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期貨市場發展歷程
㈠ 國際市場上最早出現的期貨品種是
⒈商品期貨市場的發展
商品期貨是指標的物為實物商品的期貨合約,主要包括農產品期貨、金屬期貨和能源期貨。
⑴農產品期貨
1848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誕生。
⑵金屬期貨
最早的金屬期貨交易誕生於英國。1876年成立的倫敦金屬交易所,開金屬期貨交易之先河。至今倫敦金屬交易所的期貨價格依然是國際有色金屬市場的晴雨表。目前其主要經營品種有銅、錫、鉛、鋅、鋁、鎳、白銀等。
美國金屬期貨的出現晚於英國。紐約商品交易所(New York Commodity Exchange,簡稱COMEX順)成立於1933年,由經營皮革、生絲、橡膠和金屬的交易所合並而成,交易品種由黃金、白銀、銅、鋁等,其中1974年推出的黃金期貨合約在七八十年代的國際期貨市場上有一定影響。
⑶能源期貨
目前,紐約商業交易所(New York Mercantile Exchange,簡稱NYMEX)是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能源產品交易所,上市的品種有原油、汽油、取暖油、丙烷等。
⒉金融期貨的出現和發展
率先出現的是外匯期貨。1972年5月,美國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設立了國際貨幣市場分部(International Monetary Market,簡稱IMM),首次推出包括英鎊、加拿大元、西德馬克、法國法郎、日元和瑞士法郎等在內的外匯期貨合約。
1975年10月,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上市國民抵押協會債券期貨合約,從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推出了利率期貨合約的交易所。1977年8月,美國長期國債期貨合約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上市,是迄今為止國際期貨市場上交易量最大的金融期貨合約。
1982年2月,美國堪薩斯期貨交易所(Kansas City Board of Trade,簡稱KCBT)開發了價值線綜合指數期貨合約,使股票價格指數也成為期貨交易的對象。
目前,在國際期貨市場上,金融期貨已經占據了主導地位,並且對整個世界經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㈡ 英國期貨市場的優點
一、監管層次分明,分工明確
FSA,英國金融監管局,類似於我國的證監會、銀監會以及保監會的復合體,承擔著銀行、證券、期貨、保險的監管功能。(獨家證券參考,全新角度看股市……)
FSA監管的原則就是保護投資者利益,特別是散戶的利益,維護市場信心,FSA和公司保持穩定的聯系,確保了解期貨市場的最新動態以及公司動態。例如,FSA公布有熱線電話,供一般的公司與之接洽,並且FSA還有工作人員專門負責一些大型公司,比如我們後來訪問的Calyon(凱雷)就有FSA的人專門負責監管。
FSA的人員會定期和期貨公司的高管溝通,也就是下基層,聽取公司的工作匯報以及未來的工作安排。在年報中,期貨公司還需要向FSA報送未來一年的工作計劃安排。當然,FSA也可以根據需要,要求經紀公司更為頻繁的報送監管報表,從每月一次改為每天,而且即使問題解決後,也需要繼續每日報送,直到FSA認為不需要這么做為止。
FSA的工作人員來自五湖四海,國際化特徵明顯,例如負責接待我們的兩位FSA官員均為來自德國的女士。FSA工作人員的敬業和專業精神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中央清算機構主要控制資金風險
從控制風險的角度看,LCH也就是倫敦清算行,成為風險控制的核心環節。我們在6月24日上午來到清算行,LCH總裁介紹了LCH-clearnet的歷史。目前國內的交易所還承擔著清算所的功能,但是從歐美國家期貨市場的狀況看,獨立的清算行更能夠起到控制市場風險的作用。首先,LCH是一個確保獨立的結構,成為所有賣家的買家,所有買家的賣家。當然,LCH的清算會員需要具備一定的資金資格。作為非營利性組織,LCH致力於提高服務,同時降低手續費,收入主要用來提高技術水平,盈餘將會返還給清算行的會員。
LCH實行的具體風險控制機制包括,在交易行情波動劇烈,市場風險巨大的時候,就會提高保證金,甚至當日追加保證金,會員如果不能及時追加保證金,清算行有權直接從銀行劃撥資金,如果賬上沒有錢,LCH可以平掉多出的合約。LCH沒有持倉限制,但是會根據持倉的規模,要求會員增加保證金額度。
LCH還有一套類似於span的系統,以此來計算出潛在的風險,主要是通過輸入某個合約的歷史最大波動范圍,以及輸入理論的波動值,計算出在極端的情況下需要的最佳保證金水平。
三、交易所控制交易風險
