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海迅國際黃金期貨有限公司
A. 金賜貴金屬是怎樣的一個平台
金賜貴金屬屬於外盤,主要是做外盤倫敦銀,倫敦金等貴金屬交易。簡單來說金賜貴金屬就是境外的貴金屬交易平台,在國內法律不認可。
金賜貴金屬(亞洲)有限公司是英國藍海金融集團開拓亞洲貴金屬市場之分公司。
藍海金融集團位於英國東南部肯特郡,注冊資本達5億英鎊,致力於貴金屬、證券、房地產、旅遊業等項目10多年的專業運營,具有深厚的投資產品運營經驗。業務范圍遍及亞洲、美洲、歐洲等地區。
B. 專業的進!!期貨!期貨除了保證金的風險放大作用,還有什麼風險謝謝!
面對風險,我們在進入期貨市場,進行期貨交易時,就有必要進一步分析在期貨交易各個操作環節上的風險點,以提高自身素質,規范交易行為,把風險降到最小限度。
對從事期貨交易的投資者來說,具體面對的主要有經紀委託風險;流動性風險;強行平倉風險;交割風險;市場風險。
1、經紀委託風險。即客戶在選擇和期貨經紀公司確立委託過程中產生的風險。
客戶在選擇期貨經紀公司時,應對期貨經紀公司的規模、資信、經營狀況等對比選擇,確立最佳選擇後與該公司簽訂《期貨經紀委託合同》。
譬如九十年代初,期貨市場早期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投資者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也不強,南?quot;金中富"期貨公司客戶狀告公司欺詐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因此,投資者在准備進入期貨市場時必須仔細考察、慎重決策,挑選有實力、有信譽的公司,重要的是要與公司簽訂《期貨經紀委託合同》,絕對不能僅憑君子協定就草草進場。
2、流動性風險。即由於市場流動性差,期貨交易難以迅速、及時、方便地成交所產生的風險。
這種風險在客戶建倉與平倉時表現得尤為突出。如建倉時,交易者難以在理想的時機和價位入市建倉,難以按預期構想操作,套期保值者不能建立最佳套期保值組合;平倉時則難以用對沖方式進行平倉,尤其是在期貨價格呈連續單邊走勢,或臨近交割,市場流動性降低,使交易者不能及時平倉而遭受慘重損失。
舉例來說,2000年9月某日,一客戶打算在銅價為19700元/噸時,拋空5手(25噸)銅,但是,由於市場普遍擔心銅價偏高,市場有價無市,該客戶的投資計劃因此而難以實現。同樣,當市場出現大的行情時,有時期價會向一個方向連續運行,致使平倉發生困難。這些都是流動性風險的造成的。
因此,要避免遭受流動性風險,重要的是客戶要注意市場的容量,研究多空雙方的主力構成,以免進入單方面強勢主導的單邊市。
3、強行平倉風險。期貨交易實行由期貨交易所和期貨經紀公司分級進行的每日結算制度。在結算環節,由於公司根據交易所提供的結算結果每天都要對交易者的盈虧狀況進行結算,所以當期貨價格波動較大、保證金不能在規定時間內補足的話,交易者可能面臨強行平倉風險。
除了保證金不足造成的強行平倉外,還有當客戶委託的經紀公司的持倉總量超出一定限量時,也會造成經紀公司被強行平倉,進而影響客戶強行平倉的情形。
因此,客戶在交易時,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資金狀況,防止由於保證金不足,造成強行平倉,給自己帶來重大損失。
4、交割風險。期貨合約都有期限,當合約到期時,所有未平倉合約都必須進行實物交割。因此,不準備進行交割的客戶應在合約到期之前將持有的未平倉合約及時平倉,以免於承擔交割責任。
這是期貨市場與其他投資市場相比,較為特殊的一點,新入市的投資者尤其要注意這個環節,盡可能不要將手中的合約,持有至臨近交割,以避免陷入被"逼倉"的困境。
5、市場風險。客戶在期貨交易中,最大的風險來源於市場價格的波動。這種價格波動給客戶帶來交易盈利或損失的風險。因為杠桿原理的作用,這個風險因為是放大了的,投資者應時刻注意防範。
大家做期貨至少對期貨的風險是比較了解的,期貨是屬於高風險的投資,那麼它的風險在哪幾方面呢?一方面期貨是用5%-8%,做百分之百的貨,風險是無限的。期貨到期要交割,是有時間限制的。不像股票做不好,套住了幾年之後沒准還可以回來,期貨不是這樣。第三個導致期貨高風險的因素是期貨本身具有的不可測性。對這一點我覺得可能很多人做了很多年的期貨對此都不是特別明確。那麼期貨我通過分析是否可以把它的規律找到?我覺得期貨本身就不是可以找到規律的,就是相對不可測的。地球哪天轉到哪個位置是可以用科學方法計算出來的,但有些就完全不可測,像買彩票,完全不可測。期貨接近完全不可測,又不是完全不可測。對於這樣一個市場,又是風險無限,又相對不可測,又有時間限制,對於這個市場風險控制肯定是第一位的。先求存,後求發展,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如果這點都做不到,後面就沒辦法做了。
我們來看一個統計結果,93年11月開始,到2000年7月份,每隔五個交易日左右隨機交易一次。有人做了這樣一個表,因為做銅開倉完全是隨機的,在這種情況下講一下持倉方法,只要賺150點你就平倉,如果沒有150點,你就死拿,一般到交割業頭一個月的最好交易日,每次都這么做。還有一個就是300點,就是只要盈利300點就平掉,如果一直不盈利,就一直拿到前一個交易日,大豆是15個交易點,就是說盈利15個點就平掉,如果沒有達到15個點,或者虧損了,就死抗,抗到快到交割日,只要按照這個方式做,銅做86%次都可以獲利。據統計過銅是280次,大豆291次,就是說(銅)150點盈利86%左右都是盈利,只有14%永遠扛不回來。大豆15個點的時候,比例也是這樣的,也是86%左右,都可以賺到錢,只有14%回不來,是必須虧損的。如果銅是300個點是76%都可以賺到,只有24%是賺不了的。大豆30個點的時候也是這樣,79%可以賺到21%是永遠回不來的。按這樣來說,死扛不止損做期貨好象是對的,因為大部分都可以回來,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觀點。雖然這86%都能回來,但是他們的盈利遠遠不如這14%的虧損,就是說雖然虧損的次數占的比例非常少,但所造成的虧損遠遠大於盈利,大豆也是一樣的,如果不考慮手續費的話,一年下來要虧損40%。雖然死扛很多時間可以扛回來,但是一旦扛不回來造成的損失也足以讓你前面所賺的全部虧回去。
我們再看一個實際的例子,一個客戶有300萬,這個客戶的習慣是一賺錢了就平倉,只要不賺錢就死扛,幾乎每次都是這樣。他每次都能賺錢,這一年左右的時間他做了九次交易,第一次賺3.6、第二次賺17萬、第三次賺8萬、第四次賺22萬,第五次一下虧26萬,第六次第七次都賺了,第八次一下虧了216萬,第九次又賺了。但是一年下來看他賺的次數非常多,但是就虧那麼幾次就虧了60%。所以說做反方向不是充分條件,也不是必要條件,也不是充分必要條件。做期貨不賺錢的原因不是因為你沒有看好方向,而是因為你沒有止損,沒有把風險控制在相對小的范圍內。說的時候大家都能理解,但是做期貨的時候就不行了。所以有時候,從你理解它到你真正完全理解,到你在實踐中運用是有一個過程的。做股票的人也知道要止損,但真正做的時候就不會了。估計有幾個原因,一是不願意虧損的心理。很多時候是這樣的,因為你的投資是虧錢的,所以你不願意做。很多時候寧可讓虧損不斷擴大,都不覺得自己是虧錢,但是一止損,一平倉,馬上就有實際的虧損,他就很受不了,這就是一個非常錯誤的心態。他覺得只要不平倉,好象怎麼虧都沒事,只要一旦變成現實的虧損,哪怕很小心裡也難受。這個心理是非常錯誤的,因為期貨本身就是一個很不好測的東西,但又不是完全不可測,對於這樣一個市場,其實虧錢是很正常的,只要准備做期貨就要有認虧的精神,有虧錢的心理准備。打仗勝敗乃兵家常事,做期貨虧錢也是常事,所以要有這種虧損的精神。第二個原因是認為大部分的虧損都可以扛回來,剛才給大家統計的結果,確實大部分的虧損都可以扛回來,扛回來他覺得自己看對了,其實不是他看對了,因為交易是完全隨機的,跟你是否看對方向沒有關系,只要死扛就可以回來,不是你看對方向就能回來,而是它本身就是這樣。所以他會造成這樣一個印象,我扛就扛回來了,所以很多人就是死扛,當然很多時候都可以賺回來。但我給大家打一個比方,雖然扛回來的機會很高,但是打個比方,有十個簽,有九個簽你抽中了明天就是百萬富翁,但有一個簽讓你明天就去死,雖然成為百萬富翁的幾率很高,我想大部分的人都不去抽,做期貨死扛也是這個道理。不是說實在已經走投無路,那就賭,一般有理智的人都不會。雖然扛回來的概率很高,也不應該死扛。而且期貨的難測性,你再有理由,都有可能發生變化。比如96年的時候一客戶在一個月里賠了1600萬,就是橡膠,但是當時他的理由太充分了。記得當時是95年的春節,做過海南橡膠的可能有印象,在春節最後一天買橡膠,第二天長了兩個漲停板,第三天又長了半個漲停板,後來開始跌了,跌了之後他就追加,因為當時他有非常充分的因素,一是那是國際膠,二是當時打擊走私,三是說橡膠緊缺,但是橡膠就一直地跌,一直跌到1500,實在受不了了,平出去了。而且幸好當時我賺的錢比賠的錢多。所以說即使有很多漲的理由,因為你沒看到跌的理由,所以有時候不要太相信自己的分析。第四個因素是覺得投入太少,但是投入小不是死扛的理由,因為你投入小扛回來賺錢也少,所以你為此是不值得的。雖然投入小,但有可能讓你賠大錢,他靠幅度讓你賠大錢。在16000多的時候,你覺得大多跌到15000,實際跌到13000。
