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期貨市場未來展望
❶ 中國期貨市場未來發展趨勢
中國期貨市場未來發展趨勢。中國期貨市場未來只會越來越規范,並能引領現貨市場的走向。還會逐漸與世界同步,並且引領世界期貨價格走向。
❷ 國際期貨市場的近期發展趨勢有哪些
國際期貨市場的近期發展主要呈現以下幾個趨勢:
1.品種不斷更新
2.期貨交易的全球化越來越明顯
3.科學技術在期貨交易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4.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成為期貨市場的共識
❸ 國際期貨市場的發展趨勢有哪些
國際期貨市場的近期發展主要呈現以下幾個趨勢:
(一)品種不斷更新。期貨市場發展的前一個世紀基本上都是圍繞商品期貨交易進行的,主要有農產品、金屬、能源等大宗商品。本世紀70年代後,隨著利率、股票和股票指數、外匯等金融產品期貨期權交易的推出,全球期貨市場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目前,新的金融衍生產品仍不斷出現。
(二)期貨交易所合並。各國期貨交易所進行競爭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通過合並的方式擴大市場規模,提高競爭能力。如日本的商品期貨交易所最多時曾達27家,到1990年,通過合並減少到16家,1997年11月減至7家,形成以東京工業品交易所、東京穀物商品交易所為中心的商品期貨市場。在歐洲,倫敦國際金融期貨期權交易所於1992年兼並了倫敦期權市場,1996年又收購了倫敦商品交易所,其1996年的交易量首次超過歷史悠久的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成為僅次於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世界第二大期貨交易所。在美國,1994年,紐約商業交易所與紐約商品交易所實現合並,成為以金屬和燃料油為主的期貨交易所,1996年起,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與芝加哥商業交易所也開始醞釀合並事宜。
(三)期貨交易的全球化越來越明顯。進入80年代以來,各期貨交易所為了適應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相互間聯網交易對方的上市品種已成為新潮。聯網交易就是期貨交易所之間通過電腦撮合主機的聯網方式,使交易所會員可以在本交易所直接交易對方交易所上市合約的一種交易形式。聯網後,各交易所仍保持獨立法人的地位。先後聯網的交易所有: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分別與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紐約商業交易所、國際石油交易所、倫敦國際金融期貨期權交易所和德國期貨交易所聯網,倫敦國際金融期貨期權交易所分別與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和東京期貨與期權交易所聯網,香港期貨交易所分別與紐約商業交易所和費城股票交易所聯網,紐約商業交易所與悉尼期貨交易所聯網等。
(四)科學技術在期貨交易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交易所間的聯網和異地遠程交易,首先需要解決的是技術問題。在90年代初,為了滿足歐洲及遠東地區投資者在本地時間進行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和芝加哥商業交易所上市合約交易的需要,這兩家交易所與路透社合作,推出了全球期貨電子交易系統(GLOBEX)。此後,其他交易所紛紛效仿,並開發出各自的電子交易系統,如倫敦國際金融期貨期權交易所的APT系統、法國國際期貨交易所的NSC系統等。這些系統不僅具有技術先進、高效快捷、操作方便等特點,而且使全球24小時不間斷進行期貨交易成為現實。
(五)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成為期貨市場的共識。作為一個高風險的市場,各國政府監管部門對期貨市場無一例外地進行嚴格監管。特別是1995年具有百年歷史的英國巴林銀行,因其交易員在新加坡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從事日經225股票指數期貨交易時,違規操作,造成數十億美元的損失,最終導致該銀行倒閉的嚴重事件發生後,從監管部門到交易所以及投資者都對期貨市場的風險更加重視,對期貨交易中的合約設計、交易、結算、交割等環節進行深刻的反思和檢討,以求控制風險,更好地發揮期貨市場的功能。
❹ 中國農產品期貨前景如何
1
❺ 農產品期貨市場的發展過程
