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期貨發展歷史
⑴ 原油期貨的簡介
石油期貨就是以遠期石油價格為標的物品的期貨,是期貨交易中的一個交易品種。
由期貨交易所統一制定,以原油為標的的標准化合約。
eg: NYMEX於1983年推出輕質低硫原油期貨合約。
IPE於1988年6月23日推出國際三種基準原油之一的布倫特原油期貨合約。
新加坡交易所(SGX)於2002年11月2日正式推出了中東迪拜石油期貨合約。
20世紀70年代初發生的石油危機,給世界石油市場帶來巨大沖擊,石油價格劇烈波動,直接導致了石油期貨的產生。石油期貨誕生以後,其交易量一直呈現快速增長之勢,已經超過金屬期貨,是國際期貨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石油期貨合約之中,原油期貨是交易量最大的品種。目前世界上交易量最大,影響最廣泛的原油期貨合約共有3種: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的輕質低硫原油即WTI(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期貨合約,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IPE)的BRENT(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合約,以及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SIMEX)的DUBAI(迪拜原油)期貨合約。
其他成品油期貨品種還有餾分油、無鉛汽油、瓦斯油、取暖油、燃料油、輕柴油等。
國際原油實貨交易主要採取基準價+/-貼水的計價方式,WTI、BRENT、DUBAI等期貨交易價格經常被用作基準價。舉CME的WTI期貨合約為例,其規格為每手1000桶,報價單位為美元/桶,價格波動最小單位為1美分。西半球出產的原油主要掛靠WTI計價,包括美國的ANS(阿拉斯加北坡原油)、墨西哥的MAYA(瑪雅原油)、厄瓜多的ORIENTE(奧瑞特原油)、委內瑞拉的SANTA BARBARA(聖芭芭拉原油)和阿根廷的ESCALANTE(埃斯克蘭特原油)。掛靠BRENT的主要是西歐、地中海和西非地區出產的原油,比如俄羅斯的URALS(烏拉爾原油)、利比亞的SARIR(薩里爾原油)和奈及利亞的BONNY LT(博尼輕質原油)。掛靠DUBAI的主要是中東地區出產的原油。而遠東地區出產的原油交易主要掛靠MINAS、CINTA、DURI等地區性的基準油種。
⑵ 原油期貨為什麼如此被重視
原油波動大,另外受各國政策影響大,賺錢效應明顯,全球交易,下游需求也大,下游廠家做對沖需求也大,做對沖往往不怎麼關注信息和技術,交易者容易賺錢
⑶ 從哪兒能查到石油期貨歷史價格1990年至2000年
1986年初——1999年初,國際原油價格基本上穩定在20美元/桶之下運行,只是在1990年9——10月間,油價出現過瞬間暴漲,並首次突破40美元/桶,但兩個月後很快又滑落至20美元/桶之下;1998年底1999年初,國際原油價格曾一度跌至10美元/桶以下。2000年,國際原油價格曾短時間內沖至30美元/桶上方,但很快又跌落至20美元/桶之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8870f5101014yqo.html
⑷ 什麼是中國石油期貨的發展
中國在1993年,曾相繼開辦了上海石油交易所、北京石油交易所,並在廣州聯交所掛牌交易石油期貨。其中,上海石油交易所推出的標准期貨合約有4個品種。1994年以後,國家對期貨市場進行清理整頓,這幾個石油期貨市場先後停止交易。2001年以來,我國期貨市場進入規范發展的新階段。上海期貨交易所確立了以市場化程度最高的燃料油期貨為突破口建立我國石油期貨市場的目標。經國務院同意,中國證監會於2004年4月上旬,批准上海期貨交易所上市燃料油期貨品種,並於8月25日開始上市交易。上海燃料油期貨上市的最初幾年,交易活躍,價格影響力不斷提升,經濟功能逐步發揮。2009—2010年,單日總成交量曾高達百萬手,單日總持倉量達幾十萬手。但隨著燃料油政策環境和消費結構的改變,燃料油期貨市場活躍度有所下降。
圖9.1紐約商品交易所
⑸ 哪些國家發行了原油期貨
