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期貨的上市意味著什麼
1. 中國原油期貨上市在即 將帶來哪些影響
促進石油市場體系改革進程
針對國內原油現貨市場現狀與發展對於原油期貨上市運行有何影響的疑問,上期所昨天在答記者問時表示,石油流通體制改革與原油期貨的上市可謂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首先,正在穩步推進的石油流通體制改革將為原油期貨提供堅實的現貨市場基礎,包括逐步增加原油進口主體、鼓勵民營資本進入石油天然氣領域等政策推出都將有利於增加原油期貨市場投資者的參與、優化市場參與結構;
其次,原油期貨合約規則設計本身已充分考慮我國石油市場現有格局,採取了保稅交割方式、引入境外投資者參與,以應對境內現貨市場主體缺乏的現狀;
最後,原油期貨運行將促進石油市場體系改革進程,為石油企業提供風險管理有效工具,通過期貨產生市場化的價格形成機制引導資源合理配置,提高石油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和抵禦價格風險的能力。
2. 原油期貨上市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原油作為大宗商品,和我們的生活關系密切,它的價格波動,會直接影響到很多商品的價格。原油不但可以生產汽油、柴油等燃料,影響我們出行成本,而且在衣、食、住等領域,也是重要的原料。
事實上,原油和我們的衣食住行都息息相關。無論是製作衣服的尼龍、滌綸等合成纖維,還是種植蔬菜需要的化肥和蔬菜大棚的薄膜;再到各家各戶用到的家電和個人、家居織物的清潔護理產品,都來源於原油。 據統計一個人一生平均要穿掉0.29噸原油,吃掉0.55噸原油,住掉3.79噸原油,行掉3.84噸原油。
3. 中國原油期貨上市,對期貨市場有什麼影響
單從國際原油價格行情波動上來看,中國原油期貨3月26日上市對油價行情波動的影響近乎於無。相反,國際原油價格行情波動直接影響中國原油期貨價格(石油人民幣)。
中國原油期貨上市加深了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的聯系,同時,也令國內原油價格更加符合中國原油市場的實際需求。例如,國內成品油調價,在3月26日中國原油期貨上市後,預計國內成品油調價幅度或機制,將更加中國市場需求。
4. 原油期貨上市的意義是什麼 投資者入場需
這意義還真不小
國際戰略層面的,可以爭奪亞洲地區的原油定價權
之前搞定一堆國家才能上市,原油期貨也才託了這么多年
別的品種哪有這么麻煩的
這個月就上市
做原油可以咨詢
可以確保費用和保證金最低
5. 原油期貨上市對中國意味著什麼:從原油定價
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這樣定義中國建設原油期貨市場的意義:「我國推進原油期貨市場建設,旨在為企業提供有效的價格風險管理工具,為企業持續經營提供風險屏障。此外,盡管歐美已有成熟的原油期貨市場,但其價格難以客觀全面反映亞太地區的供需關系。推出我國的原油期貨,將有助於形成反映中國以及亞太地區石油市場供求關系的基準價格體系,通過市場優化石油資源配置,服務實體經濟。建設原油期貨市場是我國期貨市場的對外開放和國際化的重要實踐之一。」
建立中國的原油市場定價權
中國一直以來就是原油的消費大國。
根據《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17》資料顯示,2016年度,在北美、中南美洲、歐洲及歐亞、非洲,原油消費量和產量相差並不多;中東地區的年產量高達14.97億噸,而消費量僅為4.18億噸;亞太地區則是和中東地區完全相反,年產量3.83億噸,消費量卻高達15.57億噸。
具體到中國的情況,同樣也是生產量遠遠跟不上消費量。作為第六大原油生產國,中國在2016年的原油生產量為3999千桶/日,而消費量卻達到12381千桶/日,這讓中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費國。
但在中國的期貨市場上,原油期貨合約目前仍然是一片空白。倒是原油加工產業鏈上的一項產品——燃料油,其期貨合約在上海期貨交易所上市,但成交量寥寥。
