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期貨市場大事
Ⅰ 從2005到2013年,中國股市的重大事件,深股和滬股. 高分懸賞`
第一輪暴漲暴跌:100點——1429點——400點。以1990年12月19日為基期,中國股市從100點起步;1992年5月26日,上證指數就狂飆至1429點,這是中國股市第一個大牛市的「頂峰」。在一年半的時間中,上證指數暴漲1329%。隨後股市便是迅猛而恐慌地回跌,暴跌5個月後,1992年11月16日,上證指數回落至400點下方,幾乎打回原形。
第二輪暴漲暴跌:400點——1536點——333點。上證指數從1992年底的400點低谷啟航,開始了它的第二輪「大起大落」。這一次暴漲來得更為猛烈,從400點附近極速地竄至1993年2月15日1536.82點收盤(上證指數第一次站上1500點之上),僅用了3個月的時間,上證指數上漲了1100點,漲幅達284%。股指在1500點上方站穩了4天之後,便調頭持續下跌。這一次下跌基本上沒遇上任何阻力,但下跌時間較上一輪要長,持續陰跌達17個月之久。1994年7月29日,上證指數跌至這一輪行情的最低點333.92點收盤。
第三輪暴漲暴跌:333點——1053點——512點。由於三大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新一輪行情再次啟動,這一輪大牛行情來得更加猛烈而短暫,僅用一個多月時間,上證指數就猛竄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點1053點,漲幅為215%。隨後便展開了一輪更加漫長的熊市。直至1996年1月19日,上證指數跌至512.80點的最低點。這一輪下跌總計耗時16個月。
第四輪暴漲暴跌:512點——1510點——1047點。1996年初,這一波大牛市悄無聲息地在常規年報披露中發起。上證指數從1996年1月19日的500點上方啟動。1997年5月12日達1510點。不到半年時間,大盤暴漲1000點,上證指數上漲接近300%。自1997年下半年股市開始了長達兩年的「調整」,1999年5月17日跌至1047點。
第五輪暴漲暴跌:1047點——1756點——1361點。1999年「519」行情井噴,在短短的一個半月時間,股指上漲將近70%,1999年6月30日上證指數上攻至1756點。它第一次將歷史的「箱頂」(1500點)狠狠地踩在了股民的腳下。隨後股市大幅回調。2000年1月4日,上證指數直抵1361點。
第六輪暴漲暴跌:1361點——2245點——1000點。由於繼續受歐美股市大幅攀升的刺激,中國股市最後奮力一搏,終於沖上了本輪行情的「至高點」。2001年6月14日,上證指數沖向2245點的歷史最高峰。自此,正式宣告我國本輪大牛市的真正終結。
2001年10月22日,上證指數快速跌至1515點這一敏感點位。1500點究竟是中國股市的「箱底」,還是「箱頂」?歷史似乎跟我們股民開了一個大玩笑。原來1500點仍是中國股市的「箱頂」,曾經的「箱底」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不是嗎?就在中國股市在1500點的上方稍作停留後,她依然還是回到了她熟悉的1500點的歷史「箱頂」下方,這樣的指數點位似乎讓人感覺更真實、更安全、更踏實可靠。
2002年1月29日,上證指數跌至1339.2點;2004年9月13日,上證指數跌至1259.43點;2005年6月6日,上證指數跌破1000點,最低為998.23點。與2001年6月14日的2245點相比,總計跌去1247點,這與此前專家預言「推倒重來」的1000點預測是十分巧合的。這便是一種技術性的報復,更是上一輪瘋狂的大牛市自製的「苦果」。
第七輪暴漲暴跌:1000點——3300點——1500點?2005年6月,上證綜指破1000點,2006年1月從1200點啟動,截止2007年4月6日收於3300點之上,過去的歷史高點已被遠拋腦後,一年多時間大盤累計漲幅超過了230%。這一輪行情的上漲應該算是歷史上最為猛烈的。50倍的市盈率還能伴隨這一波行情走多遠?我們將拭目以待。當然,這一輪大的行情結束後,將回調至何處,我們仍將拭目以待。我認為目前4300是階段性高點