算上上海能源交易所推出的原油期貨,目前全世界有12個國家或地區推出了自己的原油期貨,分別是:
紐約商品交易所NYMEX的WTI原油;
洲際交易所ICE的布倫特原油;
迪拜商品交易所DME的阿曼Oman原油;
印度大宗商品交易所MCX的WTI、布倫特原油;
印度國家商品及衍生品交易所的布倫特原油;
日本的東京工業品交易所TOCOM的中東原油;
俄羅斯交易系統股票交易所的布倫特,Urals原油;
新加坡商品期貨交易所SMX的WTI原油;
泰國期貨交易所TFEX的布倫特原油;
阿根廷的羅薩里奧期貨交易所ROFX的WTI原油;
南非約翰內斯堡證券交易所JSE的原油;
以及上海能源交易所INE推出的中質含硫原油;
這其中最有影響力的兩個市場是紐交所與洲際交易所的品種
⑹ 有關原油期貨比較典型的幾個認識誤區
原油期貨比較典型的幾個認識誤區:
認識誤區之一:中國作為原油生產、消費和進口貿易大國,原油期貨市場一經推出就必然會取得成功。
美國、英國的原油期貨市場成為全球主要原油價格的定價基礎並非偶然。美國是全球第一大原油消費國和生產國,曾經一度是第一大原油進口國;英國是歐洲大國中唯一有一定原油產量的國家,並且是歐洲消費和進口大國。我國是亞太地區唯一的既是原油生產、消費大國,又是原油進口貿易大國,2016年我國原油依存度超過65%,這的確是建設原油期貨市場的基本條件。但是,也有一組數據值得關註:自1974年以來,各國約有近50次以上試圖推出石油期貨的努力,成功率大約是20%。具體到亞洲原油期貨合約,日本、新加坡和印度都曾經嘗試過,但均沒有成功。據統計,在過去15年,世界各期貨交易所針對亞洲市場上市過的原油期貨相關品種共有16個,目前只剩下3個品種,個別慘淡經營,這反映了原油期貨市場的復雜性和嚴酷性。
經過總結分析,筆者對發展原油期貨市場有三點認識:一是原油期貨市場是建立在開放、競爭的石油市場格局基礎上的,一個成功的期貨市場是一個高度競爭性的市場,有大量的買者和賣者,沒有一個市場參與者或參與者聯盟能夠有足夠的壟斷力量,對商品的供給或需求在短期或中期施加足夠的控制。通常從比例上說,成功的期貨合約要求最大的5家公司所佔的市場份額低於50%,最大的10家公司所佔的市場份額低於80%。二是有影響力的、成功的原油期貨市場,必須依賴發達的現貨市場。活躍度是評價期貨市場運行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標准,高交易量是期貨市場套期保值和價格發現的基礎。場外交易不僅可以活躍市場,還有促進場內交易體系和法規制定更完善、鼓勵金融創新等作用。成功的期貨品種關鍵在於有現貨市場的支撐,這恰恰是中國原油市場,尤其是自產原油市場的短板。三是原油期貨市場的推出和運行可以發揮許多的作用,例如增加國際競爭力、促進石油市場化改革、保護相關企業利益、維護石油安全等,但是也會帶來境外資金流入和投機風險。搞好原油期貨市場,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和金融市場及其他衍生品市場、貨幣市場和外匯市場聯動形成復雜而有機的生態系統,必須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構建多層次的金融市場體系,推進石油金融一體化。
認識誤區之二:原油期貨市場應該將主要國產原油作為合約標的油種。
一些學者認為,我國原油期貨市場首先應該將我們自產的原油,例如大慶原油、長慶原油,作為期貨合約標的,以提高中國原油的影響力和話語權,繼而增加中國原油的價值。這樣的一種觀點其實忽略了期貨市場的本質和基本條件。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一是自產原油納入期貨交易,必須開放整個中國原油市場,這並不符合國家油氣體制運行和改革現狀,也會給國內原油市場結構帶來根本性的沖擊。而交易中東原油則只需開放原油進口權,符合油氣市場改革與趨勢。二是原油期貨的推出主要是為了實現套期保值和價格發現功能。對比自產原油和進口原油的比例、數量、效益以及對企業乃至國民經濟的影響,進口原油的套期保值和價格發現要求顯得更為迫切,而自產原油由於主要用於一體化國家石油公司直營煉廠,更加易於控制和管理。三是在原油物性指標上,草案中的原油期貨合約標的為中質含硫原油,基準品質為API度32,含硫量1.5%。而大慶原油屬於中質Ⅰ類油,API度為31.88,含硫量為0.1%;長慶原油API度為32.2,含硫量為0.11%,這兩種國產原油的含硫指標與標的合約的差距較大。因此,如果將自產原油納入期貨合約標的,其象徵意義可能會大於實際意義,實際風險可能會大於預期收益。
