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油黃金 » 原油期貨開題報告

原油期貨開題報告

發布時間: 2021-04-05 13:01:28

⑴ 中國經濟發展中的通貨膨脹問題研究 開題報告,工作計劃。

1、扯扯經濟現狀,研究通脹的意義。
2、講講中國通脹成因(貨幣超發?需求拉動?成本推進?結構型?輸入型?etc.)及其造成的惡果(政治、失業、外貿、通貨膨脹稅......)。one week
3、談談與其他經濟體通脹成因上的比較。one week
4、湊湊過去中國通脹的治理方法,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如何運用與配套(雙謹慎?穩健?准備金率?利率?公開市場操作?指導窗口?......),各種政策效果比較。one week
5、侃侃通脹治理中存在的問題、原因,國外通脹治理的經驗。one week
6、掰掰TG應該如何應對通脹(如何借鑒過去及國外經驗)。one week
7、完成論文。one week
俺不是經濟學專業滴,文科的畢設真簡單呀,似乎網路一下就搞定了。
工科的傷不起啊。。。沒學過經濟,不懂瞎掰。純賺分~

⑵ 商務英語本科畢業論文怎麼寫開題

商務英語本科畢業論文選自己熟悉的方向寫啊,莫文網很多商務英語相關論文

對獨立學院英語專業學生學習商務英語的需求分析——以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為例
「案例教學」介入任務與「自然閱讀」任務對商務英語詞彙附帶習得的影響
順應理論框架下商務英語信函中模糊語言的運用
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實踐課程開發
混合式學習在商務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高職商務英語專業課程設置改革的研究——以黑龍江省高職院校為例
基於需求分析的商務英語綜合教材的評估與分析
「功能加忠誠」模式對商務英語翻譯的啟示
商務英語寫作能力量表研究
基於學生需求分析的商務英語專業英語課程設置研究——無錫師范學校的個案研究
基於ESP需求分析的高職電子商務英語課堂教學研究——以西安高新科技學院為例
基於語料庫的商務英語信函名詞化的研究
需求導向下高職商務英語課程模塊的重構——以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為研究個案
合作學習法在高職商務英語閱讀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隱喻理論在高職商務英語詞彙教學中的應用
中國商務英語綜合教材評估標准研究
高職商務英語的需求分析
案例教學模式在商務英語專業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基於動機理論的商務英語教學研究
順應論視角下商務英語信函中委婉語的研究
多模態話語分析之應用研究——以高職英語商務英語口語教學為例
商務英語閱讀策略訓練實驗研究
一項基於體驗教學的國貿專業商務英語教學研究
高職商務英語專業課程中的實訓項目效用研究
商務英語談判中模糊語語用功能
獨立學院商務英語能力本位課程設計研究——以川外重慶南方翻譯學院為例
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現狀分析——以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從功能角度研究商務英語翻譯的原則和策略
企業應用型商務英語人才培養及商務英語教學研究
商務英語詞彙學習策略研究——以廣西師范大學商務英語專業為例

⑶ 股票定價策略研究開題報告

對於投資一隻股票就要有相當的眼光,放眼未來才能把握現在,所以不能局限眼前的利益,結合未來的企業發展前景,從它的凈利潤率和公司本身的負債資產質量毛利率和每年的復合增長率來判斷它未來的1-2年的估值,結合當前市場其所在行業的平均估值給出一個合理的估值,這樣再結合目前的市場氛圍和未來的一兩個月的趨勢,適當把價格控制在估值合理的區間,這樣的投資一般還是會經得起市場的考驗的,不論市場的變化如何,終究還是會朝著股票自身的合理價值區域回歸的,因此理論估值和實際邏輯分析相結合就是會有較好的選擇,自然心中大致也會有了一定的合理的價格應運而生......

⑷ 管理咨詢的開題報告中,國內外研究應該寫什麼啊求詳細的答案~

國外部分一般成為管理咨詢標桿研究或者叫國際管理咨詢發展狀況研究。
由於管理咨詢最早起源於率先進入商業化運作的市場經濟國家,因而主要應該以歐美為分析對象。在寫作的時候,應該按照一定的主線,比如歷史沿革、政治發展、時間延續等等。假設按照歷史沿革寫的話,可以先寫管理咨詢最早的創始人,起源的國家,最初的理念等,產生的背景,然後寫發展的高潮、內容和形式的轉變、規模化發展的模式等,最後寫現在的發展水平和狀況,包括主要的技術、觀念、方式等。
寫完國外以後,再寫國內。我國國內最早可以追溯到封建時期。由於是帝王集權、諸侯專政,所以各層政府聘請的所謂「門客」「幕僚」等其實就是所謂的咨詢人員,只不過咨詢的內容是政治、軍事等而已。然後寫改革開放以後,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由於現實需要和市場競爭,企業和政府逐漸引入管理咨詢,客戶逐漸接受管理咨詢,因而在我國如何發展、發展狀況等。

