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建立一個恐怖襲擊的期貨市場
㈠ 現在巴黎恐怖襲擊會對期貨市場帶來影響嗎
受此次法國恐怖襲擊事件影響,市場波動將會加大,投資者可重點關注三個領域可能出現的結構性:一是國家安全相關;二是避險資產相關;三是歐洲經濟受到沖擊下,可能出現的區域替代效應催生的投資機會。股指方面,證監會上調兩融最低保證金比例會從一定程度上影響融資余額的增長,IPO重啟後第一批公司的招股說明書有望於下周公布,短期來看也會對股市資金分流。國債方面,上周期債價格繼續調整,TF1512和T1512合約分別下跌0.15%和0.32%,移倉換季加速。
對商品期貨來說,美元升值、全球經濟疲弱、中國經濟輕資產化的背景下,熊市還看不到終點,但作為避險資產的黃金或有短暫的交易性機會。此外,中東沖突局勢驟變,愈加復雜化,若戰火擴大,或者這一事件持續發酵,也會對12月的OPEC會議產生影響,原油或出現事件性反彈機會,投資者應密切關注消息面的變化,適時操作交易。
㈡ 巴黎恐怖襲擊會對期貨市場帶來影響嗎
受此次法國恐怖襲擊事件影響,市場波動將會加大,投資者可重點關注三個領域可能出現的結構性機會:一是國家安全相關;二是避險資產相關;三是歐洲經濟受到沖擊下,可能出現的區域替代效應催生的投資機會。股指方面,證監會上調兩融最低保證金比例會從一定程度上影響融資余額的增長,IPO重啟後第一批公司的招股說明書有望於下周公布,短期來看也會對股市資金分流。國債方面,上周期債價格繼續調整,TF1512和T1512合約分別下跌0.15%和0.32%,移倉換季加速。
對商品期貨來說,美元升值、全球經濟疲弱、中國經濟輕資產化的背景下,熊市還看不到終點,但作為避險資產的黃金或有短暫的交易性機會。此外,中東沖突局勢驟變,愈加復雜化,若戰火擴大,或者這一事件持續發酵,也會對12月的OPEC會議產生影響,原油或出現事件性反彈機會,投資者應密切關注消息面的變化,適時操作交易。
㈢ 恐怖襲擊對黃金期貨價格的影響
戰亂及政局震盪時期
戰爭和政局震盪時期,經濟的發展會收到很大的限制。任何當地的貨幣,都由於可能會由於通貨膨脹而貶值。這時,黃金的重要性就淋漓盡致的發揮出來了。由於黃金具有公認的特性,為國際公認的交易媒介,在這種時刻,人們都會把目標投向黃金。對黃金的搶購,也必然會造成金價的上升。
但是也有其他的因素共同的制約。比如,在89至92年間,世界上出現了許多的政治動盪和零星戰亂,但金價卻沒有因此而上升。原因就是當時人人持有美金,舍棄黃金。故投資者不可機械的套用戰亂因素來預測金價,還要考慮美元等其它因素。
國際上重大的政治、戰爭事件都將影響金價。政府為戰爭或為維持國內經濟的平穩而支付費用、大量投資者轉向黃金保值投資,這些都會擴大對黃金的需求,刺激金價上揚。如二次大戰、美越戰爭、1976年泰國政變、1986年「伊朗門」事件等,都使金價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比如之前的恐怖組織襲擊美國世貿大廈事件曾使黃金價格飆升。
㈣ 《緊急問題》 請問恐怖襲擊(如911)給恐怖製造者帶來了那些經濟(如股票期貨)上的好處。
他們可以先在外匯市場上做空美元,
買黃金買國債,911後就等著大賺了
㈤ 前段時候的巴黎恐怖襲擊會對期貨市場帶來長遠影響嗎
受此次法國恐怖襲擊事件影響,市場波動將會加大,投資者可重點關注三個領域可能出現的結構性機會:一是國家安全相關;二是避險資產相關;三是歐洲經濟受到沖擊下,可能出現的區域替代效應催生的投資機會。股指方面,證監會上調兩融最低保證金比例會從一定程度上影響融資余額的增長,IPO重啟後第一批公司的招股說明書有望於下周公布,短期來看也會對股市資金分流。國債方面,上周期債價格繼續調整,TF1512和T1512合約分別下跌0.15%和0.32%,移倉換季加速。
對商品期貨來說,美元升值、全球經濟疲弱、中國經濟輕資產化的背景下,熊市還看不到終點,但作為避險資產的黃金或有短暫的交易性機會。此外,中東沖突局勢驟變,愈加復雜化,若戰火擴大,或者這一事件持續發酵,也會對12月的OPEC會議產生影響,原油或出現事件性反彈機會,投資者應密切關注消息面的變化,適時操作交易。
㈥ 期貨市場的發展簡史
隨著現代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勞動生產力的極大提高,國際貿易普遍開展,世界市場逐步形成,市場供求狀況變化更為復雜,僅有一次性地反映市場供求預期變化的遠期合約交易價格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商品經濟的發展,而要求有能夠連續地反映潛在供求狀況變化全過程的價格,以便廣大生產經營者能夠及時調整商品生產,以及迴避由於價格的不利變動而產生的價格風險,使整個社會生產過程順利地進行,在這種情況下,期貨交易就產生了。
