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期國債期貨合約
1. 金融遠期合約主要包括
這個答案確實奇怪,但是呢,目前市場上做遠期債券的確實不多,不過呢,如果可以把期貨視為遠期話,債券期貨尤其是國債期貨還是很多的。
2. 用兩國利率差的擴大與縮小和較遠期月份合約價格升水與貼水來判斷是買還是賣較遠月份的期貨合約的理論基礎
國債期貨分析
3. 如何用國債期貨計算遠期利率
試解:
1:隱含的遠期利率:由於短期國債利率較低,45天的低於135天的,因此45天的短期國債在到期後距離135天的中間還有90天,期間這筆資金隱含的實際收益就是隱含的遠期利率。
2:135天的國債收益減去45天的國債收益,除以中間間隔的90天,就是期間隱含的遠期利率:
(135*10.5-45*10)/90=10.75%
3:由於短期國債隱含的遠期利率10.75%高於短期國債期貨隱含的遠期利率10.6%,因此可以採取如下操作套利:
賣出45天到期的國債期貨,90天後交割,隱含利率為10.6%,此為成本。
賣出135天到期的短期國債,90天後就成為45天後到期的短期國債,買入,隱含收益10.75%
其差額為純收益。
4. 能舉個債權類資產的遠期合約交易的例子嗎
債券遠期或國債期貨是最符合條件的例子了
5. 國債期貨交易的什麼是國債期貨交易
即交易者只需支付一定數量的保證金,就可通過交易場所按規定的標准化合約來買賣遠期的國債。我國於1994年開展國債期貨交易的試點。由於國債期貨合約的賣方不一定持有真實的國債,國債期貨交易的結果極易導致國債的買空賣空,助長投機行為,引起金融秩序的混亂,因而需要有較完善的監管機制。但在我國實際試點中,國債期貨市場屢次發生的嚴重違規交易表明我國尚不具備開展國債期貨交易的基本條件。為了保證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國家決定自1995年5月18日起暫停國債期貨交易試點。
6. 關於國債期貨一些問題,需要向你請教
遠期國債的合約比近期的國債合約對利率的漲跌更為敏感 這是正確的 後面一句 利率處於震盪的時候 遠期國債比近期國債的震盪幅度要大 這句話我想應該是你自己的理解 你的理解是正確的 其實這句話跟第一句話的意思是一致的
7. 如果利率上漲,投資者用國債遠期,國債期貨,國債期權交易進行風險管理,應該如何交易
做反向操作,即套期保值。手持國債現貨,再反向賣空遠期國債期貨期權,則無論後市如何變化,都可確保資產保值。此操作方法僅限於難以看清後市的情況下實施,在非常明顯的單邊市中不足取。
8. 國債期貨的交易策略
國債期貨的交易策略根據目的的不同而不同,主要分為投機、套利和套期保值三種交易方式,每一種交易方式都具有不同的交易策略。 投機就是在價格的變動中通過低買高賣獲得利潤的交易行為。在未來,國債期貨的價格也會隨著基礎資產國債現貨價格的變動而變動,因此也會存在投機的交易行為。投機交易根據預測漲跌方向的不同而分為多頭投機和空頭投機。所謂多頭投機就是預計未來價格將上漲,在當前價格低位時建立多頭倉位,持券待漲,等價格上漲之後通過平倉或者對沖而獲利,同理空頭投機就是預計價格將下跌,建立空頭倉位,等價格下跌之後再平倉獲利。在策略上,一般分為下面幾種:
部位交易 部位交易就是指投機者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內將出現上漲行情或下跌行情,在當前建立相應頭寸並在未來行情結束時進行對沖平倉。這是大多數專業投資者使用的策略。這種交易策略的特點就是持續時間較長,主要基於基本面走勢的判斷,是最常見的交易策略之一。
當天交易 當天交易就是指投機者只關注當天的市場變化,在早一些的時間建立倉位,在當天閉市之前結束交易的策略。這是少數非專業投機者使用的策略。這種交易屬於搏短線,初級交易者或者消息派經常使用。
頻繁交易頻繁交易就是指投機者隨時觀察市場行情,即使波動幅度不大,也積極參與,迅速買進或賣出,每次交易的金額巨大,以賺取微薄利潤。這樣的策略特點是周轉快,盈利小。一般是程序式量化投資方式或者操盤手操作方式。 在國債期貨市場中,不合理的關系包括的情況有同種期貨合約在不同市場之間的價格關系,不同交割月份間的價格關系,不同交割國債期貨的價格關系。
根據這三種不同的價格關系,套利可以分為跨市場套利、跨期套利和跨品種套利。