⑸ 誰能給我一篇關於第三方物流的現狀和決策的開題報告

我國第三方物流發展還存在著起步晚、經驗少、形成結構不完善等問題。我國必須轉變傳統觀念,樹立物流理念;深化企業改革,實現制度創新;制定統一的全國物流產業發展規劃;以信息技術應用為核心,加快物流人才培養,實施人才戰略。
【關鍵詞】第三方物流;物流現狀;問題分析;對策建議
一、我國第三方物流的發展現狀
(一)我國第三方物流起步晚,經驗少
20世紀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的概念才開始傳到我國,根據中國倉儲協會的調查,在工業企業中,82%的原材料物流由企業自己和供應方承擔,商業企業比例更高,兩者相加達到94.1%。目前我國物流企業多半為原先的倉儲、運輸企業改造而成,業務多局限於傳統范圍,機械化程度低、運輸方式單一、規模小、市場份額少、融資能力弱、結構單一、貨源不穩定、服務功能少、競爭力弱。其中最主要的問題還是缺乏一個高效和廣泛的服務網路量設備和計算機網路及管理軟體缺乏、高素質人才少。而且,在貨物處理、配載、運輸計劃的制訂以及資產管理的實際運作方面,也缺乏切實有效的營運保證。
(二)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形成結構也不夠完善
第一是傳統倉儲、運輸企業經過改造轉型而來的企業佔主導地位,占據較大市場份額。如中遠國際貨運公司、中國儲運總公司等,憑借原有的物流業務基礎和在市場、經營網路、設施、企業規模等方面的優勢,不斷拓展和延伸其物流服務,向現代物流企業逐步轉化。第二是新創辦的國有或國有控股的新型物流企業,它們是現代企業改革的產物,管理機制比較完善,發展比較快。例如,中海物流公司成立於1993年11月,從倉儲開始發展物流業務,現發展成能為國際大型知名跨國公司提供包括倉儲、運輸、配送、報關等多功能物流服務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第三是外資和港資物流企業,它們一方面為跨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提供延伸服務,另一方面用它們的經營理念、經營模式和優質服務吸引中國企業,逐漸向中國物流市場滲透。如深圳的日本近鐵物流公司主要為日本在華的企業服務。第四是民營物流企業,它們由於機制靈活、管理成本低等特點,發展迅速,是我國物流行業中最具朝氣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如廣州的寶供物流集團,經過幾年的開拓創新,已成為在澳洲、泰國、香港及國內主要城市設有40多個分公司或辦事處,為40多個跨國公司和一批國內企業提供國際性物流服務的物流集團公司。
(三)國際態勢對第三方物流的影響
現代意義上的第三方物流是一個僅有20多年歷史的行業。據UPS環球物流公司的調查資料顯示,歐洲24%和美國33%的非物流服務用戶都有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務的考慮。由於政策的限制,外企的投資還主要限於物流基礎設施,通過獨資、合資或合作,涉足駁船、內陸集卡甚至航空貨運等。另外,外資進入我國物流業的主要目的是為外商進入中國市場的商品提供分銷運輸服務,以便保證外商在中國市場流通的效率,從而確保和提高其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能力。根據《服務貿易總協定》的規定,各國在「商業存在」方面應秉持機遇平等的原則,我國與美國、歐盟所簽訂的具體協議,外國公司將享有產品分銷權,現有的法規限制將取消。另外在物流服務業方面,我國承諾所有的服務行業,在經過合理過渡期後,取消大部分外國股許可權制,不限制所有服務行業的現有市場准入和活動;在此期間,國外的服務供應商可以建立百分之百的全資擁有的分支機構或經營機構。可以預見,在未來數年中,國內物流企業將會面臨十分嚴峻的競爭形勢,無論哪家企業,只要能夠掌握了先進的物流信息系統,不斷更新改造物流網路,致力於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水平,並進而在融資市場上獲得成功,在短時間內做大做強都是有可能的。
總之,隨著物流熱的興起,第三方物流得到長足發展,既有量的增加;又有質的提高,物流服務功能顯著改善,出現像中遠集團那樣既有規模又有效益的物流企業。但從整體上看,企業規模不大,服務水平不高,還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網路服務。
二、我國第三方物流的問題分析
(一)物流需求不足,觀念落後
物流需求不足是第三方物流企業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一方面,由於第三方物流在我國發展歷程較短,企業仍然保留著「大而全」、「小而全」的經營組織方式,從而使我國目前第三方物流市場佔有率不高;另一方面,我國的物流由於長期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企業領導和職工習慣於傳統物資營銷方式,與物流企業要求的創新發展能力差距較大,再加上行業壟斷、部門分割、地區封鎖的體制性障礙尚未完全破除,專業化程度低。據中國倉儲協會2001年對2000家企業的調查,第三方物流業務在生產和商業企業所佔比重僅為21%和13%[4];況且以往的物流主要強調通過內部信息的利用和共享,賺取利潤,而第三方物流更強調提供最有利於用戶的服務,強調與供應鏈中其它成員的聯系和合作,認為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利潤來自於委託物流成本節約的一部分,兩者間的利益是一致的。目前大多數物流企業還沒有形成這樣的管理策略,在認識上還沒有意識到第三方物流或合同制物流應該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石。
(二)改制改組未到位,企業機制不適應
一是省市、地市級物資部門雖然成建制改,但大多是換個牌子的「翻牌公司」,產權模糊、權責不清,現代企業制度遠未建成。二是企業內部三項制度改革不夠深化。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物資企業雖然普遍地開展了以人事、用工、分配三項制度為主要內容的企業制度改革,收到了一定成效。但是從整體上來看,物資企業的機制轉換還是初步的,在企業管理特別是財務、資金管理上還很薄弱,經濟效益低。三是企業約束機制乏力。有的企業領導盲目決策,出現不少「三拍」(即拍腦袋決策、拍胸膛保證、拍屁股走人)工程項目,資金有投無回;有的用企業流動資金炒股票、搞期貨,造成巨額資金損失;有的企業領導以權謀私、揮霍浪費,對企業業務骨幹管理乏力,「體外循環」現象時有發生,使企業雪上加霜

⑹ 「人民幣匯率與中國進出口的關系」論文的開題報告怎麼寫

出口

出口增長主要受外部需求和實際有效匯率的影響。外部需求的增長促進了中國出口,而實際有效匯率的提高在假設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將會擬制出口。其實,外部需求是影響中國出口增長的最重要因素。

一般貿易出口和加工貿易出口均對實際有效匯率變化敏感。多數原料類產品的出口與匯率水平負相關。一些產品的出口價格競爭力不強,對匯率有較強的依賴。例如,紙類、

棉紗、黑色金屬(鋼材、粗鋼、錳等)、鋁、木質裝飾品等。人民幣匯率升值將使這些初級產品、原料類產品出口增長減緩,短期內對經濟增長有負面影響。但在長期內將有利於中國調整出口的產品結構,畢竟我國並不是一個資源豐富的國家,這些資源類產品所處的一般又是高耗能、高污染行業。資源類產品過多的出口短期內容易加大國內「煤電油運」緊張的矛盾,長期內將加大國內的環境、資源的壓力,不利於國內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國家有關部門近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擬制部分高能耗、高污染、資源性產品出口過快增長,包括陸續採取下調或取消部分產品出口退稅、停止加工貿易、提高出口暫定關稅等措施。這將有利於改善我國的出口產品結構,人民幣升值與這些調控措施有異曲同工之效。

我國某些原料類行業具有較強的價格競爭力,對匯率不甚敏感。這些行業包括焦炭、紡織面料中的有機棉纖維、有色金屬(除鋁外)等。面料作為一種勞動密集型產品,紹興生產的面料出口價格遠低於國際同類產品的價格,因為激烈的國內競爭把出口價格壓到了底線(競爭來自於國內廠商之間)。人民幣一旦升值,為維持同樣的人民幣價格底線,我國出口產品的美元價格將有所提高,但有於之前的國際競爭優勢明顯,人民幣升值之後的價格依然有競爭力,因次,單純的人民幣匯率升值對這些行業不會有明顯的影響。鑒於焦炭、有色金屬是高污染、高能耗的產品,而且匯率、出口退稅的調整夜不會自動地帶來這些產品出口的減少,因此從長遠來說國家應該採取其他的措施對其進行控制。

製造業產品的出口普遍受匯率變動的影響較大。原因在於我國製造業出口產品多集中在低端,競爭優勢不強,競爭方式也主要通過價格手段。

總的來說,出口短期內將受人民幣升值的影響。這顯示出當前中國出口產品對價格優勢的依賴程度很高,缺乏非價格方面的核心競爭力,這對改善出口產品結構,提高技術含量,實現出口的產業升級提出了迫切要求。人民幣升值對中國出口的持續增長提出了挑戰,也帶來了機遇,反觀日本、台灣省的例子,其在日元、新台幣大幅升值之初也受到過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這種壓力最終帶來的是這兩個經濟體出口的產業升級。

進口

進口需求理論上受實際有效匯率和需求影響。內部需求與進口呈正比,實際有效匯率與進口呈反比,因為匯率的上升將導致進口商品本幣價格的下降。與出口相似,進口也可以分兩部分——國內消費或投資用進口(一般貿易進口)和加工貿易進口,因此,加工貿易生產的這部分內部需求實質上來源於外部。

因為實際有效匯率的上升將增加一般貿易進口,但由於加工貿易出口的放緩而導致加工貿易進口的減少,所以人民幣匯率升值對進口總額影響並不大。

人民幣升值對不同行業的進口影響各異。

將有利於中國對原料、能源產品的進口。分行業來看,橡膠、原木、紙漿、毛料、銅礦石、塑料、原油和有色金屬等產品進口對匯率比較敏感。雖然這些原料、能源類產品的總需求有一定的剛性,但人民幣匯率的升值將降低人民幣進口價格從而帶來進口量的增長。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幣升值未必導致鋼材進口量的增加,這是因為國內鋼鐵產能的不斷擴張帶來了較強的進口替代效應,在剔除了經濟增長導致的進口增長之後,我國的鋼鐵進口與匯率變化的關系不大。