創業板上市
股指期貨、融資融券推出
2010年債務危機陰雲籠罩歐洲
中國股市七次牛市熊市盤點
1 特點:波動極大
牛市:1990年12月19日~1992年5月26日
上交所正式開業以後,歷時兩年半的持續上揚,終於在取消漲跌停板的刺激下,一舉達到1429點高位。
熊市:1992年5月26日~1992年11月17日
沖動過後,市場開始價值回歸,不成熟的股市波動極大,僅半年時間,股指就從1429點下跌到386點。
2 特點:上漲極快
牛市:1992年11月17日~1993年2月16日
快速下跌爽,快速上漲更爽,半年的跌幅,3個月就全部漲回來。386點到1558點,只用了3個月的時間。
熊市:1993年2月16日~1994年7月29日
快速牛市上漲完成後,上海老八股宣布擴容,伴隨著新股的不斷發行,股指回到325點。
3 特點:出台利好救市
牛市:1994年7月29日~1994年9月13日
為了挽救市場,相關部門出台三大利好救市:1.年內暫停新股發行與上市;2.嚴格控制上市公司配股規模;3.採取措施擴大入市資金範圍,一個半月時間,股指漲幅達200%,最高達1052點。
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隨著股價的炒高,總有無形的手將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經回到577點,跌幅接近50%。
4 特點:牛市極短
牛市:1995年5月18日~1995年5月22日
這次牛市只有三個交易日。受到管理層關閉國債期貨消息的影響,3天時間股指就從582點上漲到926點。
熊市:1995年5月22日~1996年1月19日
短暫的牛市過後,股指達到階段低點512點,績優股股價普遍超跌,新一輪行情條件具備。
5 特點:績優股帶頭
牛市:1996年1月19日~1997年5月12日
崇尚績優開始成為市場主流投資理念,在深發展等股票的帶領下,股指重新回到1510點。從1996年4月1日算起,至12月12日,上證綜指漲幅達124%,深成指漲幅達346%,漲幅達5倍以上的股票超過百種。兩只領頭羊深發展從6元到20.50元,四川長虹(5.21,0.07,1.36%,吧)從7元至27.45元。
熊市:1997年5月12日~1999年5月18日
這輪大調整也是因為過度投機,在績優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後,股指已經跌至1047點。最知名的當屬《人民日報》發表《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的特約評論員文章,指出對於證券市場的嚴重過度投機和可能造成的風險,要予以高度警惕。文章發表當天,配合漲跌停板制度的出台,市場暴跌。
6 特點:一度歷史最高
牛市:1999年5月19日~2001年6月14日
這次的牛市俗稱「5·19」行情,網路概念股的強勁噴發將上證指數推高到了2245點的歷史最高點。「5·19」行情直接的爆發點是上海證券報記者李威的《網路股能否成為領頭羊——關於中國上市公司進軍網路產業的思考》,一開市領頭的是東方明珠(10.59,-0.27,-2.49%,吧)、廣電股份、深桑達等網路股。
這一次,《人民日報》再次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堅定信心,規范發展》,重申股市是恢復性上漲,要求各方面堅定信心。就是在這輪行情中億安科技破了百元大關,但最終成為一樁丑聞。
熊市:2001年6月14日~2005年6月6日
「5·19」行情過後,市場最關注的就是股權分置問題。股指也從2245點一路下跌到998點,四年時間股指下跌超過50%。
7 特點:調整時間歷史最長
牛市:2005年6月6日~2007年10月16日
經過這輪歷史上最長時間的大調整,A股市場的市盈率降至合理水平,新一輪行情也在悄然醞釀當中。這一輪牛熊市目前波瀾起伏,從998點到6124點的新高,讓無數新股民做了一場一夜暴富的黃粱美夢,而夢醒時分,卻在三千點的沼澤地里痛苦掙扎。這一次牛熊市我們經歷了上半場,下半場的走勢又將會如何呢?
