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市場形成的未來價格信號能反映多種生產
❶ 論述題,農產品期貨市場為何具有價格發現功能
所謂發現價格功能,指在一個公開、公平、高效、競爭的期貨市場中,通過期貨交易形成的期貨價格,具有真實性、預期性、連續性和權威性的特點,能夠比較真實地反映出未來商品價格變動的趨勢
期貨市場具有價格發現功能是因為:
第一,期貨交易的透明度高。期貨市場遵循公開,公平、公正「三公」原則。交易指令在高度組織化的期貨交易所內撮合成久所有期貨合約的買賣都必須在期貨交易所內公開競價進行,不允許進行場外交易。交易所內自由報價,公開競爭,避免了一對一的現貨交易中容易產生的欺詐和壟斷。
第二,供求集中,市場流動性強。期貨交易的參與者眾多,如商品生產商、銷售商、加工商、進出口商以及數量眾多的投機者等。這些套期保值者和投機者通過經紀人聚集在一起競爭,期貨合約的市場流動性大大增強,這就克服了現貨交易缺乏市場流動性的局限,有助於價格的形成。
第三,信息質量高。期貨價格的形成過程是收集信息、輸入信息、產生價格的連續過程,信息的質量決定了期貨價格的真實性。由於朗貨交易參與者大都熟悉某種商品行情,有豐富的經營知識和廣泛的信息渠道及一套科學的分析、預測方法,他們把各自的信息、經驗和方法帶到市場上來,結合自己的生產成本預期利潤,對商品供需和價格走勢進行判斷、分析、預測,報出自己的理想價格。與眾多對手競爭。這樣形成的期貨價格實際上反映了大多數人的預測.具有權威性,能夠比較真實地代表供求變動趨勢。
第四,價格報告的公開性。期貨交易所的價格報告制度規厄所有在交易所達成的每一筆新交易的價格,都要向會員及其場內經紀人及時報告並公諸於眾。通過發達的傳播媒介,交易吉能夠及時了解期貨市場的交易情況和價格變化,及時對價格的走勢做出判斷,井進一步調整自己的交易行為。這種價格預期的不斷調整,最後反映到期貨價格中,進一步提高了期貨價格的真實性。
第五,期貨價格的預期性。期貨合約是一種遠期合約,期貨合約包含的遠期成本和遠期因素必然會通過期貨價格反映出來,即期貨價格反映出眾多的買方和賣方對於未來價格的預期。
第六,期貨價格的連續性。期貨價格是不斷地反映供求關系及其變化趨勢的一種價格信號。期貨合約的買賣轉手相當頻繁這樣連續形成的價格能夠連續不斷地反映市場的供求情況及變化。
由於期貨價格的形成具有上述特點,所以,能比較准確、全面地反映真實的供給和需求的情況及其變化趨勢,對生產經營者有較強的指導作用。世界上很多生產經營者雖未涉足期貨交易,也沒有和期貨市場發生直接關系,但他們都在利用期貨交易所發現的價格和所傳播的市場信息米制定各自的生產經營決策。例如,生產商根據期貨價格的變化來決定商品的生產規模;在貿易談判中.大宗商品的成交價格往往是以期貨價為依據來確定的
❷ 期貨市場如何實現價格功能
在市場經濟中,生產經營者根據市場提供的價格信號做出經營決策。價格信號的真實、准確程度,直接影響到他們經營決策的正確性,進而影響經營效益。
在期貨交易和期貨市場產生以前,生產經營者主要是依據現貨市場上的商品價格來進行決策的,根據現貨價格的變動來調整自身的經營方向和經營方式等。由於現貨交易多是分散的,生產經營者不易及時收集到所需要的價格信息,即使收集到現貨市場的反饋的信息,這些信息也是零散的片面的,其准確、真實程度較低,對於未來供求關系變動的預測能力也比較差。當用現貨市場的價格指導經營決策時,現貨價格的滯後性往往會造成決策的失誤。例如,長期以來,我國的糧食流通市場受到糧價低時賣糧難、高時買糧難的困擾,部分原因就是糧食生產經營單位缺乏以遠期價格指導生產銷售的機制。
自期貨交易產生以來,發現價格功能逐漸成為期貨市場的重要經濟功能。所謂發現價格功能,指在一個公開、公平、高效、競爭的期貨市場中,通過期貨交易形成的期貨價格,具有真實性、預期性、連續性和權威性的特點,能夠比較真實地反映出未來商品價格變動的趨勢。
期貨市場之所以具有發現價格功能,主要是因為期貨價格的形成有以下特點:
