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期貨幣政策分析
㈠ 試分析我國現行貨幣政策
我
國是處於體制轉型期的發展中國家"但是,在開放條件下貨幣政策框架的選擇問題上,我們還是可以借鑒三國的經驗,得出一些有益的啟示:在貨幣政策最終目標方面,1995年頒布的5中國人民銀行法6規定我國貨幣政策目標是:保持貨幣幣值的穩定,並以此促進經濟增長"而實質上,我國貨幣政策面臨著來自中央政府的多目標約束:物價穩定!促進就業!確保經濟增長!支持國企改革!配合積極財政政策擴大內需!確保外匯儲備不減少!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龔方樂!應宜遜,2000;謝平,2000)"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國貨幣政策應該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堅持穩定物價的單一目標,逐步弱化直至消除多目標約束"貨幣政策最終目標確定後,貨幣政策框架的選擇實際上歸結為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選擇"我國從1996年開始將貨幣供應量作為貨幣政策中介目標"近年來,一些學者認為,M1和M2的增長率較大幅度地偏離預定的調控目標,貨幣供應量目標不再有效,應該放棄貨幣供應量目標,建立一個以通貨膨脹率為調控目標的貨幣政策框架"筆者認為,從美英德三國的實踐看來,貨幣政策框架的選擇並非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應當根據本國當前的實際經濟金融條件進行調整"根據我國當前的經濟金融實際情況,目前實行通脹目標法存在以下一些困難:(1)我國目前實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而通脹目標法要求匯率完全自由浮動,因為匯率目標與通脹目標有時會發生矛盾"要實現人民幣完全自由兌換尚需時日"(2)採用通脹目標法的前提之一是中央銀行對通脹目標有較強的控制能力,能夠綜合觀察多種指標,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充分了解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具有預測通貨膨脹的技術和能力"而目前我國的中央銀行對通貨膨脹尚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3)在中央銀行獨立性方面,根據5中國人民銀行法6的有關規定和從當前經濟金融體制改革的實際進程來看,要實現通脹目標法所要求的中央銀行獨立性仍很難"(4)在貨幣政策透明度和中央銀行可信度方面,與實行通脹目標法的國家相比,我們有待進一步提高"可見,我國目前過渡到通脹目標法的條件還不具備"我們當前的任務是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進一步完善以貨幣供應量為中介目標的貨幣政策框架,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由於我國金融創新的速度加快,貨幣供應量作為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確實面臨著部分學者所指出的一些問題,如可測性問題!與最終目標的相關性問題等"我們應該不斷修正這一指標,合理界定貨幣供應量的層次和統計范圍,以確保其可測性,增強其與最終目標的相關性"同時,我們應該借鑒美英德三國的做法,監測更多的信息變數,建立相應的經濟模型,提高數據分析和處理能力,最終形成一套包括貨幣供應量!利率!匯率!預期通脹率等指標在內的貨幣政策監控指標體系"
2.加快利率市場化的步伐"我國仍然是一個以管制利率為主的國家,包括存貸款利率在內的
絕大多數利率由中央銀行決定,利率市場化程度不高"而在美英德等國利率則是一種重要的貨幣政策工具"因此,我國目前應該積極推行利率管理體制改革,加快利率市場化的步伐,提高央行的間接調控能力"
3.美英德三國對貨幣政策透明度和中央銀行信譽問題的重視程度也值得借鑒"近年來,我國
中央銀行在增加貨幣政策透明度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定期公布貨幣供應量目標,編寫5貨幣政策報告6,闡明貨幣政策執行情況,以月報!季報!年報的形式公布金融數據等"但是我們仍應借鑒這些國家的經驗,進一步提高貨幣政策透明度,如增加貨幣政策決策過程的透明度,增強中央銀行引導公眾和市場的權威性,培育理性的市場預期,提升中央銀行信譽"當然,從長遠來看,我國已經加入WTO,在經濟!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國的貨幣政策將面臨金融深化和金融創新的發展!國際資本流動特別是短期資本流動的加強!利率和匯率的套利投機等等問題,這些變化在歷史上(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對西方發達國家的貨幣政策造成了較強的沖擊,並迫使大部分國家放棄了貨幣目標法"屆時,我國貨幣政策框架如何選擇,是借鑒美國的做法,不明確公布名義目標以進行有益的探索,還是借鑒英國的做法,直接採用通脹目標法,則需要進一步研究"
㈡ 分析中國目前貨幣政策的短期目標
貨幣政策基本可以理解成央行的政策。 央行政策,調節貨比的流量,保有量。 維持穩定的通貨膨脹。 中國的一些政策不是很明確,但美國的政策比較簡單明了,美聯儲的基本目標,維持低的通貨膨脹,和5%左右的失業率。 基本概念你就往裡帶基本的經濟模型了。
㈢ 請問在哪裡可以看到近來中國經濟發展走勢及出台的貨幣政策的分析評論
1、這個在中央電視台的財經頻道可以看到。
2、可以在財經類的報紙上看到。
3、可以在財經類的網站上看到。
㈣ 分析為什麼近期中國貨幣政策有放鬆的跡象
