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市場行情 » 212石油期貨價格

212石油期貨價格

發布時間: 2021-09-24 02:54:01

A. 國際形勢

http://www.ilib.cn/Abstract.aspx?A=hpyfz200601006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是以資源的高消耗,環境的嚴重破壞為代價的。在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以後,這種粗放的經濟運行方式已不能保證中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能源對經濟良性發展已構成嚴重製約。為此,十六屆五中全會確定的「十一五」發展目標即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010比2000年翻一番和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作為兩個最重要的發展指標。本文對中國能源資源形勢和世界對新型能源的研究開發現狀進行分析後認為,中國能源利用應立足國內,走能源利用多樣化、高效化的路子,中國完全有能力保證經濟社會發展對能源資源的需求。

1中國能源供應形勢

1.1傳統能源

從中國能源資源賦存及利用現狀看,主要能源結構是煤炭和石油,二者占能源總消耗的90%左右。水力發電、天然氣、煤層氣、核能、太陽能和風能所佔比例很小。本文所稱傳統能源是指開發利用時間較長,已經達到一定規模的能源資源,包括化石能源、水能和核能。

1.1.1煤炭

2000年,煤炭生產佔全國能源生產總量的66.6%,預計2005年的產量為20億t左右。根據有關部門預測,1000m以淺遠景資源總量28600億t。截至2003年底,累計探明資源儲量為10660億t。我國煤炭儲量豐富,按目前的開采規模,可供開采上百年。但煤炭開采最大的問題一是浪費嚴重,二是環境成本大。據載,國有煤礦每采出1t煤平均要動用2.5t的煤炭儲量,損耗2.48t的水資源。以煤炭大省山西為例,山西省每年挖5億t煤,就使12億m3水資源受到破壞,相當於山西省引黃工程的總引水量。平均每生產1億t煤造成水土流失影響面積約245km2。2002年以來,山西省煤炭開采每年造成的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及地表塌陷等損失達300多億元,即每生產1t煤的代價為70多元。1980―2004年山西省煤礦安全事故「吞噬」了17286人。20年中累計排放煙塵達1743萬t,地下采空區已達2萬多km2,佔山西省面積的1/7,已經發生地質災害的土地面積達6000km2。如果再加上煤炭燃燒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煤炭利用成本更高。這樣的狀況,本身對中國的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就造成了很大的破壞。環境也是希缺資源,在一定意義上講也具有不可逆性,破壞之後很難恢復。

所以,中國今後要限制煤炭過度開采,實現煤炭產量逐步穩定增長,同時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積極推進清潔煤技術,緩解煤炭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

1.1.2石油

2000年石油生產為全國能源產量的21.8%(摺合為標准煤)。據有關部門評價,全國石油可采資源總量200億t左右。在世界石油剩餘可采儲量中中國佔2.1%。1993年中國開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石油進口量逐年增加,2005年進口原油超過1億t。中國在石油開發利用中面臨的主要問題,一是探明程度低,只有33%;二是相當一部分大型油田增產穩產壓力增大,2005年中國原油產量同比增長2.9%,而消費量同比增長16.8%,產量增長遠落後於消費增長;三是對外依存度逐年加大,進口又以貨物貿易為主,受國際原油市場波動和國際政治局勢影響較大。

「十五」前4年,中國加大油氣勘探力度,累計投資1000億元,探明了8個地質儲量大於1億t的油田和3個地質儲量大於1000億m3的氣田。有關院士、專家預測,隨著勘探技術進步和生油理論的突破,中國將迎來石油勘探「二次創業」,前景光明。

所以,加大勘探力度和生產能力應成為中國石油產業的首選。

1.1.3天然氣

根據新一輪全國油氣資源評價結果(不包括南海南部海域),中國天然氣可采資源量22萬億m3。累計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4.4萬億m3,待探明天然氣地質資源量30.6萬億m3,探明程度12.5%。近年來,中國天然氣可采儲量平均年增長10%。據有關專家預測,未來20年裡,中國天然氣年探明儲量在5000億m3以上。

中國天然氣開發利用水平較低,據有關方面統計,2000年在煤炭、石油、天然氣的生產總量中,天然氣佔3.7%,而世界平均水平是三者基本平分天下,天然氣佔28%。但中國天然氣產量增長較快,2004年為408億m3,同比增長16.4%。

天然氣替代煤炭,還有巨大的環保作用。按照西氣東輸工程每年120億m3的天然氣,即意味著可替代900萬t標准煤,減少排放煙塵27萬t。

所以,在今後的5年中,中國應提高天然氣的開發利用水平,提高天然氣在能源消費中的比例。

1.1.4煤層氣

煤層氣是一種與煤炭相伴生的以甲烷為主要成分的氣體,也稱為瓦斯。由於煤礦瓦斯是引發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人們對其危害性認識較深,而對其開發利用重視不夠。其實瓦斯是一種潔凈的能源,其燃燒值與天然氣相當,有效利用煤礦瓦斯既可以緩解能源緊張,又有助於環境保護,還可以降低煤礦安全事故。據有關部門預測,中國埋深2000m以淺的煤層氣地質資源總量34萬億m3,與天然氣資源量相當,居世界第三位。其中,可采資源約在14萬億~18萬億m3。2004年全國開採煤礦年抽放瓦斯總量(摺合甲烷純量)達到12.6億m3,但利用率不到30%。

中國煤層氣主要分布在東北、山西、重慶和貴州地區。2005年11月1日,中聯煤層氣公司在山西沁南實施的潘河項目一期工程竣工,進入商業運營。2005年計劃完井100口,其中15口井已經產氣,平均日產氣達1500m3。該項目以獲得的754億m3探明儲量為基礎,共安排909口井,分三期建設大型煤層氣田基地。「十一五」期間,僅山西省煤層氣產能將達到50億m3,其中中聯煤層氣公司產能預計近20億m3。

煤層氣的利用在中國能源消費結構中是薄弱環節,國家應出台優惠政策,鼓勵煤層氣的推廣應用。

1.1.5水電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水力發電取得了輝煌成就,從1978年中國水電占能源生產總量的3.1%提高到2001年的8.7%,年發電量增加了4倍多。但相對於中國水利能源總量,這個比例仍然很低。全國水利復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歷時4年的復查結果表明,中國內地水利資源經濟可開發裝機容量40180萬kW,年發電量17534億kW,相當於212億t標准煤的發電量。截止2004年底,裝機容量約1108億kW,占經濟可開發裝機容量的25%;年發電量3310億kW,占經濟可開發年發電量的19%。

在水能利用方面,中國不論在技術上還是在規模上都處於世界前列,而且還有很大潛力。根據初步完成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20年,水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2.9億kW,開發程度達到70%左右。

1.1.6核電

在世界局勢緩和和科學技術提高的背景下,核能已經成為一種高效、安全、潔凈的能源,世界各國都在大力發展。中國已建成11座核電機組,總裝機容量1000萬kW,占發電總裝機容量的2%,而國際平均水平是16%。2004年法國核發電量的比例占其國內總發電量的78%,日本裝機容量為4574萬kW,占國內總發電量的30%。

中國鈾礦資源比較豐富,在國際局勢繼續緩和,人類理性得到兩次世界大戰的鍛煉後的今天,中國完全可以進一步發展核電。

1.2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是人類能源的希望。可再生能源,是指風能、太陽能、水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這類能源有可再生、用之不竭、潛力巨大和利於環保等特點。正是基於這些特點,各能源消費大國政府均把這類能源的開發利用放在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紛紛投入巨資進行研發,並已取得了顯著成效。隨著技術進步和規模擴大,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成本將會逐步降低,對煤炭、石油等傳統能源的替代會越來越大。2004年6月,國際可再生能源大會形成了包含197個具體行動方案的《國際行動計劃如果計劃能夠具體落實,到2015年全球使用可再生能源的人口將達到10億。舉兩個國家的例子加以說明。

日本:日本是礦產資源非常貧乏的國家,其國內煤炭、石油儲量很少。其能源消費量居世界第4位,佔世界消費總量的5.2%,石油進口佔世界的11.6%,天然氣佔12.7%,居世界第三位[1]。但日本堅持能源來源多樣化和能源利用節約化的路子,大力實施石油替代戰略,其石油對外依存度由20世紀70年代的77%降低到2001年的48%。1975年日本56%的電力來自石油,2002年為19%,今後的目標是2012年降到16%。據2001年度統計,日本太陽能發電的總裝機容量已達45萬kW,2003年又上升到88.7萬kW。在過去10年裡,太陽能發電的單位成本下降了90%。新能源被日本視為「國產能源」,主要包括:核能、太陽能、水力、廢棄物發電、海洋熱能、生物發電、綠色能源汽車、燃料電池等。1980年,日本推出《石油替代能源法》,設立了新能源綜合開發機構(NEDO),開始大規模推進石油替代能源的綜合技術開發。日本2005年能源白皮書顯示,2004年日本共投入1.7億日元用於太陽能發電的開發和研究,投入1346萬日元用於風力發電的開發和研究,投入7190萬日元用於生物能源研究。日本政府制定的目標是要求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供應量和常規能源的節能量要佔能源供應總量的10%,2030年分別達到34%。目前日本風力發電量居世界第三位,到2010年將達到200萬kW。2004年6月新出台的《基本能源政策》強調,為了更大程度保障能源供應安全,將進一步尋求能源多樣化,核心是依靠核電,鼓勵使用天然氣,減少石油比重,到2010年將石油的消費比重降低到46%,天然氣提高到15%。在日本,新能源也逐漸進入百姓生活中。安裝了發電裝置的新型路燈逐漸普及,它白天吸收太陽能,晚上自動照明。日本政府還對購買太陽能發電裝置的家庭補貼50%安裝費用。如果家庭太陽能發出的電白天不用的話,還可以賣給電力公司或者政府[1-2]。

