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期貨投機性的認識美國石油工人大罷工
⑴ 黃金、美元指數、美原油的波動在期貨交易中的意義
一般來講黃金與美元呈負相關性,因為目前來講美元是與黃金直接掛鉤的,另外在經濟低迷時期,同樣作為避險產品的美元也對黃金會有反面影響,但市場情況有時會短時期的違背這一規律,如半個月以前黃金就與美元雙雙上行.
黃金與原油一般來講是呈正相關性的,其最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原油是以美元計價的,那麼美元走強原油就會貶值,而黃金也同時因美元的走強而下挫,不過市場畢竟千變萬化的,所以什麼都不是絕對的.
⑵ 美國石油工人大罷工原因是什麼
石油價格一直在下降啊!
⑶ 美國的石油工人有過哪些規模比較的大罷工
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組織了9個煉油廠一起大罷工,導致美國很多的煉油企業停工,他是美國石油行業里規模最大的一次罷工。因為石油公司太追求利益了,從而忽視了工人的健康和安全。工人們想漲工資,公司卻以其他理由拒絕,所以導致了這次罷工。
受這件事情的影響,「國際油價在本周開盤的時候跌了2%,而且美國NYMEX原油期貨跌逾1美元至47.20美元/桶」。
⑷ 本人做現貨黃金外盤期貨!誰能給我介紹一個好點的行情軟體 最好誰有美國本土那種!
現貨黃金目前用得最多的就是 MT4平台。別小看這個平台,關鍵是它可以自己設定任何指標、畫線 。。 很實用 。 推薦搭配 仟家信黃金分析軟體 。
你黃金做了那麼久,也算老手了,黃金走勢對於壓力支撐位比 股票還敏感。 抓住一些重要的點位來做,別盲目亂下單的話,應該不會怎麼虧。 如果有什麼可以交流的話,可以加我 網路好友
⑸ 石油期貨市場怎樣
石油期貨市場是在石油現貨市場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20世紀70年代後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石油貿易量不斷擴大。當時一直沿用的即期石油現貨交易,雖然價格是現實的、明確的,但用戶所需的量沒有保障。中遠期現貨交易合約在實踐中不斷發展,並可以進行有限轉讓,從而具有一定的避險功能。但由於其轉手仍不方便,不能進行現金結算,並不能完全解決價格風險問題,於是石油期貨交易應運而生。
石油期貨自1978年產生以來,至今已有28年的發展歷程。在這段時間,隨著國際石油價格的跌宕起伏,石油期貨也得到了迅速發展,已成為全球期貨市場最大的商品期貨品種。與其他商品相比,石油期貨交易的歷史雖然較短,但由於石油工業在世界經濟中的作用及其特徵,石油期貨價格已經同黃金價格、利率和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一起,成為衡量世界經濟變化的晴雨表。
早在第一次石油危機後的1974年,美國紐約棉花交易所和商品交易所就推出了一個原油合約、C級船用燃料油合約和一個粗柴油合約,但由於交割地選在遠離美國本土的阿姆斯特丹,再加上當時油價比較平穩,這些合約上市失敗。後又經精心策劃,在1978年11月,美國紐約商品交易所推出2號取暖油、6號重質燃料油合約,把交割地選在美國本土——紐約港,一舉成功,開創了石油期貨的先河。1983年3月30日,紐約商品交易所又推出了美國西得克薩斯中質油期貨交易合約,也獲得很大成功。自此以後,石油期貨貿易迅速發展。
石油期貨市場的優勢在於:一是期貨克服了即期現貨和遠期合約量不穩、價格不準的弊端;二是期貨的發現價格、套期保值、轉移風險和優化配置的功能廣受歡迎;三是期貨市場管理嚴格,「游戲規則」透明,市場流動性大,給參與者留有很大的經營運作空間。
目前,美國紐約商品交易所(NYMEX)、英國國際石油交易所(IPE)、新加坡交易所(SGX)、日本東京工業品交易所(TOCOM)等都是石油期貨運作比較成功的期貨交易所。市場功能發揮充分,得到各國現貨商和投資者的廣泛認同,在國際現貨貿易中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
