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豆油期貨價格
㈠ 2008年3月豆油價格猛漲是什麼原因
一是國際市場價格的帶動,特別是國際市場糧食價格上漲的影響較大。
二是國內農產品的恢復性、補償性上漲。
三是成本推動價格上漲。
還會的。
㈡ 求教!!!大豆,豆油和豆粕期貨價格問題!!!
一般用主力合約來分析套利,主力合約就是當前持倉成交量最大的合約。
期貨一個品種在某一時間點上,都同時有好幾個可供交易的合約,少則4、5個,多則12個。但不是每個合約都活躍,通常只有1-2個合約是活躍的,即主力合約與次主力合約。油脂油料里常見的主力合約是1月、5月、9月合約。
而且每個合約的價格通常是不一樣的,叫近遠期升貼水。越是近月合約,與現貨價格就越貼近。
你們書上沒講主力合約嗎?
㈢ 豆油期貨的市場
豆油的供給與需求 2004年世界豆油產量與棕櫚油的產量相當,位居所有植物油的前兩位。豆油貿易量佔世界植物油總貿易量的23% ,居各類植物油的第二位。
美國、巴西、阿根廷、中國是世界主要的大豆生產國,2004/05年度四個主產國的產量佔到世界總量的91%,從歷史統計數據看,大豆主產國就是豆油的主要生產國,2004/05年度美國、巴西、阿根廷、中國的豆油產量分別佔世界總產量的27%、17%、16%、17%,四國產量之和佔世界豆油總產量的77% 。歐盟作為一個整體,產量也比較高,佔世界總產量的8%。
世界豆油產量呈逐年遞增的態勢,2004/05年度與1993/94年度相比,產量增加了79%。在世界四大豆油主產國中,美國始終占據著第一的位置,但其佔世界豆油總產量的份額已經由1993/94年度的35%下降至2004/05年度的27%;巴西豆油產量在1993/94年度至2004/05年度間增長了59%,佔世界豆油總產量的份額保持在17%左右;在此期間,中國豆油產量增長了397%,佔世界豆油總產量的份額由1993/94年度的6%增長至17%,2010年已經超過阿根廷成為第三大豆油生產國。
在世界豆油總產量不斷增長的同時,世界豆油貿易量也不斷上升。2004/05年度世界豆油的出口量達到933萬噸,較1993/94年度增加193%。其中,阿根廷出口量增長很快,2004/05年度較1993/94年度提高了248%,佔世界豆油出口總量中的比例也由30%提高至53%,世界豆油第一大出口國的地位日益鞏固;巴西和美國的出口量也較大,2004/05年度上述兩國豆油出口量佔世界豆油出口總量的25%和7%。
從2004年至今,世界豆油進口情況發生了明顯變化,進口量增加很快,2004/05年度較1993/94年度增加了191%。變化最明顯的是印度,在1993/94年度印度的進口量為2.9萬噸,2001/02年度則達到135.8萬噸,佔世界總進口量的19%。中國也是重要的豆油進口國,除2000/01年度和2001/02年度以外,中國在1993/94-2004/05年度期間的豆油進口量均佔世界豆油進口總量的10%以上,2003/04年度中國豆油進口增加迅猛,較2002/03年度增加了1倍多。
從2004年至2010年之間,世界豆油的消費量一直保持著逐年上升的趨勢,已成為世界產銷量最大的植物油品種之一。1996/97年度豆油消費量突破了2000萬噸之後,2004/05年度豆油消費量提高至3193萬噸。歐盟、美國、中國是豆油消費量增加的主要國家和地區。
豆油消費的明顯特點是:主要的生產大國阿根廷消費量一直較低;中國是豆油消費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2004/05年度較1993/94年度增長了327%,消費量增加了552萬噸。
從豆油消費的區域特點來看,主要的消費大國是美國、中國、巴西和歐盟。另外,日本、孟加拉國、墨西哥、伊朗的豆油消費量也較高。 除此之外,其他國家的消費量都比較小。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大豆榨油的國家,歷史已近千年。目前我國仍然是世界豆油生產和消費大國,2004/05年度豆油產量為577萬噸,消費量為785萬噸。2010年至2013年間,豆油市場比較活躍,市場價格變動較為劇烈。