在倫敦期間,我們還走訪了國際石油期貨交易所、倫敦金屬交易所、Euronext-LIFFE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等三家期貨交易所,最為直觀的感覺就是,這三家交易所的外觀都非常不起眼。LIFFE位於Cannon街旁邊的一座三層建築物裡面,外觀和一家普通的商店沒有區別,但是進去之後卻發現別有洞天。LIFFE是一家純粹的電子化交易所,沒有另外兩家交易所的交易池(tradingfloor),而是在全世界26個國家有2萬多台終端,但是LIFFE非常注重技術,技術人員就有三千人。進入LIFFE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個特別龐大的大廳,工作人員和不停閃爍的電腦屏幕很有特點,這就是市場監控部,負責動態監管LIFFE交易的所有品種。LIFFE的工作人員給我們介紹了如何動態的調整期貨合約的漲跌停板,保證市場的流動性,同時又能控制交易者的資金風險。
老牌的倫敦金屬交易所和國際石油期貨交易所則保留了傳統的場內喊價交易。LME的監管部官員是一位來自中國香港的同胞,已經在英國生活了三十多年,她非常熱情地介紹了LME先進的監管系統,從中可以動態計算會員持倉以及交易數據,以及會員持有的倉單數量和總倉單量的比率。LME沒有持倉限制,而是通過大戶持倉報告制度了解持倉的具體內容,當某個會員的客戶持倉過於集中時,交易所就會要求會員對此作出相應的合理解釋。當集中度超出一定標准,例如90%的時候,交易所將會要求會員將持倉減下來。
四、期貨公司如何適應監管要求
在倫敦期間,我們還訪問了英國的凱雷期貨公司以及AMT期貨公司。這兩家公司規模不同,而且客戶構成也有很大不同。凱雷期貨公司前身為著名的Carr期貨公司,客戶主要為機構投資者。該公司內設龐大的監管合規部,負責和監管部門打交道。凱雷期貨合規部的負責人為我們詳細介紹了如何按照FSA要求來規范業務運作流程,包括協調各種報表的報送,針對監管部門的要求來作出相應的答復。
AMT公司的負責人也詳盡介紹了期貨公司在日常風險管理中的運作流程,包括如何對客戶風險進行評估。他著重強調,並非所有的客戶都適合做期貨,而且期貨公司也需要對客戶的資金能力不斷進行評估,在必要的情況下,需要進行實地調查,了解客戶的資信情況,以避免出現客戶保證金追加不到位的情況發生。這一點充分體現了英國期貨公司審慎的經營理念,他們總是力圖將風險控制在事前。
為期十天的考察活動,使我們對英國的期貨市場監管有了更深的了解。近年來,歐洲期貨市場異軍突起,在成交量頻創紀錄的背後,以英國為代表的歐洲期貨市場卻很少出現重大風險事故,這其中的奧妙就在於歐洲期貨市場務實嚴謹的風險監管體制,這方面對於我國的期貨市場風險監控體制建設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㈢ 國際期貨市場經歷了哪幾個發展階段(簡單,明確)
國際期貨市場的發展,大致經歷了由商品期貨到金融期貨,交易品種不斷增加、交易規模不斷擴大過程。 1848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誕生;隨著現貨生產和流通的擴大,不斷有新期貨品種出現。最早的金屬期貨交易所誕生在英國倫敦,1876年成立;1933年,紐約商品交易成立,1974年推出黃金期貨合約,在70~80年代的國際期貨市場上有一定的影響。 20世紀70年代初發生的石油危機,給世界經濟市場帶巨大的沖擊,石油等能源產品的價格劇烈波動,直接導致了石油等能源期貨的產生。 1972年5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設立了國際貨幣市場部分(IMM)首次推出外匯期貨合約。1975年10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個利率期貨合約。1982年2月美國堪薩斯期貨交易所推出綜合指數期貨合約,使股票價格指數也成為期貨交易的對象。 1982年10月1日,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推出了長期國債期貨期權合約,為其他商品期貨和金融期貨交易開辟了新天地引發了期貨交易的又一場革命。目前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期權交易所。
㈣ 國際期貨市場經歷了哪幾個發展階段