1、跨市套利目前中國金融市場上在不同市場上發行和交易的國債品種和數量很多,基本上每年每期國債都可以在銀行間市場和交易所市場上市交易,但在交易所交易活躍的品種並不多,跨市場套利時有出現,並不經常。當前國債期貨更只是在中金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上市,而非1994年推出的國債期貨,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交易所上市。截至到2012年2月,在銀行間市場和交易所市場同時上市的國債有136隻,總規模為4.26萬億,其中只有21國債⑺、02國債⑶、02國債⒀、03國債⑶、03國債⑻、05國債⑴、05國債⑷、05國債⑿在交易所成交比較活躍。以後發行的國債基本上在交易所基本無交易,難以做到跨市場套利。
我們以1995年上市交易的92⑶03國債期貨為例,介紹一下跨市場套利策略。
這是92年發行的國債在北京和上海共同上市交易的例子,為了便於說明策略,以後都以張為單位。從表2可以看出,雖然在1995年1月24日時盈利達到2.25元,可以看作是較好的平倉時機,但如果在建倉之後沒有出現這樣的平倉時機也不用擔心,在交割期時就可以穩賺1.22元的凈利潤(1月11日時的利潤,不考慮時間成本)。
2、跨期套利所謂跨期套利就是在同一期貨品種的不同月份合約上建立數量相等、方向相反的交易部位,最後以對沖或交割方式結束交易、獲得收益的方式。最簡單的跨期套利就是買入近期的期貨品種,賣出遠期的期貨品種。比如當前正在模擬交易的國債期貨品種TF1203和TF1209。這兩個品種都是5年期、票面價值為100萬、票面利率為3%的國債期貨,交割期分別為3月和9月,之間相差半年。
如果我們當前買入國債1203合約,同時賣出國債1209合約,當時獲利0.39元;在3月份國債1203合約到期時付出100元,然後在9月份國債1209合約到期時收獲100元,總計半年獲利0.39元。這是一個沒有計算時間成本(機會成本)的套利策略,是最基本的原理,但並不符合實際套利操作。
當前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利率較高,1個月期限的回購利率為4.6%,半年期限的回購利率為5.2%附近,如果所有的現金流都可以進行正回購或逆回購,並假設回購利率在到期之前都不變,那麼上述交易就會有較高的機會成本。正確的投資策略應該如下:
到3月8日時,虧損0.39×(1+4.6%/12)=0.3915,到9月14日時,盈利100×(1+5.2%/2)-100=2.6,所以整個操作盈利2.2085元。也可以這么理解,如果按照第一種方式操作,機會成本是2.2085+0.3915=2.6元。當然很多情況下投資者不會等到交割日再賺取利潤,投資者在預測好單邊市方向的基礎上,可以通過價差變動來對沖平倉。比如表5,在收益率不斷下降的過程中,未來價格上漲幅度會加快,通過反向對沖就可以獲得套期收益。
一般情況下,如果我們只關注國債1203和1209兩個品種進行套利,可能漏掉與國債1206構建的套利機會,為了有效的利用這三者之間存在的套利機會,我們還需要介紹更復雜的套利策略:蝶式跨期套利。
假如我們認為從3月到9月,國債收益率的下跌會提前實現,也就是當前國債1206期貨合約的市場價格98在國債1203和國債1209構建的價格時間線上被低估,那麼通過賣出國債1203和國債1209兩個期貨合約,同時2倍買入國債1206就可以在未來價差變化中獲得利潤。從2月15日至2月28日,國債1203上漲了0.18元,國債1209上漲了0.49元,而國債1206上漲了0.4元,相對來說國債1206與國債1203利差擴大了,而與國債1209的利差縮小了。
3、跨品種套利目前在國內做跨品種套利不是很容易,主要是相互之間的關系度不高,比如股市和債,雖然大多數有著蹺蹺板關系,但很難有穩定的套利空間。我們以滬深300(2569.174,6.72,0.26%)和10年期國債為例介紹如何做跨品種套利。大部分時間滬深300指數與10年期國債收益率走勢都一致,但並非完全一致,當出現背離時就是做跨品種套利的機會。比如歷史上的2008年6月和2011年8月,這是股指均出現下滑跡象,但10年期國債收益率卻不斷上行。
如果我們認為未來經濟會連續下滑,那麼買入10年期國債收益率同時賣出股指期貨,會產生一定的套利空間,具體組合比率需要根據兩者之間的相互關系確定。
我們另外介紹國債現貨和國債期貨之間的套利方法,比如剛剛發行的5年期國債和剛剛啟動模擬交易的國債期貨品種之間理論上可以套利。2月15日發行的5年期國債票面利率為3.14%,票面價格為100,如果到期收益率為3%的話,價值應該為106.14元。