我國是世界四大豆油生產國之一,上個世紀80年代以後,我國豆油產量增長很快,從不足100萬噸上升到2004年的577萬噸的水平。
1983-1987年是我國植物油消費快速增長的時期,產銷出現缺口,必須依靠進口來緩解國內的供求矛盾。1990年我國政府提高了油脂定購價格,從而刺激了大豆生產和豆油加工業的發展。1993年油料市場放開後,大豆加工廠的數量和規模不斷擴大,從而使國內豆油產量提高到80-100萬噸。隨著進口大豆數量的增加,我國可供榨油的大豆數量明顯提高,豆油產量增長很快,2004/05年度達到577萬噸。
我國豆油的生產分布面較廣,在上世紀的絕大部分時間內,我國豆油生產主要集中在黑龍江省等大豆主產區。2004年以後的五年中,南方沿海地區興建了很多大豆加工廠,它們大多使用進口大豆進行加工,其中江蘇、山東、遼寧、廣東等四省區是榨油能力最集中的區域。
我國大豆的人均產量較低,豆油一直存在供給缺口。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豆油進口量逐年增加,1993/94-1997/98年度曾經超過100萬噸,而後逐漸穩定,2003/04年度,進口量近300萬噸。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豆油出口量很少,近幾年,年均出口在5萬噸左右。
從豆油進口的主要國家來看,阿根廷和巴西是我國豆油進口的主要來源國。近幾年,我國豆油進口量90%以上來自這兩個國家,而美國對我國豆油進口數量出現了明顯的下降。
豆油的銷售輻射范圍主要受到費用的制約,其中運輸成本是影響銷售費用的重要因素。2000年來隨著鐵路運輸費用的逐步降低,豆油的銷售區域和輻射范圍正呈現著穩步擴大的趨勢。
由於銷售價格越來越透明,中間經銷商的利潤越來越低,原有的貿易公司正逐漸淡出豆油的流通環節,更多的是大豆加工廠直接將豆油送達終端銷售商或用戶手中。
上個世紀90年代初,我國豆油消費量只有100萬噸,受多方面因素共同影響,豆油消費增長很快,十多年來增長了近6倍,2004/05年度已經達到700多萬噸,豆油已經成為我國第一大植物油品種。
㈣ 大豆油市場行情怎麼看 請指教一下謝謝
一看上游原材料價格 二看CPI短期趨勢 三看政府臉色 這東西關系民生 行情不大
㈤ 豆油還能漲價嗎為什麼會這樣
紙幣貶值 ```````貌似是和諧出來的
漲是一定又一定的事情 一定還會瘋漲的 現在是一天漲1塊啊 夠彪悍的說 積累點也行 不要太多就好 咯 長多了的話 國家就樂子大了的說 不過好像要到幾十塊才行呢 ```````
誒 咱們都學學原始人吧 他們都不吃油的說 活的也滿好 ``````
今年以來,隨著全球農產品價格的上漲,國際市場食物油價格也呈現上漲趨勢。豆油、菜籽等期貨價格不斷創出新高,批發和零售價格也緊隨而上。不少食物油出口國在分享上漲帶來的紅利同時,也出現了本國市場價格高企所引發的通脹的隱憂。
1.國際期貨市場價格居高不下,連創新高,近期價格處歷史高位。
今年以來,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豆類品期貨、加拿大溫尼伯商品期貨交易所(WCE)油菜籽期貨、馬來西亞衍生品交易所(BMD)毛棕櫚油期貨等國際上有影響的食物油期貨價格指數出現了大幅上漲趨勢。