德國:德國是能源相對匱乏的國家,能源消費量佔世界的3.2%,居第6位,石油進口量佔世界進口量的5.5%,天然氣佔13.0%,居世界第二位。但10年來,能源消費平均增長率幾乎為零[2]。2004年8月新的《可再生能源法》生效,保證20年內為可再生能源電力給予一定補償,明確提出到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20%,能源長期的目標是到2050年一次能源的總消費量中可再生能源至少要供應50%。德國出台用優惠貸款及補貼等方式扶助可再生能源進入市場,曾制定促進可再生能源開發的《未來投資計劃》,政府每年投入6000多萬歐元用於開發可再生能源。2004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突破全國電力供應量的10%,年銷售額達100億歐元,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6000萬t。2004年太陽能裝置增加50%,達到300MW。德國風力發電占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54%,滿足全國4%的用電需求,是全世界風能發電量的1/3。德國還在計劃加大開發海上風能發電力度,到2010年達到風能發電3000MW。

另據了解,歐盟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將達到22%;北歐國家提出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逐步替代核電。法國到2010年將達到22%;英國到2010年將達到10%,2020年達到20%;丹麥目前風能發電比例達到18%,而且還在繼續發展。澳大利亞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將達到12.5%;美國到2020年風力發電將從現在的1%增加到5%。

中國情況從目前技術水平和企業經濟效益看,可再生能源利用前期投資大,成本高。但站在國家角度,把環境因素考慮進來,煤炭等礦物能源的利用成本至少增加一倍。再以歷史發展的眼光看,可再生能源最終將替代礦物能源,成為能源利用的主力軍。因此,中國政府必須高度重視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研究和應用,爭取在該領域與發達國家保持同步。

中國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據測算在今後20―30年內,具備開發利用條件的可再生能源預計每年可達8億t標准煤。對於風力,國家氣象局提供的比較可靠的資料是,中國陸地10m高度可供利用的風能資源為2.53億kW。陸上50m高度可利用的風力資源為5億多kW。現在,大型風機的高度可達100m,這個高度可利用的風能更大。世界上公認,海上的風力資源是陸地上的3~5倍,即使按1倍計算,中國海上風力資源也超過5億kW。所以,中國的風力資源遠遠超過可利用的水能資源。研究表明,地球地熱能的蘊藏量相當於煤炭儲量熱能的1.7億倍,可供人類消耗幾百億年。中國地熱資源豐富,僅已發現的地熱露頭點就有3200餘處,全年天然放熱資源量摺合35.6億t標准煤。另外,中國還有比較豐富的生物質能(乙醇、沼氣)、海洋能等。

雖經多年的開發利用,中國對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依然很低,在發展速度和水平上還遠低於大多數發達國家,也落後於印度、巴西等發展中國家。胡錦濤同志在國際可再生能源大會上十分形象地闡述了可再生能源「既有這么多本事為什麼不使出來呢?」的原因,一是「人們認識所限,有眼不識金鑲玉,輕慢了它,它當然就不出力」。二是「人們的固執,明知可用就是不用,甚至不許別人用」。例如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本是原國家計委太陽能產業化示範項目,1999年投產,原計劃年產6MW,但投產後供不應求,2005年利用外國資金以補償貿易方式投資4億元擴展到年產70MW,總規模已居世界第3位,仍供不應求,但90%以上產品出口歐美,這並不是中國不需要太陽能,而是國外有扶持可再生能源法律和實行可再生能源優惠上網電價以及全社會分攤費用,從而促進了當地可再生能源市場需求。

中國將於2006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可再生能源法》,明確了政府、企業和用戶在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中的責任和義務,提出了包括總量目標制度、發電並網制度、價格管理制度、費用分攤制度、專項資金制度、稅收優惠制度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相信在未來若干年內,中國可再生能源利用將會取得快速發展。

1.3天然氣水合物

天然氣水合物也稱甲烷水合物,可燃冰,是近20年來在海底和凍土帶發現的新型潔凈能源,是甲烷分子和水分子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條件下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冰狀可以燃燒的固體。據估算,世界上天然氣水合物所含有機碳的總資源量相當於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氣的2倍。1995―2000年,日本對甲烷水合物資源進行了基礎性研究,根據超聲波勘探結果推測,其周邊海底埋藏著約7萬億m3的甲烷水合物,相當於日本100年的天然氣使用量。日本政府制定了自2001―2016年的「甲烷水合物開發計劃」,2004年在日本近海開始試驗性開采。

甲烷開采面臨的問題,一是效益問題,開採的經濟價值;二是技術問題,甲烷也是一種導致地球環境變暖的物質,如果在空氣中擴散,將造成嚴重環境污染。

中國海洋物探創始人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金慶煥說:「天然氣水合物是未來人類最理想的替代能源之一,它將改變世界地緣政治」。中國從1999年開始對天然氣水合物開展實質性的調查和研究,5年來已在南海北部陸坡、南沙海槽和東海陸坡等發現其存在的證據,據預測,前景十分廣闊。

2國內基本情況

從現實情況看,中國國內能源開發利用中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這些問題都是發展中的問題,問題同時意味著潛力,意味著我們還有很大的空間。立足國內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2.1中國能源資源潛力較大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統計,中國重要能源礦產探明程度均比較低,石油為33%,煤炭(1000m以淺)為37%,天然氣為12.5%,油頁岩和油砂僅為6%。中國的能源資源潛力還是比較大的,通過加大勘探力度,能較長時期地緩解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與能源供應之間的矛盾。

2.2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中國潛力巨大

2000年,中國每萬元GDP的能耗是1.45t標准煤,是發達國家的3~11倍。

一是從經濟結構看,中國經濟結構中高耗能產業比重過大。如幾個資源消耗大戶,電力、鋼鐵、建材、化工等年消耗煤炭占煤炭總消耗量的80%左右。鋼鐵、電解鋁等高耗能產業,中國的產量都居世界前列。每萬元GDP的能耗從1980年的4.28t標准煤下降到了2000年的1.45t標准煤,下降64%。據測算,每年節約或少用的能源中,有70%以上來自因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帶來的節能效果,進一步的經濟結構調整必然帶來單位GDP能耗的降低。

二是浪費嚴重。據統計中國8個高耗能行業的單位產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進水平高47%,而這些行業的能源消費占工業能源消費總量的73%。按此推算,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中國的工業每年多用能源約2.3億t標准煤。再如中國房屋單位面積採暖能耗是同緯度國家的2倍,各類汽車平均百公里油耗比發達國家高20%以上。

2.3從國際經濟政治角度看,中國必須保持對國際能源市場的低依存度

作為經濟快速發展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國,1%的人均能源消費增加意味著巨大的絕對量。作為資源消費大國,中國在國際市場上的每一個大的行動,都會引起各國高度關注,進而對國際市場價格產生較大的沖擊。由於中國大上電解鋁項目,氧化鋁的港口價格從2002年的1800/t多元漲到目前5800/t元,增加了2倍多。同期,中國鋼鐵項目投資增速過快,國際鐵礦石價格猛漲。仔細分析,國際資源價格劇烈波動,除了上述實際的供需變化外,相當程度上是國際資本炒作和國際政治的原因。

首先,以氧化鋁為例,世界超過70%的氧化鋁被美國鋁業的7家公司控制,氧化鋁的價格事實上被壟斷。而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電解鋁生產國和氧化鋁消費國。根據中鋁發布的數字,2005年1―9月份全球的氧化鋁生產量4526萬t,需求量4616萬t,缺口僅為90萬t,占需求量的2%不到。不難看出,這是以很小的缺口謀取高額利潤。

石油。這次國際原油期貨價格高漲,受損最大的是中國、印度這樣的石油消費增長快且原油進口以貨物貿易為主的發展中大國,受益最大的是富油國和美國等資本大國。1993―2003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費平均年增1.73%,亞太地區年均3.75%,其中中國、印度4.5%。2004年亞太地區一次性能源消費超過歐洲、美國,對外依存度達到67.9%。從全球看,國際石油市場目前呈現出原油供應充足和原油期貨價格趨高的兩面性。2003年世界原油產量36.97億t,消費量是36.37億t,產銷基本平衡,2004―2005年也沒有出現生產量和消費量之間的巨大缺口,但價格波動異常劇烈,非供求因素是主要原因。

從國際政治的角度看,石油歷來是重要的外交手段。近年來國際市場上石油價格節節攀升以後,靠著石油發大財的富油國的外交政策逐漸強硬起來。1998年以來,伊朗年均石油外匯收入翻兩番,恃此優勢,伊朗在核計劃上對美國越來越強硬,和歐洲的談判也陷入僵局。新上任的內賈德總統根本不理會美歐讓其放棄鈾濃縮的要求,反而要報復在近期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投票中追隨美歐的印度,甚至揚言要「在世界地圖上抹去以色列」。俄羅斯近年石油產量連年以兩位數的百分比增長,成為油價飆升的最大受益者。其准備趕超沙特,成為世界第一大產油國。無論在伊拉克戰爭問題上還是要求美國撤出中亞或是拒絕美國要求對伊朗施壓還是近來在西伯利亞石油管線建設問題上,俄羅斯都表現出相當的強硬。委內瑞拉每天向美國提供150萬桶原油,是美國第二大原油進口來源國,這大大支撐了查韋斯對美強硬的外交政策,是唯一一個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表決中反對對伊朗施加壓力的國家;對古巴則以優惠價格每天供應5.3萬t原油;對利比亞,則警告美國實行封鎖將受到切斷供油的懲罰[3]。

美國依靠強大的軍事力量和資本優勢,通過發動戰爭、武器和資本輸出,一方面推行其全球戰略,主導世界走勢,另一方面在保證國內汽油低價穩定供應的基礎上,利用國際原油資本市場賺取巨額利潤。

