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市場行情 » 對歐盟碳排放權期貨價格研究目的

對歐盟碳排放權期貨價格研究目的

發布時間: 2021-04-04 02:09:23

① 研究走進低碳生活的歷史背景和目的意義.

隨著人類無止境的開發地球能源,人類所面臨的資源枯竭危機不斷加深,加上地球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進入新世紀以來,人類已經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其生態系統是不可能再造的。早在17世紀初,人類就已經意識到這一問題,並在新能源探索上不斷做出努力,特別是太陽能利用領域取得輝煌成就。
前期各國都是在探索中進行的直到1992年聯合國在巴西召開「世界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了《里約熱內盧環境與發展宣言》,把環境與發展納入統一的框架,確立了可持續發展的模式。其它象德國等歐共體國家及一些發展中國家也紛紛制定了相應的發展計劃。
與此同時,許多國家還從政策上採取措施,鼓勵開發利用潔凈能源。如丹麥政府對安裝風力機的用戶給予100%的安裝費用補貼。這一時期,各國加強了太陽能研究工作的計劃性,不少國家制定了近期和遠期太陽能發展計劃,研究領域不斷拓展,研究工作日益深入,取得了大批科研成果。國際間合作也十分活躍,許多發展中國家也開始積極參與太陽能開發利用工作。開發利用太陽能和可再生能源成為國際社會的一大主題和共同行動,成為各國制定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
自「六五」以來我國政府一直把研究開發太陽能和可再生能源技術列入國家科技攻關計劃,大大推動了我國太陽能和可再生能源技術和產業的發展。我國政府明確提出:「因地制宜地開發和推廣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潮汐能、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制定了《中國21世紀議程》,進一步明確了太陽能重點發展項目,經過十餘年的努力,中國已成為世界公認的太陽能熱利用產業和市場大國。
太陽能利用包括太陽能光伏發電、太陽能熱發電,以及太陽能熱水器和太陽房、太陽能空調等利用方式。
光伏發電
目前光伏發電居世界各國前列的是日本、德國和美國。中國光伏發電產業於20世紀70年代起步,90年代中期進入穩步發展時期。太陽電池及組件產量逐年穩步增加。經過30多年的努力,已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在「光明工程」先導項目和「送電到鄉」工程等國家項目及世界光伏市場的有力拉動下,我國光伏發電產業迅猛發展。到2007年年底,全國光伏系統的累計裝機容量達到10萬千瓦,從事太陽能電池生產的企業達到50餘家,太陽能電池生產能力達到290萬千瓦,太陽能電池年產量達到1188MW,超過日本和歐洲,並已初步建立起從原材料生產到光伏系統建設等多個環節組成的完整產業鏈,特別是多晶硅材料生產取得了重大進展,突破了年產千噸大關,沖破了太陽能電池原材料生產的瓶頸制約,為我國光伏發電的規模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太陽能熱水器
中國太陽能熱水器產業的發展歷程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後期。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太陽熱水器產業已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化體系。從原材料加工、熱水器產品製造到營銷服務、綜合配套協調發展。無論從產值還是保有量都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太陽能熱水器生產和應用大國。2007年,中國太陽能熱水器產量的增長速度約為30%,年產量達2340萬m2,總保有量約為10800萬m2。2007年,太陽能熱水器市場銷售額約為320億元人民幣,產值億元人民幣以上的企業有20多家。太陽能熱水器的出口額增長約為28%,6500萬美元左右,產品出口歐洲、美洲、非洲、東南亞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國際新能源利用政策:
目前從能源供應安全和清潔利用的角度出發,世界各國正把太陽能的商業化開發和利用作為重要的發展趨勢。歐盟、日本和美國把2030年以後能源供應安全的重點放在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方面。預計到2030年太陽能發電將佔世界電力供應的10%以上,2050年達到20%以上。大規模的開發和利用使太陽能在整個能源供應中將佔有一席之地。
(一)美國將低碳產業作為重振經濟的戰略選擇
2007年7月,美國參議院提出《低碳經濟法案》。美國政府發展低碳經濟的政策措施可以分為節能增效、開發新能源、應對氣候變化等多個方面,其中,新能源是核心。
2009年1月,奧巴馬宣布了「美國復興和再投資計劃」,以發展新能源作為投資重點,計劃投入1500億美元,用3年時間使美國新能源產量增加1倍,到2012年將新能源發電占總能源發電的比例提高到10%,2025年,將這一比例增至25%。2009年2月,美國正式出台了《美國復甦與再投資法案》,投資總額達7870億美元,主要用於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包括發展高效電池、智能電網、碳儲存和碳捕獲、可再生能源(風能和太陽能等)。
2009年6月,美國完成了《美國清潔能源與安全法案》,用立法的方式提出了建立美國溫室氣體排放權(碳排放權)限額—交易體系的基本設計。
(二)歐盟將低碳經濟視為「新的工業革命」
2007年3月,歐盟委員會提出的一攬子能源計劃,帶動歐盟經濟向高能效、低排放的方向轉型。
2008年12月,歐盟通過的能源氣候一攬子計劃,包括歐盟排放權交易機制修正案、歐盟成員國配套措施任務分配的決定、碳捕獲和儲存的法律框架、可再生能源指令、汽車二氧化碳排放法規和燃料質量指令等6項內容。
2009年3月,歐盟宣布,在2013年前出資1050億歐元支持「綠色經濟」,促進就業和經濟增長,保持歐盟在「綠色技術」領域的世界領先地位。2007年10月7日,歐盟委員會建議歐盟在未來10年內增加500億歐元發展低碳技術,根據這項立法建議,歐盟發展低碳技術的年資金投入將從目前的30億歐元增加到80億歐元。歐盟委員會還聯合企業界和研究人員制定了歐盟發展低碳技術的「路線圖」,計劃在風能、太陽能、生物能源、二氧化碳的捕獲和儲存等六個具有發展潛力的領域,大力發展低碳技術。
(三)英國將低碳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目前英國低碳經濟及相關產業每年能創造超過1000億英鎊的產值,為88萬人創造就業機會。
其實,「低碳經濟」最早見諸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也就是說,早在2003年,英國就在《能源白皮書》中正式提出了低碳經濟概念,提出了將於2050年建立低碳社會的目標。2005年,英國建立了3500萬英鎊小型示範基金。2008年,英國頒布了《氣候變化法案》,在這一法案中,英國政府承諾,到2020年,將削減26%-32%的溫室氣體排放;到2050年,將實現溫室氣體的排量降低60%的長期目標。
2009年4月,布朗政府宣布將「碳預算」納入政府預算框架,使之應用於經濟社會各方面,並在與低碳經濟相關的產業上追加了104億英鎊的投資,英國也因此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公布「碳預算」的國家。
2009年7月15日,英國政府公布了發展低碳經濟的國家戰略藍圖,具體內容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大力發展新能源。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應中要佔15%的份額,其中40%的電力來自低碳領域(30%來源於風能、波浪能和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10%來自核能)。二是推廣新的節能生活方式。在住房方面,英國政府撥款32億英鎊用於住房的節能改造,對那些主動在房屋中安裝清潔能源設備的家庭進行補償,預計將有700萬家庭因此受益。在交通方面,新生產汽車的二氧化碳排放標准在2007年基礎上平均降低40%。三是向全球推廣低碳經濟的新模式。
中國新能源政策
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的召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低碳經濟"呈現在世界人民面前,發展"低碳經濟"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倡導低碳消費也已成為世界人民新的生活方式。
2009年9月,胡錦濤主席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承諾,"中國將進一步把應對氣候變化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並繼續採取強有力的措施。一是加強節能、提高能效工作,爭取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顯著下降。二是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爭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三是大力增加森林碳匯,爭取到2020年森林面積比2005年增加4000萬公頃,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13億立方米。四是大力發展綠色經濟,積極發展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研發和推廣氣候友好技術。"
中國《可再生能源法》的頒布和實施,為太陽能利用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政策的保障;京都議定書的簽定,環保政策的出台和對國際的承諾,給太陽能利用產業帶來機遇;西部大開發,為太陽能利用產業提供巨大的國內市場;中國能源戰略的調整,使得政府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支持力度,所有這些都為中國太陽能利用產業的發展帶來極大的機會。
中國太陽能利用
中國蘊藏著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太陽能利用前景廣闊。目前,我國太陽能產業規模已位居世界第一,是全球太陽能熱水器生產量和使用量最大的國家和重要的太陽能光伏電池生產國。我國比較成熟太陽能產品有兩項: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河太陽能熱水系統。而另一項我國掌握核心技術的太陽能熱發電系統已經成熟,且據專家預測,太陽能熱發電有望超過光伏發電,成為替代煤電的主要能源方式。
據中國太陽能熱利用產業協會專家表示,由於光熱發電的技術、原料均是自主研發,擁有完全知識產權,國家將大力扶持推廣,未來太陽能光熱發電在我國的發展速度、規模有望超過光伏的水平。
事實上,太陽能光熱發電比光伏發電的規模前景更大、潛力也更大,尤其適合在沙漠地區,比如歐洲的撒哈拉沙漠、北非沙漠的整個高溫熱發電項目是供歐洲總用電量的50%以上。目前,內蒙古、戈壁灘整個高溫熱發電項目預計將達到60%以上,超過整個光伏發電。
光熱發電的另一大優勢就是低成本,規模越大,成本越低。美國能源部制定出的目標,是將太陽能光熱發電成本由目前的平均14美分/千瓦時下降到2015年的8美分~10美分/千瓦時。預計我國光熱發電的上網電價2015年可到1.4元/千瓦時~1.6元/千瓦時,2020年可以到0.6元/千瓦時~0.8元/千瓦時。