2009牛市 今年是我國經濟復甦階段,人們對股市充滿希望
推薦一本書給你《財富與夢想:中國股市1990-2010》一書,中國證監會原主席周道炯為《財富與夢想:中國股市1990-2010》一書作序稱,中國資本市場20年發展是中國改革開放進程的縮影,該書「對中國資本市場20年的重大事件進行梳理和思考,並且對未來的發展趨勢和中國的命運做出了展望,非常有意義」。
Ⅱ 2000-2009年間期貨市場的重量級事件
那可很多了 完善法律法規 新品種上市 全面啟動商品牛市行情 提高風險管理能力 成交額不斷創新高 都是這些年期貨行業的重量級事件
Ⅲ 看看以前期貨市場的逼倉事件。就知道主力有多凶了。
十二、2007年WS709事件背景 在歷經了近五年沒有新品種推出的沉默等待之後,中國期貨市場終於在2003年批准上市的新品種,交易代碼為WS的優質強筋小麥期貨合約將正式在鄭州商品交易所掛牌交易。業內曾普遍樂觀地認為,上市優質強筋小麥在促進農業生產、推動鄭州乃至全國期貨市場發展方面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1996年,由於出現了「粳米風波」、「327國債期貨事件」、「蘇州紅小豆風波」、「膠合板事件」、「廣聯豆粕事件」、「海南咖啡事件」,中國期貨市場再次進行清理整頓,交易所從15家減至3家,交易品種從35個減少
Ⅳ 期貨市場的發展歷程
一、期貨市場的發展過程
國際期貨市場的發展,大致經歷了由商品期貨到金融期貨、交易品種不斷增加、交易規模不斷擴大的過程。
(一)商品期貨——標的物為實物商品的期貨合約。
1、農產品期貨:1848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的誕生以及1865年標准化合約被推出。
1. 穀物期貨——小麥、玉米、大豆
2. 經濟作物——棉花、咖啡、可可
3. 畜禽產品——黃油、雞蛋、生豬、活牛、豬腩
4. 林產品 ——木材、天然橡膠
2、金屬期貨:1876年成立的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開金屬期貨交易之先河。當時的名稱是倫敦金屬交易公司,主要從事銅和錫的期貨交易。
1.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銅(國際定價權)、錫、鉛、鋅、鋁、鎳、白銀
2. 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黃金(1974年推出,國際定價權)、白銀、銅、鋁
3、能源期貨:原油、汽油、取暖油、丙烷
1. 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
2. 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IPE)
(二)金融期貨
目前,在國際期貨市場上,金融期貨已經占據了主導地位。
1、外匯期貨(第一種金融期貨)
1972年5月,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設立了國際貨幣市場分部(IMM),首次推出外匯期貨合約。
2、利率期貨
1975年10月,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上市國民抵押協會債券(GNMA)期貨合約,是世界上第一個利率期貨合約。
1977年8月,美國長期國債期貨合約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上市,是迄今為止國際期貨市場上交易量較大的金融期貨合約之一。
3、股指期貨
1982年2月,美國堪薩斯期貨交易所(KCBT)開發了價值線綜合指數期貨合約。
(三)期貨期權
1. 1982年10月1日,美國長期國債期貨期權合約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上市。
2. 期權交易與期貨交易都具有規避風險、提供套期保值的功能,但期貨交易主要是為現貨商提供套期保值的渠道,而期權交易對現貨商、期貨商均有規避風險的作用。
3. 目前,國際期貨市場上的大部分期貨交易品種都引進了期權交易方式。
4. 目前國際期貨市場的基本態勢是:商品期貨保持穩定,金融期貨後來居上,期貨期權(權錢交易)方興未艾(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
5. 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是世界上最大的期權交易所。
二、國際期貨市場的發展趨勢
20世紀70年代初,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以後,浮動匯率製取代固定匯率制,世界經濟格局發生深刻的變化,出現了市場經濟貨幣化、金融化、自由化、一體化(電子化的結果)的發展趨勢,利率、匯率、股價頻繁波動,金融期貨應運而生,使國際期貨市場呈現一個快速發展趨勢,有以下特點:
1. 期貨中心日益集中——國際中心:芝加哥、紐約、倫敦、東京;區域中心:歐洲大陸、新家坡、香港、韓國
國際期貨市場的發展體現在交易品種增加,交投活躍,成交量大,輻射面廣,影響力強等方面。
