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羅斯做商品期貨掙錢
『壹』 索羅斯在金融危機里是怎麼盈利的
1997年3月3日.泰國中央銀行宣布國內9家財務公司和1家住房貸款公司存在資產質量不高以及流動資金不足問題。索羅斯及其手下認為,這是對泰國金融體系可能出現的更深層次問題的暗示,便先發制人,下令拋售泰國銀行和財務公司的股票,儲戶在泰國所有財務及證券公司大量提款。此時,以索羅斯為首的手待大量東南亞貨幣的西方沖擊基金聯合一致大舉拋售泰銖,在眾多西方「好漢」的圍攻之下,泰銖一時難以抵擋,不斷下滑,5月份最低躍至1 美元兌26.70銖。泰國中央銀行傾全國之力,於5月中下旬開始了針對索羅斯的一場反圍剿行動,意在打跨索羅斯的意志,使其知難而退,不再率眾對泰銖群起發難。
泰國中央銀行第一步便與新加坡組成聯軍,動用約120億美元的巨資吸納泰銑;第二步效法馬哈蒂爾在1994年的戰略戰術,用行政命令嚴禁本地銀行拆借泰抹給索羅斯大軍;第三步則大幅調高利率,隔夜拆息由原來的10厘左右,升至1O00至1500厘。三管齊下,新銳武器,反擊有力,致使泰抹在5月20日升至2520的新高位。
由於銀根驟然抽緊,利息成本大增,致使索羅斯大軍措手不及,損失了3億美元,挨了當頭一棒。
然而,索羅斯畢竟還是索羅斯。憑其直覺,索羅斯認為泰國中央銀行所能使出的全盤招術也就莫過於此了,泰國人在使出渾身解數之後,並沒有使自己陷入絕境,所遭受的損失相對而言也只是比較輕微的。從某種角度上看,索羅斯自認為,他已經贏定了。對於東南亞諸國而言,最初的勝利只不過是大難臨頭前的迴光返照而已,根本傷不了他的元氣,也挽救不了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命運。
索羅斯為了這次機會,已經卧薪嘗膽達數年之久,此次他是有備而來,志在必得。先頭部隊的一次挫折並不會令其善罷甘休,索羅斯還要三戰東南亞。
1997年6月,索羅斯再度出兵,他號令三軍,重振旗鼓,下令套頭基金組織開始出售美國國債以籌集資金,擴大索羅斯大軍的規模,並於下旬再度向泰銖發起了猛烈進攻。剎那間,東南亞全融市場上狼煙再起,硝煙彌漫,對抗雙方展開了短兵相接的白刃戰,泰國上下一片混亂,戰局錯蹤復雜,各大交易所簡直就像開了鍋似的熱湯,人們發瘋似地奔跑著,呼嚎著。
只有區區300億美元外匯儲備的泰國中央銀行歷經短暫的戰斗,便宣告「彈盡糧絕」,面對鋪天蓋地面來的索羅斯大軍,他們要想泰銖保持固定匯率已經力不從心。泰國人只得拿出最後一招,來個挖肉補瘡,實行浮動匯率。不料,這早在索羅斯的預料當中,他為此還專門進行了各種准備。各種反措施紛紛得以執行,泰銖的命運便被索羅斯定在了恥辱的十字架上了。泰銖繼續下滑,7月24日,泰銖兌美元降至32.5:1,再創歷史最低點,其被索羅斯所宰殺之狀,實在令世人慘不忍睹,泰國人更是心驚肉跳,捶胸頓足,責問蒼天。
『貳』 索羅斯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是怎麼賺錢的
1、倒賣泰銖賺錢。
索羅斯從美國當局借進泰銖(這類投契行動常常是乞貸實行的),然後大量兜售手中得泰銖,因而非常多在泰國的外資企業遭到影響也隨著兜售(泰國經濟是外向型的,外資非常多),賣泰銖的人多了,依據供求道理,泰銖急劇升值,然後,索羅斯趁泰銖升值在大量買入泰銖,還美國當局錢,從中大賺一筆。
2、經過股市、期市、匯市交易賺錢。
用本人的錢買股票,付5%的現金,別的95%的資金從銀行典質借的;同時用債券做典質,以借更多錢,用一千美元,最少可以買進價值五萬美元的長久債券……」。它們以自有本錢做典質,從銀行告貸購置證券,再以證券典質繼續告貸,敏捷擴展清償務比率。