國際期貨市場的發展,大致經歷了由商品期貨到金融期貨,交易品種不斷增加、交易規模不斷擴大過程。 1848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誕生;隨著現貨生產和流通的擴大,不斷有新期貨品種出現。最早的金屬期貨交易所誕生在英國倫敦,1876年成立;1933年,紐約商品交易成立,1974年推出黃金期貨合約,在70~80年代的國際期貨市場上有一定的影響。 20世紀70年代初發生的石油危機,給世界經濟市場帶巨大的沖擊,石油等能源產品的價格劇烈波動,直接導致了石油等能源期貨的產生。 1972年5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設立了國際貨幣市場部分(IMM)首次推出外匯期貨合約。1975年10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個利率期貨合約。1982年2月美國堪薩斯期貨交易所推出綜合指數期貨合約,使股票價格指數也成為期貨交易的對象。 1982年10月1日,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推出了長期國債期貨期權合約,為其他商品期貨和金融期貨交易開辟了新天地引發了期貨交易的又一場革命。目前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期權交易所。 1
㈤ 我國期貨市場的發展簡史(分為哪幾個階段)
由中國期貨協會編制的09年新版期貨市場教程中,將我國期貨市場20年的發展過程,劃分為三個階段:
1、理論准備與試辦(1987-1993)
介紹此階段,必須介紹期貨市場發展的原因,即中國期貨市場建立的背景——產生的原因是,20世紀80年代的改革開放,沿著兩條主線展開,即價格改革和企業改革。
農產品價格的搞活,使得農產品價格的大起大落,此時,政府需要一個市場手段來防範農產品價格變動帶來的風險,因此一批學者提出了簡歷農產品期貨市場的設想。
1988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體改委、商業部等部門根據中央領導的只是,組織力量開始對期貨市場的研究,並成立了期貨市場研究小組,系統的研究了國外期貨市場的現狀和歷史。組織人員到國外期貨市場進行考察研究,積累了大量的期貨市場理論知識。
1990年10月12日,中國鄭州糧食批發市場經國務院批准,以現貨交易為基礎,引進期貨交易機制,作為我國第一個商品期貨市場正式開業,賣出了中國期貨市場發展的第一步。
1991年6月10日,深證有色金屬交易所宣告成立,並於1992年1月18日正式營業,同年5月28日傷害金屬交易所成立,1992年我國第一家期貨經紀公司成立。
2、中國期貨市場的清理整頓時期(1993-2000)
93年國務院發表了《關於制止期貨市場盲目發展的通知》,開始了第一次整頓。最終確定15家交易所為試點交易所。1998年,國務院又開始了第二次整頓,將15家交易所合並壓縮為3家。
此次整頓,使得我國期貨市場監管架構基本確立。使得我國期貨交易所得到治理。使得期貨經紀公司得到治理。對違規事件進行了處理。
3、中國期貨市場的規范發展(2000-今),表現有以下幾點,你可參考:
01年,全國人大批準的十五規劃,第一次提出了「穩步發展期貨市場」,為我國期貨市場長達七年的清理整頓畫上了句號。
03年,中國共產黨召開十六屆三中全會,將關於期貨市場的發展方針寫入了黨的會議決議。
規范發展期貨市場的法律法規相機出台.《期貨從業人員管理辦法》、《期貨經紀公司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管理辦法》《期貨從業人員職業行為准則》.....
我國期貨交易量呈現恢復性增長並連創新高,相關數據,你可查閱相關資料。
我國期貨市場,不斷有新產品推出
鋼材、早秈稻、PVC.....是近期推出或將要推出了
中國期貨保證金監控中心成立(2006年5月18日)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在上海成立(2006年9月8日0
相關資料,你可以在查查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㈥ 誰能告訴我去哪兒找英國期貨市場的概述啊
三、英國期貨市場發展初期概況
(一)英國期貨市場的起源
公元1215年,英國的大憲章正式規定允許外國商人到英國參加季節性的交易會,批准商人可以隨時把貨物運進或運出英國。從此,英國的貿易之門被打開了,英國的貿易行到了迅速發展。在貿易中,出現了有的商人提前出價購買尚未運到英國而在途中的貨物。方法是買賣雙方先買賣一種文件,列明貨物數量品種以及價格上交收一筆保證金,並不交收全部貨款,等貨物運到後才交收全部貨款懷貨物,這時交易才告完成。這種簡單的交易方式,後來得以繼續發展,買賣雙方為了轉嫁價格風險,牟取較好的收益,出現了在貨物尚未運到之前將文件轉賣的情況,這樣,買者將文件賣出,賣者又買了另外的文件,於是形成了復雜的交易。其後,來自荷蘭、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的商人還組成了一個公會,對會員買賣的文件提供擔保,這一形式初具期貨交易所的雛形。1570年,世界第一個商品交易所——英國皇家交易所在倫敦正式成立。經紀商很快就開始在交易所里擔任中間人,志願吸收商人希望避免的價格風險,換取遠期交易帶來的獲利機會。雖然市場的基礎仍是現貨現金交易,但越來越多的交易商開始注意並利用遠期合約的優點。這時,分級制度和真正的期貨合約尚未發明,但已經開始萌芽。
