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原油期貨報價
① 香港九龍外盤美原油期貨浮動一個點是多少錢
10美金。另附交易細則
② 原油期貨一手多少錢
原油期貨3月26號在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上市,上市那天才會公布合約的基準價格,一手的保證金等於合約價格(未知)乘以合約單位(100)乘以合約保證金比例(交易所比例為5%,期貨公司會再加收一定的比例)。但是按照國際原油期貨的價格換算,一手的保證金應該在三萬左右!
③ 原油期貨一手多少錢
你好,國內原油期貨將在今年7月份正式上市交易,按交易所現在公布的信息來看,一手合約的保證金在2萬左右。
④ 為什麼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已降為77美元每桶,而中國油價據說還要漲價
國家發改委領導:
國家原油價格一再下調,至2008年10月13日已下調47.5%,78美元/桶,全國上下舉國同問:為何中國的油價還不下調?!
是國家發改委不負責價格管理了么?
是國家發改委推出中國歷史舞台了,不再存在了?
是國家發改委與石油集團利益相關,不再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受雇於石油經營集團了么?
是國家發改委調控不了石油集團,管理中國石油集團困難么?
如果是,建議發改委主任張平下台,重組國家發改委,或者直接取消發改委。一個不再為人民服務的國家機關沒有存在的必要性。
建議國家發改委維護國家穩定長久發展,維護廣大消費者利益,為人民群眾服務,打擊、改革中國石油壟斷,符合市場規律,在當前市場下,大幅合理下調油價。
⑤ 國際原油期貨價格查詢
期貨軟體上就有
http://www.zdqh.com/eshop/?cid=85
下個博易大師
在線的上www.e9e.cn
⑥ 網頁上WTI原油期貨價格和紐約交易所原油收盤價的區別回答能讓我理解透徹的話,追加懸賞!謝謝!
WTI是紐約交易所交易的原油期貨品種。WTI原油期貨價格和紐約交易所原油價格是沒多大區別的,但是要注意合約期。
如果不註明價格種類,一般都是指下一個交易月的收盤價。如你舉例的1月31日WTI原油期貨價格98.4美元/桶,應該指的是1月31日當天,2月份WTI合約的收盤價。
至於平均價有很多種,收盤價其實也是一種加權平均價。
⑦ 原油期貨一手是多少錢
據紅色金融直播室訊:目前國內原油期貨還沒有上市,就目前合約來看,一手100桶,按照現在的價格算不超過6000塊錢一手,至少要1萬才能炒吧!
原油期貨是最重要的石油期貨品種,目前世界上重要的原油期貨合約有4個: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的輕質低硫原油即「西德克薩斯中質油」期貨合約、高硫原油期貨合約,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IPE)的布倫特原油期貨合約,新加坡交易所(SGX)的迪拜酸性原油期貨合約。
如果你想投資國際原油,那麼有三個選擇:
1.紐約商業交易所原油,大概一手需要10000美金。
2.紐約商業交易所的小型原油,大概一手需要5000美金。
3.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的布倫特原油,大概一手需要10000美金。
保證金按照10%算的,因為不同平台的保證金比例都會有出入。
紅色金融研究所背景強大,有專業的分析團隊,老師在線喊單,數據分析,在線學習,交流互動
⑧ 近五年國際原油價格及美國、香港、中國的油價、黃金、糧食的價格
目前,我國主要糧食和汽油、柴油價格遠低於國際市場,汽油、柴油價格不到日本、德國等國際市場價格的一半,大米價格則是國際市場的四分之一。我國已成為國際主要糧食和成品油價格的窪地。
為什麼我國會成為全球價格窪地?它有哪些利弊?如何在保持物價基本穩定的同時,積極穩妥理順能源和糧食等價格,保障民生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記者近日采訪了部分生產者、經濟學者和有關部門,對「價格窪地」現象進行透視。
「價格窪地」日益明顯
去年以來,國際糧價和國際油價猶如兩匹脫韁的野馬,持續大幅攀升,不斷創出歷史新高。
特別是今年以來,全球小麥、玉米、大米等主要糧食價格均大幅上漲。以泰國大米為例,今年3月份平均離岸價每噸500多美元,4月份已漲到1000美元,5月份上漲勢頭仍處於高位。
糧價持續攀升的同時,國際油價也在飆升。今年以來,國際油價從年初「破百」,到7月3日突破每桶145美元,半年內漲幅近50%,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
「與國際價格的飛漲相比,我國糧食、成品油價格漲幅相對較小,國內外之間的價差正在拉大,"價格窪地"現象日益明顯。」社科院經濟所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張曉晶說。
鑒於糧食、成品油在保障民生、穩定物價方面的重要性,我國對糧食實行以市場調節為主,政府儲備為輔的購銷制度,同時對糧食收購實行保護價政策;對成品油則採取由政府參照國際市場價格變化相應調整的機制。
今年一季度我國稻穀、小麥和玉米三種糧食平均每噸收購價格為1582元,同比上漲7.5%,遠低於國際約一倍的漲幅。國際米價是國內的四倍,國際小麥、玉米價格比國內高出197%和70%。
從油價來看,自去年11月至今年6月19日,國際原油價格漲幅超過50%,國內成品油價格保持不變。6月20日,國家調整成品油價格,平均漲幅在20%左右。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張健華表示,目前國內成品油價格仍比國際平均價格低50%以上,比如每升汽油德國大約2.35美元,美國約1.1美元,而中國不到1美元。
談到國際油價和糧價暴漲的原因,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經濟安全中心主任江涌認為,油價和糧價的暴漲,雖然與消費需求增加有一定關系,但發達國家對市場的操縱和國際資本的投機炒作難辭其咎。