大豆是食物油的基礎產品,也是最重要的期貨品種。而菜籽油、棕櫚油等在國際市場都是被看作為替代品。因此,這里以CBOT大豆市場為例來說明價格走勢。從1月3日開市,到7月13日,開盤700.7,最高948.3,最低671.3,收盤948.1,上漲257.6(單位均為美分/蒲式耳),漲幅36.7%。其走勢經過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1月10日CBOT大豆指數的最低點671.3美分/蒲式耳(1蒲式耳大豆=27.100公斤)一直炒至2月22日的最高點813.5美分/蒲式耳,最大幅度為142.2美分/蒲式耳。主要炒作因素是美國職業農場主組織(Pro Farmer)在其間拋出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美國新產季大豆的種植面積可能急劇減少860至940萬英畝。第二階段:從4月24日的最低點732.2美分/蒲式耳開始,一直爆炒至6月18日的最高882.4美分/蒲式耳,最高幅度達150.2美分/蒲式耳,而這一階段主要影響因素是天氣。天氣因素炒高了100多美分/蒲式耳。第三階段:從6月22日的最低點817.4美分/蒲式耳一直炒作到7月13日的最高點948.3美分/蒲式耳,其最大波幅為130.9美分/蒲式耳。期貨價格創下了三年來的新高。這主要是因為6月29日美國農業部公布了一份令所有市場人士大跌眼鏡的報告,即:美國2007年大豆種植面積預計為6408.1萬英畝,較三月份的數據大幅削減305.9萬英畝,遠低於市場普遍預測的6783.8萬英畝的平均值(預測區間為6600—6900萬英畝)。當天CBOT大豆各合約一度漲停開盤。
經過市場有計劃地進行播種面積——天氣狀況——播種面積的三個階段炒作,使得CBOT大豆上升近260美分/蒲式耳。值得注意的是,以前CBOT大豆是上漲——種植面積增——下跌——種植面積減少——再上漲的循環模式,而現在出現了新情況是上漲——種植面積減少——再上漲——再減少種植面積的惡性循環模式。
7月,美國農業部發布的月度供需報告,預計全球2007-2008年度大豆產量達到2.221億噸,低於6月預測的2.253億噸,也低於2006年的2.361億噸。事實上,除了巴西之外,全球其他幾個大豆主產國的大豆產量均有程度不等的減少,其中美國大豆產量調低至7140萬噸(6月預測7470萬噸,2006年為8680萬噸)。阿根廷大豆產量預測為4700萬噸(2006-2007年度為4720萬噸)。中國大豆產量預計為1560萬噸,也低於2006-2007年度的1620萬噸。不過巴西大豆產量預計達到6100萬噸,和6月預估值持平,也高於2006-2007年度的5900萬噸。
從需求面看,全球大豆用量略微調低到了2.342億噸(6月預測為2.343億噸,2006年為2.252億噸)。全球大豆出口預計為7550萬噸,和6月預測持平,2006年為7050萬噸,其中阿根廷大豆出口預計提高到1020萬噸(6月預測860萬噸,2006年為800萬噸),巴西預計為2970萬噸(6月預測2970萬噸,2006年為2460萬噸)。美國預計為2780萬噸(6月為2940萬噸,2006年為2970萬噸)。這也將導致2008年9月底全球大豆期末庫存降低到5187萬噸(6月預測為5400萬噸,2006年為6417萬噸)。
總體看來,報告印證了市場近期對全球下一年度大豆供應吃緊的擔憂,這也使得市場對於任何可能導致美國大豆單產降低或者南美大豆播種面積降低的因素都極為敏感。從最新的氣象預報看,美國西部玉米種植帶可能出現炎熱乾燥的天氣,而7月底和8月份正值美國大豆關鍵的結莢期和灌漿期,炎熱乾燥的天氣將會導致大豆單產潛力受損。除了天氣因素,美國大豆價格的上漲也是為了鼓勵巴西農戶增加播種面積。一般預計巴西新豆播種面積將會比2006年提高5個百分點以上,但是從雷亞爾匯率持續走強來看,這顯然不利於巴西大豆種植收益提高,因為巴西大豆主要是用來出口,所以美元相對雷亞爾越是疲軟,農戶換回的收益就越少。現在雷亞爾匯率位於近7年來的高點,1雷亞爾可以兌換0.53美元,年底之前可能達到1美元兌換1.8雷亞爾。因此,在南美大豆播種季節開始前(也就是未來三到四個月里),芝加哥大豆期貨價格維持高位運行的幾率很大,特別是如果美國中西部出現炎熱乾燥天氣的情況下,以便能夠鼓勵南美農戶盡可能增加大豆播種面積,彌補美國大豆產量下降帶來的全球供應缺口。
加拿大WCE油菜籽期貨、馬來西亞BMD毛棕櫚油期貨等價格基本上與CBOT走勢相同。自從2006年以來,馬來西亞粗棕油期貨價格飆升近80%,現貨價格創下了8年來的新高。
2.三大因素支撐國際棕櫚油價上漲