真正意義上的期貨市場是從倫敦金屬交易所開始的,現今的倫敦金屬交易所已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期貨交易場所之一,它的發展沿革顯示出期貨市場在英國的興衰。
在19世紀中期,英國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金屬鋁和銅的生產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工業需求不斷增長,英國逐漸迫切地需要從南美非洲和遠東地區新開發的礦山進口原料。在當時的條件下,穿越大洋運送銅和錫,無論如何,都是一種貨物和資金的冒險:一些貨物可能會務期到達,還有一些則可能根本不會到達。於是這種「未來到貨」的市場使得商人們著眼於預約價格,而預約價格的得出則來自商人們對可能的到貨期和屆時用戶需求的判斷與估計。為此,金屬商們開始在倫敦皇家交易所附近的一些高級咖啡館里聚會,耶路撒冷咖啡館上他們最經常去的地方。在那裡,金屬商們圍著用粉筆在地板上畫出圈進行交易,交易採取公開喊價和貨主間直接交易的方式進行。
1876年12月,倫敦金屬交易所有限公司作為最初的倫敦金屬交易所正式成立,並於1877年1月開始營業。當時地點在倫敦的倫巴德院的一家帽子商店的上面,並安裝了電信線路。1880年裝設並開始使用電話。公司以頗為豐厚的年薪委任了第一任秘書。從那時起,交易開始有了統一的組織。但當時還沒有正式的標准合約。盡管確定了以智利銅棒、馬來西亞 、新加坡的錫分別作為銅和錫的基準級別,並以3個月作為遠期合同的交貨期(從聖地亞哥和新加坡到英國的航行時間大約為3個月),但對於鉛、鋅和生鐵的具體規格要求仍由洽談來確定。
由於董事會和會員之間對於價格報告方法以及對於圍繞交易圈進行公開交易的做法意見不一致,在1881年會員們組織了一個委員會並建立了一個新的公司,即金屬市場與交易所有限公司,並接管了原公司的資產。1882 年交易所搬到惠延頓路,並在那裡工作了98年。直到1980年,交易所才遷至目前種植園大樓的現址。
1899年銅和錫的交易開始採用現在交易的方式,即分上下兩場,每場又分為兩輪交易。而當時生鐵、鉛和鋅的交易是圍繞在一個小的次圈進行的,設有固定的交易時間和標准合約,直到1920年鉛和鋅才進入主圈進行交易。與此同時,倫敦金屬交易所取消了生鐵場內交易。當時由於交易所禁止在正式交易時間結束後的場內交易,使得一些商人們到大樓外面的街上去繼續進行交易。而在街上交易的喧嚷聲又引起了警方的干預,於是交易所便允許在正式交易時間結束後,可以繼續在場內進行非正式的交易,而由此引出的「場外交易」這個名詞卻一直沿用至今。
倫敦金屬交易所自創建以來,除了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暫時關閉以外,一直交易興隆。這些年來世界范圍工業的發展,新礦山的開發,各種壟斷市場的競爭,生產者的控制以及政治上的因素,給世界金屬貿易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倫敦金屬交易所不斷地適應著這些變化,在貿易額不斷增長的同時,根據市場需求將更多的金屬納入了交易范圍。銀的交易曾在1897~1914年和1935~1939年期間開展過,1968年又得以恢復,直到1989年6月最後取消,因為沒有必要在倫敦同時設有兩個銀的交易市場(倫敦另有一個銀磚交易商市場)。1962年倫敦金屬交易所在荷蘭鹿特丹建立了第一個英國以外的交割地點,這是一個重大的變化。從此以後倫敦金屬交易所的交割地點逐步遍布歐洲並擴展到世界其他地區。
(二)英國主要的期貨交易所及上市品種
1、倫敦金屬交易所,成立於1876年12月,於1877年月開始交易。發起會員有300名,設交易廳。創建初期,主要經營的期貨商品為銅,此後,交易的品種逐步擴大。目前主要經營品種有銅、錫、鉛、鋅、鋁、鎳、白銀等。
2、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設立於1982年9月30日,位於倫敦金融區皇家交易所建築內,與英格蘭銀行相臨。經營品種主要以本地金融期貨為主,如長期政府債券、英鎊利率期貨等。現在其交易的對象是3月期的英鎊定期存款、英鎊長期國庫券、3月期的歐洲美元存款的利率期貨,以及英鎊、瑞士法郎、德國馬克、日元的外匯期貨。
3、倫敦商品交易所,成立於1993年7月1日,是由倫敦期貨和期權交易所改名設立的,該交易所的主要經營品種有7號可可、咖啡等品種。
4、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成立於1981年4月,是目前歐洲最大的能源期貨和期權交易所。該交易所的主要經營品種為布倫特原油、汽油、無鉛汽油、食糖、巴羅的海貨運指數、小麥、馬鈴薯等品種。
(三)英國期貨市場的管理體系
