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市場違約事件
『壹』 期貨客戶違約,交易所會怎麼辦
你這問的我這個業內人士不知道怎麼答,交易所怎麼辦?客戶違約,首先由客戶的保證金。然後是期貨公司的風險准備金,最後才是交易所的。而且在正規期貨交易所進行交易的,一般都不會違約。因為客戶的保證金總是大於投資損失的。比如你交了保證金100W,目前合約對你不利虧損了80W,到期了要交割了。你違約也沒事啊,給你強平。不建議非專業人士碰期貨。
『貳』 看看以前期貨市場的逼倉事件。就知道主力有多凶了。
十二、2007年WS709事件背景 在歷經了近五年沒有新品種推出的沉默等待之後,中國期貨市場終於在2003年批准上市的新品種,交易代碼為WS的優質強筋小麥期貨合約將正式在鄭州商品交易所掛牌交易。業內曾普遍樂觀地認為,上市優質強筋小麥在促進農業生產、推動鄭州乃至全國期貨市場發展方面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1996年,由於出現了「粳米風波」、「327國債期貨事件」、「蘇州紅小豆風波」、「膠合板事件」、「廣聯豆粕事件」、「海南咖啡事件」,中國期貨市場再次進行清理整頓,交易所從15家減至3家,交易品種從35個減少
『叄』 期貨有毀約嗎
就是你的保證金。
『肆』 為什麼說期貨交易通常不存在違約風險
因為期貨交易只能在期貨交易所里交易。期貨公司和交易所在你交易之前需要你繳納足額的保證金,你才能夠交易,當你交易完成後,你的保證金會按照你交易的實際結果由銀行強行劃出或者進賬,你沒有違約的風險。當你的合約虧損接近你的保證金比例時,交易所和期貨公司會對你的賬戶進行強制平倉,所以你也沒有違約風險
『伍』 關於期貨套期保值時,交割違約的問題
1、首先,A公司並沒有任何損失。因為A公司已經在期貨上賺到了6000-2000=4000元,其現貨損失也是4000元,期現相抵正好彌補,另外還得到1200元的補償
2、交易所都有交割違約的懲罰規定,首先通常是交割價格的20-30%的罰款。
其次,如果是買方違約,那麼交易所會將賣方的貨物在現貨市場上予以拍賣,如果拍賣的價格低於交割價格,差價部分由違約的買方承擔。
如果是賣方違約,那麼交易所也要在現貨市場上尋購符合標的的貨物,買下後交付給買方,如果購買的價格高於交割價,那麼差價也由違約的賣方承擔。
3、所以不論交割時買方或賣方哪一方違約,對另一方都不會造成額外的損失的,這就是期貨交易有充分履約保證的關鍵之處。
4、補充一點:你說的情況絕對不可能發生,交割中的一方違約是有可能的,但另一方絕不會有損失。因為對於買方來說,期貨交易所就是賣方;對賣方來說,交易所就是買方,除非交易所破產了,否則怎麼會有損失呢?
再說了,進入交割月後第一天,保證金就開始逐步提高,到最後交割前已經提高到50%了,你覺得現貨價和期貨交割價差別能大於50%嗎?
況且如果是交易者違約率,還有其開戶的期貨公司負責賠償呢,期貨公司有一筆基礎保證金押在交易所裡面是不可動用的(不能用於交易)。如果是自營會員違約,它也有基礎保證金在交易所的賬戶上存著呢!
『陸』 套保期貨投資者,到期履約時,對方違約不履行交易怎麼辦
從法律意義上講,每個交易者交易的「對方」都是期貨交易所。也就是說:對買方來說,交易所就是賣方;對賣方來說,交易所就是買方。所以在最後交割時,不存在你的「對方」違約的問題。
當進入交割後,持空單(或多單)的交易者因為沒有可交割的貨物(或沒有足夠的資金)的話,造成與其配對的交易者無法履行交割手續的話,交易所會對其進行罰款處理,罰款比例一般是交割貨物總值的15-30%,這部分罰款由交易所收取後,計入交易所的風險資金帳戶,不會支付給配對的交易者。
另外,如果是賣方違約,則交易所會按照市場價格采購符合交割標準的貨物,支付給買方,其價格差價和相關費用由違約的賣方承擔。
如果是買方違約,則交易所會將賣方的貨物以市場價格拍賣,貨款支付給賣方。如果總價值達不到交割的總值,則差價部分和相關費用由違約的買方承擔。
『柒』 期貨違約會有什麼懲罰
一般來說期貨合約越接近交割月其保證金要求會逐步被交易所提高的,特別是商品期貨尤其明顯,其越接近交割月的保證金比例就越大。一般你的保證金帳戶的保證金水平達不到期貨合約保證金要求時一般早就被強制平倉,實際上很多時候未到交割期就已經被平倉了。
2008年時由於雷曼兄弟突然宣布破產,其遺留了相當多的一部分未平倉的期貨合約,我記得當時在香港方面就是由港交所出面進行平倉的(有報道指這些合約頭寸最後虧損是以億計的,究竟多少個億就不記得了),所動用的是一個與期貨相關的保護基金,實際上在大部分的期貨交易中,在成交的一小部分手續費當中就是這個相關的保護基金抽取,就是為了保護期貨買賣雙方,如遇違約情況對於被違約方的補償資金來源。理論上來說,對於違約方交易所可以對其在未清償相關的違約款項前,可以對其實施交易限制措施,如禁止其新開倉合約。
