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海灣戰爭前後石油期貨價格
『壹』 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石油期貨漲幅
海灣戰爭是1991年1月17到2月28,,1月16收盤26.03美元,1月17收盤19.93美元,2月28收盤18.59美元,最低價是2月25的17.4,漲幅為-28.6%
『貳』 第二次海灣戰爭期間石油價格
你是問中國的石油價格嗎?還是伊拉克的價格.
『叄』 海灣戰爭為什麼導致石油的急劇下跌,而不是上漲
海灣戰爭前,美國總統布希要求國內石油庫存拋售打擊油價,同時,與沙特協商,在美國進攻伊拉剋期間,由沙特確保國際市場石油價格穩定。
『肆』 海灣戰爭與石油有什麼直接關系
令世人震驚的海灣戰爭已過去了十多年,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各國從政治、經濟、軍事三個方面對伊拉克迅速作出的反應已成為現代國際政治舞台上經典的一幕。開始於1990年8月7日的「沙漠盾牌」軍事行動已成為研究現代戰爭的專家、軍事愛好者耳熟能詳的名詞。這場歷時42天、投入最先進武器的海灣戰爭,實際上是一場真正的20世紀末期的石油大戰。
面積1.8萬平方千米,人口僅180多萬的小國科威特是石油探明儲量居世界第5位的「石油大國」。20世紀90年代初,它的探明石油儲量達92.3億噸,年產量超過1億噸,是世界主要石油供應基地之一。
與之相鄰的伊拉克也是石油大國,儲量居世界第2位。長達8年的兩伊戰爭,使伊拉克從擁有500億美元海外資產的富國,淪為欠外債達700億美元的窮國。與伊朗停戰後的經濟建設急需大量資金,而伊拉克的經濟收入主要依靠石油出口。
科威特油田的含油層厚、油質好、埋藏淺。伊拉克南部的魯邁拉油田正處在伊、科邊境地區,雖然該油田僅有約3.2千米長的小部分延伸到科威特境內,但科威特在兩伊戰爭打得正激烈時,曾利用新的開采技術加緊在此處獲取石油。對此,伊拉克再三指責,並要求科方賠償24億美元的損失。
此外,1990年初,科威特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肆意超過石油輸出國組織(即「歐佩克」)分配的生產定額,大量增產出口原油,致使世界石油市場的油價從每桶18美元跌至14美元。這對急需資金的伊拉克無疑是雪上加霜。1990年7月中旬,伊拉克就此猛烈攻擊科、阿兩國這種不負責任的超產行為,聲稱自己僅上半年就因此損失了140億美元。
為了「彌補」石油工業方面的損失,並控制科威特的石油資源,伊拉克數十萬大軍於1990年8月2日出動,一夜就攻下了科威特。
僅僅5天之後,美國就做出了迅速、強烈的反應,要不惜一切代價進行海灣戰爭,為什麼?美國前總統尼克松一語道破了天機:既不為了民主,也不是為了自由,而是為了石油。
到1990年,世界已探明的石油可采儲量約有65%在海灣地區。那裡的石油產量已佔到世界總產量的25%,石油出口量佔世界石油貿易總量的40%。
美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費國。全世界每年產出的30億噸石油中,約30%是由美國消費的。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後,美國國內石油需求量以2%的年增長率增加,但經過百餘年的開采後,其國內的石油產量卻連年下降,因此,美國的石油消耗對進口的依賴日趨嚴重。到1990年第一季度,美國從海灣地區進口的石油已達206.4萬桶/天,占其總進口量的26.9%。
日本消耗的石油中有99%依賴進口,歐洲共同體國家在1989年石油進口量占其石油總消費量的80%。
西方的政治經濟學家認為,誰控制了海灣石油,誰就控制了美國、日本、西歐等發達國家的經濟命脈和生命線。難怪伊拉克攻佔了科威特,打算控制海灣的重要產油區時,西方世界驚慌失措,大規模出兵,動用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最大的軍事力量,發動了海灣戰爭。
自從坦克、飛機、戰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顯示出威力以後,摧毀和破壞敵方的石油生產、供應的設施和機構,已成為現代化戰爭中克敵制勝的一條重要作戰原則。因為如果石油供應被切斷,再好的作戰裝備也只能成為一堆廢銅爛鐵。
