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國際原油期貨價格走勢的看法
Ⅰ 國際原油期貨價格跟國際原油現貨價格有什麼不同
期貨價格比現貨價格高點,走勢是一樣的。
Ⅱ 原油期貨行情現在怎麼樣
2018年以來原油價格,上半年大漲,而下半年跌幅達到45%,所以說原油價格今年波動很大,當然做多的情況下盈利可能會不少。既然你要投資原油,就需要了解,哪些因素會影響原油的漲跌。最好從原油的歷史來了解他的特性。
最近10年原油價格走勢及影響因素之三
最近10年原油價格走勢之二
Ⅲ 原油價格走勢的波動周期及特點
與短期原油市場撲朔迷離的價格波動相比,市場可能更為關心原油價格的中期走勢。原油作為經濟發展的基礎性能源,其價格在中期內的持續波動可能將對經濟增長造成較大影響。從經濟體中的供給方面看,油價的上漲將會引起生產成本的上升與產出的減少,進而導致經濟衰退;從經濟體中的需求方面看,油價的持續上漲將會導致通貨膨脹的加劇,社會總需求減少,在工資剛性的約束下,勞動力需求也會減少,經濟將受到較大影響。美國經濟學家漢密爾頓(JamesD.Hamilton)對原油價格變化與經濟增長相關關系的研究表明,油價的過度波動會擾亂家庭與企業的支出項目,從而對經濟增長形成負面影響。
考慮到經濟周期(Business Cycle,也稱商業周期、商業循環、景氣循環)作為經濟運行中周期性出現的經濟擴張與經濟緊縮交替更迭、循環往復的一種現象,其一方面反映了經濟總體性、全局性的發展趨勢,是經濟中各方面要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另一方面,又會對經濟中各個具體的方面形成重要的影響和約束。國際原油市場作為大宗商品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活躍程度必然也會受到經濟周期的影響和約束。在經濟進入上升周期時,原油需求逐步增加,消費不斷擴大,原油價格將會逐步攀升;當經濟進入衰退周期時,需求萎靡消費減緩,原油價格也會出現回落。因此,盡管一方面油價的波動會對經濟增長造成沖擊,另一方面經濟周期的循環卻也會對原油市場形成約束,影響油價的發展趨勢。
(二)經濟周期循環與原油價格調整的規律解析
我們可以將全球經濟自1983年起至今的發展歷程大致劃分為五個經濟周期,其中包括四個較為完整的周期:1983—1988年左右、1989—1996年左右、1997—1999年左右、2000—2007年左右。在每一個周期中,全球經濟由前一個周期中的高峰開始滑落,在觸底之後又逐步恢復,由衰退走向繁榮。目前全球經濟正處於第五個周期中。
由圖5可以看出,在前四個完整的周期中,原油價格的變化與經濟周期有著明顯的相關關系,每一輪經濟的復甦與增長都帶動原油價格的上漲,而每一輪經濟的衰退又導致油價的下跌。在當前所處的經濟周期,這一關系更為明顯: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導致全球經濟深陷衰退,進入下行周期,原油價格也急劇下跌,紐約商品交易所布倫特原油現貨價格由2007年末的93.9美元,桶跌至2008年底的41.8美元/桶,跌幅達55.5%。
此外,全球原油消費大國個體的經濟周期對原油價格也有著重要的影響。以美國為例,2003年以來,伴隨著美國經濟的持續增長,紐約商品交易所WTI原油期貨價格也持續震盪走高。在增長周期中的幾次經濟快速上升階段,原油價格也隨之急速上漲。2007—2008年美國經濟結束增長周期,進入下行周期。雖然受市場預期等短期因素的影響,原油價格一度沖高至145美元/桶,但在經歷了短期的震盪之後,原油價格最終受到經濟周期的約束,開始急速下跌。2008年底WTI原油期貨價格跌至58.7美元/桶,跌幅達59.5%。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企穩,美國經濟逐漸走出衰退,原油價格也隨之回暖。2009年第3季度美國GDP季環比年率為2.8%,接近危機前經濟增長水平,原油價格也回復至70—80美元/桶區間,與2007年第2、3季度基本持平。
(三)復甦周期的來臨與原油市場的中期走向
在經歷了2007—2008年的下行周期之後,2009年全球經濟惡化趨勢減緩,並逐漸走出衰退泥潭。2010年初以來,受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影響,國際金融市場急劇震盪,但整體來看全球經濟的復甦趨勢仍未扭轉。根據IMF的預測,全球經濟將在經歷了2009年1.06%的收縮之後進入復甦周期,2010年、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全球經濟將分別增長3.10%、4.19%、4.56%和4.54%。在經濟復甦周期,全球經濟將逐步回暖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能源市場需求逐步上揚,投資增加,生產擴大,原油的開采和提煉也將大幅增長。從中期看,伴隨著經濟由復甦走向繁榮,國際原油價格也將再攀新高,國際原油價格140美元/桶的關口也許會再次突破。
