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期貨正向套利風險
⑴ 關於期貨市場中牛市正向市場套利的一個問題
對期貨「套利」概念理解上有點問題啊。套利的基礎就是價差,如果沒有價差,就沒有套利。價差縮小,不存在反向操作的問題。
為什麼很多時候不提這種盈利的方法(價差縮小),原因就是如此。
牛市反向市場一般是回調,遠、近期的回調幅度一般和正向的相反,因此套利較難獲利。
⑵ 期貨套利的原則
1、買賣方向對應的原則:即在建立買倉同時建立賣倉,而不能只建買倉,或是只建立賣倉
2、買賣數量相等原則:在建立一定數量的買倉同時要建立同等數量的賣倉,否則,多空數量的不相配就會使頭寸裸露(即出現凈多頭或凈空頭的現象)而臨較大的風險。
3、同時建倉的原則:一般來說,多空頭寸的建立,要在同一時間。鑒於期貨價格波動的,交易機會稍縱即逝,如不能在某一時刻同時建倉,其價差有可能變得不利於套利,從而失去套利機會。
4、同時對沖原則:套利頭寸經過一段時間的波動之後達到了一定的所期望的利潤目標時,需要通過對沖來結算利潤,對沖操作也要同時進行。因為如果對沖不及時,很可能使長時間取得價差利潤在頃刻之間消失。
5、合約相關性原則:套利一般要在兩個相關性較強的合約間進行,而不是所有的品種(或合約)之間都可以套利。
這是因為,只有合約的相關性較強,其價差才會出現回歸,亦即差價擴大(或縮小)到一定的程度又會恢復到原有的平衡水平,這樣,才有套利的基礎,否則,在兩個沒有相關性的合約上進行的套利,與分別兩個不同的合約上進行單向投機沒有什麼兩樣。
⑶ 期貨套利怎麼做 風險和收益怎麼樣
期貨套利風險相對於單純投機風險小,但收益見效時間長,收益保持中下。
期貨套利是指利用相關市場或者相關合約之間的價差變化,在相關市場或者相關合約上進行交易方向相反的交易,以期在價差發生有利變化而獲利的交易行為,如果發生利用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之間的價差進行的套利行為,那麼就稱為期現套利。
股指期貨與現貨指數套利原理:
指投資股票指數期貨合約和相對應的一攬子股票的交易策略,以謀求從期貨、現貨市場同一組股票存在的價格差異中獲取利潤。
當期貨實際價格大於理論價格時,賣出股指期貨合約,買入指數中的成分股組合,以此獲得無風險套利收益,稱為「正套」。
當期貨實際價格低於理論價格時,買入股指期貨合約,賣出指數中的成分股組合,以此獲得無風險套利收益,稱為「反套「。
市場中常常出現價格分布不尋常的合約組合,有些可以成為投資者套利交易的良好對象,有些則是「套利陷阱」,其存在由於種種原因,並不能很好的價差回歸,有時甚至會出現令人詫異的變化,導致套利失敗。因此投資者要格外小心下面幾種「套利陷阱」。
1.不做跨年度的跨期套利
2.不做非短期因素影響的正向套利
由於套利機會是依據中長期價格關系找到短期價格呈現偏離的機會,發生套利機會的因素一般都是短期或者突發事件引起的價格異變,所以,一般不應介入非短期因素影響的正向套利時機。
3.「逼倉」中的套利危險
其風險重要在跨期套利中浮現,一般而言,跨期的虛盤套利不涉及到現貨,而逼倉的風險就在於沒有現貨頭寸做維護,當市場行情呈現單邊逼倉的時候,逼倉月合約要比其它月份走勢更強,其價差未涌現「理性」回歸,從而導致虧損的局勢。
4.不做流動性差的合約
如果組建的套利組合中一個或兩個期貨合約流動性很差,則我們就要注意該套利組合是否可以順利地同時開倉和平倉,如果不能,則要斟酌廢棄該次套利機會。此外,如果組合構建得足夠大,則組合的兩個合約都存在必定的沖擊成本。在期現套利和跨期套利中,參與到交割的套利須保證有足額的資金交付。
5.資金的機遇成本和借入成本
在實際投資中,兩個交易賬戶均須備有足夠的預留保證金,這會增添利息成本,從而下降收益率。我們需要斟酌資金起源是自有資金還是借貸資金,而資金借入的期限和套利頭寸的持有期限可能並不匹配。
⑷ 商品期貨套利差價總共要差多少才能夠無風險穩定獲利正向套利怎麼操作反向套利怎麼
差價多少,這也沒個定數
你可以參照最近五六年的最高和最低值
然後從中分析個合適的差價
個人覺得最近這兩年套利也不怎麼按套路
⑸ 期貨套利的問題,尤其正向套利
以機構而言,因為資金大,所以用套利軟體套利後,會有一定的穩定收益