紐約商品交易所 紐約商品交易所成立於1827年,是世界上經營金融商品、白金系列金屬產品和石油產品期貨交易的最大的交易所。1978年,紐約商品交易所首次成功地上市了具有歷史意義的第一份能源期貨合約——加熱油期貨合約,此後它成為世界能源期貨期權交易的最主要場所。
20世紀70年代,油價的劇烈波動給西方國家經濟帶來了很大的風險,急需相關衍生工具予以避險。1978年11月14日,紐約商品交易所推出了加熱油期貨交易,該合約在上市兩年後交易量迅速上升,取得了巨大成功。1979年的伊朗伊斯蘭革命和1980年的兩伊戰爭使世界石油價格波動異常劇烈,大量現貨企業認識到期貨市場的保值作用,紛紛利用期貨市場規避風險。而NYMEX的加熱油期貨無論在合約設計還是規則制訂方面都較為科學,吸引了大量套期保值者的參與。同時,石油價格的劇烈波動也為市場投機者提供了較好的獲利空間。因此,20世紀80年代以後,NYMEX的石油期貨取得了巨大成功,交易量逐年遞增,成為全球舉足輕重的期貨品種。
NYMEX的加熱油期貨歷年交易量1982年,NYMEX又推出了世界第一個原油期貨合約——輕原油期貨合約,由於它是以美國著名的西得克薩斯中質原油為主要交易標的,因此又被廣泛地稱為西得克薩斯中質原油(WTI)期貨合約。西得克薩斯中質原油與英國布倫特原油、中東原油並稱為全球三大基準原油,在美國已經形成比較發達的現貨市場體系,中遠期貿易十分活躍。因此,NYMEX的輕原油期貨(WTI)的推出立即吸引了廣大石油現貨商的參與,交易規模迅速上升,其價格也成為全球原油現貨貿易的重要定價依據。2004年,NYMEX的WTI原油交易量為5288萬張,
NYMEX的輕原油(WTI)期貨歷年交易量是全球交易規模最大的商品期貨品種。
1986年,NYMEX在能源期貨方面繼續拓展,又推出了無鉛汽油期貨合約。無鉛汽油在經歷上市初期的沉寂之後,於近幾年開始活躍,交易規模迅速上升。2004年,該合約的年成交量分別為1278萬手,日均成交量為51315張左右,與加熱油期貨合約交易量比較相近。1990年,NYMEX又推出天然氣期貨交易,也獲得了較大成功,2004年成交量為1744萬張,成為NYMEX中僅次於WTI原油期貨的重要能源品種。近年來,NYMEX又推出了以英國布倫特原油為交易標的期貨合約,採用現金交割方式,進一步豐富了NYMEX的能源品種結構。
國際石油交易所 國際石油期貨市場成立於1980年,是繼美國之後發展起來的。由於倫敦是歐洲石油貿易的中心之一,以及倫敦的期貨交易歷史悠久、地理位置優越等原因,使得國際石油交易所迅速成長為世界第二大能源交易所。1981年4月,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推出重柴油期貨交易,合約規格為每手100噸,最小變動價位為25美分/噸。重柴油在質量標准上與美國取暖油十分相似。該合約是歐洲第一個能源期貨合約,上市後比較成功,交易量一直保持穩步上升的走勢,2004年交易量達到936萬手。1988年6月23日,IPE推出國際三種基準原油之一的布倫特原油期貨合約。IPE的布倫特原油期貨合約上市後取得了巨大成功,迅速超過輕柴油期貨成為該交易所最活躍的合約。2004年,IPE的布倫特原油期貨達到2546萬手,位居全球能源期貨品種的第二位,布倫特期貨價格已成為國際石油現貨貿易價格的重要參考。
IPE的布倫特原油期貨歷年交易量新加坡交易所 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前身為新加坡黃金交易所,成立於1978年。1989年,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的第一份能源期貨合約——高硫燃料油期貨合約上市,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新加坡是世界主要的石油轉運和煉油中心,其獨特優越的地理條件和龐大的煉油能力,使它成為世界石油交易的一個熱點。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迅速成為亞洲地區和世界上重要的能源交易中心之一。