最初的期貨交易源於16世紀的日本,大阪。在日本的大米市場得到了發展。直到19世紀,仍是日本獨有,後來漸漸被全世界效仿。
1848年美國芝加哥的82位商人為了降低糧食交易風險,發起組建了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CBOT的成立,標志著期貨交易的正式開始。1865 年,CBOT 推出了標准化合約並實行了保證金制度;1882 年,CBOT 開始允許以對沖方式免除履約責任; 1925 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結算公司( BOTCC )成立,同時規定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所有交易都要進入結算公司結算。至此,真正現代意義上的期貨交易開始形成。
期貨交易的產生,不是偶然的,是在現貨遠期合約交易發展的基礎上,基於廣大商品生產者、貿易商和加工商的廣泛商業實踐而產生的。1833年,芝加哥已成為美國國內外貿易的一個中心,南北戰爭之後,芝加哥由於其優越的地理位置而發展成為一個交通樞紐。到了19世紀中葉,芝加哥發展成為重要的農產品集散地和加工中心,大量的農產品在芝加哥進行買賣,人們沿襲古老的交易方式在大街上面對面討價還價進行交易。這樣,價格波動異常劇烈,在收獲季節農場主都運糧到芝加哥,市場供過於求導致價格暴跌,使農場主常常連運費都收不回來,而到了第二年春天穀物匱乏,加工商和消費者難以買到穀物,價格飛漲。實踐提出了需要建立一種有效的市場機制以防止價格的暴漲暴跌,需要建立更多的儲運設施。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穀物生產地的經銷商應運而生。當地經銷商設立了商行,修建起倉庫,收購農場主的穀物,等到穀物濕度達到規定標准後再出售運出。當地經銷商通過現貨遠期合約交易的方式收購農場主的穀物,先儲存起來,然後分批上市。當地經銷商在貿易實踐中存在著兩個問題:他需要向銀行貸款以便從農場主手中購買穀物儲存,在儲存過程中要承擔著巨大的穀物過冬的價格風險。價格波動有可能使當地經銷商無利可圖甚至連成本都收不回來。解決這兩個問題的最好的辦法是未買先賣,以遠期合約的方式與芝加哥的貿易商和加工商聯系,以轉移價格風險和獲得貸款,這樣,現貨遠期合約交易便成為一種普遍的交易方式。
然而,芝加哥的貿易商和加工商同樣也面臨著當地經銷商所面臨的問題,所以,他們只肯按比他們估計的交割時的遠期價格還要低的價格支付給當地經銷商,以避免交割期的價格下跌的風險。由於芝加哥貿易商和加工商的買價太低,到芝加哥去商談遠期合約的當地經銷商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去尋找更廣泛的買家,為他們的穀物討個好價。一些非穀物商認為有利可圖,就先買進遠期合約,到交割期臨近再賣出,從中盈利。這樣,購買遠期合約的漸漸增加,改善了當地經銷商的收入,當地經銷商支付給農場主的收入也有所增加。 1848年3月13日,第一個近代期貨交易所-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成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成立之初,還不是一個真正現代意義上的期貨交易所,還只是一個集中進行現貨交易和現貨中遠期合約轉讓的場所。
在期貨交易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兩次堪稱革命的變革,一是合約的標准化,二是結算制度的建立。1865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實現了合約標准化,推出了第一批標准期貨合約。合約標准化包括合約中品質、數量、交貨時間、交貨地點以及付款條件等的標准化。標准化的期貨合約反映了最普遍的商業慣例,使得市場參與者能夠非常方便地轉讓期貨合約,同時,使生產經營者能夠通過對沖平倉來解除自己的履約責任,也使市場製造者能夠方便地參與交易,大大提高了期貨交易的市場流動性。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在合約標准化的同時,還規定了按合約總價值的10%繳納交易保證金。
隨著期貨交易的發展,結算出現了較大的困難。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起初採用的結算方法是環形結演算法,但這種結算方法既繁瑣又困難。1891年,明尼亞波里穀物交易所第一個成立了結算所,隨後,芝加哥交易所也成立了結算所。直到現代結算所的成立,真正意義上的期貨交易才算產生,期貨市場才算完整地建立起來。因此,現代期貨交易的產生和現代期貨市場的誕生,是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生產社會化的內在要求。