而個人則不一定能在套利上賺錢,一是硬體不夠,套利軟體的開發是個高投入的過程,還有人員的培訓,二是個人錢少,套利不顯錢
⑹ 對於期貨套期保值這怎樣將承擔風險降低至基點波動風險
基差的變化對套期保值的效果有直接的影響。從套期保值的原理不難看出,套期保值實際上是用基差風險替代了現貨市場的價格波動風險,因此從理論上講,如果投資者在進行套期保值之初與結束套期保值之時基差沒有發生變化,就可能實現完全的套期保值。因此,套期保值者在交易的過程中應密切關注基差的變化,並選擇有利的時機完成交易。 同時,由於基差的變動比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各自本身的波動要相對穩定一些,這就為套期保值交易提供了有利的條件;而且,基差的變化主要受制於持有成本,這也比直接觀察期貨價格或現貨價格的變化方便得多。 當套期保值者沒能找到與現貨頭寸在品種,期限,數量上均恰好匹配的期貨合約,在選用替代合約進行套期保值操作時,由於不能完全鎖定現金流,就產生了基差風險。 編輯本段影響因素品質由於期貨合同中規定買賣的是基準品級的貨物,而現貨實際交易的品質與交易所規定的期貨合同的品級往往不一致,因此,基差中就包含了這種品質差價。 地區期貨交易所的期貨合同規定的貨物交割地點是交易所指定的標准交貨地點,而實際現貨交易的交貨地點往往並不是與交易所指定的交貨地點一致,因此,兩個交貨地點之間的運費差價就造成了一定的基差。 時間由於現貨交易交貨的時間與期貨交割的月份往往不一致,這樣就造成了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之間存在著時間差價。時間影響基差主要表現在倉儲費用上,具體費用包括庫存費、保險費和利息。在現貨市場的不同地點,基差的大小往往固定在一定的幅度內;交易者可以通過預測基差,結合期貨價格來判斷遠期現貨價格。 編輯本段市場情況對市場的影響 基差影響圖一基差分為負數,正數,及零的三種市場情況: 1 基差為負的正常情況: 在正常的商品供求情況下,參考價持有成本及風險的原因,基差一般應為負數,即期貨價格應大於該商品的現貨價格。 2 基差為正數的倒置市況: 當市場商品供應出現短缺,供不應求的現象時,現貨價格高於期貨價格。 3 基差為零的市場情況: 當期貨合約越接近交割期,基差越來越接近零。 對套保的影響對買入套期保值者有利的基差變化: 1 期貨價格上漲,現貨價格不變,基差變弱,結束套期保值交易就能在保值的同時獲取額外的利潤。 2 期貨價格不變,現貨價格下跌,基差變弱,結束套期保值交易就能在保值的同時獲取額外的利潤。 3 期貨價格上漲,現貨價格下跌,基差極弱,結束套期保值交易就能在保值的同時在兩個市場獲取額外的利潤。 4 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都上漲,但期貨價格上漲幅度比現貨價格大,基差變弱,結束套期保值交易就能在保值的同時獲取額外的利潤。 5 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都下跌,但現貨價格下跌的幅度比期貨價格大,基差變弱,結束套期保值交易就能在保值的同時獲取額外的利潤。 6 現貨價格從期貨價格之上跌破下降,基差變弱,結束套期保值交易就能在保值的同時獲取額外的利潤。 基差影響圖二對賣出套期保值有利的基差變化: 1 期貨價格下跌,現貨價格不變,基差變強,結束套期保值就能在保值的同時獲取額外的利潤。 2 期貨價格不變,現貨價格上漲,基差變強,結束套期保值就能在保值的同時獲取額外的利潤。 3 期貨價格下跌,現貨價格上漲,基差變極強,結束套期保值就能在保值的同時在兩個市場獲取額外的利潤。 4 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都上漲,但現貨價格上漲幅度比期貨大,基差變強,結束套期保值交易就能在保值的同時獲取額外的利潤。 5 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都下跌,但期貨價格下跌幅度比現貨大,基差變強,結束套期保值交易就能在保值的同時獲取額外的利潤。 6 現貨價格從期貨價格以下突然上漲,基差變強,結束套期保值交易就能在保值的同時獲取額外的利潤。 