雖然英國在初期期貨市場發展中起步最早,但其現代期貨市場的產生、發展遠遠落後於美國。美國是現代期貨市場的先行者,其成功的期貨市場管理體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英國,和美國一樣,英國現代期貨市場管理體系也是繼承了「三級管理」,即政府監管、行業自我監管、交易所自我監管的從上而下、分層次監督管理制度。但是,英國和美國有不同之處,那就是美國和英國盡管都是「三級管理」管理制度,但是,美國更加強調政府幹預期貨市場並且通過加強立法來管理,而英國卻以「自我監管」為主,政府對期貨市場的干預較少,除了某些必要的國家立法外,英國期貨市場的管理完全由期貨交易所及行業協會等組織機構及政府立法領導下制定一些交易法規、條例,來保證期貨市場交易的正常運行。英國政府不直接干預市場,只有當市場出現不正常現象時,政府才運用法律手段間接管理市場和調控市場,即靠法治。政府行使這種有限的權力也是必須以有關法律為准繩。英國的法律體系較為健全和穩定,這為實現期貨市場管理的有序性、權威性奠定了基礎。
以倫敦金屬交易所為例,看一下英國期貨市場的管理體系。
1、英國政府對倫敦金屬交易所的管理
在1986年以前,英國的期貨業一直由英格蘭銀行及貿易部門管理,近年來,由於信息業的快速發展和多數國家採取了對外匯的管理,使金融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這也使英國政府在制定投資規定的總體結構上避免了過多的擔憂,對投資規定也做了許多變革。
1986年英國國會通過的金融服務法案和1987年成立的英國證券和投資委員會,對倫敦金屬交易所的管理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政府全面總結和回顧了過去40年對投資的有關規定。新的管理方式目的是建立一個靈活的控制機制,增強交易者的信心,提高效率,加強競爭。
政府對倫敦金屬交易所的管理除了許多明確的規定外,還對代表客戶資格的機構和各種商品市場的管理也有規定。為了確保交易所的交易,股票交易所的存在是必要的,而且強制要求記錄和發布價格。目的是達到」有秩序地進行貿易,向投資者提供適當的保護」,另外還規定交易所要負責自向成員的管理,來發生不希望出現的情況。交易所有義務與投資業規定負責的其他機構交換信息。
2、行業自律管理
自我管理的組織核心是由英國期貨市場委員會和期貨交易協會等代表了廣大確乎交易參加者利益的非政府機構組成。期貨市場委員會主要任務是:制定、處理有關期貨交易的各種規章、條例;負責處理期貨交易者根據規章、條例所進行的投訴;期貨交易所協會管理著英國5大期貨市場的具體業務,實際上控制了英國的期貨交易運作。
由於1986年金融服務法的設立,使英國傳統管理期貨貿易的方式改變了。1986年英國成立的證券與投資委員會有權管理期貨貿易和證券等金融交易,也就是相當美國金融交易委員會和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的綜合體,並制定了有關管理期貨交易的細則。
倫敦金屬交易所及活動現在歸於證券與投資委員會的管理,遵守政府關於金融服務法規管理。證券與投資委員會是法律職能部門,在金融市場和服務中起著管理和制定規則的作用,該機構自負盈虧,屬於私營性質。金融服務法包括的范圍很廣泛,它涉及至市場、參與者和產品,原則一致。對投資業務的意義是從事投資業務者必須經過批准,其身份應符合民法和刑法的有關規定,投資業者獲批准由證券和投資委員會負責,也可以負責從全部投資業務的自我調節組織獲得。
自我調節組織是期貨經紀商協會,它對與倫敦金屬交易有產業務進行授權和嚴格的管理。由於規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對投資者加以保護,所以那些在倫敦金屬交易所專為自己進行交易者不受該組織的管轄。
期貨經紀人和經紀人協會是自籌資金的組織,以開業律師為主,並得到股票交易所、金融界中間人、期貨和期公市場以及主管它們的理事會的支持,該組織與證券和投資委員會的作用相同,但他們受證券和投資委員會的管理和監督。
3、交易所的自我管理
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屬交易市場——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集中了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有色金屬大宗交易,交易所中的期貨價格是世界有色金屬期貨交易中的權威參考價格。其「自我管理」依賴交易所組織機構的確定,對經紀人活動的嚴格控制,交易方式的規定與交易方式來實現。具體由以下幾個方面:
倫敦金屬交易所本身是一個服務性機構,負責場所的管理並監督經紀人和買賣雙方的交易行為。交易所由成員單位、專家和總裁組成15人的管理委員會進行管理,這個機構是交易所自我管理系統的核心,它向上受英國金屬行業協會的監督,同時它也是倫敦金屬交易所中的一切交易規則、條例的制定者,其管理措施具體有:
第一,倫敦金屬交易所目前有正式會員19家(英國有2家),其中18家是經紀人公司,另一家兼做一些其他生意。交易所管理委員會負責入會會員的申請批准、資格、資信審查等事務,並向會員收取每年2萬英鎊作為維持正常開支的費用。