四、國際原油市場價格走勢對我國的啟示
自1997年我國原油定價與國際接軌以來,國際油價與國內油價之間僅為一種單向價格影響機制:國內油價被動接受國際油價波動的影響。隨著近些年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石油進口大幅增長,國際原油市場的劇烈波動對我國經濟運行的影響逐步提升。一方面,國際油價持續上漲將增加我國外匯支出,影響貿易盈餘,同時還會加大國內通貨膨脹壓力,推動物價指數升高。另一方面,國際油價的大幅下降有可能對我國石油行業形成較大沖擊,前期大量購買原油的企業可能會因為價格下降而遭受巨額的賬面損失,而石油開采企業也會因為國際油價對國內油價的影響而盈利受損,並進而影響整個產業鏈條上的其他部門,給國民經濟運行造成較大風險。因此,我國應根據國際原油市場的長、中、短期的階段特徵與發展趨勢,採取措施預防國際原油價格劇烈波動可能形成的各種沖擊,維護國內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
從長期看,可耗竭資源模型對國際原油市場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因此我國石油開發企業應不斷壯大實力,堅持「走出去」,不斷提升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和影響,努力避免在未來原油緊缺睛況出現後受制於人。與此同時,我國還應大力推進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尋找適宜的石油替代品,減輕未來能源瓶頸對經濟增長的壓力,在未來全球能源競爭中取得主動優勢。
從中期看,本輪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與蔓延,改變了全球經濟的運行周期。在經歷了持續的衰退之後,全球經濟漸進復甦,但危機的持續影響尚未結束,主權債務、銀行資產等各種風險仍未消除。受經濟周期因素影響,原油價格處於一種中期調整階段,難以實現有力的價格突破。因此,我國應充分利用這一階段,消化金融危機前後國際原油市場劇烈震盪對國內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並抓住機會、預先布局,為未來經濟周期轉變、原油價格出現明顯趨勢做好准備。
從短期看,考慮到投機因素對原油價格的影響,我國應進一步完善國內外油價聯動機制,逐步改變被動接受國外油價變動的影響,在國際原油市場上維護我國的利益訴求。此外,我國也應進一步加強與完善國內期貨市場建設,借鑒國際原油期貨市場的有益經驗,推出各種原油期貨品種,形成合理的原油價格形成機制,避免油價的劇烈波動。
Ⅳ 誰知道國際原油價格後市走勢如何啊
請你參考下這篇文章,「國際原油價格將振盪上行」
進入12月份,國際原油延續著今年整體逐步爬升的局面,主力1月合約期價一度沖破90美元關口的壓制,雖然未能站穩該整數關口,但近期油價依然圍繞88美元/桶展開高位振盪行情。回顧今年以來國際原油整體走勢,我們發現,盡管油價上行的力度較2009年偏弱,但是並沒有改變其整體穩步上行的趨勢。更為重要的是,在全球其他大宗商品創出歷史新高的情況下,原油卻按照自己的步伐緩慢上行,並沒有出現急拉急跌的局面,這主要得益於全球原油市場供需基本面的逐漸向好,同時,全球流動性過剩也推升了油價的上行空間。因此,筆者認為,未來油價回升的基礎牢固,後期振盪上行依然是主基調。
任何商品價格的上漲都離不開其自身良好供需基本面的支撐。同樣,今年全球原油價格的上漲也是在其自身基本面逐步轉好的情況下實現的,這與金融危機之前有所不同,當時原油市場的投機氛圍相當濃厚,從而造成了油價短期內大幅攀升至近150美元/桶的歷史高位;同樣也是在資金的作用下,油價在更短的時間內暴跌至30美元/桶。我們看到,資金的力量對於商品價格的影響在短期內是非常明顯的,但如果把時間跨度拉長的話,就不難發現,只有自身供需基本面才能真正影響商品價格的運行軌跡。