隨著人類無止境的開發地球能源,人類所面臨的資源枯竭危機不斷加深,加上地球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進入新世紀以來,人類已經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其生態系統是不可能再造的。早在17世紀初,人類就已經意識到這一問題,並在新能源探索上不斷做出努力,特別是太陽能利用領域取得輝煌成就。
前期各國都是在探索中進行的直到1992年聯合國在巴西召開「世界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了《里約熱內盧環境與發展宣言》,把環境與發展納入統一的框架,確立了可持續發展的模式。其它象德國等歐共體國家及一些發展中國家也紛紛制定了相應的發展計劃。
與此同時,許多國家還從政策上採取措施,鼓勵開發利用潔凈能源。如丹麥政府對安裝風力機的用戶給予100%的安裝費用補貼。這一時期,各國加強了太陽能研究工作的計劃性,不少國家制定了近期和遠期太陽能發展計劃,研究領域不斷拓展,研究工作日益深入,取得了大批科研成果。國際間合作也十分活躍,許多發展中國家也開始積極參與太陽能開發利用工作。開發利用太陽能和可再生能源成為國際社會的一大主題和共同行動,成為各國制定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
自「六五」以來我國政府一直把研究開發太陽能和可再生能源技術列入國家科技攻關計劃,大大推動了我國太陽能和可再生能源技術和產業的發展。我國政府明確提出:「因地制宜地開發和推廣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潮汐能、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制定了《中國21世紀議程》,進一步明確了太陽能重點發展項目,經過十餘年的努力,中國已成為世界公認的太陽能熱利用產業和市場大國。
太陽能利用包括太陽能光伏發電、太陽能熱發電,以及太陽能熱水器和太陽房、太陽能空調等利用方式。
光伏發電
目前光伏發電居世界各國前列的是日本、德國和美國。中國光伏發電產業於20世紀70年代起步,90年代中期進入穩步發展時期。太陽電池及組件產量逐年穩步增加。經過30多年的努力,已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在「光明工程」先導項目和「送電到鄉」工程等國家項目及世界光伏市場的有力拉動下,我國光伏發電產業迅猛發展。到2007年年底,全國光伏系統的累計裝機容量達到10萬千瓦,從事太陽能電池生產的企業達到50餘家,太陽能電池生產能力達到290萬千瓦,太陽能電池年產量達到1188MW,超過日本和歐洲,並已初步建立起從原材料生產到光伏系統建設等多個環節組成的完整產業鏈,特別是多晶硅材料生產取得了重大進展,突破了年產千噸大關,沖破了太陽能電池原材料生產的瓶頸制約,為我國光伏發電的規模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太陽能熱水器
中國太陽能熱水器產業的發展歷程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後期。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太陽熱水器產業已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化體系。從原材料加工、熱水器產品製造到營銷服務、綜合配套協調發展。無論從產值還是保有量都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太陽能熱水器生產和應用大國。2007年,中國太陽能熱水器產量的增長速度約為30%,年產量達2340萬m2,總保有量約為10800萬m2。2007年,太陽能熱水器市場銷售額約為320億元人民幣,產值億元人民幣以上的企業有20多家。太陽能熱水器的出口額增長約為28%,6500萬美元左右,產品出口歐洲、美洲、非洲、東南亞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國際新能源利用政策:
目前從能源供應安全和清潔利用的角度出發,世界各國正把太陽能的商業化開發和利用作為重要的發展趨勢。歐盟、日本和美國把2030年以後能源供應安全的重點放在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方面。預計到2030年太陽能發電將佔世界電力供應的10%以上,2050年達到20%以上。大規模的開發和利用使太陽能在整個能源供應中將佔有一席之地。
(一)美國將低碳產業作為重振經濟的戰略選擇
2007年7月,美國參議院提出《低碳經濟法案》。美國政府發展低碳經濟的政策措施可以分為節能增效、開發新能源、應對氣候變化等多個方面,其中,新能源是核心。
2009年1月,奧巴馬宣布了「美國復興和再投資計劃」,以發展新能源作為投資重點,計劃投入1500億美元,用3年時間使美國新能源產量增加1倍,到2012年將新能源發電占總能源發電的比例提高到10%,2025年,將這一比例增至25%。2009年2月,美國正式出台了《美國復甦與再投資法案》,投資總額達7870億美元,主要用於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包括發展高效電池、智能電網、碳儲存和碳捕獲、可再生能源(風能和太陽能等)。
2009年6月,美國完成了《美國清潔能源與安全法案》,用立法的方式提出了建立美國溫室氣體排放權(碳排放權)限額—交易體系的基本設計。
(二)歐盟將低碳經濟視為「新的工業革命」
2007年3月,歐盟委員會提出的一攬子能源計劃,帶動歐盟經濟向高能效、低排放的方向轉型。
2008年12月,歐盟通過的能源氣候一攬子計劃,包括歐盟排放權交易機制修正案、歐盟成員國配套措施任務分配的決定、碳捕獲和儲存的法律框架、可再生能源指令、汽車二氧化碳排放法規和燃料質量指令等6項內容。
2009年3月,歐盟宣布,在2013年前出資1050億歐元支持「綠色經濟」,促進就業和經濟增長,保持歐盟在「綠色技術」領域的世界領先地位。2007年10月7日,歐盟委員會建議歐盟在未來10年內增加500億歐元發展低碳技術,根據這項立法建議,歐盟發展低碳技術的年資金投入將從目前的30億歐元增加到80億歐元。歐盟委員會還聯合企業界和研究人員制定了歐盟發展低碳技術的「路線圖」,計劃在風能、太陽能、生物能源、二氧化碳的捕獲和儲存等六個具有發展潛力的領域,大力發展低碳技術。
(三)英國將低碳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目前英國低碳經濟及相關產業每年能創造超過1000億英鎊的產值,為88萬人創造就業機會。
其實,「低碳經濟」最早見諸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也就是說,早在2003年,英國就在《能源白皮書》中正式提出了低碳經濟概念,提出了將於2050年建立低碳社會的目標。2005年,英國建立了3500萬英鎊小型示範基金。2008年,英國頒布了《氣候變化法案》,在這一法案中,英國政府承諾,到2020年,將削減26%-32%的溫室氣體排放;到2050年,將實現溫室氣體的排量降低60%的長期目標。
2009年4月,布朗政府宣布將「碳預算」納入政府預算框架,使之應用於經濟社會各方面,並在與低碳經濟相關的產業上追加了104億英鎊的投資,英國也因此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公布「碳預算」的國家。
2009年7月15日,英國政府公布了發展低碳經濟的國家戰略藍圖,具體內容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大力發展新能源。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應中要佔15%的份額,其中40%的電力來自低碳領域(30%來源於風能、波浪能和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10%來自核能)。二是推廣新的節能生活方式。在住房方面,英國政府撥款32億英鎊用於住房的節能改造,對那些主動在房屋中安裝清潔能源設備的家庭進行補償,預計將有700萬家庭因此受益。在交通方面,新生產汽車的二氧化碳排放標准在2007年基礎上平均降低40%。三是向全球推廣低碳經濟的新模式。
中國新能源政策
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的召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低碳經濟"呈現在世界人民面前,發展"低碳經濟"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倡導低碳消費也已成為世界人民新的生活方式。
2009年9月,胡錦濤主席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承諾,"中國將進一步把應對氣候變化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並繼續採取強有力的措施。一是加強節能、提高能效工作,爭取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顯著下降。二是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爭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三是大力增加森林碳匯,爭取到2020年森林面積比2005年增加4000萬公頃,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13億立方米。四是大力發展綠色經濟,積極發展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研發和推廣氣候友好技術。"
中國《可再生能源法》的頒布和實施,為太陽能利用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政策的保障;京都議定書的簽定,環保政策的出台和對國際的承諾,給太陽能利用產業帶來機遇;西部大開發,為太陽能利用產業提供巨大的國內市場;中國能源戰略的調整,使得政府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支持力度,所有這些都為中國太陽能利用產業的發展帶來極大的機會。
中國太陽能利用
中國蘊藏著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太陽能利用前景廣闊。目前,我國太陽能產業規模已位居世界第一,是全球太陽能熱水器生產量和使用量最大的國家和重要的太陽能光伏電池生產國。我國比較成熟太陽能產品有兩項: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河太陽能熱水系統。而另一項我國掌握核心技術的太陽能熱發電系統已經成熟,且據專家預測,太陽能熱發電有望超過光伏發電,成為替代煤電的主要能源方式。
據中國太陽能熱利用產業協會專家表示,由於光熱發電的技術、原料均是自主研發,擁有完全知識產權,國家將大力扶持推廣,未來太陽能光熱發電在我國的發展速度、規模有望超過光伏的水平。
事實上,太陽能光熱發電比光伏發電的規模前景更大、潛力也更大,尤其適合在沙漠地區,比如歐洲的撒哈拉沙漠、北非沙漠的整個高溫熱發電項目是供歐洲總用電量的50%以上。目前,內蒙古、戈壁灘整個高溫熱發電項目預計將達到60%以上,超過整個光伏發電。
光熱發電的另一大優勢就是低成本,規模越大,成本越低。美國能源部制定出的目標,是將太陽能光熱發電成本由目前的平均14美分/千瓦時下降到2015年的8美分~10美分/千瓦時。預計我國光熱發電的上網電價2015年可到1.4元/千瓦時~1.6元/千瓦時,2020年可以到0.6元/千瓦時~0.8元/千瓦時。

