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咖啡期貨市場
① 咖啡的國內外現狀分析及水平
一、咖啡市場分析
跨入21世紀後,中國經濟的飛速增長,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飲品日益多樣化,咖啡逐漸與時尚、現代生活連在一起帶動了咖啡消費量的迅猛增加,形成巨大消費潛在市場。
1. 據權威部門統計,目前,在中國咖啡消費量近年來保持在3萬-4萬噸之間,每年市場增長速度在 10%-15%。有望成為世界上最具潛力的咖啡消費大國。預測2012年我國的消費量將達到12萬噸,市場零售額將達到數百億人民幣。北京市場的增長率更是高達18%,全國有13600家咖啡館,2200家咖啡相關企業,從業人數達到50萬人,其消費市場的規模和吸引力,讓越來越多的國外企業已經開始關注中國市場,而這也正是各大咖啡生產國和咖啡商熱衷於進入中國的主要原因。
2.咖啡消費品位越來越高,文化的魅力就是市場的魅力。速溶咖啡己遠遠不能代表咖啡消費了,消費者開始認知咖啡的品牌、風格和純正,知道如何享受咖啡帶來的樂趣。
② 2019年全球咖啡市場供需現狀及價格走勢分析報告
咖啡是採用經過烘焙的咖啡豆製作的飲料,與茶葉、可可並稱為世界三大飲料,是流行范圍最為廣泛的飲料之一。近年來中國咖啡種植和消費的發展愈來愈為世界所矚目,隨著咖啡這一有著悠久歷史飲品的廣為人知,咖啡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所接受。隨之而來的「咖啡文化」充滿生活的每個時刻。麥斯威爾、雀巢、哥倫比亞等國際咖啡公司紛紛在中國設立分公司或工廠,為中國市場提供品種更多、價格更優的產品。
一、世界三大咖啡
(一)藍山咖啡
是一種大眾知名度較高的咖啡,只產於中美洲牙買加的藍山地區,並且只有種植在1800米以上的藍山地區的咖啡才能授權使用「牙買加藍山咖啡」的標志,占牙買加藍山咖啡總產量的15%。藍山咖啡擁有香醇、苦中略帶甘甜、柔潤順口的特性,是為咖啡之極品。
(二)琥爵咖啡
產於古巴水晶山,在咖啡行業同樣具有很高的聲譽,古巴水晶山咖啡在世界排名在前幾位,水晶山與牙買加的藍山山脈地理位臵相鄰,氣候條件相仿,可媲美牙買加藍山咖啡。古巴大使館的指定咖啡,被稱為獨特的加勒比海風味咖啡
③ 2016一2017咖啡豆期貨報價
您好,目前國內期貨市場沒有咖啡的期貨合約,您可以在文華財經上查外盤—紐約ICE查看16年咖啡期貨行情。
望採納~
④ 紐約咖啡期貨交易價格
1 期貨基本常識(最全的)
國際期貨的發展概況
人類的歷史實際上就是一部交易發展史。隨著人類社會實踐的不斷發展,交易的方式越來越高級,從原始的以物易物到一般等價物到貨幣作為交易媒介。
期貨也是一種交易形式的創新。期貨的產生同樣是人類社會實踐發展的要求。最早的有組織的期貨交易出現在17世紀的日本。當時的日本兩種經濟平行:一是原有的以耕地資源為主的農業經濟,一是日益擴張的城市經濟。富裕的地主和封建領主發覺他們自己被擠壓在這兩種經濟之間。他們收得的地租,是他們的封建佃農以每年收成的形式交給他們的。這種收入是不規則的,受到不可控制的因素的干擾,如氣候和其他季節性特徵的影響。因為貨幣經濟要求貴族們手頭上始終有現金,收入的不穩定促使他們把多餘的糧食運到大城市大阪和江戶(現東京),在那裡他們可以找到倉庫儲存起來,到必要時出售。為了更快地得到現金,地主們很快就出售他們的庫存票據,即他們儲存在農村或城市倉庫的產品的憑證。商人們買進這些票據,以期獲得他們預想的需要,因為他們也同樣時時受到收成不穩的影響。
最後,"糧食票據"成了交易中普遍接受的貨幣形式。不過,庫存的糧食在數量上常常不能滿足貴族們的需要,許多商人在貴族們實際出售糧食票據之前就給他們賒帳,當然是要收利息的。
