原材料的供應或產品的銷售、員工的工作情緒或狀態,從而直接影響著上市公司的經營效益。另外當上市公司的內部因素改變時,如管理水平的改善或降低,技術設備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勞動生產力的提高或降低,新項目的投產或失敗等等。

判斷利多或利空的第四個原則是對股票投資價值的影響。一切能增加股票相對投資價值的因素都是利多因素;反之,一切降低股票相對投資價值的因素都是利空。當其它領域的投資收益率上升時,將導致股票收益率的相對降低,如儲蓄利率或債券利率的上調,實業投資如房地產投資收益的提高等等都是利空,而儲蓄利率或債券利率的下調等就是利多消息。如1996年5月後兩次調整利率,就引發了滬深股市的一輪特大上揚行情。

如何判斷利多還是利空?

在基本面分析中,能夠影響股市價格的基本面因素主要有以下幾種:

1. GD

GDP是基本面消息中最重要的。GDP又叫做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個國家一年內所有的勞務價值綜合。GDP數值越高,說明國家的經濟實力越強。一般國家在發布GDP數據之前,市場上都會對其有一個預期值,並且會根據預期值提前反應,一旦GDP數據大於預期值,股價會上漲,若GDP小於預期值,則股價會下跌。也就是說,GDP大於預期值就是利多的,GDP小於預期值就是利空的。

2. PMI

PMI又叫做采購經理人指數,若PMI大於50%,說明經濟處於擴張狀態,未來經濟將持續向好,就是利多信號。若PMI小於50%,表明經濟處於收縮狀態,未來經濟大環境將不如現在,是利空信號。

3. 耐用品訂單指數

製造業是一個國家的根本,而耐用品訂單指數就是來衡量一個國家製造業發展狀況的。若耐用品訂單知識增值,說明製造業狀況在不斷的改善,是利多信號,反之就是利空信號。

4. 就業數據

經常關注美國股市的人都知道。就業數據對一個國家的股市價格影響非常大,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主要指標。一般就業數據改善或者高於預期,利多。若就業數據表現不如預期,利空。

5. 零售銷售指數

零售業務是衡量一個國家國民消費水平的重要指標。如果零售銷售指數上升,說明居民消費能力上升,經濟處於擴張狀態,利多。反之利空。

⑺ 國債期貨上市對股市是利空嗎

宏觀上看算是,市場上的錢會分流的。

⑻ 國債期貨的推出,對股市是利好還是利空為何

國債期貨 是為了利率市場化的 你想多了 和你就國債期貨本身沒啥關系 但是利率市場化對你有影響;;;至於股市 目前不是牛市

⑼ 國債期貨獲批,對股市是不是大利空

基本沒有關系,國債期貨的參與者更多的是為了規避利率風險。你說國債收益率高低變化還有可能影響股市,推出期貨有啥關系?股指期貨推出對股市是利空?

⑽ 我國需要建立國債期貨市場嗎

以下僅供參考:

債券交易最大的風險就是利率風險,利率風險也是最難把握的風險。有了國債期貨之後,投資者可以構造出與利率風險無關的債券投資策略。建立債券組合的時候,運用國債期貨或者利率期貨對沖掉利率風險,使得整個組合的價值變動與利率的漲跌無關,這就是利率中性的債券投資策略。因此只要處理好債券的信用風險和個體風險後,利率市場中性的債券投資策略可以讓投資者在利率上漲和下跌中通過風險管理獲取穩定收益。

(一)債券現貨市場得到了充分發展,達到了恢復國債期貨的規模要求。從國際經驗來看,國債期貨交易的順利開展必須以一定規模的現貨市場為支撐。各國開展國債交易之初,其國債佔GDP的份額大致為14-45%。目前,我國國債規模佔GDP的份額約為15%,這樣的一個比例甚至高於韓國開展國債期貨時候的水平(14.4%),與德國、巴西等國(約20%)比例相當。因此,國債規模已不是制約我國國債期貨交易的主要障礙。從發行方式和品種的期限結構上看,2001年開始發行15年至30年的長期國債,並採用貼現方式發行一年期以下的短期品種。從發行方式上,短期國債改集中發行為滾動發行。這一切進一步增強了國債市場供求的均衡性。

(二)出於規避利率風險的要求,迫切要求發展國債期貨交易。目前國內利率化的步伐在加快。2005年底央行宣布貸款利率上浮區間徹底取消。去年一年隨著央行貨幣政策調控的節奏,市場利率也處於不斷的漲跌變化之中,利率風險已成為企業、居民、機構投資者不能迴避的金融市場風險之一。據上海期貨交易所統計,由於銀行准備金利率波動,導致國債現貨市場價格大幅下跌,2003年8月1日至2004年4月29日,債券市場市值損失為2451.6億元。而我國目前對沖利率風險的工具十分缺乏,遠遠不能滿足當前對利率風險管理的強烈需求。債券市場的投資者包括持有巨額國債的商業銀行,迫切需要建立以利率衍生產品為基礎的、對利率風險進行動態、主動的風險管理模式。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國債期貨是最有效的利率風險管理工具,很多國家在利率管制尚未完全放開之前,就已建立了國債期貨市場。美國在1986年才實現了利率的完全市場化,但此之前,美國早已上市了2年、5年、10年、30年期等長期國債期貨合約以及短期國庫券期貨合約。日本在1985年實現國債利率市場化的同時,就及時推出了10年期國債期貨交易,而日本1994年10月才實現利率的完全市場化。

(三)機構投資者隊伍發展壯大,從事期貨業人才與經驗的積累,為國債期貨交易的恢復提供了基礎條件。我國債券市場機構投資者隊伍近年來不斷壯大。2003年末在中央國債公司開戶從事債券業務的機構投資者開戶總數已達2895戶,基本涵蓋了中國金融體系內的各類機構。特別是近幾年,通過專業培訓資質考試及長期實踐,期貨市場從業人員的素質明顯提高,已初步形成一支對期貨業務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期貨管理人員、經紀人與投資隊伍。

(四)我國目前已基本形成統一的有關期貨監管的法規與體系,為恢復國債期貨交易確立了制度保證。吸取1995年「3.27」風波的教訓,結合中國期貨業的整頓和發展,有關部門1999年以來陸續出台了《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與其相配套的《期貨交易所管理辦法》、《期貨經紀公司管理辦法》等一系列制度,使我國期貨市場初步形成了統一的法規體系,整個市場的發展也步入了法制化、規范化的良性發展軌道。在此期間,從中央到地方,對期貨業務的監管隊伍基本形成,監管經驗得到不斷的積累。

熱點內容
普洱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晚秈稻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5:43 瀏覽:396
阿壩小金縣橡膠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5:40 瀏覽:908
楚雄大姚縣豆一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4:02 瀏覽:736
做期貨能在網上開戶嗎 發布:2021-12-16 12:32:22 瀏覽:591
安慶宜秀區早秈稻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2:22 瀏覽:377
正確的原油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9:41 瀏覽:39
達州市纖維板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5:11 瀏覽:310
呼倫貝爾新巴爾虎左旗白銀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5:07 瀏覽:883
上海外盤期貨哪裡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4:10 瀏覽:448
香港日發期貨開戶網站 發布:2021-12-16 12:24:09 瀏覽: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