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期貨市場發展對我國的啟示
Ⅰ 美國政府對期貨市場的監管模式對我國完善期貨市場監管體系有何借鑒意義
1. 美國期貨市場的監管模式
l 1974 年以前,美國期貨市場都由交易所自我管理,交易所通過執行各種規則和發揮理事會、專業委員會及各職能部門的作用,有效實施自我管理。
l 20 世紀70 年代期貨交易品種擴大到金融產品後,由政府、期貨業協會和交易所組成的三級監管模式逐步形成。
l 1974 年美國國會在原來《商品交易所法》的基礎上通過了系統嚴密的《商品交易委員會法》,並成立了全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CFTC 是美國期貨市場最高權力和監管機構,它通過制定嚴密高效的法規貫徹實施國會通過的法律,宏觀上對市場參與者進行管理。
l 1981 年美國期貨業協會(NFA)注冊成立,協會會員遍及期貨公司、咨詢顧問、基金經理、結算銀行、交易所、社會公眾及有關商業機構,具有充分的廣泛性。期貨業協會代表著整個行業各方面的切身利益,真實反映著行業的呼聲和要求。在美國三級監管模式中,在政府宏觀管理下,交易所和期貨業協會的自律管理至今一直發揮著市場管理的基礎和核心作用。
中國期貨市場是適應現貨貿易的需要在遠期現貨市場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最早的鄭州商品交易所和深圳有色金屬交易所就是以原有現貨批發市場為依託成立的。在舊的計劃經濟條塊分割的格局下,在地方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支持下建立期貨市場是歷史的必然。
l 在1992-1998 年期間,中國期貨市場的政府監管實質上也主要是由各自的地方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實施的,同時交易所自我管理發揮著重要作用。當時在此背景下,各期貨交易所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新品種不斷推出,市場規模逐年擴大。當然,其中存在的問題也很快暴露出來,一是地方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難以實現專業化管理,有時為了追求地方和行業利益,對交易所放任不管;二是市場缺少應有的法律法規,導致交易所自律管理無所遵從,有些交易所過分追求市場規模和短期利益,甚至縱容過度投機和違規操縱行為,市場功能受到較大扭曲。所以,在此期貨市場多頭分散管理期間,國務院從1993 年開始多次發布行政命令,停止了大部分上市品種的交易,交易所也由15 家減少到3 家。
l 1998 年以證監會為中心的集中監管模式形成。中國期貨市場的清理整頓基本結束,原來隸屬於地方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的交易所正式收歸證監會。此後,1999 年6 月《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頒布,中國證監會也出台了關於交易所、期貨公司等四個配套管理辦法,進一步確定了以中國證監會為中心的集中監管模式。這種監管模式是與清理整頓的歷史階段相適應的,它把中國期貨市場由盲目、無序發展導向了理性、有序發展的軌道。
l 以政府監管為主,還是以自律監管為主,目前已是中國期貨市場發展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就政府監管而言,政府監管具有統一性、權威性、強制性,能夠切實貫徹落實國家法律法規,克服市場失靈,保護市場參與者合法利益,維護市場長期穩定發展。但是,政府監管也具有被動性、滯後性、突然性和不可逆性。行政監管只能是事後干預,突然採取行政干預容易給市場帶來硬傷和後遺症,干預過多過細容易導致市場低效率和無活力。所以,以政府監管為主,只能是在期貨市場出現混亂、偏差和風險時採取的階段性政策,一旦市場恢復了有序發展,政府應主要用法律法規對市場進行宏觀管理,讓市場充分發揮自律管理職能。以自律管理為主,可以減輕政府部門的壓力,分散市場監管風險,有利於市場自我控制、自我調節、自我完善。
近十年來,世界期貨市場國際化、一體化步伐加快,成功的期貨市場監管模式也呈現出趨同性:
l 從監管體制看,三級監管模式已被各國普遍認可。這種分層化監管,有助於環環相扣,層層控制,互相制衡,分散風險,有利於不同層次藉助於市場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對市場綜合監管。