『捌』 建國以來最大的期貨市場操縱案
期貨市場風險回顧之一「上海粳米事件」
前事不忘 後事之師——上海「粳米事件」回顧
粳米期貨交易因具備發達的現貨基礎、市場流通量大而一度表現十分活躍, 在早期的糧食期貨市場上佔有重要的地位。1994年上海「粳米事件」發生後,監 管部門暫停了粳米期貨交易。時至今日,眾多業內人士在談到恢復與開發大品種 期貨交易時總要提到粳米。因此,對上海「粳米事件」作一個全面回顧與總結是很有必要的。
一、事件起因與經過
粳米期貨交易從1993年6月30日由上海糧油商品交易所首次推出到1994年
10月底被暫停交易,價格出現過三次明顯上漲:第一次,199 3年第四季度,在南方大米現貨價大幅上漲的帶動下,粳米期貨從1400元/噸上升至1660元/噸;第二次, 1994年春節前後,受國家大幅提高糧食收購價格的影響,期價從1 900 元/噸漲到2200元/噸; 第三次,1994年6月下旬至8月底,在南澇北旱自然災害預期減產的心理作用下,期貨價格從2050元/噸上揚到2300元/ 噸。
到了7月初,上海糧油商品交易所粳米期貨交易出現多空對峙局面。空方認為:國家正在進行宏觀調控,加強對糧食的管理,平抑糧價政策的出台將導致米價下跌;多方則認為:進入夏季以來,國內糧食主產區出現旱澇災害,將會出現糧食短缺局面,而且當時上海粳米現貨價已達2 000元/噸,與期貨價非常接近。雙方互不相讓,持倉量急劇放大。隨即,空方被套,上糧所粳米價格穩步上行形成了多逼空格局。
7月5日,交易所作出技術性停市之決定,並出台限制頭寸措施。
7月13日,上海糧交所出台了《關於解決上海糧油商品交易所粳米期貨交易
有關問題的措施》,主要內容包括:召開會員大會,要求多空雙方在7 月14日前將現有持倉量各減少l/3;上述會員減少持倉後,不得再增加該部位持倉量;對新客戶暫不允許做粳米期貨交易;12月粳米貼水由1 5%降至l1%;交易所要加強內部管理等。
隨即,多空雙方大幅減倉,價格明顯回落,9412合約和9503合約分別從2250元/噸、2280元/噸跌至最低的2180 元/噸和2208元/噸。
誰知,進入8月,受南北災情較重及上海糧交所對粳米期價最高限價規定較高的影
響,多方再度發動攻勢,收復失地後仍強勁上漲,9 503合約從最低位上升了100元/噸之多,9月初已達到2400元/噸左右。
9月3日,國家計委等主管部門聯合在京召開會議,布置穩定糧食市場、平抑糧油價格的工作。
9月6日,國務院領導在全國加強糧價管理工作會議上,強調抑制通貨膨脹是當前工作重點。受政策面的影響,上海粳米期價應聲回落,價格連續四天跌至停板,成交出現最低紀錄。
9月13日上午開盤前,上海糧交所發布公告,規定粳米合約漲跌停板額縮小至10元,並取消最高限價。受此利多刺激,在隨後幾個交易日中粳米期價連續以1 0元漲停板之升幅上沖。這時,市場上傳言政府將暫停粳米期貨交易。於是,該品種持倉量逐日減少,交投日趨清淡,但價格攀升依舊。
到10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證券委《關於暫停粳米、菜籽油期貨交易和進一步加強期貨市場管理的請示》。傳言得到證實,粳米交易以9 412合約成交5990手、2541元/噸價格收盤後歸於沉寂。
『玖』 期貨交易所違約行為產生的原因
要是還沒被縮成3交易所前的年代
違約就是人為操作 風險失控
『拾』 期貨交易的市場構成
期貨交易市場由期貨交易主體、期貨交易所、期貨經紀公司和期貨結算所構成的有機整體,現代市場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接下來小編為你介紹。
發達國家期貨市場及其結構和功能已實現了制度化、規范化和法律化。我國尚處於試點、起步階段,有關政策法規正在不斷完善之中。
期貨交易市場參與者亦稱期貨交易者,根據參與交易的動機,可分為套期保值者和投機套利者。套期保值者指通過在期貨市場上買賣與現貨市場數量相等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貨合約,來抵消現貨市場價格波動所帶來的風險的企業或個人。套期保值者有兩個主要的共同點:
(1)他們都必須在現貨市場上操作,買進或賣出實物商品或金融商品;
(2)利用期貨市場轉移和迴避價格風險。
在期貨交易市場中,參與套期保值的主要是產品生產者和使用者以及經營者。
他們進入期貨交易市場的目的是為了尋找一種理想的保值手段,因而總希望價格能夠平穩,這與投機者不同,投機者則希望價格波動頻繁以便捕捉獲利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