集成電路的進口量與實際有效匯率變動呈反向關系。原因是集成電路的進口更多的是滿足於加工貿易出口的需要,人民幣升值後,集成電路進口將受需求(加工貿易出口)下降的影響而減少。

匯率的升值也未必帶來製造業產品進口量的顯著增加,其原因在於進口替代效應在這些產品上表現突出。例如電視機、錄音機、汽車等。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長,國內的製造能力不斷提高,一些產品的國產化程度越來越高。原本需要進口的商品現在已越來越被國內生產(雖然這些最終產品的原料或者零部件仍需進口),這種進口替代效應主要體現為這些產品的進口量雖隨經濟水平的提高而增長,但在剔除了經濟增長因素之後的進口量與總體呈上升趨勢的實際有效匯率負相關。

⑺ 求<我國出口加工企業應對人民幣升值的對策分析>畢業論文開題報告和外文譯文

次級房產貸款簡稱次貸, 是一種房地產抵押的按揭貸款。 美國的房地產抵押貸款分為三級市場, 第一級是優級房貸市場, 第二級是次優級房貸市場, 第三級是次級貸款市場。次貸政策對中低收入的購房者很有誘惑力, 因為它具備了三個特點: 一是次貸低首付, 有的次貸甚至沒有首付, 這對中低收入者特別具有吸引力。一般的按揭貸款都要有首付, 大概占總額的20%~40%, 而次級貸款的低首付特點則激起了人們的購房慾望。二是次貸期限長, 有的20 年還本息, 還款周期長使貸款者壓力小。三是次貸利息前低後高, 即前2 年是低息, 後18 年是高息, 越到接近20 年的時候利息越高。這三個特點使得中低收入者踴躍貸款購房, 房地產價格漲得很快, 一套豪宅最高達到幾百萬美元以上。美國開辦次級貸款的初衷是好的, 旨在解決中低收入者買房難問題。這項措施啟動後, 美國的私人住房率提升了6 個百分點, 成功為1 000 萬中低收入者解決了住房問題。在美國, 孩子18 歲以後基本自立, 剩下父母構成了家庭的小型化。次級貸款政策迎合了美國人的生活習慣, 並較好地滿足了美國人旺盛的購房慾望。但市場經濟的供求規律是不可違背的, 次貸刺激了房市, 也毀了房市。因為當時美國的房地產價格暴漲, 信貸雙方都有一個心理底線, 即最後實在不行就賣房子還貸款, 反正也賠不上, 結果恰恰就在這裡面出了問題, 房價連跌了40%, 房地產市場因此潰不成軍, 終於爆發了次貸危機。二、誘發次貸危機的原因從根本上講, 次貸危機是金融炒作的結果。美國金融是全球一體化的龍頭, 很多銀行都在發行貸款證券( 英文縮寫是MBS) , 形成債務後再賣債券( 英文縮寫是CDO) , 經過金融機構的炒作, 波及到全球形成了一個債務鏈, 債務鏈一中斷, 便產生一種多米諾骨牌式的連鎖效應, 造成了全球性的金融風波。探求原因, 主要是三個因素集合造成的:1.宏觀調控力度不當。美聯儲為了有效調控經濟, 格林斯潘首先是在2003 年之前多次降息, 從5%降到1%, 降息使貸款成本下降, 誘使很多人靠次貸買房, 促成了房地產「泡沫」。而後美聯儲為了治理通貨膨脹, 又連續13 次調高了存貸款利息, 到2006年初, 由最初的1%調到了5.3%。因為利息高了, 還貸的成本自然提高, 本金滾利息, 越滾越大, 加重了還貸者的壓力。美聯儲主導貸款利息前降後升的「U」型走勢種下了禍根, 致使很多人次貸低息買房易而後又高息還款難, 最終引發了危機。2.房地產市場失衡。美國房地產從2006 年開始降溫,「泡沫」破裂後, 房地產價格大跌, 原來售價100 萬美元的房子, 現在只能賣到60 萬美元左右,出現了房地產全面縮水和下跌的局面。這使最終指望賣房子還貸款的人始料不及, 房價下跌到賣房子也還不上貸款的地步, 次貸危機終於浮出了水面, 引發了金融風波。3.金融機構推波助瀾。金融機構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 便競相炒作房地產貸款的證券和債券, 炒來炒去, 炒得擴大化了, 波及到全球, 把很多國家和銀行都卷了進去, 從而引發世界性的金融波動和風險。美國次貸危機是歷史的巧合。現在設想: 如果美聯儲當年不加息, 貸款的利息也就不會這么高; 如果美國的房地產價格還在漲, 房主還貸就不會出問題;如果只是單純為了刺激房貸, 沒有證券商、銀行家從中炒作金融衍生品, 也就不會引發全球的金融危機。而現實的結果恰恰是這三個問題匯集在一起「交叉感染」, 其結果必然引發美國的次貸危機。事出有因, 絕非偶然, 偶然寓於必然之中, 這就是歷史的辯證法。三、次貸危機的後果和危害美國的次貸危機就像計算機病毒一樣, 馬上蔓延到全球金融系統的各個角落, 帶來了全球性的諸多問題, 包括現在的股災和金融風波。概括起來, 主要有三方面:1.次貸危機引發美元貶值。美國處於世界霸主地位, 小布希希望美元貶值, 貶值後會刺激外貿出口, 降低進口, 減少美國的外貿逆差, 這是他的基本立足點。美元貶值以後, 美國可以多印美鈔向全球輸送通貨膨脹, 歐盟、日本、俄羅斯、中國都出現了反應, 物價上漲、經濟放緩。比如人民幣升值的問題, 美元和人民幣的匯率從2005 年7 月21 日晚19 時開始升值, 到4月末已累計升值了18.2%, 匯率已突破7 元的大關。到2008 年年末, 人民幣與美元的比率將升到6.6 元,接著繼續再升到5 元, 2020 年最後升到4 元左右。人民幣升值的另一個原因是壓縮出口、增加進口, 降低外貿順差和外匯儲備。美國打壓人民幣升值意在減少外貿逆差, 內外的原因兼有, 就像「天平」的兩端, 一端是美元貶值, 另一端人民幣就要升值, 這是一個聯動的過程。美元貶值帶動人民幣的升值加快, 為全球輸送通貨膨脹, 現在俄羅斯的物價漲得也很厲害, 歐盟、日本、新加坡、韓國也都受到影響, 物價都在上漲。所以, 面對物價上漲, 中央提出「兩個防止」, 加大宏觀調控力度, 利用財政、稅收、貨幣政策等多種經濟杠桿調控物價和股市,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大力推進節能減排, 確保經濟又好又快發展。2.次貸危機引發石油價格上漲。美元貶值之後,美國、紐約和倫敦的期貨石油價格最高接近每桶120 美元( 七桶為1 噸) , 一噸是800 美元左右, 摺合人民幣6 000 元左右。石油是全球的軟黃金, 經濟高速發達之後, 石油更是經濟血脈。目前, 我國每年石油的消耗量是2.7 億噸, 僅次於美國, 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耗國。如果石油漲價, 會引發我國很多產品漲價, 中國的物價就會形成「井噴」效應。