l 從監管重點看,大多都把交易所和行業協會的自律管理作為期貨市場監管的基礎和核心力量,尊重市場規律,保證監管的市場化和靈活性。
l 從監管的手段看,各國都強調政府要從宏觀上對市場進行法制化管理,保證期貨市場發展的有序性、穩定性和持續性。
l 從發展角度看,各國都在根據市場發展的需要,總結監管經驗教訓,分析檢查各自監管模式的有效性,在實踐中對其不斷進行改進和調整,從而更好的保護期貨市場的競爭性、高效性和流動性,提高為市場參與者服務的水平。
哥們你是寫論文用吧,不給分真心有點少。
這是中大高博士的論文,摘了一部分給你了,希望有用
Ⅱ 論述英國學前教育發展的趨勢及其對我國學前教育改革的啟示
摘 要
學前教育對人一生的發展和社會的整體發展都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各國 都開始廣泛關注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
1816 年,空想社會主義者歐文在英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兒學校,歷經近兩百年 的發展,英國的學前教育形成了許多鮮明特點,有很多值得其他國家學習、借鑒的地方。 本文綜合運用文獻法、描述法、比較法等研究方法,在分析學前教育、幼兒教保、托幼 機構等相關概念後,在追溯英國學前教育近兩百年發展歷史的基礎上,以 2008 年 9 月 開始在英國全國推行的《早期基礎階段》方案為藍本,系統地梳理了英國學前教育的發 展現狀,從而概括出英國學前教育的發展特點,對我國學前教育的發展提出了幾點啟示。
正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從 1816 年第一所幼兒學校興建開始,根據英國的社會、 歷史發展進程,分析了英國學前教育發展的三個階段;第二部分以《早期基礎階段》方 案為藍本,分析了英國學前教育的政策框架、機構設置、教育目標和內容、教學革新、 師資配備與培訓以及質量保證六個方面的發展;第三部分,在前兩部分的基礎上,對英 國學前教育的發展特點進行了總結、歸納;最後根據英國學前教育的發展特點對促進我 國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議。
關鍵詞:
英國 學前教育 歷史 現狀 特點 啟示
II
1/54頁
Ⅲ 期貨市場的發展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有什麼意義
期貨市場的發展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意義主要有利於促進我國多層次市場體系建設,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國民經濟信息化,加速商品流通,促進信用體系建設。具體分為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上的意義,如下:
1、對我國宏觀經濟上的意義有調節市場供求,減緩價格波動;為政府宏觀調控提供參考依據;促進該國經濟的國際化發展;有助於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2、對我國微觀經濟上的意義有形成公正價格;對交易提供基準價格;提供經濟的先行指標;迴避價格波動而帶來的商業風險;降低流通費用,穩定產銷關系;吸引投機資本;資源合理配置機能;達到鎖定生產成本、穩定生產經營利潤的目的。
(3)英國期貨市場發展對我國的啟示擴展閱讀:
期貨市場的組織結構
期貨市場基本上是由四個部分組成,即期貨交易所;期貨結算所;期貨經紀公司;期貨交易者(包括套期保值者和投機者)。
1、期貨交易所
期貨交易所是為期貨交易提供場所、設施、服務和交易規則的非盈利機構。交易所一般採用會員制。交易所的入會條件是很嚴格的,各交易所都有具體規定。
2、期貨結算所
當今各國期貨結算所的組成形式大體有三種:結算所隸屬於交易所,交易所的會員也是結算會員;結算所隸屬於交易所,但交易所的會員只有一部分財力雄厚者才成為結算會員;結算所獨立於交易所之外,成為完全獨立的結算所。
3、期貨經紀公司
期貨經紀公司(或稱經紀所)是代理客戶進行期貨交易,並提供有關期貨交易服務的企業法人。在代理客戶期貨交易時,收取一定的傭金。作為期貨交易活動的中介組織,在期貨市場構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期貨交易者
根據參與期貨期交易的目的劃分。基本上分為兩種人:即套期保值者和投機者。
Ⅳ 英國崛起對中國發展的啟示
大國的崛起必須依靠科技,國與國之間的較量說到底是國民素質的較量,是人才的較量;還有就是發展經濟是第一要務!!!