到17世紀後期,日本的稻米市場發展為只允許進行期貨交易了。1730年,日本帝國政府正式承認這一市場為"稻米預期交易"市場。市場上的許多規定與今天歐美國家的期貨交易規定相似。
日本在期貨市場里引入現貨市場,顯然是受到西方交易的影響。早在19世紀早期,隨著美國經濟的發展,商品交易從沒有組織的俱樂部協會形式演進到了正式的交易所。芝加哥交易委員會是第一個這樣的交易所。它於1848年建立,有82個成員。在芝加哥的交易有標准規定、檢察制度和過磅體系。
美國大的交易所主要在芝加哥和紐約。選擇這些地方是由於他們都在交通要道上的緣故。紐約地處海運的重要港口,是理想的國際交易場所。芝加哥位於通向美國農業心腹地帶的鐵路和水路中心,是美國國內交易最理想的地點。芝加哥交易委員會的期貨交易很快就達到了相當的規模,並迅速為其他交易所採納。1870年時,在紐約的期貨交易有紐約產品交易所和紐約棉花交易所。同一年,在新奧爾良也出現了棉花交易所。1885年,紐約的咖啡交易所的期貨交易已十分活躍了。自19世紀下半葉以來,一系列的其他商品交易所相繼成立。
從國際期貨市場的發展來看,大致經歷了由商品期貨到金融期貨、交易品種不斷增加、交易規模不斷擴大的過程。
隨著工業革命的爆發,英國在19世紀中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金屬生產國,產生了對金屬價格波動風險規避的需求。1876年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推出銅、鋁、錫等交易。1929-1933世界經濟危機,導致各國貨幣大幅貶值,紛紛放棄金本位制,黃金價格大幅波動。1933年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推出黃金、白銀期貨。
隨著經濟的發展,在商品市場之外逐步衍生出金融市場包括貨幣市場、證券市場,金融市場同樣存在價格風險規避的需求。二戰後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其核心是美元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外匯交易波動不超過平價上下1%的固定匯率的金匯兌本位制。這一規定,實際上讓其它國家貨幣釘住美元,美元等同黃金,成為世界貨幣。1971年8月,美國宣布停止按官價兌換黃金,同年11月和1973年2月,美元先後兩次貶值,美元與黃金切斷聯系,多國貨幣紛紛實行浮動匯率,至此,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徹底瓦解。70年代初浮動匯率制的實行,使外匯風險空前增大,對外匯風險的防範要求日益強烈。為了規避日漸增大的外匯風險,人們創造出許多管理外匯風險的手段,外匯期貨應運而生。1972年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推出了英鎊、加拿大元、德國馬克、法國法郎、日元等外匯期貨。
希望採納
⑤ 咖啡行業在中國的發展趨勢及前景分析
咖啡消費市場發展廣闊 已經成為城市消費一大潮流。咖啡市場的消費群多元化,許多人接受並喜歡,咖啡市場文化知識深厚,體現層次和品味。咖啡市場的不斷開闊,就業前景選擇性廣。
⑥ 期貨青商咖啡什麼時間交易
你好,期貨裡面沒有青商咖啡,只有美國的咖啡期貨。美國的咖啡期貨交易時間是:紐約時間 4:15-13:30;北京時間 17:15-2:30(對應美國標准時),16:15-1:30(對應美國夏令時)。
⑦ 深圳哪裡有咖啡豆批發市場網購的就暫時不考慮了,看不見摸不著,求大師指點指點...