中國1993年開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石油進口量逐年增加,對外依存度逐年提高,且進口原油的80%以上要經過馬六甲海峽運輸。近來美國在關島增兵,與菲律賓、印尼搞軍事合作。這樣的發展趨勢對中國很不利。所以,保持較低的石油對外依存度和進口渠道的多元化是中國能源政策首先考慮的因素。

3 中國能源需求和供應預測

2004年全國每萬元GDP能耗比1990年下降45%,累計節約和少用能源7億t標准煤。按照2010年GDP比2000年翻一番,單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計算,中國2010年能源消耗量將達到23.2億t標准煤。縱向比較,在國家採取得力措施的情況下,這個目標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通過加大水電、核電、天然氣、煤層氣以及地熱能、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的開發投入,這幾類能源可以提供3億t左右標准煤的能源,煤炭和石油提供20億t左右標准煤的能源。所以,中國環境壓力和石油進口壓力就會大大減輕,中國能源資源開發利用完全可以立足國內,保持較低的對外依存度,進而走自己設計的發展之路。

4 建議和結論

實現上述目標的關鍵是經濟結構調整和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將單位GDP能耗降低20%。經濟的另一含義是節約和效率。從經濟理論角度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源節約應該是企業的自覺行為。價格機制能夠促使作為理性經濟人的企業最大限度地節約使用資源,因為資源節約本身就是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潤的基本途徑。所以,導致資源利用粗放的主要原因是制度設計問題。如技術改造,當企業不能以較低的成本獲得技改資金或在若干年內通過技改節約的資金不足以彌補技改投資時,企業就沒有節約的積極性。所以,資源利用高效化的設計,應本著增加企業資源粗放利用的成本,提高其資源利用的經濟效益。

目前中國的政策是實現經濟結構調整和節約能源利用,主要手段是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的重構,這將不可避免地導致資源性產品的漲價。有的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不無擔憂地提出資源性產品的漲價將考驗兩種社會制度[4]。

因為漲價後企業增加的成本最終都要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所以問題的實質是如何把通過漲價增稅增加的公共財政轉化為社會保障返利於民,否則極易引發社會不安定因素。公共財政的作用是彌補市場經濟的不足,用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彌補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的缺陷,彌補方式一是彌補社會收入的再分配,以實現社會公平和穩定。二是支持新事物的發展,以實現社會進步。而中國公共財政體制建立時間不長,還存在許多缺陷,不能完全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

所有權派生的支配權、使用權、開發權和收益權是所有權的實質內容。產權不清,價格改革很容易成為一些掌權者和利益集團謀利的工具。回首國企改革中的國資流失,就可看到這種借價格改革掠奪的危險有多大。中國憲法規定,礦產資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氣、水等能源資源)屬於國家所有,但在資源的開發利用中普遍存在事實上的地方所有、企業所有等誰佔有誰所有的現象,致使國家所有權虛化。國家作為所有權主體既沒有從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收益中獲得足夠的回報,又未能很好遏制亂采濫挖等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秩序混亂的局面。

改革開放20多年後的今天,中國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基本建立,政府應從經濟活動前沿撤退,淡化對經濟數量增長的追求,完善和運用公共財政實現社會公平和穩定,使改革成果惠及每個人包括每個農民;完善和運用法律和政策解決產權制度、交易制度中的缺陷,防止全民資產由於制度缺陷流向少數人口袋,降低交易成本,增加效率,減少浪費。

人類對資源的利用是一個不斷提高利用水平,新老資源不斷更替的歷史。從石器到金屬和塑料等合成材料,從鑽木取火到煤炭、石油的開采再到水利發電、核能、太陽能的開發利用,資源利用的范圍越來越廣,程度越來越深。所以,絕對的資源枯竭不會出現。

在資源的利用中,矛盾往往並不表現為人與自然的關系,更多的是人類自身的問題即經濟和政治問題。中國所追求的是在資源利用過程中,做到合理開發利用,避免因資源問題影響中國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影響國民的福祉。中國目前在能源供應上的戰略選擇應是立足國內,保持較低的對外依存度,著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盡可能長地保證傳統能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以使中國有時間研究開發新型能源,實現對能源利用的平穩更新換代。
http://www.zsqhw.com/docs/200705/16_128154.html

B. 高人幫我分析下中國石油這支股票

中國石油(601857)價值評估

1月6日:<1>此股目前處在4級中度風險區域。<2>其理論價值約9.6元。<3>與總盤相比 九項重要的財務指標中,有1項一般(凈資產收益、),且財務綜合分在總盤評比中屬於0級出色。市凈率 正常,<4>短線支持價10.29元,壓力位10.86元。5—密集上檔阻力區在10.58元左右, 集中了約1262萬股(0.31%),密集下檔支撐區在10.47元左右,集中了約2238萬股(0 .55%)。現價位正處在密集成交區中。<6>在過去相當長時期內盈利成本的平均價為10.2元,虧 損成本的平均價為22.96元。贏利與虧損成交額之比1:94.6。<7>莊家現有成本約14.55 元,其流通股持有量約19%,即76000萬股左右。<8>當前在「滬深」股市1563隻股票中,本 股綜合投資價值及抗風險排第212位。在所屬「石油天然氣」行業10隻股票中排第2位。在所屬產地「 中 央」163隻股票中排第18位。<9>近期在「滬深」股市財務綜合評比排第71位。在所屬「石油 天然氣」行業排第1位。在所屬產地「中 央」排第11位。<10>本股今日沒有被推薦上榜。

中國石油(601857)操作建議

1月6日實戰操作提要: 1、股票實戰咨詢:該股當前中線價值存在可,密切關注。短線成長性尚可。近日走勢回調後可能向上 ,股票現價位與評估價值在股市中相權衡,認為該股與股市相比其內在性價比為良好。 2、操作指導建議:建議無持有者:跟蹤觀察多留心。建議已持有者:密切跟蹤關注走勢。

中國石油(601857)基本概況

1月6日:總股本1830.21億股,流通盤40.00億股,流通市值 421.00億元,效益 0.63元,凈資產4.01元,公積金0.67元,未分配利潤1.79元,現金凈流量0.82元,資 產負債率30%,主營利潤0.85元,應收帳款0.15元,凈資產收益率15.73%,市盈率17倍 ,市凈率2.62倍。公司財務綜合分為3792分,財務評級屬於0級出色。 本公司涉及7種板塊,分別是:滬深300、A+H股 、一級品牌 、國重點1類、巨型流通股、低 全流通股、大流通市值、

C. 誰能跟我講解一下,為什麼今天瑞士央行設定匯率目標,就會引起黃金的大跌的

瑞郎被看作穩定的辟險貨幣, 與歐元綁在一起, 增加了歐元的抗風險能力, 減輕了投資者對歐元區經濟的擔優。

但歷史證明這種方法所產生的效果往往是暫時的,投資者從中得到的信息是全球經濟已經到了一個很危險的境地,隨後黃金和美元還是會進一步上漲。

D. 求資產的期貨定價公式里e的意思。

F:t時刻的理論遠期價格和理論期貨價格。

S:遠期(期貨)標的資產在時間t時的價格。

r :T時刻到期的以連續復利計算的t時刻的無風險利率(年利率)。

e:是數學中的常數,e = 2.718281828459

假設:2007年9月20日,美元3個月的無風險年利率為3.77%。S&P500指數預期紅利收益率為1.66%。當S&P500指數為1518.74點時。

解:由於S&P500指數期貨總在到期月的第三個星期五到期,故此剩餘期限為3個月,SPZ7理論價格應為:

S=1518.75,r=3.77%,q=1.66%,T-t=3/12=0.25。

F=1518.75e^[(3.77%-1.66%)*0.25]=1526.78。

(4)212石油期貨價格擴展閱讀:

期貨價格形成特點:

一、信息質量高

期貨價格的形成過程是收集信息、輸入信息、產生價格的連續過程,信息的質量決定了期貨價格的真實性。由於期貨交易參與者大都熟悉某種商品行情,有豐富的經營知識和廣泛的信息渠道及一套科學的分析、預測方法。

他們把各自的信息、經驗和方法帶到市場上來,結合自己的生產成本預期利潤,對商品供需和價格走勢進行判斷、分析、預測,報出自已的理想價格,與眾多對手競爭。這樣形成的期貨價格實際上反映了大多數人的預測,具有權威性,能夠比較真實地表供求變動趨勢。

二、價格報告的公開性

期貨交易所的價格報告制度規定,所有在交易所達成的每一筆新交易的價格,都要向會員及其場內經紀人及時報告並公諸於眾。

通過發達的傳播媒介,交易著能夠及時了解期貨市場的交易情況和價格變化,及時對價格的走勢做出判斷,並進一步調整自己的交易行為。這種價格預期的不斷調整,最後反映到期貨價格中,進一步提高了期貨價格的真實性。

E. 當今國際形勢的預測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是以資源的高消耗,環境的嚴重破壞為代價的。在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以後,這種粗放的經濟運行方式已不能保證中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能源對經濟良性發展已構成嚴重製約。為此,十六屆五中全會確定的「十一五」發展目標即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010比2000年翻一番和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作為兩個最重要的發展指標。本文對中國能源資源形勢和世界對新型能源的研究開發現狀進行分析後認為,中國能源利用應立足國內,走能源利用多樣化、高效化的路子,中國完全有能力保證經濟社會發展對能源資源的需求。

1中國能源供應形勢

1.1傳統能源

從中國能源資源賦存及利用現狀看,主要能源結構是煤炭和石油,二者占能源總消耗的90%左右。水力發電、天然氣、煤層氣、核能、太陽能和風能所佔比例很小。本文所稱傳統能源是指開發利用時間較長,已經達到一定規模的能源資源,包括化石能源、水能和核能。

