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戰爭對原油期貨的影響
⑴ 美國參與敘利亞戰爭 對期貨有什麼影響
期貨雖受國際會議、策略以及其他事件影響大,但因其是雙向投資的,對技術分析更為重要,並且對投資點把握准,依舊可以投資獲利。
⑵ 伊美戰爭對原油期貨會有什麼影響——銀芝麻
石油是大國爭奪的資源也是現代兵器的動力能源,石油給20世紀的世界和戰爭都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可以說,沒有石油就沒有現代戰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主要交戰國軍共消耗油料1300多萬噸。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要交戰國投人戰爭的人力物力數量更大,軍用油料消耗達3億多噸,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20多倍。而戰後的高技術戰爭如英阿馬島戰爭, 海灣戰爭和現在正在進行的科索沃戰爭,耗費的油料更是驚人。
延展閱讀:回顧數次戰爭對原油的影響
1、第四次中東戰爭(1973.10.03-1973.10.22)
在第四次中東戰爭期間,阿拉伯世界為了抗擊以色列和美國的干涉,通過石油減產、停產和提價等手段發動了石油戰爭。10月6日爆發戰爭當天,敘利亞首先切斷了一條輸油管,黎巴嫩也關閉了輸送石油的南部重要港口西頓。10月7月,伊拉克宣布將伊拉克石油公司所屬巴士拉石油公司中美國埃克森和莫比爾兩家聯合擁有的股份收歸國有。
阿拉伯世界的反制措施造成了第一次石油危機,原油價格從73年的3美元一路飆升到了13美元的高位,漲幅高達400%。原油價格的迅猛上漲造成了全球的惡性通脹,美國CPI從1973年的3.6一路上升至年末的8.2,從而造成全球范圍的經濟滯漲。
2、伊朗革命和兩伊戰爭(1978年10月-1980年12月)
第一次石油危機時隔4年多就爆發了第二次石油危機,這次石油危機的導火索是伊朗革命和兩伊戰爭。兩伊戰爭爆發,兩國石油生產完全停止,世界石油產量完全受到影響,產量劇減,全球市場上每天都有560萬桶的缺口,打破了當時全球原油市場上供求關系的脆弱。平衡供應再度緊張,再度引起油價上揚。
在此期間,歐佩克內部發生分裂。多數成員國主張隨行就市,提高油價,沙烏地阿拉伯則主張凍結油價,甚至單獨大幅度增加產量來壓價。結果歐佩克失去市場調控能力。各主要出口國輪番提高官價,火上澆油,引發並加重了又一次世界性的經濟危機。油價在1979年開始暴漲,從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底的41美元。
70年代因為戰爭引發的石油危機給全球經濟帶來重創,美國經濟分別在74年、80年和82年三次陷入經濟衰退,同時通脹膨脹水平達到了歷史高點,這段時間被經濟學家稱為"滯漲"。從以後的案例中我們都可以看到中東產油區的每一次戰爭都會導致油價的脈沖式上漲,當戰爭結束之後,原油價格將會明顯下跌。
⑶ 關於利比亞戰爭對世界原油價格的影響的英文演講
中廣網北京3月7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根據最新一期《新世紀周刊》文章《「油老虎」危及全球復甦》報道:3月1日,美軍派遣的兩艘軍艦和400名海軍陸戰隊員前往利比亞附近海域,隨即,當天的紐約商品交易所4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上漲2.66美元,收於每桶99.63美元,漲幅達到2.74%,創下2008年9月以來的最高收盤價。
短期內地緣政治沖突的加劇會不會繼續推動原油價格飆升?環顧全球,誰又將首當其沖受到影響呢?請聽中央台記者柴華對《新世紀周刊》資深記者張環宇的采訪:
柴華:隨著利比亞局勢的日趨緊張,國際原油價格節節攀升,全球很多主要股市都出現連續的下跌局面。利比亞的沖突為什麼會對原油價格產生這么大的影響?
張環宇:雖然利比亞並不是一個國際產油的從總量和石油儲量來看,它的佔比並不是在國際上占很大的比例的,但是因為利比亞身處中東和北非這樣一個政治敏感地帶,中東和北非有很多產油大國,比如像沙特還有伊拉克之類的,現在大家比較擔心說利比亞的危機會傳染到中東和北非的國家,給這些國家帶來一種政治的不安定因素,從而影響這些國家的原油出口。所以這個也是歐美股市大跌的主要原因。
柴華: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目前全球的需求恢復其實還沒有完全確立,原油產能和庫存也還可以提供有效緩沖。兩相抵沖之下,短期內油價會不會繼續飆升?它可能會漲到多少?