1. 市場規模不斷壯大
2. 全球交易量增長速度非常快;
3. 交易量呈現加速增長現象;
4. 全球期貨、期權交易量的迅猛增長主要來自於美國以外的交易所。
5. 金融期貨的發展勢不可擋
2006年全球期貨、期權交易量中,金融期貨、期權的比例高達91%,商品期貨、期權的比例僅為9%。
1. 期權交易後來居上
2000年,全球期權(現貨期權和期貨期權)交易總量第一次超過了期貨交易的總量。
在期貨交易中,無論時買進還是賣出期貨,其面臨的高風險與高收益是對稱的,即買賣者可能大贏也可能大虧。然而,在期權交易中,兩者得到了分離。
1. 聯網合並發展迅猛(原因:1經濟全球化2競爭日益激烈3場外交易發展迅速)
歐洲期貨交易所(EUREX)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期貨交易所。
1. 交易方式不斷創新——公開喊價和電子化交易
2. 服務質量不斷提高
3. 改制上市成為潮流——其形成根源是競爭。
2000年底,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成為美國第一家公司制交易所。
其他改制的著名交易所:香港交易及結算有限公司,納斯達克。
Ⅳ 1995年至2008年國際期貨每年的大事件(漲幅較大的各股)
道瓊斯指數崩盤 (1989年),蘇聯新政權的軍事襲擊 (1991年),美伊沙漠風暴 (1991年),全球金融牛市上升 (1992-1995年),英國霸克菱銀行倒閉事件 (1995年),亞洲貨幣慘遭狙擊面臨貶值 (1997年),美國911襲擊事件 (2001年),美伊戰爭 (2002年)2003年H股上漲4倍,是由於國際資金看好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競相投資,H股從區域性被冷落的市場成為國際巨額資金投資的最佳場所;3)為何美國2003年攻打伊拉克都沒有讓石油價格大幅上漲? 2004年大宗商品價格指數卻暴漲,石油、重金屬價格翻翻。因為中國2003年、2004年固定資產投資的高增長,使得中國乃至世界整體供需短期失衡 (2004年中國石油需求的增長佔世界石油需求增長的50%),造就了期市大牛和2003年底的股市1300點---1700點大牛市(中國本輪針對固定資產的宏觀經濟調控源於此)2006年1月2日,國際金價為每盎司514美元。隨後,金價展開了跳躍式上漲,一天之內上漲20美元都不是新鮮事。到5月12日,國際金價終於創下每盎司730美元的歷史紀錄。2007美國次級按揭貸款危機演變為影響全球金融市場的大事件,讓投資者始料不及,但隨後美國實體經濟陷入低迷之中,確實給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以很大沖擊。今年已有11家銀行關門, 始於去年8月的美國金融動盪,在14日雷曼兄弟申請破產、美林被低價收購等一連串重磅炸彈同時引爆後,其嚴重性儼然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僅今年,迄今為止,美國就已有11家銀行倒閉。
這不得不讓人聯想起1929~1933年美國大蕭條期間那場驚天動地的銀行倒閉潮。相關資料顯示,在那短短4年間,美國共有9755家銀行破產,占當時銀行總數的1/3。
雖然從數量上來看,此次美國銀行業危機遠不能和大蕭條時期相提並論,但在市場環境已發生巨變的時代背景下,仍出現如此規模的銀行倒閉潮,實屬觸目驚心。
9月5日,Silver State成為今年以來第11家破產的美國地方銀行。而此前的8個月,已分別有Douglass National、Hume、ANB Financial、First Integrity、Indy Mac、First Heritage、First National、First Priority、The Columbian Bank and Trust Company和Integrity等10家銀行先後倒閉。其中最大的銀行是7月11日宣布破產的IndyMac,該行擁有320億美元資產和190億美元存款,它也是美國歷史上破產的第三大銀行。
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不久前曾透露,截至第二季度末,其黑名單上的「問題銀行」已增至117家之多,比首季度增加30%,接近去年同期的兩倍,創下了自2003年中期以來的最高紀錄。
自2000年10月以來,FDIC已關閉了37家銀行,其中2002年關閉了12家,為歷年之最,2005年和2006年均無銀行倒閉,2007年為3家。而今年到目前為止,已有11家銀行先後破產,僅7月以來的短短兩個多月就有7家。
FDIC董事長謝拉·布萊爾上月表示,她預計今年會有更多的銀行「難逃厄運」。
「我認為這場危機才剛過半,甚至可以說最壞的時候還未到來。未來幾個月我們看到的將不只是中小銀行倒閉,我們還將看到一家大投行或商業銀行倒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說。
僅僅過了一個月,羅格夫的話就已應驗,雷曼兄弟宣布申請破產。諸多分析人士認為,2009年第一、第二季度才是銀行信貸損失的高峰。如果真是這樣,美國銀行的倒閉潮也許才剛剛開始。
Ⅵ 誰能列出2005年的大事謝謝