Ⅳ 歐洲債務危機對我國期貨市場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短期而言,債務危機的不利影響主要表現在:
一是歐盟經濟復甦進程緩慢抑制我對歐出口增長。2009年對歐盟出口占我外貿出口總額的19.7%,今年前四個月該比重上升至20.1%。而德國、荷蘭、英國、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是我國在歐盟的前六大出口市場,對六國出口合計占我對歐盟出口總額的73.5%。目前六國均已宣布或計劃採取緊縮措施,國內需求下降不可避免,對我對歐出口的影響將逐步顯現。從今年春季廣交會歐盟到會客商人數及對歐成交下降情況及去年以來對歐出口走勢看,同時綜合考慮歐盟經濟增長、匯率變化等因素,預計今年我對歐盟出口仍屬恢復性增長,出口額超過2008年(2929億美元)的難度較大,同比增幅將在15-20%左右。
二是歐元大幅貶值使我出口企業面臨的風險進一步上升。截至5月14日,今年以來歐元對人民幣累計貶值已達14.5%。人民幣被動大幅升值雖有利於減輕歐洲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的對華壓力,但我對歐出口成本急劇上升、出口盈利空間遭進一步壓縮,而以歐元為結算貨幣的企業,正在蒙受巨大的匯兌損失。
三是中歐貿易摩擦的風險將上升。經濟發展相對滯後的南歐國家傳統上是對華貿易限制的主要發起者。包括南歐國家在內的歐盟諸國為應對這場債務危機,將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把重振製造業作為提高就業率、盡快走出危機的重要途徑,針對我國產品的貿易保護主義將進一步抬頭。
長期而言,債務危機為進一步發展中歐經貿合作創造了新契機。中歐均高度重視雙邊經貿合作。歐盟3月份出台的《歐洲2020戰略》視我國為未來十年歐盟最重要的貿易夥伴。我國當前經濟增長強勁,快速發展的內需市場對歐盟擺脫危機、實現經濟復甦至關重要。受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和2009年流入歐盟的外國直接投資分別下降40%和29%,造成企業資金鏈斷裂、經營困難,中東歐國家更是因缺乏資金而難以實施基礎設施項目,為此對我國企業前往投資寄予較大期望。4月底,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率新一屆歐委會大型代表團訪華並出席上海世博會開幕式;5月中旬,中-歐舉行第24屆經貿混委會,雙方就中歐經貿關系等問題深入交換意見,進一步確認經貿合作是中歐關系的堅實基礎。
一個繁榮的歐洲符合我國的利益。筆者認為,在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的形勢下,我方有必要按照互利共贏的原則,採取有效措施夯實中歐經貿關系基礎,進一步促進對歐經貿合作:
第一,鼓勵企業對歐「走出去」,將擴大對歐投資作為中歐合作新亮點。截至2009年底,我方累計對歐盟投資僅佔全國對外投資總額的1.7%,且主要集中在英、法、德等發達國家,對歐投資有較大發展潛力。當前中東歐國家對資金需求更為急迫。有必要利用其較為寬松的投資政策、相對較低的勞動力成本和較為規范的法治環境,以及歐元貶值造成的資產價格相對偏低的有利條件,推動對當地投資,並以此為橋頭堡進入歐盟其他發達市場。
第二,進一步加強對歐貿易促進工作。一方面繼續推動我國優勢產品擴大對歐出口,另一方面增加自歐進口高新技術產品和優質消費品,努力促進貿易平衡。
第三,建議主管部門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的試點工作,考慮在有條件、有需求的歐洲國家試點人民幣貿易結算,幫助企業規避匯兌風險。
第四,解決歐盟對華投資企業的合理關切。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抓住歐盟進行經濟戰略調整的有利時機,切實擴大中歐在綠色、創新和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務實合作,力爭在節能環保、生物醫葯等方面取得突破。