東京商品交易所 日本的石油期貨起步較晚,遲至1999年才推出第一張石油期貨合約。1999年,東京工業品交易所(TOCOM)推出了汽油、煤油期貨,當年成交量分別達到1065萬手和362萬手。2001年又推出了中東石油期貨合約。該合約以中東石油為交易標的,合約規格為1000桶/手,採用現金交割方式,交割結算價為國際權威機構P1atts報出的當月迪拜和阿曼的日原油貿易價格的平均價。
中東作為世界石油的主產區,中東原油也是與北海布倫特、美國西得克薩斯中質油齊名的全球三大基準原油之一,亞太地區使用的原油約70%來自中東。在良好的現貨背景下,TOCOM的中東石油期貨取得了初步成功,2004年,TOCOM的汽油期貨交易量為2365萬手,煤油期貨交易量為1304萬手,中東原油期貨交易量為228萬手。石油期貨上市前,日本的石油現貨市場已基本放開,各石油公司都可以進口和經營石油,為石油期貨的運作打下了良好的市場基礎。
⑹ 有關原油期貨比較典型的幾個認識誤區
原油期貨比較典型的幾個認識誤區:
認識誤區之一:中國作為原油生產、消費和進口貿易大國,原油期貨市場一經推出就必然會取得成功。
美國、英國的原油期貨市場成為全球主要原油價格的定價基礎並非偶然。美國是全球第一大原油消費國和生產國,曾經一度是第一大原油進口國;英國是歐洲大國中唯一有一定原油產量的國家,並且是歐洲消費和進口大國。我國是亞太地區唯一的既是原油生產、消費大國,又是原油進口貿易大國,2016年我國原油依存度超過65%,這的確是建設原油期貨市場的基本條件。但是,也有一組數據值得關註:自1974年以來,各國約有近50次以上試圖推出石油期貨的努力,成功率大約是20%。具體到亞洲原油期貨合約,日本、新加坡和印度都曾經嘗試過,但均沒有成功。據統計,在過去15年,世界各期貨交易所針對亞洲市場上市過的原油期貨相關品種共有16個,目前只剩下3個品種,個別慘淡經營,這反映了原油期貨市場的復雜性和嚴酷性。
經過總結分析,筆者對發展原油期貨市場有三點認識:一是原油期貨市場是建立在開放、競爭的石油市場格局基礎上的,一個成功的期貨市場是一個高度競爭性的市場,有大量的買者和賣者,沒有一個市場參與者或參與者聯盟能夠有足夠的壟斷力量,對商品的供給或需求在短期或中期施加足夠的控制。通常從比例上說,成功的期貨合約要求最大的5家公司所佔的市場份額低於50%,最大的10家公司所佔的市場份額低於80%。二是有影響力的、成功的原油期貨市場,必須依賴發達的現貨市場。活躍度是評價期貨市場運行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標准,高交易量是期貨市場套期保值和價格發現的基礎。場外交易不僅可以活躍市場,還有促進場內交易體系和法規制定更完善、鼓勵金融創新等作用。成功的期貨品種關鍵在於有現貨市場的支撐,這恰恰是中國原油市場,尤其是自產原油市場的短板。三是原油期貨市場的推出和運行可以發揮許多的作用,例如增加國際競爭力、促進石油市場化改革、保護相關企業利益、維護石油安全等,但是也會帶來境外資金流入和投機風險。搞好原油期貨市場,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和金融市場及其他衍生品市場、貨幣市場和外匯市場聯動形成復雜而有機的生態系統,必須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構建多層次的金融市場體系,推進石油金融一體化。
認識誤區之二:原油期貨市場應該將主要國產原油作為合約標的油種。