原油,被譽為「工業的血液」。原油價格的變化,甚至可以影響到世界經濟的上下波動,而原油期貨的交易價格變動,對原油現貨市場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在龐大的消費需求下,中國推出屬於自己的原油期貨合約,顯得意義非凡。
助推人民幣國際化
在原油期貨的總體設計思路中,明確寫有「人民幣計價」這一條,也就是說,不管是面對境內投資者,還是境外投資者,原油期貨均採用人民幣進行計價和結算。
目前,國際上共有12家交易所推出了原油期貨,其中,最主要的原油合約包括三種,分別是洲際交易所上市的布倫特原油、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上市的WTI原油、迪拜商品交易所上市的阿曼原油。這三種原油期貨的交易報價均以美元為單位。
而在中國的原油期貨正式上市之後,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也將成為全球惟一一個以人民幣計價的原油期貨上市所在地。
6. 中國原油期貨上市有何意義
給廣大投資者提供了參與原油投資的正規渠道,有利於期貨市場的國際化和人民幣國際化
7. 原油期貨上市對中國意味著什麼:從原油定價權到人民幣
人民幣國際化是終極目標
8. 中原油期貨上市中國有什麼好處
當前,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費國、第八大原油生產國。2016年原油消費量約為5.78億噸,對外依存度超過65%。2017年進口原油約4.2億噸,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原油進口國。推出人民幣計價的原油期貨後,既可以實現原油的套保、套利等功能,又能夠減少在原油貿易中對美元的依賴,降低與美元相關的匯率風險。
尤其是在原油價格在2016年階段性探底後逐步回升、原油市場處於買方市場,中國議價能力增強,此時推出原油期貨可謂占據「天時」。這是我國推出原油期貨、謀求定價權的戰略機遇期。
此次原油期貨合約設計方案最大的亮點和創新可以用十七字概括,即「國際平台、凈價交易、保稅交割、人民幣計價」。
有業內專家指出,在能源貿易定價權的競爭中,我們既「取勢」,以戰略眼光抓住建立原油期貨市場的契機;同時也「取實」,找到了一個巧妙的突破點。WTI、布倫特原油交割標的是輕質低硫原油,當前國際市場缺乏一個權威的中質含硫原油價格基準。
而中質含硫原油產量約佔全球產量的44%左右,同時也是我國及周邊國家進口原油的主要品種。因此,我國原油期貨選擇以中質含硫原油作為交割標的,彌補了空白。對於我國來說,夯實能源資源要素和產品價格市場化形成機制,推出著眼於亞洲地區,並且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力的原油期貨,這是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
目前國際上最重要的兩大原油期貨交易產品為紐約商業交易所的輕質低硫原油即「西德克薩斯中質油」(WTI)期貨合約和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的布倫特原油期貨合約。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介紹,與之相比,上海原油期貨具備以下幾方面特點:一是期貨合約標的物選擇了中質含硫原油,二是計價和清算貨幣為人民幣。三是立足於亞太,面向全球。
胡俞越說:「這裡面核心的要件就是人民幣作為一個定價貨幣,我們知道全球的大宗商品,基本上都是用美元來定價,我們選擇人民幣作為計價貨幣,實際上也是通過原油期貨來謀求大宗商品的定價權,也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那麼我們也知道就是布倫特原油和WTI的原油,選擇的是輕質低硫原油,作為交易的標的。而我們中國進口的原油大部分都是中質含硫原油。中質含硫原油在全球的原油產量當中占據了44%。所以現在來看,它缺少一個為中質含硫原油定價的一個標的。所以這個時候我們推出原油期貨選擇的是這個標的具有很重要的意義的。」
