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外盤lems和綜合
⑴ 重症肌無力症的輔助檢查
正常人的肌肉持續性收縮時也會出現疲勞,但是MG患者常常過早出現疲勞,稱作病態疲勞。以下幾種疲勞試驗有助於發現病態疲勞現象。
(1)提上瞼肌疲勞試驗:讓眼瞼下垂的患者用力持續向上方注視,觀察開始出現眼瞼下垂或加重的時間。
(2)眼輪匝肌疲勞試驗:正常人用力閉眼後有埋睫征存在(即睫毛均可埋進上下眼瞼之間)。面肌受累的MG患者持續用力閉眼60秒後可出現埋睫征不全(睫毛大部分了露在外面)、消失甚至閉目不全和露白現象。
(3)頸前屈肌肌群疲勞試驗:患者去枕平卧,令其用力持續抬頭,維持45°。正常人可持續抬頭120秒。頸前屈肌無力的MG患者,抬頭試驗持續時間明顯縮短,最嚴重時甚至抬頭不能。
(4)三角肌疲勞試驗:令患者雙上肢用力持續側平舉90°,觀察維持側平舉的時間。正常人應該超過120秒。MG患者三角肌受累時側平舉時間明顯縮短。
(5)髂腰肌疲勞試驗:令患者仰卧後一條腿直腿抬高離開床面45°,正常人能維持120秒以上。維持的時間越短,髂腰肌病態疲勞程度越重。 需與Lambert-Eaton肌無力綜合征(LEMS)、多發性肌炎或皮肌炎、格林-巴利綜合征、周期性癱瘓、進行性脊肌萎縮症、線粒體肌病、脂質沉積性肌病以及甲狀腺功能亢進性肌病鑒別。
LEMS又稱肌無力綜合征或類重症肌無力,為一組自身免疫性疾病,與MG不同的是,LEMS 為突觸前膜病變,其自身抗體的靶抗原為突觸前膜和Ach囊泡釋放區的鈣離子通道。60%以上的LEMS患者血清中可查到抗電壓門控的鈣通道抗體。本病主要見於男性,男女比例為9:1,多見於50歲左右的老年人,雙下肢近端無力明顯,很少侵犯眼外肌,常伴有小細胞肺癌或其他部位惡性腫瘤。也可伴有口乾和陽痿等自主神經症狀以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狀腺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惡性貧血、乾燥綜合征等。LEMS還可與MG同時存在。本病診斷主要依靠神經重復電刺激試驗,MG和LEMS在低頻刺激(3 Hz、5Hz)時CMAP波幅改變相似,均遞減15%以上。但高頻刺激(20Hz以上)時,LEMS患者的CMAP波幅遞增100%以上,而MG患者無變化或輕度遞減,個別可出現遞增現象,但遞增一般不超過56%。高頻刺激的不同特徵可對MG和LEMS進行區別。LEMS患者新斯的明試驗改善不明顯。
⑵ LEM銅03、LemS銅_3、場內銅03、綜合銅有什麼區別
倫敦銅03:是指LME3月期銅的公開喊價盤
綜合銅: 是指LME期銅的電子交易盤
場內銅03: LME3月期銅場內喊價
倫敦現銅:倫敦銅的現貨價格;
銅升帖水:就是銅近期合約與遠期合約之間的價差 ;
倫敦銅官:倫敦銅官是指倫敦場內上午的圈內交易中第二輪的最後買賣價格
⑶ Lambert-Eaton肌無力綜合征的流行病學
LEMS是一種少見疾病,報道的發病率在每百萬人0.84。但是在這個報道後的5年裡,荷蘭發病率上升到每百萬0.75,患病率每百萬3.42,這可能是由於提高了對本病的認識。對LEMS的最初描述是50歲以上的男性患者,僅僅是副腫瘤形式的疾病(SCLC-LEMS)。這組患者的發病年齡的中位數是60歲,65%的患者是男性。但是NT-LEMS可見於任何年齡,發病的峰值年齡在35歲,第二個峰值年齡在60歲。在一項NT-LEMS和SCLC-LEMS的研究中,在早期發病的NT-LEMS組女性更多一些,但是總體上,115個NT-LEMS患者中60個(52%)為女性,類似於歷史數據。NT-LEMS患者的性別和年齡分布類似於重症肌無力(MG),遺傳與HLA-B8-DR3有關。這個單倍體與自身免疫有關,65%的NT-LEMS患者會出現;但是,這個單倍體僅在年輕發病的患者多於對照組,如同MG。普通免疫遺傳的危險因素可能對早期發病的非腫瘤組LEMS或MG患者有一定的作用。對NT-LEMS患者及其家屬增加了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易感性。