這個~比較難~要的量大的話可以自己去雲南買呀!(我們不符合你的要求,我們只有網上有售,當然你來雲南的話可以直接來公司看的)國內唯一有美國有機認證的咖啡,前幾年都在出口的,11年成為星巴克第一家中國供應商,杯品在84~87。(店裡的一款「歸來」烘焙豆,分數是這個月初,美國精品咖啡協會創始人之一的泰德林格先生造訪我們公司的時候給出的分數。)某寶上搜「曼老江咖啡」就可以了,最小有1公斤裝的生豆,也就幾十塊錢,你有興趣可以買一包先試試。如果來昆明就更好了,可以直接去公司看。
⑧ 中國有沒有咖啡期貨
明確回答:中國現在還沒有咖啡期貨。
一般說的咖啡期貨,是美國C型咖啡
能成為期貨交易標的的商品,一般都具有這些特點:價格波動大、供需量大、易於分級和標准化、易於儲存、運輸。作為經濟作物的咖啡,也具備這些屬性。
咖啡豆是全球交易量僅次於原油的大宗物資,投機屬性較強,1882年紐約咖啡交易所就開始咖啡豆期貨交易。英為財情上的價格顯示,國際大宗商品領域,咖啡是價格波動較為劇烈的品種,不僅是因它是農產品,也因為產地主要集中在熱帶氣候區,異常氣候高發。
從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來看,咖啡期貨一直是全球最投機的商品之一。此外,咖啡豆作為重要的一部分,價格漲跌甚至會直接關乎其生產國的經濟情況。據悉,雲南出產的咖啡在品質上接近哥倫比亞咖啡和藍山咖啡,但因在國際貿易方面缺乏定價權,只能被動接受國際市場價格變化。
國內咖啡期貨最新進展:
值得欣慰的是,我國有望迎來本土的咖啡期貨。2017年11月,鄭商所舉辦了咖啡期貨可行性論證會。2018年2月6日,鄭商所相關負責人表示,2018年將穩步推進紅棗、咖啡等涉農期貨品種上市工作。國內咖啡期貨的上市,除了豐富期貨交易品種,還被業內人士賦予了更深層的含義——精準扶貧。
雲南是我國的咖啡生產大省,而且咖啡種植又主要集中在雲南貧困縣域,是當地農戶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因此,上市咖啡期貨不僅有利於咖農防範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穩定收入,還有望在「精準扶貧」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⑨ 從咖啡的種植到咖啡豆的處理、再到咖啡的沖泡、最後到咖啡的服務,其整個的過程是怎樣的請做詳盡敘述。
咖啡豆的栽植
很難聯想到咖啡會是生長在樹上的果實內果核,正如其他農產品一般,不同的產區會孕育出不同的風味,改變其風味的主因除了不同農庄各有其栽植的手法外,氣候.雨量.濕度.乃至土壤,肥沃的火山岩區或是易碎的紅土,均會營造出咖啡活潑誘人的生命力。
在商業交易上,最重要的咖啡豆,主要來自兩個原種,即Coffee Arabica及Coffee Robusta,這兩種咖啡豆之植株、栽培方式、環境條件、形狀、化學組成分,甚至後續生豆的加工方法等都有所不同。一般而言,質量較好、較昂貴的咖啡豆,都來自Arabica種咖啡豆。
欲區別這兩種咖啡豆並不難,從其外觀即可輕易的加以區別。Arabica咖啡豆的形狀為半卵形,顏色呈綠色到淡綠色;Robusta種咖啡豆的外形較圓,顏色呈褐色。