1.1.1煤炭

2000年,煤炭生產佔全國能源生產總量的66.6%,預計2005年的產量為20億t左右。根據有關部門預測,1000m以淺遠景資源總量28600億t。截至2003年底,累計探明資源儲量為10660億t。我國煤炭儲量豐富,按目前的開采規模,可供開采上百年。但煤炭開采最大的問題一是浪費嚴重,二是環境成本大。據載,國有煤礦每采出1t煤平均要動用2.5t的煤炭儲量,損耗2.48t的水資源。以煤炭大省山西為例,山西省每年挖5億t煤,就使12億m3水資源受到破壞,相當於山西省引黃工程的總引水量。平均每生產1億t煤造成水土流失影響面積約245km2。2002年以來,山西省煤炭開采每年造成的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及地表塌陷等損失達300多億元,即每生產1t煤的代價為70多元。1980―2004年山西省煤礦安全事故「吞噬」了17286人。20年中累計排放煙塵達1743萬t,地下采空區已達2萬多km2,佔山西省面積的1/7,已經發生地質災害的土地面積達6000km2。如果再加上煤炭燃燒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煤炭利用成本更高。這樣的狀況,本身對中國的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就造成了很大的破壞。環境也是希缺資源,在一定意義上講也具有不可逆性,破壞之後很難恢復。

所以,中國今後要限制煤炭過度開采,實現煤炭產量逐步穩定增長,同時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積極推進清潔煤技術,緩解煤炭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

1.1.2石油

2000年石油生產為全國能源產量的21.8%(摺合為標准煤)。據有關部門評價,全國石油可采資源總量200億t左右。在世界石油剩餘可采儲量中中國佔2.1%。1993年中國開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石油進口量逐年增加,2005年進口原油超過1億t。中國在石油開發利用中面臨的主要問題,一是探明程度低,只有33%;二是相當一部分大型油田增產穩產壓力增大,2005年中國原油產量同比增長2.9%,而消費量同比增長16.8%,產量增長遠落後於消費增長;三是對外依存度逐年加大,進口又以貨物貿易為主,受國際原油市場波動和國際政治局勢影響較大。

「十五」前4年,中國加大油氣勘探力度,累計投資1000億元,探明了8個地質儲量大於1億t的油田和3個地質儲量大於1000億m3的氣田。有關院士、專家預測,隨著勘探技術進步和生油理論的突破,中國將迎來石油勘探「二次創業」,前景光明。

所以,加大勘探力度和生產能力應成為中國石油產業的首選。

1.1.3天然氣

根據新一輪全國油氣資源評價結果(不包括南海南部海域),中國天然氣可采資源量22萬億m3。累計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4.4萬億m3,待探明天然氣地質資源量30.6萬億m3,探明程度12.5%。近年來,中國天然氣可采儲量平均年增長10%。據有關專家預測,未來20年裡,中國天然氣年探明儲量在5000億m3以上。

中國天然氣開發利用水平較低,據有關方面統計,2000年在煤炭、石油、天然氣的生產總量中,天然氣佔3.7%,而世界平均水平是三者基本平分天下,天然氣佔28%。但中國天然氣產量增長較快,2004年為408億m3,同比增長16.4%。

天然氣替代煤炭,還有巨大的環保作用。按照西氣東輸工程每年120億m3的天然氣,即意味著可替代900萬t標准煤,減少排放煙塵27萬t。

所以,在今後的5年中,中國應提高天然氣的開發利用水平,提高天然氣在能源消費中的比例。

1.1.4煤層氣

煤層氣是一種與煤炭相伴生的以甲烷為主要成分的氣體,也稱為瓦斯。由於煤礦瓦斯是引發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人們對其危害性認識較深,而對其開發利用重視不夠。其實瓦斯是一種潔凈的能源,其燃燒值與天然氣相當,有效利用煤礦瓦斯既可以緩解能源緊張,又有助於環境保護,還可以降低煤礦安全事故。據有關部門預測,中國埋深2000m以淺的煤層氣地質資源總量34萬億m3,與天然氣資源量相當,居世界第三位。其中,可采資源約在14萬億~18萬億m3。2004年全國開採煤礦年抽放瓦斯總量(摺合甲烷純量)達到12.6億m3,但利用率不到30%。

中國煤層氣主要分布在東北、山西、重慶和貴州地區。2005年11月1日,中聯煤層氣公司在山西沁南實施的潘河項目一期工程竣工,進入商業運營。2005年計劃完井100口,其中15口井已經產氣,平均日產氣達1500m3。該項目以獲得的754億m3探明儲量為基礎,共安排909口井,分三期建設大型煤層氣田基地。「十一五」期間,僅山西省煤層氣產能將達到50億m3,其中中聯煤層氣公司產能預計近20億m3。

煤層氣的利用在中國能源消費結構中是薄弱環節,國家應出台優惠政策,鼓勵煤層氣的推廣應用。

1.1.5水電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水力發電取得了輝煌成就,從1978年中國水電占能源生產總量的3.1%提高到2001年的8.7%,年發電量增加了4倍多。但相對於中國水利能源總量,這個比例仍然很低。全國水利復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歷時4年的復查結果表明,中國內地水利資源經濟可開發裝機容量40180萬kW,年發電量17534億kW,相當於212億t標准煤的發電量。截止2004年底,裝機容量約1108億kW,占經濟可開發裝機容量的25%;年發電量3310億kW,占經濟可開發年發電量的19%。

在水能利用方面,中國不論在技術上還是在規模上都處於世界前列,而且還有很大潛力。根據初步完成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20年,水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2.9億kW,開發程度達到70%左右。

1.1.6核電

在世界局勢緩和和科學技術提高的背景下,核能已經成為一種高效、安全、潔凈的能源,世界各國都在大力發展。中國已建成11座核電機組,總裝機容量1000萬kW,占發電總裝機容量的2%,而國際平均水平是16%。2004年法國核發電量的比例占其國內總發電量的78%,日本裝機容量為4574萬kW,占國內總發電量的30%。

中國鈾礦資源比較豐富,在國際局勢繼續緩和,人類理性得到兩次世界大戰的鍛煉後的今天,中國完全可以進一步發展核電。

1.2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是人類能源的希望。可再生能源,是指風能、太陽能、水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這類能源有可再生、用之不竭、潛力巨大和利於環保等特點。正是基於這些特點,各能源消費大國政府均把這類能源的開發利用放在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紛紛投入巨資進行研發,並已取得了顯著成效。隨著技術進步和規模擴大,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成本將會逐步降低,對煤炭、石油等傳統能源的替代會越來越大。2004年6月,國際可再生能源大會形成了包含197個具體行動方案的《國際行動計劃如果計劃能夠具體落實,到2015年全球使用可再生能源的人口將達到10億。舉兩個國家的例子加以說明。

日本:日本是礦產資源非常貧乏的國家,其國內煤炭、石油儲量很少。其能源消費量居世界第4位,佔世界消費總量的5.2%,石油進口佔世界的11.6%,天然氣佔12.7%,居世界第三位[1]。但日本堅持能源來源多樣化和能源利用節約化的路子,大力實施石油替代戰略,其石油對外依存度由20世紀70年代的77%降低到2001年的48%。1975年日本56%的電力來自石油,2002年為19%,今後的目標是2012年降到16%。據2001年度統計,日本太陽能發電的總裝機容量已達45萬kW,2003年又上升到88.7萬kW。在過去10年裡,太陽能發電的單位成本下降了90%。新能源被日本視為「國產能源」,主要包括:核能、太陽能、水力、廢棄物發電、海洋熱能、生物發電、綠色能源汽車、燃料電池等。1980年,日本推出《石油替代能源法》,設立了新能源綜合開發機構(NEDO),開始大規模推進石油替代能源的綜合技術開發。日本2005年能源白皮書顯示,2004年日本共投入1.7億日元用於太陽能發電的開發和研究,投入1346萬日元用於風力發電的開發和研究,投入7190萬日元用於生物能源研究。日本政府制定的目標是要求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供應量和常規能源的節能量要佔能源供應總量的10%,2030年分別達到34%。目前日本風力發電量居世界第三位,到2010年將達到200萬kW。2004年6月新出台的《基本能源政策》強調,為了更大程度保障能源供應安全,將進一步尋求能源多樣化,核心是依靠核電,鼓勵使用天然氣,減少石油比重,到2010年將石油的消費比重降低到46%,天然氣提高到15%。在日本,新能源也逐漸進入百姓生活中。安裝了發電裝置的新型路燈逐漸普及,它白天吸收太陽能,晚上自動照明。日本政府還對購買太陽能發電裝置的家庭補貼50%安裝費用。如果家庭太陽能發出的電白天不用的話,還可以賣給電力公司或者政府[1-2]。

德國:德國是能源相對匱乏的國家,能源消費量佔世界的3.2%,居第6位,石油進口量佔世界進口量的5.5%,天然氣佔13.0%,居世界第二位。但10年來,能源消費平均增長率幾乎為零[2]。2004年8月新的《可再生能源法》生效,保證20年內為可再生能源電力給予一定補償,明確提出到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20%,能源長期的目標是到2050年一次能源的總消費量中可再生能源至少要供應50%。德國出台用優惠貸款及補貼等方式扶助可再生能源進入市場,曾制定促進可再生能源開發的《未來投資計劃》,政府每年投入6000多萬歐元用於開發可再生能源。2004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突破全國電力供應量的10%,年銷售額達100億歐元,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6000萬t。2004年太陽能裝置增加50%,達到300MW。德國風力發電占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54%,滿足全國4%的用電需求,是全世界風能發電量的1/3。德國還在計劃加大開發海上風能發電力度,到2010年達到風能發電3000MW。

另據了解,歐盟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將達到22%;北歐國家提出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逐步替代核電。法國到2010年將達到22%;英國到2010年將達到10%,2020年達到20%;丹麥目前風能發電比例達到18%,而且還在繼續發展。澳大利亞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將達到12.5%;美國到2020年風力發電將從現在的1%增加到5%。