皇明太陽能利用上的輝煌
中國太陽能產業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步,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作為新興產業,很長時間里發展緩慢。皇明第一個實踐科普創市場,完成了「科普萬里行」,開創了市場化推廣模式,使太陽能產品的大規模推廣成為可能。皇明用十幾年的時間完成了西方國家60到100年才能完成的太陽能工業化之路,為全球的能源替代尋求解決方案,成為世界可再生能源可持續發展的標桿。
在太陽能熱水器方面除了推廣面積以外,皇明還針對不同情況開創出新的產品。皇明用名車概念,打造熱水器機組,開創太陽能3G中央熱水機組時代。顛覆了傳統太陽能管道冷水多的難題,實現了打開就有熱水; 顛覆了傳統太陽能靠天吃飯的難題,實現了熱水全天候;顛覆了傳統太陽能需加熱整個大水箱的難題,室內機的水有基礎水溫且容量小,實現了快速加熱;太陽能利用最大化:太陽能溫控補水,長期自動化運行,保障冬天水溫最低50度,基本不用電;超越了電燃熱水器:超智能化運行,比電燃熱水器更智能、更舒適、更省心。滿足了高端人群繼房子車子之後高品質生活的需求,引領時尚熱水生活潮流,開創全新洗浴文明時代。
在太陽能光熱應用領域,皇明掌控核心技術,引領行業發展方向,太陽能集熱器的推廣量和應用面積世界第一;在太陽能中高溫熱發電領域,從技術到生產,皇明都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光熱發電所需的核心部件,如定日鏡、菲涅爾式鍍膜鋼管、槽式鍍膜鋼管、槽式聚光器均可自行生產,目前國際僅有2家企業能夠生產槽式發電真空管,皇明是國內唯一一家可以批量生產高溫發電真空管的企業,也是全球第三家完全掌控高溫發電真空管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
太陽能光伏應用領域,皇明是國內唯一同時具有太陽能電池組件、燈具燈桿製造、控制器生產線和產品檢測的企業,提供道路照明解決方案、園林景區亮化解決方案、BIPV光伏建築一體化解決方案等多種解決方式;在節能建築領域,皇明溫屏節能玻璃比普通門窗節能75%,太陽谷建築100%都是低碳節能建築,建成了世界太陽能地標性建築——日月壇?微排大廈,整體節能88%。此外,在太陽能前沿技術應用方面,皇明對太陽能空調、太陽能採暖、海水淡化技術進行了深入研究,不斷有新的科研成果推出。

