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白銀期貨大事件
Ⅰ 為什麼美國不宣傳巴菲特投資白銀的事。有何不可說的利益因素在裡面。
巴菲特在白銀上的投資,是他的另一個嘗試,但這個嘗試代價太大了,一度侵蝕掉他的公司。最終完勝,不過是運氣好,下一次不見得有這么好運氣。
尼克里森的巴林銀行事件,還有亨特兄弟的白銀事件。他們都輝煌過,呼風喚雨過,但都過分地相信了個人的能力。每個人都是有血有肉的個體,都難以摒棄人性的弱點,你也許曾經成功過1000次、10000次,但最後一次的失敗足以抹殺你所有的成功。
由於這個原因,媒體不願過多渲染巴菲特白銀投資,否則自己搬石頭砸自己腳。
另一方面,巴菲特的公司並購式投資理念,比較符合股市初衷,即相信某家公司發展前景較好時,才會入股,而且巴菲特確實取得了較好成績,因此是媒體渲染的主要方向。
Ⅱ 歷史上操縱黃金價格的案例,美國的,好象有兩兄弟把價格炒得很高後,後來失控而暴跌
是亨特兄弟吧,操縱的是白銀!
1979年美國亨特兄弟操縱白銀期貨事件。
上世紀70年代初期,白銀價格在2美元/盎司附近徘徊。由於白銀是電子工業和光學工業
的重要原料,邦克·亨特和赫伯特·亨特兄弟倆圖謀從操縱白銀的 期貨價格中獲利。
白銀價格從1973年12月的2.90美元/盎司開始啟動和攀升。此時,亨特兄弟已經持有
3500萬盎司的白銀合約。不到兩個月,價格漲到6.70美元 。但當時墨西哥政府囤積了5000
萬盎司的白銀,購入成本均在2美元/盎司以下,墨政府決定立即以每盎司6.70美元的價格獲
利。墨西哥人沖垮了市場,銀價跌回4美 元左右。
此後的四年間,亨特兄弟積極地買入白銀,到1979年,亨特兄弟通過不同公司,夥同沙
特阿拉伯皇室以及 大陸、陽光等大的白銀經紀商,擁有和控制著數億盎司的白銀。當他們
開始行動時,白銀價格正停留 在6美元/盎司附近。之後,他們在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
和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以每盎司6——7美元 的價格大量收購白銀。年底,他們已控
制了紐約商品交易所53%的存銀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69%的存銀,擁有 1.2億盎司的現貨和
0.5億盎司的期貨。在他們的控制下,白銀價格不斷上升,到1980年1月17日,銀 價已漲至
每盎司48.7美元。1月21日,銀價已漲至有史以來的最高價,每盎司50.35美元,比一年前上
漲了8倍多。這種瘋狂的投機活動,造成白銀的市場供求狀況與生產和消費實際脫節,市場
價格嚴重地偏離其價值 。
就在亨特兄弟瘋狂采購白銀的過程中,每張合約保證金只需要1000美元。一張合約代表
著5000盎司白 銀。在2美元/盎司時,1000美元合10%;而價格漲到49美元/盎司時就顯出少
得可憐了。所以,交易所決定提高交易保證金。交易所理事會鑒於形勢嚴峻,開始緩慢推行
交易規 則的改變,但最終把保證金提高到6000美元。後來,索性出台了「只許平倉」的規
則。新合約不能成交,交易 池中的交易只能是平去已持有的舊頭寸。
最後,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在CFTC的督促下,對1979——1980年的白銀期貨市場採取措
施,這些 措施包括提高保證金、實施持倉限制和只許平倉交易等。其結果是降低空盤量和
強迫逼倉者不是退出市場就是持倉 進入現貨市場,當然,由於佔用了大量保證金,持倉成
本會很高。當白銀市場的高潮在1980年1月17日來臨 之時,意圖操縱期貨價格的亨特兄弟無
法追加保證金,在1980年3月27日接盤失敗。
價格下跌時,索還貸款的要求降臨在亨特兄弟面前。他們借貸來買進白銀,再用白銀抵
押來貸更多款項。現在 他們的抵押品的價值日益縮水,銀行要求更多的抵押品。3月25日,