認識誤區之三:期貨合約標的油種上市交易,其價值一定會回歸上漲,只要其價值回歸、價格上漲,就一定有利於石油企業的發展和國家利益。
首先,期貨市場交易不能保證價格上漲。眾所周知,紐約商品交易所是美國公司,受美國政府監管,其國際資本的流向和持倉對於美國監管部門而言,就如同美聯儲看自己的賬簿一樣簡單方便,其石油市場的所謂話語權就是服務於美國國家戰略的工具。即便這樣,根據WTIBRENT價差倒掛現象可以看出,由於WTI交易比較局限在北美甚至美國本土,雖然其品質優於BRENT,但2011年以來價格倒掛已成常態。國內自產原油成為期貨標的後,就算不考慮運輸貼水的因素,也未必能夠較目前國內定價產生較大程度的溢價。
其次,如果堅持把自產原油納入期貨合約標的,必將面臨兩個問題,即期貨價格過高或過低,兩種情況均存在風險,需要積極應對和防範。套期保值者和投資者共同組成了原油期貨市場,其中套期保值者是通過對沖交易來轉移生產經營風險,投資者是從價格波動中獲取利潤。如果境外投資者投機性炒作造成投機過度,市場波動將加大,期貨價格過高,不僅無法體現其價格發現功能,真實反映現貨市場的供求關系,而且對於中國石油、中國石化這樣的一體化石油公司而言,產銷平衡和價格傳導矛盾將十分突出,加之資源稅的增加,整體效益不僅不會增加,而且極有可能還會降低。對於國民經濟來說,一旦投機行為過度,引起期貨市場價格波動過大,會對我國基礎能源、化工等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形成沖擊,影響國民經濟穩定,有形成系統風險的概率。另一種極端情況,如果投資者參與意願有限,造成期貨市場缺乏流動性,價格過低,套期保值者不能正常轉移價格風險,合作品種甚至可能會失敗退市。
認識誤區之四:推出原油期貨市場,就意味著取得了原油定價權。
根據石油發展史、世界原油價格演變過程和期貨、現貨價格回歸分析,建立石油期貨市場並不意味著取得原油定價權。在國際市場上,擁有了石油期貨市場、開設了相關合約交易、吸引了數百個國際資本的參與者並不代表就獲得和掌握了石油市場的話語權。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印度的石油期貨市場。
在我國原油市場尚未完全放開的背景下,為了減緩原油期貨市場對我國石油經濟的沖擊,首先從我國進口原油中選取幾種佔比較大的中質含硫基準油形成混合原油標的,形成我國原油期貨市場的基本框架,盡快形成市場化交易,有利於為國內關聯廠商提供一個反映真實價格信息的窗口,實現價格發現功能和滿足企業套期保值的需要。同時也可把國內原油市場的實際供求關系反映到國際市場上,直接和間接影響國際定價。更為重要的是,這樣一種分步式和漸進式安排,既可以倒逼國內油品市場化改革的進程,推動國內原油、成品油市場化改革深化,又能給國內原油市場改革提供一個相對寬松的緩沖和調整時間,不斷積累石油期貨和現貨市場的管理和運營經驗,持續推動油品市場化改革進程,提高中國石油市場的國際影響力。
⑺ 原油期貨是什麼時候興起的
國內直到現在都還沒有原油期貨交易平台,黑多黑平台就是鑽了這個空子,明明是非法的現貨平台,只是打著期貨的旗號。
⑻ 期貨市場的發展簡史
隨著現代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勞動生產力的極大提高,國際貿易普遍開展,世界市場逐步形成,市場供求狀況變化更為復雜,僅有一次性地反映市場供求預期變化的遠期合約交易價格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商品經濟的發展,而要求有能夠連續地反映潛在供求狀況變化全過程的價格,以便廣大生產經營者能夠及時調整商品生產,以及迴避由於價格的不利變動而產生的價格風險,使整個社會生產過程順利地進行,在這種情況下,期貨交易就產生了。
最初的期貨交易源於16世紀的日本,大阪。在日本的大米市場得到了發展。直到19世紀,仍是日本獨有,後來漸漸被全世界效仿。
