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跌股市跌期貨跌錢去哪了
① 股票跌掉的錢都去哪了
因為股市本來就是經濟的晴雨表,隨著經濟周期的不同,牛熊轉換也是交替的,在牛市存在泡沫,在熊市會被低估,並不存在投資者的錢虧給了誰,只不過隨著這種周期轉變市值產生了變化而已。
股票是以錢來量化的一種商品。它和普通的商品基本上沒有區別,這種商品的價值和市場對它的估值有關。所謂估值就是基於預期的證券價格,其實是一種虛擬經濟。在股票上漲時,持股人只是浮盈,在股票下跌時,持股人只是浮虧。這種上漲或者下跌就是由於預期的變化,也就是估值變化。
(1)黃金跌股市跌期貨跌錢去哪了擴展閱讀
從微觀角度來說,如果散戶甲認栽退出這個市場,賣出了自己手中的籌碼,形成實際的虧損,而乙接手了,後面隨著股價上漲,乙賺錢了,就意味著甲虧損的正好被乙賺了。
而事實上,這里的乙這就是大家常說的股市零和博弈,其實股市不是零和博弈,是負和博弈才正確,因為只要投資者交易,就會有券商的傭金收入、印花稅等成本,雖然每一筆不多,但是時間長了累計起來還是不少,這就是為什麼虧損的人總比賺錢的多的根本原因所在。
② 當股市暴跌時,暴跌的錢到哪裡去了
現在股市裡人人都在賺錢!!到底誰在虧錢?我講一個故事來告訴大家誰虧錢了假設一個市場,有兩個人在賣燒餅,有且只有兩個人,姑且稱他們為燒餅甲、燒餅乙。假設他們的燒餅價格沒有物價局監管。假設他們每個燒餅賣一元錢就可以保本(包括他們的勞動力價值)假設他們的燒餅數量一樣多。——經濟模型都這樣,假設需要很多。
再假設他們生意很不好,一個買燒餅的人都沒有。這樣他們很無聊地站了半天。
甲說好無聊。
乙說好無聊。
看故事的你們說:好無聊。
這個時候的市場叫做很不活躍!
為了讓大家不無聊,甲對乙說:要不我們玩個游戲?乙贊成。
於是,故事開始了。。。。。。
甲花一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一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甲再花兩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兩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甲再花三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三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
於是在整個市場的人看來(包括看故事的你)燒餅的價格飛漲,不一會兒就漲到了每個燒餅60元。但只要甲和乙手上的燒餅數一樣,那麼誰都沒有賺錢,誰也沒有虧錢,但是他們重估以後的資產「增值」了!甲乙擁有高出過去很多倍的「財富」,他們身價提高了很多,「市值」增加了很多。
這個時候有路人丙,一個小時前路過的時候知道燒餅是一元一個,現在發現是60元一個,他很驚訝。
一個小時以後,路人丙發現燒餅已經是100元一個,他更驚訝了。
又一個小時以後,路人丙發現燒餅已經是120元一個了,他毫不猶豫地買了一個,因為他是個投資兼投機家,他確信燒餅價格還會漲,價格上還有上升空間,並且有人給出了超過200元的「目標價」(在股票市場,他叫股民,給出目標價的人叫研究員)。
在燒餅甲、燒餅乙「賺錢」的示範效應下,甚至路人丙賺錢的示範效應下,接下來的買燒餅的路人越來越多,參與買賣的人也越來越多,燒餅價格節節攀升,所有的人都非常高興,因為很奇怪:所有人都沒有虧錢。。。。。。
這個時候,你可以想見,甲和乙誰手上的燒餅少,即誰的資產少,誰就真正的賺錢了。參與購買的人,誰手上沒燒餅了,誰就真正賺錢了!而且賣了的人都很後悔——因為燒餅價格還在飛快地漲。。。。。。
那誰虧了錢呢?
