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投資學期末考試計算題
Ⅰ 投資學的一道計算題
前三年算出股利用現值系數求現值
之後的先用永續年金求現值再折現
合計前兩項即為股票內在價值
Ⅱ 期貨計算題
其實是有個公式的,市值/期指點數*點數價值之後再*貝塔指數。3780萬/3780*100之後再*1.2. 計算大約等於120張
第二問:股票虧了378萬,期貨賺了(3780-3450*120*100等於396萬,該基金在期貨賺了396萬,396萬-378萬=18萬,實現了完全套期保值,希望能幫助你
算錯了那個股票虧的,是454萬的,不能完全套保,
基差 基差是指某一時刻、同一地點、同一品種的現貨價與期貨價的差。由於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
都是波動的,在期貨合同的有效期內,基差也是波動的。基差的不確定性被稱為基差風險。利用
期貨合約套期保值的目標便是使基差波動為零,期末基差與期初基差之間正的偏差使投資不僅可
以保值還可以盈利;而負的偏差則為虧損,說明沒有完全實現套期保值。
理論上認為,期貨價格是市場對未來現貨市場價格的預估值,兩者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由於影響因素的相近,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往往表現出同升同降的關系;但影響因素又不完全相同,因而兩者的變化幅度也不完全一致,現貨價格與期貨價格之間的關系可以用基差來描述。基差就是某一特定地點某種商品的現貨價格與同種商品的某一特定期貨合約價格間的價差,即,基差=現貨價格-期貨價格。基差有時為正(此時稱為反向市場),有時為負(此時稱為正向市場),因此,基差是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之間實際運行變化的動態指標。
基差的變化對套期保值的效果有直接的影響。從套期保值的原理不難看出,套期保值實際上是用基差風險替代了現貨市場的價格波動風險,因此從理論上講,如果投資者在進行套期保值之初與結束套期保值之時基差沒有發生變化,就可能實現完全的套期保值。因此,套期保值者在交易的過程中應密切關注基差的變化,並選擇有利的時機完成交易。
同時,由於基差的變動比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各自本身的波動要相對穩定一些,這就為套期保值交易提供了有利的條件;而且,基差的變化主要受制於持有成本,這也比直接觀察期貨價格或現貨價格的變化方便得多。
基差分為負數,正數,及零的三種市場情況:
1 基差為負的正常情況:
在正常的商品供求情況下,參考價持有成本及風險的原因,基差一般應為負數,即期貨價格應大於該商品的現貨價格。
2 基差為正數的倒置市況:
當市場商品供應出現短缺,供不應求的現象時,現貨價格高於期貨價格。
3 基差為零的市場情況:
當期貨合約越接近交割期,基差越來越接近零。
對買入套期保值者有利的基差變化:
1 期貨價格上漲,現貨價格不變,基差變弱,結束套期保值交易就能在保值的同時獲取額外的利潤。
2 期貨價格不變,現貨價格下跌,基差變弱,結束套期保值交易就能在保值的同時獲取額外的利潤。
3 期貨價格上漲,現貨價格下跌,基差極弱,結束套期保值交易就能在保值的同時在兩個市場獲取額外的利潤。
4 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都上漲,但期貨價格上漲幅度比現貨價格大,基差變弱,結束套期保值交易就能在保值的同時獲取額外的利潤。
5 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都下跌,但現貨價格下跌的幅度比期貨價格大,基差變弱,結束套期保值交易就能在保值的同時獲取額外的利潤。
6 現貨價格從期貨價格之上跌破下降,基差變弱,結束套期保值交易就能在保值的同時獲取額外的利潤。
對賣出套期保值有利的基差變化:
1 期貨價格下跌,現貨價格不變,基差變強,結束套期保值就能在保值的同時獲取額外的利潤。
2 期貨價格不變,現貨價格上漲,基差變強,結束套期保值就能在保值的同時獲取額外的利潤。
3 期貨價格下跌,現貨價格上漲,基差變極強,結束套期保值就能在保值的同時在兩個市場獲取額外的利潤。
4 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都上漲,但現貨價格上漲幅度比期貨大,基差變強,結束套期保值交易就能在保值的同時獲取額外的利潤。
5 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都下跌,但期貨價格下跌幅度比現貨大,基差變強,結束套期保值交易就能在保值的同時獲取額外的利潤。
6 現貨價格從期貨價格以下突然上漲,基差變強,結束套期保值交易就能在保值的同時獲取額外的利潤。
Ⅲ 求一道證券投資學計算題,求公式答案以及分析
1、當日,2000元買1000噸大豆合約,以每噸2030元結算時,盈利(2030-2000)*1000=30000元。而2020元賣2000噸大豆合約,以每噸2030元結算時,盈利 (2020-2030)*2000= -20000元。所以當日總的盈虧是30000-20000=10000元。
2、次日,2025元賣出3000噸大豆合約,以每噸2035元結算時,盈利 (2025-2035)*3000= -30000元。開倉綠豆合約買入價格不詳,所以綠豆合約當日盈虧無法計算。
3、第三日,才是真正看盈虧的時候。10手大豆買單盈利(2030-2000)*1000=30000元,20手大豆賣單盈利(2020-2030)*2000= -20000元,30手大豆賣單盈利(2025-2030)*3000= -15000元,所以大豆合約總的盈虧是30000-20000-15000= -5000元。綠豆合約還是缺少開倉價,如果第二題2810元是開倉價,則盈虧為(2810-2820)*2000=-20000元。
Ⅳ 投資學的一些計算題。
1.