張環宇:現在對於油價這種預測,我感覺包括一些基金經理還有一些專門做商品交易的交易員他們的看法還是比較樂觀的,主要原因就是利比亞政治沖突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從現在政治局勢來看,美方已經介入,與此同時中東和北非的這些國家的政治騷亂的局勢似乎有朝更加惡化的局勢發展的跡象,就是因為這種的政治不確定性,所以大家覺得油價實際上還有攀升的可能性,原油本身並不是一個純粹意義上的商品,它更多的是具有一些金融屬性,比如說當市場的避險情緒急劇攀升的時候,很可能會導致國際油價的大幅上升。目前從需求面來看,可能支撐油價走高的因素還不是十分強烈,因為美國和歐洲這個經濟復甦的進程仍然十分緩慢,雖然有一些進展但是並沒有完全確立恢復的狀態,不過因為利比亞石油這種政治危機一旦傳染的話,很可能會導致中東和北非這些國家也出現相似的情況,這樣就可能導致這種避險情緒的急劇攀升,從而使油價進一步上漲。
⑷ 美國英法打擊敘利亞對原油價格有何影響
4月14日凌晨,美國、英國和法國對產油國敘利亞軍事設施實施打擊,令市場繼續對該地區潛在的原油供應中斷產生擔憂。
非原油主產國發生戰爭,不會對市場供需格局產生較大變化,油價與宏觀經濟走勢相一致,此時宏觀經濟為主導;反之,則會導致油價的劇烈波動。
⑸ 從土耳其對敘利亞開火這事,軍事行動對國際油價的影響是怎樣的
這次的軍事行動是直接影響國際油價的,但是這個影響並不大,但是也會有一點上漲。這是因為這次土耳其對敘利亞發動軍事行動的地點離世界原油中心很遠的,所以對國際油價的影響不大。
所以說只要世界上那幾個最重要的石油產地不受到影響,那麼國際的石油價格就不會發生很大的價格變動。而這次的敘利亞被土耳其攻擊,只會影響這兩個國家的周邊地區,而影響不到其他的地區。
⑹ 戰爭對原油有什麼影響
石油是大國爭奪的資源也是現代兵器的動力能源,石油給20世紀的世界和戰爭都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可以說,沒有石油就沒有現代戰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主要交戰國軍共消耗油料1300多萬噸。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要交戰國投人戰爭的人力物力數量更大,軍用油料消耗達3億多噸,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20多倍。而戰後的高技術戰爭如英阿馬島戰爭, 海灣戰爭和現在正在進行的科索沃戰爭,耗費的油料更是驚人。
⑺ 為什麼敘利亞戰爭和當年伊拉克戰爭對油價的影響不一樣
伊拉克戰爭的時候,沒有怎麼影響歐佩克,而敘利亞戰爭其它一些事,基本徹底讓歐佩克無所做為了。
⑻ 敘利亞戰事為何引發原油大漲
由此,原油價格漲至6個月新高。 敘利亞在遭受2011年晚些時候的國際制裁之前,每天出產37萬桶原油,相當於全球供應的0.4%,出口量不足每天15萬桶,主要目的地是歐洲。制裁之後就不再有過石油出口。估算敘利亞目前每天石油產量為5萬桶,全部都在國內進行精煉。但在制裁措施生效之後,向敘利亞出口石油產品也是被允許的,但是大多數貿易商都不願和該國有生意往來。敘利亞也因此必須依賴戰略上的盟友伊朗。 和利比亞一樣,敘利亞並不是石油出口大國,也不是埃及這樣石油和天然氣出口路徑上的關鍵國家。敘利亞實際上缺少石油產品,因此還需要從海外進口。對敘利亞採取軍事行動可能會影響到西方國家試圖迫使伊朗政府放棄核武器項目的努力。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的大宗商品研究主管賈斯帕(Julian Jessop)強調,市場擔憂的是西方軍事干預敘利亞可能引發更廣泛的地域沖突,因伊朗畢竟強烈支持敘利亞阿薩德政權。 石油咨詢企業Petromatrix的賈克布(Olivier Jakob)認為,一旦美國對敘利亞展開軍事打擊,其在伊朗核問題上取得快速進展將會更加困難。 巴克萊銀行(Barclays)分析師Helima Croft認為,作為石油輸出國組織的第2大出口國,伊拉克的安全狀況也因敘利亞而明顯惡化。敘利亞的局勢發展加深了伊拉克宗教派別斷層。總理馬利基領導下以什葉派為主的政府被廣泛視作站在阿薩德政權一方,伊拉克的遜尼派反對黨則是支持敘利亞叛軍的。」 Croft指出,敘利亞戰爭可能進一步加劇了包括沙烏地阿拉伯和科威特在內,什葉派人口眾多的大石油生產國內的緊張局勢。 包括支持阿薩德政府的主要產油國俄羅斯在內的大國參與使得對峙局面更加復雜。 咨詢企業能源前景的分析師Amrita Sen表示,敘利亞是在一場區域強權代理戰爭的最前線,支持一個政黨或者另一個派別,實際上是在這場代理戰爭中選擇伊朗,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還是科威特。 Petromatrix的賈克布認為,敘利亞局勢可能對從伊拉克和亞塞拜然向外的原油出口形成威脅,土耳其境內的伊斯肯德倫灣距離敘利亞只有幾英里,這是伊拉克和亞塞拜然主要的原油出口路線。並估算通過伊斯肯德倫灣出口的原油每天有120萬桶,占據全球供應的1%以上。 【全景網特別聲明】本頻道所載文章、數據等內容均由合作媒體(機構)提供,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載內容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⑼ 美英法轟炸敘利亞對原油和黃金有何影響
美國總統特朗普13日晚宣布,美國已聯合英國和法國對敘利亞軍事設施實施精準打擊。在美英法三國對敘利亞進行軍事打擊後,有分析認為,隨著避險情緒升溫,原油和黃金價格或將上漲。
據央視,中國駐敘利亞大使館馬旭亮參贊介紹,我使館區域沒有受到影響。
目前使館人員安全,館舍完好。據使館方面統計,目前在敘中國公民共有83人,使館第一時間聯絡他們,截至目前沒有中國公民傷亡的報告。
所謂的戰爭還是為了利益。利益必然牽涉到一切跟錢有關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