紐約投資商Bache向亨特兄弟追索1. 35億美元,但是他們無力償還。於是Bache公司指示賣
出亨特兄弟抵押的白銀以滿足自己的要求。白銀傾瀉 到市場上,價格崩潰了。
亨特兄弟持有數千張合約的多頭頭寸。單單為了清償債務,他們就要拋出850萬盎司白
銀,外加原油、汽油 等財產,總價值接近4億美元。亨特兄弟去華盛頓求晤政府官員,試圖
爭取財政部貸款給他們,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此時,亨特兄弟手裡還有6300萬盎司白銀,
如果一下子拋出,市場就會徹底崩潰。另外,美國的一些主要銀 行,如果得不到財政部的
幫助來償還貸款,也要面臨破產的危險。在權衡利弊之後,聯邦政府最終破天荒地撥出1 0
億美元的長期貸款來拯救亨特家族及整個市場。
從亨特兄弟操縱白銀市場的事件中可以看出,當期貨交易所一旦發現有操縱市場行為的
企圖,就一定要及時采 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制止操縱危機的大面積爆發。同時,作為市場
規則的制定者和監督者,監管機構在解決由操縱 引發的風險中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監管
者在面對由於操縱風險而造成市場機制失靈時,應該根據自己的實力拿出 最終解決危機的
方案,以維護整個金融市場的安全與穩定。
Ⅲ 影響國際期貨的幾個大事件
出產、庫存、美元指數、OPEC價格調控、政局、重大經濟數據等都可能影響價格劇烈波動 。每周一次API/EIA庫存報告、鑽井報告、初請失業報告;每月一次小非農、大非農報告,EIA、IEA、OPEC三大原油組織的月報;半年一次OPEC大會;一年8次美聯儲議息會議;風險地區隨時會發生的中斷供應等事件和數據一般都造成短線3倍以上的波動空間,波動性全球最佳。
期貨交易要素表:http://www.infointime.cn/index/01.htm
Ⅳ 國外有沒有白銀期貨
您好,國外最有影響力的白銀期貨如下,
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集團(CME)
目前COMEX白銀合約成交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強。由於金融危機後白銀價格波動劇烈,白銀期貨交易量大幅增長,2010年COMEX白銀合約成交1283萬手,合199.5萬噸,同比增長60.52%。2011年共成交1961萬手,合304.9萬噸,較2010年同比增長52.87%。
印度MCX交易所
印度大宗商品交易所(MCX)於2003年11月在孟買成立。印度MCX交易所推出三種白銀期貨合約,分別是1千克的微型(Micro)白銀期貨合約、5千克的迷你(Mini)白銀期貨合約和30千克的白銀期貨合約。2011年,印度MCX的1千克白銀期貨合約成交4686.54萬手,合4.69萬噸,按交易量(手)排名全球白銀期貨第一。
倫敦金銀協會(LBMA)
倫敦金銀協會(LBMA:London Bullion Market Association)是一家總部位於英國倫敦市、負責黃金白銀現貨交易的全球金銀行業同業公會。LBMA同時為該協會會員和參與倫敦金銀交易市場參與者提供服務的貿易行業中介機構。英國倫敦現在是全球最大的金銀場外交易市場,LBMA的核心客戶及其會員包括世界各國央行、黃金白銀生產商、精煉商、金銀加工企業和貿易企業等等。
希望能幫到您。
Ⅳ 美國散戶這次能不能像打敗游戲驛站空頭一樣逼空白銀期貨
不太可能,因為一隻公司的股價可能就十幾塊,估值可能就幾十億而已,而白銀市場的規模,超過一萬億美金,散戶就算再怎麼抱團,也不太可能讓白銀像股票一樣,出現大幅的波動。在早前美國散戶對抗華爾街空頭的過程中,散戶們抱團將一隻股票的價格推上了十幾倍,一度引起了大量媒體的關注,而就在他們高興沒多久之後,券商隨即對其進行下手,有券商表示接到中央結算銀行的通知,要求增加十倍保證金,由於平台沒有那麼多錢,所以只能限制相關股價的交易。由於在線券商限制了股票的交易,導致這只早前被爆炒的股票,出現大幅回落,目前已經暴跌了84%了。