答案是:誰也沒有虧錢,因為很多出高價購買燒餅的人手上持有大家公認的優質等值資產——燒餅!而燒餅顯然比現金好!現金存銀行能有多少一點利息啊?哪比得上價格飛漲的燒餅啊?甚至大家一致認為市場燒餅供不應求,可不可以買燒餅期貨啊?於是出現了認購權證。。。。。。
有人問了:買燒餅永遠不會虧錢嗎?看樣子是的。但這個世界就那麼奇怪,突然市場上來了一個叫李子的,李子曰:有虧錢的時候!那哪一天大家會虧錢呢?
假設一:市場上來了個物價部門,他認為燒餅的定價應該是每個一元。(監管)
假設二:市場出現了很多做燒餅的,而且價格就是每個一元。(同樣題材)
假設三:市場出現了很多可供玩這種游戲的商品。(發行)
假設四:大家突然發現這不過是個燒餅!(價值發現)
假設五:沒有人再願意玩互相買賣的游戲了!(真相大白)
如果有一天,任何一個假設出現了,那麼這一天,有燒餅的人就虧錢了!那誰賺了錢?就是最少佔有資產——燒餅的人!
這個賣燒餅的故事非常簡單,人人都覺得高價買燒餅的人是傻瓜,但我們再回首看看我們所在的證券市場的人們吧。這個市場的有些所謂的資產重估、資產注入何嘗不是這樣?在ROE高企,資產有高溢價下的資產注入,和賣燒餅的原理其實一樣,誰最少地佔有資產,誰就是賺錢的人,誰就是獲得高收益的人!
所以作為一個投資人,要理性地看待資產重估和資產注入,忽悠別人不要忽悠自己,尤其不要忽悠自己的錢!
因為,你很可能成為一個持有高價燒餅的路人!
③ 股價下跌的錢到哪去了
如果在高價時公司利用了資金,等到低價時股民賣出股票,那就是公可賺到了蒸發的錢。如果在高價時公司沒有利用此資金,而是放在銀行,到低價時股民賣出股票,那就是銀行白白賺到了這筆市值蒸發的錢。一億元存在保險櫃里的錢不可能變成一萬元。
④ 股市大跌錢都去哪裡了
所謂的炒股票其實就是在炒上市公司的預期,但是這部分預期並沒有實現,所以也就出現了虛擬的財富,上市公司製造了虛擬的財富由廣大股民和投資機構來共同享受利潤承擔風險。
打個比方:上市公司原始股東持股成本可能只有1塊錢,上市募集資金來擴大生產,產生了盈利的預期,發行價是5塊錢每股,隨著全流通時代的來領,他們就有把原本廉價的股票高價變現的可能,所以首先原始股的持有者是賺錢的了;其次,打新股的股民和投資者,這就比如601857,發行價格是16塊多,但是開盤當天漲到了48塊多,所以這部分中簽的投資者當然前提是變現了的也是盈利的,再次,國家和證券公司從中賺取了印花稅和交易費用,他們也是盈利的;最後,還是按中石油來看從最高點48跌到現在14塊多,蒸發了很多錢,包括我自己當時也48塊錢買的35塊錢割的,難道真的財富憑空消失了嗎?我想沒有,因為這個財富並沒有真正的產生,只是預期的財富,預期的財富沒有真正產生之前就是泡沫,是人們無法完全變現的,只能有一部分人成功變現了,省下的基本都套著,所以股市是一個博弈的市場,進去的錢一樣,出來的錢還是一樣,只是一部分人用預期來炒作來使得自己提前從中取得了利潤而由後來者來買單,來填補預支者留下的空缺。
這個可以看一下那個賣燒餅的故事,那個看懂了 也就明白了股市了。
⑤ 股價下跌,錢到哪去了
給樓主打個比方, 去年10月,你在某市買了套房子,100平米,15000元/平米,到了今年10月,你想把房子賣掉,但只能賣到10000元/平米,因為房子的價格跌了,想15000元/平米賣出去,根本就不會有人要.如果你急著用錢,把房子一賣掉,你就會虧掉5000元/平米,你虧掉的那5000元/平米誰賺去了?當然就是那些在15000元/平米把房子賣給你的人了;反過來,如果房價漲到了20000元/平米,你賺的那5000元/平米又是誰的錢?如果你把房子賣掉了,當然就是賺了用20000元/平米買你房子的人的錢了;
如果你一直都沒有把房子賣掉,那就只會是帳面上的浮虧或浮盈,你手中持有的房子沒變,改變的只是市場對房子預期的價格不同了,導致了它是貶值或升值的問題而已.