現在中石化、中石油天天向發改委反映, 我國一半的石油靠進口,如果石油不漲價, 就會出現倒掛和虧損, 發改委只好讓財政給其補貼120 億元, 讓其別漲價。2007 年我國物價上漲, 工業品是石油領頭漲, 副食品是豬肉領頭漲。由於我國壟斷產業太多, 資源管理不到位, 產品成本降不下來, 電力、石油、煤炭等資源性的行業都嚷嚷著要漲價, 但老百姓又怕漲價, 這使國家發改委一手托兩家, 處在兩難的選擇中, 即一手托企業要漲價, 一手托民眾怕漲價。若經濟問題弄不好, 則會引發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 影響社會的穩定與和諧。3.次貸危機引發很多國家經濟減速。由於美元貶值, 石油漲價, 美國經濟發展開始減速。2007 年美國GDP 增長率為2.2%, 比2006 年下降了1 個百分點; 2008 年第一季度GDP 增長率為0.4%, 第二季度預計只有1%, 預計2008 年全年美國GDP 增長率為1.5%左右, 最悲觀的是高盛公司預測只有0.8%。美國、日本、歐盟被稱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三大引擎」,現在都在減速, 而「金磚四國」( 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 正在崛起, 將引領世界經濟發展的新潮流四、全球金融系統的新特徵通過分析美國次貸危機和全球的金融風波, 發現世界金融系統出現了很多新的特徵, 需要我們去研究和把握, 具體有四點:1.金融系統的整體性。世界經濟全球化首先表現為貨幣的國際化和金融系統的一體化。現在看, 全球的金融系統是連為一體的, 已經形成一個聯動互補的新格局, 一個地方出問題, 馬上會引起連鎖反應。這需要我們整體把握金融系統的形勢和走向, 不要孤立地片面地看待經濟問題。2.金融資本的流動性。全球的金融資本近100萬億美元, 西方發達國家資本過剩, 大概有8 萬億美元的流動資本掌握在一些金融大鱷的手裡, 在世界各地尋找機會進行投機炒作。其中, 有一個金融大鱷叫索羅斯, 他的手裡有上千億美金的「熱」錢,1997 年的時候, 他看到亞洲的金融市場剛開放, 也很脆弱, 就到泰國去了, 在金融市場攪動一番後抽資脫逃, 致使泰銖當天貶值, 並引發了整個東南亞的金融風險, 中國的香港也深受其害。國際游資多了以後就會到處竄, 像老鼠一樣哪有窟窿就往哪裡鑽, 所以金融系統開放後要更加註意安全性。現在看, 幾次大的金融危機都是國際游資投機形成的。比如1997 年泰銖貶值引發的東南亞金融風險, 1998 年俄羅斯的金融危機, 1999 年巴西的金融風波等, 都是國際游資的流動帶來的後果。在我國, 這些國際游資基本上會炒四個「市」, 都很有規律。第一步是炒期貨市場, 通過賭博抬價, 把國家的物價系統搞亂; 第二步是炒股票市場, 把股市烘起來, 出現股市「泡沫」, 到高位之後再抽資逃跑, 套住的是中國的股民散戶; 第三步是炒房地產市場, 形成房地產「泡沫」後再抽逃; 還有一些高手進行第四步, 即炒外匯市場, 在匯率浮動中掙錢。這些金融大鱷在期市、股市、房市和匯市這「四市」上做文章, 投機炒作到一定程度, 把老百姓和股民的錢換成美元揣走了, 留下的是金融災難, 這已成為一種定式和基本規律。3.金融體系的脆弱性。某個環節有了風吹草動,馬上形成一種「蝴蝶」效應, 整個金融系統就會產生連鎖反應, 因為它是一體化和全球化的, 這種大趨勢無法遏制。雖然次貸危機本身僅僅幾千億美元,但全球都受影響。我國的股市離美國很遠, 但也受到了波及。股民是炒信心、炒預期, 如果信心和預期都沒了, 股市也就跌慘了。現在看, 這次次貸危機迅速蔓延, 形成一種災難, 就是由全球金融系統的脆弱性和敏感性帶來的。4.金融波動的周期性。金融系統的運行具有周期性, 只有認真了解和把握, 才能未雨綢繆, 駕馭金融形勢的變化。從學習馬克思的《資本論》開始, 我們就知道資本主義有經濟危機, 危機時會出現牛奶過剩倒到海里、產品積壓賣不動、工廠倒閉、工人失業和物價飛漲等現象, 這是那個年代初級階段的經濟危機, 是一種生產過剩型的危機, 這是即時危機的基本特徵。經濟發展到今天, 實現了經濟全球化和資本國際化, 無論哪個國家、哪個地方發生經濟危機, 首先表現為金融危機, 所以金融的安全性至關重要。由過去的生產過剩型危機轉變為金融危機, 這是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新規律。我國改革開放30 年來,也出現了一些周期性的規律, 比如經濟過熱, 基本上是8—10 年出現一次。1982—1984 年, 我國出現第一次經濟過熱, 進行了治理整頓; 1994 年, 出現第二次經濟過熱, 進行了第二次治理整頓; 2006 年末, 出現第三次經濟過熱。我國股市也呈周期性變化, 基本上是五「熊」三「牛」, 股票行情是「橫有多長、豎有多高」,這些都是辯證的。現在需要我們掌握的是周期性, 准確把握經濟走向和規律, 從而做到未雨綢繆, 提高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 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從美國看市場經濟的優勢有兩個基本特徵: 第一, 用市場法則和價值規律優化資源配置, 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第二, 產權多樣化, 鼓勵競爭, 為經濟發展提供不竭動力。但是, 市場經濟也有負面效應, 會周期性地出現一些問題。在計劃經濟年代, 經濟的主要危險是通貨膨脹, 因為當時是短缺經濟, 經常供不應求, 物價自然就會上漲。市場經濟有通脹, 也有緊縮, 二者交替進行, 但主要危險是通貨緊縮, 即生產過剩、物價低迷、消費不足。在1998—2005 年期間,我國經歷了8 年的通貨緊縮, 經濟為此付出了很大代價。目前, 我國又一次進行宏觀調控, 防止通貨膨脹, 但要注意調控的節奏和力度, 要「點剎車」, 不能「急剎車」,「急剎車」容易造成翻車。如果長期過度地緊縮銀根, 那麼到2009 年末, 我國有可能重新滑入通貨緊縮, 5 年內經濟將無法有大的發展。不能一放就脹, 一緊就縮, 這幾年我國一直是這么周而復始地走這條路, 現在要注意掌握調控的力度。如果再次出現1998 年的那種通貨緊縮, 我國就難辦了, 因為我國人口基數太大, 再加上弱勢群體多, 如果經濟沒有一定的發展速度, 那麼很難保就業、保穩定, 這是我國的特殊國情決定的。