根據固定增長股票模型估計的股票價值為
p=d0×(1+g)/(r-g)=0.6×(1+5%)/(8%-5%)=21
2.
(1)rd=wa×ra+wb×rb=40%×8%+60%×12%=10.4%,(σd)^2=(wa×σa)^2+(wb×σb)^2+2ρab×waσa×wbσb=(40%×5%)^2+(60%×6%)^2-2×0.4×5%×0.6×6%=0.0256%
(2)rp=wd×rd+wp×rp=40%×10.4%+60%×3%=5.96%;又無風險資產的標准差為0,可得(σp)^2=(wd×σd)^2=[(40%)^2]×0.0256%=0.004096%
3.
由資本資產定價模型ri=rf+β(rm-rf),
rabc=5%+1×(11%-5%)=11%
rdef=5%+1.5×(11%-5%)=14%>11%,應投資def股票
Ⅳ 投資學考試的一些計算題。
1.
根據固定增長股票模型估計的股票價值為
P=D0×(1+g)/(R-g)=0.6×(1+5%)/(8%-5%)=21
2.
(1)rD=WA×rA+WB×rB=40%×8%+60%×12%=10.4%,(σD)^2=(WA×σA)^2+(WB×σB)^2+2ρAB×WAσA×WBσB=(40%×5%)^2+(60%×6%)^2-2×0.4×5%×0.6×6%=0.0256%
(2)rP=WD×rD+WP×rP=40%×10.4%+60%×3%=5.96%;又無風險資產的標准差為0,可得(σP)^2=(WD×σD)^2=[(40%)^2]×0.0256%=0.004096%
3.
由資本資產定價模型Ri=Rf+β(Rm-Rf),
RABC=5%+1×(11%-5%)=11%
RDEF=5%+1.5×(11%-5%)=14%>11%,應投資DEF股票
Ⅵ 證券投資學期末復習題,麻煩幫忙解決些謝謝!計算題麻煩給公式和過程!謝謝!
(1)A
分紅後除權除息價格=(股權登記日收盤價-每股現金紅利)*10股/(10+送紅股數)=(24-2/10)*10/(10+10)=11.9元
(1)B
配股後除權價格=(股權登記日收盤價*10+配股價*配股數)/(10+配股數)
=(13*10+5*3)/(10+3)=11.15元
(2)「先送後配」:送現金紅利=10,000萬股*2/10元 = 2,000萬元
配股融資=2*10,000萬股*3/10*5元 = 30,000萬元
實際融資=30,000-2,000 = 28,000萬元
「先配後送」:配股融資=10,000萬股*3/10*5元 = 15,000萬元
送現金紅利=10,000萬股*(10+3)/10*2/10元 = 2,600萬元
實際融資=15,000-2,600 = 12,400萬元
可知:「先配後送」中配股融資額是「先送後配」融資額的一半!
卻要多支付30%的現金紅利!實際融資額一半都不到。
所以,「先送後配」更有利於公司融資。
「問題補充:題目中的時間和計算有什麼關系,稅前和稅後用哪個計算呢?為什麼?麻煩講解一下」
補充回答:
(1)日期:「2005年4月6日」發布2004年度利潤分配預案:證監會要求國內上市公司每年3-4月份,公布經審計的上年度財務報告,計算時不需「2005年4月6日」這一日期。但指明是「2004年度利潤分配預案」,所以基數用「2004年末總股本為10000萬股」。
2005年6月4日是分紅(送股和分紅利)的「股權登記日」,分紅後除權(送股權)除息(股息)價須以「2005年6月4日」的收盤價24元為計算基礎。
2005年9月8日是配股的「股權登記日」,配股後的除權(配股權)價須以「2005年9月8日」的收盤價13元為計算基礎。
(2)公司分紅是以「稅前」金額分給股東的,股東實際收到的是「稅後」金額,稅局要徵收20%的稅,2*20%=0.4元/10股,公司代收。公司實際支付的是全額2元/10股。所以要用「稅前」計算。算股東實收金額時用「稅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