第一,期貨交易的透明度高。期貨市場遵循公開、公平、公正「三公」原則。交易指令在高度組織化的期貨交易所內撮合成交,所有期貨合約的買賣都必須在期貨交易所內公開競價進行,不允許進行場外交易。交易所內自由報價,公開競爭,避免了一對一的現貨交易中容易產生的欺詐和壟斷。
第二,供求集中,市場流動性強。期貨交易的參與者眾多,如商品生產商、銷售商、加工商、進出口商以及數量眾多的投機者等。這些套期保值者和投機者通過經紀人聚集在一起競爭,期貨合約的市場流動性大大增強,這就克服了現貨交易缺乏市場流動性的局限,有助於價格的形成。
第三,信息質量高。期貨價格的形成過程是收集信息、輸入信息、產生價格的連續過程,信息的質量決定了期貨價格的真實性。由於期貨交易參與者大都熟悉某種商品行情,有豐富的經營知識和廣泛的信息渠道及一套科學的分析、預測方法,他們有各自的信息、經驗和方法帶到市場上來,結合自己的生產成本預期利潤,對商品供需的價格走勢進行判斷、分析、預測,報出自己的理想價格,與眾多對手競爭。這樣形成的期貨價格實際上反映了大多數人的預測,具有權威性,能夠比較真實地代表供求變動趨勢。
第四,價格報告的公開性。期貨交易所的價格報告制度規定,所有在交易所達成的每一筆新交易的價格,都要向會員及其場內經紀人及時報告並公諸於眾。通過發達的傳播媒介,交易者能夠及時了解期貨市場的交易情況和價格變化,及時對價格的走勢做出判斷,並進一步調整自己的交易行為。這種價格預期的不斷調整,最後反映到期貨價格中,進一步提高了期貨價格的真實性。
第五,期貨價格的預期性。期貨合約是一種遠期合約,期貨合約包含的遠期成本和遠期因素必然會通過期貨價格反映出來,即期貨價格反映出眾多的買方和賣方對於未來價格的預期。
第六,期貨價格的連續性。期貨價格是不斷地反映供求關系及其變化趨勢的一種價格信號。期貨合約的買賣轉手相當頻繁,這樣連續形成的價格能夠連續不斷地反映市場的供求情況及變化。
由於期貨價格的形成具有上述特點,所以期貨價格能比較准確、全面地反映真實的供給和需求的情況及其變化趨勢,對生產經營者有較強的指導作用。世界上很多生產經營者雖未涉足期貨交易,也不有和期貨市場發生直接關系,但他們都在利用期貨交易所發現的價格和所傳播的市場信息來制定各自的生產經營決策。例如,生產商根據期貨價格的變化來決定商品的生產規模;在貿易談判中,大宗商品的成交價格往往是以期貨價為依據來確定的。
❸ 期貨存在的意義
期貨存在的意義主要是:價格發現功能,規避風險功能
發現價格
由於期貨交易是公開進行的對遠期交割商品的一種合約交易,在這個市場中集中了大量的市場供求信息,不同的人、從不同的地點,對各種信息的不同理解,通過公開競價形式產生對遠期價格的不同看法。期貨交易過程實際上就是綜合反映供求雙方對未來某個時間供求關系變化和價格走勢的預期。這種價格信息具有連續性、公開性和預期性的特點,有利於增加市場透明度,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迴避風險
期貨交易的產生,為現貨市場提供了一個迴避價格風險的場所和手段,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期現貨兩個市場進行套期保值交易。在實際的生產經營過程中,為避免商品價格的千變萬化導致成本上升或利潤下降,可利用期貨交易進行套期保值,即在期貨市場上買進或賣出與現貨市場上數量相等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貨合約,使期現貨市場交易的損益相互抵補。鎖定企業的生產成本或商品銷售價格,保住既定利潤,迴避價格風險。
套期保值
在現貨市場上買進或賣出一定數量現貨商品同時,在期貨市場上賣出或買進與現貨品種相同、數量相當、但方向相反的期貨商品(期貨合約),以一個市場的盈利來彌補另一個市場的虧損,達到規避價格風險的目的交易方式。
期貨交易之所以能夠保值,是因為某一特定商品的期現貨價格同時受共同的經濟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兩者的價格變動方向一般是一致的,由於有交割機制的存在,在臨近期貨合約交割期,期現貨價格具有趨同性。