第五,加強中歐在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推動世界經濟恢復和發展、多哈回合談判、全球經濟治理、氣候變化等多邊事務中的溝通與合作,進一步改善我國發展建設的外部環境。
Ⅵ 英國期貨市場的優點
一、監管層次分明,分工明確
FSA,英國金融監管局,類似於我國的證監會、銀監會以及保監會的復合體,承擔著銀行、證券、期貨、保險的監管功能。(獨家證券參考,全新角度看股市……)
FSA監管的原則就是保護投資者利益,特別是散戶的利益,維護市場信心,FSA和公司保持穩定的聯系,確保了解期貨市場的最新動態以及公司動態。例如,FSA公布有熱線電話,供一般的公司與之接洽,並且FSA還有工作人員專門負責一些大型公司,比如我們後來訪問的Calyon(凱雷)就有FSA的人專門負責監管。
FSA的人員會定期和期貨公司的高管溝通,也就是下基層,聽取公司的工作匯報以及未來的工作安排。在年報中,期貨公司還需要向FSA報送未來一年的工作計劃安排。當然,FSA也可以根據需要,要求經紀公司更為頻繁的報送監管報表,從每月一次改為每天,而且即使問題解決後,也需要繼續每日報送,直到FSA認為不需要這么做為止。
FSA的工作人員來自五湖四海,國際化特徵明顯,例如負責接待我們的兩位FSA官員均為來自德國的女士。FSA工作人員的敬業和專業精神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中央清算機構主要控制資金風險
從控制風險的角度看,LCH也就是倫敦清算行,成為風險控制的核心環節。我們在6月24日上午來到清算行,LCH總裁介紹了LCH-clearnet的歷史。目前國內的交易所還承擔著清算所的功能,但是從歐美國家期貨市場的狀況看,獨立的清算行更能夠起到控制市場風險的作用。首先,LCH是一個確保獨立的結構,成為所有賣家的買家,所有買家的賣家。當然,LCH的清算會員需要具備一定的資金資格。作為非營利性組織,LCH致力於提高服務,同時降低手續費,收入主要用來提高技術水平,盈餘將會返還給清算行的會員。
LCH實行的具體風險控制機制包括,在交易行情波動劇烈,市場風險巨大的時候,就會提高保證金,甚至當日追加保證金,會員如果不能及時追加保證金,清算行有權直接從銀行劃撥資金,如果賬上沒有錢,LCH可以平掉多出的合約。LCH沒有持倉限制,但是會根據持倉的規模,要求會員增加保證金額度。
LCH還有一套類似於span的系統,以此來計算出潛在的風險,主要是通過輸入某個合約的歷史最大波動范圍,以及輸入理論的波動值,計算出在極端的情況下需要的最佳保證金水平。
三、交易所控制交易風險
在倫敦期間,我們還走訪了國際石油期貨交易所、倫敦金屬交易所、Euronext-LIFFE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等三家期貨交易所,最為直觀的感覺就是,這三家交易所的外觀都非常不起眼。LIFFE位於Cannon街旁邊的一座三層建築物裡面,外觀和一家普通的商店沒有區別,但是進去之後卻發現別有洞天。LIFFE是一家純粹的電子化交易所,沒有另外兩家交易所的交易池(tradingfloor),而是在全世界26個國家有2萬多台終端,但是LIFFE非常注重技術,技術人員就有三千人。進入LIFFE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個特別龐大的大廳,工作人員和不停閃爍的電腦屏幕很有特點,這就是市場監控部,負責動態監管LIFFE交易的所有品種。LIFFE的工作人員給我們介紹了如何動態的調整期貨合約的漲跌停板,保證市場的流動性,同時又能控制交易者的資金風險。
老牌的倫敦金屬交易所和國際石油期貨交易所則保留了傳統的場內喊價交易。LME的監管部官員是一位來自中國香港的同胞,已經在英國生活了三十多年,她非常熱情地介紹了LME先進的監管系統,從中可以動態計算會員持倉以及交易數據,以及會員持有的倉單數量和總倉單量的比率。LME沒有持倉限制,而是通過大戶持倉報告制度了解持倉的具體內容,當某個會員的客戶持倉過於集中時,交易所就會要求會員對此作出相應的合理解釋。當集中度超出一定標准,例如90%的時候,交易所將會要求會員將持倉減下來。
四、期貨公司如何適應監管要求
在倫敦期間,我們還訪問了英國的凱雷期貨公司以及AMT期貨公司。這兩家公司規模不同,而且客戶構成也有很大不同。凱雷期貨公司前身為著名的Carr期貨公司,客戶主要為機構投資者。該公司內設龐大的監管合規部,負責和監管部門打交道。凱雷期貨合規部的負責人為我們詳細介紹了如何按照FSA要求來規范業務運作流程,包括協調各種報表的報送,針對監管部門的要求來作出相應的答復。