首先,從需求方面來看,經歷了金融危機之後,全球對於原油的需求在各國經濟逐步走出金融危機陰影之後開始逐漸恢復,特別是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幾乎占據了全球原油需求量增加的絕大部分份額,也正是這些國家的需求回升才能保證油價進一步上漲。以中國為例,目前中國已成為繼美國之後的全球原油消費第二大國,在國內產量無法滿足需求的情況下,中國原油進口量正逐步攀升。最新統計數據顯示,11月份中國原油進口量為2091萬噸,較10月份增長27.6%;今年1—11月份中國進口原油達2.1845億噸,較2009年同期增長19.8%。與此相對應的是,11月份中國原油產量為1732萬噸,較10月份下降2.5%;今年1—11月份中國原油產量累計達到1.86億噸,同比增長6.65%。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截至11月份,今年中國原油的對外依存度已經達到了近54%,這也是繼2009年之後,對外依存度第二次超過50%。
除中國之外,一些發達國家的原油需求也在恢復過程中。特別是從季節性需求來看,目前正值歐洲以及美國的冬季,這些國家和地區對於取暖油的需求將極大地促進煉廠對於原油的需求,進而構成階段性需求旺盛的情況。另外,從幾大能源機構的預測數據可以看出,在12月份的月度報告中,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國際能源署(IEA)以及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均上調了明年全球原油的需求預估值,表明市場正在逐步看好原油後市。因此,全球原油需求回升將成為後期油價上行的重要基礎。
其次,就供應面而言,目前OPEC依然執行著金融危機之後的限產舉措,盡管OPEC的減產履約率隨著油價的上漲而不斷降低,但是,這主要是出於其自身的經濟利益考慮,整體上來看,履約率的下降並沒有造成供應過剩的局面。而且就OPEC的日均剩餘產能來看,隨著全球原油需求的回升,一部分的剩餘產能被用於滿足這部分需求,從而造成其剩餘產能下滑。在EIA的12月份短期能源展望報告中,EIA將OPEC的日均剩餘產能下調至500萬桶以下。另外,EIA預計,今年非歐佩克國家的原油日均供應量將同比大幅增加100萬桶,這也是自2002年以來的最大增加值。
不過,明年這些國家的原油日均供應量將同比下降28萬桶,這是過去15年來的第三次下降,其他兩次分別出現在2005年和2008年。EIA還預計,2011年OECD國家的原油庫存將出現連續下降,這將減少全球范圍內原油供應的壓力。就美國而言,在今年9月中旬達到近20年的新高之後,美國的原油及油品庫存出現了穩步下行的局面。同時一些機構的研究表明,目前海上的原油浮游庫存也出現了大幅下跌的情況。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未來全球原油的供應將趨於正常,並不排除由於地緣政治、突發事故等原因造成的供應階段性緊張的情況,一旦出現這些情況,則將進一步加大油價的上行空間。
最後,從全球的流動性來看,今年11月初美聯儲公布了第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這表明美國金融危機之後實行的貨幣政策還將延續,加之歐元區、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復甦進程依然緩慢,仍需要大量的流動性保證其經濟的回升。從這一點來看,全球范圍內流動性過剩的局面還將延續一段時間,而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出於對通脹的擔憂而收緊流動性的舉措將難以改變全球整體寬松的貨幣政策。在借貸成本保持歷史低位的情況下,大量資金流入商品市場,進而推升商品價格不斷上漲並突破歷史新高,這一點從此前的棉花走勢以及近期的銅價走勢可以看出。因此,在後期整體流動性充裕的情況下,原油價格仍將保持易漲難跌的局面。
綜合以上分析,筆者認為,在全球原油需求逐步回升,特別是中國對於原油的旺盛需求以及全球原油供應趨於正常的情況下,供需基本面向好的事實將成為油價回升的堅實基礎。同時,在全球流動性依然過剩的背景下,油價易漲難跌,後期油價仍將延續此前穩步上行的軌跡,振盪回升成為未來原油市場的主基調。
——資料來源於上海中規鋼材電子交易市場
Ⅳ 關於國際原油期貨價格的問題
期貨是遠期合約,也就是實際原油未來的價格。
Ⅵ 現在國際原油期貨價格發展什麼趨勢額
原油未來走勢,第一看全球經濟增速如何,歷史來看,全球經濟增速下滑的年份,2008年和2014年2018年下半年,原油價格都相對下滑,也是原油價格相對下跌幅度較大的年份。所以2019年原油價格走勢,首先要考慮的就是中國,歐盟,美國的GDP增速。
第二個你要考慮美國對伊朗的原油制裁力度如何,畢竟2017年下半年到2018年6月都是因為美國對伊核協議的表態,逐步推高了原油相對價格。2017年10月1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美國將「不認證」伊朗遵守了伊朗核協議。下圖可以看出美國總統的表態後原油價格開始相對上漲。