現在講一下期貨的資金管理
要想長期有一個穩定的回報,需要從四方面考慮,第一開倉,就是怎麼樣判斷它的方向,選擇入市方向和入市點,第二是怎麼樣平倉,好象開倉和平倉的概念是一樣的,其實不一樣,平倉的時候有盈虧債影響,開倉的時候是以旁觀者清來對價位,但在平倉的時候很難做到這點。所以,平倉必須單獨列出來。因為開倉的時候跟平倉時候的心態是完全不一樣的。打一個不恰當的比喻,就跟走綱絲一樣,如果放在離地很低的地方,平衡能力很一般的人都可以走過去,一旦架十幾二十米高的地方,肯定會掉下來,因為心態不一樣。開倉和平倉也是這樣,心態不一樣,有很大的區別。第三是調節心態,期貨有很多的因素在裡面,很多問題都是心態引起的。期貨投資想長期有一個相對穩定的回報至少要從開倉、平倉、調節心態考慮,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資金管理。怎麼樣運用資金真是智者見智,仁者見仁。很多人聊起來,包括看很多書也是各有各的看法,因為做期貨要實現一個什麼目的呢?就是在你盈利時你的資金用量要比你虧損的時候要大,但是這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因為你不知道下一個單是盈利還是虧損,這是一種技巧,看如何把握。但是你如果做到一個相對的平均概念的意義,你盈利資金運用量比虧損資金運用量要大,長期下來你就是盈利的。哪怕只多10%,它的效果就很驚人了。運用資金一方面是控制風險,第二你的資金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很多人都把風險控制放在第一位,這沒錯,但是沒有把充分利用資金考慮進去。因為做期貨你的資金就不能閑置,否則那就沒有什麼意義了。比如你拿一千萬,經常就做一、兩百萬,那800萬留在那兒干什麼?那你沒必要拿1000萬放在那兒。所以說一方面考慮風險控制,一方面考慮資金量得到充分的利用。
所以,總結一下,應當注意幾方面問題:
第一方面要根據客戶承受風險能力的大小決定資金運用量,這是客戶原則。就是說有的客戶承受風險能力很強,家裡有幾千萬、上億,至少幾百萬,拿五、六十萬做期貨,風險承受能力是很強的,這個時候跟家裡只有幾百萬,拿幾百萬做期貨的投資者承受風險能力是不一樣的。所以資金運用的時候,他們兩個也是不一樣的。前面那個資金實力大的,完全可以把資金量做大一點。對於風險承受力小的客戶,就不能每次都通過資金用量來博高回報。像資金實力強的客戶可以通過資金用量博取高回報,因為他有那個能力,而對於承受風險能力小的客戶,就不能這樣做,可以通過其他的途徑做。如果一次有大的虧損資金,後來找到機會了可能都沒有錢做了。資金承受力比較弱的,可以提高獲利幅度來達到高回報的目的。而資金實力強的人既可以通過高回報也可以通過高單量,這是客戶原則。
第二是行情把握量。行情把握大的時候,可以多投,如果行情把握不大,但又有自己的看法,你可以相對投小一點。大小完全靠經驗的掌握,你可以通過自己的總結,總結一些指標,在出現這種指標的時候,概率會比出現那種指標的時候高很多,在這個時候我資金用量大,在沒有出現這個指標的時候資金用量小一點,如果各個指標基本面都印證的時候,我的資金用量可能更大。如果只有一個指標,沒有另外的指標,我的資金用量可能就更小。常用這種方式走,你盈利的資金用量就會比虧損的資金用量大一點。
第三個原則是分步建倉的原則。你現在做期貨對期貨多少會有一點了解,會有一個最基本的判斷,在這個時候你可以適當地分步建倉,一般是資金用量不超過總資金用量的25%,這個時候你可以少量地建倉,一般來說在20%以內,最多不超過25%。建完倉以後,就會出現兩種結果,一是建倉後就虧了,這個時候就按你的止損原則止損。還有一種情況是建倉後,就朝建倉方向發展,建倉就賺錢。賺錢後又有兩種情況,就是你對行情的看法跟你建倉的判斷還是有差距,雖然朝你建倉的方向發展,但你的把握度和指標與行情不太一樣,這個時候你可以加倉,與初建倉一樣,就是不超過25%,這個時候你建倉會達到50%左右。這個時候假如再漲,可以再少量追加,這部分不能超過25%,這個時候資金用量將近75%,專家意見是到50%左右就不要再建了,這個時候就等著漲,按照你怎麼平倉,怎麼持有頭寸的原則,去考慮如何平掉。這是對行情把握度很一般的情況下做的。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把握度高的情況,就是你總結的幾個指標出現的時候,盈利概率很高的時候,你增加頭寸要是第一次建倉的二倍甚至三倍,如果第一次是20%,再一個40%就達到了60%,如果當初是建25%,加50%,就達到了75%,這是很激進的,已經可以了。建了以後又會出現兩個結果,一是相反方向發展,一是按你建倉的方向發展,如果相反方向發展,你就按你的止損平掉,把第一次建倉的也平掉,這時候因為你前面有盈利,虧損的部分可能只是後追加的部分,其實你的虧損有是可以接受的。如果還向你建倉的方向發展,你可以再加20%,就跟第一次建倉差不多,達到85%甚至接近100%。可能很多做期貨的人不太主張這種做法,覺得百分之百太基金了,資金用量是滿的,其實專家認為這沒什麼,因為你的投資是分步的,第一次投資是25%,第二次又是20%幾,像一個柱子的樣子,後面的投入追加你及時止損不會有太大的損失,即使出現反方向,但是你的資金得到了充分利用,這是分步建倉的一個方法。
第四點是均勻型原則,一般情況下你的資金用量壓保持均勻,如果忽大忽小,即使你博利的概率很高,也可能有大的虧損。(一客戶自述:記得97年的綠豆,忘了當時的具體價位,但對單子的印象很深。碰到十手一斗,賺了450點,一下就賺到4.5萬,當時客戶資金量可以做到120手,當時所有人都在看多,覺得綠豆望六看七,我當時看得還比較少,我越想越憋氣,說我看得這么好,賺了400多點,如果我能做120手,現在賺這么點錢挺冤的,如果做120手就可以賺40多完,想下次多做。結果4500左右的時候,我真的空了一百手,空了以後也反彈,但彈得不高,最多彈了一百來點,我止損還是及時的,50點止損,一把手就是5萬元,我前面10斗也只賺了4.5萬。)就是說趕上一點點反彈,雖然止損很及時,但造成的損失跟你前面賺的錢是一樣的,就是說做期貨一般情況下資金量一定要均勻,不要今天100,明天就1000,後天就10。除非把握度不一樣的情況下那是例外,但一般情況下要比較均勻。
第五個是分擔原則,有句俗話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要分擔風險。什麼時候這么做呢?就是你對各個品種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把握度不是那麼多,又沒有什麼大的突破走勢的時候,這個時候你要把資金分散。這有什麼好處呢?一是分擔了風險,一是一個品種的虧損得到另外一個品種盈利的彌補。還有一個好處是你的資金沒有閑置,又沒有太大的風險。但是一旦某一個品種,出現了行情,有了突破,出現了把握度比較大的情況下,一定要把別的品種停掉,來做這個品種。否則其他品種的資金就等於是浪費了,別的品種就是留資金量也留很小。在期貨操作的時候,資金運用量到底是多少?怎麼樣運用?每次交易的時候運用量多大?可以說在很多的關於資金管理的書上,許多期貨操作的書上,基本都有一個原則,30%左右,最多不超過50%。反對這樣的觀點,為什麼反對這個觀點?一是大量的資金閑置,你想30%,最多不到50%,那就等於50%每次都閑置在那兒,實際上沒有意義。既然你打算來做期貨,你一定就要是不怕風險,不把虧錢,就有敢於虧錢的心態,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你就得有這個准備。你如果敢做這個,博的就是高風險帶來的高收益,這個時候你過於謹小慎微,把大量的資金閑置實際就是對資金的浪費,比如你一千萬資金每次就用二、三百萬,最多用五百萬,那你那五百萬放在那兒干嗎?放在銀行利里有一個利息,何必把那500萬拿來。還會造成一個損失,作為你死扛單的理由,感覺自己錢多的是,作為自己不止損的一個理由。就因為你有大量的資金閑置,所以你會不止損,有時候造成比較大的損失。
期貨投資獲利的三種形式和四個途徑
期貨是高風險、高收益,做期貨還有一個方向的問題。所以這一塊普遍投資者都對期貨的風險性非常重視。因為期貨本身做的就是風險,大家重視風險很對,但是對期貨高風險,高收益這一塊,大家理解得不是特別深。剛才說了期貨的高風險,一是杠桿效益,二是時限性,三是相對不可測性。大家對高風險、高回報的杠桿原理和時限性都會理解,但對不可測性感覺不理解。覺得自己預測得對,覺得它就是要漲不會跌。但是期貨本身就是不可測的,如果有人要用基本面、技術面來描述它,這本身就不對。對於這么一個東西,無論你用技術分析還是用基本面分析都不行,而且即使分析了也只會提高你一點點獲利的概率。
所以有人把期貨投資博利分為四個途徑,第一先把博利的三個方式說一下,在你交易中如果有方法,通過經驗總結,能讓你在盈利的時候,盈利的次數比虧損的次數大,這就很好,這樣你博利的可能性就增加了很大一塊。比如做一百次交易,55次盈利,45次虧損,這就起到一次作用。第二每次盈利的幅度都比虧損的幅度大,當然這不是每次,而是平均意義,這又起到一次作用,這是期貨盈利的第二步。第三在你盈利的時候,平均單量比虧損的單量大一點,哪怕只大10%,你又向盈利跨了一步。這幾者加起來你在市場虧損的概率大大降低,盈利的概率就大大提高,別看每項給你提高的概率只有一點點,但加起來效益是驚人的。
