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期貨市場避稅
A. 期貨公司居間人 如何避稅!
從本質上是避不了稅的。
原因:1、期貨公司獲得的交易傭金作為營業收入在這一部分就已經要納稅了,除非期貨公司逃稅,否則是板上釘釘的事。2.不管是將分給個人的傭金給經紀人或是居間人都是要繳納個人所得稅且由公司代扣,傭金如果通過經紀人再發放給居間人,那麼要由經紀人代扣稅,那經紀人肯定不幹。3、如果不掛居間人的名義,公司發給經紀人的提成反而更低,這條路就更走不通了。
B. 利用期貨市場如何規避現貨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
如果你怕你賣的貨物價格下跌,實施賣出套期保值。當現貨價格跌時(現貨損失),你的期貨上是賺錢的,兩相抵消,規避價格下跌風險。
當你需要現貨原材料,怕價格上漲,實施買入套期保值。當價格上漲時(即多付了錢),你的期貨是賺錢的,彌補了多付的損失。
以上即是簡單原理。
什麼是套期保值?
http://ke..com/view/15549.htm
C. 關於期貨洗錢避稅希望專業人士解答
洗錢行為 在哪都是洗錢 查到 就要判刑
D. 利用期貨如何規避現貨市場的風險,舉例說明
這是一個套期保值的一個常識問題
說太多專業術語也木用
那就用大白話和例子跟樓主解釋一下吧
比如說,去年的棉花玩的很嗨
某紡紗廠在皮棉價格在30000的時候需要購進原料,保證自己正常的庫存,維持自己的正常生產
但是還擔心,皮棉價格回落,損害自己的利潤。
所以在期貨市場上為這批原料做了賣出套期保值。
兩個月後,皮棉價格掉落到27000。按照原料成本計算的價格銷售紗線很困難
無奈只能打折銷售紗線,紡紗廠損失慘重
但是,紡紗廠留有前期的棉花保值單子。
這個時候,紡紗廠在期貨市場上一噸皮棉獲利3000元。
差不多能彌補現貨中的損失,甚至還會有盈利。
如此,規避了風險……
E. 利用期貨市場鎖定工業利潤的行業
主營項目與期貨品種相同的行業就是了。
F. 企業做期貨對沖能合理避稅嘛
關鍵是你怎麼保證企業賺的能恰好輸給老闆本人,這個很難。
其實有個替代的利用期貨市場避稅的好辦法,自己去讀讀美國期貨史和相關稅法的博弈吧。
G. 看到你的提問「企業做期貨對沖能合理避稅嘛」,說有一個更好的方法,能私信一下嗎
現在企業炒期貨是可以實現合理避稅的,期貨公司可以給企業客戶開立增值稅發票,用來抵稅的。
H. 買期貨如何避稅
樓上你說的是套期保值,不是避稅。
最後不交割,就避稅了。
I. 期貨市場是怎樣實現規避風險功能的
期貨市場有兩大基本功能 一個是價格發現 一個就是規避風險
一個現貨企業 除了做好成品的銷售,還要擔心原材料價格的變化,期貨規避風險的功能並不是讓企業在期貨市場上掙錢,而是讓企業規避由於原材料價格異常波動帶來的風險。基本上規避風險可以分為買入套期保值和賣出套期保值吧!
買入套期保值:假設某紡織企業預計在10月份要用棉花100噸,6月份現貨價格23000元每噸,企業認為價格合理,但擔心10月份要買的時候價格會出現上漲,現在就買入的話,企業的資金一下子又周轉不過來,這時候就可以利好期貨市場規避風險。我們假設企業以23500每噸的價格在期貨市場上買入20手期貨合約(每手5噸),到了10月份,價格如企業預計出現了上漲,現貨25000元每噸,期貨25500元每噸。
這時候,企業在現貨市場上以高於6月份現貨價格2000元每噸(25000-23000)買入現貨,實際多支出了2000*100=20萬,不過企業在期貨市場上已經提前買入,這時候是盈利的,(25500-23500)*5*20=20萬,所以雖然現貨是出現了上漲,不過企業已經把原料成本控制在了6月份的現貨價格。
也許你會問 如果價格出現了下跌,本來可以買更便宜的,結果由於做起買入套期保值,反而使采購原材料成本高了,這么不就是不規避風險了嗎?對於一個企業來說,能控制好生產成本,就好制定銷售價格,把利潤提前預定好,而不會由於原材料出現不利於企業生產情況發生時,導致企業無法進行生產或者破產,期貨只是幫企業將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圍內,規避不可預見的風險!
J. 求期貨市場規避風險的案例
不知道 你是什麼企業,生產商 貿易商 還是加工商 不同類型的企業不同的時間 採取的方案是不一樣的,這個要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
具體實例:
A銅加工廠2007年11月25日簽訂了一份1000噸銅絲供應合同,2008年3月底交貨,價格為58000元/噸。經成本核算及生產計劃安排,加工周期約為一個月,電銅1000噸務必在12月上旬准備好,加工費約為2000元/噸,這樣電銅的價格就要求不得高於56000元/噸。由於擔心電銅價格上漲,就可以利用期貨市場進行買進套期保值,以當日54000元/噸的價格,買進銅期貨0506合約1000噸(期貨交貨期一般在當月下旬)。
一種情況,到3月時,銅價漲到了60000元/噸,A銅加工廠就可以將1000噸期貨銅全部賣出平倉,同時在當地現貨市場以60000元/噸買進1000噸。這樣,雖然該銅加工廠在買銅原料時,每噸多花4000元,可在期貨上每噸賺了6000元,這樣就保證了原料采購價格仍然穩定在58000元/噸。雖然銅價上漲了,但沒有影響銅廠利潤,銅廠通過套期保值有效地鎖定了利潤。(同時將加工費2000元/噸轉移到了期貨上,由於在我國期貨盈利不用交稅,減小了生產的進銷差,還達到了合理避稅的目的)。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到3月時,銅價下跌了,銅價下跌到50000元/噸,該廠雖在期貨上虧損4000元/噸,可在現貨市場卻能以低於當時價格4000元/噸買進現貨,同樣能得到彌補,起到了鎖定成本、鎖定利潤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