Ⅵ 敘利亞發生戰爭,假如美國打導彈,對金屬期貨白銀的影響是上漲還是下跌
晚上好!你的問題我來回答:暴漲!正所謂大炮一響,黃金萬兩;盛世買古董,亂世買黃金。其一,戰爭爆發就會影響經濟,人們的避險情緒就打加大,會大量購買黃金白銀。其二,爆發戰爭原油上漲,美元會下跌,美元下跌黃金白銀就會上漲。
Ⅶ 炒白銀期貨到底看倫敦銀還是看紐約銀指
當然要看倫敦的了!黃金白銀價格受美國經濟指標,國際動盪事件影響比較大,所以平時要結合消息面和技術面綜合分析價格走勢的,望採納
Ⅷ 導致美國百年銀行破產的期貨交易員是誰
說的是英國的巴林銀行吧!那個交易員叫里森。
Ⅸ 有那些重大事件影響著黃金白銀
一 皇權壟斷時期(19世紀以前)
在19世紀之前,因黃金極其稀有,黃金基本為帝王獨占的財富和權勢的象徵;或為神靈擁有,成為供奉器具和修飾保護神靈形象的材料;雖然公元前6世紀就出現了世界上的第一枚金幣,而一般平個民很難擁有黃金。黃金礦山也屬皇家所有,當時黃金是由奴隸、犯人在極其艱苦惡劣的條件下開采出來的。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黃金培植起了古埃及及古羅馬的文明。16世紀殖民者為了掠奪黃金而殺戳當地民族,毀滅文化遺產,在人類文明史上留下了血腥的一頁。搶掠與賞賜成為黃金流通的主要方式,自由交易的市場交換方式難以發展,即使存在,也因黃金的專有性而限制了黃金的自由交易規模。
二 金本位時期(19世紀初至20世紀30年代)
進入19世紀初開始,先後在俄國、美國、澳大利亞和南非以及加拿大發現了豐富的金礦資源,使黃金生產力迅速發展。僅19世紀後半葉,人類生產的黃金就超過了過去5千年的產量總和。由於黃金產量的增加,人類增加黃金需求才有了現實的物質條件,以黃金生產力的發展為前提,人類進入了一個金本位時期。貨幣金本位的建立意味著黃金從帝王專有,走向了廣闊的社會;從狹窄的宮廷范疇進入了平常的經濟生活;從特權華貴的象徵演變為資產富有的象徵。金本位制即黃金就是貨幣,在國際上是硬通貨。可自由進、出口,當國際貿易出現赤字時,可以用黃金支付;在國內,黃金可以做貨幣流通。金本位制具有自由鑄造、自由兌換、自由輸出等三大特點。金本位制始於1816年的英國,到19世紀末,世界上主要的國家基本上都實行了「金本位」。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全世界已有59個國家實行金本位制。「金本位制」雖時有間斷,但大致延續到20世紀的20年代。由於各國的具體情況不同,有的國家實行「金本位制」長達一百多年,有的國家僅有幾十年的「金本位制」歷史。
隨著金本位制的形成,黃金承擔了商品交換的一般等價物,成為商品交換過程中的媒介,黃金的社會流動性增加。黃金市場的發展有了客觀的社會條件和經濟需求。在「金本位」時期,各國中央銀行雖都可以按各國貨幣平價規定的金價無限制地買賣黃金,但實際上仍是通過市場吞吐黃金,因此黃金市場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必須指出,這是一個受到嚴格控制的官方市場,黃金市場不能得到自由發展。因此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世界上只有唯一的英國倫敦黃金市場是國際性市場。