AMT公司的負責人也詳盡介紹了期貨公司在日常風險管理中的運作流程,包括如何對客戶風險進行評估。他著重強調,並非所有的客戶都適合做期貨,而且期貨公司也需要對客戶的資金能力不斷進行評估,在必要的情況下,需要進行實地調查,了解客戶的資信情況,以避免出現客戶保證金追加不到位的情況發生。這一點充分體現了英國期貨公司審慎的經營理念,他們總是力圖將風險控制在事前。
為期十天的考察活動,使我們對英國的期貨市場監管有了更深的了解。近年來,歐洲期貨市場異軍突起,在成交量頻創紀錄的背後,以英國為代表的歐洲期貨市場卻很少出現重大風險事故,這其中的奧妙就在於歐洲期貨市場務實嚴謹的風險監管體制,這方面對於我國的期貨市場風險監控體制建設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Ⅶ 對於我國期貨市場發展歷程了解知多少
由中國期貨協會編制的09年新版期貨市場教程中,將我國期貨市場20年的發展過程,劃分為三個階段:
1、理論准備與試辦(1987-1993)
介紹此階段,必須介紹期貨市場發展的原因,即中國期貨市場建立的背景——產生的原因是,20世紀80年代的改革開放,沿著兩條主線展開,即價格改革和企業改革。
農產品價格的搞活,使得農產品價格的大起大落,此時,政府需要一個市場手段來防範農產品價格變動帶來的風險,因此一批學者提出了簡歷農產品期貨市場的設想。
1988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體改委、商業部等部門根據中央領導的只是,組織力量開始對期貨市場的研究,並成立了期貨市場研究小組,系統的研究了國外期貨市場的現狀和歷史。組織人員到國外期貨市場進行考察研究,積累了大量的期貨市場理論知識。
Ⅷ 論英國的復興之路對中國的發展的啟示
中國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曾經創造過舉世矚目的輝煌,也有近代一百多年任人宰割的辛酸史,幾千年來,多少文明古國從盛世走向沒落,又有多少新興的國家後來居上,獨領風騷。當前的中國應該是個太平盛世,然而這一繁榮怎樣才能長盛不衰,真正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呢?結合老師第二單元的授課,認真研讀了《大國崛起》,真是深有感觸。
《大國崛起》以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等九大國的興衰為主線,剖析其興盛的背景和原因,並通過大國崛起探究其對世界歷史及整個社會發展的深遠影響,展示了九國通過不同方式、在不同時期內完成的強國歷程,既體現出各自鮮明的不可重復的時代特徵和民族個性,同時也探討了某些相通的規律。在中國全力爭取和平崛起、大國復興的戰略發展時期,這些在國土面積,人口和中國相比只能算做小國(美國除外)而綜合國力卻是當之無愧的大國,他們的崛起之路對我們有什麼借鑒作用呢?我認為其中關鍵因素在於:
--思想解放是大國崛起的源泉。「牛頓的力學理論開啟了英國工業革命的大門」。英國正是有了牛頓的力學和亞當斯密的經濟學等思想文化的進步,才有了大國的崛起。德國,歷史上涌現出了很多位傑出的哲學家,康德、黑格爾、馬克思、尼采等,無論是思辨化的哲學還是先驗邏輯化的思想,都對德國社會的影響至深,奠定了德國大國之路的社會群體意識的基礎。俄羅斯,在斯大林統治的前蘇聯時期,開展了一場以消除文盲、大力興辦中等職業教育為核心的文化革命,這場文化革命對前蘇聯的工業改革、經濟建設都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直到今天完備的教育制度依然對俄國社會起到重要影響。縱觀各大國的崛起,都有其理論觀念的更新和思想文化的進步,這吹響了大國崛起的進軍號角。