編輯本段基差情形劃分根據基差絕對值的大小分一、根據基差絕對值的大小,可以將基差在上述兩種市場的不同變化,具體區分為以下兩種情形: 1、基差趨大。現貨價格-期貨價格的絕對值,相對於零值的距離變得越來越遠; 2、基差趨小。現貨價格-期貨價格的絕對值,相對於零值的距離變得越來越近。 基差趨大、趨小與套期保值盈虧的關系,表現為以下八種情形: 鋅期現基差正向市場(+),基差趨大(+),買入套保(+),盈利(+); 正向市場(+),基差趨大(+),賣出套保(-),虧損(-); 正向市場(+),基差趨小(-),買入套保(+),虧損(-); 正向市場(+),基差趨小(-),賣出套保(-),盈利(+)。 反向市場(-),基差趨大(+),買入套保(+),虧損(-); 反向市場(-),基差趨大(+),賣出套保(-),盈利(+); 反向市場(-),基差趨小(-),買入套保(+),盈利(+); 反向市場(-),基差趨小(-),賣出套保(-),虧損(-)。 根據基差的走向分情形劃分二、根據基差的走向,可以將基差在上述兩種市場的不同變化,具體區分為以下兩種情形: 1、基差走強。正向市場,現貨價格-期貨價格的絕對值,相對於零值的距離變得越來越近;反向市場,貨價格-期貨價格的絕對值,相對於零值的距離變得越來越遠;或者由正向市場變為反向市場。 2、基差走弱。正向市場,現貨價格-期貨價格的絕對值,相對於零值的距離變得越來越遠。反向市場,貨價格-期貨價格的絕對值,相對於零值的距離變得越來越近;或者由反向市場變為正向市場。 基差走強、走弱與套期保值盈虧的關系,表現為以下十二種情形: 正向市場(+),基差走強(-),買入套保(+),虧損(-); 正向市場(+),基差走強(-),賣出套保(-),盈利(+); 正向市場(+),基差走弱(+),買入套保(+),盈利(+); 正向市場(+),基差走弱(+),賣出套保(-),虧損(-); 正向市場變為反向市場(+),基差走強(-),買入套保(+),虧損(-); 正向市場變為反向市場(+),基差走強(-),賣出套保(-),盈利(+); 反向市場(-),基差走強(+),買入套保(+),虧損(-); 情形劃分反向市場(-),基差走強(+),賣出套保(-),盈利(+); 反向市場(-),基差走弱(-),買入套保(+),盈利(+); 反向市場(-),基差走弱(-),賣出套保(-),虧損(-); 反向市場變為正向市場(-),基差走弱(-),買入套保(+),盈利(+); 反向市場變為正向市場(-),基差走弱(-),賣出套保(-),虧損(-)。 編輯本段組成因素 組成因素基差,有正值,負值,或是零。基差是由眾多因素組成,如:運費、芝加哥穀物期貨價格、運輸距離、當地的供求關系以及其它貿易的雜費/利潤等。簡單而言,它代表的是不同物理位置間的價格差。由於基差反應的是局部各地的價格水平,因此,它直接受以下幾個因素的影響:運輸成本、當地的供給與需求條件、穀物的質量數量需求、天氣、利息及倉儲成本等。 例如:中國油廠訂購美國11月裝船期大豆,美國海灣大豆的報價為正40+SX3(或稱40美分/蒲式爾+CBOT11月期貨大豆),+40就是11月船期的離岸基差。這是離岸報價。如果對中國到岸報價就要加上海運費及其它費用。 每一個基差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它必須與相應的期貨合約一一對應。在買賣雙方成交基差的一瞬間,理論上,當時的基差加相應的期貨價格,應該等於當時實價的報價。 例如:11月船期美國大豆到中國口岸價格210美分對應芝加哥11月份大豆期貨,210加上526,乘以0.367437,即得出實價為270美元。 基差變化與套期保值兩者關系在商品實際價格運動過程中,基差總是在不斷變動,而基差的變動形態對一個套期保值者而言至關重要。由於期貨合約到期時,現貨價格與期貨價格會趨於一致,而且基差呈現季節性變動,使套期保值者能夠應用期貨市場降低價格波動的風險。基差變化是判斷能否完全實現套期保值的依據。套期保值者利用基差的有利變動,不僅可以取得較好的保值效果,而且還可以通過套期保值交易獲得額外的盈餘。一旦基差出現不利變動,套期保值的效果就會受到影響,蒙受一部分損失。 對於買入套期保值者對於買入套期保值者來講,他願意看到的是基差縮小。 