從1993年開始,我國實行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進行宏觀調控,有效地治理了通貨膨脹,實現了國民經濟「軟著陸」。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後,中國出現了通貨緊縮的趨勢。針對這種狀況,中國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但在貨幣政策方面,不是提實行積極的貨幣政策,而是提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把貨幣政策稱之為「穩健」,而不稱之為「積極」,這是因為:我國國有企業負債率過高,貸款有效需求不足;商業銀行自我約束能力弱,不良貸款比例過高;影響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是經濟結構失衡,而不是貨幣供應不足。在此情況下,如果實行過分擴張的貨幣政策,不但無益於防止出現的通貨緊縮趨勢,而且還會危害宏觀經濟健康發展。 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是要自己穩健,而是要整個經濟體系穩健。我國的經濟體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商業銀行影響,因而商業銀行的穩健對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至關重要。穩健的貨幣政策要對經濟體系與金融體系可能發生的壞結果進行修正和預防,這既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既要有戰略眼光,也要有戰術規范。為保持穩健而進行的每一次調控,盡管是微調,都是不同利益主體間的利益調整,都會有人受損、有人獲益,因而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一致贊同。評價宏觀調控是否成功,應看經濟是否正在持續穩定快速發展,是否讓大多數人獲益。 1政策回顧 穩健是近年來我國貨幣政策的主題詞。穩健的貨幣政策是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1998年初我國出現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貨緊縮趨勢的特殊背景下提出並開始實施的。所謂穩健的貨幣政策,其含義是指根據經濟變化的徵兆來調整政策取向,當經濟出現衰退跡象時,貨幣政策偏向擴張;當經濟出現過熱時,貨幣政策偏向緊縮。最終反映到物價上,就是保持物價的基本穩定。 穩健的貨幣政策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一種提法,它講的是制定貨幣政策的指導思想和方針,它不同於經濟學教科書關於貨幣政策操作層面的提法(如「寬松的」、「中性的」或「緊縮的」貨幣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與穩定幣值目標相聯系,它包含既防止通貨緊縮又防止通貨膨脹兩方面的要求,它不妨礙根據經濟形勢需要對貨幣政策實行或擴張、或緊縮的操作。事實上,按照傳統經濟學理論,貨幣政策有擴張、緊縮和中性之分,而穩健的貨幣政策卻難歸於其中的任何一類。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所副所長何德旭認為,穩健的貨幣政策所注重和強調的是貨幣信貸增長要與國民經濟增長大體保持協調關系,但在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條件下可以有不同的操作特點和操作方式。從實際運作來看,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了操作層面上的靈活性和適度性,從而適應經濟形勢變化取得了較好的調控效果。據央行此次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05年,我國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金融運行平穩。2005年末,我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29.9萬億元,同比增長17.6%;狹義貨幣供應量M1餘額10.7萬億元,同比增長11.8%;流通中現金M0餘額2.4萬億元,同比增長11.9%。同期GDP和CPI增幅之和近12%。這表明,貨幣信貸總量增長總體適度,與宏觀調控總體要求基本適應。而從貨幣政策工具的運用上看,央行2005年的公開市場操作可圈可點。央行一直密切關注經濟金融形勢,及時監測分析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外匯占款、財政庫款及現金等因素對銀行體系流動性的影響,並注重靈活安排公開市場操作工具組合和期限結構,合理把握操作力度和操作節奏,充分發揮公開市場操作預調和微調的作用,以實現外匯占款增長的有效對沖,引導貨幣市場利率平穩運行。尤其是7月21日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央行出台了一系列貨幣政策,並適當調整了公開市場操作力度,為新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平穩運行創造了有利的市場環境。實踐證明,堅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正確把握宏觀調控的方向和力度,是我國政府在宏觀經濟管理中具有創造性和靈活性的政策選擇。它既是對宏觀經濟管理和調控理論與實踐的豐富和發展,也是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2 政策效果評價分析 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這幾年來,國民經濟成功實現了低通脹、高增長,國內生產總值每年增長基本保持在 7%~8%,物價基本控制在零上下波動。