Ⅶ 如何看待國際油價上漲
國內油價迎來開年「四連漲」。國家發改委發布消息,根據近期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以及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自2月28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提高270元和260元。在此之前,國內成品油價格已經連續上調三次,這是兩個月來的第四次上調。分析人士指出,國內油價上調主要原因在於近期國際油價觸底反彈。未來,如果油價沖高回落,國內成品油價格也將隨之調整。總體上看,近期油價調整對消費和民生影響並不大。
國際油價變動是主因
根據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國際油價變動超過一定幅度便會帶來國內油價的調整。紐約商品交易所數據顯示,原油期貨價格在2018年12月底觸及42.36美元/桶的階段性低點後,便開始一波反彈,截至目前已經上漲超過35%。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國際油價的上漲直接導致了今年以來國內油價的「四連漲」。
「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機制規定,國際油價10個工作日內單向波動超過4%就要進行相應調整。」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郭海濤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之前國際油價42.36美元其實是處於一個相對低位,國際油價在從75美元附近跌至這一位置後,市場自身也有著內在反彈需要。
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教授董秀成表示,影響國際油價漲跌的因素非常多,包括政治、經濟等在內多種因素相互疊加,也可能在某一個特定時段某一個因素起主導作用。此次油價上漲受眾多因素影響,也是多重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民生影響相對有限
具體到生活中,本次油價上調後,摺合每升89號汽油漲價0.20元、92號汽油漲價0.21元、95號汽油漲價0.22元,0號柴油則漲價0.22元。
隆眾資訊成品油分析師徐雯雯說,以油箱容量50升的普通私家車計算,這次調價後,車主們加滿一箱油將多花10元左右;按市區百公里耗油7至8升的車型計算,平均每行駛1000公里,費用增加16元左右。而對滿載50噸的大型物流運輸車輛而言,平均每行駛1000公里,燃油費用則增加88元左右。
專家指出,油價「四連漲」肯定會帶來消費者負擔一定程度上的增加,但這對於民生的綜合影響仍需要辯證看待。
「雖然國內成品油價格較前一階段低點出現了一定上漲,但也要看到目前國際油價在歷史上依然處於基本適中甚至略微偏低的水平。在全球經濟出現明顯而強勁的復甦之前,全球原油需求也不會出現太大增長。與此同時,隨著國內公共交通的日益完善以及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汽油作為常用消費能源的重要性正在降低,居民對油價波動的敏感性也會有所下降。」郭海濤表示。
那麼,國內油價是否存在「漲多跌少」呢?業內人士指出,2018年全年,我國石油凈進口量4.4億噸,石油對外依存度進一步提升,因此受國際油價影響較大。2018年,國內成品油價格按機制共進行了25次調整,呈現出「13漲11跌1擱淺」的格局。
波動難免但整體穩定
針對未來油價的走勢,專家認為,國際油價在多空博弈下有可能寬幅震盪。在不爆發宏觀系統性風險的情況下,來自經濟運行方面的積極變化可能帶動油價繼續上行;倘若經濟增長遜於預期,抑或貿易 摩擦升溫,則會遏制油價上漲。
「長期來看,國際油價的走勢關鍵還是要看供求關系。未來幾年之內,原油市場供大於求的關系是很難撼動的。油價走勢將不會突破現有預期,重回100美元附近的可能性很小。」董秀成預計,預計2019年國際油價仍然將呈震盪的狀態,總體上全年的價格水平將與2018年基本持平。
郭海濤表示,油價走勢與宏觀經濟密切相關。短期內,世界經濟既不可能大幅衰退,也不可能一下子讓需求大幅擴張,因此油價很可能在一定區間內寬幅波動。「近年來,各種類型的新能源應用發展迅速。對產油國來說,油價過高會加速替代能源的發展,過低則會影響出口原油所獲得的收益,因此過高過低都不利。未來,產油國也將更加精準地調節原油供應節奏,確保油價總體穩定。」郭海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