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對沖用股指期權還是期貨
㈠ 可否舉例解釋什麼是股指期貨對沖
一.1997年,索羅斯的量子基金大量拋售泰銖,買入其他貨幣,泰國股市下跌,泰國政府無法再維持聯系匯率,經濟損失慘重。而該基金卻大大獲利。除了泰國,香港等以聯系匯率為維持貨幣價格的國家與地區都遭受對沖基金的挑戰。港府把息率大幅調高,隔夜拆息達300%,更動用外匯儲備1200億港元大量購入港股。最後擊退炒家。
金融學上,對沖(hedge)指特意減低另一項投資的風險的投資。它是一種在減低商業風險的同時仍然能在投資中獲利的手法。一般對沖是同時進行兩筆行情相關、方向相反、數量相當、盈虧相抵的交易。行情相關是指影響兩種商品價格行情的市場供求關系存在同一性,供求關系若發生變化,同時會影響兩種商品的價格,且價格變化的方向大體一致。方向相反指兩筆交易的買賣方向相反,這樣無論價格向什麼方向變化,總是一盈一虧。當然要做到盈虧相抵,兩筆交易的數量大小須根據各自價格變動的幅度來確定,大體做到數量相當。
二.假如你在10元價位買了一支股票,這個股票未來有可能漲到15元,也有可能跌到7元。你對於收益的期望倒不是太高,更主要的是希望如果股票下跌也不要虧掉30%那麼多。一種可能的方案是:你在買入股票的同時買入這支股票的認沽期權,例如這里的認沽期權可能是「在一個月後以9元價格出售該股票」的權利;如果到一個月以後股價低於9元,你仍然可以用9元的價格出售,期權的發行者必須照單全收;當然如果股價高於9元,你就不會行使這個權利(到市場上賣個更高的價格豈不更好)。由於給了你這種可選擇的權利,期權的發行者會向你收取一定的費用,這就是期權費。
原本你的股票可能給你帶來50%的收益或者30%的損失。當你同時買入執行價為9元的認沽期權以後,損益情況就發生了變化,可能的收益變成了:
(15元-10元-期權費)/10元
而可能的損失則變成了:
(10元-9元+期權費)/10元
潛在的收益和損失都變小了。通過買入認沽期權,你付出了一部分潛在收益,換來了對風險的規避。
期權又稱為選擇權,指在未來一定時期可以選擇買賣的權利,是買方向賣方支付一定數量的金額(指權利金)後擁有的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或未來某一特定日期以事先約定好的價格(指履約價格)向賣方購買或出售一定數量的特定標的物的權利,但不負有必須買進或賣出的義務。
三.例如,2011年11月底開始,PVC現貨價格開始上漲,節前備貨將逐步開啟,PVC消費企業預計這種趨勢將會持續,且未來亦有PVC消費計劃,由於廠房庫存空間有限,現在不宜大批采購,且大批采購佔用大批流動資金,不利於企業正常生產運營,而且倉儲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但是後期企業確需PVC原材料,到時候不得不高價采購,提高企業生產成本,壓縮利潤。由於存在PVC期貨,企業可以在期市上進行買入套保,鎖定成本。具體操作步驟如下:2011年11月下旬,預期現貨價格將上漲,且期貨市場亦呈現上揚走勢,該PVC消費企業於24日在期貨市場以6580元/噸的價格買入300手V1205,此時現貨市場價格為6450元/噸。
1個月以後,現貨市場價格如期上漲至6600元/噸,若沒有期貨市場的操作,則企業生產成本將上升,但此時期貨價格亦上漲,企業在買入現貨1500噸的同時,可以以相對高價對期貨進行平倉。
期貨主要是以某種大宗產品如棉花、大豆、石油等及金融資產如股票、債券,股票指數等為標的標准化可交易合約。因此,這個標的物可以是某種商品(例如黃金、原油、農產品),也可以是金融工具
㈡ 股票 股指期貨 股票期權 三者的異同
股票是一種有價證券,是股份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向出資人公開或私下發行的、用以證明出資人的股本身份和權利,並根據持有人所持有的股份數享有權益和承擔義務的憑證。股指期貨是指以股價指數為標的物的標准化期貨合約,雙方約定在未來的某個特定日期,可以按照事先確定的股價指數的大小,進行標的指數的買賣。股票期權,是指一個公司授予其員工在一定的期限內(如10年),按照固定的期權價格購買一定份額的公司股票的權利。所以從概念上來看,股票期權是屬於公司激勵制度的一種,而股票和股指期貨說到底都是一種有價證券。而不同之處在於股票需要上漲投資者才能獲利,而股指期貨不論漲跌投資者都是可以獲利的。
證券之星問股
㈢ 怎麼用期權對沖股市風險,用ETF
ETF期權是指交易雙方就未來買賣ETF達成的合約,其中一方有權在未來某個時間以約定的價格買入或者賣出約定數量的標的ETF。從目前國內期權上市進程來看,ETF期權明顯被排在前面,這對中國金融市場意義重大,未來價值投資的趨勢可能成為中國的主流。
當然,對於ETF期權而言,目前當務之急就是在當前股市風格切換背景下的對沖持有小盤股或者成長股的「黑天鵝」風險。由於當前排上日程包的ETF期權只有上證50ETF、上證180ETF,標的仍然是大盤藍籌股居多,機構投資者可能還會面臨和滬深300股指期貨類似的問題。