20世紀初,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嚴重地沖擊了「金本位制」;到30年代又爆發了世界性的經濟危機,使「金本位制」徹底崩潰,各國紛紛加強了貿易管制,禁止黃金自由買賣和進出口,公開的黃金市場失去了存在的基礎,倫敦黃金市場關閉。一關便是15年,直至1954年方後重新開張。在這個期間一些國家實行「金塊本位」或「金匯兌本位制」,大大壓縮了黃金的貨幣功能,使之退出了國內流通支付領域,但在國際儲備資產中,黃金仍是最後的支付手段,充當世界貨幣的職能,黃金仍受到國家的嚴格管理。從1914年至1938年期間,西方的礦產金絕大部分被各國中央銀行吸收,黃金市場的活動有限。此後對黃金的管理雖有所松動,但長期人為地確定官價,而且國與國之間貿易森嚴壁壘,所以黃金的流動性很差,市場機制被嚴重抑制,黃金市場發育受到了嚴重阻礙。
三 布雷頓森林系時期(20世紀40年代至70年代初)
1944年,經過激烈的爭論英美兩國達成了共識,美國於當年5月邀請參加籌建聯合國的44國政府的代表在美國布雷頓森林舉行會議,簽定了「布雷頓森林協議」,建立了「金本位制」崩潰後的人類第二個國際貨幣體系。在這一體系中美元與黃金掛鉤,美國承擔以官價兌換黃金的義務。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處於中心地位,起世界貨幣的作用。實際是一種新金匯兌本位制,在布雷頓貨幣體制中,黃金無論在流通還是在國際儲備方面的作用都有所降低,而美元成為了這一體系中的主角。但因為黃金是穩定這一貨幣體系的最後屏障,所以黃金的價格及流動都仍受到較嚴格的控制,各國禁止居民自由買賣黃金,市場機制難以有效發揮作用。倫敦黃金市場在該體系建立十年後才得以恢復。
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的運轉與美元的信譽和地位密切相關,但20世紀60年代美國深陷越南戰爭的泥潭,財政赤字巨大,國際收入情況惡化,美元的信譽受到極大的沖擊。大量資本出逃,各國紛紛拋售自己手中的美元,搶購黃金,使美國黃金儲備急劇減少,倫敦金價暴漲。
為了抑制金價上漲,保持美元匯率,減少黃金儲備流失,美國聯合英國、瑞士、法國、西德、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八個國家於1961年10月建立了「黃金總庫」,八國央行共拿出2.7億美元的黃金,由英格蘭銀行為黃金總庫的代理機關,負責維持倫敦黃金價格,並採取各種手段阻止外國政府持美元外匯向美國兌換黃金。60年代後期,美國進一步擴大了侵越戰爭,國際收支進一步惡化,美元危機再度爆發。1968年3月的半個月中,美國黃金儲備流出了14億多美元,僅3月14日一天,倫敦黃金市場的成交量達到了350~400噸的破記錄數字。美國再也沒有維持黃金官價的能力,經與黃金總庫成員協商後,宣布不再按每盎司35美元官價向市場供應黃金,市場金價自由浮動,但各國政府或中央銀行仍按官價結算,從此黃金開始了雙價制階段。但雙價制也維持了三年的時間,原因是美國國際收支仍不斷惡化,美元不穩;二是西方各國不滿美國以已私利為原則,不顧美元危機拒不貶值,強行維持固定匯率。於是歐洲一些國家採取了請君入瓮的策略,既然美國拒不提高黃金價格,讓美元貶值,他們就以手中的美元兌換美國的儲備黃金。當1971年8月傳出法國等西歐國家要以美元大量兌換黃金的消息後,美國於8月15日不得不宣布停止履行對外國政府或中央銀行以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的義務。1973年3月因美元貶值,再次引發了歐洲拋售美元、搶購黃金的風潮。西歐和日本外匯市場不得不關閉了17天。經過磋商最後達成協議,西方國家放棄固定匯率,實行浮動匯率。至此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完全崩潰,從此也開始了黃金非貨幣化的改革進程。但從法律的角度看,國際貨幣體系的黃金非貨幣化到1978年才正式明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1978年以多數票通過批准了修改後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該協定刪除了以前有關黃金的所有規定,宣布:黃金不再作為貨幣定值標准,廢除黃金官價,可在市場上自由買賣黃金;取消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必須用黃金支付的規定;出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6黃金,所得利潤用於建立幫助低收入國家優惠貸款基金;設立特別提款權代替黃金用於會員國與IMF之間的某些支付等等。