從1848 年到 20 世紀 70 年代,期貨市場的交易品種主要是商品期貨,他們可以分為以小麥、玉米、大豆等為代表的農產品期貨;以銅、鋁、錫、銀等為代表的金屬期貨和以原油、汽油、丙烷等為代表的能源期貨三大類型。
上世紀 70 年代,利率、股票和股票指數、外匯等金融期貨相繼推出,而美國長期國債期貨期權合約於 1982 年 10 月 1 日 在 CBOT 的上市,又為其他商品期貨和金融期貨交易開辟了一方新天地。
中國期貨市場的發展情況
我國的期貨市場發展開始於20世紀80年代末,主要經歷了以下幾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方案研究和初步實施階段(1988-1990年)
1990年10月,中國鄭州糧食批發市場經國務院批准,以現貨交易為基礎,引入期貨交易機制,作為我國第一個商品期貨市場正式啟動。
第二個時期:迅猛發展階段(1990-1993年)
到 1993 年下半年,全國期貨交易所達 50 多家,期貨經紀機構近千家,期貨市場出現了盲目發展的跡象。
第三個時期:治理整頓時期(1993-1998)
1993年11 月,國務院發出了《關於制止期貨市場盲目發展的通知》,1994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批轉國務院證券委《關於堅決制止期貨市場盲目發展若干意見的請示》,開始對期貨交易所進行全面審核,到1998年,14 家交易所重組調整為大連商品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三家;35個期貨交易品種調減為12個;兼營機構退出了期貨經紀代理業,原有的294家期貨經紀公司縮減為180家左右。
1999年9月,一個條例、四個管理辦法的正式實施,構建了期貨市場規范發展的監管框架。這樣,在經過幾年較大力度的結構調整和規范整頓,以《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及四個管理辦法為主的期貨市場規劃框架基本確立,中國證監會、中國期貨業協會、期貨交易所三層次的市場監管體系已經初步形成,期貨市場主體行為逐步規范,期貨交易所的市場管理和風險控制能力不斷增強,期貨投資者越來越成熟和理智,整個市場的規范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
在清理整頓過程中,我國期貨市場交易量有了比較大的下滑,但是從2000年開始,期貨市場逐步走出低谷。上海期貨交易所目前已經成為亞洲最大,世界第二的銅期貨交易中心,2003年的成交量達到11166.29萬噸, 10年內增長了50多倍。大連商品交易所的大豆期貨品種的交易量在2003年達到了2818.80萬噸,已經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大豆期貨交易中心,成交量僅次於美國的CBOT 。
2004 年1月31日 ,國家發布了《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了穩步發展期貨市場,對期貨市場的政策也由規范整頓向穩步發展轉變。證券公司和上市公司紛紛參股期貨公司,使期貨行業獲得新的資金流入。大米、股指期貨等新品種也即將推出。在我國加入WTO 、融入國際經濟大家庭之際,作為發現價格和規避風險的重要金融工具,期貨市場將對中國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發揮其無可替代的作用。
㈦ 2003年發生的國內、國際大事
國內:
一、3月召開的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分別產生了新一屆國家機構領導人員和全國政協領導機構組成人員。
二、從春到夏,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迅速蔓延到全國大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萬眾一心,眾志成城,防治非典斗爭取得階段性重大勝利。
三、7月1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理論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四、10月11日至14日,召開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
五、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航天員楊利偉成為中國首位航天英雄。