交割:期貨交易的了結(即平倉)一般有兩種方式,一是對沖平倉;二是實物交割。實物交割就是用實物交收的方式來履行期貨交易的責任。因此,期貨交割是指期貨交易的買賣雙方在合約到期時,對各自持有的到期未平倉合約按交易所的規定履行實物交割,了結其期貨交易的行為。實物交割在期貨合約總量中占的比例很小,然而正是實物交割機制的存在,使期貨價格變動與相關現貨價格變動具有同步性,並隨著合約到期日的臨近而逐步趨近。實物交割就其性質來說是一種現貨交易行為,但在期貨交易中發生的實物交割則是期貨交易的延續,它處於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的交接點,是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的橋梁和紐帶,所以,期貨交易中的實物交割是期貨市場存在的基礎,是期貨市場兩大經濟功能發揮的根本前提。
期貨交易的兩大功能使期貨市場兩種交易模式有了運用的舞台和基礎,價格發現功能需要有眾多的投機者參與,集中大量的市場信息和充沛的流動性,而套期保值交易方式的存在又為迴避風險提供了工具和手段。同時期貨也是一種投資工具。由於期貨合約價格的波動起伏,交易者可以利用套利交易通過合約的價差賺取風險利潤。
參考資料: 期貨市場教程
期貨--網路
❹ 期貨的作用是什麼
發現價格
由於期貨交易是公開進行的對遠期交割商品的一種合約交易,在這個市場中集中了大量的市場供求信息,不同的人、從不同的地點,對各種信息的不同理解,通過公開競價形式產生對遠期價格的不同看法。期貨交易過程實際上就是綜合反映供求雙方對未來某個時間供求關系變化和價格走勢的預期。這種價格信息具有連續性、公開性和預期性的特點,有利於增加市場透明度,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迴避風險
期貨交易的產生,為現貨市場提供了一個迴避價格風險的場所和手段,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期現貨兩個市場進行套期保值交易。在實際的生產經營過程中,為避免商品價格的千變萬化導致成本上升或利潤下降,可利用期貨交易進行套期保值,即在期貨市場上買進或賣出與現貨市場上數量相等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貨合約,使期現貨市場交易的損益相互抵補。鎖定企業的生產成本或商品銷售價格,保住既定利潤,迴避價格風險。
套期保值
在現貨市場上買進或賣出一定數量現貨商品同時,在期貨市場上賣出或買進與現貨品種相同、數量相當、但方向相反的期貨商品(期貨合約),以一個市場的盈利來彌補另一個市場的虧損,達到規避價格風險的目的交易方式。
期貨交易之所以能夠保值,是因為某一特定商品的期現貨價格同時受共同的經濟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兩者的價格變動方向一般是一致的,由於有交割機制的存在,在臨近期貨合約交割期,期現貨價格具有趨同性。
交割:期貨交易的了結(即平倉)一般有兩種方式,一是對沖平倉;二是實物交割。實物交割就是用實物交收的方式來履行期貨交易的責任。因此,期貨交割是指期貨交易的買賣雙方在合約到期時,對各自持有的到期未平倉合約按交易所的規定履行實物交割,了結其期貨交易的行為。實物交割在期貨合約總量中占的比例很小,然而正是實物交割機制的存在,使期貨價格變動與相關現貨價格變動具有同步性,並隨著合約到期日的臨近而逐步趨近。實物交割就其性質來說是一種現貨交易行為,但在期貨交易中發生的實物交割則是期貨交易的延續,它處於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的交接點,是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的橋梁和紐帶,所以,期貨交易中的實物交割是期貨市場存在的基礎,是期貨市場兩大經濟功能發揮的根本前提。