發展低碳經濟、構建低碳城市不僅是政府、專家的事,積極樹立低碳生活理念也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低碳經濟」不僅意味著製造業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後生產能力,推進節能減排的科技創新,而且意味著引導公眾反思哪些習以為常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費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從而充分發掘服務業和消費生活領域節能減排的巨大潛力。低碳生活,是一種自然而然去節約身邊各種資源的習慣。我們應該積極提倡並去實踐,注意節電、節油、節氣、垃圾回收以及綠色出行,從點滴做起,從身邊的每個節能細節做起。很多低碳生活方式,大家都是可以做到的,即使是再小的一份力量,都是對發展低碳經濟、構建低碳社會的一種支持。
我們要實現宏大的節能降耗戰略,或許要取決於很多細微之處。人們應看到,這「細微之處」不只是製造業、建築業中許多節能技術改進的細節,也包括日常生活習慣中許多節能細節。對於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來說,每個人生活習慣中浪費能源和碳排放的數量看似微小,一旦以眾多人口乘數計算,就是巨大的數量。科技工作者和社會科學工作者都有責任從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向公眾開展低碳經濟、低碳生活的創意活動和普及工作,使黨的十七大提出的「節能減排」,「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為保護全球氣候做出新貢獻」的科學發展決策,變為全民的實際行動。發展低碳經濟,是中國的「世界公民」責任擔當,也是中國可持續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的難得機遇。因此,倡導低碳經濟、改善生活方式,是我們的責任和使命。
低碳生活代表著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同時也是一種低成本、低代價的生活方式。低碳不僅是企業行為,也是一項符合時代潮流的生活方式。作為在校大學生的我們,可以隨手做到的就是:少上網,去上課時電腦別待機,出去的時候關掉一切電源。多用電郵,MSN等即時通訊工具,少用傳真列印機;盡量少使用和不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因為製造他們所使用的石油也是一次性的;出門盡量步行,低碳從身邊做起,從自己做起。同時,主動參加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大賽,充分利用所學知識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低碳經濟」成為全球熱點。節能減排勢在必行,低碳發展已經逐漸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低碳生活不僅是一種態度、一種義務,更是一種責任。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一個負責任的國家必然要有負責任的公民。我們不僅要倡導低碳生活,更應該主動踐行低碳生活。
因為人類只有一個共同地球,選擇低碳綠色的生活方式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和使命。

青年大學生知識廣博、充滿朝氣、思想認識趨於理性、踐行低碳熱情高漲,有著『承前啟後』的社會責任,是『低碳發展』的生力軍和先鋒力量,是最好的的踐行者、宣傳者。節約每一滴水,讓我們擁有更蔚藍的海洋!節約每一度電,讓更多的角落灑滿光明!倡導節能低碳環保,需要你我齊心協力。讓我們行動起來,用我們的智慧和雙手,積極加入到節能低碳低碳的行列之中,將節能低碳低碳的環保意識傳播給身邊的每一個人。讓我們攜手並肩、共同努力,以心繫家國的使命感,積極行動起來,為綠色節約型華園的構建做出表率,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② 為什麼在研究遠期和期貨的定價時,很少提及「期貨價值」這一概念

在研究遠期和期貨的定價時,嗯提及期貨價值這一概念,因為價值適合價格是不相等的兩種概念,所以當進行期貨定價的時候,他這個價格和它的價值是不能夠混為一談的。

③ 期貨出現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根據交易者交易目的不同,將期貨交易目的行為分為三類:套期保值、投機、套利。下面分別介紹這三種期貨交易目的。

期貨交易目的一、套期保值(hedge):就是買入(賣出)與現貨市場數量相當、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貨合約,以期在未來某一時間通過賣出(買入)期貨合約來補償現貨市場價格變動所帶來的實際價格風險。

保值的類型最基本的又可分為買入套期保值和賣出套期保值。買入套期保值是指通過期貨市場買入期貨合約以防止因現貨價格上漲而遭受損失的行為;賣出套期保值則指通過期貨市場賣出期貨合約以防止因現貨價格下跌而造成損失的行為。

套期保值是期貨市場產生的原動力。無論是農產品期貨市場、還是金屬、能源期貨市場,其產生都是源於生產經營過程中面臨現貨價格劇烈波動而帶來風險時自發形成的買賣遠期合同的交易行為。這種遠期合約買賣的交易機制經過不斷完善,例如將合約標准化、引入對沖機制、建立保證金制度等,從而形成現代意義的期貨交易。企業通過期貨市場為生產經營買了保險,保證了生產經營活動的可持續發展。可以說,沒有套期保值,期貨市場也就不是期貨市場了。

期貨交易目的二、投機(speculate):「投機」一詞用於期貨、證券交易行為中,並不是「貶義詞」,而是「中性詞」,指根據對市場的判斷,把握機會,利用市場出現的價差進行買賣從中獲得利潤的交易行為。投機者可以「買空」,也可以「賣空」。投機的目的很直接---就是獲得價差利潤。但投機是有風險的。

根據持有期貨合約時間的長短,投機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長線投機者,此類交易者在買入或賣出期貨合約後,通常將合約持有幾天、幾周甚至幾個月,待價格對其有利時才將合約對沖;第二類是短線交易者,一般進行當日或某一交易節的期貨合約買賣,其持倉不過夜;第三類是逐小利者,又稱「搶帽子者」,他們的技巧是利用價格的微小變動進行交易來獲取微利,一天之內他們可以做多個回合的買賣交易。

投機者是期貨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期貨市場必不可少的潤滑劑。投機交易增強了市場的流動性,承擔了套期保值交易轉移的風險,是期貨市場正常運營的保證。

期貨交易目的三、套利( spreads):指同時買進和賣出兩張不同種類的期貨合約。交易者買進自認為是「便宜的」合約,同時賣出那些「高價的」合約,從兩合約價格間的變動關系中獲利。在進行套利時,交易者注意的是合約之間的相互價格關系,而不是絕對價格水平。