⑻ 杜邦分析法應用的 開題報告

PESTEL分析模型又稱大環境分析,是分析宏觀環境的有效工具,不僅能夠分析外部環境,而且能夠識別一切對組織有沖擊作用的力量。它是調查組織外部影響因素的方法,其每一個字母代表一個因素,可以分為6大因素:

(1)政治因素(Political):是指對組織經營活動具有實際與潛在影響的政治力量和有關的政策、法律及法規等因素。

(2)經濟因素(Economic):是指組織外部的經濟結構、產業布局、資源狀況、經濟發展水平以及未來的經濟走勢等。

(3)社會因素(Social):是指組織所在社會中成員的歷史發展、文化傳統、價值觀念、教育水平以及風俗習慣等因素。

(4)技術因素(Technological):技術要素不僅僅包括那些引起革命性變化的發明,還包括與企業生產有關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出現和發展趨勢以及應用前景。

(5)環境因素(Environmental):一個組織的活動、產品或服務中能與環境發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6)法律因素(Legal):組織外部的法律、法規、司法狀況和公民法律意識所組成的綜合系統。

PESTEL是在PEST分析基礎上加上環境因素(Environmental)和法律因素(Legal)形成的。在分析一個企業集團所處的背景的時候,通常是通過這六個因素來進行分析企業集團所面臨的狀況。

咨詢工具
安索夫矩陣
案例面試分
析工具/框架
ADL矩陣
安迪·格魯夫的
六力分析模型
波士頓矩陣
標桿分析法
波特五力分析
模型
波特價值鏈
分析模型
波士頓經驗曲線
波特鑽石理論模型
貝恩利潤池
分析工具
波特競爭戰略
輪盤模型
波特行業競爭結構
分析模型
波特的行業組織
模型
變革五因素
BCG三四規則矩陣
產品/市場演變
矩陣
差距分析
策略資訊系統
策略方格模型
CSP模型
創新動力模型
定量戰略計劃矩陣
大戰略矩陣
多點競爭戰略
杜邦分析法
定向政策矩陣
德魯克七種
革新來源
二元核心模式
服務金三角
福克納和鮑曼的
顧客矩陣
福克納和鮑曼的
生產者矩陣
FRICT籌資分析法
GE矩陣
蓋洛普路徑
公司層戰略框架
高級SWOT分析法
股東價值分析
供應和需求模型
關鍵成功因素
分析法
崗位價值評估
規劃企業願景的
方法論框架
核心競爭力分析
模型
華信惠悅人力
資本指數
核心競爭力識別
工具
環境不確定性分析
行業內的戰略群體
分析矩陣
橫向價值鏈分析
行業內戰略集團
分析
IT附加價值矩陣
競爭態勢矩陣
基本競爭戰略
競爭戰略三角模型
競爭對手分析論綱
價值網模型
績效稜柱模型
價格敏感性測試法
競爭對手的成本分析
競爭優勢因果關系
模式
競爭對手分析工具
價值鏈分析方法
腳本法
競爭資源四層次模型
價值鏈信息化管理
KJ法
卡片式智力激勵法
KT決策法
擴張方法矩陣
利益相關者分析
雷達圖分析法
盧因的力場分析法
六頂思考帽
利潤庫分析法
流程分析模型
麥肯錫7S模型
麥肯錫七步分析法
麥肯錫三層面理論
麥肯錫邏輯樹分析法
麥肯錫七步成詩法
麥肯錫客戶盈利性
矩陣
麥肯錫5Cs模型
內部外部矩陣
內部因素評價矩陣
諾蘭的階段模型
牛皮紙法
內部價值鏈分析
NMN矩陣分析模型
PEST分析模型
PAEI管理角色模型
PIMS分析
佩羅的技術分類
PESTEL分析模型
企業素質與活力分析
QFD法
企業價值關聯分析
模型
企業競爭力九力分析
模型
企業戰略五要素分析法
人力資源成熟度模型
人力資源經濟分析
RATER指數
RFM模型
瑞定的學習模型
GREP模型
人才模型
ROS/RMS矩陣
3C戰略三角模型
SWOT分析模型
四鏈模型
SERVQUAL模型
SIPOC模型
SCOR模型
三維商業定義
虛擬價值鏈
SFO模型
SCP分析模型
湯姆森和斯特克蘭
方法
V矩陣
陀螺模型
外部因素評價矩陣
威脅分析矩陣
新7S原則
行為錨定等級評價法
新波士頓矩陣
系統分析方法
系統邏輯分析方法
實體價值鏈
信息價值鏈模型
戰略實施模型
戰略鍾模型
戰略地位與行動
評價矩陣
戰略地圖
組織成長階段模型
戰略選擇矩陣
專利分析法
管理要素分析模型
戰略群模型
綜合戰略理論
縱向價值鏈分析
重要性-迫切性模型
知識鏈模型
知識價值鏈模型
知識供應鏈模型
組織結構模型

[編輯]

[編輯]PESTEL的因素
[編輯]對企業戰略有影響的政治因素
政府的管制和管制解除
政府采購規模和政策
特種關稅
專利數量
中美關系
財政和貨幣政策的變化
特殊的地方及行業規定
世界原油、貨幣及勞動力市場
進出口限制
他國的政治條件
政府的預算規模
[編輯]對企業戰略有影響的經濟因素
經濟轉型
可支配的收入水平
利率規模經濟
消費模式
政府預算赤字
勞動生產率水平
股票市場趨勢
進出口因素
地區間的收入和銷售消費習慣差別
勞動力及資本輸出
財政政策
歐共體政策
居民的消費趨向
通貨膨脹率
貨幣市場利率
匯率
國民生產總值變化趨勢
[編輯]社會文化的因素
企業或行業的特殊利益集團
國家和企業市場人口的變化
生活方式
公眾道德觀念
對環境污染的態度
社會責任
收入差距
人均收入
價值觀、審美觀
對售後服務的態度
地區性趣味和偏好評價
[編輯]技術的因素
企業在生產經營中使用了哪些技術
這些技術對企業的重要程度如何
外購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包含哪些技術
上述的外部技術中哪些是至關重要的?為什麼?
企業是否可以持續的利用這些外部技術
這些技術最近的發展動向如何?哪些企業掌握最新的技術動態?
這些技術在未來會發生哪些變化?
企業對以往的關鍵技術曾進行過哪些投資?
企業的技術水平和競爭對手相比如何?
企業及其競爭對手在產品的開發和設計、工藝革新和生產等方面進行了哪些投資
外界對各公司的技術水平的主觀排序
企業的產品成本和增值結構是什麼?
企業的現有技術有哪些能應用?利用程度如何?
企業需要實現目前的經營目標需要擁有哪些技術資源?
公司的技術對企業競爭地位的影響如何?是否影響企業的經營戰略?
[編輯]環境的因素
企業概況(數量,規模,結構,分布)
該行業與相關行業發展趨勢(起步,摸索,落後)
對相關行業影響
對其他行業影響
對非產業環境影響(自然環境,道德標准)
媒體關注程度
可持續發展空間(氣候,能源,資源,循環)
全球相關行業發展(模式。趨勢,影響)
[編輯]法律的因素
世界性公約,條款
基本法(憲法,民法)
勞動保護法
公司法和合同法
行業競爭法
環境保護法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行業公約
[編輯]PESTEL分析經典案例
按照PESTEL的框架模型,圍繞啤酒釀制行業,對以下六大宏觀因素逐一進行分析,進而探究影響該行業的結構性驅動因素以及這些宏觀因素之間所存在的相互影響和彼此制約的根本性聯系。

(一) 政治因素

從政治因素來分析,目前及未來若干年內,中國及世界的政治形勢基本趨於穩定的政治局面,「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的兩大主題,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願望, 中國圍繞著這一時代主題,大力發展同其他國家的貿易夥伴關系,隨著WTO世貿組織的加入,中國的關稅壁壘逐一取消,國外的產品隨即進入中國,這樣據不完全 統計,有近40個外國品牌的啤酒在國內生產,產量佔到全國的4.3%,這樣原來國家對啤酒行業的保護和鼓勵政策,如今已盪然無存,隨之而來的是面臨著國外 品牌的啤酒的挑戰,從而,對我國啤酒行業造成一定沖擊;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有利因素,進口關稅的降低,使得啤酒行業可以擴大啤酒原料及先進設備的選擇余 地,例如進口的大麥通常質量好,工藝容易控制,從而降低了生產的成本,通過引進國外的先進裝備,有利於提高啤酒的釀制水平,此外,也有利於我國的啤酒產品 走向和進入國際市場。