期貨交易的兩大功能使期貨市場兩種交易模式有了運用的舞台和基礎,價格發現功能需要有眾多的投機者參與,集中大量的市場信息和充沛的流動性,而套期保值交易方式的存在又為迴避風險提供了工具和手段。同時期貨也是一種投資工具。由於期貨合約價格的波動起伏,交易者可以利用套利交易通過合約的價差賺取風險利潤。
❺ 期貨價格具有哪些特點
期貨價格是指期貨市場上通過公開競價方式形成的期貨合約標的物的價格。期貨價格是指交易成立後,買賣雙方約定在一定日期實行交割的價格。
期貨價格的特點:
價格報告的公開性
期貨交易所的價格報告制度規定,所有在交易所達成的每一筆新交易的價格,都要向會員及其場內經紀人及時報告並公諸於眾。通過發達的傳播媒介,交易著能夠及時了解期貨市場的交易情況和價格變化,及時對價格的走勢做出判斷,並進一步調整自己的交易行為。這種價格預期的不斷調整,最後反映到期貨價格中,進一步提高了期貨價格的真實性。
期貨價格的預期性
期貨合約是不斷地反映供求關系及其變化趨勢的一種價格信號。期貨合約的買賣轉手相當頻繁,這樣連續形成的價格能夠連續不斷地反映市場的供求情況及變化。
期貨交易的透明度高
期貨市場遵循公開、公平、公正"三公"原則,交易指令在高度組織化的期貨交易所內撮合成交,所有期貨合約的買賣都必須在期貨交易所內公開競價進行,不允許進行場外交易。交易所內自由報價,公開競爭,避免了一對一的現貨交易中容易產生的欺詐和壟斷。
供求集中,市場流動性強
期貨交易的參與者眾多,如商品生產商、銷售商、加工商、進出口商以及數量眾多的投機者等。這些套期保值者和投機者通過經紀人聚集在一起競爭,期貨合約的市場流動性大大增強,這就克服了現貨交易缺乏市場流動性的局限,有助於價格的形成。
❻ 期貨市場的發展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有什麼意義
期貨市場的發展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意義主要有利於促進我國多層次市場體系建設,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國民經濟信息化,加速商品流通,促進信用體系建設。具體分為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上的意義,如下:
1、對我國宏觀經濟上的意義有調節市場供求,減緩價格波動;為政府宏觀調控提供參考依據;促進該國經濟的國際化發展;有助於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2、對我國微觀經濟上的意義有形成公正價格;對交易提供基準價格;提供經濟的先行指標;迴避價格波動而帶來的商業風險;降低流通費用,穩定產銷關系;吸引投機資本;資源合理配置機能;達到鎖定生產成本、穩定生產經營利潤的目的。
(6)期貨市場形成的未來價格信號能反映多種生產擴展閱讀:
期貨市場的組織結構
期貨市場基本上是由四個部分組成,即期貨交易所;期貨結算所;期貨經紀公司;期貨交易者(包括套期保值者和投機者)。
1、期貨交易所
期貨交易所是為期貨交易提供場所、設施、服務和交易規則的非盈利機構。交易所一般採用會員制。交易所的入會條件是很嚴格的,各交易所都有具體規定。
2、期貨結算所
當今各國期貨結算所的組成形式大體有三種:結算所隸屬於交易所,交易所的會員也是結算會員;結算所隸屬於交易所,但交易所的會員只有一部分財力雄厚者才成為結算會員;結算所獨立於交易所之外,成為完全獨立的結算所。
3、期貨經紀公司
期貨經紀公司(或稱經紀所)是代理客戶進行期貨交易,並提供有關期貨交易服務的企業法人。在代理客戶期貨交易時,收取一定的傭金。作為期貨交易活動的中介組織,在期貨市場構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期貨交易者
根據參與期貨期交易的目的劃分。基本上分為兩種人:即套期保值者和投機者。