④ 碳金融的國內情況

我國是最大的CDM項目供給國。按照《京都議定書》,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在2012年前無須承擔減排義務,在我國境內所有減少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都可以按照CDM機制轉變成核證減排單位,向發達國家出售。我國目前是CDM機制中二氧化碳核證減排量最大供給國,佔到市場總供給的70%左右。而在原始CDM和JI項目需求結構中,由於 《京都議定書》規定歐盟在2012年底前溫室氣體減排量要比1990年水平降低8%,而且歐盟對碳排放實施嚴格配額管制,因此歐洲國家需求量占據總需求的75%以上。日本也有約五分之一的需求份額。據世界銀行預測,發達國家2012年完成50億噸碳減排目標,其中至少有30億噸來自我國市場供給 。
碳金融市場處於發端階段。我國目前有北京環境交易所、上海環境交易所、天津排放權交易所和深圳環境交易所,主要從事基於CDM項目的碳排放權交易,碳交易額年均達22.5億美元,而國際市場碳金融規模已達1419億美元。總的來說,我國碳治理、碳交易、碳金融、碳服務、以及碳貨幣綁定發展路徑尚處發端階段,我國金融機構也沒有充分參與到解決環境問題的發展思路上來,碳交易和碳金融產品開發也存在法律體系欠缺、監管和核查制度不完備等一系列問題,國內碳交易和碳金融市場尚未充分開展,也未開發出標准化交易合約,與當前歐美碳交易所開展業務的種類與規模都有相當差距。
碳金融市場發展前景廣闊。我國正在實施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立「兩型社會」的發展戰略,過去「三高」(高投入、高能耗、高增長)的粗放型發展模式不具有可持續性,必須轉化為「兩低一高」(低投入、低能耗、高增長)的集約型發展模式。同時,我國政府高度重視碳減排責任和義務,在哥本哈根會議上,我國政府鄭重承諾: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並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這種承諾體現了我國加強碳治理的責任感和大國風范,也充分表明我國大幅減排溫室氣體的決心。按照這一目標,未來幾年內我國碳交易和碳金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特別是,我國區域、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極不平衡,這也為我國在積極參與國際碳金融市場的同時,創設國內碳交易和碳金融市場創造了條件。 我國碳金融市場缺位使得碳資產定價權缺失。我國關於碳資產定價權的缺失嚴重影響我國企業的經濟利益。對於發達國家而言,能源結構的調整、高耗能產業的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都需要較高成本,溫室氣體減排成本在每噸碳100美元以上,而在我國進行CDM項目投資,減排成本可降至20美元。尤其是,碳金融中介市場處於起步階段,這就沒有發揮金融在風險評估和管理以及價格發現的功能,也使得我國只能被動接受歐美碳資產的單向報價,據世界銀行統計數據,工業化國家2007年溫室氣體排放額度外購需求量為3億噸左右,均價在15-20歐元區間。我國作為最大碳排放權供給國,出售價格遠低於這個價格區間,我國目前碳交易價格維持在10歐元左右。有的項目甚至更低,如2006年7月,義大利碳基金通過世界銀行以每噸不低於6.25美元的價格分10年時間從南鋼股份購買了約65萬噸二氧化碳減排量;為防止我國碳資產被 「賤賣」,發改委出台了每噸CDM項目二氧化碳8歐元的最低限價;寶鋼股份2007年1月出售給瑞士信貸國際集團和英國瑞碳有限公司的二氧化碳減排量也只略超10歐元;2009年6月我國出售給歐盟買家的CERs現貨價格為11歐元;盡管國際市場上碳排放價格在2009出現了下降,但在歐盟內部配額市場,一噸2014年12月到期的二氧化碳期貨價格仍達19歐元。
事實上,由於我國沒有形成自己的碳金融市場,我國碳資產的定價權掌握在歐美需求方,我國供給的CERs被發達國家投資機構購進後,經過包裝,開發成為價格更高的金融產品、衍生產品及擔保品,賺取豐厚的利潤。
單一的CDM供給與低成本減排領域使我國處於低端市場。 2012年前,我國在碳交易市場主要是CDM項目CERs的供給,2012年後,我國碳排放就須承擔一定責任。據世界銀行報告,我國已是第一大碳排放國,隨著我國碳減排承諾的逐步兌現,我國在未來極有可能成為碳排放權進口國,而那時碳排放權的購買價格極有可能比現在出口價格高許多。而且,我國處於碳交易的低端市場還表現在減排產品多集中於低層次的減排領域,使得我國碳排放產品成為受制於國外企業需求的買方市場。我國現有的CDM項目主要集中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節能和提高能效類型項目,此類項目減排成本低,投資力度小,技術穩定,收益預期高,多為國外投資者熱衷投資項目,而對於減排成本高、技術復雜、投資多、受益期長的項目,如垃圾焚燒發電、造林和再造林、HFC-23分解消除項目卻極少投資,根據中國清潔發展機制網相關數據,這些項目占總項目比例低於1%,而能源類和提高能效類項目卻佔95%以上。特別是,2012年後京都議定書框架的不確定性、歐盟碳交易體系第三階段 對CDM項目合格性的限制、漫長的等待期與高額的交易成本都使CDM交易規模呈現下降特徵,因此我國開展國內碳交易和碳金融市場更具有前瞻性和緊迫性。
開發碳金融市場對我國金融機構和金融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碳金融的標的物是一種虛擬產品,交易規則嚴格,開發程序復雜,銷售合同多涉及境外客戶,合同期限長,風險評級技術要求高,非專業機構難以勝任碳金融項目的開發和執行能力。如清潔發展機制或聯合履行機制都涉及減排單位的認證,若減排項目無法獲得認證則導致交付風險,會降低投資預期收益。為保證項目對投資人的吸引力,既需要熟悉減排單位需求國和具體項目所在國的認證標准和程序,了解有關國家的政策和法律;同時,還需要對交付風險和政策風險進行評級並提供擔保,這樣的綜合性金融機構和復合型人才在目前我國是十分稀缺的。
而且,我國金融市場發育不充分既限制了碳金融的有效銜接和發展,同時也欠缺對風險要求更高、專業服務能力更強、涉外服務水平更專業的金融服務人才。總的來說,我國還沒有建立有效的碳金融交易制度,更沒有建立國內碳交易市場,也沒有創建碳交易平台,碳基金、碳期貨、碳證券等各種碳金融創新產品更是沒有開發,這就使得碳交易市場缺乏合理的利益補償機制,也沒有充分發揮碳金融對於碳資產的價格發現和風險管理功能。而在低碳節能環保領域,我國與發達國家差距甚微,基本處於同一起跑線上。
欠缺參與激烈競爭的思想准備和國家戰略。碳金融具有寬闊的潛在增值空間,國際金融機構對該領域的創新和競爭也會越來越激烈。從目前市場開發程度來看,歐盟國家先行先試,暫居市場領先,如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U ETS佔全球碳交易額的四分之三以上;EU ETS掌控著EUA期貨、期權的定價權;而且倫敦作為全球碳金融中心之一地位已經確立。美國國內雖沒有形成政府規制嚴格的碳配額交易市場,但2008年美國東北部及中大西洋各州組成區域溫室氣體減排行動(RegionalGreenhouse GasInitiative, RGGI)形成自願減排單位(VER),目前RGGI已是全球第二大配額交易市場。
特別是美元作為最主要計價貨幣和儲備貨幣,美國開發和參與國際碳金融市場作用和地位日益凸顯,美國金融機構基於芝加哥氣候交易所和區域溫室氣體減排行動RGGI可以較為便利開發出碳金融產品,做大碳金融市場。國際碳金融市場交易主體基本為歐美金融機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近些年也推出一些碳金融服務和產品,以加入國際碳金融市場的競爭。如日本利用其先進的碳減排技術,並在日本碳交易所採用日元計價。澳大利亞可基於NSW交易平台來開發碳金融市場。各國都在積極構建自己的碳金融市場;各國似乎都在關注碳貨幣發展戰略,即積極通過將主權貨幣與碳交易、碳資產、碳金融綁定來提升貨幣的國際地位。
3.1中國「碳金融」市場蘊藏巨大商機