不只如此,還將告貸普遍投契於具有「高杠桿」特色的各類衍生Tools,從而進一步進步了杠桿比率。據《經濟學家》的報導,量子基金的確早在1997年3月就大量買入看跌期權,以掉期方法借入大量泰銖,賣出泰銖期貨和遠期。
3、在股市和期市製作經濟危機,貨泉升值,賺取利潤。
基於金融市場之間的親密聯絡,「平面結構」使投契家的風險表露互相增強的同時更令杠桿投契威力和收益大增。他們對港幣實行的只是外表的防禦,股市和期市才是真實的主攻目的,出奇制勝是索羅斯投契活動的一向方法,並屢次成功。
(2)索羅斯做商品期貨掙錢擴展閱讀:
美國次貸危機是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盪引起的風暴,它導致全球主要金融市場出現流動性不足的危機。美國次貸危機從2006年春季開始逐步顯現的,到2007年8月席捲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
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通常採用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相結合的還款方式,即購房者在購房後頭幾年以固定利率償還貸款,其後以浮動利率償還貸款。
隨著美國住房市場的降溫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級抵押貸款的還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購房者的還貸負擔大為加重。這種局面直接導致大批次級抵押貸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償還貸款,進而引發「次貸危機」。
『叄』 請問什麼是做空體系,,索羅斯是怎樣做空來賺錢的
股票:只能先買再賣
期貨:看漲行情→買入 開倉→ 賣出 平倉
看跌行情→賣出 開倉→ 買入 平倉
賣出開倉就是做空
『肆』 索羅斯在1997東南亞金融風暴中是怎麼賺錢的
1997年7月,喬治.索羅斯利用其量子基金,大量賣空泰銖,迫使泰國放棄維持已久的與美元掛鉤的固定匯率而實行自由浮動,從而引發了一場泰國金融市場前所未有的危機。之後危機很快波及到所有東南亞實行貨幣自由兌換的國家和地區,港元便成為亞洲最貴的貨幣。其後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試圖狙擊港元,但香港金融管理局擁有大量外匯儲備,加上當局大幅調高息率,使對沖基金的計劃沒有成功,但高息卻使香港恆生指數急跌四成,他們意識到同時賣空港元和港股期貨,前者使息率急升,拖跨港股,就「必定」可以獲利。1998年8月索羅斯聯手多家巨型國際金融機構沖擊香港匯市、股市和期市,以慘敗告終。然而,香港政府卻在1998年8月入市干預,令對沖基金同時在外匯市場和港股期貨市場損手。其利用手中的大量資金,大肆向亞洲國家借入本幣,然後在國際市場上出售本國貨幣,使得本國貨幣貶值,然後還貸時就只需要更少的外幣,利用次機會大肆獲利!
主要3個方面,股市、期市和匯市。
先在期市做多、匯市買進泰銖,再在股市大量吃進造成跟風,等股市升到外資機構都看空的時候再在期市反向做空同時大量拋售股票和泰銖造成恐慌性拋售。
其實那次金融危機主要是泰國奉行的金融和貨幣政策造成的索羅斯只是一個導火索和助推器,泰國當時的外匯儲備只有300個億卻一心想發展成為世界金融中心。
先向泰國政府借泰銖,比如借了1000泰銖,假設此時1美元=10泰銖,然後再用量子基金做空泰銖,使泰銖不值錢,假設此時1美元等於100泰銖,那麼原來要還100美元的,現在只要還10美元了,賺了90美元。
1.