❼ 期貨市場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期貨交易最早產生於美國,1848年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的成立,標志著期貨交易的開始。
期貨交易的產生,不是偶然的,是在現貨遠期合約交易發展的基礎上,基於廣大商品生產者、貿易商和加工商的廣泛商業實踐而產生的。
1891年,明尼亞波里穀物交易所第一個成立了結算所,隨後,芝加哥交易所也成立了結算所。直到現代結算所的成立,真正意義上的期貨交易才算產生,期貨市場才算完整地建立起來。
因此,現代期貨交易的產生與發展,是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生產社會化的內在要求。
(7)期貨市場形成的未來價格信號能反映多種生產擴展閱讀:
期貨市場風險的特徵:
1、風險存在的客觀性
期貨市場風險的存在具有客觀性。這種客觀性一方面體現了市場風險的共性,即在任何市場中,都存在由於不確定性因素而導致損失的可能。
2、風險因素的放大性
股指期貨市場的風險與股票現貨市場的風險相比,具有放大性的特徵。
3、風險的可控性
盡管期貨市場風險較大,但卻是可以控制的。
❽ 國家讓期貨現貨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如果說股票是上市企業為了融資發行的一種虛擬憑證,那麼期貨和現貨呢
因為期貨和現貨有做空機制和T+0交易,所以很多人會覺得這些投機的行為會令市場更不規范。但是正因為有了做空機制的存在,所以價格才不會有暴漲暴跌。
相對於股票的出現來說,期貨的歷史其實更長久。早在17世紀的下半葉,日本便出現了第一個大米交易所(也就是現在的大宗商品交易所)。因此,當時就出現了第一份期貨合約。在1749年,大阪總共有110000包的空米卷在市場上交易,但全日本的實物大米卻只有30000包。
所以期貨與現貨存在的作用是,建立一種機制,既可以提供指導未來生產經營活動的價格信號,又可以防範價格波動造成市場風險成為大家關注的重點。
❾ 求助金融學人士:期貨交易對現貨生產銷售的影響
首先期貨它是一個標准化的合約,相當於一個遠期的標准化合約,買賣雙方相當於簽訂了供銷合同,每當合約到期是要進行交割的,所以價格是以現貨為基礎,有個價格回歸的過程。
現在很多企業做套保,不管是上游生產,中間加工,還是下游銷售,都可以通過期貨這個市場進行價格利潤的鎖定,從而規避價格波動的風險,當然這個過程無法消滅風險,只是將風險轉移給了投機者。
期貨市場作為反映商品未來價格的市場,對產業的發展具有怎樣的作用?結合中國的經驗,期貨市場對大豆產業的影響,突出表現在如下方面:
(一)大豆期貨市場的價格信號,成為影響中國大豆種植的「風向標」。
大豆期貨市場的出現,對大豆主產區的有關方面帶來了重要影響。過去農民依靠感覺、經驗、隨大流的種地賣糧習慣和經營模式正在發生轉變;政府對農業生產的指導也由單純重生產向生產和市場並重的方向轉變;在市場價格的引導下,農民和企業聯系更為緊密,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正在提高。
根據我們2008年進行的一項調查,東北大豆主產區農民關注期貨市場的程度己經達到58.24%。9%的農民根據期貨市場價格來選擇種植的品種,40%的農民在售糧期間對期貨市場價格進行不同程度的參考,同時,伴隨對期貨市場的逐步利用,39%的農民在賣糧時間和節奏上有了一定程度的變化。另外,關注期貨市場的絕大多數的農民都認為利用期貨市場能給自己帶來許多好處,14.92%的農民表示增加了收入。
(二)大豆期貨市場為大豆生產、加工、貿易相關企業提供了利用市場發展的機會。
對生產者來說,可以利用期貨市場「先賣後種」;對貿易和加工企業來說,期貨市場為他們提供了簽訂遠期合同的機會,消除了生產、貿易的不確定性。這一變化,使前者可以完全將重點轉移到增加生產的有效性上,使後者通過轉移風險和提高資金運轉能力,實現市場規模的擴大,效率不斷提高。
(三)期貨市場為大豆企業規避風險提供了平台與工具。