阿拉比卡(Coffee Arabica )意味著全世界最優質的咖啡,理想的栽植地位於南北回歸線的環狀地帶(南北緯25度間)及山區或不易下霜的亞熱帶,較具代表性的品項如中美洲的哥斯大黎加.瓜地馬拉,南美洲的哥倫比亞.巴西,非洲的肯亞.衣索比亞,印尼的蘇門答臘.曼特林等,其產量約佔世界總產量的70~80%。
阿拉比卡(Coffee Arabica )的品種雖多,但主要仍是以鐵畢卡種(Typica)、波旁種(Bourbon)、Maragogipe種及Catuai為主要品種,諸如牙買加藍山、夏威夷可那、印尼蘇門達臘等,均屬鐵畢卡種(Typica)。
羅姆斯達(Coffee Robusta)約佔世界總產量的20~30%,與阿拉比卡相較起來屬低地栽培,耐高溫.耐乾旱.多雨. 害,適應力極強,是咖啡三大原種當中平均收獲量較多的,另缺乏酸味.苦味強.香氣不足,亦是羅姆斯達的一大憾事,其主要產地分布於非洲各國如象牙海岸.安哥拉.馬達加斯加島等,菲律賓.越南及印尼(爪哇)印度等,同是主要栽植地。
利比利亞(Coffee Liberica)由於質量較差,栽植比例已大不如前,僅有少數生產國自行飲用,如利比亞.安哥拉等。
咖啡豆之烘焙
較常見的區分法為肉桂色烘焙(Cinnamon Roast)都會式烘焙(City Roast)全都會式烘焙(Full-City Roast)維也納式烘焙(Vienna Roast)義大利式烘焙(Italian Roast)及法式烘焙(French Roast)生豆的選別,掌握烘焙機的特徵與構造,耐心的重復測試,是一個成功烘焙師的不二法門。作業環境空氣與濕度的變化,原料進鍋的適當時機,受熱程式及時間的精確掌控,排煙氣閥如何調節,冷卻系統及程式,甚至計算到每一顆咖啡豆在鍋爐內的移動速率,都充分賦予了咖啡活躍的生命力。
咖啡豆之杯測
絕對是件苦差事,主要是決定那些豆子合適應用何種的烘焙程序或調配方式,藉以達到最佳的效果,須配合大環境營造出的適當時機及測試人員的生理狀態。定量咖啡與沸水的比例,精確的研磨,標準的水溫,相同的浸泡時間,之後測試人員在彼此不交談的情況下皆盡所能找出缺失,迅速記錄下來,現場的畫面保證讓一些初入門者目瞪口呆,杯測時的花樣百出,其因是利用真空方式吸取一口咖啡直達舌根,瞬間去感受到酸/甜/苦/澀的基本味覺,若非是專業人員,在短時間內要完成一定數量的精確測試,恐非易事。
適當的研磨關系著一杯咖啡的成敗,無論是何種沖泡方式都有其正確的萃取標准,亦可稱之咖啡豆中能為水分子分解的質量,簡易的法則就是沖煮時間愈短,其研磨刻度愈細,另同一操作模式,沖煮份量的多寡,為求均衡的作業質量,亦需適當的調整研磨刻度。
不同的研磨設計,也造成不同的研磨效果,就其作業需要,選擇適當的研磨齒盤(刀片),合適的馬達轉速,定能大幅提高對咖啡的鑒賞力。選擇合適的包裝或容器,存放於適當的空間,就是這麽回事,但新鮮的咖啡對保存環境是極端敏銳的,近年來專家們大力推薦採用鋁箔的包裝材質(不透光)搭配單向排氣閥,為國內外大廠們所稱許及認同,阻隔了氧氣的入侵且能夠排出二氧化碳,大幅延長了品嘗新鮮咖啡的蜜月期。至於存放,個人認為僅需置於不易受潮,陽光不直射的蔭涼處即可,冷藏或冷凍並非絕對理想,纖維質的過度收縮,良性油脂的凝結,冰箱內的異味,萃取時的高低溫差,都是發人省思的,不是嗎?
