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市場上失敗案例
1. 誰能給個例子在期貨上的虧損可能比本金還多
比較正規的平台,都不會出現 虧損比本金還多的。當虧損比較多的話,會觸發系統強行平倉機制,單子會被平調,並退還保證金。舉個例子:假如原油300美金一手,爆倉率是100%(各家爆倉率都不一樣,炒之前請問清楚),初始資金1000美金,買一手,即佔用300保證金,賬戶活動資金是700美金,此時的資金佔用率是700/300=233.3%;當你一直虧損,直到虧損了400美金,你賬戶剩餘活動資金只有300,此時你的資金佔用率是300/300=100%,此時就會觸發系統強平機制,強行把單子平調,並把佔用的300保證金退還給你,此時賬戶余額是300(剩餘活動資金)+300(退還的保證金)=600美金。所以說 本金越大,買的越少,風險就越小,也越安全。至於有人說強平木有平掉,正規的期貨公司都不會發生這種事。
2. 期貨交易虧損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投資有風險,要想有好的回報,就必須樹立良好的投資心態。如果你在交易市場很多年了卻仍在虧這里肯定有問題的,除了技術,不妨自我檢測下是不是心理問題在作祟。
1、僥幸與貪婪是虧損本源
僥幸與貪婪始終伴隨著我們,因為資金量問題,我們在進場後無論盈虧如何或多或少都會患得患失,不能遵循技術分析及交易規則,接觸的大多數中小客戶中遇到的第一個大問題便是:做單方向錯誤時特別喜歡扛單,本身並沒有多少點位的波動但是因為資金較小,倉位控制不合理的情況下便會顯得虧損較多,割掉捨不得便只能扛單,這樣往往就造成了更大的虧損,甚至爆倉。
實際上扛單套單之後佔用了我們的資金同時讓我們錯失了繼續入場的機會,在扛單時往往本能的將錯過更多的行情,保留虧損的單子而忽略了市場大趨勢,實際上價格往往會繼續朝虧損的方向運行,不知不覺間扛單導致的虧損越來越大,僥幸讓你失去了冷靜的判斷能力,失去了對市場大趨勢的把握,貪婪導致你該出時不出,最終虧損越來越大!
2克服盲從切忌追漲殺跌
盲從是人性的弱點古來有之,三人成虎的故事不需要我在說一遍,在期貨交易投資中很多中小客戶喜歡用數據做單,也就是通過消息面的多空來開倉,當經濟數據發表時行情急劇波動馬上開倉入場,而忽略了重要的技術分析,多次說過消息面最終會回歸技術分析上來,任何消息面行情都會被時間消化,根本還是在於技術分析,所以常常有人追漲殺跌追在天花板上或者進在地板上,盲從心理讓你失去了基本的理性。虧錢的時候不肯向市場屈服,硬著頭皮頂,賺錢的時候像偷錢一樣不敢大膽去贏,如此下去,最終結果本錢虧光在林振凱看來也不足為奇!關注林老師及時了解市場資訊,把握大趨勢行情助你穩健獲利!
3、自認技術過硬天下舍我其誰
震盪行情是對一個投資者最基本的考驗,很多人做的時間比較長但是虧得一塌糊塗,換了各種平台多個老師最終還是虧損,自認為問題出在老師身上而從不反思自己才是關鍵點,自認為做的比較多時間比較長經驗足夠豐富了,自認為自己對行情有獨到的體會所以從不參考別人的建議,獨斷專行盲目操作,卻一錯再錯,在這里我只說一句話,「計劃你的交易,交易你的計劃」如果能夠理解並執行下去,摸頭市場走勢特性,順勢而為最終必然是賺錢的。
4、沒有一套自身的操作模式
期貨交易中賺錢的案例很多,但是都不具備復制性,不少投資者常常去學習別人的投資理念,卻沒有形成一套自身的操作手法,始終跟隨別人的思路被牽著鼻子走甚至有的朋友到處花錢求跟單系統什麼的,歸根結底還是太過依賴別人,沒有自己的判斷能力。
投資市場,資深分析師最不缺的便是技能,而投資人最不缺的便是選擇。伯樂遇知音,千里馬覓伯樂,不是全部的都得當,符合的只有一個。你不遷就,大概我們就成為了良師益友。
成功的交易=嚴格的心態控制+正確的資金管理+過硬的技術功力。因為市場是在變化的,但如果你不能理解這些變化背後的邏輯,你就無法根據變化做出相應的調整,於是,無論你怎麼做,等待你的或許都只有一個結果。
3. 期貨投資典型案例分析:期貨交易為什麼會賠錢
首先,需要確認所做交易的是否為正規交易所名下的期貨合約。科普一個事情,我國目前證監會監督管理下的正規期貨交易所有且只有四家,分別為大連商品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以上四家交易所的期貨品種均需要通過正規期貨公司進行交易。驗證一家期貨公司是否正規合法,可以從中期協網站上查詢驗證。ps,注意,所有電話邀請你做期貨的,都是騙子!