據了解,2017年中國進口原油約4.2億噸,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原油進口國。業內人士認為,上海原油期貨上市,真正的意義是為國內的相關企業提供了一個套期保值、規避價格風險的場所。
此外,目前亞太地區的石油消費量超過美洲、歐洲,但仍缺乏認可度較高的定價基準。「上海油」將真正參與到亞太原油定價基準的競爭中。有望與現有的紐約、倫敦兩地基準油價,共同組成全球24小時的連續交易機制。
中國作為石油需求方,原油期貨的推出將對全球石油價格形成一定影響力。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是這一步早晚要走。因為中國作為全世界最大的石油進口國,那麼今年我們預計肯定會超過4億噸的這樣一個進口量,而且我們的石油對外依存度現在不斷地攀升,那麼今年有可能將近70%,但是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一個石油買主,對於整個的價格始終是沒有什麼影響力。
如果我們通過建立一個市場不斷地完善,不斷摸索,能夠至少對整個全球的石油價格能夠有一定的影響力,那麼這個影響力不一定是完全能夠定價,但至少給我們企業更多的,他們能夠根據自己的意願,根據自己的需求來買石油這樣的一個平台,也是一個進步。而且對於整個未來的金融開放,金融創新,對於我們整個的這個能源的安全都會有一定的好處。
隨著中國原油期貨的上市,不僅是對於原油這一資產,同時對於人民幣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投資機會,人民幣計價不僅是中國的需要,也是國際社會的需要。在中國石油消費增速與旺盛貿易需求的大環境下,國際原油貿易迫切需要實現人民幣計價,減少匯兌成本和風險,這也正是中國原油期貨以人民幣計價的國際市場基礎。同時隨著打破美元計價原油壟斷的格局之後,中國與美元的交鋒也將更加激烈,雖然短時間內恐怕難以撼動美元的堅固地位,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民幣必然能夠成為和美元分庭抗禮的存在。
9. 中國原油期貨上市有哪些好處
對美帝來講有四大壞處:
一、金融絕對霸權沒有了。
二、石油獨家定價權沒有了。
三、對全球商品流動的控制力大幅下降。
四、地緣影響力因此被削弱。
對中國來講有三大好處:
一、爭奪原油定價權,為經濟發展確定穩固預期。
二、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
三、可以擴大金融投資市場開放。
以人民幣計價的原油期貨本周在上海上市。這是中國乃至亞洲金融市場里程碑的事件。中國版原油期貨推出以來的運行情況如何,有哪些參與者,未來將如何完善交易機制,是否能消除原油市場一直存在的「亞洲溢價」?帶著這些問題,南方日報記者專訪了廣發期貨董事長趙桂萍。
需要擴充油種、擴大倉儲
南方日報:中國版原油期貨推出,對消除「亞洲溢價」有何作用,如何提高我國在國際原油市場的影響力?
趙桂萍:「亞洲溢價」何時消除目前還很難判斷。不過,從當前的情況看,我認為中國的原油期貨市場還可以繼續完善:
一是逐步擴充可交割油種,擴大參與群體。代表美國市場的WTI原油期貨,可交割油種分別是境外6種、境內6種;目前我國原油期貨設定的可交割油種,分別是境外6種,境內1種。這樣的設定考慮到了現實情況,未來仍有擴充的可能。如果擴充品種,會有更多境外投資者來交易。
二是在原油倉儲方面擴大建設,完善配套的基礎設施和管道設施。美國原油現貨交割地庫欣,有約7000萬桶原油庫存,而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公布的庫容數據是:全國范圍可用庫容約4000萬桶,啟用庫容約2000萬桶,大概只是庫欣的1/3不到。
布倫特原油市場用了20年才得到廣泛認可,中國原油期貨的發展也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消除「亞洲溢價」、更好地推進國際化,均是可以期待的事情,我們要有信心,更要有耐心。
用油大戶在國內市場套期保值更有利
南方日報:中國原油期貨推出後,國內原油企業在保值避險方面有哪些便利?國內企業如何利用本土原油期貨市場管理風險?