⑷ Lambert-Eaton肌無力綜合征的診斷及鑒別診斷
根據臨床症狀、體征、電生理檢查和抗體檢測診斷LEMS。臨床典型的三聯征包括近端肌無力、自主神經症狀和反射消失。中老年男性肺癌患者亞急性發病,出現肢體近端對稱性無力或易疲勞;患肌用力收縮後肌力短暫增強,持續收縮後呈病態疲勞; 口乾、括約肌功能障礙、肌痛和腱反射減弱。
(1)肌無力
下肢近端無力是常見首發症狀,見於80%的患者。很快出現上肢無力或發展為上肢無力。通常無力從近端發展到遠端,包括足和手,從下到上,最後累及眼部球部區域。SCLC-LEMS比NT-LEMS進展速度更快。眼部症狀出現率為0-80%,球部症狀出現率為5-80%;患病率的變化范圍如此之大,是由於從出現症狀到評估的時間不一致。有研究描述了一組患者從97到234個患者,眼部和球部症狀出現率是30%和32%,發病3個月內分別上升到49%和52%,特別是SCLC-LEMS。雖然數個報道僅有眼部症狀的患者,但是幾乎所有伴有眼部症狀或呼吸衰竭的患者在疾病早期也有全身無力。與MG比較,單獨眼外肌無力很少見。
(2) 自主神經功能障礙
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是診斷LEMS的另一個重要線索;自主神經功能障礙變異性很大,但是通常不是很輕微。80-96%的LEMS患者有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盡管一項日本研究報道發生率僅為37%。在荷蘭的研究中,發病3個月內從66%上升到91%。口乾是最常見症狀,其次是男性的勃起功能障礙和便秘。直立性低血壓、排尿困難、眼乾和出汗變化是少見症狀。
(3) 腱反射
LEMS患者腱反射減弱或消失。有一個特點雖然不是很敏感,運動後易化,肌肉收縮後腱反射短暫恢復且肌力達到正常范圍。40%的患者出現這種情況,可以掩蓋腱反射減弱。因此如果懷疑LEMS診斷,應在休息後檢查腱反射。
(4) 輔助檢查:
a) 大部分患者血清中可發現P/Q型電壓門控鈣通道(voltage-gated calcium channels,VGCC)抗體;
b) 肌電圖重復電刺激可見低頻(2-5Hz)刺激時動作電位波幅降低,高頻(10Hz)刺激時波幅增高;
c) 騰喜龍試驗不敏感;
d) 血清AChR-Ab陰性。
(5) 抗膽鹼酯酶葯物不敏感。 (1) 重症肌無力:常常以眼肌麻痹為首發症狀,晨輕幕重,新斯的明試驗陽性,Ach受體抗體陽性,肌電圖低頻重復電刺激波幅遞減,抗膽鹼酯酶葯物有效等可資鑒別。
(2) 多發性肌炎:主要侵犯骨骼肌,表現以近端力弱為主,常伴頸肌無力及典型皮膚損害,無感覺障礙,結合血清CK活性明顯增高,肌電圖顯示肌源性損害,可以鑒別,必要時肌活檢。
(3) 關節炎患者因疼痛剛開始活動時運動受阻,連續活動後可減輕。
(4) 吉蘭巴雷綜合征:患者病前1-4周的感染史,急性或亞急性起病,四肢對稱性遲緩性癱瘓,可伴有感覺異常和末梢型感覺障礙、腦神經受損、CSF蛋白-細胞分離現象,肌電圖早期F波或H反射延遲、NCV減慢、遠端潛伏期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