第二,交易所管理委員會嚴格經紀人制度,使之保持中立性,經紀人不能直接參與市場交易,只能為買賣雙方牽線搭橋,從中收取傭金。
第三,交易所為了保持倫敦金屬交易所的國際性,由管理委員會特別強調了交易商品的等級,目前,交易品種有銅、鉛、鋅、鎳、錫等6種有色金屬,但是,僅就銅來講,就有國際上負有聲望的生產廠家二三十個牌子的產品。並且交易所特別保證了交易商品質量等級的檢驗制度,上市交易商品須經交易所檢驗合格注冊,這就解決了交易者由於質量方面的原因而產生糾紛的根源。
第四,交易所管理部門為了使倫敦金屬交易所在國際金屬期貨交易市場中占據重要位置,嚴格規定了期貨交易的期限。以前一般規定為3個月,有些期貨允許做到15個月,現在可以延長到27~39個月。延長交易時間增加了期貨交易所的管理負擔,管理委員會針對這種情況採取相應的配套措施如制定了規章制度來加強對交易所的管理。
第五,針對倫敦金屬交易所是國際性期貨交易所這個特點,再加上日益增加的交易量,交易所先後在鹿特丹,新加坡,英國和歐洲其他地方設立了18個倉庫,在日本還有專門存鋁都個倉庫。交貨倉庫是由倫敦金屬交易所從世界各地的儲運企業中優選出來,儲運公司發貨安全可靠,及時迅速,本身又不參加買賣活動,對交易雙方嚴守中立,廣泛受到客戶信賴。同時,倫敦金屬交易所管理委員會又派專人定期去檢查監督外地倉庫的運行情況,杜絕違反交易所法規的行為出現,把交易所的管理觸伸到世界各地。
第六,交易所管理委員會為了能充分發揮出交易所的商品保值、提供交易場所等作用,以及使倫敦金屬期貨交易所產生的交易價值具有權威性,以及能指導國際市場價格,特別重視採取一些維護交易所價格的真實性、可靠性和權威性的措施,如設置專門的價格檢查督促小組,頒布規則防止人為操縱市場價格的行為出現等等。
第七,對出現的糾紛進行仲裁。倫敦金屬交易所除了以上幾方面的管理措施外,交易所的資金結算由國際商品結算所有限公司(ICCH)來操作並由只進行管理。這個公司由英國巴克萊銀行,米蘭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勞合銀行國民西敏寺銀行,渣打銀行等6家大銀行組成,並且在香港、巴黎、悉尼、墨爾本、奧克蘭、紐約、里約熱內盧等地設有分支機構,為交易所和市場組織提供國際性服務,另一方面,嚴格對加入本公司清算系統的交易所成員之間的結算進行控制和監督,並且開發了能包括大廳交易及圈外交易結算的獨特配套系統。這個配套系統保證交易所對市場來說經常保持「清滄、平倉」狀態。國際商品結算所實行了保證金政府,所有交易的期貨合約均需要有初始保證金,如果每天價格波動對他們造成不利的損失超過初始保證金時,結算所會對這些有效的頭寸要求補繳保證金,同時,結算所要求保證金有銀行擔保證明書。
㈦ 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的發展歷史
1981年4月,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The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Exchange;IPE)推出重柴油(Gasoil)期貨交易,合約規格為每手100噸,最小變動價位為25美分/噸,重柴油在質量標准上與美國取暖油十分相似。該合約是歐洲第一個能源期貨合約,上市後比較成功,交易量一直保持穩步上升的走勢。
目前在世界范圍內來看,有兩種基準原油,一種是WTI;在美國紐約商品交易所(NYMEX)進行交易,另一種是布倫特;在英國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IPE)進行交易。人們通常所談論的國際原油價格是多少多少美元一桶,指的就是紐約商品交易所的WTI或者英國國際石油交易所的布倫特的期貨價格。
㈧ 國際期貨發展有多少年歷史國內期貨市場發展有多少年歷史
期貨市場最早萌芽於歐洲。早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就出現過中央交易場所、大宗易貨交易,以及帶有期貨貿易性質的交易活動。當時的羅馬議會大廈廣場、雅典的大交易市場就曾是這樣的中心交易場所。
到12世紀,這種交易方式在英、法等國的發展規模很大,專業化程度也很高。 1251年,英國大憲章正式允許外國商人到英國參加季節性交易會。後來,在貿易中出現了對在途貨物提前簽署文件,列明商品品種、數量、價格,預交保證金購買,進而買賣文件合同的現象。
1571年,英國創建了實際上第一家集中的商品市場——倫敦皇家交易所,在其原址上後來成立了倫敦國際金融期貨期權交易所。其後,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建立了第一家穀物交易所,比利時的安特衛普開設了咖啡交易所。1666年,倫敦皇家交易所毀於倫敦大火,但交易仍在當時倫敦城的幾家咖啡館中繼續進行。
17世紀前後,荷蘭在期貨交易的基礎上發明了期權交易方式,在阿姆斯特丹交易中心形成了交易鬱金香的期權市場。1726年,另一家商品交易所在法國巴黎誕生。