咖啡豆之沖煮
將研磨過的咖啡,經任何方式使其水溶性成份溶析出,此過程可稱作沖煮或萃取,正如同咖啡豆一般,沒有哪一類是完美無瑕的,咖啡的萃取也是一樣,沒有一種方法是零缺點的。
一杯咖啡里,水份佔98%以上的比例,選擇適當的水質,是沖煮咖啡的首要條件,含有適度二氧化碳及鈣.鎂的凈水,對於良質內容物的萃取,有一定的助益,依口感美味程度依序排行為地下水 / 自來水 / 礦泉水 / 蒸餾水,然地下水及自來水均需經過二次凈化處理方稱理想,至於礦泉水和蒸餾水,部份專家稱作乏味的水,對口感的均衡度有一定負面效應。
適當的研磨亦關系著一杯咖啡的成敗,細研磨因與空氣的接觸面大,除加速其氧化外,一旦與水結合後,透析速度是粗研磨的數倍,此時,沖煮人員在時間及水溫上的調節,攸關一杯咖啡的成敗。無論何種沖煮方式,套用簡易的公式即水溫高低與研磨粗細成正比,與受熱時間成反比,沖調過程個人的調理手法,牽動到水分子與纖維的撞擊,亦充分影響了萃取的均衡度,適度的水溫約攝氏90.5 ~96度(Espresso除外),適宜的萃取率約18%~22%的可溶性物質,合宜坊間多數的沖煮方式,換言之,將其良性成份完整抽出,劣質內容物保留於纖維質中,即是一杯咖啡的完美呈現。
義大利濃縮咖啡
最擔心在留言板上留下爭議性的討論話題就屬Espresso了,究竟Espresso意味的是什麽?一種咖啡的萃取方式、一款另類的綜合咖啡、一種特殊的烘焙手法、一種獨特的飲用方式、一款難以言喻的藝術……,以上皆是。
任何的萃取方式都難以和純正的濃縮咖啡相比擬,濃郁豐厚,適度的壓力使得合宜的水溫迅速通過咖啡粉末,乳化了咖啡中自然存在的良性油脂及豐富的蛋白質,猶如微甜般的巧克力,悠遊於口腔內,緩緩延伸,襲卷了整個味覺,正因此,台灣地區在承襲了近四十年的日系咖啡文化後,竟會在短短數年內,讓義式咖啡佔有一席之地,且大幅改變了本土咖啡文化。新鮮的咖啡豆,合宜的細研磨 / 水溫 / 壓力 / 比例,滿足許多老饕,卻也引爆了專家們的激情討論,總之,好事一件。
一般形式的沖泡法,只能萃取出咖啡內部水溶性的物質,然而Espresso則可以藉著高壓來萃取出非水溶性的物質,將咖啡內部的脂質完全的乳化融入水中,這即是形成克立瑪(Crema)與醇味(Body)的主要因素。
為了達到經高壓萃取後的均衡口感,所有出售咖啡的商家都會認真研發自己獨家配方的Espresso,甚至引以為傲;通常Espresso所指的是較深烘焙的豆子,特殊烘焙的手法將脂質趕到細胞孔的出口處,方便與高壓、快速的萃取方式相容……;絕非將豆子烘的焦黑即能稱作Espresso。
在歐洲國家如果見到咖啡的愛好人士,一口飲盡一杯Espresso無須意外,這是當地人的生活習性;在美國大部分的人是不喝Espresso的,多數人通常喝的是加入了牛奶的卡布基諾或是拿鐵;回到了亞洲國家那就更炫了,除了什麽都喝之外,Espresso咖啡專家們的迅速竄起,更細心的將咖啡與綿細的牛奶密切結合,單看『拉花』吧,真會教那些老外看傻了眼;Espresso……,真好。
咖啡樹的植物學
咖啡樹是植物學中一種多年生的常綠雙子葉灌木,其野生種之樹高約10公尺,但是一般大量栽培之咖啡樹的樹高僅約2~3公尺,以維持適當的樹狀並利於採收;咖啡樹的樹枝對立生長,呈水平或下垂分枝生長,其樹葉則對生於短莖分枝上;Arabica種的樹葉長約15公分,Robusta種的樹葉較長,呈卵形或尖槍形,其顏色為亮綠色。