四個途徑,第一是保持良好的投資心態,在期貨操作的時候心態很重要。期貨是高風險,高回報的東西,盈虧有時候是一念之差的東西,對於這種方式,當然你的心態是很重要的。第二就是選擇好入市方法,關於這點前面說了,可能普遍交易者在這方面做得都比較好,因為在你入市的時候,你不存在盈虧,這個時候往往可以以一個旁觀者清的態度去對待這個價位,所以一般來說大家都可以做得比較好。但是這里就需要有自己的方法,大家可能都總結過自己的方法。提高選擇入市點,入市方向的可能走向,每種走勢為將來的資金運用打下基礎,當然不同的品種有不同的方向。第三就是怎麼平倉的問題。平倉和初開倉的時候心態完全是不一樣的,怎麼樣讓你平倉時的心態跟開倉時盡量保持一致,這是一點。第二你要有一套自己的好的持倉方法,就是讓你盈利。你長期這樣堅持下去,就會有好的結果。第四是跟蹤值就是只要盈利就一直跟下去,直到出現相反的幅度就止損。這兩種持倉方法都保持盈利的時候,平均的盈利可以大於虧損。當然不是說你每次盈利的幅度都比虧損幅度大。讓你平均的結果是那樣的。充分合理地運用資金,讓你的盈利資金用量比虧損資金用量大。這四點把握下來,你的盈利一般是很可觀的。
C. 請大家幫忙,急急急!
以下是我的個人原創,希望對你能有幫助:
親愛的各位領導、員工:
大家上午好!過去的2008年,對於中國來說,是一個多災多難多考驗多成就的一年,中國人團結一心,克服眾多困難,終於挺了過來;2008年,對於我們汽車零部件單位《鋁合金輪轂》公司來說,也是一個挑戰年。面臨著全球經濟危機,面臨著汽車行業的不景氣,我們上下齊心,在各級領導的努力下,克服金融危機給企業帶來的影響,又使我們的企業恢復了先前的輝煌。這是一個振奮人心、鼓舞士氣的好消息!這足以證明:我們這個團隊是一個團結互助的、積極向上的、潛力無限的集體。
(接下來談談你們工作中的要求、希望大家下一步應該如何做、如何保住定單飽和的重要因素,比如:重視產品質量、服務態度好......)、
尊敬的各位領導、員工、朋友們,展望2009,無限前景擁有;展望2009,大展宏圖會有!謝謝!
等待你的加分!!!
D. 現貨白銀開盤時間(亞盤、歐盤、美盤)是怎樣的
現貨白銀開盤時間:
亞洲:早上八點開始到下午三點半。
歐洲盤白銀交易時間:英國下午三點半到凌晨一點半,最大,人數最多。
美國:晚上八點半到凌晨四點鍾,最活躍。白銀最佳交易時間。
紐西蘭惠靈頓:凌晨四點鍾到下午一點鍾。
(4)香港海迅國際黃金期貨有限公司擴展閱讀
現貨白銀炒作技巧:
技巧一:把握市場焦點
盡管現貨白銀價格走勢受到多重因素影響,但市場中線的走勢方向一般都是某一個市場焦點所決定的,同時市場也在不斷尋找變化關注的焦點來作為炒作的材料。當然市場焦點的轉換也是在無知不覺當中完成的,不可能有一個明顯的分界線,只有通過市場輿論和某些相關信息才能做出推斷,而且不能排除推斷錯誤的可能。近期投資者可重點關注美國政府、特朗普以及美股方面最新消息。
技巧二:操作不宜過度頻繁
一般情況下,不要在小幅波動的范圍內進行投資,除非你已經是一個短線高手,最好在一個支撐位上做多或者一個阻力位上做空,也不要在虧損後急於翻本,應該冷靜下來,仔細分析,然後再戰。
面對虧損地情形,切勿急於開反向新倉欲圖翻身,這往往只會使情況變地更糟。只有在你認為原來地預測及決定完全錯誤地情況之下,可以盡快了結虧損地倉位再開一個反向的新倉位。
技巧三:順勢而為
貴金屬市場作為一個全球性的市場,即使是擁有巨額資金的投機基金也無法決定市場價格,所以最明智的方法就是跟隨市場趨勢順勢而為,在沒有十足的把握前,切勿輕易抄底逃頂,否則虧損只在一瞬之間。
E. 黃金為什麼不能控盤
黃金,外匯這些是全球性的,並且24小時進行雙向交易,莊家不可能控盤的,只能跟趨勢交易。
F. 高潮:弄潮黃金市場
黃金市場的歷史演變——黃金行業的大變革:從采礦權拍賣到金交所開張——百姓又見「小黃魚」——證明自己的最好辦法就是造就世界名牌——「紫金9999」金錠的出彩
隨著貨幣制度的發展,黃金雖然已經逐漸喪失了交易媒介和價值衡量尺度的貨幣職能,但仍然在國際貿易、國際間債權債務清算以及國際儲備方面保持著一定的貨幣特性。
所謂黃金市場,就是確定黃金價格、體現黃金供求的具體形式,是集中進行黃金和以黃金為標的物的金融工具買賣的交易場所和運營網路。
回顧一下世界黃金市場的歷史,將有助於我們更深入地了解福建紫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
19世紀初,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金融市場首先在倫敦產生。在倫敦市場上,黃金可以自由買賣,金幣可以自由兌換。屬於英聯邦產金國的大部分黃金都運往倫敦集中,然後通過貿易再運往世界各地,黃金市場逐漸形成。
1941年,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各資本主義國家紛紛放棄了金本位制,實行外匯管制,規定黃金一般要售給官方外匯管理機構或指定的國家銀行。1944年,布雷頓森林會議決定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各成員國同意以美元作為儲備貨幣,將本國貨幣與之掛鉤,保持固定匯率制,而美國則向各國承擔按每盎司35美元的價格無限制地兌換黃金的義務,這就是所謂的「金匯兌制」。由於金兌換制的實施,黃金的自由交易受到很大限制,倫敦黃金市場因此曾關閉了1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各國對黃金的管制有所放鬆,瑞士的蘇黎世率先進入國際黃金市場行列。直到1954年3月,英格蘭銀行才宣布重新開放倫敦黃金市場。
20世紀50年代末期開始,美國國際收支出現逆轉,人們對美元的信心動搖,紛紛將手中所持美元轉換為黃金,美國黃金儲備急速下降。1968年3月「黃金總庫」被迫解體,七國中央銀行宣布實行「黃金雙價制」,即各國中央銀行仍可按官方價格兌換黃金,但私人黃金交易則須在自由市場進行,由供求情況決定價格,於是黃金便有了官價與市價的區別。
進入20世紀70年代,美國國際收入狀況繼續惡化,終於在1971年8月15日宣布停止與外國中央銀行兌換黃金,「金兌換制」遂告瓦解。1973年11月,巴塞爾會議宣布正式取消「雙價制」,不再維持美元與黃金官價,而改為自由浮動,黃金自此便直接受供求規律支配,世界黃金市場成為自由交易市場。
隨著官價制度的瓦解,黃金遂不再擔當貨幣的功能,逐步恢復一般商品的地位,同時,完整意義上的黃金市場也迅速發展起來,紐約、芝加哥、香港都先後成為重要的國際黃金市場,連同倫敦、蘇黎世一起組成了國際黃金市場的統一整體,世界各國可以在24小時內連續進行交易。目前世界上約有40多個黃金市場,遍布於四大洲,絕大部分是區域性的。倫敦、蘇黎世、紐約和香港成為了世界四大主要黃金市場。
建國以來,由於黃金的貨幣職能,加之我國又處於艱苦創業時期,需要用黃金換匯和還債,這極大地推動了國內黃金生產的發展,但同時也形成了黃金由國家高度壟斷、實行嚴格計劃供應的局面。
解放初期,我國金銀飾品市場還比較活躍。但1963年1月,國家根據經濟建設的需要,停止了對金銀飾品用金的原料供應,銀行收購的金銀飾品也不再對外銷售。直到1982年9月,中國國內才恢復出售黃金飾品。
迄今為止,中國大陸一直未曾開放黃金市場。無論是本國居民還是外國居民,均不準在我國境內從事黃金交易。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金銀管理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金銀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的規定,在我國境內,國家對黃金的生產和使用統一管理,統購統配,不允許以黃金計價進行商品交換,禁止私相買賣和借貸抵押。只有經過中國人民銀行批準的金融機構,才可參與國際黃金市場的交易活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黃金市場開放的滯後已經顯得與這種局面格格不入。在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的過程中,由於沒有規范的黃金市場,我國黃金交易呈現出了統收專營的流通體制、隨行就市的地下交易以及合法與非法交織的民營市場並存的復雜多樣的形態。黃金市場名義上是高度統一的,但實際上明暗並存。統收專營的交易受國家嚴格控制,影響黃金市場按價值規律運轉,約束了生產者和交易者的積極性;地下活動又違反國家的有關經濟政策和法規,破壞黃金資源,損害了國家利益,應予以取締。我國黃金交易方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有識之士認為: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隨著我國加入WTO,黃金市場的開放是必然的趨勢。