㈨ 期貨市場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國際期貨市場的發展,大致經歷了由商品期貨到金融期貨、交易品種不斷增加、交易規模不斷擴大的過程。
(一) 商品期貨
商品期貨是指標的物為實物商品的期貨合約。商品期貨歷史悠久,種類繁多,主要包括農產品期貨、金屬期貨和能源期貨等。
1. 農產品期貨。1848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的誕生以及1865年標准化合約被推出後,隨著現貨生產和流通的擴大,不斷有新的期貨品種出現。除小麥、玉米、大豆等穀物期貨外,從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初,隨著新的交易所在芝加哥、紐約、堪薩斯等地出現,棉花、咖啡、可可等經濟作物,黃油、雞蛋以及後來的生豬、活牛、豬腩等畜禽產品,木材、天然橡膠等林產品期貨也陸續上市。
2. 金屬期貨。最早的金屬期貨交易誕生於英國。1876年成立的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開金屬期貨交易之先河。當時的名稱是倫敦金屬交易公司,主要從事銅和錫的期貨交易。1899年,倫敦金屬交易所將每天上下午進行兩輪交易的做法引入到銅、錫交易中。1920年,鉛、鋅兩種金屬也在倫敦金屬交易所正式上市交易。工業革命之前的英國原本是一個銅出口國,但工業革命卻成為其轉折點。由於從國外大量進口銅作為生產資料,所以需要通過期貨交易轉移銅價波動帶來的風險。倫敦金屬交易所自創建以來,一直生意興隆,至今倫敦金屬交易所的期貨價格依然是國際有色金屬市場的晴雨表。目前主要交易品種有銅、錫、鉛、鋅、鋁、鎳、白銀等。 美國的金屬期貨的出現晚於英國。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初以來,美國經濟從以農業為主轉向建立現代工業生產體系,期貨合約的種類逐漸從傳統的農產品擴大到金屬、貴金屬、製成品、加工品等。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成立於1933年,由經營皮革、生絲、橡膠和金屬的交易所合並而成,交易品種有黃金、白銀、銅、鋁等,其中1974年推出的黃金期貨合約,在70-80年代的國際期貨市場上具有較大影響。
3. 能源期貨。20世紀70年代初發生的石油危機,給世界石油市場帶來巨大沖擊,石油等能源產品價格劇烈波動,直接導致了石油等能源期貨的產生。目前,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和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IPE)是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能源產品交易所,上市的品種由原油、汽油、取暖油、天然氣、丙烷等。
(二) 金融期貨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布雷頓森林體系的解體,20世紀70年代初國際經濟形勢發生急劇變化,固定匯率制被浮動匯率制所取代,利率管制等金融管制政策逐漸取消,匯率、利率頻繁劇烈波動,促使人們重新審視期貨市場。1972年5月,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設立了國際貨幣市場分部(IMM),首次推出包括英鎊、加拿大元、西德馬克、法國法郎、日元和瑞士法郎等在內的外匯期貨合約。1975年10月,芝加哥期貨交易所上市國民抵押協會債券(GNMA)期貨合約,從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推出利率期貨合約的交易所。1977年8月,美國長期國債期貨合約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上市,是迄今為止國際期貨市場上交易量較大的金融期貨合約之一。1982年2月,美國堪薩斯期貨交易所(KCBT)開發了價值線綜合指數期貨合約,使股票價格指數也成為期貨交易的對象。至此,金融期貨三大類別的外匯期貨、利率期貨和股票價格指數期貨均上市交易,並形成一定規模。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在歐洲和亞洲的期貨市場,金融期貨交易佔了市場的大部分份額。在國際期貨市場上,金融期貨也成為交易的主要產品。 金融期貨的出現,使期貨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徹底改變了期貨市場的發展格局。世界上的大部分期貨交易所都是在20世紀最後20年誕生的。目前,在國際期貨市場上,金融期貨已經占據了主導地位,並且對整個世界經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三) 期貨期權