--社會變革是大國崛起的根本。各大國的崛起都經歷了種種陣痛,為了政治民主而進行的國內社會的變革和戰爭及兩次世界大戰造就了大國的崛起,這是不爭的事實。在荷蘭,人們先是通過與統治者談判的方式進行了政治斗爭,然後是通過贖買的方式取得了城市公民自治權,最後又以聯邦自治的方式取得了民族國家主權,從而完成了能夠支持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創新的政治制度變革。在英國,人民成功地通過《大憲章》,將國王與公民的權利進行了重新劃分,確立起了議會體制下的君主立憲制度,日本步其後塵。在法國,則通過數次變革,創造了共和國體制。在美國則形成了國會體制下的邦聯制度,在蘇聯是中央集權的政治協商制度等等。可見社會革命是帶動歷史前進的火車頭,人們要求實現民主政治正是大國崛起的強大推動力。
--制度創新是大國崛起的途徑。 1609年,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成立了世界歷史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又成立城市銀行、財政銀行和兌換銀行合而為一的銀行,比英國早100年。更重要的是,荷蘭人創新了當時的資本流轉制度,發明了被稱"想像中的貨幣"的銀行信用。由此,不論是興建公共事業,還是招募僱傭軍、裝備船隊,國家從來不缺錢花。這大大增強了當時荷蘭的經濟和軍事實力,使其成為全球17世紀最初的經濟大國。18世紀的英國經歷了多次經濟危機,促使其進行制度創新以擺脫危機。1849年,英國廢除《航海條約》,開放航運市場,結束貿易壟斷,建立自由貿易制度;同時,開始建立私有土地產權制度以及中央銀行金融制度等。通過制度創新和工業革命,英國在18世紀多次走出危機,從蕭條走向繁榮,也極大地增強了海上軍事實力,成為當時的世界經濟大國。19世紀,德國實行全民強制義務教育,優先發展科技,建立勞工保險和保護國內幼稚產業的社會經濟制度;日本進行了明治維新改革,建立新興的資本主義制度,吸納西方先進經驗,發展義務教育、先進科技、工業和貿易;美國在獨立戰爭以後廢除農奴制度,以國家立法鼓勵專利,創新發展工業,贈地給居民發展農業,鼓勵地方興辦大學,發展教育,建立社會保障制度改善居民福利,保障人民經濟安全等,創造性地建立了工業、貿易、金融和社會保障制度。這些國家都通過制度創新超越當時最強大的英國而崛起成為世界經濟大國。制度創新,成為大國崛起的必經之路。
--科技發展是大國崛起的基礎。500年間,從航海技術開始,全球經歷了以蒸汽化、電氣化、信息化為代表的三次工業大革命,這些科技的發明創造及推廣運用,是大國崛起的重要因素。荷蘭憑借平底船成為「海上馬車夫」,英國靠著蒸汽機的發明橫行世界大洋。正是因為深諳技術變革的重要,美國近代以來,一直刻意採用重大技術項目拉動社會發展的戰略,無論是「阿波羅登月」、「星球大戰」、「信息高速公路」,現在的「千艦計劃」「一小時打遍全球」,本質上都是以此搶佔世界新技術的制高點。日本、德國以小國之軀在二戰中橫行世界,靠的是在技術基礎上的國家實力,其在戰敗基礎上的復興,也是憑借現代技術。事實完全可以證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沒有科學技術就沒有大國的崛起,因此重視科學,重視教育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美國有4000所大學就足以說明教育和科學技術在大國崛起中的顯著地位和重要作用。
--民族精神是大國崛起的動力。人立於世,不可沒有骨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立於世,則不能沒有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個國家的脊樑,是一個國家在歷史的變遷、國與國的競爭中永不落敗、永不消亡的支撐和動力。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不可能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一個國家,沒有高尚的品格,不可能立於世界強國之列。德國和日本發動的世界大戰,對人類文明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災難,這一切將永遠受到世界各國人民譴責;大戰結束後,德國和日本在其已成廢墟的國土上創造了震驚世界的奇跡,這一切又令世界各國對它們刮目相看。但我們在譴責和驚嘆之餘,是否看到了德意志民族和大和民族積極上進的民族精神呢。因此民族精神在大國崛起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份量。自強不息和秀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精神為大國的崛起譜寫了一幕幕新篇章。