趙桂萍:由於此前國內缺乏足夠的風險管理工具,企業只能進入國際市場參與交易。但是,對於境外的監管法規、交易規則等,國內企業都是陌生的。由於時差問題,通常是北京時間凌晨後,歐美原油期貨市場才進入交易最活躍時段,不利於國內機構的及時決策和反應。
同時,國內企業的頭寸、交易成本和資金承受能力等商業機密,容易暴露給境外投資者,客觀上使得中國企業處於不利地位。而且,匯率的波動,也加劇了企業管理風險的難度。
中國原油期貨的推出,能夠滿足國內企業及投資者風險管理的需求。運用原油期貨市場套期保值的功能,增強企業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同時有效規避匯率風險。
理論上,石油產業鏈購油量達到一定規模的企業,均有套期保值的必要。不過,以前中國企業對套期保值的認識度不高,仍有不少企業不太重視利用期貨市場進行風險管理。考慮到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的監管和匯率風險,用油大戶在國內市場進行套期保值,整體是劃算的。
南方日報:原油期貨對完善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有哪些好處?
趙桂萍:隨著原油期貨上市,石油市場的參與主體將趨向多元化,可以預期成品油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
期貨市場具有價格發現功能,其成功運行有利於地區基準價格的形成。
上市後的量價表現正常
南方日報:參與原油期貨應該注意哪些方面的風險?
趙桂萍:原油期貨畢竟是一個衍生品,要注意原油期貨價格波動的市場風險,用管理風險的角度去管理,不管是對產業客戶和個人客戶;企業要考慮大宗商品的國際化屬性,要考慮國際政治、國際經濟,特別是以美元計價和結算的現貨,要注意聯動風險,目前幾個主要市場是以美元計價的,美元的波動,也會直接影響到國內原油期貨市場;不管是個人和機構,都要做好風險底線的管理。
對個人客戶而言,任何市場都有自己的運行規律,原油期貨與國際聯動的關聯度高,要控制好自己的倉位。將來不管是個人還是機構都要密切關注政策、原油產地國動態、美元計價大宗商品的表現等因素。
南方日報:據您的觀察,原油期貨上市後的運行情況如何?
趙桂萍:根據上市後的運行情況看,從單一大宗商品期貨交易量角度看,是表現不錯的,量是夠的。之前上海能源交易中心給了一個基準價,上市後的表現為近期價格高,遠期合約價格低,與現貨價格及走勢預期擬合度高。
當然,價格走勢與英美兩大國際市場有價差,與現貨有價差。這些都是正常表現。未來走勢難以預測,不過,我相信成交量會維持常態活躍度,且能平穩運行,真正體現出國際化特徵。
南方日報:人民幣計價的原油期貨對國際機構投資吸引力如何?
趙桂萍:以布倫特原油市場為例,目前全球原油七成以上的交易是以布倫特市場為標準的。我們在市場拓展中也在開發客戶,部分客戶觀望是正常的。不過,我相信,中國原油期貨市場也會經歷影響力從小到大的過程。中國是第一大原油進口國,第二大原油消費國,中國的原油期貨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國際投資者可以用美元當作保證金進行交易,由銀行進行電子換匯,免去了要先換成人民幣再進行交易的麻煩,也是中國原油期貨的一大亮點。在這些便利條件下,人民幣計價的原油期貨對國際機構投資吸引力將會越來越大。
參與者80%為自然人
南方日報:客戶在廣發期貨的開戶情況如何,具備哪些特徵?
趙桂萍:從現在的情況看,參與者熱情比較高。個人投資者投資起點是50萬元。國內開戶熱情高,歐美問詢的多。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開戶數量體現出「二八現象」。我們在嚴格執行適當行原則下開戶,其中自然人客戶佔比約80%、機構客戶佔比20%,已開3個境外二級代理機構。目前仍有很多客戶在排隊申請開通交易編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