目前,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壟斷全球糧食貿易,全球糧食交易量的80%集中在四大跨國糧商手中。國際資本正利用並放大美元貶值等因素進行石油投機交易。一些專家認為,目前2600億美元的國際商品期貨投機資本中,約50%以上資金用於石油期貨合約交易。而1億美元的投機資金,就會使石油期貨價格上漲1.6%。
食品危機、燃料危機引發的危機已導致一些國家的經濟開始陷入困境,有的國家甚至出現社會動盪。
與國際糧食、國際油價近乎瘋狂的上漲相比,中國的糧食和成品油價格保持著相對平穩,受國際市場價格劇烈變化的沖擊也相對較小。
「價格窪地」現象的背後,是輸入型通脹給中國帶來的巨大壓力,宏觀調控的難度進一步加大。
「價格窪地」考驗政府價格調控智慧
6月30日,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左一)在第19屆世界石油大會上發言。本屆世界石油大會於6月29日至7月3日舉行,包括20多位能源部長在內的約4000名政府官員、企業代表和專家學者將圍繞「世界在變遷——為可持續發展提供能源」這一主題,重點討論石油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尤其是油氣資源開發和能源供需問題。新華社記者陳海通攝
對我國來說,無論糧價還是油價,都不單純是個經濟問題,價格的調整變化需要考慮當時的物價水平,還要考慮社會的承受能力。
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認為,「價格窪地」使決策者面臨兩難的抉擇:一方面,如果不逐步理順糧食和成品油價格,將不利於促進生產,保障供給;另一方面,在當前通脹壓力較大的情況下,貿然放開價格,則會導致物價和大部分企業生產成本暴漲,又不利於民生和經濟的穩定。
今年以來,我國承受著越來越大的通脹壓力。在去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4.8%的水平上,今年前五個月又高達8.1%。國際油價節節攀升,國際糧價持續高位徘徊,輸入型通脹壓力日益加大。
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上漲,我國煉油企業虧損累累。今年前個五月,石油加工及煉焦業由去年同期盈利352億元轉為凈虧損443億元。以山東一家地方煉油廠為例,6月20日上調油價前,每煉一噸油要虧3000元,開工率僅40%。
地方煉油廠因虧損開工嚴重不足,但國內成品油需求增長又超過供應增長速度,一度導致國內成品油供不應求:北京、廣東等地加油站油料供應緊張,頻頻出現加油難的現象。
由於境內外油價懸殊,囤油倒賣、擅自加價、走私出口等擾亂市場秩序的現象也隨之出現。大連、杭州、廣州和深圳等地的海關陸續發現不法分子將成品油和糧食走私出境的案件。今年前五個月,香港海關也偵破42宗由內地走私燃油至香港的個案。
「調整成品油和電價形成了新的漲價因素,上游產品價格漲幅持續攀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仍在高位上漲,通貨膨脹預期仍比較強。」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謝鴻光說。
浙江平湖一家箱包出口企業的負責人施紀鴻就對最近的油價上漲很頭疼。箱包生產所需要的塑膠、輕紡等原材料源自石油,油價的上漲使企業生產成本今年以來上升了近10%。
油價的上漲還推動了化肥等農資價格上漲,進而增加了糧食種植成本。山東鄒平縣種糧大戶陳德民告訴記者,尿素從年初一袋100元漲到130元;磷酸二銨一袋從130元漲到280元。
成品油價格如不調整,不但市場供應無法長久保障,反而會鼓勵耗費資源;如調整幅度過大,又可能擔心影響經濟健康發展。「如何妥善處理"價格窪地",考驗政府價格調控的智慧。」北京大學國民經濟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員蔡志洲說。
尋求理順價格與減緩沖擊的平衡
近50%的進口依賴度,使得我國成品油價格不可能長期背離國際市場;超過95%的自給率,使得我國糧食價格又可能在立足國內平衡的基礎上,保持基本穩定。
「該理順的一定要逐步理順,但也不能一切都被國際市場牽著鼻子走,否則社會承擔不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認為,成品油價格應逐漸與國際市場理順,不但可以保證供應,而且可以促進節能減排。但國際市場糧價由發達國家決定,他們的人均GDP是中國的十倍以上,中國糧價不能盲目跟著走。
糧價是百價之基——糧食及其它食品類商品在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中的權重約佔三分之一,糧價的變動對全社會特別是低收入群體影響很大。要保持物價基本穩定,必須保持糧價的基本穩定,同時通過大力增加國家財政補貼等辦法保護農民利益。
油價、糧價,已經成為人們對當前價格走勢最突出的擔心。為保障民生、促進經濟平穩發展,我國把「堅決抑制物價過快上漲,保持市場和物價的基本穩定」列為當前政府工作的重要目標之一。
近年來,國家制定了扶持糧食、生豬、奶牛、油料生產的政策措施。夏糧連續五年獲得豐收,國內糧食庫存水平比世界平均水平多一倍,糧食供求關系總體上基本平衡。國家嚴格控制糧食及其製品的出口,並加大了打擊糧食走私的力度。
7月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並原則通過《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提出我國糧食必須立足於基本靠國內保障供給;國家財政支出重點向農村傾斜,逐步理順糧食價格,逐年較大幅度增加對農民的種糧補貼。
庄健認為,中國逐步理順糧食和能源價格,及時補助受價格調整影響的城鄉困難群體和行業,既兼顧了生產和消費者的利益,又有利於物價的基本穩定和經濟的發展。
專家們認為,只要堅持既定的宏觀調控政策,積極落實各項抑制價格過快上漲的政策措施,我國完全可以實現保持物價基本穩定、避免經濟大起大落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