據有關專家測算,2012年以前我國通過CDM項目減排額的轉讓收益可達數十億美元。為此,中國已經被許多國家看做是最具潛力的減排市場。那麼,依託CDM的「碳金融」在我國應該有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並蘊藏著巨大商機。
由於目前我國碳排放權交易的主要類型是基於項目的交易,因此,在我國,「碳金融」更多的是指依託CDM的金融活動。隨著越來越多中國企業積極參與碳交易活動,中國的「碳金融」市場潛力更加巨大。
對於發達國家而言,能源結構的調整,高耗能產業的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都需要高昂的成本,溫室氣體的減排成本在100美元/噸碳以上。而如果在中國進行CDM活動,減排成本可降至20美元/噸碳。這種巨大的減排成本差異,促使發達國家的企業積極進入我國尋找合作項目。
而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在2012年以前不需要承擔減排義務,在我國境內所有減少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都可以按照《京都議定書》中的CDM機制轉變成有價商品,向發達國家出售。我國「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到2010年單位GDP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要減少10%。在努力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通過大力推廣節能減排技術,努力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必將有大批項目可被開發為CDM項目。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統計顯示,目前中國提供的CO2減排量已佔到全球市場的1/3左右,預計到2012年,中國將占聯合國發放全部排放指標的41%。
3.2碳金融在我國的發展障礙
首先,對CDM和「碳金融」的認識尚不到位。CDM和「碳金融」是隨著國際碳交易市場的興起而走入我國的,在我國傳播的時間有限,國內許多企業還沒有認識到其中蘊藏著巨大商機;同時,國內金融機構對「碳金融」的價值、操作模式、項目開發、交易規則等尚不熟悉,目前關注「碳金融」的除少數商業銀行外,其他金融機構鮮有涉及。
其次,中介市場發育不完全。CDM機制項下的碳減排額是一種虛擬商品,其交易規則十分嚴格,開發程序也比較復雜,銷售合同涉及境外客戶,合同期限很長,非專業機構難以具備此類項目的開發和執行能力。在國外,CDM項目的評估及排放權的購買大多數是由中介機構完成,而我國本土的中介機構尚處於起步階段,難以開發或者消化大量的項目。另外,也缺乏專業的技術咨詢體系來幫助金融機構分析、評估、規避項目風險和交易風險。
再次,CDM項目開發時間長、風險因素多。與一般的投資項目相比,CDM項目需要經歷較為復雜的審批程序,這導致CDM項目開發周期比較長,並帶來額外的交易成本。此外,開發CDM項目涉及風險因素較多,主要有政策風險、項目風險和CDM特有風險等,政策風險來自於國際減排政策的變化,如2012年後中國是否承擔溫室氣體減排義務,決定了2012年後合同的有效性;項目風險主要是工程建設風險,如項目是否按期建成投產,資源能否按預期產生等。在項目運行階段,還存在監測或核實風險,項目收入因此存在不確定性,也會影響金融機構的金融服務支持。
3.3興業銀行碳金融實踐
2006年5月,興業銀行與國際金融公司合作,針對中國在節能技術運用和循環經濟發展方面的融資需求特點,在境內首創推出節能減排項目貸款這一「綠色信貸」品種。截至2008年3月底,興業銀行已經在北京、天津、山東、山西、重慶、浙江、福建等十一個省市開辦節能減排貸款業務,共發放貸款51筆,累計投放12多億元;可實現每年節約標准煤147.48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碳約412.85萬噸。
隨著節能減排貸款的快速推廣,部分節能減排項目已經進入碳減排交易市場。興業銀行運用在融資模式、客戶營銷和風險管理方面積累的初步經驗,將節能減排貸款與「碳金融」相結合,創新推出以CDM機制項下的碳核定減排收入(CERS)作為貸款還款來源之一的節能減排融資模式——「碳金融」模式,為尋求融資支持的節能減排企業提供了新的選擇。
這方面的典型案例是深圳某公司垃圾填埋場沼氣回收利用處理項目。該公司成功引進加拿大技術,並升級開發出適用於城市垃圾填埋場綜合治理的3R循環利用技術,將原先直接排放大氣的溫室氣體沼氣作為能源回收利用,於2005年在梅州垃圾填埋場(一期)成功實施,當年在聯合國注冊成為CDM項目。由於該公司屬於「輕資產」型的科技服務公司,資產規模小、經營收入少、資產負債率高、缺乏傳統意義上的抵押擔保條件,因此,二期項目拓展的中長期資金需求難以通過傳統的貸款運作加以滿足。為解決傳統貸款模式遭遇的融資難題,興業銀行運用創新的思路和項目融資模式,側重考察第一還款來源的有效性,以企業的經營狀況和現金流作為貸款審批的主要考慮因素,並且根據項目實施的現金流和企業自身的經營情況來選擇還款期限,使還款時間與現金流收入規模、時間匹配,較好地解決企業還款壓力問題。最終為該公司提供了三年期750萬元節能減排項目貸款,該項目的實施可實現年減排二氧化碳16萬噸,實現企業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贏。該筆項目融資的成功運作,體現了興業銀行在環境金融創新中,節能減排貸款模式的新突破,標志著興業銀行節能減排項目貸款擴展到「碳金融」領域,也為今後探索碳保理等新興業務奠定了基礎。
3.4發展碳金融的機制調整與完善
(一)搭建交易平台。溫室氣體排放量是有限的環境資源,也是國家和經濟發展的戰略資源。應借鑒國際上碳交易機制,進一步研究探索排放配額制度和發展排放配額交易市場,通過金融市場發現價格的功能,調整不同經濟主體利益,鼓勵和引導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有效分配和使用國家環境資源,落實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
(二)加強宣傳推廣。要讓企業充分意識到CDM機制和節能減排所蘊涵的巨大價值,推動項目業主和開發商根據行業、自身發展計劃,擴大國際合作,積極開發CDM項目,力爭國家環境資源利益和企業利益最大化。
(三)推動政策研究。CDM機制不僅涉及環境領域還包括經濟學、法律、管理等復雜的知識,同時還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操作性。中國作為溫室氣體排放大國對於自身參與CDM項目的潛力及規模尤其需要認真研究。
(四)培養中介市場。中介市場是開展CDM機制的關鍵,應鼓勵民間機構和金融機構進入,重視金融機構作為資金中介和交易中介的作用,允許金融中介購買或者與項目業主聯合開發CDM項目。
(五)構建激勵機制。「碳金融」具有政策性強、參與度高和涉及面廣等特點,發展「碳金融」是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和監管部門根據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制定一系列標准、規則,提供相應的投資、稅收、信貸規模導向等政策配套,鼓勵金融機構參與節能減排領域的投融資活動,支持低碳經濟。
天津:創新試水碳金融
2013年,天津排放權交易所正式啟動碳排放權交易以來,鋼鐵、化工、電力熱力、石化等5個行業的114家企業成為天津碳交易市場主體。據了解,在國家確定的7個試點省市中,天津市是唯一同時參與了低碳省區和低碳城市、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及區域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的直轄市。
專家表示,天津產業格局特色鮮明,重化工業特點顯著,能源消費和碳排放大戶數量和體量突出。與其他試點地區及一線城市已完成或正在大幅削減工業企業生產能耗和碳排放的形勢不同,天津正處於經濟快速增長階段,是我國經濟發展和節能減排工作面臨形勢和發展階段情景的典型代表。因此,在一個經濟高速增長、碳排放總量尚未達到峰值的城市進行碳排放權交易試點,更具有典型性和樣本意義。