不過,由於ETF期權採用實物交割,因此通過ETF期權構建現貨空頭相對於股指300期貨更具有優勢。另外,從對沖成本來看,ETF期權的資金成本相對較低,另外通過對ETF期權頭寸調整相對方便。最重要的是,滬深300期貨可以和上證50ETF或者上證180ETF期權共同構建相當於現貨的空頭,因此未來上證50ETF和上證180ETF期權在規模大盤股和小盤股背離的「黑天鵝」風險方面有很積極的作用。
實際上,海外市場的對沖基金風格非常多樣,能夠採用的衍生品類別也非常豐富,它們往往通過幾條衍生品產品線實現風險對沖,基礎的對沖工具包括股指期貨及期權、股票期貨及期權。因此,除開期權各項優勢,單純從策略多樣化的角度,未來ETF期權在化解股指期現套利、對沖阿爾法策略缺陷方面的作用都是很有必要。
㈣ 怎樣用期權做股指的對沖,舉一個具體例子,總滬深300指數
2015年上交所上市第一個境內期權上證50ETF期權,五年來運行平穩有序、市場規模逐步增加,投資者參與積極理性,經濟功能穩步發揮。
近期,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即將同時推出300期權產品,這是近5年來場內股票期權首次增加標的,股票期權市場也將由此進入發展新階段。
那麼,這三種期權產品各自有哪些主要不同呢?我們進行逐一分析:
本文共931字,預計閱讀時間3分鍾
1、標的不同。上交所滬深300ETF期權標的為華泰柏瑞滬深300ETF,代碼為510300。深交所滬深300ETF期權標的為嘉實滬深300ETF,代碼為159919。中金所300指數期權標的為滬深300指數,代碼為000300。
2、合約單位不同。上交所、深交所300ETF期權對應的合約單位為10000份,即1張期權合約對應10000份300ETF份額,按12月2日收盤價,對應標的名義市值約為3.9萬元。中金所300指數期權合約單位為每點人民幣100元,按12月2日收盤價,1張期權合約對應標的名義市值為38.4萬元。
因標的及合約單位不同,1張300指數期權平值合約的價格要大大高於的300ETF平值期權。
3、到期月份不同。滬深300ETF期權對應月份為4個,即當月、下月及隨後兩個季月,與現在50ETF期權月份一致。中金所300指數期權對應合約月份為6個,即當月、下兩個月及隨後三個季月,比滬深300ETF期權多出了2個月份。
4、交割方式不同。滬深300ETF期權交割方式為實物交割,行權時發生300ETF現貨和現金之間的交割。中金所300指數期權為現金結算,不發生實物交割,扎差計算盈虧後,以現金結算方式交收。現金結算相比實物交割更為便利。
5、買賣類型不同。滬深300ETF期權多了備兌開倉、備兌平倉,可以在持有300ETF同時備兌開倉降低成本,偏好持有現貨的投資者更適合滬深300ETF期權。300指數期權則沒有備兌策略。
6、到期日不同。滬深300ETF期權到期日為每個月的第四個星期三。中金所300指數期權到期日為股指期貨一致,為每個月的第三個星期五。到期日也即當月合約的最後交易日、行權日。
7、流動性不同。3個期權品種單日的未來交易量、交易金額肯定會存在差異,但目前均未上市還無法評估,投資者未來可以選擇流動性較好品種進行交易。
更多細節對比,請查看下方表格:
附表:滬深300ETF期權、300指數情況差異對比表
△ 點擊查看高清大圖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對所述證券買賣的意見。投資者不應以本文作為投資決策的唯一參考因素。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㈤ 什麼是股指期貨的對沖股市系統性風險
對沖就是 股指以後不會暴跌 機構不會大量賣出股票 出手手中的籌碼 直接用一小部分錢做空股指就可以了 然後高位賣掉部分股票
中國股市的5.30和1987年的美國股災---燒掉了全球GDP的1/4,這些都是經典的股票市場系統性風險爆發帶來的股災,如果再次出現我們有辦法避免它嗎?
根據權威數據連續三年測算,中國股市個股風險只維持在15%左右,而市場系統性風險卻高達40%.系統性風險必將始終伴隨中國股市.
股指期貨這樣的金融衍生品,在本質上就是為了給市場內的機構投資者提供化解市場系統性風險的對沖工具.由於股指期貨和約設計的特殊性,其隱含的特定風險無法完全鎖定.從套期保值的技術角度來看,商品期貨,利率期貨,和外匯期貨的套期保值者,都可以在一定的期限內,通過建立現貨與期貨合約數量上的一致性,交易方向上的相反性來徹底鎖定風險.現在市場在上沖到接近6000點的時候,已經積聚了足夠多的系統性風險.如果這個時候沒有股指期貨產品,我們可以想像以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依然會 和過去一樣面臨者兩難的抉擇:要不冒著牛市中的系統性風險繼續加倉或者持有現有的股票,要不就只能甘願踏空而將大量股票出手.