可以看出,相當於同為利率為3%的兩只發行時間分別為當前和9月份的國債,一個價格為100.64元,一個價格為98.21元。在2月15日時分別融券賣出120003,同時在期貨市場上買入國債1209,到9月14日期貨市場上交割獲得120003(當然通過轉換比率計算),再償還給債券持有者。整個過程可以在2月15日就實現2.43元的凈利潤。 套期保值就是在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對同一類商品進行數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買賣活動,或者通過構建不同的組合來避免未來價格變化帶來損失的交易。
單個保值我們還是利用剛剛發行的120003和剛剛啟動模擬交易的期貨品種國債1209,介紹一下如何進行套期保值。如果投資者在2月15日購買120003時,不知道未來利率是上升還是下降,這時需要對其進行套期保值,轉移其利率風險,獲取其利息收入。那這個時候在期貨市場上賣出國債1209即可。
如果國債1209在3月15日的價格高過98.57,則虧損加大;如果低於,則出現盈利,但相對於只購買120003來說,都使得虧損的金額和概率大幅減少。
組合保值當然如果不是用5年的國債現貨與其共同構建套期保值,那麼國債期貨還具有快速修正組合久期的作用。目前國債期貨保證金是合約價值的3%,而合約標的均為票面利率3%、票面價格為100的5年期國債,因此其久期如下表排列:
假設當前到期收益率為3%,購買國債期貨為了降低組合久期,那麼反向的建倉會通過保證金優勢而快速達到效果。可以看出,由於杠桿放大了100/3=33.33倍,組合久期被快速下降。
9. 國債期貨最初起源於那個國家的哪個交易所
期貨的產生與發展
(一)期貨交易的起源
期貨市場的歷史可以追索到中世紀。最初創建期貨市場的目的是為了滿足農民和商人的需要。假定某年5月份一位農民的狀況,他預計在9月份收獲穀物的價格將會不確定。如果當時供小於求,穀物價格可能漲到很高--尤其是當農民不急於賣出穀物時,顯示易見,此時農民及其家人面臨著很大價格不確定的風險。
下面我們假定有一位商人對穀物有長期的需求,他也面臨著很大的價格風險。在供大於求的情況下,價格對他會很有利。但是當供小於求時,價格都有可能漲得過高。這樣一來,對農民和商人來說,在9月份(或更早)時見面,根據雙方對9月份穀物的供求的預期而達成一個一致的價格,就很有意義。換句話說,他們可以協商制定某種類型的期貨合約,這個期貨合約可以消除雙方各自面臨的因未來價格不確定而產生的風險。
期貨交易是從現貨交易中遠期市場發展而來的。
現代意義上的期貨交易在19世紀中期產生於美國中北部地區。1848年芝加哥的82位商人發起組建了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並採用遠期合約方式進行交易,到了1865年,又推出了標准化合約。同時實行了保證金制度,向簽約雙方收取不超過合約價值10%的保證金作為履約保證。這些具有歷史意義的制度創新,促成了真正意義上期貨交易的誕生。而投機者很快對這種合約產生了興趣。他們發現,交易活動中合約的交易比交易穀物本身更有吸引力。
(二) 期貨的發展
從早期的農產品期貨開始後的一百多年來,期貨交易的對象不斷擴大,種類日益繁多,花樣不斷翻新。有傳統的農產品的期貨,如穀物、棉花、小麥、油菜籽、燕麥、黃豆、玉米、糖、咖啡、可可、豬、豬肚、活牛、木材等等期貨;有金屬期貨,如黃金、白銀、鉑、銅、鋁等期貨,有方興未艾的能源期貨;如原油、汽油等。有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後迅速崛起的金融期貨;如:外匯、利率、股票指數等期貨。
金融期貨自從本世紀70年代初問世以來,發展十分迅速,交易量呈"爆炸性"上升之勢。金融期貨主要包括利率期貨、外匯期貨和股票指數期貨。在美國期貨市場上,目前主要的外匯期貨包括日元期貨、德國馬剋期貨、加元期貨、歐元期貨等。利率期貨包括美國政府長期、中期和短期國債期貨等。股票指數期貨有標准·普爾500股價指數(S&P500)期貨、道·瓊斯指數期貨、紐約證券交易所綜合股價指數期貨等。
近十年來期貨交易從發達國家到發展中國家迅速發展,幾近成為當今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中的標志性特徵之一。尤其是金融期貨交易量的增長十分驚人。在當今全球期貨交易量中金融期貨的交易量已經遠遠超過商品期貨的交易量,佔全部總成交量的80%以上。在歐洲,隨著歐元區經濟一體化過程的深化,金融期貨交易量呈現出突飛猛進的發展。金融期貨的交易量更是一度超過股票現貨的交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