其次,期貨市場是一個講究平衡的市場,有人賺錢必然就有人虧錢。你不是僅僅與普通散戶博弈,你還需要與眾多掌握了現貨資源的企業博弈。期貨市場行情依託於現貨市場,如果對現貨價格波動不敏感,就容易虧損。
第三,期貨市場比股票市場波動更大風險更大,假如沒時間盯盤,且不懂設置止損止盈,那麼虧損是必然的事情。
4. 急求兩篇國內企業戰略失敗的案例!!!!!!!
反思今年最大的失敗案例---做錯方向 沒及時止損 補倉攤低成本
高級交易者的市場行為 對於中航油事件反思
我們在得知美國的石油投機商皮肯斯幾周之內就賺走30億美元的同時,又聽說中國商人陳久霖所領導的中航油在石油投機交易中損失5.5億美元。在這個時候,有許多人咒罵皮肯斯,也有人為陳久霖惋惜,因為陳久霖這位剛剛當選亞洲45歲以下年齡的新商業領袖,就這樣被石油期貨給廢黜了,令人扼腕。咒罵也好,惋惜也罷。盈虧已經發生了,這就是我們看到的現實。我們必須正視一個問題,中國人在期貨、期權這樣一類的交易中還不是美國大投機商們的對手。亞洲國家還沒有這樣的高手,甚至連財大氣粗的日本也不是。
歷史學家布羅代爾指出:「有兩種類型的交換,一種是普通的、競爭性的、幾乎是透明的;另一種是高級的、復雜周密的、具有支配性的。兩類活動的機理不同,約束的因素也不同,資本主義的領域所包含的不是第一類活動,而是第二類活動。我並不否定可能有一種既狡滑又殘酷的明火執仗的鄉村資本主義。通常,人們對於資本主義與市場經濟不加區別,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二者從中世紀至今總是同步發展的,是因為人們經常將資本主義說成是經濟進步的驅動力和經濟進步的充分的展現。其實一切都馱在物質生活的巨大脊背上。物質生活充盈了,一切也就前進了,市場經濟也就藉此迅速地充盈起來,擴展其關系網。資本主義一貫是這種擴充的受益者。」
我把從事第二類交易活動的人稱為「高級交易者」,在這群高級交易者中間,又存在著極少數高手,他們是高級交易者中的領袖,是高端中的高端。
布羅代爾還告訴我們:「資本家都是君王的朋友,是國家的同盟者或者是不擇手段利用國家的人。他們很早地、一貫地超越『本國』的界限,和外國商人串通一氣。他們千方百計為自己的私利搞鬼,通過操縱信貸,也通過在好錢和壞錢之間進行偷梁換柱的取巧把戲。金幣銀幣值錢,是好錢,用於大宗交易,流向資本;銅幣不值錢,是壞錢,用於發工資和日常支付,流向勞動。」
布羅代爾除了精心研究過資本主義的交易歷史,想必也潛心研究過20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國際金融領域里的投機活動。所以,他才敢大膽地下結論:「這些人有著信息、智力和文化優勢。他們攫取周圍一切可取之物——土地、房產、定期租金……他們依仗著壟斷或者必要的權勢,十居其九能夠擊敗競爭對手。由於資本雄厚,資本家才得以維持其特權並包攬了當時的國際大生意。」
在皮肯斯與陳久霖的對壘中(准確地講,一開始並不是這樣,只是因為陳久霖選擇了放空油價之後,陳久霖才成為皮肯斯的對手,如果陳久霖選擇在低位做多,就得另當別論),皮肯斯是久經沙場,曾經在石油市場摸爬滾打六十餘年,栽過跟頭,交過學費,好幾次甚至接近破產,經驗教訓多的是;而陳久霖,在國際石油市場只是初出茅廬,滿打滿算就六七年時間,對於止損這樣基本的交易原則都還沒有掌握,就殺入期貨交易這個鱷魚池。還有,皮肯斯在石油期貨市場曾經栽過大跟頭,這一輪選擇操縱石油價格,那是有備而來。特別是,皮肯斯是「君王」小布希的密友。真可謂「天時地利人和」全部占盡。而陳久霖則沒有任何優勢可言,與皮肯斯相比,陳久霖在石油期貨市場完全是誤打誤撞,希望碰運氣賺大錢,所以,陳久霖在這個鱷魚池被皮肯斯們生吞活剝是遲早的事情。