咖啡樹的第一次花期約在樹齡3年-4年時,花呈乳白色且具有香甜的花香,其花冠長約20毫米,上部分裂成8個花瓣。在咖啡花凋謝以後,慢慢形成長約18毫米,直徑為10~15毫米的卵形果實,最初呈綠色,熟成以後冉呈紅色,此果實即可採收,一般稱為Cherry。咖啡果實內含有兩顆咖啡豆,也是咖啡樹的種籽,這兩顆咖啡豆各以其平面,面對直立在果實內,各個咖啡豆都為一層薄的外膜所包覆,此膜稱為Silverskin,其外層又被覆一層黃色外皮,稱為Parchment,整個咖啡豆則包裹於黏質漿狀物中,形成咖啡的果肉,最外層則為外殼。
咖啡樹的栽培環境
由於咖啡樹之生理特質的關系,全球能做咖啡豆商業性栽培的地區是有限的。主要是受到溫度的限制,因為咖啡樹很容易受到霜害。因此,緯度偏北或偏南都不適合栽種,以熱帶地區為宜。在熱帶地區栽種咖啡樹要特別注意海拔高度,愈接近赤道,愈能在愈高海拔的山地栽種,如在海拔2,500公尺高地也能栽種。咖啡樹難以忍受30°C以上之高溫,特別是低濕度地區。雨量也要適當,一般而言,適當年降雨量為1,500毫米,但是在某些地區,其年雨量高達2,500毫米才能栽種出質量良好的咖啡豆,這主要是土質的關系。
Arabica與Robusta咖啡樹之栽培條件是有所不同的,Arabica的栽培條件如下
氣候:最適當的生長溫度為15°C ~ 24°C,若溫度超過25°C,光合作用會降低,若持續在30°C以上之高溫下,樹葉會受到傷害。它適合於涼爽、有樹蔭之森林中生長,如衣索匹亞高地,因此高溫是低海拔地區種植咖啡的主要限制因素。咖啡樹對於霜害是很敏感的,其他如強風及低濕度等也是不利的因素。在雨量方面,以年雨量1,500~2,500毫米為適宜,最好能平均分配在9個月中,其他3個月為旱季。在肯亞、坦尚尼亞北部及哥倫比亞等赤道附近的區域,有2個雨季及旱季,因此可以1年2收。土壤:最適宜之土質為火山灰地質,其次為片麻岩、砂石、石灰岩、玄武岩及溶岩等土質。咖啡樹的根部對於氧的需求量很大,排水不良及黏質土壤都不宜種植。砂質土壤也不宜,因為無法涵養水分。在乾燥地區,土壤應具有高度保水性,並且要深達2~3公尺。土壤之PH質以偏酸性較佳,否則需要加以改良,低養分土壤需進行適當的施肥。
Robusta咖啡樹的特性是較適合生長於低海拔地區,能耐較高的溫度及較多約雨水,需要較多的腐質土,抗病力也較強。
全球咖啡種植狀況
��世界咖啡的主要栽種區域,雖集中在接近赤道地區,但卻廣布於中南美洲、 非洲、亞洲及大洋洲。主要生產國如:巴西、哥倫比亞、象牙海岸、印尼、墨西哥、衣索匹亞、薩爾瓦多、瓜地馬拉、;印度、烏干達、哥斯大黎加、 厄瓜多、喀麥隆、肯亞、薩伊、馬達加斯加、宏都拉斯、 秘魯、巴布亞紐幾內亞及越南…等,估計全球產量超過600萬公噸
巴西為眾人皆知的咖啡最大生產國,絕大多數為Arabica種咖啡豆;哥倫比亞也是非常有名的咖啡生產國,以質量優良聞名於世;牙買加雖然產量不多,但是由於著名的藍山咖啡豆產於該國而馳名於世;衣索匹亞則是Arabica種咖啡樹的原產地,當前仍然可以在該國找到野生原種。最值得注意的是東南亞地區種植咖啡的蓬勃發展,東南亞在這方面雖然起步較晚,但是近年來的產品及質量都有急起直追的現象,此外由於亞洲地區咖啡消費量的無窮潛力,遂引起咖啡加工廠商的注意,紛紛就近設廠,利用附近生產的咖啡豆原料,以歐美先進的設備及咖啡專業國之豐富經驗,生產各種咖啡製品,行銷全球。
咖啡漿果之加工
在咖啡生產地區中,生咖啡豆的加工方式主要有二種方法,分別為乾式加工法及濕式加工法,前者較為簡單,製程中對於咖啡豆的傷害較少,將所採收之咖啡果實立即進行乾燥及後續加工即成;相反的,濕式加工法需要嚴格的控制採收條件,雖然加工過程較為復雜,但部分品鑒專家認為所得生咖啡豆的質量較佳。