考察世界上現有的黃金市場,按照政府的規製程度,可以分為:居民和非居民均可以自由買賣、不限制進出口的自由黃金市場;只允許非居民買賣、限制進出口的管制黃金市場;只允許居民買賣、禁止進出口的國內黃金市場。按照黃金交易的期限,可以分為現貨交易市場和期貨交易市場。按照黃金交易的形式,可以分為有固定交易場所的有形市場、無固定交易場所的無形市場。按照黃金交易的范圍,可以分為國際性市場和區域性市場。
根據國際黃金市場的格局和我國實際,我國已經確立了建立黃金市場的目標模式:
以國內市場為主,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並行,有形市場和無形市場共存的區域性黃金市場。既建立有形的黃金交易所,也允許以無形的方式進行交易;黃金交易所既允許進行現貨交易,也可以進行期貨和期權交易;完全放開黃金進口,但適當限制黃金出口;交易者主要是國內各機構、居民和非居民。
由於我國目前還不具備建立黃金市場的必要條件,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我國將按照先法人、後居民,先現貨、後期貨,先國內、後國外的步驟,循序漸進,逐步達到黃金市場的目標模式。具體將實施三步走的戰略:
1)准備過渡階段:2002年前。由於黃金的市場機制和法律保障幾乎處於空白狀態,難以立即取消指令性計劃、政府定價和統收專營,但應當抓緊進行建立黃金市場的各項准備工作,盡早確立黃金交易市場的首選城市,逐步進行有管理的過渡。加速結構調整,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行業管理,收購價格進一步向世界價格靠攏。
2)初步開放階段:2002年進入初步開放階段。根據國際經驗和我國國情,由於國內黃金供給遠不能滿足黃金消費需求,導致非法開采和非法交易盛行,因此應當首先開放國內黃金批發市場,由產金企業和用金企業以人民幣計價進行即期和遠期現貨交易,並限制進口,即對法人不對居民,對現貨不對期貨,對國內不對國外。本期將指令性計劃改為指導性計劃,用政策引導黃金企業進場交易,同時仍由人民銀行收購部分產品。國家的黃金儲備,既可以直接向黃金企業收購,也可以通過黃金市場進行吞吐。
3)全面開放階段:根據初步放開階段的實際進程,爭取2005年開始逐步走向目標模式。當人民幣完全可以自由兌換的時候,便可以對外開放,並開展期貨交易和期權交易。屆時,上海黃金市場以國內為主,香港黃金市場以東南亞為主,兩者比翼齊飛,將形成亞洲的黃金中心。
考察我國黃金市場開放的進程,2002年在中國黃金行業的發展史上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年:
1.采礦權拍賣
2002年8月18日上午,上饒縣應家磁塢金礦采礦權拍賣由江西南昌國土資源廳組辦。這是中國首次舉行的金礦采礦權的拍賣。
整個拍賣現場氣氛熱烈。幾個回合下來,私營企業——南方機械化工工程公司的代表最終以200萬元的價格競拍成功,成為中國首個公開拍賣金礦得主。
長期以來,我國金礦的開采者以中央直屬企業和省屬企業為主。但隨著黃金管理體制改革的推進,黃金市場的放開是早晚的事。金礦開采權的拍賣將通過引入市場競爭機制來推動黃金產業的發展。
根據2002年3月出台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新目錄》,黃金等貴金屬的勘查和開采由以前的「禁止外商投資產業目錄」調整到了「限制外商投資產業目錄」,中國黃金產業開始謹慎、有條件地向國外資本開放。雖然此次采礦權拍賣得主為私營企業,但是參與競拍的企業中也出現了港資企業的代表,這也成為了本次采礦權拍賣的一大亮點。
業內人士認為,本次拍賣標志著中國黃金行業改革的堅冰從上游被打破了。
2.金交所開張
江西的拍賣槌音剛落,2002年10月30日,上海黃金交易所(以下簡稱金交所)又在外灘華俄道勝銀行原址鳴鑼開張了。
開業當天,在短短兩個半小時的時間里,金交所的黃金交易量就達到了540公斤,交易金額4508.655萬元。
一個多月過後,上海黃金交易所運行平穩,成交量逐步放大。到2002年12月6日,金交所成交量已達930公斤,金價與國際市場基本接軌。
金交所的開張,黃金行業流通領域開閘放水,將對我國金飾品行業產生重大影響。
金飾品行業是我國國內黃金消費的「大戶」,2001年我國270噸黃金消費量中,金飾品消費佔230噸。金交所的開張,使得零售用金單位感到了「一種真正被松綁的感覺」。在以前的「統購統銷」制度下,黃金生產企業的所有產品都賣給中國人民銀行並由其定價,黃金加工企業因無法自主定價而缺乏推廣黃金產品的動力,產品價格競爭又導致企業利潤微薄,無力採用高檔的首飾加工工藝。隨著金交所的開張,零售用金單位可以直接在市場上購買黃金,買多買少可以因需而定。另外,金交所黃金價格直接與國際金價接軌,更加合理、公道。商家提金、用金、買金將更加方便。
但是,業內人士預言,隨著國內金飾品消費量的持續增加,金飾品行業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黃金市場全面放開後,對黃金加工企業而言,金飾品生產計劃用金將不復存在。以前,金飾品企業只關注款式、品種等,現在則要從原材料開始全過程關注,並時刻關注交易行情。同時,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今後直接向消費者出售金條、金塊,也會與金店形成競爭。另外,黃金交易的完全放開,也必將吸引海外資金和企業在行業准入條件放寬後蜂擁而來,進一步加劇金飾品行業的競爭。
隨著黃金市場的全面開放,地下黃金交易也將進入合法渠道,雖然黃金交易量的官方統計數字可能會迅速提高,但實際交易量不會發生太大變化。
3.業界面臨整合
上海黃金交易所的開張將加速黃金生產企業的整合,強者愈強,弱者淘汰。金交所正式營業後,中國人民銀行將放開收購,採取雙軌過渡的辦法,給黃金企業確定一個收購比例,比例之外的產品則進入市場。待黃金交易所發展成熟後,央行將全面停止對黃金生產企業產品的收購,黃金生產企業的產品可以全部進入市場。
上海黃金交易所開業後,規模較大的黃金生產企業率先獲得會員資格並進場交易,通過市場競價可能獲得比原來更高的收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也會迫使這些企業加強管理,盡可能降低生產成本。這樣,一批優秀黃金生產企業將迅速擴大企業規模、樹立自有品牌,並利用品牌優勢在擴大自營業務的基礎上向代理銷售環節滲透。而對於一些中小企業來說,由於沒有直接進場交易的機會,只能選擇將黃金出售給人民銀行,或者製成標金由會員代理通過黃金交易所進行交易。央行為發展黃金市場,鼓勵更多黃金企業進場交易,勢必參照黃金交易所的交易價格降低收購價格;而製成標金代理銷售,一方面企業要為冶煉黃金支付大量的冶煉和運輸費用,另一方面又需向會員支付代理交易費用,這將大大增加企業的成本和風險。因此,黃金市場放開後,一批中小黃金生產企業將面臨生存危機。
2002年10月中旬,上海黃金交易所指定了10家製作金錠的精煉企業。業內人士表示,由於上海金交所規定,凡進場交易的黃金都必須就近送至指定的黃金精煉廠製作金錠,這樣,10家精煉企業會自然形成一個壟斷性的資源市場,而其他的黃金精煉企業則將面臨被整合、吞並的命運。
4.「小黃魚」露臉
開業初期,金交所更多地是在扮演一個商品經營市場的角色,只能進行實物交易,購金者購買黃金大多是出於用金的需求。要真正使黃金發揮出投資價值、讓金交所成為一個金融投資市場,還有待期貨交易、個人投資等業務的放開。個人投資者將可以進行實物和「紙面」(即黃金存摺)兩種交易方式。另一種選擇是直接買條「小黃魚」回家。個人投資黃金市場放開後,投資者將可通過商場的專業櫃台和銀行購買到小克金條,用以投資、收藏。
2002年11月27日,俗稱「小黃魚」的小克金條在「2002北京黃金珠寶展」上剛一露面,即迎來個人投資者的急切詢問。時隔50年,「小黃魚」又逐漸回到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
目前,央行正在加緊制定有關個人投資黃金的細則。
回顧2002年,可以說2002年是黃金產業從上游采礦、中間流通環節乃至終端個人投資領域漸次開放的一年。
2002年10月30日,則是中國黃金市場建設史上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天:
外灘,華俄道勝銀行原址,備受黃金業界關注、經過長期醞釀的上海黃金交易所鳴鑼開張了。
上海黃金交易所開張的那短短的鑼聲,敲開了中國黃金市場那扇塵封已久的大門。短短兩個半小時,金交所的黃金交易量就達到了540公斤,交易金額4508.655萬元。
上海黃金交易所的正式開業,標志著我國黃金市場真正走向全面開放。黃金市場的開放將使我國黃金產業格局面臨重大改變。
上海黃金交易所一開張,紫金礦業生產的福建名牌產品「9999」金錠便在上海黃金交易所中成為了主角。
紫金網站(http://www.zjky.com)對紫金礦業參與上海黃金交易所交易的情況作了如下報道:
「今天是上海黃金交易所正式開業交易的第一天,我
公司為此做好了充分准備,盡管由於遠程交易的限制,沒能搶到前十筆進行交易,但在99.99%金交易中,我公司交易量的優勢非常明顯,一天的成交量為190公斤,占金交所99.99%金總成交量的近53.98%(總成交量為352公斤)。」