索羅斯從美國政府借進泰銖(這種投機行為往往是借錢進行的),然後大量拋售手中得泰銖,於是很多在泰國的外資企業受到影響也跟著拋售(泰國經濟是外向型的,外資很多),賣泰銖的人多了,根據供求原理,泰銖急劇貶值,然後,索羅斯趁泰銖貶值在大量買入泰銖,還美國政府錢,從中大賺一筆。當然,美國也賺錢了。
除了索羅斯個人的才能之外,美國政府的縱容也與金融危機有很大關系,在有就是泰國政府本身外匯儲備不足,外商企業很多。
在金融危機時,亞洲國家外匯紛紛貶值,使我國出口面對很大的壓力,但是如果一旦人民幣宣布貶值,就會市靠出口維持經濟發展的其它東南亞國家雪上加霜,處於人道主義想法,人民幣承諾不貶值。當然,從某種程度上講,即使人民幣貶值我們所獲得的收益也沒有多大,於是中國就做個順水人情,何樂而不為。
2.
通過股市、期市、匯市交易賺錢
用自己的錢買股票,付5%的現金,另外95%的資金從銀行抵押借的;同時用債券做抵押,以借更多錢,用一千美元,至少可以買進價值五萬美元的長期債券……」。它們以自有資本做抵押,從銀行借款購買證券,再以證券抵押繼續借款,迅速擴大了債務比率。
不僅如此,還將借款廣泛投機於具有「高杠桿」特點的各種衍生工具,從而進一步提高了杠桿比率。據《經濟學家》的報道,量子基金確實早在1997年3月就
大量買入看跌期權,以掉期方式借入大量泰銖,賣出泰銖期貨和遠期,
因交易對手要拋出泰銖現貨為衍生合同保值,輕而易舉地借他人之手製造泰銖貶值壓力。
尤其是在香港,首先在貨幣市場上,拆借大量港幣;在股票市場上,借入成分股;在股票期指市場累計期指空頭;然後在外匯市場上利用即期交易拋空港幣,同時賣出港幣遠期合約;迫使港府提高利率捍衛聯系匯率;在股票市場上,將借入成分股拋出,打壓期指……。
綜合看來,基於金融市場之間的密切聯系,「立體布局」使投機家的風險暴露相互加強的同時更令杠桿投機威力和收益大增。
他們對港幣進行的只是表面的進攻,股市和期市才是真正的主攻目標,聲東擊西是索羅斯投機活動的一貫手段,並多次成功。
在股市和期市製造經濟危機,貨幣貶值,賺取利潤
拋售泰珠使其貶值,同時購買泰珠的看跌期權,泰珠跌的越多他賺的越多。
『伍』 請問索羅斯在金融風暴中如何賺錢
樓上只說對了一點,外匯是可以做空的,還有2點,一點是索羅斯是用外匯期貨合約來進行操作的,第二點期貨交易只需要交納保證金就可以 進行高杠桿的交易(這是期貨的內容,這里不多說了),還要注意一個 問題,參與這次狙擊泰銖戰役的不止是SOROS的量子基金,還有其他著名的國際投機巨鱷,花旗也榜上有名啊。
來看看,SOROS到底是 怎麼賺錢的 ,外匯可以做空 ,那麼運用外匯期貨合約進行交易,不需要實物交割,只需要清算差價即可,簡單的說,SOROS手上從來沒有拿過現匯泰銖,只是做空泰銖的期貨合約,只要泰銖發生下跌,SOROS就獲利,期貨合約是與外匯交易所為對手方的,不用考慮泰銖到底在誰的手上,明白了嗎?最白的話 ,就好比是在賭博,賭大小,賭對了就賺了。(如果你明白期貨的交易原理,這個問題很簡單)
『陸』 不討論期貨與股市,索羅斯迫使泰銖貶值自己是如何賺錢的
看來你也是被無知的老師毒害過。
我上學的時候,老師不知道市場交易機制,就說索羅斯是借了泰銖再還,實際上根本就不是。
索羅斯作為trade的一方,他必然有對手盤,也就是那些認為泰銖將要升值的人。那些人想要用某種貨幣(那個對手盤的本幣,可能也是美元)買泰銖,於是他就買入泰銖;而索羅斯想要用美元(沒錯就是用美元)賣出泰銖,於是就在市場上賣出泰銖。