股票其實跟房子,黃金等商品一樣,沒有你想的那麼復雜,我見過很多人在網路問這個問題,都是關於股票的,但卻從來沒見過問關於房子的類似問題,可想而知,投資者並非不懂,而是陷入了理解的誤區而已.
⑥ 股市下跌虧損的錢都虧到哪裡去了呢
股市下跌,是市值減少,市值不是錢。個人股票下跌,如果你沒有買賣股票,你的股票市值減少,你沒有虧損錢,直到你在股票相對買入價更低的位置賣掉才真正虧掉了錢,這虧掉的錢已經到了賣給你股票的人的腰包。
⑦ 股市大跌後損失的錢去哪了
股票不是零和博弈。
也就意味著可以所有人都虧錢。也可以所有人都賺錢。
也許這么說你不能理解。我給你個小笑話,你就會理解了!
股市探秘--到底誰虧了錢
現在股市裡人人都在賺錢!!到底誰在虧錢?有一個故事可以幫我們知道誰虧錢了。
假設一個市場,有兩個人在賣燒餅,有且只有兩個人,姑且稱他們為燒餅甲、燒餅乙。
假設他們的燒餅價格沒有物價局監管。
假設他們每個燒餅賣一元錢就可以保本(包括他們的勞動力價值)
假設他們的燒餅數量一樣多。
——經濟模型都這樣,假設需要很多。
再假設他們生意很不好,一個買燒餅的人都沒有。這樣他們很無聊地站了半天。甲說好無聊。乙說好無聊。大家都說:好無聊。
這個時候的市場叫做很不活躍!
為了讓大家不無聊,甲對乙說:要不我們玩個游戲?乙贊成。
於是,故事開始了。。。。。。
甲花一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一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甲再花兩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兩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甲再花三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三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於是在整個市場的人看來(包括看故事的你)燒餅的價格飛漲,不一會兒就漲到了每個燒餅60元。
但只要甲和乙手上的燒餅數一樣,那麼誰都沒有賺錢,誰也沒有虧錢。但是他們重估以後的資產「增值」了!甲乙擁有高出過去很多倍的「財富」,他們身價提高了很多,「市值」增加了很多。
這個時候路人丙出場了,一個小時前路過的時候知道燒餅是一元一個,現在發現是60元一個,他很驚訝。一個小時以後,路人丙發現燒餅已經是100元一個,他更驚訝了。又一個小時以後,路人丙發現燒餅已經是120元一個了,他毫不猶豫地買了一個,因為他是個投資兼投機家,他確信燒餅價格還會漲,價格上還有上升空間,並且有人給出了超過200元的「目標價」(在股票市場,路人丙叫股民,給出目標價的人叫研究員)。
在燒餅甲、燒餅乙「賺錢」的示範效應下,甚至路人丙賺錢的示範效應下,接下來的買燒餅的路人越來越多,參與買賣的人也越來越多,燒餅價格節節攀升,所有的人都非常高興,因為很奇怪:所有人都沒有虧錢。。。。。。
這個時候,你可以想見,甲和乙誰手上的燒餅少,即誰的資產少,誰就真正的賺錢了。參與購買的人,誰手上沒燒餅了,誰就真正賺錢了!而且賣了的人都很後悔——因為燒餅價格還在飛快地漲。。。。。。那誰虧了錢呢?答案是:誰也沒有虧錢,因為很多出高價購買燒餅的人手上持有大家公認的優質等值資產——燒餅!而燒餅顯然比現金好!現金存銀行能有多少一點利息啊?哪比得上價格飛漲的燒餅啊?甚至大家一致認為市場燒餅供不應求,可不可以買燒餅期貨啊?於是出現了認購權證。。。。。。
有人問了:買燒餅永遠不會虧錢嗎?看樣子是的。但這個世界就那麼奇怪,突然市場上來了一個叫李子的,李子曰:有虧錢的時候!那哪一天大家會虧錢呢?