回顧這次海灣戰爭,多國部隊殺入伊拉克以後,並未受到戰前許多軍事分析家們預測的惡戰,伊軍大部分不戰而退、潰不成軍,僅僅100小時就結束了戰斗,伊拉克無條件接受了聯合國有關12項決議。
各國軍事分析專家在戰後分析發現,除了薩達姆指導思想失誤之外,石油供應被切斷是伊軍迅速潰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海灣戰爭中,多國部隊從地面攻入伊拉克之前,美、英等國出動了強大的空軍對伊拉克境內實施了現代戰爭史上空前的大規模、高強度、高准確性的長達38天的「地毯式」轟炸,不僅徹底破壞了伊軍重要的戰略據點,而且使伊拉克的主要煉油廠、石油儲存與供應設施幾乎全部癱瘓,通往前線的軍用物資供給線全部被切斷。前線急需的汽油和彈葯等物資送不上去,而設在前線的燃料儲備也被完全炸毀。伊軍的坦克、戰車、卡車等機械化裝備沒有燃料補給幾乎失去了機動作戰能力而變成了一堆廢鐵,面對裝備精良、空中和地面燃料供應都十分充足的多國部隊,只好作「鳥獸散」了。
據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海灣戰爭中,美軍一個裝甲師日耗燃油94.6萬升;參戰的8個機械化師和裝甲師在100小時的地面戰中共消耗燃油3028.3萬升。美國官方公布,海灣戰爭中,每天消耗燃油6813萬升。據不完全統計,僅42天的海灣戰爭就消耗燃油230萬噸。石油在現代戰爭中的角色可見一斑!
『伍』 原油期貨利潤怎麼算,就拿海灣戰爭時候來說,假如我手中有2億美金做空石油,當原油每桶從48跌倒26時候我賺
純利潤:(48-26)/48*2*100=91.67億美金 總剩餘資金:91.67+2=93.67億美元
你說的意思是2億美元作為佔用保證金 而且是100倍的杠桿
杠桿呢 也就是放大利潤100倍 風險100倍
『陸』 海灣戰爭後石油漲價了嗎
其實是跌了。當初無非是短時間內暴漲,然後就是一路暴跌,戰爭結束後油價更是長期在20多美元的地位運行。
『柒』 從哪兒能查到石油期貨歷史價格1990年至2000年
1986年初——1999年初,國際原油價格基本上穩定在20美元/桶之下運行,只是在1990年9——10月間,油價出現過瞬間暴漲,並首次突破40美元/桶,但兩個月後很快又滑落至20美元/桶之下;1998年底1999年初,國際原油價格曾一度跌至10美元/桶以下。2000年,國際原油價格曾短時間內沖至30美元/桶上方,但很快又跌落至20美元/桶之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8870f5101014yqo.html
『捌』 九十年代初為什麼石油價格會下跌
海灣戰爭的起因是伊拉克佔領科威特
這兩個國家都是重要的產油國。
隨後發生了海灣危機,當時認為戰爭會持續很長時間,伊拉克也聲稱要把科威特變成第二個越南。薩達姆對自己在兩伊戰爭中建立起來的百萬大軍信心十足。美國也對戰爭的前景很不樂觀,當時最樂觀的估計是美軍傷亡在5000人,美國人僅裝屍袋就准備了1萬多。
因此,市場上對石油供應很擔心,石油價格因此高漲。
但是,海灣戰爭在半年的准備之後,僅38天的空襲及百餘小時的地面攻擊就結束。
同時,科威特和伊拉克的產油地也沒有受到多大的影響。戰前的產量沒有受到什麼影響。
所以,石油價格下跌了。
『玖』 1991年海灣戰爭前夕,石油的價格狂漲,誰能給我說說最高是漲到多少美金每桶
海灣戰爭期間,油價最高是90年10月份,大概是每桶41美元,到了91年1月份的時候油價已經下跌很多了,91年1月17爆發戰爭前大概是每桶32美元,只是在戰爭最初兩小時漲到每桶35美元,之後一直是下跌的!
如果你想了解得更多,下面這個網址對你有用
http://www.cnki.com.cn/Journal/J-J3-GJJJ.htm
『拾』 海灣戰爭導致石油價格上漲的原因
所有商品的價格都是隨著供需量來變化的,就好比大家都知道黃金很值錢,為什麼值錢呢?就是因為它稀少,假如有一天地球上的石頭都變成黃金了,那就是供大於求的時候價格就會下降,石油同理,打仗的時候社會動盪加劇,企業想規避風險或者工人因戰爭逃亡,導致石油輸出減少價格上漲,另外一個方面,打仗需要燃料,飛機坦克軍艦都需要石油,當大家都需要石油的時候,供不應求,價格就自然的上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