中國情況從目前技術水平和企業經濟效益看,可再生能源利用前期投資大,成本高。但站在國家角度,把環境因素考慮進來,煤炭等礦物能源的利用成本至少增加一倍。再以歷史發展的眼光看,可再生能源最終將替代礦物能源,成為能源利用的主力軍。因此,中國政府必須高度重視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研究和應用,爭取在該領域與發達國家保持同步。

中國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據測算在今後20―30年內,具備開發利用條件的可再生能源預計每年可達8億t標准煤。對於風力,國家氣象局提供的比較可靠的資料是,中國陸地10m高度可供利用的風能資源為2.53億kW。陸上50m高度可利用的風力資源為5億多kW。現在,大型風機的高度可達100m,這個高度可利用的風能更大。世界上公認,海上的風力資源是陸地上的3~5倍,即使按1倍計算,中國海上風力資源也超過5億kW。所以,中國的風力資源遠遠超過可利用的水能資源。研究表明,地球地熱能的蘊藏量相當於煤炭儲量熱能的1.7億倍,可供人類消耗幾百億年。中國地熱資源豐富,僅已發現的地熱露頭點就有3200餘處,全年天然放熱資源量摺合35.6億t標准煤。另外,中國還有比較豐富的生物質能(乙醇、沼氣)、海洋能等。

雖經多年的開發利用,中國對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依然很低,在發展速度和水平上還遠低於大多數發達國家,也落後於印度、巴西等發展中國家。胡錦濤同志在國際可再生能源大會上十分形象地闡述了可再生能源「既有這么多本事為什麼不使出來呢?」的原因,一是「人們認識所限,有眼不識金鑲玉,輕慢了它,它當然就不出力」。二是「人們的固執,明知可用就是不用,甚至不許別人用」。例如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本是原國家計委太陽能產業化示範項目,1999年投產,原計劃年產6MW,但投產後供不應求,2005年利用外國資金以補償貿易方式投資4億元擴展到年產70MW,總規模已居世界第3位,仍供不應求,但90%以上產品出口歐美,這並不是中國不需要太陽能,而是國外有扶持可再生能源法律和實行可再生能源優惠上網電價以及全社會分攤費用,從而促進了當地可再生能源市場需求。

中國將於2006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可再生能源法》,明確了政府、企業和用戶在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中的責任和義務,提出了包括總量目標制度、發電並網制度、價格管理制度、費用分攤制度、專項資金制度、稅收優惠制度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相信在未來若干年內,中國可再生能源利用將會取得快速發展。

1.3天然氣水合物

天然氣水合物也稱甲烷水合物,可燃冰,是近20年來在海底和凍土帶發現的新型潔凈能源,是甲烷分子和水分子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條件下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冰狀可以燃燒的固體。據估算,世界上天然氣水合物所含有機碳的總資源量相當於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氣的2倍。1995―2000年,日本對甲烷水合物資源進行了基礎性研究,根據超聲波勘探結果推測,其周邊海底埋藏著約7萬億m3的甲烷水合物,相當於日本100年的天然氣使用量。日本政府制定了自2001―2016年的「甲烷水合物開發計劃」,2004年在日本近海開始試驗性開采。

甲烷開采面臨的問題,一是效益問題,開採的經濟價值;二是技術問題,甲烷也是一種導致地球環境變暖的物質,如果在空氣中擴散,將造成嚴重環境污染。

中國海洋物探創始人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金慶煥說:「天然氣水合物是未來人類最理想的替代能源之一,它將改變世界地緣政治」。中國從1999年開始對天然氣水合物開展實質性的調查和研究,5年來已在南海北部陸坡、南沙海槽和東海陸坡等發現其存在的證據,據預測,前景十分廣闊。

2國內基本情況

從現實情況看,中國國內能源開發利用中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這些問題都是發展中的問題,問題同時意味著潛力,意味著我們還有很大的空間。立足國內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2.1中國能源資源潛力較大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統計,中國重要能源礦產探明程度均比較低,石油為33%,煤炭(1000m以淺)為37%,天然氣為12.5%,油頁岩和油砂僅為6%。中國的能源資源潛力還是比較大的,通過加大勘探力度,能較長時期地緩解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與能源供應之間的矛盾。

2.2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中國潛力巨大

2000年,中國每萬元GDP的能耗是1.45t標准煤,是發達國家的3~11倍。

一是從經濟結構看,中國經濟結構中高耗能產業比重過大。如幾個資源消耗大戶,電力、鋼鐵、建材、化工等年消耗煤炭占煤炭總消耗量的80%左右。鋼鐵、電解鋁等高耗能產業,中國的產量都居世界前列。每萬元GDP的能耗從1980年的4.28t標准煤下降到了2000年的1.45t標准煤,下降64%。據測算,每年節約或少用的能源中,有70%以上來自因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帶來的節能效果,進一步的經濟結構調整必然帶來單位GDP能耗的降低。

二是浪費嚴重。據統計中國8個高耗能行業的單位產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進水平高47%,而這些行業的能源消費占工業能源消費總量的73%。按此推算,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中國的工業每年多用能源約2.3億t標准煤。再如中國房屋單位面積採暖能耗是同緯度國家的2倍,各類汽車平均百公里油耗比發達國家高20%以上。

2.3從國際經濟政治角度看,中國必須保持對國際能源市場的低依存度

作為經濟快速發展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國,1%的人均能源消費增加意味著巨大的絕對量。作為資源消費大國,中國在國際市場上的每一個大的行動,都會引起各國高度關注,進而對國際市場價格產生較大的沖擊。由於中國大上電解鋁項目,氧化鋁的港口價格從2002年的1800/t多元漲到目前5800/t元,增加了2倍多。同期,中國鋼鐵項目投資增速過快,國際鐵礦石價格猛漲。仔細分析,國際資源價格劇烈波動,除了上述實際的供需變化外,相當程度上是國際資本炒作和國際政治的原因。

首先,以氧化鋁為例,世界超過70%的氧化鋁被美國鋁業的7家公司控制,氧化鋁的價格事實上被壟斷。而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電解鋁生產國和氧化鋁消費國。根據中鋁發布的數字,2005年1―9月份全球的氧化鋁生產量4526萬t,需求量4616萬t,缺口僅為90萬t,占需求量的2%不到。不難看出,這是以很小的缺口謀取高額利潤。

石油。這次國際原油期貨價格高漲,受損最大的是中國、印度這樣的石油消費增長快且原油進口以貨物貿易為主的發展中大國,受益最大的是富油國和美國等資本大國。1993―2003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費平均年增1.73%,亞太地區年均3.75%,其中中國、印度4.5%。2004年亞太地區一次性能源消費超過歐洲、美國,對外依存度達到67.9%。從全球看,國際石油市場目前呈現出原油供應充足和原油期貨價格趨高的兩面性。2003年世界原油產量36.97億t,消費量是36.37億t,產銷基本平衡,2004―2005年也沒有出現生產量和消費量之間的巨大缺口,但價格波動異常劇烈,非供求因素是主要原因。

從國際政治的角度看,石油歷來是重要的外交手段。近年來國際市場上石油價格節節攀升以後,靠著石油發大財的富油國的外交政策逐漸強硬起來。1998年以來,伊朗年均石油外匯收入翻兩番,恃此優勢,伊朗在核計劃上對美國越來越強硬,和歐洲的談判也陷入僵局。新上任的內賈德總統根本不理會美歐讓其放棄鈾濃縮的要求,反而要報復在近期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投票中追隨美歐的印度,甚至揚言要「在世界地圖上抹去以色列」。俄羅斯近年石油產量連年以兩位數的百分比增長,成為油價飆升的最大受益者。其准備趕超沙特,成為世界第一大產油國。無論在伊拉克戰爭問題上還是要求美國撤出中亞或是拒絕美國要求對伊朗施壓還是近來在西伯利亞石油管線建設問題上,俄羅斯都表現出相當的強硬。委內瑞拉每天向美國提供150萬桶原油,是美國第二大原油進口來源國,這大大支撐了查韋斯對美強硬的外交政策,是唯一一個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表決中反對對伊朗施加壓力的國家;對古巴則以優惠價格每天供應5.3萬t原油;對利比亞,則警告美國實行封鎖將受到切斷供油的懲罰[3]。

美國依靠強大的軍事力量和資本優勢,通過發動戰爭、武器和資本輸出,一方面推行其全球戰略,主導世界走勢,另一方面在保證國內汽油低價穩定供應的基礎上,利用國際原油資本市場賺取巨額利潤。

中國1993年開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石油進口量逐年增加,對外依存度逐年提高,且進口原油的80%以上要經過馬六甲海峽運輸。近來美國在關島增兵,與菲律賓、印尼搞軍事合作。這樣的發展趨勢對中國很不利。所以,保持較低的石油對外依存度和進口渠道的多元化是中國能源政策首先考慮的因素。

3 中國能源需求和供應預測

2004年全國每萬元GDP能耗比1990年下降45%,累計節約和少用能源7億t標准煤。按照2010年GDP比2000年翻一番,單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計算,中國2010年能源消耗量將達到23.2億t標准煤。縱向比較,在國家採取得力措施的情況下,這個目標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通過加大水電、核電、天然氣、煤層氣以及地熱能、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的開發投入,這幾類能源可以提供3億t左右標准煤的能源,煤炭和石油提供20億t左右標准煤的能源。所以,中國環境壓力和石油進口壓力就會大大減輕,中國能源資源開發利用完全可以立足國內,保持較低的對外依存度,進而走自己設計的發展之路。