在這一時期黃金價格一直受到國家的嚴格控制,國家對黃金市場的介入干預時有發生,黃金市場僅是國家進行黃金管制的一種調節工具,難以發揮市場資源配置作用。市場的功能發揮是不充分的。
1944年,經過激烈的爭論英美兩國達成了共識,美國於當年5月邀請參加籌建聯合國的44國政府的代表在美國布雷頓森林舉行會議,簽定了「布雷頓森林協議」,建立了「金本位制」崩潰後的人類第二個國際貨幣體系。在這一體系中美元與黃金掛鉤,美國承擔以官價兌換黃金的義務。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處於中心地位,起世界貨幣的作用。實際是一種新金匯兌本位制,在布雷頓貨幣體制中,黃金無論在流通還是在國際儲備方面的作用都有所降低,而美元成為了這一體系中的主角。但因為黃金是穩定這一貨幣體系的最後屏障,所以黃金的價格及流動都仍受到較嚴格的控制,各國禁止居民自由買賣黃金,市場機制難以有效發揮作用。倫敦黃金市場在該體系建立十年後才得以恢復。
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的運轉與美元的信譽和地位密切相關,但20世紀60年代美國深陷越南戰爭的泥潭,財政赤字巨大,國際收入情況惡化,美元的信譽受到極大的沖擊。大量資本出逃,各國紛紛拋售自己手中的美元,搶購黃金,使美國黃金儲備急劇減少,倫敦金價暴漲。
為了抑制金價上漲,保持美元匯率,減少黃金儲備流失,美國聯合英國、瑞士、法國、西德、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八個國家於1961年10月建立了「黃金總庫」,八國央行共拿出2.7億美元的黃金,由英格蘭銀行為黃金總庫的代理機關,負責維持倫敦黃金價格,並採取各種手段阻止外國政府持美元外匯向美國兌換黃金。60年代後期,美國進一步擴大了侵越戰爭,國際收支進一步惡化,美元危機再度爆發。1968年3月的半個月中,美國黃金儲備流出了14億多美元,僅3月14日一天,倫敦黃金市場的成交量達到了350~400噸的破記錄數字。美國再也沒有維持黃金官價的能力,經與黃金總庫成員協商後,宣布不再按每盎司35美元官價向市場供應黃金,市場金價自由浮動,但各國政府或中央銀行仍按官價結算,從此黃金開始了雙價制階段。但雙價制也維持了三年的時間,原因是美國國際收支仍不斷惡化,美元不穩;二是西方各國不滿美國以已私利為原則,不顧美元危機拒不貶值,強行維持固定匯率。於是歐洲一些國家採取了請君入瓮的策略,既然美國拒不提高黃金價格,讓美元貶值,他們就以手中的美元兌換美國的儲備黃金。當1971年8月傳出法國等西歐國家要以美元大量兌換黃金的消息後,美國於8月15日不得不宣布停止履行對外國政府或中央銀行以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的義務。1973年3月因美元貶值,再次引發了歐洲拋售美元、搶購黃金的風潮。西歐和日本外匯市場不得不關閉了17天。經過磋商最後達成協議,西方國家放棄固定匯率,實行浮動匯率。至此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完全崩潰,從此也開始了黃金非貨幣化的改革進程。