1、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均上升,但現貨價格的上升幅度大於期貨價格的下降幅度,基差擴大,從而使得加工商在現貨市場上因價格上升買入現貨蒙受的損失大於在期貨市場上因價格上升賣出期貨合約的獲利。如果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的價格不是上升而是下降,加工商在現貨市場獲利,在期貨市場損失。但是只要基差擴大,現貨市場的盈利不僅不能彌補期貨市場的損失,而且會出現凈虧損。 2、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均上升,但現貨價格的上升幅度小於期貨價格的下降幅度,基差縮小,從而使得加工商在現貨市場上因價格上升買入現貨蒙受的損失小於在期貨市場上因價格上升賣出期貨合約的獲利。 如果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的價格不是上升而是下降,加工商在現貨市場獲利,在期貨市場損失。但是只要基差縮小,現貨市場的盈利不僅能彌補期貨市場的全部損失,而且會有凈盈利。 對於賣出套期保值者 銅現貨對期貨主力合約基差圖對於賣出套期保值者來講,他願意看到的是基差擴大。 1、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均下降,但現貨價格的下降幅度大於期貨價格的下降幅度,基差擴大,從而使得經銷商在現貨市場上因價格下跌賣出現貨蒙受的損失大於在期貨市場上因價格下跌買入期貨合約的獲利。 如果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的價格不是下降而是上升,經銷商在現貨市場獲利,在期貨市場損失。但是只要基差擴大,現貨市場的盈利只能彌補期貨市場的部分損失,結果仍是凈損失。 2、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均下降,但現貨價格的下降幅度小於期貨價格的下降幅度,基差縮小,從而使得經銷商在現貨市場上因價格下跌賣出現貨蒙受的損失小於在期貨市場上因價格下跌買入期貨合約的獲利。 如果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不降反升,經銷商在現貨市場獲利,在期貨市場損失。但是只要基差縮小,現貨市場的盈利不僅能彌補期貨市場的全部損失,而且仍有凈盈利。 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的變動趨勢是一致的,但兩種價格變動的時間和幅度是不完全一致的,也就是說,在某一時間,基差是不確定的,所以,套期保值者必須密切關注基差的變化。因此,套期保值並不是一勞永逸的事,基差的不利變化也會給保值者帶來風險。雖然,套期保值沒有提供完全的保險,但是,它的確迴避了與商業相聯系的價格風險。套期保值基本上是風險的交換,即以價格波動風險交換基差波動風險。 編輯本段基差風險一、套期保值交易時期貨價格對現貨價格的基差水平及未來收斂情況的變化。由於套利因素,在交割日,期貨價格一般接近現貨價格,即基差約等於零。因此,套期保值交易時的基差水平、基差變化趨勢和套期保值平倉對沖的時間決定了套期保值的風險大小及盈虧狀況。 二、影響持有成本因素的變化。在理論上,期貨價格等於現貨價格加上持有成本,該持有成本主要包括儲存成本、保險成本、資金成本和損毀等等。如果持有成本發生變化,基差也會發生變化,從而影響套期保值組合的損益。 三、被套期保值的風險資產與套期保值的期貨合約標的資產的不匹配。我國2006年以前沒有豆油期貨合約,由於大豆價格與豆油價格波動的高度相關性,所以豆油生產商或消費商使用國內大豆期貨合約來為豆油價格進行套期保值,這種套期保值被稱為交叉套期保值。交叉套期保值的基差風險最大,因為其基差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來源於套期保值資產的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之間的價差,另一部分來源於套期保值資產的現貨價格與被套期保值資產的現貨價格的價差。