六、6月29日,中央政府與香港特區政府簽署《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10月17日,中央政府與澳門特區政府簽署《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
七、今年下半年以來,針對陳水扁當局企圖通過推動「台獨公投」進行分裂祖國的活動,中國政府和人民表示強烈反對和譴責,表達了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立場和粉碎「台獨」分裂活動的堅強決心。
八、12月19日至20日,新中國歷史上黨中央、國務院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人才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
九、位於重慶開縣高橋鎮境內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川東北天然氣礦12月23日晚10時發生「井噴」事故,截至25日18時40分已發現死亡191人。這是我國石油行業類似事故傷亡人數最多的一次。
十、盡管受到非典疫情和自然災害的影響,我國經濟仍然保持了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勢頭。預計全年經濟增長8.5%左右。
國外:
十大國際新聞( 按時間順序):朝核危機陡增變數,六方會談共謀出路;「 哥倫比亞」返航失事,太空探索步伐未止;美國發動對伊戰爭,倒薩之後卻陷泥潭;非典爆發事態嚴重,全球合作有效遏制;六國共繪基因圖譜,生命「 天書」今被解讀;「 路線圖計劃」遇坎坷,「 日內瓦倡議」來相助;歐盟發展欲邁新步,草案誕生制憲受阻;停電事故震驚美加,
薄弱環節再度浮現;恐怖襲擊接連不斷,國際社會面臨挑戰;「 神舟」 五號發射成功,中國躋身航天大國。
十大國外焦點人物( 按漢語拼音順序):布希:舉兵攻伊疏離盟友;德梅洛:好特使隕命伊國;霍多爾科夫斯基:挑戰政權,身陷囹圄;卡扎菲:賠錢棄核緩解壓力;凱利:政府威逼,自殺表白;林德:力挺歐元,遇刺街頭;薩達姆: 「 沙漠王」 家鄉被擒;施瓦辛格: 「 終結者」當選州長;泰勒:「 亂世梟」終告隱退;謝瓦爾德納澤: 「 老銀狐」黯然下台。
㈧ 看看以前期貨市場的逼倉事件。就知道主力有多凶了。
十二、2007年WS709事件背景 在歷經了近五年沒有新品種推出的沉默等待之後,中國期貨市場終於在2003年批准上市的新品種,交易代碼為WS的優質強筋小麥期貨合約將正式在鄭州商品交易所掛牌交易。業內曾普遍樂觀地認為,上市優質強筋小麥在促進農業生產、推動鄭州乃至全國期貨市場發展方面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1996年,由於出現了「粳米風波」、「327國債期貨事件」、「蘇州紅小豆風波」、「膠合板事件」、「廣聯豆粕事件」、「海南咖啡事件」,中國期貨市場再次進行清理整頓,交易所從15家減至3家,交易品種從35個減少
㈨ 尼斯襲擊事件對金融市場有什麼影響
法國遭遇嚴重恐怖襲擊,對全球金融市場會有什麼樣的沖擊?
7月14日是法國國慶日,可是卻發生了一件很不幸的事情。在法國海濱度假城市尼斯,一名司機駕駛卡車沖入密集的人群,導致至少80人喪生。有消息稱,伊斯蘭國」極端組織已宣布對此次襲擊事件負責,若消息屬實,這已經是法國在18個月內遭受的第7次恐怖襲擊。
英國脫歐給全球經濟帶來的陰霾還沒有消散,而恐怖襲擊的頻發,更是加劇了全球資本市場的動盪。我們可以簡單的梳理一下近年來歷史上類似的事件,了解恐怖襲擊給全球金融市場帶來的沖擊。
一、「911」恐怖襲擊事件
說到恐怖襲擊,最令人難忘的應該是「911」恐怖襲擊事件。2001年「9.11」恐怖襲擊事件,令全球金融市場大幅震動。
事發當天,美國股市當即宣布休市,從9月11日休市到9月17日開市,為二戰以來美國股市停市最長的一次,與此同時,包括華爾街金融區在內的整個曼哈頓城被迫關閉長達一周左右。9月17日,美國股市開盤,道瓊斯工業指數當日暴跌7.13%,納斯達克指數當日暴跌6.83%。
(6.12美國夜店槍擊案發生後上證指數走勢)
可以看出,恐怖襲擊對全球金融市場的沖突不容小覷。倘若事情得以繼續發酵,讓恐怖分子繼續猖狂下去,勢必會讓歐洲乃至全球的經濟進一步承壓,減緩各國經濟結構改革的進程,在更長一段時間內對歐洲乃至全球經濟復甦造成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
文/符威
(以上內容由飛笛資訊原創)
㈩ 美國遭受恐怖襲擊對鐵礦石期貨有什麼影響
不會有特別大的影響,鋼鐵目前主要是工業用途。軍工用途的鋼鐵只佔有需求端的很少一部分。所以恐怖襲擊對於外匯,股市的影響肯定要大於鐵礦石。如果有人借機炒作的話,應該是一個偏多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