由於中國黃金市場在幾十年之後才剛剛恢復,因此市場交易中出現了一些意外的情況,如黃金品位與價格的不相配,但是市場的不健全並沒有影響紫金對於自己產品生產與營銷戰略的決心。對此,紫金礦業網站作了以下報道:
「整個交易中,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99.95%金的平均成交價格為83.58元/克,高出99.99%金的平均成交價格83.447元/克。上午的交易中,99.95%金的成交量一度大於99.99%金0.133元/克。由於99.99%金與99.95%金成交價格相近,下午99.99%金的購買量呈現大幅上升趨勢。可以據此推測,多數買方(首飾商)原先出於價格因素,選擇購買99.95%金做首飾原材料,所以一直活躍在99.95%金的交易市場中,當他們了解到99.99%金價接近於99.95%金後,才驚醒地開始改購99.99%金。
面對這種現象,股份公司領導表示,無論今後會否再出現這種反差,我公司都將堅持生產和銷售99.99%金。」
紫金礦業網站對上海黃金交易所開業第二天本企業的銷售狀況進行了跟蹤報道:
「上海黃金交易所開業的第二天,我公司仍保持了良好的銷售勢頭,繼昨天成交190公斤後,今日繼續成交57公斤,占金交所總成交量的51.818%;在99.99%金的成交中獨占鰲頭,是總成交量的83.36%。金交所今日總成交量為110公斤,其中99.99%金成交66公斤,平均成交價為83.90元/克;99.95%金成交44公斤,平均成交價為83.64元/克。兩個交易品種平均成交價相差0.26元/克。而今晨,美國黃金信息網公布的『人民幣折算價格』為84.01元/克。可以說,金交所成交價格已逐漸與國際價格接近。
從交易量來看,今日金交所成交人氣明顯比昨天清淡,但99.99%金、99.95%金平均成交價均比昨天高,顯然,買賣雙方交易焦點已從昨天的交易量上轉移到了交易價格上。分析今日的成交情況,99.99%金成交價格與99.95%金成交價格已經拉開了一定距離,我公司預計這個距離在交易價格的波動調整下可以進一步提升到合理的價值差位上。」
心理學家曾經做出這樣的結論:人類生存的目的是為了兩種需要的滿足,一是生活得更為舒適,二是成就一番事業。世界經濟生活的發展表明,前者已經轉化為名牌的消費;後者已轉化為名牌的造就。企業界的成功者多為名牌的創造者,最成功的企業多為那些馳名全球的企業。一位經濟學家如是說「你想證明自己的成功嗎?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造就出世界名牌來。」
市場經濟實際上就是名牌經濟,企業要發展只有華山一條路,那就是創造名牌和發展名牌。在市場中,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名牌產品,除了產品優質和品牌獨特以外,還要有較大的生產規模和銷售規模作為實力基礎,以保障較高的市場份額,從而產生規模效益。
許多人認為,黃金行業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只要能生產出黃金就能掙錢。但是紫金礦業創業伊始,就確立了強烈的品牌意識,確立了「以質量樹品牌,以標准認證保質量」的紫金品牌戰略。
紫金領導層認為,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的黃金企業也將和其他企業一樣面臨著同一的市場。隨著黃金市場的開放,新的黃金管理體制逐步建立,黃金企業將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黃金走向市場,首先是黃金企業必須走向市場,這要求黃金企業必須建立起適應市場的體制和運行機制。為此,紫金進行了三次企業的改制,特別是2000年9月的第二次企業改制,完成了股份有限公司的改造,民營資本進入了企業。2001年11月,加拿大大使館和澳大利亞大使館官員率兩國礦業公司代表對紫金進行考察以後表示,紫金礦業在市場經濟上走得比較超前,是國外黃金企業尋找合作夥伴的首選。
此外,紫金人認為,對於任何一種商品來說,質量、品牌和營銷都是相當重要的三個環節。紫金在這三個環節上都做了大量工作。
2002年12月23日,紫金礦業黃金冶煉廠先後接到中國方圓認證委員會頒發的金錠生產國際標准ISO9001:2000質量體系認證證書、ISO14001:96國際標准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證書,成為了在國內同行業中首家通過ISO14001:96國際標准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企業,填補了福建省和國內在此方面的空白,進一步提高和鞏固了紫金黃金的品牌地位。
從名不見經傳到成為上海黃金交易所首批確認的可提供一級品的10家合格黃金精煉廠之一,紫金礦業活躍在上海金交所的交易活動之中,成為中國黃金市場的佼佼者,「紫金」黃金的品牌之路,就是一條不斷創新、與時俱進、追求卓越的奮進之路:
1)1999年,紫金礦業黃金冶煉廠自行研製的無氰高溫高壓解吸電積設備運行成功,「紫金」金錠成為福建省人民銀行指定的免檢產品,紫金黃金受到福建省內外用戶的青睞,與此同時,紫金礦業冶煉廠導入ISO9000質量保證體系應用於黃金冶煉生產。
2)2000年12月,紫金金錠生產線獲得中國方圓認證委員會ISO9002:1994國際標准質量體系認證,金錠產品通過國標Au-1質量認證,成為當時國內惟一率先通過質量體系和產品質量「雙認證」的黃金企業。
3)2001年,隨著國內黃金市場放開的腳步漸近,紫金黃金以其高純品質和嚴格的質量保證體系順利通過上海黃金交易所考評,成為上海黃金交易所首批可提供標准金錠認證的企業,「紫金」金錠獲準直接進入上海黃金交易所交易。
4)2002年初,紫金黃金冶煉廠結合ISO9000轉換2000版的契機,一並導入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實施質量/環境管理體系一體化國際標准認證。2002年2月,「紫金」Au-1金錠獲得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的福建省名牌產品稱號,首開金錠產品成為省名牌產品的先河。按照國際慣例,通過ISO9000認證是使企業產品獲得進入國際市場的鑰匙,通過ISO14000認證則使企業產品獲得進入國際市場的綠色通行證,由此,紫金黃金進入了與國際接軌的快車道。
5)福建紫金礦業黃金冶煉廠在2002年5月份對金鹽產品進行了工業化生產,已生產出六批金鹽產品。作為一種廣泛用於電鍍、電鑄、電子、工藝產品的精細化工產品,目前,國內金鹽年需求量達10噸(摺合為黃金計量),但由於國內生產的金鹽未達到國外生產(BS5658-1979)的水平,只能依靠瑞典進口,每年需付外匯14億元人民幣。紫金礦業成功地填補了這一空白,紫金產金鹽產品可以替代進口。
6)2002年底,紫金礦業突破了高純度金99.999-的提煉工藝。
7)2003年,紫金山金礦進一步推行標准化管理,導入了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標准、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標准、OHSAS18001職工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標准等「三標一體」管理體系,制定出台了《一體化管理手冊》和49個《程序文件》,一體化管理體系進入了實質性的運行階段;紫金黃金冶煉廠繼續鞏固和提高以質量樹品牌的成果,制定了嚴於上海黃金交易所的質量內控標准,對產品重量、成色、外觀進行嚴格把關,對重點工序進行重點質量控制,進一步鞏固「紫金」金錠的信譽和品牌,同時紫金還積極申報英國倫敦黃金市場協會(LBMA)認證的前期工作;紫金實驗室按照ISO/IEC17025-1999完成了質量體系的轉版,保持著與國際實驗室認可發展的同步和持續有效運行。紫金實驗室還開展了與長春國家金銀質檢中心以及內蒙古乾坤金銀精煉公司化驗室的金錠的「室間比對」工作,結果表明,紫金實驗室主持的主要項目的檢測質量持續穩定。
2003年,紫金礦業被國家工商總局授予全國第二批「守合同、重信用」企業,被福建省授予「2001~2002年度福建省守合同、重信用企業」。
為應對中國黃金市場開放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面對國內黃金市場開放的前景日漸明朗、國內黃金收購價逐步與國際市場接軌、金價隨國際價格呈現靈活多變的趨勢,紫金礦業在2002年便專門設立了銷售信息部,負責金價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預測,以分散價格風險,把握銷售時機。紫金委派了公司的一名副總經理專門負責黃金市場的銷售。經過一年多的運作,成效顯著,為企業贏得了上千萬元的利潤。