雖然我們現在還不能精確估計經濟的低通脹、高增長,貨幣政策在其中究竟起了多大作用,但是,這幾年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和物價的持續平穩,的確是與貨幣和信貸的持續平穩增長同時出現的。回顧建國以來(包括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我國經濟多次出現過較大幅度的波動,雖然每次原因都比較復雜,但每次經濟波動都同時伴隨著貨幣信貸的大幅度波動,貨幣信貸的大幅度波動無疑是經濟大幅度波動的重要條件。近幾年,貫徹穩健貨幣政策方針,我們堅定地將保持貨幣信貸平穩增長作為重要目標,在具體操作上,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㈤ 中國當前的經濟情況,應該實行怎樣的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分為擴張性貨幣政策(積極的貨幣政策)和緊縮性貨幣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中國這些年實行的是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但是我覺得實際上就是擴張性貨幣政策,央行大量印發貨幣,政府以發行國債等方式把這筆錢拿出來刺激經濟,比如說搞一些基礎建設從而拉動鋼材水泥和其他行業的就業,從而把這筆錢轉移到社會上去。如果經濟運行的好的話,這筆國債收回來的時候社會已經創造了很多實實在在的物質財富,所以這筆錢相當於被印出來然後在社會上轉了一圈最終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增加了人民的財富,然後再回到銀行。但是如果經濟運行的不好,重復建設過多,社會財富的增加速度趕不上貨幣的印發速度就會出現經濟失調,通貨膨脹等後果,最後由老百姓承擔增發貨幣的後果。就中國目前而言,在貨幣政策上適度寬松也實屬無奈,由於收入分配改革還不徹底,加上老百姓的消費觀念比較保守,對未來養老,醫療以及子女教育方面的預期缺乏信心,所以以刺激消費的方式推動社會物質財富增加的目的很難達到,金融危機鬧的中國出口也不如以前了,所以也只能通過發行貨幣來刺激經濟。想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不僅僅要靠貨幣政策,還要有必要的經濟結構轉型,遏制重復建設,嚴控地方政府通過融資平台發行類似債券的金融產品來推高房地產價格或者是進行重復建設。從根本上說還是要通過調整經濟結構,來一點一點的擠掉泡沫,要控制貨幣發行量,避免出現新的泡沫和通貨膨脹。
㈥ 中國當前的貨幣政策的特點,原因和背景
特點:
中國貨幣政策是中國貨幣當局為了達到一定的宏觀經濟目標,而採取的管理和調節貨幣與信用的政策。它同樣由最終目標、政策工具、操作指標、中介目標等因素構成。中國的貨幣政策,隨中國的政策與發展實踐而不斷發展變化的,具有中國特色。
原因:
穩健的貨幣政策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一種提法,它講的是制定貨幣政策的指導思想和方針,它不同於經濟學教科書關於貨幣政策操作層面的提法(如「寬松的」、「中性的」或「緊縮的」貨幣政策)。
穩健的貨幣政策與穩定幣值目標相聯系,它包含既防止通貨緊縮又防止通貨膨脹兩方面的要求,它不妨礙根據經濟形勢需要對貨幣政策實行或擴張、或緊縮的操作。
背景:
主要有這樣幾方面:
一是經過90年代初的房地產和開發區熱,到1997、1998年,部分中小金融機構的風險問題已相當突出,當時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銀行面臨化解金融風險和防範出現新的更嚴重金融風險的重要任務;
二是當時盡管社會總需求不足的矛盾已經暴露,但是最突出的還是結構性問題,實際有效貸款需求不足;
三是由於過去我們長期實行以銀行間接融資為主的金融體制,企業高負債經營,自有資金比例很低,再繼續大幅度增加貸款,不良貸款問題會更加突出;
四是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本身包括了對貨幣政策的運用,財政增發國債,銀行參與購買,其本身就包含了運用貨幣政策支持經濟增長的內容。
(6)中國近期貨幣政策分析擴展閱讀:
大事記
2015年第一季度
1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與瑞士國家銀行簽署合作備忘錄,就在瑞士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有關事宜達成一致,並同意將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試點地區擴大到瑞士,投資額度為500億元人民幣。
1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與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2015年第3號公告,允許保險公司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資本補充債券。
1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向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匯報2014年貨幣政策執行情況。
2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同時,為進一步增強金融機構支持結構調整的能力,加大對小微企業、「三農」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的支持力度。
