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期權結算介紹
❶ 期貨期權的其他內容
期貨期權是對期貨合約買賣權的交易,包括商品期貨期權和金融期權。一般所說的期權通常是指現貨期權,而期貨期權則是指「期貨合約的期權」,期貨期權合約表示在到期日或之前,以協議價格購買或賣出一定數量的特定商品或資產期貨合同。期貨期權的基礎是商品期貨合同,期貨期權合同實施時要求交易的不是期貨合同所代表的商品,而是期貨合同本身。如果執行的是一份期貨看漲期權,持有者將獲得該期貨合約的多頭頭寸外加一筆數額等於當前期貨價格減去執行價格的現金。如果執行的是一份期貨看跌期權,持有者將獲得該期貨合約的空頭頭寸外加一筆數額等於執行價格減去期貨當前價格的現金。鑒於此,期貨期權在實施時也很少交割期貨合同,不過是由期貨期權交易雙方收付期貨合同與期權的協議價格之間的差額而引起的結算金額而已。
❷ 期權的結算公式
C: 期權合理價格;
S: 標的證券當前價格;
E: 期權的行權價格;
T:期權行權日日期;
t:使用公式當時的日期;
r:連續復利計的無風險利率 ;
標的證券連續復利回報率的年度波動率。
期權定價公式:布萊克-斯科爾斯公式
參考:http://www.dongao.com/zckjs/cg/201501/216194.shtml
❸ 期權無負債結算是什麼意思我說的是期權交易!不是期貨!期權究竟如何進行無負債結算
你買的上漲 你行權的時候下跌了,你就把你的權利金虧損了,你最多虧損你的權利金
❹ 期貨知識:期權合約的結算價格是怎麼計算的
上交所在每個交易日收盤後向市場公布期權合約的結算價格,作為計算期權合約每日日終維持保證金、下一交易日開倉保證金、漲跌停價格等數據的基準。
原則上,期權合約的結算價格為該合約當日收盤集合競價的成交價格。但是,如果當日收盤集合競價未形成成交價格,或者成交價格明顯不合理,那麼上交所就會考慮期權交易的多重影響因素,另行計算合約的結算價格。即根據同標的、同到期日、同類型其他行權價的期權合約隱含波動率,推算該合約隱含波動率,並以此計算該合約結算價。
此外,期權合約最後交易日如果為實值合約的話,由上交所根據合約標的當日收盤價格和該合約行權價格,計算該合約的結算價格;期權合約最後交易日如果為虛值或者平值合約的話,結算價格為0。
期權合約掛牌首日,以上交所公布的開盤參考價作為合約前結算價格。合約標的出現除權、除息的,合約前結算價格按照以下公式進行調整:新合約前結算價格=原合約前結算價格×(原合約單位/新合約單位)。除權除息日,以調整後的合約前結算價作為漲跌幅限制與保證金收取的計算依據。
❺ 2017年期貨資格後續培訓《期權基本知識介紹》求答案
第一題:B
第二題:對
第三題:B
第四題:B
第五題:正確答案是「以上全皆不正確」
❻ 什麼是期貨期權
❼ 期權的結算類型有哪些方式
1.股票結算方式 :股票類結算方法的基本要求是:期權費必須立即以現金支付,並且只要不對沖部位,就無法實現盈虧。這種結算方法主要用在股票期權和股票指數期權交易中,期權合約的結算與標的資產的結算程序大致相同。 2.期貨類結算方法:期貸類結算方法與期貨市場的結算方法十分相似,也採用每日結算制度。期貨市場通常採用這樣的結算方式。
❽ 介紹期貨與期權
與期貨交易都以遠期交割的合同為標的物,防止市場變動,可提供價格保護。兩者主要區別在於:
期貨交易的標的是商品期貨合同;期權交易的標的是一種權利。
期貨交易是雙向合同,除非在交割期以前平倉,否則雙方均有履約的義務;期權交易是一種單向合同,只賦予買方決定是否執行合同的權利,賣方只能聽從於買方的決定。
期貨價格每時都在變動,每天都有盈虧發生,由於實行逐日結算制度,交易雙方因價格變動而發生現金流轉;期權交易的履約價格事先已確定,合約價格則是買方所付的期權費,在指定的期限內不再改變,不到期交易雙方不發生現金流轉。
期貨交易雙方均有履約義務,故均需交納保證金;期權交易買方只交期權費;賣方有履約責任,需交保證金。
期貨交易不需付出現金,僅付少量的保證金,到期交割才付款,而絕大多數交易者在到期前都平倉了結,因此它不屬現金交易;而期權交易需付比期貨交易保證金多的現金作期權費,因而貼近現金合同。
❾ 期貨期權的介紹
期貨期權(Options on Futures)是對期貨合約買賣權的交易,包括商品期貨期權和金融期貨期權。一般所說的期權通常是指現貨期權,而期貨期權則是指「期貨合約的期權」,期貨期權合約表示在期權到期日或之前,以協議價格購買或賣出一定數量的特定商品或資產的期貨合同。期貨期權的基礎是商品期貨合同,期貨期權合同實施時要求交易的不是期貨合同所代表的商品,而是期貨合同本身。如果執行的是一份期貨看漲期權,持有者將獲得該期貨合約的多頭頭寸外加一筆數額等於當前期貨結算價格減去執行價格的現金。
❿ 期貨與期權的經濟功能
本質上,期貨是一種場內標准化義務合約,而期權則是一種場內標准化權利合約,交易的是在特定時間內的交易權利,比期貨市場更為靈活。而中國期貨、期權市場出現時間較短,需要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