大商所的大豆、豆粕和豆油期貨合約,構成了完整的大豆產業鏈合約組合,而且具有很強的流動性,為大豆加工、貿易等現貨企業套期保值、規避風險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成為企業調整經營策略和方向的指示器。根據我們的調查,目前中國大豆產業鏈各類企業對期貨價格參考程度普遍較高,平均達到85.94%,其中貿易商對期貨價格的參考程度最高,達到93.85%。
同時,中國大豆產業各主體參與大豆期貨市場程度在不斷提高,參與期貨市場企業家數不斷增多,2008年僅大豆1號合約即達到2658戶,其中一半以上為流通企業,它們參與大豆期貨交易占所有企業交易總量的比例達到62.41%。
由於期貨工具的運用,中國大豆產業的抗風險能力逐步提高。去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大多數企業運用期貨工具有效地規避了風險。當時市場人士統計,由於國內主要油脂油料企業基本上都在運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大多數的企業躲過了這場沖擊。僅2008年10月份,參與期貨避險的前20名大豆經營企業,其大豆期貨上的盈利額達到了10.41億元,彌補了其現貨經營的損失。
(四)期貨市場為大豆產業提供了強有力的金融支持,節約了交易成本。
大豆期貨市場的建立,為金融機構支持大豆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渠道。金融機構對農場簽訂的遠期大豆供貨合同所提供的貨款支持、倉單質押業務等大大提高了大豆相關產業的資金運轉能力;部分油脂、油料、飼料企業運用期貨市場的實物交割渠道,降低了企業經營成本。過去,山東以南榨油企業多以進口大豆進行生產加工。這些年來,期貨市場的發展使這一狀況逐步發生了改變。據統計,大豆期貨市場建立以來,共完成大豆實物交割800多萬噸,直接推動了大豆現貨市場流通。2006年,在大連期貨市場的引導和帶動下,通過大連南下的東北大豆在100萬噸以上(含非現貨交割部分),有力地促進了北豆南運,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黑龍江大豆積壓問題。
(五)期貨市場公開、透明的信息,促進了大豆現貨市場的統一。
由於期貨價格信息公開透明,具有集中性和權威性,對現貨市場有較大的市場影響力。根據測算,在沒有期貨市場的情況下,國際大豆市場和銷區大豆市場價格漲跌信息傳導到基層商販需要半個月的時間,從商販到農民手中還需要一周左右的時間。有了大豆期貨市場後,商販和農民通過期貨市場,當天就能得到國際、銷區市場大豆價格,一般大豆種植戶在隨後一兩天時間內可以了解到市場價格的變化。隨著期貨市場的發展和影響的擴大,大豆產區和銷區的價差日漸縮小。
目前,大商所大豆期貨與國際主要期貨交易所及國際現貨市場的大豆價格之間表現出很強的正相關性。在國內外期貨市場的相互影響中,「中國因素」通過期貨市場間的影響融入國際大豆貿易價格。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大豆需求國,其供需情況的變化以及相應的采購行為對世界大豆產業有著重大影響。
據統計,2008年大連大豆期貨價格與CME大豆期貨價格以及美國、阿根廷和巴西的大豆現貨價格具有高度相關性,相關系數分別為0.9732、0.9568、0.9579、0.9039。研究還顯示,大商所大豆期貨合約在利潤率和風險波動率等方面的指標上對CME大豆期貨合約也存在明顯的傳導效應。
目前,依託中國大豆生產和消費大國的地位,大連商品交易所已經成為全球最大非轉基因大豆期貨市場,中國的非轉基因大豆有了自己的價格發現中心。國際市場上,非轉基因大豆消費地區高度關注大連大豆交易,大連大豆期貨價格也已經成為全球銷區市場的代表性價格之一。我們將充分借鑒發達國家期貨市場發展的成功經驗,不斷開拓創新,為促進中國的大豆產業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