4 建議和結論

實現上述目標的關鍵是經濟結構調整和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將單位GDP能耗降低20%。經濟的另一含義是節約和效率。從經濟理論角度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源節約應該是企業的自覺行為。價格機制能夠促使作為理性經濟人的企業最大限度地節約使用資源,因為資源節約本身就是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潤的基本途徑。所以,導致資源利用粗放的主要原因是制度設計問題。如技術改造,當企業不能以較低的成本獲得技改資金或在若干年內通過技改節約的資金不足以彌補技改投資時,企業就沒有節約的積極性。所以,資源利用高效化的設計,應本著增加企業資源粗放利用的成本,提高其資源利用的經濟效益。

目前中國的政策是實現經濟結構調整和節約能源利用,主要手段是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的重構,這將不可避免地導致資源性產品的漲價。有的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不無擔憂地提出資源性產品的漲價將考驗兩種社會制度[4]。

因為漲價後企業增加的成本最終都要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所以問題的實質是如何把通過漲價增稅增加的公共財政轉化為社會保障返利於民,否則極易引發社會不安定因素。公共財政的作用是彌補市場經濟的不足,用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彌補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的缺陷,彌補方式一是彌補社會收入的再分配,以實現社會公平和穩定。二是支持新事物的發展,以實現社會進步。而中國公共財政體制建立時間不長,還存在許多缺陷,不能完全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

所有權派生的支配權、使用權、開發權和收益權是所有權的實質內容。產權不清,價格改革很容易成為一些掌權者和利益集團謀利的工具。回首國企改革中的國資流失,就可看到這種借價格改革掠奪的危險有多大。中國憲法規定,礦產資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氣、水等能源資源)屬於國家所有,但在資源的開發利用中普遍存在事實上的地方所有、企業所有等誰佔有誰所有的現象,致使國家所有權虛化。國家作為所有權主體既沒有從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收益中獲得足夠的回報,又未能很好遏制亂采濫挖等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秩序混亂的局面。

改革開放20多年後的今天,中國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基本建立,政府應從經濟活動前沿撤退,淡化對經濟數量增長的追求,完善和運用公共財政實現社會公平和穩定,使改革成果惠及每個人包括每個農民;完善和運用法律和政策解決產權制度、交易制度中的缺陷,防止全民資產由於制度缺陷流向少數人口袋,降低交易成本,增加效率,減少浪費。

人類對資源的利用是一個不斷提高利用水平,新老資源不斷更替的歷史。從石器到金屬和塑料等合成材料,從鑽木取火到煤炭、石油的開采再到水利發電、核能、太陽能的開發利用,資源利用的范圍越來越廣,程度越來越深。所以,絕對的資源枯竭不會出現。

在資源的利用中,矛盾往往並不表現為人與自然的關系,更多的是人類自身的問題即經濟和政治問題。中國所追求的是在資源利用過程中,做到合理開發利用,避免因資源問題影響中國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影響國民的福祉。中國目前在能源供應上的戰略選擇應是立足國內,保持較低的對外依存度,著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盡可能長地保證傳統能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以使中國有時間研究開發新型能源,實現對能源利用的平穩更新換代。

F. 用MT4怎麼查看白銀及原油走勢呢

66.235.184.206:443, GMT+1,"黃金白銀,貨幣",

demo.fxteam.ru:443, GMT+2,"貨幣,黃金,白銀","股票,股指",

66.148.84.147:443, GMT+0,"黃金,白銀",少量叉盤,.

217.27.32.243:443, GMT+2,"貨幣,金銀","股票,股指,期貨",

66.36.242.238:443,,GMT+0,"貨幣,金銀",期貨,

66.36.240.247:443, ,GMT+4,"貨幣,金銀","股票,股指,期貨",

212.109.44.23:443, ,GMT+2,"貨幣,金銀",

mt4demo.sts.bg:443, GMT+2,"貨幣,金銀","股票,股指,期貨",

G. 期貨212是什麼平台

你這問題沒頭沒腦

H. 日本是個資源匱乏的國家,他是怎樣滿足全國的電力供應的。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是以資源的高消耗,環境的嚴重破壞為代價的。在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以後,這種粗放的經濟運行方式已不能保證中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能源對經濟良性發展已構成嚴重製約。為此,十六屆五中全會確定的「十一五」發展目標即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010比2000年翻一番和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作為兩個最重要的發展指標。本文對中國能源資源形勢和世界對新型能源的研究開發現狀進行分析後認為,中國能源利用應立足國內,走能源利用多樣化、高效化的路子,中國完全有能力保證經濟社會發展對能源資源的需求。

1中國能源供應形勢

1.1傳統能源

從中國能源資源賦存及利用現狀看,主要能源結構是煤炭和石油,二者占能源總消耗的90%左右。水力發電、天然氣、煤層氣、核能、太陽能和風能所佔比例很小。本文所稱傳統能源是指開發利用時間較長,已經達到一定規模的能源資源,包括化石能源、水能和核能。

1.1.1煤炭

2000年,煤炭生產佔全國能源生產總量的66.6%,預計2005年的產量為20億t左右。根據有關部門預測,1000m以淺遠景資源總量28600億t。截至2003年底,累計探明資源儲量為10660億t。我國煤炭儲量豐富,按目前的開采規模,可供開采上百年。但煤炭開采最大的問題一是浪費嚴重,二是環境成本大。據載,國有煤礦每采出1t煤平均要動用2.5t的煤炭儲量,損耗2.48t的水資源。以煤炭大省山西為例,山西省每年挖5億t煤,就使12億m3水資源受到破壞,相當於山西省引黃工程的總引水量。平均每生產1億t煤造成水土流失影響面積約245km2。2002年以來,山西省煤炭開采每年造成的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及地表塌陷等損失達300多億元,即每生產1t煤的代價為70多元。1980―2004年山西省煤礦安全事故「吞噬」了17286人。20年中累計排放煙塵達1743萬t,地下采空區已達2萬多km2,佔山西省面積的1/7,已經發生地質災害的土地面積達6000km2。再加上煤炭燃燒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煤炭利用成本更高。這樣的狀況,本身對中國的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就造成了很大的破壞。環境也是希缺資源,在一定意義上講也具有不可逆性,破壞之後很難恢復。

所以,中國今後要限制煤炭過度開采,實現煤炭產量逐步穩定增長,同時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積極推進清潔煤技術,緩解煤炭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

1.1.2石油

2000年石油生產為全國能源產量的21.8%(摺合為標准煤)。據有關部門評價,全國石油可采資源總量200億t左右。在世界石油剩餘可采儲量中中國佔2.1%。1993年中國開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石油進口量逐年增加,2005年進口原油超過1億t。中國在石油開發利用中面臨的主要問題,一是探明程度低,只有33%;二是相當一部分大型油田增產穩產壓力增大,2005年中國原油產量同比增長2.9%,而消費量同比增長16.8%,產量增長遠落後於消費增長;三是對外依存度逐年加大,進口又以貨物貿易為主,受國際原油市場波動和國際政治局勢影響較大。

「十五」前4年,中國加大油氣勘探力度,累計投資1000億元,探明了8個地質儲量大於1億t的油田和3個地質儲量大於1000億m3的氣田。有關院士、專家預測,隨著勘探技術進步和生油理論的突破,中國將迎來石油勘探「二次創業」,前景光明。

所以,加大勘探力度和生產能力應成為中國石油產業的首選。

1.1.3天然氣

根據新一輪全國油氣資源評價結果(不包括南海南部海域),中國天然氣可采資源量22萬億m3。累計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4.4萬億m3,待探明天然氣地質資源量30.6萬億m3,探明程度12.5%。近年來,中國天然氣可采儲量平均年增長10%。據有關專家預測,未來20年裡,中國天然氣年探明儲量在5000億m3以上。

中國天然氣開發利用水平較低,據有關方面統計,2000年在煤炭、石油、天然氣的生產總量中,天然氣佔3.7%,而世界平均水平是三者基本平分天下,天然氣佔28%。但中國天然氣產量增長較快,2004年為408億m3,同比增長16.4%。

天然氣替代煤炭,還有巨大的環保作用。按照西氣東輸工程每年120億m3的天然氣,即意味著可替代900萬t標准煤,減少排放煙塵27萬t。

所以,在今後的5年中,中國應提高天然氣的開發利用水平,提高天然氣在能源消費中的比例。

1.1.4煤層氣

煤層氣是一種與煤炭相伴生的以甲烷為主要成分的氣體,也稱為瓦斯。由於煤礦瓦斯是引發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人們對其危害性認識較深,而對其開發利用重視不夠。瓦斯是一種潔凈的能源,其燃燒值與天然氣相當,有效利用煤礦瓦斯既可以緩解能源緊張,又有助於環境保護,還可以降低煤礦安全事故。據有關部門預測,中國埋深2000m以淺的煤層氣地質資源總量34萬億m3,與天然氣資源量相當,居世界第三位。其中,可采資源約在14萬億~18萬億m3。2004年全國開採煤礦年抽放瓦斯總量(摺合甲烷純量)達到12.6億m3,但利用率不到30%。

中國煤層氣主要分布在東北、山西、重慶和貴州地區。2005年11月1日,中聯煤層氣公司在山西沁南實施的潘河項目一期工程竣工,進入商業運營。2005年計劃完井100口,其中15口井已經產氣,平均日產氣達1500m3。該項目以獲得的754億m3探明儲量為基礎,共安排909口井,分三期建設大型煤層氣田基地。「十一五」期間,僅山西省煤層氣產能將達到50億m3,其中中聯煤層氣公司產能預計近20億m3。

煤層氣的利用在中國能源消費結構中是薄弱環節,國家應出台優惠政策,鼓勵煤層氣的推廣應用。

1.1.5水電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水力發電取得了輝煌成就,從1978年中國水電占能源生產總量的3.1%提高到2001年的8.7%,年發電量增加了4倍多。但相對於中國水利能源總量,這個比例仍然很低。全國水利復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歷時4年的復查結果表明,中國內地水利資源經濟可開發裝機容量40180萬kW,年發電量17534億kW,相當於212億t標准煤的發電量。截止2004年底,裝機容量約1108億kW,占經濟可開發裝機容量的25%;年發電量3310億kW,占經濟可開發年發電量的19%。