由於被套期保值的風險資產與套期保值期貨合約的標的資產不同,其影響價格變化的基本因素也不同,導致交叉套期保值的基差風險相對偏高。 四、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的隨機擾動。 由於以上四個方面的原因,在套期保值組合持有期間,基差處於不斷的擴大或縮小變化中,因而使套期保值組合產生損益。在正常的市場條件下,由於影響某一資產的現貨價格與期貨價格的因素相同,使套期保值基差的波動幅度相對較小且穩定在某一固定的波動區間中,在該波動區間內產生的套期保值組合盈利或虧損較小,因而不會對套期保值的有效性產生太大影響。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市場會出現對套期保值不利的異常情況,導致套期保值基差持續大幅度擴大或縮小,從而使套期保值組合出現越來越大的虧損,如果不及時止損,將對套期保值者造成巨大的虧損。從概率上來說,偏利正常基差水平的異常基差現象屬小概率事件,但對這類小概率事件風險處理不當的話,套期保值會造成巨大的虧損。
⑺ 黃金期貨套利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有哪些
1、基差風險
基差是指現貨價格與期貨價格間的價差,因此基差的變動反映了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的相對走勢。基差的變動會對套期保值的效果產生一定影響,通常稱之為基差風險。為此,套利者需要形成一定的風險意識。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盡量提高股票組合同滬深300指數的擬合度,做好期貨頭寸的資金管理,真正使股指期貨期現套利交易成為「無風險」的獲利途徑。
2、跟蹤誤差風險
構建的股票組合通常不能完全同指數構成相匹配。首先,由於滬深300指數樣本較大,構建相應的股票組合需要大量的資金。其次,按照權重匹配的原則,在構建時通常會出現不滿一手(100股)的股數。此外,套利者正向套利時,如遇到某權重股漲停或停牌,構建組票組合需進行調整。因此構建的股票組合通常並不能和指數構成相吻合,從而形成一定的跟蹤誤差。
3、強行平倉風險
當我們考察期貨市場時,建立股指期貨頭寸所產生的風險也不可忽視。由於期貨交易的杠桿機制和強行平倉制度極有可能使套利者面臨被強行平倉的風險。例如,套利者進行正向套利(買現貨賣期貨)後,指數向上收斂。此時,現貨頭寸盈利,期貨頭寸虧損。盡管總和為盈利,但是套利者的期貨頭寸處於不利地位。如果指數持續上漲,套利者需追加足額保證金,否則就有可能被強行平倉。
4、沖擊成本風險
在構建股票現貨的組合時,可能產生一定的沖擊成本,即成交價高於(買入時)或低於(賣空時)計算套利時的股價,從而使指數產生一定偏差,影響套利收益。事實上,套利者往往會對沖擊成本形成一定的預估,以拓寬無套利區間。然而沖擊成本的預估精確度與套利決策仍高度相關,體現為錯失一些套利機會或者套利後收益為負。
⑻ 關於買入套期保值和正向套利的區別
套期保值(Hedge或Hedging),是指企業為規避外匯風險、利率風險、商品價格風險、股票價格風險、信用風險等,指定一項或一項以上套期工具,使套期工具的公允價值或現金流量變動,預期抵消被套期項目全部或部分公允價值或現金流量變動風險的一種交易活動。為了在貨幣折算或兌換過程中保障收益鎖定成本,通過外匯衍生交易規避匯率變動風險的做法叫套期保值。
外匯遠期合約是進行套期保值的最基本的金融衍生工具之一。其優點在於:當金融體系不完備、運行效率低下時,它是成本最低的套期保值方式。原因是交易相對簡單,不需要保證金,涉及資金流動次數少,公司決策方式簡明等。
套利,也叫套利交易或價差交易。套利指的是在買入或賣出某種期貨合約的同時,賣出或買人相關的另一種合約,並在某個時間同時將兩種合約平倉的交易方式。在交易形式上它與套期保值相同,只是套期保值在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上同是買入賣出合約,套利卻是在期貨市場上買賣合約。這一交易方式豐富了期貨投機交易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