20世紀70年代推出金融期貨後不久,國際期貨市場有發生了新的變化。1982年10月1日,美國長期國債期貨期權合約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上市,為其他商品期貨和金融期貨交易開辟了一方新天地,引發了期貨交易的又一場革命。這是20世紀80年代初現的最重要的金融創新之一。期權交易與期貨交易都具有規避風險,提供套期保值的功能。但期貨交易主要是為現貨商提供套期保值的渠道,而期權交易不僅對現貨商具有規避風險的作用,而且對期貨商的期貨交易也具有一定程度的規避風險的作用。相當於給高風險的期貨交易買了一份保險。因此,期權交易獨具的或與期貨交易結合運用的種種靈活交易策略吸引了大批投資者。目前,國際期貨市場上的大部分期貨交易品種都引進了期權交易方式。
應當指出的事,在國際期貨市場發展過程中,各個品種、各個市場間是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可以說,目前國際期貨市場的基本態勢是商品期貨保持穩定,金融期貨後來居上,期貨期權方興未艾。期貨期權交易的對象既非物質商品,又非價值商品,而是一種權利,是一種「權錢交易」。期權交易最初源於股票交易,後來移植到期貨交易中,發展更為迅猛。現在,不僅在期貨交易所和股票交易所開展期權交易,而且在美國芝加哥等地還有專門的期權交易所。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期權交易所。
㈩ 國際期貨的期貨的起源與發展
期貨交易是人類貿易史發展的結果(物物交換、現貨交易、遠期交易、期貨交易)期貨作為一種交易方式或機制隨商業活動不斷發展而產生。為了促進商業活動發展,人類探索新的交易方式一直沒有中斷過。最初人類商業交易方式為物物交換,真正的現貨交易從貨幣作為商品支付手段開始。自從有了貨幣為支付手段的現貨交易,商業成為一種獨立活動得到更大發展,商品交易范圍進一步擴大,交易規模也越來越大,一些文明古國如希臘、羅馬等出現了大規模商品交易場所,當時的羅馬議會廣場就是大宗商品中心交易場所。到12世紀之後,這種集中交易場所在英、法等國得到規模化和專業化發展,並催生了新的交易方式——遠期合同交易。1251年英國充許外國商人參與該國季節性交易會,後來交易要求對途中貿物提前簽署文件,列明商品品種、數量、價格、預交保證金等內容,在此基礎上出現買賣文件合同現象。1571年英國成立世界第一家集中交易的商品市場——倫敦皇家交易所,其後荷蘭阿姆斯特丹也成立第一家穀物交易所。17世紀在荷蘭阿姆斯特丹還出現鬱金香期權交易市場,18世經法國巴黎出現了商品交易所。在東方,具有期貨萌芽性質的交易方式也曾出現過。17世紀日本大阪成立大米交易所,出現過把稻穀交換來的米券進行買賣的投機現象,當時的米券價值具有隨稻穀價格起落變化的功能。1730年這種交易方式得到政府認可,正名為「帳面結算米」交易。在中國宋朝也出現過「青苗」交易方式。
1848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問世1,19世紀30、40年代,因毗鄰美國中西部平原和密歇根湖等獨特的地理位置,芝加哥發展為美國重要的糧食集散地。由於交通狀況不佳、庫容有限等原因,每年穀物大量上市,商人無法大量采購,以致於穀物價格一跌再跌,而每到春季,又因穀物短缺,價格飛漲。2,為了解決價格大幅起落帶來經營風險問題,一些商人一方面在該地交通要道增設了倉庫、擴大上市季節采購量,另一方面與糧食加工商、銷售商簽定第二年春季供貨合同,這樣通過聯連產銷,確定了利潤。遠期合同交易成為糧食商人們解決現實矛盾的重要方式。3,為了使交易活動有效地展開,1848年82位商業自發成立了一個商會組織——芝加哥期貨交易所。交易所發展初期主要任務提供一些運輸、儲存及價格信息方面服務,以方便會員交易,到1851年才提供交易產品遠期合同交易。4,在遠期合同交易過程中遇上一些問題需要解決。具體的交易內容包括商品品質、等級、價格、數量、交貨時間等,當雙方情況或價格發生變化時,很難將合同轉手其它人,而且能否執行合同要視對方信譽,確保執行合同的成本較大,執行風險較大,這些是當時存在的主要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1865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推出標准化合約為交易產品,並執行保證金制度,向簽約雙方收取不超過合約價值10%的保證金,作為履約保證。1882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允許對沖解除履約。1883年出現結算協會為交易所會員提供對沖工具。1925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結算公司成立,所有交易通過結算公司結算。至此,期貨交易完整了重要的制度創新,標志著現代意義上期貨交易真正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