在水能利用方面,中國不論在技術上還是在規模上都處於世界前列,還有很大潛力。根據初步完成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20年,水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2.9億kW,開發程度達到70%左右。

1.1.6核電

在世界局勢緩和和科學技術提高的背景下,核能已經成為一種高效、安全、潔凈的能源,世界各國都在大力發展。中國已建成11座核電機組,總裝機容量1000萬kW,占發電總裝機容量的2%,而國際平均水平是16%。2004年法國核發電量的比例占其國內總發電量的78%,日本裝機容量為4574萬kW,占國內總發電量的30%。

中國鈾礦資源比較豐富,在國際局勢繼續緩和,人類理性得到兩次世界大戰的鍛煉後的今天,中國完全可以進一步發展核電。

1.2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是人類能源的希望。可再生能源,是指風能、太陽能、水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這類能源有可再生、用之不竭、潛力巨大和利於環保等特點。正是基於這些特點,各能源消費大國政府均把這類能源的開發利用放在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紛紛投入巨資進行研發,並已取得了顯著成效。隨著技術進步和規模擴大,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成本將會逐步降低,對煤炭、石油等傳統能源的替代會越來越大。2004年6月,國際可再生能源大會形成了包含197個具體行動方案的《國際行動計劃計劃能夠具體落實,到2015年全球使用可再生能源的人口將達到10億。舉兩個國家的例子加以說明。

日本:日本是礦產資源非常貧乏的國家,其國內煤炭、石油儲量很少。其能源消費量居世界第4位,佔世界消費總量的5.2%,石油進口佔世界的11.6%,天然氣佔12.7%,居世界第三位[1]。但日本堅持能源來源多樣化和能源利用節約化的路子,大力實施石油替代戰略,其石油對外依存度由20世紀70年代的77%降低到2001年的48%。1975年日本56%的電力來自石油,2002年為19%,今後的目標是2012年降到16%。據2001年度統計,日本太陽能發電的總裝機容量已達45萬kW,2003年又上升到88.7萬kW。在過去10年裡,太陽能發電的單位成本下降了90%。新能源被日本視為「國產能源」,主要包括:核能、太陽能、水力、廢棄物發電、海洋熱能、生物發電、綠色能源汽車、燃料電池等。1980年,日本推出《石油替代能源法》,設立了新能源綜合開發機構(NEDO),開始大規模推進石油替代能源的綜合技術開發。日本2005年能源白皮書顯示,2004年日本共投入1.7億日元用於太陽能發電的開發和研究,投入1346萬日元用於風力發電的開發和研究,投入7190萬日元用於生物能源研究。日本政府制定的目標是要求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供應量和常規能源的節能量要佔能源供應總量的10%,2030年分別達到34%。目前日本風力發電量居世界第三位,到2010年將達到200萬kW。2004年6月新出台的《基本能源政策》強調,為了更大程度保障能源供應安全,將進一步尋求能源多樣化,核心是依靠核電,鼓勵使用天然氣,減少石油比重,到2010年將石油的消費比重降低到46%,天然氣提高到15%。在日本,新能源也逐漸進入百姓生活中。安裝了發電裝置的新型路燈逐漸普及,它白天吸收太陽能,晚上自動照明。日本政府還對購買太陽能發電裝置的家庭補貼50%安裝費用。家庭太陽能發出的電白天不用的話,還可以賣給電力公司或者政府[1-2]。

德國:德國是能源相對匱乏的國家,能源消費量佔世界的3.2%,居第6位,石油進口量佔世界進口量的5.5%,天然氣佔13.0%,居世界第二位。但10年來,能源消費平均增長率幾乎為零[2]。2004年8月新的《可再生能源法》生效,保證20年內為可再生能源電力給予一定補償,明確提出到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20%,能源長期的目標是到2050年一次能源的總消費量中可再生能源至少要供應50%。德國出台用優惠貸款及補貼等方式扶助可再生能源進入市場,曾制定促進可再生能源開發的《未來投資計劃》,政府每年投入6000多萬歐元用於開發可再生能源。2004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突破全國電力供應量的10%,年銷售額達100億歐元,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6000萬t。2004年太陽能裝置增加50%,達到300MW。德國風力發電占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54%,滿足全國4%的用電需求,是全世界風能發電量的1/3。德國還在計劃加大開發海上風能發電力度,到2010年達到風能發電3000MW。

另據了解,歐盟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將達到22%;北歐國家提出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逐步替代核電。法國到2010年將達到22%;英國到2010年將達到10%,2020年達到20%;丹麥目前風能發電比例達到18%,還在繼續發展。澳大利亞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將達到12.5%;美國到2020年風力發電將從現在的1%增加到5%。

中國情況從目前技術水平和企業經濟效益看,可再生能源利用前期投資大,成本高。但站在國家角度,把環境因素考慮進來,煤炭等礦物能源的利用成本至少增加一倍。再以歷史發展的眼光看,可再生能源最終將替代礦物能源,成為能源利用的主力軍。因此,中國政府必須高度重視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研究和應用,爭取在該領域與發達國家保持同步。

中國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據測算在今後20―30年內,具備開發利用條件的可再生能源預計每年可達8億t標准煤。對於風力,國家氣象局提供的比較可靠的資料是,中國陸地10m高度可供利用的風能資源為2.53億kW。陸上50m高度可利用的風力資源為5億多kW。現在,大型風機的高度可達100m,這個高度可利用的風能更大。世界上公認,海上的風力資源是陸地上的3~5倍,即使按1倍計算,中國海上風力資源也超過5億kW。所以,中國的風力資源遠遠超過可利用的水能資源。研究表明,地球地熱能的蘊藏量相當於煤炭儲量熱能的1.7億倍,可供人類消耗幾百億年。中國地熱資源豐富,僅已發現的地熱露頭點就有3200餘處,全年天然放熱資源量摺合35.6億t標准煤。另外,中國還有比較豐富的生物質能(乙醇、沼氣)、海洋能等。

雖經多年的開發利用,中國對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依然很低,在發展速度和水平上還遠低於大多數發達國家,也落後於印度、巴西等發展中國家。胡錦濤同志在國際可再生能源大會上十分形象地闡述了可再生能源「既有這么多本事為什麼不使出來呢?」的原因,一是「人們認識所限,有眼不識金鑲玉,輕慢了它,它當然就不出力」。二是「人們的固執,明知可用就是不用,甚至不許別人用」。例如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本是原國家計委太陽能產業化示範項目,1999年投產,原計劃年產6MW,但投產後供不應求,2005年利用外國資金以補償貿易方式投資4億元擴展到年產70MW,總規模已居世界第3位,仍供不應求,但90%以上產品出口歐美,這並不是中國不需要太陽能,而是國外有扶持可再生能源法律和實行可再生能源優惠上網電價以及全社會分攤費用,從而促進了當地可再生能源市場需求。

中國將於2006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可再生能源法》,明確了政府、企業和用戶在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中的責任和義務,提出了包括總量目標制度、發電並網制度、價格管理制度、費用分攤制度、專項資金制度、稅收優惠制度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相信在未來若干年內,中國可再生能源利用將會取得快速發展。

1.3天然氣水合物

天然氣水合物也稱甲烷水合物,可燃冰,是近20年來在海底和凍土帶發現的新型潔凈能源,是甲烷分子和水分子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條件下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冰狀可以燃燒的固體。據估算,世界上天然氣水合物所含有機碳的總資源量相當於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氣的2倍。1995―2000年,日本對甲烷水合物資源進行了基礎性研究,根據超聲波勘探結果推測,其周邊海底埋藏著約7萬億m3的甲烷水合物,相當於日本100年的天然氣使用量。日本政府制定了自2001―2016年的「甲烷水合物開發計劃」,2004年在日本近海開始試驗性開采。

甲烷開采面臨的問題,一是效益問題,開採的經濟價值;二是技術問題,甲烷也是一種導致地球環境變暖的物質,在空氣中擴散,將造成嚴重環境污染。

中國海洋物探創始人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金慶煥說:「天然氣水合物是未來人類最理想的替代能源之一,它將改變世界地緣政治」。中國從1999年開始對天然氣水合物開展實質性的調查和研究,5年來已在南海北部陸坡、南沙海槽和東海陸坡等發現其存在的證據,據預測,前景十分廣闊。

2國內基本情況

從現實情況看,中國國內能源開發利用中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這些問題都是發展中的問題,問題同時意味著潛力,意味著我們還有很大的空間。立足國內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2.1中國能源資源潛力較大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統計,中國重要能源礦產探明程度均比較低,石油為33%,煤炭(1000m以淺)為37%,天然氣為12.5%,油頁岩和油砂僅為6%。中國的能源資源潛力還是比較大的,通過加大勘探力度,能較長時期地緩解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與能源供應之間的矛盾。

2.2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中國潛力巨大

2000年,中國每萬元GDP的能耗是1.45t標准煤,是發達國家的3~11倍。

一是從經濟結構看,中國經濟結構中高耗能產業比重過大。如幾個資源消耗大戶,電力、鋼鐵、建材、化工等年消耗煤炭占煤炭總消耗量的80%左右。鋼鐵、電解鋁等高耗能產業,中國的產量都居世界前列。每萬元GDP的能耗從1980年的4.28t標准煤下降到了2000年的1.45t標准煤,下降64%。據測算,每年節約或少用的能源中,有70%以上來自因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帶來的節能效果,進一步的經濟結構調整必然帶來單位GDP能耗的降低。