19世紀中期,芝加哥已經發展成為美國中西部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大量的農產品在芝加哥進行買賣。在當時的現貨市場上,穀物的價格隨著季節的交替頻繁變動。每年穀物收獲季節,生產者將穀物運到芝加哥尋找買主,使市場飽和,價格暴跌。當時又缺少足夠的存儲設施,到了第二年春天,穀物匱乏,價格上漲,消費者的利益又受到損害,這就迫切需要建立一種遠期定價機制以穩定供求關系,而期貨市場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
期貨市場在農產品供給和需求的矛盾之中建立起了一種緩沖機制,這種機制使得農產品供給和需求的季節性矛盾隨之而解。
雖然30多年來,農產品期貨交易額所佔的絕對比例大大下降,但它仍然占據著國際期貨市場上相當的份額。國際上仍然在交易的農產品期貨有21大類、192個品種,其中相當一部分交易非常活躍,在世界農產品的生產、流通、消費中,成為相關產業鏈的核心。從我國的情況來看,農產品期貨品種仍然是我國期貨市場的主流,也是最有可能上新品種並獲得大發展的期貨品種,並且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這種格局都不會改變。因此,對農產品期貨市場產生的理論基礎進行分析,以揭示出農產品期貨對農業生產和流通所具有的重大意義就顯得十分必要。
❻ 期貨農業的發展的必要性
既然「期貨農業」這種經營模式在價格發現、迴避風險和配置資源等方面提高上述成功範例已經顯示出其獨特魅力,那麼根據其特點結合當地的具體情況之上加以完善推廣則十分必要。
首先,在發展「期貨農業」時,經營機制轉換過程中,利用期市進行套保、規避風險,在好多地方尚未對其達成廣泛共識,無疑需要各級政府繼續做好宣傳、推動和引導工作;與此同時,在允許農產品經營者參與期貨套期保值的政策上盡量能夠予以進一步放寬。而作為為農業生產服務的期貨行業,則應在期貨知識、宣傳期貨市場功能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其二、「期貨農業」是為了分散農產品風險在現貨交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在期貨交易所內進行的標准化和約的轉讓,在目前訂單農業的基礎上是完全可以考慮的。通過「期貨農業」進一步促進高效農業經濟的發展,具有積極的發展內涵。在期貨市場上,有兩類人,一類人是投機者;另一類人稱為套期保值者,他們是為了避開價格波動,從而迴避風險,在此種情況下,農產品經營者就可以利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將風險轉嫁給眾多投機者,從而使風險分散掉。假如能早些形成完善的農產品期貨交易市場,近幾年屢屢發生的農產品交易中雙方毀約違約的信用危機現象均可迎刃而解,同時會極大地減少此類問題的出現機率。
第三、在廣大農戶心裡是既想增產又想增收,但是變幻莫測的市場,往往將農民至於兩難的境地,讓農民惘然無序、不知所措。因而只好盲從安排種植品種,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現在讓農戶心裡塌實的「期貨農業」應運而生,實踐證明,農產品經營者和廣大農戶,採用「期貨農業」 經營模式,有兩方面的益處:一方面有利於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的深化,有助於農產品經營機制的轉換,實現脫貧脫困目標,另一方面有利於各地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發展,有效增加農民收入,推進糧食種植結構調整,從根本上解決糧食產銷脫節問題。三、「期貨農業」所產生作用
❼ 農產品期貨市場在我國發展得如何拜託各位大神
我國的農產品期貨沒有發展前途的,像玉米,大豆,棉花,水稻油菜籽都有收儲政策,都是在國家的嚴格控制下運行,波動很小,再者,農產品供不應求時,容易出現逼倉現象,期貨比現貨高10%也正常,供過於求的低10%也是常有的事。還有農產品交割和儲存也是個問題,農產品期貨跟農民搭不上邊,期貨跟現貨有時完全不搭邊,。現在的市場主要的是供賭徒們玩的,不要輕易去炒農產品期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❽ 農產品期貨走勢如何、農產品期貨行情怎樣
農產品因為手續費低廉,保證金要的少,很受大資金的青睞,所以她的波動和振盪非常大,而且不是很穩定,短期內的趨勢不會太明顯。
走勢一般是看基本面,天氣,政策,進口,外盤等因素。沒什麼好的建議給你,多總結如何虧損。多享受如何盈利。
讓盈利成為一種習慣。 求人不如求己 如果你也是期貨愛好者 我們可以多交流
❾ 未來幾年中國農產品期貨市場的前景如何發展方向是什麼
糧價趨近於穩定了
我是天津貴金屬交易所138號會員和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的155號會員 現貨和天通金的貿易投資 更多咨詢可以給我發消息或者加我企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