從石油期貨事件中,必須吸取的教訓。
在新的千年,國際資本會以更快的速度、更加野蠻的方式攻擊他們認為最脆弱的貨幣,攪動最具有成長性的行業,推動一輪又一輪的匯市、股市和期市行情。
過去,一流的經濟學家把注意力放在生產過程和生產關系的研究方面。現在,人們把注意力放在宏觀經濟、經濟杠桿(如利率、匯率、稅率)和市場效率方面。
現在的資本,除了生產資本之外,還有一部分純粹為了交易而存在的自由資本,而且,這部分資本規模越來越龐大,力量越來越強。交易資本與生產資本遵循不同的規律。如果說生產資本主要是希望通過提高企業經營效率來收回投資的話;那麼,交易資本則是利用市場的流動性、波動性來盈利。後者具有高度的流動性和投機性。生產資本和交易資本已經跨越國界,可以相對自由地流動,從一個市場到另外一個市場,從一家公司到另外一家公司,從一隻股票到另外一隻股票,其流動性和靈活性非常強。
操縱是最好的價格壟斷手段。操縱市場需要三個條件:一曰人才,二曰資金,三曰政策。如果這三項條件都能夠得到滿足,操縱馬上就可以實施。
關於人才問題,這一點不用多說,大的基金的策劃者及其合作者就是最好的人才,他們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更重要是他們就是身經百戰的市場專家。
5. 現貨,期貨市場。一般虧損到什麼地步會被強行平倉拿一萬元做例子。
不夠保證金就會被強平的。假如你1W元做多了三手豆粕。需要保證金9000元。可是豆粕一天跌了100元。你虧損了3000元。剩餘7000元的權益,如果你自己不操作的話。期貨公司會給你自動平掉一手。就變成了你只有兩手多豆粕。保證金大約6000元。可用資金1000元。
6. 求期貨市場規避風險的案例
不知道 你是什麼企業,生產商 貿易商 還是加工商 不同類型的企業不同的時間 採取的方案是不一樣的,這個要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
具體實例:
A銅加工廠2007年11月25日簽訂了一份1000噸銅絲供應合同,2008年3月底交貨,價格為58000元/噸。經成本核算及生產計劃安排,加工周期約為一個月,電銅1000噸務必在12月上旬准備好,加工費約為2000元/噸,這樣電銅的價格就要求不得高於56000元/噸。由於擔心電銅價格上漲,就可以利用期貨市場進行買進套期保值,以當日54000元/噸的價格,買進銅期貨0506合約1000噸(期貨交貨期一般在當月下旬)。
一種情況,到3月時,銅價漲到了60000元/噸,A銅加工廠就可以將1000噸期貨銅全部賣出平倉,同時在當地現貨市場以60000元/噸買進1000噸。這樣,雖然該銅加工廠在買銅原料時,每噸多花4000元,可在期貨上每噸賺了6000元,這樣就保證了原料采購價格仍然穩定在58000元/噸。雖然銅價上漲了,但沒有影響銅廠利潤,銅廠通過套期保值有效地鎖定了利潤。(同時將加工費2000元/噸轉移到了期貨上,由於在我國期貨盈利不用交稅,減小了生產的進銷差,還達到了合理避稅的目的)。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到3月時,銅價下跌了,銅價下跌到50000元/噸,該廠雖在期貨上虧損4000元/噸,可在現貨市場卻能以低於當時價格4000元/噸買進現貨,同樣能得到彌補,起到了鎖定成本、鎖定利潤的目的。