如果說紫金金錠品牌的確立、紫金黃金冶煉廠入圍上海黃金交易所十大黃金精煉廠為紫金進軍上海黃金交易所取得了通行證,那麼紫金黃金市場意識的確立、紫金企業信譽的建立,則為紫金成為中國黃金市場的弄潮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紫金人一再強調,他們姓「礦」不姓「金」,他們說,看看他們公司的名稱就清楚了,他們是「礦業公司」,不是「黃金公司」。紫金人做的不僅僅是黃金,他們做的是有色金屬礦,現在,除了黃金,他們還做「銅」、做「鐵」,如果可能,他們還會做「鋁土」礦。
目前,紫金礦業銷售的產品除了黃金之外,還有陰極銅。據公司市場部資料,紫金礦業從2002年6月開始銷售陰極銅。到2003年,紫金礦業生產陰極銅839噸,銷售收入1488萬元。
根據《中國有色金屬經濟內參》,2003年全球銅的需求將保持強勁勢頭,銅的平均價上升6.2%,升到每磅75美分,而我國仍保持著全球銅工業的亮點,銅需求仍將繼續保持增長的勢頭。國家統計部門的最新報告顯示,2002年,我國銅消費量達到了250萬噸,佔世界銅總量1520萬噸的16.4%,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但是,我國銅精礦等原料的持續緊缺,將是制約國內銅業生產的瓶頸。一方面是銅需求帶來的市場機遇,一方面是國內銅資源短缺面臨的挑戰。紫金決定搶抓這次機遇。
2002年底至2003年一季度,世界大部分地區精銅需求都低迷不振,但亞洲除外。預計2003年全球的精銅需求將增長4%,其動力主要來自於亞洲。我國近兩年由於經濟建設迅速發展,銅需求保持了每年超過15%的消費量,成為世界最大的銅消費國,致使市場呈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同時,因為社會庫存有較多的下降,國際銅價又有新的回升,國內銅價也有較大幅度的上漲,是一個利好。
2003年一季度,我國銅新增資源量72.53萬噸,與上年同期大體持平,其中,3月份新增資源量25.45萬噸,比去年下降1.3%;進口銅31.1萬噸,比去年同期下降9.3%;同期,國內整體經濟出現了近年來少有的高增長局面,增長速度突破9%,多數耗銅產品也大幅度增長,從而帶動了銅消費量近30萬噸,增幅為23%。4月份,銅消費量31萬噸,比2002年同期增長15%,1~4月份,累計消費銅110萬噸,增長25%。總體看,2003年前4個月,銅市場明顯供小於求,缺口部分主要依賴庫存解決。據統計,近10年來,我國精銅消費平均增長率是世界精銅消費平均增長率的2.4倍。近兩年,平均每年增加35萬噸,由2000年消費量180萬噸,猛增到2002年的250萬噸,增幅高達38.9%,主要消費領域集中在發電項目、建築工程等方面,如國內房地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汽車業、電網改造等。
面對這種大好的市場機遇,在中國黃金業界異軍突起、成效顯著的紫金人又一次顯出了其市場意識,他們決定藉助延伸資源鏈來延伸企業的產業鏈。紫金礦業目前正在加大生物提銅技術的工業化,正在加緊紫金山銅礦的開發,並加緊研究生物提銅的一些技術問題,以進一步提高企業陰極銅的質量。
紫金領導人說,黃金市場放開以及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紫金礦業與其他黃金企業一樣面臨著新的發展局勢。但他們認為,中國黃金行業走向國際市場還需要一個「過渡」。在這個過渡期中,企業應該進一步理清思路,選擇好自己的目標定位和發展戰略,為最終迎來黃金市場的全面開放做好最充分的准備。紫金礦業希望能夠和廣大同行加強聯系,增進合作,共同實現平穩過渡。
未雨綢繆,和衷共濟。
G. 聽說外匯公司都是騙人的,是不是真的啊
不一定。
目前市場很亂,騙子太多把市場作亂了。所以和其他行業一樣,品牌還是非常重要的,選擇品牌一些的正規平台。
H. 懂金融的幫幫忙,在線等!
中國金融機構的特點:
一、銀行產生和發展的主要過程及現代銀行體系建立的途徑
銀行是在商品生產和市場交易逐步發展的過程中產生與發展起來的,因而是經濟發展的產物。
在金屬貨幣出現以後,就出現了早期的金銀兌換、保管和匯兌業務,形成了早期的貨幣兌換商和錢在銀號等機構。如在歐洲的古希臘與古羅馬時期,就有了大量的金銀保管兌換與放貸的記載。但一直至漫長的中世紀結束前,這種錢庄業務一直停留在傳統的形式上。
二、銀行是一種特殊的企業,如何理解?
銀行是一種金融機構,也是一種企業。說它是企業,是因為它與一般的工商企業有共同之處。企業的共同特徵是:從事直接的經營活動,具有一定的資金,獨立核算,並通過經營活動獲取利潤。銀行具有企業部門的一切特徵,它是實現資本循環周轉的一個必要環節。
與其他企業相比,銀行又具有一般企業所不具備的特殊性,這些特殊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銀行的特殊利益。銀行的特殊利益大致可概括為兩個:①從行業特點得到的好處,即不需投入很多的自有資本即可進行經營活動,並可賺取可觀的收益。②從國家的干預以及與國家政權的密切關系中得到的好處。
2.銀行的特殊風險。銀行作為經營貨幣信用的特殊企業,它與客戶之間並非是一般的商品買賣關系,而是一種以借貸為核心的信用關系。這種關系在經營活動中表現為以信用為基礎,以還本付息為條件的借貸,即銀行以存款方式向公眾負債、以貸款方式為企業融資。銀行經營活動的這種特殊性,在激烈的競爭中產生特殊的風險:①信用風險,即借款人不能或不願意按期償還貸款而使銀行遭受損失的可能性。②來自資產與負債失衡的風險。③來自公眾信任的風險。④競爭的風險。
3.銀行的特殊作用。銀行的特殊作用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經濟發展在資金上的支配性作用。銀行經營的對象不是一般商品,而是一種特殊商品——貨幣資金。銀行的業務活動對貨幣資金在經濟部門之間的流動具有重要影響,進而影響國民經濟中各部門的發展。哪個部門能從銀行得到大量資金支持,哪個部門就有了發展優勢,反之,在競爭中就會處於不利境地。二是在國家對經濟的干預中發揮重要作用。國家通過銀行影響貨幣供給量、利率。貸款額度等經濟指標,進而實施對經濟的干預。
三、現代市場經濟國家金融體系的基本構成
與市場經濟制度相適應,現代市場經濟國家一般都擁有一個規模龐大、分工精細、種類繁多的金融機構體系,包括銀行性金融機構與非銀行性金融機構兩大類。其中,銀行性金融機構居支配地位。
銀行性金融機構按照其各自在經濟中的功能可劃分為商業銀行、中央銀行、專業銀行三種類型的銀行。它們所構成的銀行體系通常被稱為現代銀行制度。商業銀行是辦理各種存款、放款和匯兌業務的銀行,且是唯一能接受活期存款的銀行。中央銀行是在商業銀行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是一國的金融管理機構,被稱為「發行的銀行」、「國家的銀行」、「銀行的銀行」。專業銀行是集中經營指定范圍業務並提供專門性金融服務的銀行,包括:投資銀行、不動產抵押銀行、開發銀行、儲蓄銀行、進出口銀行等。現代銀行制度中,中央銀行處於核心地位,商業銀行居主導地位,其他專業銀行仍然有存在和發展的餘地。
非銀行金融機構是整個金融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其發展狀況是衡量一國金融體系是否成熟的重要標志之一。非銀行金融機構木以吸收存款作為其主要資金來源,卻以某種特殊方式吸收資金,並以某種特殊方式運用其資金,且從中獲取利潤。這類金融機構包括:保險公司、信用合作社、消費信用機構、證券公司、財務公司、信託公司。租賃公司等。
金融體系的分工與組成是在不斷變化的。長期以來大多數國家的金融機構體系中,商業銀行與非銀行金融機構有較明確的業務分工,如美國、英國等國30年代後採用的分業經營模式,就是以長短期信用業務分離,一般銀行業與信託業務分離,與證券業務分離為特點。80年代以來,金融機構的分業經營模式逐漸被打破,各種金融機構的業務不斷交叉,各種金融機構原有的差異日趨縮小,綜合性經營與多元化發展的趨勢日益明顯。
五、本世紀7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金融機構的發展呈現的趨勢
本世紀7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金融機構獲得了迅猛的發展,呈現出以下發展趨勢:
首先,銀行在業務上不斷創新,並向綜合化方向發展。金融機構、金融業務、金融工具等領域的創新更好地滿足顧客的需要;同時,商業銀行業務與投資銀行業務的結合促進銀行發展為;全能性商業銀行。其次,跨國銀行的建立使銀行的發展更趨國際化。各國銀行紛紛在國外設立分支機構,成立跨國銀行,並從事國際銀行業務及開拓境外金融業務。第三,按照《巴塞爾協議》的要求,重組資本結構和經營結構。國際清算銀行提出的這套國際金融市場主體的行為規范,為絕大多數西方發達國家的銀行所遵守。第四,兼並成為現代商業銀行調整的一個有效手段。尤其是進入90年代以來,西方銀行業內部更是不斷重組,以期適應形勢的變化與要求。第五,銀行性金融機構與非銀行性金融機構正不斷融合,形成更為龐大的大型復合型金融機構。傳統的分業經營模式逐漸被打破,各種金融機構的業務不斷交叉,各種金融機構原有的差異日趨縮小,形成多元化、綜合性經營的趨勢。
正確認識和把握西方國家金融機構的發展趨勢,還應分析這一趨勢的歷史背景與內在原因。