但從法律的角度看,國際貨幣體系的黃金非貨幣化到1978年才正式明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1978年以多數票通過批准了修改後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該協定刪除了以前有關黃金的所有規定,宣布:黃金不再作為貨幣定值標准,廢除黃金官價,可在市場上自由買賣黃金;取消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必須用黃金支付的規定;出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6黃金,所得利潤用於建立幫助低收入國家優惠貸款基金;設立特別提款權代替黃金用於會員國與IMF之間的某些支付等等。
在這一時期黃金價格一直受到國家的嚴格控制,國家對黃金市場的介入干預時有發生,黃金市場僅是國家進行黃金管制的一種調節工具,難以發揮市場資源配置作用。市場的功能發揮是不充分的。
四 黃金非貨幣化時期(20世紀70年代至今)
國際黃金非貨幣化的結果,使黃金成為了可以自由擁有和自由買賣的商品,黃金從國家金庫走向了尋常百姓家,其流動性大大增強,黃金交易規模增加,因此為黃金市場的發育、發展提供了現實的經濟環境。黃金非貨幣化的20年來也正是世界黃金市場得以發展的時期。可以說黃金非貨幣化使各國逐步放鬆了黃金管制,是當今黃金市場得以發展的政策條件,但同樣需要指出的是,黃金制度上的非貨幣化與現實的非貨幣化進程存在著滯後現象。國際貨幣體系中黃金非貨幣化的法律過程已經完成,但是黃金在實際的經濟生活中並沒有完全退出金融領域,當今黃金仍作為一種公認的金融資產活躍在投資領域,充當國家或個人的儲備資產。
當今的黃金分為商品性黃金和金融性黃金。國家放開黃金管制不僅使商品黃金市場得以發展,同時也促使金融黃金市場迅速地發展起來。並且由於交易工具的不斷創新,幾十倍、上百倍地擴大了黃金市場的規模。現在商品實物黃金交易額不足總交易額的3%,90%以上的市場份額是黃金金融衍生物,而且世界各國央行仍保留了高達3.4萬噸的黃金儲備。在1999年9月26日歐洲15國央行的聲明中,再次確認黃金仍是公認的金融資產。因此我們不能單純地將黃金市場的發展原因歸結為黃金非貨幣化的結果,也不能把黃金市場視為單純的商品市場,客觀的評價是:在國際貨幣體制黃金非貨幣化的條件下,黃金開始由貨幣屬性主導的階段向商品屬性回歸的階段發展,國家放開了黃金管制,使市場機制在黃金流通及黃金資源配置方面發揮出日益增強的作用。但目前黃金仍是一種具有金融屬性的特殊商品。所以不論是商品黃金市場,還是金融性黃金市場都得到了發展。商品黃金交易與金融黃金交易在不同地區、不同市場中的表現和活躍程度有所不同。
第二節:黃金市場的基本構成要素
黃金市場是黃金生產者和供應者同需求者進行交易的場所。世界各大黃金市場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交易方式和交易系統。其構成要素,從作用和功能上來考慮,可分為:
1、為黃金交易提供服務的機構和場所
在各個成功的黃金市場中,為黃金交易提供服務的機構和場所其實各不相同,具體劃分起來,又可分為有固定場所的有形市場和沒有固定交易場所的無形市場。以倫敦黃金交易市場和蘇黎世黃金市場為代表,可稱為歐式;有在商品交易所內進行黃金買賣業務的,以美國的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IMM)為代表,可稱為美式;有的黃金市場在專門的黃金交易所里進行交易,以香港金銀業貿易場和新加坡黃金交易所為代表,可稱為亞式。
歐式黃金交易:這類黃金市場里的黃金交易沒有一個固定的場所。比如倫敦黃金市場,整個市場是由各大金商、下屬公司相互聯系組成,通過金商與客戶之間的電話、電傳等進行交易;而蘇黎世黃金市場,則由三大銀行為客戶代為買賣並負責結賬清算。倫敦和蘇黎世市場上的買價和賣價都是較為保密的,交易量也都難於真實估計。