7. 有哪些金融機構從事金融衍生工具最後失敗的例子
巴林銀行,非常典型的案例。
巴林銀行破產之前的交易主要集中在日本股市指數——Nikkei225的期貨和日本政府債券的期貨之上,其把賭注押在股市的上升上。從1992年起,里森陸陸續續買進了許多Nikkei225期貨。啊1993年和1994年上半年,日本股市基本處於牛市,Nikkei225從1993年1月的不到17000點一度曾升到21500點,上升了4500點。然而,最終伴隨著日本股市的崩盤,巴林銀行也倒閉了。
8. 外匯期貨投機者和套利者成功和失敗真實例子 不要太長 還要外貨期貨交易的事例
設E0為當前兩種貨幣的匯率,即買入一英鎊需要E0美元;F0為遠期價格,即今天達成協議於將來某一時間t購買一英鎊所需美元數目。設美英國無風險利率為rUs和rUk,根據利率平價理論,當E0(1+rUs)=F0(1+rUk)時,套利將無利可圖,而前者大於後者的部分就是無風險的套利所得。如果這個值大於零,則在英國借款,在美國貸出,然後建立英鎊期貨的多頭頭寸;如果這個值小於零,則在美國借款,在英國貸出,建立英鎊期貨的空頭頭寸。
9. 關於期貨的一些疑問,越通俗越好,請舉實際盈虧例子
實例:於8月1日買進大連玉米遠期九月合約20張(每張合約單位為10噸),價格為1400元/噸。然後在8月1日當天價格漲到1480元/噸,假如手續費為每張合約20元。
利潤計算如下:(1480-1400)*10*20-20*20=15600
答:這是對的.
問題1:資料上說,這個盈虧都是在當天清算的,當天就打到你賬上了。在合同期限到來之前,所有的人都是用保證金來交易,那麼這15600的盈利是誰的錢,莫非是期貨經紀公司先墊?
答:是做空的人虧的錢,從他的資金帳號減掉,加在您的資金帳號上.
問題2:如果這張合同在當天沒有賣出,是不是保證金要補交29600-28000=1600元?這29600元的保證金是不是在合同賣出的時候才退給你?
答:對.
問題3:期貨市場是個雙向市場,就是說可以手上沒有合同的時候也可以開倉做空,這個具體是什麼意思,是看空後市是的操作手法么?怎麼獲得利潤,請高手舉個實例。
答:拿大豆做例子:
您在豆每噸2000元時,估計豆價要下跌,您在期貨市場上與買家簽訂了一份(一手)合約,(比如)約定在半年內,您可以隨時賣給他10噸標准豆,價格是每噸2000元.(價值2000×10=20000元,您應提供2000元的履約保證金)
買家為什麼要同您簽訂合約呢?因為他看漲.
簽訂合約時,您手中並沒有豆.您在觀察市場,若市場如您所願,下跌了,跌到每噸1800元時,您按每噸1800元買了10噸豆,以每噸2000元賣給了買家,合約履行完畢(您的履約保證金返還給您).您賺了:
(2000-1800)×10=2000(元)(手續費一般來回10元,忽略)
實際操作時,您只需在2000點賣出一手豆,在1800點買平就可以了,非常方便.
如果在半年內,的價上漲,您沒有機會買到低價豆平倉,您就會被迫買高價豆平倉(合約到期必須平倉),您就會虧損,而同您簽訂合約的買家就賺了。
假如您是2200點平倉的,您會虧損:
(2200-2000)×10=2000(元)+10元手續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