7月以來,國際棕櫚油市場大幅上漲,24度棕櫚油近月裝運港船上交貨(FOB)價格為每噸(下同)797.5美元,較前一周上漲22.5美元;33度棕櫚油FOB價格為792.5美元,上漲22.5美元;44度棕櫚油770美元,上漲10美元。
國際棕櫚油市場上漲的主要支撐因素有以下幾點:第一、CBOT大豆市場大幅上漲的帶動。美國農業部大幅調低2007年美國大豆播種面積數據,導致CBOT大豆市場大幅上漲,對BMD棕櫚油起到支撐作用。第二、近期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原油大幅上漲,使得棕櫚油在生物燃料行業的需求前景改善,吸引投機資金做多。馬來西亞政府計劃到2008年時強制要求在傳統燃料中摻混生物柴油,並且打算提供補貼,確保生物燃料項目獲得成功,這也對BMD棕櫚油市場形成支撐。第三、印尼調高棕櫚油出口基價,增加了馬來西亞棕櫚油的出口競爭力。印尼政府將毛棕櫚油的基準出口價格由此前的每噸(下同)622美元上調至676美元;24度棕櫚油基準出口價格由676美元上調為746美元;33度棕櫚油基準出口價格由此前的652美元上調至737美元。印尼上調棕櫚油出口價格有利於馬來西亞棕櫚油的出口,對BMD棕櫚油市場有利。
3.全球油菜籽供應趨於緊張,整體價格趨勢保持向上。
據德國《油世界》預計,2006/07年度全球10種主要油料作物的消費量預計將達3.96億噸,高於3.92億噸的同期產量。2007年全球油菜籽產量預計為5160萬噸,高於上年的4720萬噸。其中歐盟油菜籽產量預計達到1780萬噸,上年為1610萬噸;中國產量預計為1100萬噸,低於上年的1270萬噸。加拿大產量預計提高到980萬噸,上年為850萬噸;澳大利亞產量預計提高到140萬噸,上年為51萬噸。但是仍然不能滿足需求的增長,全球油菜籽消費量增長明顯,預計為5220萬噸,上年為4910萬噸。油菜籽加工量預計為4900萬噸,上年為 4610萬噸。從期末庫存來看,預計今年為470萬噸,上年為530萬噸,庫存對用量比預計為9.0%,上年為10.9%。可見,今年全球油菜籽供應趨於緊張,整體價格趨勢持續向上。
造成供需緊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市場對生物柴油的炒作,從而預期菜油、豆油、棕櫚油需求將可能大幅增加,供需基本面將偏緊。這一點在去年末的市場反應中較為明顯,在德國,隨著能源價格下挫、植物油價格相對堅挺及2006年8月開始實施的每升9美分的能源稅造成生物柴油生產利潤下降等,導致了生物柴油消費量下降,菜籽油和油菜籽價格出現了短暫的下跌。今年以來,由於豆油、菜油、棕油價格的大幅爆漲,如此高的成本已失去了作為生物柴油原料的意義。但是,不斷有新的預測調高生物柴油的生產能力,這無疑將給油菜籽供應帶來逼迫的氣氛,為其價格居高不下提供依據。
4.周邊國家食物油價格上漲帶來供應緊張,通貨膨脹壓力加劇。
棕油是印尼人的主要食用油,但由於作為烹調油和生物燃料的棕油價格飛漲,很多印尼人因為買不起,只能改煮無油之炊。已經迫使很多印尼窮人改吃水煮、而不是用油炒食物了。
作為世界最大棕油生產國之一,印尼會從油價上漲中獲利,但是因為國內食用油價格也水漲船高地上漲了三分之一,造成千千萬萬的印尼普通百姓負擔不起。另外食用油價格上漲,也讓經濟政策計劃官員擔心會對通貨膨脹帶來沖擊。未加工食品包括食用油價格今年6月比去年同期上漲超過10%,是構成消費物價指數的商品和服務籃子中,上漲幅度最大的一塊。
印度是主要的植物油進口國,每年食用油需求的一半要靠進口來滿足。由於今年油籽預計減產,這也使得印度對進口植物油的依賴性提高。印度食用油價格上漲,原因在於本地油籽產量降低,而且國際棕櫚油價格創下數年新高,也帶來明顯的支持。
印度植物油價格近期持續走強,帶來了國內通漲率指標的繼續高企。到3月底,印度批發價格指數比一年前提高了6.39%,印度政府為了平抑通漲壓力,已經將毛棕櫚油的進口關稅從70%調低到了60%,把24度精煉棕櫚油的進口關稅從80%調低到了67.5%。相比之下豆油進口關稅仍然維持在45%。由於用於計算關稅的基礎價格依然維持在2006年7月份的水平上,這有助於降低這些食用油的進口成本,也有利於進口增長。