1848年美國芝加哥的82位商人為了降低糧食交易風險,發起組建了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CBOT的成立,標志著期貨交易的正式開始。1865 年,CBOT 推出了標准化合約並實行了保證金制度;1882 年,CBOT 開始允許以對沖方式免除履約責任; 1925 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結算公司( BOTCC )成立,同時規定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所有交易都要進入結算公司結算。至此,真正現代意義上的期貨交易開始形成。
期貨交易的產生,不是偶然的,是在現貨遠期合約交易發展的基礎上,基於廣大商品生產者、貿易商和加工商的廣泛商業實踐而產生的。1833年,芝加哥已成為美國國內外貿易的一個中心,南北戰爭之後,芝加哥由於其優越的地理位置而發展成為一個交通樞紐。到了19世紀中葉,芝加哥發展成為重要的農產品集散地和加工中心,大量的農產品在芝加哥進行買賣,人們沿襲古老的交易方式在大街上面對面討價還價進行交易。這樣,價格波動異常劇烈,在收獲季節農場主都運糧到芝加哥,市場供過於求導致價格暴跌,使農場主常常連運費都收不回來,而到了第二年春天穀物匱乏,加工商和消費者難以買到穀物,價格飛漲。實踐提出了需要建立一種有效的市場機制以防止價格的暴漲暴跌,需要建立更多的儲運設施。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穀物生產地的經銷商應運而生。當地經銷商設立了商行,修建起倉庫,收購農場主的穀物,等到穀物濕度達到規定標准後再出售運出。當地經銷商通過現貨遠期合約交易的方式收購農場主的穀物,先儲存起來,然後分批上市。當地經銷商在貿易實踐中存在著兩個問題:他需要向銀行貸款以便從農場主手中購買穀物儲存,在儲存過程中要承擔著巨大的穀物過冬的價格風險。價格波動有可能使當地經銷商無利可圖甚至連成本都收不回來。解決這兩個問題的最好的辦法是未買先賣,以遠期合約的方式與芝加哥的貿易商和加工商聯系,以轉移價格風險和獲得貸款,這樣,現貨遠期合約交易便成為一種普遍的交易方式。
然而,芝加哥的貿易商和加工商同樣也面臨著當地經銷商所面臨的問題,所以,他們只肯按比他們估計的交割時的遠期價格還要低的價格支付給當地經銷商,以避免交割期的價格下跌的風險。由於芝加哥貿易商和加工商的買價太低,到芝加哥去商談遠期合約的當地經銷商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去尋找更廣泛的買家,為他們的穀物討個好價。一些非穀物商認為有利可圖,就先買進遠期合約,到交割期臨近再賣出,從中盈利。這樣,購買遠期合約的漸漸增加,改善了當地經銷商的收入,當地經銷商支付給農場主的收入也有所增加。 1848年3月13日,第一個近代期貨交易所-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成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成立之初,還不是一個真正現代意義上的期貨交易所,還只是一個集中進行現貨交易和現貨中遠期合約轉讓的場所。
在期貨交易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兩次堪稱革命的變革,一是合約的標准化,二是結算制度的建立。1865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實現了合約標准化,推出了第一批標准期貨合約。合約標准化包括合約中品質、數量、交貨時間、交貨地點以及付款條件等的標准化。標准化的期貨合約反映了最普遍的商業慣例,使得市場參與者能夠非常方便地轉讓期貨合約,同時,使生產經營者能夠通過對沖平倉來解除自己的履約責任,也使市場製造者能夠方便地參與交易,大大提高了期貨交易的市場流動性。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在合約標准化的同時,還規定了按合約總價值的10%繳納交易保證金。
隨著期貨交易的發展,結算出現了較大的困難。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起初採用的結算方法是環形結演算法,但這種結算方法既繁瑣又困難。1891年,明尼亞波里穀物交易所第一個成立了結算所,隨後,芝加哥交易所也成立了結算所。直到現代結算所的成立,真正意義上的期貨交易才算產生,期貨市場才算完整地建立起來。因此,現代期貨交易的產生和現代期貨市場的誕生,是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生產社會化的內在要求。