(二) 經濟因素

經濟周期是一個反應經濟由繁榮-緩慢(衰落)-低潮-恢復(高漲)的往復變化的過程。 據相關統計資料顯示,我國目前正處於第三個經濟周期的上升階段,從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於中國2001~2020年的經濟增長率進行預測的結果表明, 2001~2010年,中國的GDP增長率達到7.9%,因此,可以預測中國在未來若干年內繼續有穩定的、可持續的經濟發展,中國經濟大環境的良好發展態 勢,預示了啤酒行業將繼續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

自20世紀90年代初,受國有企業經營不景氣的影響,國有企業出現大量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問題成為制約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但從每年啤酒銷量逐 年遞增的態勢來看,失業並沒能影響到啤酒行業的發展,相反,啤酒因其作為廉價的消費品,從而成為人們愁煩時發泄的工具,快樂時的興奮劑,交際場合及傾訴衷 腸時的有效媒介。因而,因其啤酒兼容並包(快樂與憂愁的分享及保健的功效)的獨特功效,決定了消費群體受經濟影響的狀況不是十分明顯,可見,對大眾消費群 體的啤酒興趣的建立和培養並加以正確引導、宣傳是至關重要且極具有恆久魅力的。

(三) 社會文化因素

(1) 生活方式的變化

啤酒最早出現於古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今伊拉克)地區,其製作方法由埃及經北非、伊比利亞半島、法國傳入德國,在德國南部,啤酒製造業空前發展,並由德國 的啤酒技術人員將啤酒工藝傳播到全世界。改革開放後,受歐洲西方文化的影響,人們的飲食文化開始向西方靠攏,啤酒隨之進入了中國,人們對啤酒經歷了從不了 解→試著嘗試→如今的餐飲娛樂時的不可或缺,可見啤酒文化的深厚魅力。隨著人們對啤酒功效的深入探索,得知啤酒非但含有人體所需要的氨基酸,並且還含有豐 富的維生素B2、煙酸和礦物質,故而得名「液體麵包」。此外,啤酒在校園內廣泛得到興起,已成為校園交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啤酒的適齡消費人群逐 漸在向前延伸,現已擴大為18至60歲的人群,可見,啤酒行業其強大的消費群體。

(2) 人口增長進程及分布的影響

首先,從我國人口的增長進程及趨勢來看,自70年代初我國大力推行計劃生育以來,中國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長率均已顯著下降, 但歷史積淀下的巨大的人口規模所決定的人口增量仍相當可觀,據相關資料顯示,2000年,中國18~60歲人口規模已達8.16億,是1964年的 2.15倍,在未來的近30年內,這一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都將保持在60%以上。介於中國人口年齡結構呈現「兩頭小、中間大」的格局持續保持的勢頭,從啤 酒的適齡消費群體來看,其前景仍是十分樂觀的。

其次,縱觀全球人口出生率、生育率的變動過程,總體趨勢都是由高到低。發達國家出生率、生育率的下降早在工業革命時期即已開始,到上世紀末人口生育率已降 至更替水平以下,甚至出現了人口負增長,因而,未來世界人口增長的重點集中在發展中國家和地區。2000年,世界人口的80.66%分布於發展中地區, (如奈及利亞、巴基斯坦等國家),2050年這一比例將上升至87.33%,人口負擔加重,因而,從未來世界人口分布趨勢以及啤酒的廉價、保健及時尚的特 點來看,這一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是向發展中國家挺進。

(四) 科技因素

從科技因素方面分析,「改變人類命運最戲劇化的因素之一是技術」,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技術,沒有技術和產品創新,就沒有企業的成長與進步,就沒有企業的未 來。「燕京」之所以敢在市場上向世界啤酒大鱷叫板,正因為他們有技術、產品創新做依託,可見,啤酒行業同科技的關系絕不遜色於IT業同科技的關系,然而, 從我國的啤酒廠的整體現狀看來看,仍是水平較低、規模較小、物耗較高、效益較低,每生產1噸啤酒用水量在8~40立方米,相應的排水量為7~35立方米之 間,而發達國家的噸啤酒用水量僅為5~10立方米,說明我國啤酒廠與國外發達國家啤酒廠的先進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因此,不斷進行技術革新、技術進步、節約 有限資源、強化環保是啤酒製造業的發展趨勢。

(五) 環保因素

從自然因素方面分析,絕大多數的工業生產活動不可避免地要破壞自然環境的質量,而如今從聯合國到世界各國政府都對環境的污染給予了足夠的重視,並制定了相 關的法律予以制止,這既是保護地球環境的客觀需要,同時又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大勢所趨,對啤酒釀制行業來說,其與環境的因素是極為相關,不容忽視 的。目前,考核啤酒工業廢水水質採用的國家排放標準是GB8978-1996《污水綜合排放標准》,並未對啤酒工業單獨規定污染物排放標准,隨著污染控制 和治理力度的加強,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質量監督檢疫總局針對啤酒行業廢水排放量大、有機污染濃度高、對環境污染嚴重、排放因子相對較少的特點,聯合發布了 符合啤酒工業廢水排污特點的行業性廢水排放標准——《啤酒工業污染物排放標准》,已從2006年1月1日開始實施,該標准為強制性標准。 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環保是世界性關注的時代主題,任何行業都必須做好有關環保的善後處理才是長久經營之道,啤酒行業更是如此,基於此,天湖公司在 2000年投資650萬興建了污水處理工程,有效地解決了污水排放的問題。

(六) 法律因素

從法律因素分析,法律對行業的規范和發展起到了保障、監督和限制的作用,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企業商業往來頻繁,所處的市場環境日趨復雜,隨之面臨各種顯在和潛在的法律問題,如果存在於企業經營過程中的法律問題不能夠得以及時 察覺,就會「積患成疾」,一旦爆發,企業可能會因此遭受重大損失。據國家質檢總局的說法,《食品安全法》今年底即將出台,這就要求行業應從發展高科技入 手,採用先進工藝與檢測手段,去年的「啤酒甲醛事件」就反映出了啤酒行業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忽視,進而給國內整個啤酒行業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總之,政治的穩定性及其所採取的政治主張及行為,將直接對整體的經濟環境帶來不同程度的正、負面影響,經濟水平所處的不同階段和經濟發展的不同速度又對其 所屬的社會文化及生活方式等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經濟為科技發展提供了物質保證,同時,技術革新又推動了經濟不斷向前發展,經濟、科技的飛速發展,就要新 增剛涉足領域的相關立法以及完善和健全已知領域中相關法律法規,而環保是人類及世界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

⑼ 我的畢業論文題目是股指期貨及其在風險管理中的運用,誰能幫我寫個開題報告啊

嘻,孫志翔,客氣啦有``

⑽ 開題報告範文怎麼寫(關於分離乙醇和水)