一些學者認為,我國原油期貨市場首先應該將我們自產的原油,例如大慶原油、長慶原油,作為期貨合約標的,以提高中國原油的影響力和話語權,繼而增加中國原油的價值。這樣的一種觀點其實忽略了期貨市場的本質和基本條件。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一是自產原油納入期貨交易,必須開放整個中國原油市場,這並不符合國家油氣體制運行和改革現狀,也會給國內原油市場結構帶來根本性的沖擊。而交易中東原油則只需開放原油進口權,符合油氣市場改革與趨勢。二是原油期貨的推出主要是為了實現套期保值和價格發現功能。對比自產原油和進口原油的比例、數量、效益以及對企業乃至國民經濟的影響,進口原油的套期保值和價格發現要求顯得更為迫切,而自產原油由於主要用於一體化國家石油公司直營煉廠,更加易於控制和管理。三是在原油物性指標上,草案中的原油期貨合約標的為中質含硫原油,基準品質為API度32,含硫量1.5%。而大慶原油屬於中質Ⅰ類油,API度為31.88,含硫量為0.1%;長慶原油API度為32.2,含硫量為0.11%,這兩種國產原油的含硫指標與標的合約的差距較大。因此,如果將自產原油納入期貨合約標的,其象徵意義可能會大於實際意義,實際風險可能會大於預期收益。
認識誤區之三:期貨合約標的油種上市交易,其價值一定會回歸上漲,只要其價值回歸、價格上漲,就一定有利於石油企業的發展和國家利益。
首先,期貨市場交易不能保證價格上漲。眾所周知,紐約商品交易所是美國公司,受美國政府監管,其國際資本的流向和持倉對於美國監管部門而言,就如同美聯儲看自己的賬簿一樣簡單方便,其石油市場的所謂話語權就是服務於美國國家戰略的工具。即便這樣,根據WTIBRENT價差倒掛現象可以看出,由於WTI交易比較局限在北美甚至美國本土,雖然其品質優於BRENT,但2011年以來價格倒掛已成常態。國內自產原油成為期貨標的後,就算不考慮運輸貼水的因素,也未必能夠較目前國內定價產生較大程度的溢價。
其次,如果堅持把自產原油納入期貨合約標的,必將面臨兩個問題,即期貨價格過高或過低,兩種情況均存在風險,需要積極應對和防範。套期保值者和投資者共同組成了原油期貨市場,其中套期保值者是通過對沖交易來轉移生產經營風險,投資者是從價格波動中獲取利潤。如果境外投資者投機性炒作造成投機過度,市場波動將加大,期貨價格過高,不僅無法體現其價格發現功能,真實反映現貨市場的供求關系,而且對於中國石油、中國石化這樣的一體化石油公司而言,產銷平衡和價格傳導矛盾將十分突出,加之資源稅的增加,整體效益不僅不會增加,而且極有可能還會降低。對於國民經濟來說,一旦投機行為過度,引起期貨市場價格波動過大,會對我國基礎能源、化工等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形成沖擊,影響國民經濟穩定,有形成系統風險的概率。另一種極端情況,如果投資者參與意願有限,造成期貨市場缺乏流動性,價格過低,套期保值者不能正常轉移價格風險,合作品種甚至可能會失敗退市。
認識誤區之四:推出原油期貨市場,就意味著取得了原油定價權。
根據石油發展史、世界原油價格演變過程和期貨、現貨價格回歸分析,建立石油期貨市場並不意味著取得原油定價權。在國際市場上,擁有了石油期貨市場、開設了相關合約交易、吸引了數百個國際資本的參與者並不代表就獲得和掌握了石油市場的話語權。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印度的石油期貨市場。
在我國原油市場尚未完全放開的背景下,為了減緩原油期貨市場對我國石油經濟的沖擊,首先從我國進口原油中選取幾種佔比較大的中質含硫基準油形成混合原油標的,形成我國原油期貨市場的基本框架,盡快形成市場化交易,有利於為國內關聯廠商提供一個反映真實價格信息的窗口,實現價格發現功能和滿足企業套期保值的需要。同時也可把國內原油市場的實際供求關系反映到國際市場上,直接和間接影響國際定價。更為重要的是,這樣一種分步式和漸進式安排,既可以倒逼國內油品市場化改革的進程,推動國內原油、成品油市場化改革深化,又能給國內原油市場改革提供一個相對寬松的緩沖和調整時間,不斷積累石油期貨和現貨市場的管理和運營經驗,持續推動油品市場化改革進程,提高中國石油市場的國際影響力。