⑤ 全球為什麼推進碳排放權交易

推進碳市場的七大理由
1. 碳市場設定了清晰的碳價格
碳市場通過建立溫室氣體 (GHG) 排放權市場,對二氧化碳進行了定價。這意味著那些由溫室氣體排放所導致的成本,例如對公共健康的影響、極端天氣、特定動物或植物種類的滅絕等,將變得顯而易見。這些成本可通過碳市場機制整合入商品和服務的價格中。碳價的確定讓污染者付費原則得以實施。
2. 碳市場機制限定了碳排放的上限
在一個碳交易系統中,政府設置清晰的碳排放控制目標,即所納入各行業的最大允許的排放總量水平。這一方法可確保達到預期的環境效益。同時,通過該總量控制水平隨時間推移的逐步下降,碳市場向各行業和投資機構傳遞出長期的市場信號,提供了可預期的減排路徑。
3、提供靈活性: 參與的企業可自由選擇其在何時何地以及如何完成減排
碳市場系統為企業提供了巨大的靈活性,它們可以自由決定履行減排義務的最佳方式。企業可以選擇通過減少其生產排放量並向其他企業購買排放配額,或兩者選其一的方式履行義務。政府通常允許企業「儲存」未使用的配額供以後使用。在許多系統中,國內或國際的碳抵消項目配額也被允許。這些多元化的選擇,不僅對於企業,而且對於社會整體而言,都有利於將整個碳市場實現總量控制目標的成本降低到最小。
4、碳市場可適應不同地區的經濟和政治情況
碳交易系統並非一成不變,它可以根據地區不同的經濟和政治情況調整其制度系統設計,並適應不同新的社會需求。碳排放權交易系統正在全球不同地區和層面運行,其中包括城市、州、省、國家和跨國家區域。不同區域的碳市場在設計中都根據其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產業和能源系統狀況、技術水平、政府架構等,作出了相應的調整。
5. 碳市場可向政府提供額外的收入來源
政府可以選擇向企業拍賣碳排放配額。拍賣所帶來的財政收入可以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再投資,例如資助低碳綠色項目,或者補助低收入家庭。
6. 碳市場可提供一系列額外收益
碳市場的首要目標是減少碳排放,而設計良好的碳交易系統可以帶來可觀的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這些效益包括改善空氣質量,逐步提升資源利用效率,更有保障的能源安全,以及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
7. 碳交易系統可通過相互聯接,創造出更大規模、更高效率的碳交易市場
通過兩個或兩個以上碳交易系統的相互聯接 (linking),創造出更大規模的碳交易市場,這將帶來更多(並可能更便宜)的減排選擇。當不同系統直接或間接連接時,碳配額在雙方的系統中可交替互換。

⑥ 什麼是碳排放權期貨

上海期貨交易所正在研究碳排放權期貨;希望利用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和風險管理功能,提高我國碳資源的定價影響力,建立符合國內需求、與國際規則對接的碳市場體系。單位GDP能耗降低需要低碳金融機制和工具支撐。通過產權界定將溫室氣體排放權變為商品,並進行市場化定價買賣,已成為歐美等國實現低成本減排的市場化手段之一。與一般商品交易相比,碳排放權交易存在著更大的政策性和技術性風險,因而,國際市場對於期貨、期權等碳金融工具的需求日益顯現,國際碳交易工具日趨豐富,碳金融體系不斷發展。

⑦ 《京都議定書》中六大氣體所規定的排放量

《京都議定書》又稱《京都條約》,全稱《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京都議定書》,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補充條框,其目標是「將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穩定在一個適當的水平,進而防止劇烈的氣候改變對人類造成傷害」。《京都議定書》中具體指標是「在2008年至2012年間,全球主要工業國家的工業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0年的排放量平均要低5.2%」。條約規定,發達國家從2005年開始承擔減少碳排放量的義務,而發展中國家則從2012年開始承擔減排義務。目前一共有183個國家通過了該條約(超過全球排放量的61%),而美國沒有簽署該條約(美國人口僅佔全球人口的3%至4%,而排放的二氧化碳卻佔全球排放量的25%以上,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國家)。

《京都議定書》約定的目標溫室氣體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氫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

為了促進各國完成溫室氣體減排目標,《京都議定書》允許採取以下四種減排方式:
1. 兩個發達國家之間可以進行排放額度買賣的「排放權交易」,即難以完成削減任務的國家,可以花錢從超額完成任務的國家買進超出的額度;
2. 以「凈排放量」計算溫室氣體排放量,即從本國實際排放量中扣除森林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數量;
3. 可以採用綠色開發機制,促使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同減排溫室氣體;
4. 可以採用「集團方式」,即歐盟內部的許多國家可視為一個整體,採取有的國家削減、有的國家增加的方法,在總體上完成減排任務。

什麼是CDM?
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是清潔發展機制的簡稱,是《京都議定書》中引入的3個靈活履約機制之一,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合作進行溫室氣體減排的一種基於項目的機制。

根據「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已完成工業革命的發達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承擔更多的歷史責任,但發達國家減排的成本是發展中國家的幾倍甚至幾十倍。根據經濟學外部性和經濟最優化理論,CDM在減排目標最大化與全球經濟最優化之間找到了一個相對合理的平衡點,即對發達國家而言,給予其一些履約的靈活性,使其得以較低成本履行義務並減少減排義務對國內經濟的上海;對發展中國家而言,協助發達國家能夠利用減排成本低的優勢從發達國家獲得資金和技術,促進其可持續發展;對世界而言,可以使全球在實現共同減排目標的前提下,減少總的減排成本。

簡單點說,發達國家為了承擔減排目標,必將對現有工業化項目進行節能減排改造,這不僅僅增加了企業成本,而且對通貨膨脹水平、國民經濟發展帶來較大的壓力;另一方面,發達國家目前的新能源新技術應用已經較為廣泛,進一步實現減排成本極高,從而出現了減排不經濟的現象,減排義務承擔受到了較大的挑戰。而發展中國家由於工業化程度比發達國家低出許多,因此在進行節能減排工作方面,轉移成本要比發達國家低了許多,因此可以通過發展中國家多減排一些,發達國家少減排一些,來實現全球減排總量不變的目標。