總體上說,國外食物油價格仍然處在上漲趨勢之中,除了種植面積減少及天氣因素以外,美元持續貶值、全球面臨通脹威脅以及投資基金在期貨市場興風作浪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預計CBOT大豆市場很有可能達到1065美分/蒲式耳或1116美分/蒲式耳。
㈥ 豆油期貨歷史行情查詢
直接在期貨軟體上,比如文華財經和博易大師,按鍵盤上下箭頭對k線進行收縮,滑鼠移動查看歷史上某日數據或者切換成周線月線查看。或者網上去大連商品交易所查詢歷史行情
㈦ 近期期貨市場大豆處於歷史高位,豆油狂跌是為什麼,這個原料價格沒支持豆油嗎
大豆和豆油的價格關聯並不像書本說的那麼緊密。其中豆油的價格受消費需求的影響更大一些,現在消費市場上豆油的替代品非常多,直接影響豆油價格。而期貨市場上價格上揚其中投機因素絕對不能忽視,特別是中國市場,投機因素有時候甚至超過市場因素。所以上下游產品的價格關聯就不像課本強調的那麼重要了。
㈧ 豆油期貨的特點
(一)流通量大,商品率高。近幾年,我國壓榨、食品及飼料行業迅速發展,豆油產量、上下游相關行業規模及商品流通量都非常大。2004年,我國豆油年產量達到577萬噸,其商品率在90%以上,這為豆油期貨交易的開展提供了有利條件。豆油市場是一個競爭性市場,對於眾多的豆油生產、經銷和消費企業來說,都面臨較大的市場風險,套期保值是眾多豆油相關企業規避價格風險的迫切需要。
(二)價格波動大。大豆供給、豆油消費的季節性以及豆油不易儲存的特點,導致豆油的價格波動性較大。同時,大豆、豆油的貿易政策、關稅政策和配額政策對豆油價格也會產生不小的影響。
(三)品種成熟,歷史悠久。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於1950年7月就推出了豆油期貨合約,多年來一直受到投資者的歡迎,其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年均交易量增長超過15%。2010年,豆油期貨已經成為世界第六大農產品期貨品種。
(四)具有國際性特徵,與國際市場接軌。大商所上市的豆油期貨合約標的物,無論是進口豆油還是國產豆油,只要達到規定的質量標准,都可以交割,真正體現了容納全球豆油的國際性特徵。
(五)完善的風險管理制度
考慮到豆油與大豆、豆粕的關聯性,大商所借鑒大豆和豆粕期貨合約的風險控制的經驗,並參考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豆油期貨合約風險管理辦法,制定了完善的風險控制制度。同時,為保證市場運行效率,在對市場風險管理量化中,考慮到豆油期貨與大豆、豆粕期貨的高度相關性,在相關數值選取上與大豆合約管理制度基本統一。如遞增保證金單邊持倉量起點設置為40萬手,與大豆相同;豆油期貨合約限倉數額與黃大豆2號期貨合約保持一致等,方便現貨企業,鼓勵期貨公司做大做強。
(六)交割方式多樣,貼近現貨市場,企業可以靈活操作。豆油期貨採用期貨轉現貨、滾動交割等方式,採用廠庫倉單和倉庫倉單相結合的倉單流轉方式,符合現貨流通習慣,便於企業靈活操作和節省成本,高效、快捷地完成交割。
(七)完善了大豆避險體系,實現品種間的套利操作。繼大商所推出的兩大成熟交易品種¾大豆、豆粕之後,豆油期貨的上市,完善了大豆避險體系,從而為國內的油脂加工、貿易、消費企業提供了全面的套期保值操作品種,可以實現品種間的套利操作,真正為企業提供避險的工具,為投資者發現投資機會創造了條件。
㈨ 豆油期貨國內外發展歷史重大事件
大連商品交易所成立於1993年2月28日,是經國務院批准並由中國證監會監督管理的四家期貨交易所之一,也是中國東北地區唯一一家期貨交易所。
㈩ 豆油期貨歷史最高是多少
2008年3月3日 豆油最高點15409元/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