首先,70年代以來,經濟領域中,經濟自由主義在與國家干預主義的交戰中佔了上風。以美國、英國為代表的各國政府為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更好地發揮市場對經濟的作用,開始放鬆金融管制。這使得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日益加劇。激烈的競爭促使了許多新事物的產生:銀行不斷進行金融創新,並提供全方位服務吸引客戶;銀行業通過兼並帶來優勢互補,拓展業務領域,爭取廣泛客戶;分業經營向多元化、綜合性經營過渡。第二,新技術的出現,特別是電子通訊、信息處理、計算機廣泛應用於金融業,為金融創新以及跨國銀行的跨地區經營提供了支持。第三,隨著各國金融市場聯系日趨密切,各國銀行業運作規則的接軌、銀行業經營的監管、國際金融市場風險的防範問題也逐步提到議事日程。因此,產生了巴塞爾委員會等國際金融組織進行國際間協調與管理。
可見,上述發展趨勢有其客觀必然性。它促進了世界金融業的融合與發展,促進了國際間資金的流動,利於銀行提高經營效率,但同時也對金融風險的防範、國際銀行業的有效監管提出了新的課題。我國作為國際金融市場的參與者,應借鑒西方國家金融機構的發展趨勢,深化金融機構改革,提高銀行業競爭實力,推動我國金融國際化的進程。
六、我國的金融體系經歷了哪些調整與改革?從其演變過程中,如何理解社會經濟條件對金融機構體系形成的影響?
我國目前的金融體系是以中央銀行為核心、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多種金融機構並存的格局。這一體系的形成,經歷了以下幾個過程:
1.改革開放前的「大一統」模式下的金融體系。這是一種高度集中的、以行政管理辦法為主的單一的國家銀行體系。其特點是:①在銀行設置上,全國只有中國人民銀行一家辦理全部銀行業務,下設眾多分支機構,遍布全國,統攬一切銀行信用。②人民銀行集貨幣發行和信貸業務於一身,既執行中央銀行職能,又兼辦普通銀行的信貸業務。
2.1979一1982年的金融機構體系。打破長期存在的人民銀行~家金融機構的格局,恢復和建立了獨立經營的專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人民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與人民銀行一起構成了多元化銀行體系。
3.1983~1993年的金融機構體系。1983年起在金融機構方面進行了如下改革:決定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專設中國工商銀行,承辦原來人民銀行負責的信貸及城鎮儲蓄業務;增設交通銀行等綜合性銀行,廣東發展銀行等區域性銀行;設立一些非銀行金融機構,如中國人民保險公司。
國際金融機構在加強國際合作,發展世界經濟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表現在:①提供短期資金,緩解國際收支逆差,這在定程度上緩和了國際支付危機。③提供長期建設資金,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③調節國際清償能力,應付世界經濟發展的需要。④穩定匯率,促進世界貿易增長。
當然,目前的國際性金融機構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貸款條件比較嚴格,貸款利率不斷提高,加重發展中國家的支付困難。一些國際金融機構在發放貸款時附加條件,干預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政策和發展規劃。
隨著國際性金融機構的不斷改革與完善,它們在國際經濟和國際金融領域中將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國外金融機構特點:
同國外投資銀行數百年的發展相比較,中國的投資銀行業只有短短的十幾年的歷史。兩者相比,從發展歷程、組織結構、發展狀況、資本規模等各個方面來講都有著不同之處。現在中國的投資銀行業還處於十分不成熟的階段,無論從業務質量、數量、人員素質、業務創新能力,還是抗風險能力等許多方面都根本無法同國際大型投資銀行相提並論,另外,由於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歷史很短,有關投資銀行業的法律環境和制度環境也都正處於有待完善的階段。
國際投資銀行發展歷程的特點
經歷了數百年發展的國際投資銀行,現在已經十分成熟,尤其是美國的投資銀行發展模式,現在已經成為國際上發展投資銀行的通用模式。國際投資銀行發展有著鮮明的特點。
2.1 政府引導、法制建設在投資銀行的發展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縱觀歐美投資銀行的發展史,投資銀行方面的立法直接影響了投資銀行的業務創新和組織結構變遷,政府的支持和引導使投資銀行能夠多次度過難關。以美國為例,國會於1933年通過的《證券法》、《格拉斯--斯蒂格爾法》,1934年頒布了《證券交易法》,這一系列立法對投資銀行業務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強化了信息披露制度,改革了證券發行方式,促進了二級市場的規范化。。其中《格拉斯--斯蒂格爾法》在投資銀行界立法方面具有跨時代的意義,他規定了投資銀行分業經營的模式,帶來了美國銀行業歷史上最的革命,挽救了在1929——1933年大危機瀕臨滅亡的美國投資銀行,造就了新一代美國投資銀行群體。可以肯定的說,如果沒有《格拉斯--斯蒂格爾法》,就不會又投資銀行業今天的輝煌。1975年美國取消了證券經紀固定傭金制度,競爭導致傭金收入大幅減少,投資銀行被迫大力開展其他創新業務,政府的引導再次誘發了投資銀行業業務創新革命,利率期貨、利率期權、資產證券化等金融產品得到迅速發展。為投資銀行抵禦市場不確定性沖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80年代美國頒布了《存款機構放鬆管制機構法》、《金融機構重組、復興和強化法》,實施了「證券交易委員會415條款」(SEC Rule 415)。放鬆了對市場和機構的管制,美國投資銀行業重新走向混業;增強了美國投資銀行的國際競爭力,大批投資銀行機構整合,出現了摩根斯坦利添惠,花旗-旅行者集團等超級投資銀行。其實,不僅僅在美國,歐洲、日本、東亞各國的投資銀行發展過程都包含了法律和政府制度的支持,法律環境的建設對投資銀行的發展來講是至觀重要的,沒有完善法律體系和制度基礎的投資銀行體系一定是漏洞百出的,從巴林銀行的倒閉我們就可見一般。
2.2資本規模化、服務專業化、業務多樣化是投資銀行發展的主線
在投資銀行發展的初始階段,由於是混業經營,很少有投資銀行考慮資本的風險;投資銀行業務也大多數集中在證券承銷和證券交易上,很少有創新業務出現;但隨著世界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投資銀行業的競爭加劇,加上各國法律環境和政策環境的變革,國際資本市場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1975年,美國率先進行了證券交易所改革。隨後,英國和日本也分別推行了被稱為「金融大爆炸」的金融體制改革,自由化成為投資銀行業發展的主題。交易手續費自由化、行業進入自由化、資本交易自由化成為國際資本市場的發展潮流。
證券改革和自由化大大促進了證券市場的發展,同時,作為證券市場最重要的中介機構,投資銀行所面臨的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例如,雖然在1982—1996年美國標准普爾500種股票價格指數上升了6倍,但由於手續費的競爭,10年內英美兩國股票交易傭金下降了40%,債券交易傭金下降了25%--50%。在這種情況下,投資銀行開始不斷開發並拓展創新贏利業務以補貼其他業務,促進了證券業務多樣化的發展,根據對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會員1975—1996年收入結構變化的情況調查,20年間會員原有業務收入:手續費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由51%降至15%,承銷收入由14%降到9%。而新業務中:基金收入由1%上升到4%,資產運用由0%上升到4%,兼並收購、私募配售等證券關聯收入由2%上升至39%;創新業務在總收入中所佔的比例在大幅提高。
另一方面,競爭的加劇導致投資銀行的風險在進一步擴大,為了增加抗風險能力,各國的投資銀行都在不斷地增加資本規模,自1980年至今,美國9家大型投資銀行的資本增長了10倍以上。1980年美國投資銀行業的總資產為640億美元,1988年就達到4760億美元;競爭的加劇同樣引起了投資銀行服務的專業化進程,市場對優秀的證券經紀人、證券分析師的需求日益增大,客戶對投資銀行的服務要求越來越專業,服務質量的高低已經成為投資銀行發展客戶和拓展業務的關鍵條件之一。投資銀行要降低經營風險,增大抗風險能力,就必需將擴充規模、提高服務質量和擴大業務范圍作為其發展的主線。