除了乾燥之前不同的加工方式以外,完成乾燥以後之生咖啡豆的後續加工步驟則是類似的,這些步驟包括:清凈、去殼(膜)、大小分級、篩選(比重/顏色)、儲藏或裝袋等,這些加工步驟又稱為後續加工或出口(交易)前加工。
濕式加工
濕式加工法可以產出質量較佳的生咖啡豆,此法通常用來生產溫和arabica咖啡豆,廣泛應用於中美洲及拉丁美洲。濕式法需要額外的一些設備,如初步清洗、分級.打漿、發酵及乾燥等設備。此外,也需要大量的清水。
僅有成熟的果實才能進行濕式加工,因此在咖啡漿果的採收上比較麻煩。所採收之成熟果實應盡快加工處理,避免因堆積而生成熱,使質量降低,如變色豆及臭豆的生成。咖啡果實經過水洗及去除雜質以後,即進行打漿,去除黏質漿狀物及外殼。
下一個步驟就是發酵,其目的在於水解黏質漿狀物,易於後續的清洗工作;此外,若黏質漿狀物殘留在咖啡豆,則在乾燥時會生成不良的發酵作用,會危害到咖啡的質量。站在生物化學的觀點而言,發酵作用就是在進行果膠的水解作用,雖然主要的水解作用是由果實所含之果膠水解酵素所進行的,但是也會因微生物的參與,生成不同程度的促進作用。應避免生成酸性有害微生物(黴菌)的生長。
發酵作用可以在水中或乾燥狀態下進行,也可以進行混合發酵,就是在開始的階段中進行濕式發酵,使其迅速酸化,以保護酵母菌,然後浸泡於水中,進行濕式發酵。發酵時間的長短依氣候條件及咖啡豆的狀況而異,在低海拔地區,發酵時間較短,高海拔地區的時間較長,約需48~72小時。添加果膠水解酵素可以縮短發酵時間,當咖啡豆不再其有沾黏性即可。 當發酵完成以後,即進行洗滌,將黏質物質完全去除。於瀝干後進行乾燥,使水分由60%降至50%左右,也可以在陽光下曝曬2至3天,使水分降至45%,再進行最後階段的乾燥,自然或人工乾燥均可,但乾燥溫度最好不要超過55。C,其最終的水分含旦應在I2%以下。
乾式加工
��乾式加工法通常應用於Robusta咖啡豆的加工,但也有少量的Arabica咖啡豆以此法加工。乾式加工法的方法簡單,不需投資太多的設備,咖啡果實也不必經過篩選,因此適合於人工短缺的地區採用,是一種最經濟的加工方法。
��乾式加工可以用自然或人工方式進行乾燥。自然乾燥即以陽光進行乾燥,其優點是設備投資最少,但需要空曠的乾燥面積;因咖啡果實之果漿中含有醣類及果膠,因此乾燥速度較慢。陽光乾燥通常在乾凈的土地或水泥地面上進行乾燥,將咖啡果實平鋪在地上,高度約3~4公分,在乾燥初期不應鋪得太高,以避免不良的發酵作用。
��在此階段中,過高的溫度會使咖啡豆生成變色作用,使銀白色的外膜褐變,會影響咖啡的質量。乾燥過程中需要經常翻攪,以避色黴菌的孳長。乾燥場要通風良好,因此赤道及森林區並不適當,因為通風不良且經常有霧氣滯留。
��在自然乾燥階段中,咖啡果實的表面會有許多微生物生長,尤其是黴菌,某些酵母菌及細菌也會生長。在一定的鋪高厚度下,乾燥所需時間視氣候及咖啡果實的大小、成熟度及水分含量而定。一般而言,乾燥時間約需3至4周。
��人工乾燥適合於人工成本較高的地區,其乾燥速度之主要限制因素為乾燥溫度。較高的乾燥溫度容易導致臭豆的生成,對於質量有極為不利的影響,一般以55°C以下溫度為宜。可採用的人工乾燥設備種類很多,如靜置式、回轉式、水平式及直立式等;使用之燃料如乾燥咖啡殼或木材等固態燃料或液態燃料及蒸氣等;將熱氣直接或間接與咖啡果實接觸均可。
後續加工
經過乾式或濕式加工後之生咖啡豆尚需進行一系列的後續處理,才能符合保存或出口交易上的條件,這些後續加工分述如下: �
重新乾燥:不管是乾式或濕式加工,所得之初級生咖啡豆的乾燥度通常都不足,需要重新加以乾燥,使水分確實降到11~12%,使易於脫殼或去膜。