從1848 年到 20 世紀 70 年代,期貨市場的交易品種主要是商品期貨,他們可以分為以小麥、玉米、大豆等為代表的農產品期貨;以銅、鋁、錫、銀等為代表的金屬期貨和以原油、汽油、丙烷等為代表的能源期貨三大類型。
上世紀 70 年代,利率、股票和股票指數、外匯等金融期貨相繼推出,而美國長期國債期貨期權合約於 1982 年 10 月 1 日 在 CBOT 的上市,又為其他商品期貨和金融期貨交易開辟了一方新天地。
中國期貨市場的發展情況
我國的期貨市場發展開始於20世紀80年代末,主要經歷了以下幾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方案研究和初步實施階段(1988-1990年)
1990年10月,中國鄭州糧食批發市場經國務院批准,以現貨交易為基礎,引入期貨交易機制,作為我國第一個商品期貨市場正式啟動。
第二個時期:迅猛發展階段(1990-1993年)
到 1993 年下半年,全國期貨交易所達 50 多家,期貨經紀機構近千家,期貨市場出現了盲目發展的跡象。
第三個時期:治理整頓時期(1993-1998)
1993年11 月,國務院發出了《關於制止期貨市場盲目發展的通知》,1994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批轉國務院證券委《關於堅決制止期貨市場盲目發展若干意見的請示》,開始對期貨交易所進行全面審核,到1998年,14 家交易所重組調整為大連商品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三家;35個期貨交易品種調減為12個;兼營機構退出了期貨經紀代理業,原有的294家期貨經紀公司縮減為180家左右。
1999年9月,一個條例、四個管理辦法的正式實施,構建了期貨市場規范發展的監管框架。這樣,在經過幾年較大力度的結構調整和規范整頓,以《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及四個管理辦法為主的期貨市場規劃框架基本確立,中國證監會、中國期貨業協會、期貨交易所三層次的市場監管體系已經初步形成,期貨市場主體行為逐步規范,期貨交易所的市場管理和風險控制能力不斷增強,期貨投資者越來越成熟和理智,整個市場的規范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
在清理整頓過程中,我國期貨市場交易量有了比較大的下滑,但是從2000年開始,期貨市場逐步走出低谷。上海期貨交易所目前已經成為亞洲最大,世界第二的銅期貨交易中心,2003年的成交量達到11166.29萬噸, 10年內增長了50多倍。大連商品交易所的大豆期貨品種的交易量在2003年達到了2818.80萬噸,已經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大豆期貨交易中心,成交量僅次於美國的CBOT 。
2004 年1月31日 ,國家發布了《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了穩步發展期貨市場,對期貨市場的政策也由規范整頓向穩步發展轉變。證券公司和上市公司紛紛參股期貨公司,使期貨行業獲得新的資金流入。大米、股指期貨等新品種也即將推出。在我國加入WTO 、融入國際經濟大家庭之際,作為發現價格和規避風險的重要金融工具,期貨市場將對中國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發揮其無可替代的作用。
⑼ 紐約原油期貨是那一年月日開始設立和交易的
上世紀70年代初發生的石油危機帶來巨大沖擊,石油等能源產品價格劇烈波動,直接導致了石油等能源期貨的產生。
1、1978年11月上市取暖油期貨合約
2、1982年上市含鉛汽油期貨合約,1986年被無鉛汽油期貨合約取代;
3、1986年上市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WTI)期貨合約
4、1990年上市天然氣期貨合約
NYMEX,IPE是最具影響力的能源產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