CDM項目就是為了實現這一全球減排工作設計的,發達國家通過技術和資金幫助發展中國家加大減排力度,從而抵減本國所應承擔的減排義務部分指標。目前CDM項目最為落實的實現方式為「碳交易」。

符合CDM要求的潛在項目包括改善終端能源利用效率、改善供應方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替代燃料、農業(甲烷和氧化亞氮減排項目)、工業過程(水泥生產等減排二氧化碳項目,減排氫氟碳化物、全氧化碳或六氟化硫的項目)、碳匯項目(僅適用於造林和再造林項目)。

什麼是碳交易?
由於發達國家的能源利用效率高,能源結構優化,新的能源技術被大量採用。這些發達國家進一步減排的成本極高,難度較大。而發展中國家,能源效率低,減排空間大,成本也低。這就導致了同一減排單位在不同國家之間存在著不同的成本,形成了高價差。發達國家需求很大,發展中國家供應能力也很大,碳交易市場由此產生。

《京都議定書》規定,發達國家履行溫室氣體減排義務時可以採取3種在「境外減排」的靈活機制:
1. 聯合履約(JI),指發達國家之間通過項目的合作,轉讓其實現的減排單位(EUR);
2. 清潔發展機制(CDM),指發達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與發展中國家開展項目合作,實現「經核證的減排量」(CER),大幅度降低其在國內實現減排所需的費用;
3. 排放貿易(ET),發達國家將其超額完成的減排義務指標,以貿易方式直接轉讓給另外一個未能完成減排義務的發達國家。

歐盟排污權交易體系(EUETS)規定,歐盟27國的廠商必須符合EUETS規定的二氧化碳減排標准,如減排量超標,就可賣出稱為「歐盟排碳配額」(EUA)的二氧化碳排放權;反之,如果減排沒達標,就必須從市場購買相應配額的排放權。

CDM機制的設立將二氧化碳減排量設計成產品,可以轉讓和交易,發達國家用資金和技術換取各種溫室氣體的排放權,發展中國家可以通過出售溫室氣體排放權直接從中獲益。

目前全球主要的碳排放交易所包括EUA、EEX、場外OTC、BlueNext、Bordpool。

中國曾經是CDM機制的最大受益者,然而隨著2012的臨近,CDM由曾經的「救命稻草」變成了「燙手山芋」。根據《京都議定書》第一期承諾要求,2012年之前發展中國家無需承擔全球碳減排義務。那麼我國在2012年之後面臨著很大碳排放壓力。

中國政府宣布,到2020年把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40%。為完成此目標,建議制定國內碳減排計劃,並建立國內「碳交易市場」,在國內各省或各企業進行碳排放權交易。

2008年,中國相繼成立了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北京環境交易所、天津排放權交易所,邁出了構建碳交易市場的第一步;2009年11月17日,深圳聯合產權交易所、深圳國際能源與環境技術促進中心及RESET(香港)公司在深圳聯合簽署了發起成立亞洲排放權交易所的合作備忘錄;2010年1月上海期貨交易所表示上期所將繼續關注、探索碳排放權期貨交易的可行性、交易風險的可控性、風險監測體系的可靠性等問題。

2010年8月上旬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關於開展低碳省區和低碳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9月發改委表示正在推動碳排放交易工作的進行,將就《自願減排管理辦法》徵求各方意見,並於近期出台這一政策。

⑧ 碳交易市場的發展建議

1.支持有條件的地區或行業探索碳交易國家應加快碳排放權交易機制的可行性研究,支持條件成熟的地區或行業明確碳排放控制目標、科學合理分配排放權、運行交易機制。在試點探索的過程中,逐步建立完善的方法學體系,培育更多的第三方認證機構,設立全國性的注冊登記系統和清算機構。探索形成排放權分配製度、價格形成制度、減排勵制度等諸項制度。
2.開發交易品種,從項目交易逐步擴展到標准化碳合約交易從歐洲排放權交易體系經驗來看,碳排放權期貨和現貨交易可以同步開展。因此,在我國也可以考慮在初期開展現貨交易的同時開發期貨期權合約交易,逐步由以項目為主的交易向以標准化合約為主的交易過渡,適時推出碳排放權標准合約及其衍生品的交易。
3.鼓勵推出碳排放權有關的各種形式的金融創新我國在碳交易過程中應引導金融機構的積極參與,開發排放權金融產品以對沖價格風險。鼓勵金融機構開發掛鉤碳排放權的金融產品,建立碳基金以推動融資擔保和項目投資;建立減排量收益權抵押貸款機制;探索碳交易合同保險機制。
4.加強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法律法規建設加強有關碳交易法律法規的建設,明確碳排放權的法律地位,健全相應財務和稅務制度。國家可適時推出區域和行業碳排放考核機制,制訂排放權分配原則,搭建碳排放統計體系,形成項目審核機制,規范排放權交易市場,出台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構築相關金融監管體制。

⑨ 碳排放交易為什麼會不起作用

(文 / Alexander Jung)在經濟自由主義者的理想中,每件商品都有個價。供小於求,則價格上漲;供大於求,則價格下降。市場就這樣運作——至少理論上講是這樣。在實踐中,情況往往不同,排污權交易尤其如此。作為一種特殊的交易活動,歐洲的碳排放權交易(EU ETS),卻是在一種完全不同的機制下運行:歐盟設定並強制執行的法規。經濟學家普遍贊賞這套交易計劃,稱其為減少有害二氧化碳(CO2 )排放的、一個近乎完美的解決方案。在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中,企業出價購買排放許可權,交易價格由市場供需所決定,由此自我調節,實現資源的最佳配置。投資環保技術的公司,用不著購買那麼多的碳排放許可權,甚至還能把用不完的拿來出售 [1]。但是,在過去的一年半中,碳排放權的價格幾乎是連續下滑,跌至每噸 8 歐元(約合 67 元人民幣)附近,貶值了將近一半。2011 年, 德國核電站停運 ,牽動煤炭發電需求上漲,可這樣也沒能扭轉碳價下跌的趨勢。一位駐柏林的碳排放交易員、米歇爾 · 柯略內特(Michael Kr

熱點內容
普洱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晚秈稻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5:43 瀏覽:396
阿壩小金縣橡膠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5:40 瀏覽:908
楚雄大姚縣豆一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4:02 瀏覽:736
做期貨能在網上開戶嗎 發布:2021-12-16 12:32:22 瀏覽:591
安慶宜秀區早秈稻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2:22 瀏覽:377
正確的原油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9:41 瀏覽:39
達州市纖維板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5:11 瀏覽:310
呼倫貝爾新巴爾虎左旗白銀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5:07 瀏覽:883
上海外盤期貨哪裡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4:10 瀏覽:448
香港日發期貨開戶網站 發布:2021-12-16 12:24:09 瀏覽: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