二是浪費嚴重。據統計中國8個高耗能行業的單位產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進水平高47%,而這些行業的能源消費占工業能源消費總量的73%。按此推算,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中國的工業每年多用能源約2.3億t標准煤。再如中國房屋單位面積採暖能耗是同緯度國家的2倍,各類汽車平均百公里油耗比發達國家高20%以上。

2.3從國際經濟政治角度看,中國必須保持對國際能源市場的低依存度

作為經濟快速發展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國,1%的人均能源消費增加意味著巨大的絕對量。作為資源消費大國,中國在國際市場上的每一個大的行動,都會引起各國高度關注,進而對國際市場價格產生較大的沖擊。由於中國大上電解鋁項目,氧化鋁的港口價格從2002年的1800/t多元漲到目前5800/t元,增加了2倍多。同期,中國鋼鐵項目投資增速過快,國際鐵礦石價格猛漲。仔細分析,國際資源價格劇烈波動,除了上述實際的供需變化外,相當程度上是國際資本炒作和國際政治的原因。

首先,以氧化鋁為例,世界超過70%的氧化鋁被美國鋁業的7家公司控制,氧化鋁的價格事實上被壟斷。而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電解鋁生產國和氧化鋁消費國。根據中鋁發布的數字,2005年1―9月份全球的氧化鋁生產量4526萬t,需求量4616萬t,缺口僅為90萬t,占需求量的2%不到。不難看出,這是以很小的缺口謀取高額利潤。

石油。這次國際原油期貨價格高漲,受損最大的是中國、印度這樣的石油消費增長快且原油進口以貨物貿易為主的發展中大國,受益最大的是富油國和美國等資本大國。1993―2003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費平均年增1.73%,亞太地區年均3.75%,其中中國、印度4.5%。2004年亞太地區一次性能源消費超過歐洲、美國,對外依存度達到67.9%。從全球看,國際石油市場目前呈現出原油供應充足和原油期貨價格趨高的兩面性。2003年世界原油產量36.97億t,消費量是36.37億t,產銷基本平衡,2004―2005年也沒有出現生產量和消費量之間的巨大缺口,但價格波動異常劇烈,非供求因素是主要原因。

從國際政治的角度看,石油歷來是重要的外交手段。近年來國際市場上石油價格節節攀升以後,靠著石油發大財的富油國的外交政策逐漸強硬起來。1998年以來,伊朗年均石油外匯收入翻兩番,恃此優勢,伊朗在核計劃上對美國越來越強硬,和歐洲的談判也陷入僵局。新上任的內賈德總統根本不理會美歐讓其放棄鈾濃縮的要求,反而要報復在近期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投票中追隨美歐的印度,甚至揚言要「在世界地圖上抹去以色列」。俄羅斯近年石油產量連年以兩位數的百分比增長,成為油價飆升的最大受益者。其准備趕超沙特,成為世界第一大產油國。無論在伊拉克戰爭問題上還是要求美國撤出中亞或是拒絕美國要求對伊朗施壓還是近來在西伯利亞石油管線建設問題上,俄羅斯都表現出相當的強硬。委內瑞拉每天向美國提供150萬桶原油,是美國第二大原油進口來源國,這大大支撐了查韋斯對美強硬的外交政策,是唯一一個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表決中反對對伊朗施加壓力的國家;對古巴則以優惠價格每天供應5.3萬t原油;對利比亞,則警告美國實行封鎖將受到切斷供油的懲罰[3]。

美國依靠強大的軍事力量和資本優勢,通過發動戰爭、武器和資本輸出,一方面推行其全球戰略,主導世界走勢,另一方面在保證國內汽油低價穩定供應的基礎上,利用國際原油資本市場賺取巨額利潤。

中國1993年開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石油進口量逐年增加,對外依存度逐年提高,且進口原油的80%以上要經過馬六甲海峽運輸。近來美國在關島增兵,與菲律賓、印尼搞軍事合作。這樣的發展趨勢對中國很不利。所以,保持較低的石油對外依存度和進口渠道的多元化是中國能源政策首先考慮的因素。

3 中國能源需求和供應預測

2004年全國每萬元GDP能耗比1990年下降45%,累計節約和少用能源7億t標准煤。按照2010年GDP比2000年翻一番,單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計算,中國2010年能源消耗量將達到23.2億t標准煤。縱向比較,在國家採取得力措施的情況下,這個目標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通過加大水電、核電、天然氣、煤層氣以及地熱能、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的開發投入,這幾類能源可以提供3億t左右標准煤的能源,煤炭和石油提供20億t左右標准煤的能源。所以,中國環境壓力和石油進口壓力就會大大減輕,中國能源資源開發利用完全可以立足國內,保持較低的對外依存度,進而走自己設計的發展之路。

4 建議和結論

實現上述目標的關鍵是經濟結構調整和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將單位GDP能耗降低20%。經濟的另一含義是節約和效率。從經濟理論角度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源節約應該是企業的自覺行為。價格機制能夠促使作為理性經濟人的企業最大限度地節約使用資源,因為資源節約本身就是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潤的基本途徑。所以,導致資源利用粗放的主要原因是制度設計問題。如技術改造,當企業不能以較低的成本獲得技改資金或在若干年內通過技改節約的資金不足以彌補技改投資時,企業就沒有節約的積極性。所以,資源利用高效化的設計,應本著增加企業資源粗放利用的成本,提高其資源利用的經濟效益。

目前中國的政策是實現經濟結構調整和節約能源利用,主要手段是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的重構,這將不可避免地導致資源性產品的漲價。有的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不無擔憂地提出資源性產品的漲價將考驗兩種社會制度[4]。

因為漲價後企業增加的成本最終都要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所以問題的實質是如何把通過漲價增稅增加的公共財政轉化為社會保障返利於民,否則極易引發社會不安定因素。公共財政的作用是彌補市場經濟的不足,用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彌補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的缺陷,彌補方式一是彌補社會收入的再分配,以實現社會公平和穩定。二是支持新事物的發展,以實現社會進步。而中國公共財政體制建立時間不長,還存在許多缺陷,不能完全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

所有權派生的支配權、使用權、開發權和收益權是所有權的實質內容。產權不清,價格改革很容易成為一些掌權者和利益集團謀利的工具。回首國企改革中的國資流失,就可看到這種借價格改革掠奪的危險有多大。中國憲法規定,礦產資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氣、水等能源資源)屬於國家所有,但在資源的開發利用中普遍存在事實上的地方所有、企業所有等誰佔有誰所有的現象,致使國家所有權虛化。國家作為所有權主體既沒有從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收益中獲得足夠的回報,又未能很好遏制亂采濫挖等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秩序混亂的局面。

改革開放20多年後的今天,中國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基本建立,政府應從經濟活動前沿撤退,淡化對經濟數量增長的追求,完善和運用公共財政實現社會公平和穩定,使改革成果惠及每個人包括每個農民;完善和運用法律和政策解決產權制度、交易制度中的缺陷,防止全民資產由於制度缺陷流向少數人口袋,降低交易成本,增加效率,減少浪費。

人類對資源的利用是一個不斷提高利用水平,新老資源不斷更替的歷史。從石器到金屬和塑料等合成材料,從鑽木取火到煤炭、石油的開采再到水利發電、核能、太陽能的開發利用,資源利用的范圍越來越廣,程度越來越深。所以,絕對的資源枯竭不會出現。

在資源的利用中,矛盾往往並不表現為人與自然的關系,更多的是人類自身的問題即經濟和政治問題。中國所追求的是在資源利用過程中,做到合理開發利用,避免因資源問題影響中國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影響國民的福祉。中國目前在能源供應上的戰略選擇應是立足國內,保持較低的對外依存度,著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盡可能長地保證傳統能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以使中國有時間研究開發新型能源,實現對能源利用的平穩更新換代。
http://udmoz.cn/search.aspx?key=%C8%D5%B1%BE%CA%C7%B8%F6%D7%CA%D4%B4%D8%D1%B7%A6%B5%C4%B9%FA

I. 銅現在的價格是多少啊,急求

最新外盤:
合約名 最新價 漲跌 持倉量 成交量 成交金額 買賣價
cu0812 30580 430 15574 1252 190464700 30510/30600
cu0901 29620 450 73652 54040 7956231100 29620/29630
cu0902 29050 440 83340 99846 14407134200 29040/29050
cu0903 28770 360 19260 4610 659312600 28770/28780
cu0904 28600 270 8820 1140 162492600 28600/28650
cu0905 28660 320 6420 700 99716700 28600/28660
cu0906 28650 300 3730 212 30213100 28450/28650
cu0907 28630 290 2004 90 12825700 28560/28730
15點國內報價:
昨結算 開盤 最低 最高 現手
cu0812 30150 30410 30230 30600 2
cu0901 29170 29340 29270 29650 2
cu0902 28610 28750 28680 29050 4
cu0903 28410 28440 28440 28780 2
cu0904 28330 28360 28360 28660 2
cu0905 28340 28260 28260 28660 6
cu0906 28350 28480 28400 28650 4
cu0907 28340 28600 28400 28630 2
每天上海期貨交易所網站上有。沒有期貨軟體就看上交所報價吧。
http://www.shfe.com.cn/

熱點內容
普洱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晚秈稻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5:43 瀏覽:396
阿壩小金縣橡膠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5:40 瀏覽:908
楚雄大姚縣豆一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4:02 瀏覽:736
做期貨能在網上開戶嗎 發布:2021-12-16 12:32:22 瀏覽:591
安慶宜秀區早秈稻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2:22 瀏覽:377
正確的原油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9:41 瀏覽:39
達州市纖維板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5:11 瀏覽:310
呼倫貝爾新巴爾虎左旗白銀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5:07 瀏覽:883
上海外盤期貨哪裡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4:10 瀏覽:448
香港日發期貨開戶網站 發布:2021-12-16 12:24:09 瀏覽: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