假設一:市場上來了個物價部門,他認為燒餅的定價應該是每個一元。(監管)
假設二:市場出現了很多做燒餅的,而且價格就是每個一元。(同樣題材)
假設三:市場出現了很多可供玩這種游戲的商品。(發行)
假設四:大家突然發現這不過是個燒餅!(價值發現)
假設五:沒有人再願意玩互相買賣的游戲了!(真相大白)
如果有一天,任何一個假設出現了,那麼這一天,有燒餅的人就虧錢了!
那誰賺了錢?就是最少佔有資產——賣燒餅的人!
這個賣燒餅的故事非常簡單,人人都覺得高價買燒餅的人是傻瓜,但我們再回首看看我們所在的證券市場的人們吧。這個市場的有些所謂的資產重估、資產注入何嘗不是這樣?在ROE高企,資產有高溢價下的資產注入,和賣燒餅的原理其實一樣,誰最少地佔有資產,誰就是賺錢的人,誰就是獲得高收益的人!所以作為一個投資人,要理性地看待資產重估和資產注入,忽悠別人不要忽悠自己,尤其不要忽悠自己的錢!在高ROE下的資產注入,尤其是券商借殼上市、增發購買大股東的資產、增發類的房地產等等資產注入,一定要把眼睛擦亮再擦亮,慎重再慎重!因為,你很可能成為一個持有高價燒餅的路人!
⑧ 股市下跌後錢到哪裡去了
分享一個小故事
兩位經濟學學生A和B,在路上看到一堆狗粑粑,A對B說:你敢吃,我就輸你5000W。B一時沖動,把狗粑粑給吃了,A給了他5000W;
之後,B覺得好惡心,不是很值得;A覺得很虧,莫名就損失了5000W;
兩人繼續走,又看到一堆狗粑粑,雙方均絕對挽回剛才後悔的機會來了,於是條件和剛才一樣,A如果敢吃,B就輸5000W給他;結果,A毫不猶豫的吃了下去,B也把錢給了他。
冷靜下來,兩個人這才發現,除了一人吃了一堆狗粑粑之外,再也沒有任何的好處了,於是一陣惡心用上心頭。
他們百思不得其解,不相信自己怎麼會這么笨,於是就去向導師進行咨詢
導師聽完他們的話之後,情緒激動撫掌大嘆一聲:你們這一進一出,就為我國的GDP做了1個億的貢獻呀!感謝感謝!
從這個裡面明白點沒有?
其實簡單來說,是經濟的泡沫被擠壓掉了,只是賬面變化,實質上並沒有什麽,因為本來就是這些錢
如果還有問題,歡迎大家討論o(∩_∩)o...
⑨ 證券市場存在的問題:股價下跌時,那下跌的錢跑到哪裡去了
股票中的股價其實都是虛假的數字,一般股價都是真實價值(實在點就是上市公司資產)的很多倍,這是市盈率。
比如一個公司沒上市前,這個公司有1000萬的資產,那麼把這公司分成1000萬份,那麼這1000萬份就可以看成是1元/股的股票。但是一旦上市了,那就會有個杠杠效應,溢價發行。
假設這公司以市盈率30倍發行,那這公司的股價就是30元了,這其中的29元差價其實就是虛無縹緲的。
這就是股市的泡沫。
股價下跌,只不過是這泡沫的變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