清潔:乾燥的含膜生咖啡豆及部分乾燥之咖啡果實仍含有許多雜質,如石頭、金屬片及其它外來物質。這些雜質都應加以去除,以免損傷後續的加工設備。生咖啡豆可以經由漏斗通過篩網,去除大型雜物及中型不純物,再用磁鐵吸取金屬片,最後再用風選機分離其他雜質。
脫殼及脫膜:在濕式法加工生豆中,外殼及圍繞生豆之乾燥外膜都需要立即去除之,乾式加工之生豆要進行脫殼,若要完全去除銀白色外膜,則需要以精磨機拋光處理。
大小分級:不同大小之生咖啡豆有不同的等級及售價,因此需要進行分級。一般而言,顆粒較大的生豆較值錢,顆粒大小較整齊者也較好,將形狀不同的生豆,如扁平豆及半圓豆加以分離,有助於使後續密度選別更為容易,更有助於未來烘焙之均勻性,也有助於咖啡質量之提升。
密度選別:主要利用風選或重力分離的方式,將比重較輕之變形、變色或有病 害之生豆加以分離。
顏色選別:變色的生豆通常利用電眼來加以選別。
保存:在生產國當地之生咖啡豆的保存,不是以乾燥果實就是以乾燥含膜生豆的方式來保存。帶殼之咖啡果實因帶有外殼,可提供良好的保護,可避免昆 及水分入侵。生咖啡豆在進行保存時之水分含量不應超過12%在此水分含量之下,可將黴菌的生長及酵素的活性降至最低。當空氣的相對濕度超過74%時,無害的黴菌 會開始生長,在濕度達到85%以上時, 酵母菌及細菌可開始繁殖,因此保存時間之長短,端視保存濕度及溫度而定。保存過程中會生成一些生物化學反應,結果生成變色作用,其詳細之化學變化專家們至今尚未完全明了。
生咖啡豆之交易
在生產國中只有巴西當地的消費量較多,其他國家之出口量占總產量的比率都很高,如烏干達99%、盧安達88%、厄瓜多79%、哥倫比亞66%;在咖啡豆出口所佔外匯比率中,以哥倫比亞的66.2%為最高,對其他國家而言,也都是極為重要的外匯來源,因此如薩爾瓦多、盧安達等一些戰亂中國家,唯一不受影響而正常運作的事業,就是咖啡豆的生產與交易。
全球咖啡豆的生產與供應是有季節性的,如巴西的產季為4月到9月,哥倫比亞、肯亞、墨西哥、瓜地馬拉、宏都拉斯都是10月到隔年3月,牙買加為8月到9月,厄瓜多6月到10月,印尼5月到12月,哥斯大黎加9月到隔年2月等,其中以牙買加的產期最短,也更顯出藍山咖啡豆的珍貴。
在全球的總產量中,大約有70%的產量流通到交易市場中,其中以北美洲及西歐為最主要的市場,約占總交易量的80%。美國市場所涵蓋的質量范圍很廣,但一般以溫和口味為主,其供應來源很廣;英國及德國則以常規供應來源為主,如東非;法國則與象牙海岸及法屬西非國家關系密切;荷蘭則與印尼結合。北歐國家個人消費量最高,一般以溫和的ara-bica咖啡豆最受歡迎,德國亦同;法國及義大利則較喜好robusta咖啡豆;拉丁國家則偏好較濃郁的黑咖啡。
世界上最重要的咖啡豆貿易機構為國際咖啡組織(簡稱ICO),她有50個出口國家會員,控制了全球產量的99%。在ICO以下的出口國分為兩大類,主要生產國(24國)要遵循基本配額,產量少的國家則可不必受限於配額。當前咖啡豆全年貿易且超過7,000萬袋(每袋60公斤),其中主要配額國家佔90%以上。
生咖啡豆之交易主要分為自然交易市場(Physical Trade)及位於倫敦和紐約之期貨市場。生咖啡豆以麻袋分裝,其標准包裝重且為60公斤,袋上應註明產地來源、等級及ICO證明字型大小,以便配額的追蹤查核。
⑩ 咖啡市場微觀環境分析
暫時還不屬於生活必須,
主要還是商務需要,
城市白領為集中消費群。速溶咖啡占很大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