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盤期貨恆指期貨
⑴ 什麼是恆指期貨,恆指期貨開戶
軟體使用文華財經埠贏順通用版,期貨通道中州國際期貨,可以開戶,
開戶須知(注意事項lixiusing微溝通交流):
本人身份證正面照片,出金銀行卡照片,簽署合作協議、風險提示書及承諾函
資料提交無誤,等待實名交易賬戶配發
下載交易軟體,行情軟體,獲得交易賬號修改登錄密碼
⑵ 外盤期貨與內盤期貨有什麼區別
內盤:以買入價成交的交易,買入成交數量統計加入內盤。
外盤:以賣出價成交的交易。賣出量統計加入外盤。
內盤,外盤這兩個數據大體可以用來判斷買賣力量的強弱。若外盤數量大於內盤,則表現買方力量較強,若內盤數量大於外盤則說明賣方力量較強。
通過外盤、內盤數量的大小和比例,投資者通常可能發現主動性的買盤多還是主動性的拋盤多,並在很多時候可以發現莊家動向,是一個較有效的短線指標。
(2)外盤期貨恆指期貨擴展閱讀:
簡單的說,外盤是主動買盤,內盤是主動賣盤。期貨行情顯示欄都會有相應合約品種的賣出申報價和買入申報價(期貨軟體一般顯示一檔行情),即賣出價格和買入價格,其中最新價格即是當時的成交價。
舉個例子大豆某合約某時刻賣出申報價是4601元/噸,買入價是4600元/噸,這樣來說如果想買入大豆該合約可以報價4600元/噸,也可以選擇4601元/噸的價格報價,當然如果是以4601元/噸買入就能馬上成交,此時最新價格是4601元/噸,這筆成交的數量計入外盤。
而如果是以4600元/噸買入成交,這筆成交量計入內盤。當然反過來想,如果是想賣出的話,以4600元/噸賣出就能馬上成交,此時最新價顯示4600元/噸。
內盤的數量加上外盤的數量就是總手,即總的成交量。
內外盤兩個數據大體可以判斷買賣力量的強弱,如果外盤大於內盤,表示主動買盤多,買方買貨意願強烈,買方通過不斷的提高報價以使盡快買入成交從而推高價格,短期內上價格看漲。如果內盤大於外盤,反之賣方賣貨意願強烈,賣價通過不斷壓低價格報價從而推動價格下跌,短期內看空。
在行情的研判當中這個數據可以作為參考,理論上外盤明顯大於內盤即看漲,內盤明顯大於外盤則看空。
不過真正的操作中絕對不能只看單方面的指標數據,還要綜合很多因素來看,在內外盤懸殊很大的時候可以參考,懸殊不大的時候沒有參考依據,除此之外還要結合成交量和期價高低來決定買賣方向。
⑶ 如何辨別外盤期貨(恆指期貨 原油期貨)的真假盤
在一些比較官方正規的交易軟體上,看看選擇的產品的走勢是不是符合交易軟體的盤面資料。
比如用信管家就是看外盤期貨很不錯的軟體。
⑷ 我做外盤期貨,主要做恆指期貨。用信管家做,但固定匯率是7.95。這個固定怎麼這么高正常嗎
你這個匯率是偏高了一些。
你做的信管家是配資平台,人家把資金給你使用也是有成本,有可能就是在匯率方面賺你的錢。一般都是加收手續費,匯率加錢的還是第一次聽說。
⑸ 外盤期貨恆指手續費多少錢一手
恆生指數期貨手續費是多少?恆指分為大恆指和小恆指:大恆指一手是4萬左右,小恆指一手是8000左右,手續費小恆指是大恆指的1/5,據個人了解便宜的有三十多的,貴的200。,小恆指的話一個點 10 港幣,保證金大概 1.5 萬RMB,大恆指的話一個點 50 港幣,保證金大概 7 萬RMB,大國企指數股指的話一個點 50 港幣,保證金大概 4.2 萬RMB,真正的恆指期貨交易商都會在香港證監會有期貨交易牌照。
⑹ 什麼是恆指期貨,外盤期貨恆指
恆生指數,英文縮寫為「HSI」,簡稱「恆指」,是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的50家最具代表性的上市公司為樣本,計算其股價平均值的數據指標。恆指期貨則是根據恆生指數設計的一種合約,投資者看漲指數時買入合約,那麼指數漲了就能盈利,指數跌了就會虧損;看跌時就賣出合約,盈虧情況與買入相反。
⑺ 想玩恆指期貨,以及外盤幾大指數期貨如何玩
可以找投資咨詢公司查詢
你可以了解清楚指數期貨的玩法
像恆指期貨都有兩種:大恆指/小恆指
大恆指需要比較多的保證金,適合資金量比較大一點的投資者,而每變動一點為50港元
小恆指保證金會較適合資金小的投資者,而每一個變動點為10港元
在香港市場還有一種以H股制定的國企指數期貨
在國外主要都是玩道瓊斯指數/S&P指數期貨
所以在投資前先了解清楚各指數期貨的持性和風險
說不定當你清楚指數期貨怎玩的時候
滬深300指數期貨推出來
那時候你的獲利機會比其他人好多
我認識一點,有空可以研究研究
⑻ 外盤期貨香港恆指期貨怎麼選擇平台
梳子作用到頭皮,反復進行,最好能使頭表得月,皇帝身邊先騎馬」。三當然,大臣們
⑼ 恆指期貨是屬於外盤期貨還是內盤期貨
屬於外盤期貨。
恆生指數,英文縮寫為「HSI」,簡稱「恆指」,是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的50家最具代表性的上市公司為樣本,計算其股價平均值的數據指標。恆指期貨則是根據恆生指數設計的一種合約,投資者看漲指數時買入合約,那麼指數漲了就能盈利,指數跌了就會虧損;看跌時就賣出合約,盈虧情況與買入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