--生物能源發展調查之一
國際市場油價的日高一日,日前超出每桶70美元,給我國高速發展的社會經濟帶來越來越大的壓力。近一個多世紀來,石油是應用最為廣泛的化石能源,有「現代社會血液」之稱。它不僅僅是能源之母,還是紡織、電子、化工、材料等現代工業產品的基礎原材料。油價高漲、資源短缺、環保壓力和高速增長的需要,形成無法調和的矛盾,直接制約我國加速建設「全面小康」和國家安全。記者調查采訪了解到,我國有能力替代石油的生物能源和生物材料產業研究有數十年歷史,在生物質能加工轉化及相關環保技術方面有了一定的積累。專家認為,我國有條件進行生物能源和生物材料規模工業化和產業化,可以在2020年形成產值規模達萬億元,在「石油枯竭拐點」形成部分替代能力。
石油消費仍是我國國民消費水平標志,巨量進口危及社會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
進入本世紀,石油價格上漲已讓很多平常百姓感到壓力。以車用93號汽油為例,目前價格已經從2000年前的1.8元左右上漲到現在的4.4元左右。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原副校長倪維斗教授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據美國能源部和世界能源理事會預測,全球石化類能源的可開采年限分別為石油39年、天然氣60年、煤211年,而其分布主要在美國、加拿大、俄羅斯和中東地區。中國是石油資源相對貧乏的國家,專家測算石油穩定供給不會超過20年,很可能我們實現「全面小康」的2020年就是石油供給喪失平衡的「拐點年」。
根據國家海關總署提供的資料,我國由1993年變為石油凈進口國。過去的10年中,我國石油需求量幾乎翻了一倍。2004年進口原油1.2億噸,比上年增長34.8%,占國家石油總供給量40%以上。今年石油進口依存度將上升到57%。到2010年,我國石油消費總量將達4億噸。而國內生產能力僅為1.6億噸到1.7億噸。免費公文網版權所有!
另外,我國以石油為原料的能源、材料,如乙烯、醇類,需求量激升。2004年實際消費量1600多萬噸,進口量佔40%以上。專家預測,到2010年,此類產品的需要量將上升到3000萬噸左右。這些是化工、電子、汽車、紡織、塑料、能源產品等的基礎原料。而且,目前這類石油加工品的成套設備均為國外大公司壟斷。
據有關部門的粗略統計,2004年一年的國際原油價格上漲,使我國增加支付金額60億到80億美元,相當的2000萬待業職工一年的低保費用。2005年8月25日,紐約油價再創新高,突破67美元。同時,美國高盛公司預測油價還將繼續上升,最終可能達到每桶105美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日前再次預測,由於中國石油進口持續大幅度增加,國際原油價格將穩定攀升100美元以上。更有專家分析,發達國家將把石油價格不斷推升,作為壓制中國、印度等後發展國家的重要手段。
石油是基礎能源原材料,由於資源制約因而無法調控價格,對國內市場已經造成很大壓力。以安徽為例,3月下旬,安慶市因成品油價格上調引發了計程車行業的罷運、上訪,全市癱瘓。此前,南京等全國大中城市多次發生類似事件發生多起。8月1日,合肥再度發生因油價直接導致的計程車行業罷運事件。即使不考慮國際政治變幻對我國能源安全的影響,要保證社會經濟健康穩定發展,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發展石油替代產業,也成了當務之急。
建設「小康社會」汽車工業發展仍是主流
汽車,被認為是現代小康社會的標志。2000年,我國政府提出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當年,我國汽車銷售市場出現井噴,同時出現由集團購買為主變個人購車為主的重大轉折。安徽奇瑞集團介紹,汽車業界把2000年確定為「中國汽車元年」,認為這是中國汽車進入高速發展時期的起始點。
現在的成品油價格高位運行,對汽車工業發展與產品普及有一定影響,但從發達國家的經驗和我國發展趨勢看,汽車保有量迅速增加之勢不可逆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日前再次預測,中國到2030年汽車保有量將達3.9億輛,約為現在的20倍。
合肥工業大學是中國汽車人才的搖籃之一。記者采訪中,專家、教授們一致表示:「發達汽車工業」是一個國家步入工業化、現代化的必然支柱。中國科技大學商學院有關「國家經濟發展時期」研究的課題組得出結論,任何發達國家的工業化過程均離不開汽車工業,特別是轎車工業的貢獻。過去的100年間,沒有任何一項發明比得上汽車對人類進步的推動。轎車的普及以民族意識的改變、國民素質的飛躍式提高,有不可比擬的作用。汽車是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集大成者,對技術進步的推動是全方位的。汽車還是高度產業關聯的工業,按公認的數據,以家用轎車為主的汽車工業對輔助產業、相關產業的拉動效應可達1:7:11;調查研究顯示:目前世界上國民生產總值超過1萬億美元的國家有7個,其中包括中國。其餘6個均擁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汽車工業」,每千人擁有汽車數200-600輛。唯有中國在民族汽車工業方面相對落後,因而同列gdp總值大國,人均則只有6強的二十一分之一。
據國家科技部調研室的一項調查,進入2000年以後,我國汽車市場進入高速增長時期,近兩年增幅超過30%。2003年與上年同比,汽車產量增長35.20%,銷售量增長34.21%。特別轎車,產量由上年的109.28增長到206.89,增幅達84.7%。
我國生物能源產業市場前景廣闊
專家分析,石油已不是可持續發展的理想汽車燃料,過度依賴存在四大問題,包括:國內資源短缺和國際石油爭奪劇烈的雙重風險;汽柴油的性能已不能滿足汽車高水平和高清潔的可持續發展要求;油價居高不下,用戶負擔增加;依靠進口,要花大量外匯,影響國內就業。巨大的國際采購會使我國原油陷入類似現在鐵礦砂市場的「價格合圍」。適應汽車消費需求,建設車用燃料替代體系成為必然趨勢。
據了解,目前中國汽車保有量超過2000萬輛,2010年將達到5000萬輛至6000萬輛。屆時,國內汽車年生產量將達1000萬輛以上,汽車用成品油市場就將有數千億元。另一方面,環境保護逼迫中國採取石油替代技術。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較早對公共交通車輛實行天然氣替代石油等措施,主要是出於環境因素。目前,天然氣、煤炭、生物質能等技術路線替代石油,其燃燒排放都小於石油類40%左右。按我國城市進程,2020年前還將有4億人口「進城」,汽車保有量將急劇增加,不採用潔凈的替代能源將無法維持人類適宜的城市居住環境。有人這樣計算:大城市裡按每車每天用15kg汽、柴油計,100萬台車即用1.5萬噸汽、柴油,它將耗盡18338萬立方米空氣中的氧氣,使之變成只含二氧化碳和和氮氣等的無氧氣體。又因二氧化碳比空氣重得多,所以,它們大都分布在地面附近,可在100平方公里范圍內堆積1.83米厚,比正常的中國人還高出一巴掌。如果沒有大自然賜予的空氣流動,這將是一種多麼可怕的情景呀!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生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學校長歐陽平凱說,美國國家委員會預測,到2020年,將有50%有機化學品和材料來自生物質原料。我國最先起步的是生物質轉化替代石油,即乙醇汽油。生物柴油是利用植物油脂、動物油脂等提煉的車用燃料,可直接替代柴油,低排放,無需改造發動機,而且對車輛發動機還有保護作用。世界各國對此非常重視,發展迅速,美國、加拿大、巴西、日本、印度等都有龐大的發展計劃。歐盟國家用菜油加工生物柴油,2001年加工量已達100萬噸。本世紀我國政府也很重視這項工作,近年來相繼建成了許多年產量超萬噸的生物柴油廠,預計到2010年,我國生物柴油需求量將達2000萬噸。