聆聽歷史是一種偉大的智慧,回望大國風雲,讓歷史照亮我們未來的行程。在當今的國際格局之中,中國大國崛起的道路,永遠不會一帆風順;民族復興的道路,永遠前途光明而道路曲折。我們不知道21世紀的國際風雲變化將把世界帶向何方,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對於我們,一個有著五千年輝煌與文明的古國,一個在近代不斷受到列強蹂躪和瓜分的弱國,一個崇尚光榮與夢想的民族,除了大國崛起的道路,我們別無選擇。
Ⅸ 英國的發展歷史帶給我們怎樣的借鑒與啟示
建議你從紀錄片《大國崛起——英國》里尋找,那裡有較准確的政治經濟文化概述。
這里是英國城鄉的發展啟示http://wenku..com/view/21e2f7f3f90f76c661371a32.html
以下是英國對中國的啟示
英國立國於工業革命和工業大發展,這點是常識。現在中國的發展有個誤區,即對外資的引進力度超過民族工業的發展程度。可不要認為什麼一汽大眾、上汽、廣本什麼的是民族工業。一面是外資企業在國內發展得風風火火,一面是民族工業的發展疲軟。
一個地方的經濟要實現真正強大,有兩條路。貿易和工業。對於工業,地球歷史上最成功的是英國工業革命和工業大發展。沒有哪個強國是靠貿易強大起來的,靠貿易強大經濟不應該是國家行為。
發展工業方面,英國是楷模,也是反面教材。
是楷模,因為他們確實曾經工業高速發展過,工業實力也無比強大過。是反面教材,因為他們在發展過程中對環境的破壞很嚴重。
英國在工業發展過程中,始終是和大學關連在一起的。英國很多大學都在參與企業的研究開發,英國稍微有些歷史的大學都有著豐富的歷史發展記錄。英國的大學對國家經濟建設的參與程度高過中國太多了。伴隨著工業的發展,大學也在發展。這其中是互相促進作用。為什麼現在英國的教育實力高於其現有經濟需求,是因為英國已經步入後工業化時代,他們現在操作的是知識經濟。英國大學的強大過程就是其工業強大過程。現在英國基本放棄了除國防工業之外的工業,是因為他們把工業產品輸出轉換成了知識輸出。他們放棄了很多工業,但是教育並沒停止發展。
我一想到現在中國一些地方吵著什麼知識經濟就覺得可笑!!!中國現在是工業化時期,民族工業和教育相對世界頂尖水平差距很大。而且中國教育對於經濟建設和工業發展的參與程度比英國那個時期差得太遠了。中國現在還沒資格談知識經濟!!!
對於發展工業和教育,英國這個現成的例子擺在這,好好學學吧。
當然,英國的文化和中國相去甚遠,對於文化方面,還是要保持我們的本色。。。
Ⅹ 英國脫歐對期貨市場有什麼影響
1、赴英留學一年能省數萬元
2、加劇人民幣貶值壓力
經濟學家稱,英國脫離歐盟可能使金融市場恐慌,導致中國內地資本外流,加劇了人民幣貶值壓力,挑戰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管理。
如今,人民幣剛剛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一攬子貨幣計劃,邁出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一步。中國正推動和主要貿易合作國實現人民幣結算的政策,從而鞏固和加強人民幣的國際影響力。英國在這一方面為中國提供了大力支持——倫敦已經成為僅次於香港的第二大人民幣離岸結算中心
3、中歐貿易合作或將面臨變局
4、中國企業「進入歐洲的通道」不再
自從美國制定重返亞太戰略,中國面臨的周邊環境壓力陡增,急需尋找新的合作對象緩解美日等國聯合施加的經濟和政治壓力。與中國相似,歐盟也苦於美國過多的干涉降低其在國際貿易中自主性。在這種情況下,歐盟成為了中國應對美國壓力的重要的戰略合作夥伴,而英國正是中國叩開歐盟大門重要的一環。
5、中國人或迎來海外置業窗口期
從整體來看,英國這次公投將會對中英和中歐貿易帶來巨大的影響。如果英國繼續留在歐盟,中國可以按照之前的計劃繼續加緊合作。然而一旦英國脫離歐盟,英國和歐盟間將會在接下來的兩年中簽訂各領域的「分家」合為經濟運轉帶來極大不穩定性。這就意味著中國需要重新制定更謹慎戰略以推動和歐盟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