三 國際投資銀行的發展趨勢
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後,國際投資銀行業的發展出現了一些新的趨勢, 尤其過去三、五年,國際投資銀行的發展變化用日新月異、一日千里來描繪一點不為過。國際投資銀行的發展趨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重新走向混業經營
1933年、1934年美國開始的分業管理的格局一直持續了五十多年。雖然《格拉斯--斯蒂格爾法》的頒布為美國投資銀行業的發展提供了穩定的法律基礎,但隨著國際投資銀行的快速發展,其缺點逐步顯現出來:投資銀行立足的證券市場充滿了風險,隨著金融工具的日益復雜,金融風險也相應增加。投資銀行在捕捉高贏利的同時,也面臨著高風險對其安全性的巨大挑戰。盡管投資銀行可以設計很多技術手段來規避風險,但從本質上講,投資銀行最缺乏的還是資本金;另外,人們開始對《格拉斯--斯蒂格爾法》進行反思,20世紀80年代,美國對1929—1933的大危機進行了重新認識,認為當時銀行倒閉的罪魁禍首並非混也經營,而是貨幣供應減少和銀行資本充實率太低。另外,歐洲許多混業經營的投資銀行成功的經營也使《格拉斯--斯蒂格爾法》的權威性受到了挑戰。
在這種情況下,發達國家紛紛以立法的方式確認混業經營模式:1986年 英國實行「金融大爆炸」,在英國銀行業實行了自由化;1989年歐共體發布「第二號以行業務指令」,明確規定了歐共體內部實行全能銀行制度;在日本,1992年頒布的《金融制度修正法》,同樣也允許投資銀行的混業經營。
實際上,國際投資銀行界早已經開始了從分業經營到混業經營的過度。1986年,美國的高盛公司接受了日本的住友銀行9億美元的投資,投資銀行與商業銀行分業經營界線開始改變。後來JP.摩根開始申請先做高等級的投資債券,再做高收益債券,又申請做股票承銷。現在,JP.摩根已經與一般的綜合性的投資銀行沒有什麼區別。1996年所羅門兄弟公司收購了僅次於美林的零售商斯密司巴尼。而它自己又被美國旅行者保險集團收購,旅行者收購所羅門後,又與花旗銀行合並,現在花旗-旅行者集團是金融巨無霸。現在無論全球任何一個地方的消費者,走進花旗-旅行者集團,無論從銀行開戶、支票、信用卡、人壽保險、財產保險、股票發行、買賣債券、買共同基金,一攬子服務全提供,它的發展成為混業經營的一個很重要的標志。
1999年美國國會通過了《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廢止了《格拉斯--斯蒂格爾法》,使得美國混業經營模式也從法律上得以確認。2000年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又正式批准大通曼哈頓銀行以35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J.P.摩根投資銀行,從而合並成為當今美國規模最大的投資銀行,資產總額將達到6620億美元。如果大通曼哈頓銀行收購J.P.摩根投資銀行最終能夠成功,上述兩家華爾街上最知名的企業合並將成為真正的「金融超市」。
3.2規模化
現在國際市場是由為數不多的大型券商占據主導地位,它們構成了證券業的龍頭與支柱。從20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美國前十名投資銀行的資本額,由佔全行業的三分之一增長到三分之二,早在1990年,美國就已經有5家資本超過20億美圓的投資銀行,英、德、法、日等國的證券業亦是如此。如今的投資銀行資產規模更加龐大,國際上大的投資銀行資產規模普遍高達千億美元,權益資本也達到了幾十億、幾百億。特別是近年來金融業兼並重組不斷,更是造就了不少的金融巨無霸。表一是基於綜合資本評出的世界十大投資銀行的基本情況。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現在國際投資銀行的資本資產規模之大是驚人的。
3.3集中化
無論是原始的投資銀行,還是現代投資銀行,都經歷了一個由小到大、由弱變強、由分散到集中的發展過程。在日本,1949年有1152家證券公司,到1977年只剩下257家。美國的美林、摩根斯坦利、所羅門兄弟等超級投資銀行幾乎都是通過兼並聯合形成的。20世紀90年代以後,美國投資銀行兼並聯合呈加速之勢,規模也越來越龐大。1997年2月,摩根斯坦利與添惠公司合並,創造了一個總市值210億美元的特大型投資銀行;同年9月,旅行者集團收購所羅門兄弟公司,並與史密斯·邦尼公司合並成為僅次於美林、高盛、摩根斯坦利的華爾街第四大投資銀行;1998年4月,花旗銀行與旅行者集團合並,最近大通曼哈頓銀行以35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J.P.摩根投資銀行,成為當今美國規模最大的投資銀行,資產總額達到6620億美元。西方投資銀行兼並聯合的直接後果是整個行業的高度集中。
3.4現代化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信息在經濟社會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信息收集、甄別、處理、傳遞與利用的速度和能力正日益成為企業發展的決定性要素之一。與此相適應,為了謀求和建立未來強大的市場競爭能力,投資銀行管理和運營的信息化浪潮正悄然興起。另一方面,證券業是一個大量應用高科技信息技術的產業,隨著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投資銀行的技術裝備和服務手段也越來越現代化。其日益先進的交易系統和通信系統不僅使得證券的發行、交易等業務突破了營業部的時空界限而得以遠程實現,而且更加迅捷和准確。尤其是Internet的廣泛普及和電子商務的興起帶來了證券交易方式的巨大變革,網上交易成為現實,人們通過網際網路就可以實現股票行情的實時接收與交易。由於其高效、安全、方便以及低廉的交易成本、信息成本、營運成本,網上交易在國外發展十分迅猛。
3.5業務多樣化
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技術手段的進步、金融管制的放鬆、金融自由化的興起以及國際資本市場一體化的發展,西方投資銀行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除傳統的證券承銷、經紀和自營業務以外,西方投資銀行還深入到並購重組、資產管理、投資咨詢、項目融資、風險投資、金融衍生工具等諸多領域,多種業務齊頭並進,異彩紛呈。 在80年代以前,承銷和經紀始終作為投資銀行最重要、利潤來源最多的部門,但作為傳統業務,其市場分割基本上已成定局,也就是說,這個領域的競爭彈性已經非常小。所以,90年代各投資銀行又得把開創新的業務領域作為自己生存和發展的突破口。這些業務為投資銀行在90年代賺取了遠遠超過傳統業務利潤的巨額利潤。表二和表三是美林和摩根斯坦利1997年的主要收入分布表。從表中可以看出,傭金、自營和承銷等傳統業務的收入只佔30%左右,而各種創新業務的收入已經超過50%。
3.6分工的專業化
國際投資銀行在逐漸走向規模化、業務經營多樣化的同時,不同的投資銀行在業務的主營方面仍然各有專攻。混業經營並不代表每一個投資銀行都必須經營所有的投資銀行業務,競爭的進一步激烈也使得各投資銀行必須找到自己的優勢業務,在此基礎上才能兼顧其他業務的發展。例如,佩韋伯在美國牢牢占據了私人客戶投資服務領域,所羅門兄弟公司在美國最知名是做政府債券、資產抵押債券,Ameritrade ,E-Trade和嘉信(Charles Schwab)在網上證券交易方面擁有優勢,而美林則成為最大的證券零售商。分工的專業化促進了投資銀行業服務水平的提高。
3.7全球化
在世界經濟高度一體化的今天,全球金融市場已經基本上連成了一個再不可簡單分割的整體。與此相適應,投資銀行已經徹底地跨越了地域和市場的限制,經營著越來越廣泛的國際業務,成為全球投資銀行。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世界各大投資銀行紛紛向海外擴張,紐約、倫敦、巴黎、東京、日內瓦等金融中心接納了大批國外投資銀行分支機構。到了20世紀90年代,投資銀行的國際化進程明顯加快,許多大投資銀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國際投資銀行。它們的全球業務網路趨於完善,國際業務規模迅速膨脹,並且擁有大量國外資產。許多投資銀行都成立了管理國際業務的專門機構,如摩根斯坦利的財務、管理和運行部(Finance Administration and Operation Division),高盛的全球協調與管理委員會(The Global Compliance and Control Committee)等。也正是投資銀行國際業務的高額利潤支撐了大型國際投資銀行的迅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