車用能源的市場穩定、數量巨大。石油價格居高不下的情況下,石油延伸替代市場也非常可觀。安徽豐原集團在宿州建設的世界第一個生物質原料乙烯生產廠,2004年底投產,年產2萬噸,效益可觀。2005年7月底,記者當企業采訪,負責人吳玉熙介紹,「當原油價格在每桶35美元左右,企業即可有利潤;到40美元每桶,噸產品利潤可達5000元,原油超過50美元一桶,噸產品利潤可達8000元,利潤率高達35%以上。
接受采訪的專家、企業家強調,石油替代產業還有煤化工替代線路。但用一種緊缺能源替代另一種緊缺能源,只能是權宜之計。生物能源與生物材料產業鏈長,涉及基礎研究、工藝創造、成套設備、運輸分銷、終端產品設計生產,等等。我國正由出口拉動轉向內需接動,能源原材料「內需」強勁,必然呼喚出龐大的的石油替代產業。
替代能源:替代石油將使我國資源狀況化短為長
--生物能源發展調查之二
按目前國內外研究水平,燃料電池汽車、電動汽車、氫動力汽車等仍有很多技術上不確定性,何時投入運營是未知數。混合動力汽車造價高,而且仍以成品油消耗為主。另一方面,石油的應用不僅僅是作為交通運輸的動力,其衍生的乙烯等化工產品還是比鋼鐵應用更廣泛的基礎材料。因此,發展生物能源是必然之路,眼前解決車用燃油問題,中、長期解決後石油時代的能源、原材料問題。
目前,國際上生物能源技術相對成熟,替代石油的路線是:穀物、秸桿、其它植物等-發酵-乙醇-車用油、乙烯、無毒溶劑及上百種化工、原材料產品等;另一種是利用劣質食用油、麻瘋樹籽等直接加工生產高品質車用柴油。無論何種生物質轉化,都是我國資源的「長腿」。發展生物能源是農業大國和「缺油多煤」資源現狀化短為長的最佳契機。
發展石油替代行業有利於解決「三農」問題
農村、農民和農業的「三農」問題、環境與資源問題,是13億人口大國均衡發展、建立和諧社會的關鍵,建立龐大的「石油替代」能源體系,不僅為我國農業產業化、農村地區城市化提供良好的機遇,是我國相當長時間發展重要驅動力,也是解決這些突出問題的最佳切合點。我國最著名的農業科學家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石元春日前公開提出:讓我國農民「種出綠色大慶」。
據科技部有關單位的調研,我國南方的甘蔗、木薯,中、東部地區的小麥、水稻,北部的土豆、玉米,西部地區的油桐。麻瘋樹,乾旱地區的山芋,等等,都是加工轉化燃料酒精、生物柴油的良好原材料。其中麻瘋樹籽含油率達50%,是製造生物柴油的良好材料。我國西南地區現有10萬畝,到2010年種植面積可達1000萬畝。國家科技部生物技術中心主任王宏廣接受采訪時告訴記者:目前我國富餘的農副產品加工轉化,確可「再造大慶」,即相當於5000萬噸原油。如果把每年農民白白焚燒的秸桿收集處理後加工乙醇,替代車用油,總量可達6000萬到1億噸。已經開始用生物質能加工品全線替代石油產品的安徽豐原集團董事長李榮傑測算:只要石油不低於35美元每桶,用生物質能加工成燃料酒精、生物柴油、乙烯、聚酯等,都有利可圖。
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學教授王靜康等專家指出:「國際上許多國家和組織的預測表明,本世紀中葉可再生能源在一次性能源消耗中將超過50%。」科技難度更大的生物制氫等一旦投入應用,生物能源前景更為廣闊。可喜的是,我國生物質能富集區往往是老少邊窮地區和純農業區,經濟建設相對落後,發展生物能源不僅經有經濟意義,對解決農業產業化、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農村地區工業化和建設和諧社會,都有很大意義。中國著名農業專家石元春教授等專家強調:發展生物能源要做到「一石四鳥」:其一,生物質能的全面利用,可解決農民增收問題;其二,中小型加工企業的發展,可以加速農業產業化和農村城鎮化;其三,生物質能與土地資源富集的中部、西部貧困農村的地區會形成中國生物能源企業集群,從而促進和諧社會進程;其四,結合中國能源戰略調整,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工業可以考慮生產適應中國能源體系的生物能源汽車產品,在汽車普及化過程中迎頭趕上,提升競爭力。
發展生物能源和原材料可以做到「四不」
能源、原材料是國家、社會的支撐體系,戰略調整是否會觸及社會基礎和多方利益,從而引發較大的社會震盪?國家科技部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進行了大量了調查研究,中心主任王宏廣總結為「四不」:「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不與傳統行業爭利,不與發達國家爭資源」。
「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不與傳統行業爭利」,這是我國發展生物質能利用的新特點,科技部、發展改革委、清華大學、北京農業大學的研究人員均強調這一點。生物技術開發中心主任王宏廣、北京農業大學教授李十中、大連理工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修志龍等表示:我國科學用糧潛力很大,每年陳化糧、飼料用糧約1億噸左右,加工轉化可獲得相當5000萬噸的原油,同時還有30%繼續成為飼料。現狀是每年8000萬噸糧食直接用作飲料,浪費3000萬噸以上的澱粉。利用小麥陳化糧生產燃料酒精的河南天冠燃料乙醇有限公司提供的數據:僅小麥麩皮中提取的物質,價值就和小麥差不多。而目前發展生物能源、生物材料,原料是分布更為廣泛、利用價值更高的植物。如我國科學家研究的甜玉米,每公頃產量可達70噸,可生產6噸以上燃料酒精。南方的木薯、甘蔗,生長廣泛的菊芋、土豆、山芋,等等。這些不宜食用的植物,是轉化為生物能源、材料的最佳原料。另外,我國現在每年僅廢棄的作物秸桿、林業棄置物達10億噸,相當於1億多噸的燃料汽油。
就發展生物能源、材料的土地資源而言,我國有約40億畝的低質地、荒坡、灘塗等,可以用來種植適宜物種;淮河以南還有3億計冬季閑田,用來種油菜生產生物柴油,相當於「再造大慶」。專家介紹,我國加工替代石油產品的農作物、薯類植物研究時間長,來源非常豐富,潛力巨大。早在「七五」、「八五」時期,部委、高校就組織科學家研究、攻關,尋找到很多取之不盡、用之不絕的植物種質。如有穩定的市場,推廣種植條件相當成熟。大連理工大學有教授在山東灘塗種植菊芋(洋生薑)數十萬畝,長勢很好。這種植物我國南北方農民都有小規模種植。在貧瘠的土地上,鹽鹼地、灘塗都可以長得很好,固沙能力還很強。一次種下,自然生長。每年挖取其塊莖即可,第二年還會自己生發。畝產量可達萬斤。糖的含量超過甘蔗30%,甜度是蔗糖的一倍。結合「山川改造」工程,我國可以大量種植生物質能富集的植物。我國西南地區的麻瘋樹等木質油料發展迅速,籽含油率達50%,現有10萬畝,2010年可達1000萬畝。

熱點內容
普洱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晚秈稻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5:43 瀏覽:396
阿壩小金縣橡膠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5:40 瀏覽:908
楚雄大姚縣豆一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4:02 瀏覽:736
做期貨能在網上開戶嗎 發布:2021-12-16 12:32:22 瀏覽:591
安慶宜秀區早秈稻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2:22 瀏覽:377
正確的原油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9:41 瀏覽:39
達州市纖維板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5:11 瀏覽:310
呼倫貝爾新巴爾虎左旗白銀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5:07 瀏覽:883
上海外盤期貨哪裡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4:10 瀏覽:448
香港日發期貨開戶網站 發布:2021-12-16 12:24:09 瀏覽: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