為什麼索羅斯手裡拿著美元(now)就可以賣出泰銖(now)呢?因為他是用一紙合約約定了某個交割日期(someday)以某個比價(price A)把一定數量(amount A)的泰銖交給某個對手,收到美元。當他簽訂了足夠多的協議,並且很多人都和他一樣去尋找賣出泰銖的機會,並且泰國的經濟形勢真的如索羅斯所料不斷惡化,那麼泰銖作為一種商品就不斷貶值,泰銖相對於美元越來越不值錢。當交割日(someday)到了,泰銖已經很便宜了(price B),而索羅斯只需要在市場上以price B 買入amount A的泰銖,然後履行協議以price A交給對手盤就可以了。
於是他就賺到了 (price A - price B)*amount A 。全部過程中,索羅斯只不過是在最後一天才以price B 買入泰銖,然後馬上以price A 轉手交給對手盤。
如果說得更符合實際,這筆交易是事前繳納保證金,每天計算合約雙方的浮盈和浮虧,進行每日無負債結算。也就是說索羅斯每天都知道自己賺了多少錢,這筆錢當天就到賬,可以用這筆錢繼續作為保證金賣出更多的泰銖。
純手敲,必須鼓勵。如果這方面還有不懂的問題可以直接求助。
『柒』 索羅斯如何賺錢
你理解誤區 買的是泰銖和約,比如是1美元比20泰銖買的和約,買20億泰銖,花1億美元就好。到一年後只要20泰銖就可以換回1美元,匯率一旦下降,比如1比40的話。那麼還是還20億泰銖,就可以換回1億美元。就是說他賺了5000萬美元
我下次再回答你下面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的,泰國銀行那時侯的利率很高達到12%這樣,開始時候拿美元換成泰銖,後來就到匯市上做多作空去了,和銀行關系不大。
泰國銀行為什麼不能拒絕?
熱錢流入的途徑有很多,剛開始泰國利用高利率吸引投資,高利率對銀行也很有誘惑力,泰國銀行可以賺取巨大利潤。
熱錢的進入是增加了泰國的外匯儲備,可是當時泰國經濟本身就有問題。外債就達1000多億美元,外匯才只有340多億。泰銖由於泰國的發展主要靠出口,和吸收外資發展的。美元當時相對升值,泰銖也只有跟著升,這樣就影響到泰國的經濟。很多企業倒閉,國內房產,股市都充斥著外資或者說是熱錢。
也就是說他的外匯儲備時刻受到沖擊。
並且買的時候也會導致匯率上升
這個是不會的,泰國是跟緊匯率制度 可以理解成固定匯率。美國的比重達到83%至多,買時候引起匯率變動,泰國政府就回干預,匯率高,他們就會在外匯市場上賣出泰銖的,這樣匯率變動不會很大。
索羅斯們。。買進一個泰銖和約一年,比如是1比20 ,一年後1比40時候,還是還1比20的,開始拿1億美元買20億泰銖,一年後只要拿20億泰銖就可以還回1億美元了。
他們拿著泰銖在匯市上賣出買美元,打壓匯率,泰國政府就拿外匯買泰銖,保證匯率。可是當時泰國經濟不好,外債也很多,外匯根本不夠用。匯價保不住,只有自由浮動了。
其實能夠成功有2個。固定匯率制度,和國家經濟增長靠外資,外匯不充足。我是這樣認為的。
最後,另外匯率和股市有什麼關系?
比如知道這個國家的匯率將走強。那麼就會有熱錢進入,一般會到股市裡面從事投機。把股市拉得很高,然後讓國內人民接盤。拿到更多的本國貨幣,一旦匯率升的理想位置,他們就拿著本國貨幣換成自己得錢了。賺了一筆
不知道回答你符合你得要求不?
『捌』 香港金融保衛戰索羅斯賺錢了嗎 怎麼賺的
香港保衛戰肯定是賠的,所謂金融市場要麼全贏,要麼全輸,所以那些說其實索羅斯賺錢,大陸損失多少外匯什麼的都是外行。大陸的美元儲備在那以前世界排名並不高,但是之後一路上升到世界第二位足以說明問題了
『玖』 索羅斯如何賺錢
1。他是賣空貨幣,靠(股指等)期貨來賺錢。
2。香港一戰也是一樣。
3。他只是在對手量脆弱的時候才會下手。只是加速了經濟由盛到衰的的這個變化過程,這不道得,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