▲新華社評出2005年國際十大新聞
(按事件發生時間為序)
一、世界原油價格創歷史新高
2005年世界原油價格創歷史新高。上半年,世界原油價格在經歷了去年的大起大落之後,一直在每桶50美元上下浮動;6月27日,紐約市場原油期貨價格首次突破每桶60美元;
7月29日,紐約市場期貨價格在亞洲交易時段創每桶70美元的歷史紀錄。此後,雖然油價逐漸回落,但年底紐約市場期貨價格仍在60美元上下波動。
二、全球
禽流感疫情嚴重
2005年初,禽流感疫情開始在亞洲肆虐,殃及包括越南、印尼、泰國和中國在內的十多個亞洲國家和地區。此後,俄羅斯、烏克蘭、羅馬尼亞、英國、哥倫比亞及土耳其等國相繼發生禽流感疫情。亞洲一些國家出現人感染禽流感的病例,一些患者死亡。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和一些地區機構分別召開專門會議研討對策,一致同意加強合作防止禽流感疫情蔓延,特別是防止
病毒變異後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三、聯合國改革舉步艱難
3月21日,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正式向聯大提交了聯合國改革報告。6月7日,中國發表《中國關於聯合國改革問題的立場文件》,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全面、系統地闡述了對聯合國各領域改革的看法和立場。由日本、德國、巴西和印度組成的「四國聯盟」和由巴基斯坦、義大利、韓國等國結成的「團結謀共識」運動以及美國各自提出了不同的安理會擴大方案。「四國聯盟」提出的要求增加6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草案未能獲得足夠支持。9月,聯合國首腦會議未能就安理會擴大達成共識,「增常」草案因未付諸表決而成為廢案。
四、世界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5月9日,俄羅斯舉行紀念衛國戰爭勝利60周年盛大慶典,50多個國家領導人出席;同一天,第59屆聯大舉行了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特別會議。中國、韓國等許多亞太地區國家也舉辦各種活動,紀念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
五、法、荷否決歐盟憲法條約
5月29日,法國全民公決以54.87%的反對票否決了《歐盟憲法條約》。兩天後,該條約又在荷蘭全民公決中遭否決,致使歐盟憲法批准進程嚴重受阻。英國、葡萄牙、丹麥、瑞典、波蘭、芬蘭等國相繼表示推遲批准《條約》進程。6月16日,歐盟首腦會議一致決定推遲批准《條約》的最後期限。
六、國際反恐形勢依然嚴峻
7月7日,英國首都倫敦地鐵和公交汽車相繼發生多起爆炸,造成56人死亡,700多人受傷;21日,倫敦地鐵和公共汽車再次發生多起爆炸和未遂爆炸。此後,埃及旅遊勝地沙姆沙伊赫、印尼旅遊勝地巴厘島、印度首都新德里、約旦首都安曼等地先後發生恐怖爆炸事件,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全球范圍的恐怖襲擊事件不斷,嚴重破壞了有關國家和地區的穩定,國際反恐形勢依然嚴峻。
七、朝核問題六方會談取得進展
7月26日,朝核問題第四輪六方會談開始舉行,經過兩個階段的艱苦談判,與會各方9月19日一致通過《第四輪六方會談共同聲明》。六方在聲明中同意,將根據「承諾對承諾、行動對行動」的原則,採取協調一致步驟,分階段落實六方共識。11月,第五輪會談第一階段會議在北京舉行,最終達成具有指導意義的《主席聲明》。各方在聲明中重申將根據已確定的原則全面履行共同聲明,早日可核查地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目標。
八、以色列單方面撤離加沙
8月15日,以色列政府不顧國內右翼勢力的強烈反對,正式啟動醞釀近兩年的單邊行動計劃;在此後一個月內,成功完成從加沙地帶21個猶太人定居點的撤離行動,從而結束了對加沙長達38年的佔領。另外,以色列還撤離了約旦河西岸北部4個相對孤立的定居點。有關各方呼籲繼續推動中東和平「路線圖」計劃的實施。
九、世界自然災害頻仍
8月25日,「卡特里娜」颶風襲擊美國,造成1200多人喪生,成為1928年以來對美國影響最嚴重的颶風。10月8日,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發生里氏7.6級強烈 地震,造成巴基斯坦7.3萬人死亡,近13萬人受傷,280萬人無家可歸。據世界氣象組織12月15日公布的數據,2005年全世界乾旱、洪水、颶風等極端氣候狀況比以往更為嚴重。
十、法國發生嚴重騷亂
10月27日,巴黎北郊的克利希蘇布瓦的3名男孩為逃避警察追捕跑入變電站,兩個男孩遭電擊當場喪命,從而引發法國持續十餘日、波及數百個城鎮的騷亂。11月8日,法國被迫宣布進入緊急狀態。據法國警方統計,騷亂期間,各地有9000多輛汽車被毀,數十棟建築遭到破壞。
http://www.hdzxw.com/bbs/dispbbs.asp?boardid=24&id=2163