對小微企業貸款佔比達到定向降准標準的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對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4個百分點。
2月6日,中國人民銀行印發《關於在全國開展分支機構常備借貸便利操作的通知》(銀發[2015]43號)和《關於印發〈中國人民銀行再貸款與常備借貸便利抵押品指引(試行)〉的通知》(銀發[2015]42號)。
在前期10省(市)分支機構試行常備借貸便利操作的基礎上,在全國推廣分支機構常備借貸便利,完善中央銀行對中小金融機構提供流動性支持的渠道。
2月10日,發布《2014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
3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其中,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5.35%;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5%。
同時結合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2倍調整為1.3倍;其他各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及個人住房公積金存貸款利率相應調整。
3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與蘇利南中央銀行簽署了規模為10億元人民幣/5.2億蘇利南元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
3月20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國家開發銀行深化改革方案》和《中國進出口銀行改革實施總體方案》,要求中國人民銀行會同有關單位按照方案要求和職責分工認真組織實施。
3月25日,中國人民銀行與亞美尼亞中央銀行簽署了規模為10億元人民幣/770億亞美尼亞德拉姆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
3月26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15年第7號公告,簡化信貸資產支持證券發行管理流程,提高發行管理效率和透明度,促進受託機構與發起機構提高信息披露質量,切實保護投資人合法權益,推動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健康發展。
3月30日,為進一步完善個人住房信貸政策,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中國人民銀行、住房城鄉建設部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關於個人住房貸款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銀發[2015]98號)。
3月30日,中國人民銀行與澳大利亞儲備銀行續簽了規模為2000億元人民幣/400億澳大利亞元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
3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召開2015年第一季度例會。
3月31日,《存款保險條例》公布,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㈦ 中國現在的貨幣政策
1月份召開的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是說要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通俗的講就是不能聽美帝國的,讓人民幣升值那麼快~要慢慢地,跟著國情,一步一步的升值。
㈧ 簡析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內容,並結合中國當前的經濟形勢,分析應該如何進行宏觀政策調控。
貨幣政策是中央銀行為實現既定的目標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應量,進而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各種方針措施。主要包括信貸政策和利率政策,收縮信貸和提高利率是「緊」的貨幣政策,能夠抑制社會總需求,但制約投資和短期內發展,反之,是「松」的貨幣政策,能擴大社會總需求,對投資和短期內發展有利,但容易引起通貨膨脹率的上升。財政政策包括國家稅收政策和財政支出政策,增稅和減支是「緊」的財政政策,可以減少社會需求總量,但對投資不利。反之,是「松」的財政政策,有利於投資,但社會需求總量的擴大容易導致通貨膨脹。
經濟形勢:經濟增長速度減緩和CPI持續高位的兩難選擇。
根據我國現有情況我認為:總體是雙松,但貨幣政策放鬆必須是步伐緩慢,可以通過在放收結合中達到適當放鬆。財政政策則需要放鬆。
1.GDP增速從2011一季度的9.7%下滑到二季度的9.5%和三季度的9.1%。經濟增長減緩,會引起一系列的社會問題,主要為失業及由失業導致的社會穩定等一系列問題,通過貨幣政策的適當放鬆達到提振經濟,解決就業,穩定職工收入,穩定社會的目的。但放鬆貨幣政策引起信貸規模的一定增長,一是解決企業的資金鏈問題,在民營中小企業為主體GDP創造者的當今,可能效果不會明顯;二是在高准備率的環境下,金融機構通過金融工具的創新等已形成一定的繞過貨幣政策的做法,貨幣政策實際效果已打折扣。