⑺ 大家對期貨的認識程度怎麼樣啊到底
簡單說,期貨是一種金融衍生物,是在現貨交易的基礎上應運而生的,期貨具有價格發現和套期保值的強大功能,是經濟發展中必不可少的參照物,做為一個國家經濟晴雨的反應,它的功能超過了股票。交易上,期貨的交易更靈活,區別於股票單純的買漲,價格漲跌均可進行交易,且可即時買賣,採用保證金制度,不像股票全額支付,所在風險相對來說要大一些。
常規上,期貨分為商品期貨和指數期貨,國內的像上海交易所的天然橡膠,金屬銅,鋁;大連交易所的大豆,玉米,都是比較有代表性的。
指數期貨代表的有香港恆生指數,美國標准蒲爾500,日經指數等。
⑻ 美國石油工人大罷工原因是什麼
美國石油工人大罷工
據英國媒體報道,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於近日在9個煉油廠組織了一次大罷工,導致美國10%的煉油企業處於停工狀態。而此次罷工成為自1980年以來,美國石油行業規模最大的一次全國性罷工。
報道稱,此次罷工從當地時間2月1日開始。罷工的主要原因是鋼鐵工人聯合會未能與各大石油公司就改善工人工作環境的提議達成共識。
聯合會副主席副主席湯姆·康韋在一項聲明中表示,石油產業是最富有的產業,應該有能力改善聯合會提出的問題。湯姆指出,目前的主要問題是,石油公司太過於追求利益,而不願在工作環境方面做出改善,忽視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報道指出,雙方的談判從1月21日開始。聯合會方面要求各大石油公司提高工人的收入水平,年收入能實現翻倍;增加工人醫療保險的保額以及減少未與聯合會簽訂合同的工人數量。
但石油公司方面也表示,近期受國際石油價格波動的影響,很難滿足聯合會的要求。雖然答應會考慮聯合會的提議,但聯合會還是拒絕結束罷工。
報道指出,美國石油行業最近一次規模最大的全國性罷工是在1980年,當時罷工持續了約3個月的時間。
⑼ 中國原油期貨即將上市 人民幣原油會帶來哪些影響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名譽主席利奧·梅拉梅德表示,人民幣已經加入SDR,這意味著世界已經認識到中國正在變得越來越強大。中國也想要人民幣成為儲備貨幣,但是如果沒有一個日益強大的資本市場,人民幣就難以成為儲備貨幣。中國的資本市場需要增加跨國界的市場應用。因此,他贊許中國原油期貨市場的開放。他認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基礎商品進口國,中國的期貨市場應該在國際商品市場上發揮更大的價格發現作用。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摩根大通商品研究中心研究主任楊堅表示,國際市場以謹慎積極態度來看中國推出原油期貨。中國是原油市場的重要進口國,為了控制有關風險,希望有更多發言權,而推出自己的原油期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在國際原油市場上受過度投機者影響而產生的「價格失真」,很好實現價格發現功能,服務實體經濟。
這種必要性,即使是不那麼看好的人,也能理解。不過更多人看好此事。中國的原油期貨,滿足特定的市場需要,完全可以和WTI和布倫特原油並存發展。「有並存發展、發展共贏空間。」他認為,有很多外國公司的業務和中國關系很大,會積極參與。國外投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也會很有興趣,他們尋求在全球范圍內進行交易和資產配置。
「什麼叫話語權?就是我的市場變化能夠更好地反映到價格里去。」王震表示,作為商品期貨龍頭、國際化品種,原油期貨擔負著提升石油定價權的重要歷史使命,不過,這需要一個發展過程,可能至少是十年。