美式黃金交易:這類黃金交易市場實際上建立在典型的期貨市場基礎上,其交易類似於在該市場上進行交易的其它商品。期貨交易所作為一個非贏利機構本身不參加交易,只是提供場地、設備,同時制定有關法規,確保交易公平、公正地進行,對交易進行嚴格地監控。
亞式黃金交易:這類黃金交易一般有專門的黃金交易場所,同時進行黃金的期貨和現貨交易,交易實行會員制,只有達到一定要求的公司和銀行才可能成為會員,並對會員的數量配額有極為嚴格的控制。雖然進入交易場內的會員數量較少,但是信譽極高。以香港金銀業貿易場為例:其場內會員交易採用公開叫價,口頭拍板的形式來交易,由於場內的金商嚴守信用,鮮有違規之事發生。
2、黃金市場買賣參與者
國際黃金市場的參與者,可分為國際金商、銀行、對沖基金等金融機構、各個法人機構、私人投資者以及在黃金期貨交易中有很大作用的經紀公司。
國際金商:最典型的就是倫敦黃金市場上的五大金行,其自身就是一個黃金交易商,由於其與世界上各大金礦和黃金商有廣泛的聯系,而且其下屬的各個公司又與許多商店和黃金顧客聯系,因此,五大金商會根據自身掌握的情況,不斷報出黃金的買價和賣價。當然,金商要負責金價波動的風險。
銀行:又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僅僅為客戶代行買賣和結算,本身並不參加黃金買賣,以蘇黎世的三大銀行為代表,他們充當生產者和投資者之間的經紀人,在市場上起到中介作用。也有一些做自營業務的,如在新加坡黃金交易所(UOB)里,就有多家自營商會員是銀行的。
對沖基金:近年來,國際對沖基金尤其是美國的對沖基金活躍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各個角落。在黃金市場上,幾乎每次大的下跌都與基金公司借入短期黃金在即期黃金市場拋售和在紐約商品交易所黃金期貨交易所構築大量的淡倉有關。一些規模龐大的對沖基金利用與各國政治、工商和金融界千絲萬縷的聯系往往較先捕捉到經濟基本面的變化,利用管理的龐大資金進行買空和賣空從而加速黃金市場價格的變化而從中漁利。
各種法人機構和個人投資者:這里既包括專門出售黃金的公司,如各大金礦、黃金生產商、黃金製品商(如各種工業企業)、首飾行以及私人購金收藏者等,也包括專門從事黃金買賣的投資公司、個人投資者等。從對市場風險的喜好程度分,又可以分為避險者和冒險者:前者希望黃金保值而迴避風險,希望將市場價格波動的風險降低到最低程度,如黃金生產商、黃金消費者等;後者則希望從價格漲跌中獲得利益,因此願意承擔市場風險,如各種對沖基金等投資公司。
經紀公司(Broke』s Firm):是專門從事代理非交易所會員進行黃金交易,並收取傭金的經紀組織。有的交易所把經紀公司稱為經紀行(Commission House)。在紐約、芝加哥、香港等黃金市場里,有很多經紀公司,他們本身並不擁有黃金,只是派出場內代表在交易廳里為客戶代理黃金買賣,收取客戶的傭金。
3、有關的監督管理機構
隨著黃金市場的不斷發展,為保證市場的公正和公平,保護買賣雙方利益,杜絕市場上操縱價格等非法交易行為。各地都建立了對黃金市場的監督體系。比如:美國的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FC)、英國的金融服務局(FSA)、香港的香港證券與期貨管理委員會及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等。
4、有關的行業自律組織
世界黃金協會:是一個由世界范圍的黃金製造者聯合組成的非贏利性機構,其總部設在倫敦,在各大黃金市場都設有辦事處。其主要功能是通過引導黃金市場上的結構性變化(例如:消除稅收,減少壁壘,改善世界黃金市場的分銷渠道等)來盡可能提高世界黃金的銷量。對世界黃金生產形成穩定的支持,並在所有實際和潛在的黃金購買者之前樹立起正面的形象。