▲新華社評出2005年國內十大新聞(按事件發生時間為序)
一、中國共產黨在全黨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
二、胡錦濤提出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系的四點意見
三、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
四、「十五」計劃主要指標順利實現 中共中央提出制定「十一五」規劃建議
五、青藏鐵路全線鋪通
六、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
七、松花江發生重大水污染事件
八、我國人用禽流感疫苗進入臨床研究
九、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圓滿結束 2004年我國GDP總量為159878億元
十、我國稅制進行重大改革 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廢止農業稅條例
http://bbs.dahew.com/dispbbs.asp?boardID=3&ID=70030
Ⅶ 2000年期貨市場發生了什麼大事
2000年不清楚有什麼違規的大事,中國期貨市場違規的最大的事要數管金生了,不過他也怪可憐的,替別人買單。
Ⅷ 2005年中國十件大事是什麼
1:華北油田離婚事件風波,只為重新上崗領取每月400多元的生活費。----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吃飯故,二者皆可拋。 2:馬加爵殺人案背後鮮為人知的辛酸故事。----人格重於泰山,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3:北大才子陸先生的一本苦澀的自傳《屠夫看世界》出版。----曾經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他只因沒有任何社會背景,為了生存,最後選擇在屠夫世界裡默默地塵埃落定。 4:廣州高校一女大學生夜晚拾拉圾桶里的剩飯充飢的人間傳奇。----羞答答的苦果靜悄悄地咽,忍受貧窮比忍受人們的奚落更難。 5:第六界茅盾文學獎揭曉,莫言初選全票通過的長篇小說《檀香刑》意外落選,----優秀的不一定得獎,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6:清華大學校長不認識中國字。----物理學家與職業政治家的最大區別是:他誠實得沒有一點水份。 7:黨的先進性教育暴出冷門,現在幹部上班最重要最繁忙的工作是:鬥地主。----無事者無憂,無憂者無畏。 8:高收入群與低深入群之間差距拉大到10-20倍以上,許多貧困階層買不起最起碼的養老,醫療保險。看病,讀書,購房成為霧里看花,水中望月,如此下去,5年後貧富差異經濟指標將進入危險的紅燈區。----有錢的根本不需要,需要的根本沒有錢。 9:據有關資料,不低於1%-5%的適齡女性從事性服務工作,絕對人數不低於200--1000萬人,相當於一個大城市人口的數量,並逐漸由低文化群體向高文化群體滲透。 10:全國每天麻將桌上進出的資金總量遠遠超過每天證券市場的總交易金額,使生產自動麻將桌等相關機電工業迅速發展起來。----說不定在不久的將來會出現一家以生產麻將桌為主業的高科技公司上市,並因其屬朝陽產業而成為業績優良的績優藍籌股而受到追棒,從而成為兩市第一高價股。
Ⅸ 2005年國家各方面的十件大事
2005年中國商業十件新聞
一,「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全面啟動,蘇果農村辦超市受到廣大農民歡迎
二,百聯入股大商,內資流通企業並購頻繁並瞄向外資
三,蘇丹紅、禽流感再度引發食品安全關注,商務部、中國商業聯合會提出防範措施
四,全國流通工作會議召開,國務院隨後出台《關於促進流通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五,國務院公布實施《直銷管理條例》、《禁止傳銷條例》,團隊計酬遭禁
六,第十二屆亞太零售商大會暨展會在中國成功舉辦,「變革與合作」成主題
七,產業結構調整服務業成為重點,我國第三產業比重上升到40.7%
八,商務部等部委聯手整頓市場秩序,規范零供關系及零售商促銷行為
九,消費增速下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擴大消費需求的長期戰略方針
十,餐飲市場持續走旺,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
2005年商業十件大事
一,全國商業行業積極構建和諧商業
二,內外資商業企業出現新變化
三,商業地產泡沫顯現
四,家電連鎖局部市場出現過度競爭
五,中國商報新聞出版總社隆重推出20位商界精
六,生產資料價格波瀾起伏
七,商務部出台《汽車貿易政策》
八,外商獨資經營國際貨代解禁
九,黃金市場「牛氣沖天」
十,商務部下放外商投資商業企業審核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