2.地方財政債券的發行等財政政策的實施,擠佔了貨幣流動性的釋放,擴大了投資但減少了消費。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混合使用,使市場利率水平保持穩定,在CPI高位情況下,存貸款利率不宜作大的松動,否則會使今年的調控(特別是對房價調控)付之東流。
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協調配合,是實現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目標的客觀要求和必要條件。但兩大政策協調配合的效果,不僅取決於正確確定兩大政策的搭配方式及其具體操作,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外部環境的協調配合。例如,需要有產業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外貿政策、社會福利政策等其他政策的協同;有良好的國際環境和穩定的國內社會政治環境;有合理的價格體系和企業(包括金融企業)的運行機制;還需要有各部委、各部門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
㈨ 中國歷年貨幣政策
1987-1988年是一個經濟擴張的階段,物價指數在前一期經濟擴張的拉動下,持續走高,上升到了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一個歷史高點。以1985年的物價指數為基點,1986年的物價指數上漲6.0%,1987年的物價指數上漲13.7%,1988年的物價指數上漲34.8%。此次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依然是政府為了滿足社會固定資產的投資增長要求和解決企業的資金短缺問題,從1986年開始加大政府財政支出,不斷擴大政府財政赤字,特別是1988年實行財政的「包干」體制以後,社會的需求進一步猛增。與此同時,為了解決政府赤字問題,貨幣連年超經濟發行,到1988年第四季度,市場中的貨幣流通量為2134億元,比上年同期上漲46.7%。由於貨幣的超量發行,市場貨幣的流通量劇增,引發了物價的猛烈上漲,貨幣貶值。同年5月政府宣布物價補貼由暗補轉為明補,6月份政府一再表示要下決心克服價格改革的障礙,7月份政府嘗試著開放了名牌煙酒的價格。這一系列措施加劇了居民的不確定性心理預期,引發了1988年8月中旬的搶購風潮和擠兌銀行存款的現象。1988年第四季度末的零售總額比上年同期上漲20.3%,8月份銀行存款減少了26億元,官方宣布的通貨膨脹率達到18.5%。為了整頓嚴重的通貨膨脹,中央對經濟實行全面的「治理整頓」,其措施之嚴厲堪稱改革開放以來之最。到1993年上半年,通貨膨脹壓力又開始上升,金融業陷入無序狀態。國內金融市場,大量資金集中於沿海地區的房地產市場,銀行、金融機構和地方政府為了實現各自不同的利益,逃避央行的規定和監管,為房地產業大量融資,使得貨幣量超量投放,信貸規模一再突破計劃。中央政府於1993年夏開始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朱鎔基總理親自任人民銀行的行長。採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強金融紀律;使國有銀行與其隸屬的信託投資公司分離;所有專業銀行必須立即取消計劃外貸款;限制地區間貸款;派出工作組到各省檢查執行情況等等。與此同時外匯市場上,人民幣大幅度貶值,人民幣兌美元比率由1:5.64驟然下降到1:8.27,國際收支惡化。由於國內巨大的需求壓力,在高漲的投資需求下,財政赤字和貨幣供應超常增長,使得通貨膨脹全面爆發。
由於1992-1993年我國經濟中出現的嚴重的泡沫現象(例:海南發展銀行被並購)和高通貨膨脹率以及潛在的金融風險,中央從1993年夏開始實施「軟著陸」的攻關調控,在貨幣政策方面出台了13條壓縮銀行信貸規模的措施,使新增貨幣供應量M0從1993年的1528.7億減少到1994年的1423.9億和1995年的596.8億。由於這次調控吸取了以前貨幣緊縮過度造成經濟過冷的教訓,這個貨幣政策的實施中一直遵循著「適度從緊」的原則,最終於1996年成功地實現了經濟的「軟著陸」。但是實際上還是帶來了一定的負面效應:信貸狀況的收緊一定程度上損害了綜合信貸的平衡;限制地區間的信貸大大降低了貨幣的流通速度;緊縮措施很大程度上損害了非國有企業,對國有企業影響不大;官方利率和市場利率之間出現巨大差額,1993年夏沿海專業銀行的貸款利率為10%~16%,而市場利率卻達到20%~35%。2003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1.2%。城市上漲0.9%,農村上漲1.6%。居民消費價格中,食品價格上漲3.4%,服務價格上漲2.2%。商品零售價格下降0.1%。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2.3%。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4.8%。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2.2%。農產品生產價格上漲4.4%,其中,穀物上漲2.3%,棉花上漲35.3%,油料上漲19.4%,畜產品上漲1.8%。當年中國的通貨膨脹壓力主要來自對投入工廠,道路及其他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的原材料和其他商品的龐大需求。與此同時,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中國對原材料的需求量急劇增加。2003年中國的原油進口比2002年增加31.2%,達到創紀錄的9110萬噸。我國主要採取了穩健的貨幣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