倫敦黃金市場協會(LBMA):成立於1987年,其主要職責就是提高倫敦黃金市場的運作效率及擴大倫敦黃金市場的影響,為倫敦招商,促進所有參與者(包括黃金生產者、精煉者、購買者等)的經營活動。同時與英國的有關管理部門,如英國金融管理局,關稅與消費稅局等共同合作,維持倫敦黃金市場穩定而有序的發展。
第三節:國際黃金市場
黃金市場(Gold Market)是買賣雙方集中進行黃金買賣的交易中心,提供即期和遠期交易,允許交易商進行實物交易或者期權期貨交易,以投機或套期保值,是各國完整的金融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貨幣制度的發展,黃金已逐漸喪失了交易媒介和價值衡量尺度的貨幣職能,但仍在國際貿易、國際間債權債務清算以及國際儲備等方面保持著一定的貨幣特徵。
1、按照黃金市場所起的作用和規模劃分可分為:主導性市場和區域性市場
主導性黃金市場是指國際性集中的黃金交易市場,其價格水平和交易量對其他市場都有很大影響。最重要的有倫敦、蘇黎世、紐約、芝加哥和香港的黃金市場。
區域性市場是指交易規模有限且集中在某地區,而且對其他市場影響不大的市場,主要滿足本國本地區或鄰近國家的工業企業、首飾行、投資者及一般購買者對黃金交易的需要,其輻射力和影響力都相對有限。如東京、巴黎、法蘭克福黃金市場等。
2、按照交易類型和交易方式的不同可分為:現貨交易市場和期貨交易市場
黃金現貨交易基本上是即期交易,在成交後即交割或者在兩天內交割。交易標的主要是金條、金錠和金幣,珠寶首飾等也在其中。
黃金期貨交易主要目的為套期保值,是現貨交易的補充,成交後不立即交割,而由交易雙方先簽訂合同,交付押金,在預定的日期再進行交割。其主要優點在於以少量的資金就可以掌握大量的期貨,並事先轉嫁合約的價格,具有杠桿作用。期貨合約可於任一營業日變現,具有流動性;也隨時買進和結算,具有較大彈性;還能在運用上選擇不同的委託形式,在不同的市場之間又可以進行套貨,具有靈活性等。
世界上有的黃金市場只有現貨交易,有的只有期貨交易,但大多數是既有期貨又有現貨交易。
3、按有無固定場所劃分可分為:無形黃金市場和有形黃金市場
無形的黃金交易市場,主要指黃金交易沒有專門的交易場所,如主要通過金商之間形成的聯系網路形成的倫敦黃金市場;以銀行為主買賣黃金的蘇黎世黃金市場;以及香港本地的倫敦無形市場。
有形黃金市場主要指黃金交易是在某個固定的地方進行交易的市場。這其中又可以分為有專門獨立的黃金交易場所的黃金市場和設在商品交易所之內的黃金市場,前者如:香港金銀業貿易場、新加坡黃金交易所等;後者如:設在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內的紐約黃金市場,設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IMM)內芝加哥黃金市場以及加拿大的溫尼伯商品交易所內的溫尼泊黃金市場。
4、按交易管製程度劃分可分為:自由交易、限制交易市場和國內交易市場
自由交易市場是指黃金可以自由輸出入,而且居民和非居民都可以自由買賣的黃金市場,如蘇黎世黃金市場。限制交易市場是指黃金輸出入受到管制,只允許非居民而不允許居民自由買賣黃金的市場,這主要指實行外匯管制國家的黃金市場,如1979年10 月英國撤銷全部外匯管制之前的倫敦黃金市場。
國內交易市場是指禁止黃金進出口,只允許居民,而不允許非居民買賣黃金的市場,如巴黎黃金市場。
近年來,黃金市場的黃金微型化交易發展很快,各種實金形式多種多樣,且數量輕,大大便利了小額資金入市投資黃金。黃金市場的交易方式亦多樣化,如黃金券和憑證等的交易,實際上代表了黃金交易憑證化的趨勢。
一般來說,黃金市場的建立和發展需具備一定的條件,如:
1)該國或地區需有發達的經濟條件和完善的信用制度;
2)該國或地區必須實行自由外匯制度,允許黃金自由買賣和出入;
3)同時亦需要有健全的法制基礎,穩定的政治和經濟環境;
4)良好的軟硬體環境、交通發達、基礎設施完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