「有可能一開始跟著WTI和布倫特基準價走,但是在發展五年到十年之後,我們交易量大了,就應該成為定價中心之一。我們有這個潛力。」王震說。這可以從銅品種的發展歷史比照。當初我國推出銅期貨時,滬銅是倫銅的影子,但是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今天滬銅與倫銅已經相互深刻影響。
原油期貨是具有戰略價值的大宗商品交易,以人民幣計價,又附帶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使命。這是不是會直接挑戰美元霸主地位?「現在很多人講,石油人民幣替代石油美元。短時間內替代不了,我們整體實力沒達到那個份上。」王金照認為,中國原油期貨以人民幣計價,對提升國際社會對人民幣的信任度大有裨益。
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吳曉靈表示,人民幣國際化,需要中國首先做好「家庭作業」。在眾多「功課」中,除了利率和匯率的市場化以外,最關鍵的問題就是拿著人民幣能幹什麼?交易有多少人願意接受?有多大的廣度和深度吸引投資者?也就是說中國需要給人民幣的持有者以更多的投資機會。
如今,原油期貨給出了一個大宗商品的投資機會。人民幣計價不僅是中國的需要,也是國際社會的需要。在中國如此驚人的石油消費增速與旺盛貿易需求的大背景下,國際原油貿易迫切需要實現人民幣計價,減少匯兌成本和風險。這正是中國原油期貨以人民幣計價的國際市場基礎。
經過市場真實有效的競爭,在國際原油市場,我們會找到人民幣和中國經濟的真實地位。雖然這是一個漫長過程,但這個過程是世界各國接受中國真實地位的過程,是靠全球機構投資者真實交易做實的選擇。在我國金融開放中,原油期貨將以自身特有的方式發出「中國聲音」,產生「中國影響」。
⑽ 近代美國的五次危機及措施
第一次:1907年銀行危機
1907年10月,美國銀行危機爆發,紐約一半左右的銀行貸款都被高利息回報的信託投資公司作為抵押投在高風險的股市和債券上,整個金融市場陷入極度投機狀態。
解決措施:金融家J·P·摩根的干預,這次恐慌可能影響更深遠。摩根押上大筆自己的金錢,並說服其他紐約銀行家做同樣的事情,以加強銀行體系。
第二次:1929—1933年美國經濟「大蕭條」
「一戰」後大興土木,建築費用飆升,帶動了鋼鐵、木材等行業的發展,從而提升了整個工業產值。實體經濟的過分擴張,遠遠超過了市場需求,物價大幅下降,利潤被不斷擠壓,公司倒閉重組現象頻現。
解決措施:羅斯福新政的整頓銀行,調整工業和農業生產,實行社會救濟和以工代賑使美國經濟得以恢復並發展,並引導戰後的資本主義國家實施國家干預經濟政策。
第三次:1973—1975年石油危機
1967年6月5日,在美國的支持下,以色列向埃及、敘利亞和約旦主動發動襲擊,爆發了第三次中東戰爭。 1973年,石油售價從每桶2.48美元漲至11.65美元。在一個需求不斷萎縮的國際市場,石油價格的暴漲使需求萎縮突然加劇,生產過剩危機爆發,導致歐美經濟陷入衰退。
解決措施:美國採用削減福利開支,出售部分國有企業,減少國家干預經濟等措施,才使得美國經濟逐漸走出「滯脹」出現巨大的回升。
第四次:1987年美國股災
1987年9月,美國上調官方利率,聯邦德國也隨美國提高了利率,此舉立即遭到當時美國財政部長貝克的嚴厲批評。貝克的這一席話引發證券市場恐慌,投資者開始在股票市場和股票期貨市場拋空,由於當時華爾街盛行程式化交易和投資組合保險交易模式,在股市迅速下跌過程中,計算機自動發出的平倉盤加速了股市暴跌,從而導致了股市崩盤。
解決措施:聯邦儲備委員會的承諾使市公司略微恢復了信心,大部分公司在「黑色星期一」那天繼續維持回購行為,使股價逐漸恢復。
第五次:2007年次貸危機
由於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盪引起的金融風暴。主要原因是金融監管制度的缺失造成的,華爾街投機者鑽制度的空子,弄虛作假,欺騙大眾。
解決措施:通過建立宏觀審慎監管機制,重塑金融監管體系,通過改革住房貸款發放程序來封堵漏洞等措施,使美國逐漸敗落了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