由於盼望已久的股指期貨遲遲不能推出,基金在這樣的牛市行情中進行一級資產配置的方法,只能是調整股票和債券等其他投資工具在全部資產配置中的比重,這樣做的結果是成本高,運作周期長,風險大.比如,如果主力基金現在看空大盤,也只能減持手中持有的股票.這種最原始的資產配置方法效率低下,成本高.如果這是存在股指期貨,基金就可以通過賣出股指期貨,快速靈活地實現資產配置,使暴露的風險敞口便捷地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調整.
對於散戶投資者而言,現在的股指期貨可能因為標的和約的規模過大而不適合他們規避風險,但從另一方面來講,有了股指期貨之後,股指期權的出台就為期不遠了,相關研究已經在銅期權上展開了.
下面是期現貨價格操縱的兩種模式:其一,買入(賣出)指數合約-->拉高(打壓)指數期貨價格-->指數期貨價格升高(降低)-->賣出(買入)指數期貨合約進行平倉.其二買入(賣出)現貨成份股-->拉高(打壓)指數期貨價格-->拉高(打壓)現貨價格-->賣出(買入)現貨.
韓國股市KOSIP200股指期貨衍生出來的股指期權,已經成為其國內眾多散戶最為青睞的產品.該期權除了成就了韓國衍生品市場的全球交易量第一,更重要的是還為韓國眾多的散戶提供了一種切實有效的風險對沖工具.
(需要指出的風險是,一方面由於股指期貨標的物的特性,使完全意義上的期貨與現貨見的套利保值成為不可能,因而風險將一直存在.另一方面還要注意股指期貨的結算風險.由於股指期貨只能按5%的現金交割,所以不可能以對應股票完成結算.綜合這兩方面來看,機構投資者在結算時將面臨兩種選擇:一種因為現金不夠只能被迫割肉平倉;另一種是因為為了追加保證金只能拋出手中的股票套現支付,這樣勢必會造成資金成本過高.)
㈥ 股指期權和股指期貨有什麼區別
1、性質不同
股指期貨,英文簡稱SPIF,全稱是股票價格指數期貨,也可稱為股價指數期貨、期指,是指以股價指數為標的物的標准化期貨合約,雙方約定在未來的某個特定日期,可以按照事先確定的股價指數的大小,進行標的指數的買賣,到期後通過現金結算差價來進行交割。
股指期權就是判斷股指期貨的漲跌,只需要付一定的權利金,如果判斷正確,可以賣出權利,獲得權利金收益,或者行使權利,買入股指期貨,平倉後獲得股指波動差價的利潤;判斷損失權利金。
2、特點不同
股指期權相對其他期權來說具有風險小(最大虧損是權利金),盈利大(行使權利後的期貨差價)的特點。
除了金融衍生產品的一般性風險外,由於標的物自身的特點和合約設計過程中的特殊性,股指期貨還具有一些特定的風險。
3、保證金制度不同
期貨交易,無論是賣方還是賣方,都需要一定的保證金作為抵押。期權交易中,期權買方不受保證金制度拘束,保證金僅對期權賣方有所要求。
㈦ 股指期貨與期權的區別是什麼
期權就是給你一個在未來以一定價格買賣一定數量標的物的權利
期貨買賣的是未來的標的物 期權買賣的是未來的權利
到期之後你可以行權也可以放棄這種權利
打個比方 我跟你簽一個合同 一個月後以1塊一瓶的價格買入1000瓶礦泉水
交給你百分之一的保證金10塊
一個月之後 如果礦泉水價格我有利我就行使權力 買入礦泉水
如果價格低於0.99價格對我不利我就可以選擇放棄這10塊的保證金 直接到市場上去買
㈧ 股指期貨的對沖機制
股指期貨對沖是指利用股指期貨市場存在的不合理價格,同時參與股指期貨與股票現貨市場交易,或者同時進行不同期限、不同(但相近)類別股票指數合約交易,以賺取差價的行為。股指期貨套利分為期現對沖、跨期對沖、跨市對沖和跨品種對沖。
金融學上,對沖(hedge)指特意減低另一項投資的風險的投資。它是一種在減低商業風險的同時仍然能在投資中獲利的手法。一般對沖是同時進行兩筆行情相關、方向相反、數量相當、盈虧相抵的交易。行情相關是指影響兩種商品價格行情的市場供求關系存在同一性,供求關系若發生變化,同時會影響兩種商品的價格,且價格變化的方向大體一致。方向相反指兩筆交易的買賣方向相反,這樣無論價格向什麼方向變化,總是一盈一虧。當然要做到盈虧相抵,兩筆交易的數量大小須根據各自價格變動的幅度來確定,大體做到數量相當。
㈨ 個股期權和股指期貨有何區別
2015年上交所上市第一個境內期權上證50ETF期權,五年來運行平穩有序、市場規模逐步增加,投資者參與積極理性,經濟功能穩步發揮。
近期,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即將同時推出300期權產品,這是近5年來場內股票期權首次增加標的,股票期權市場也將由此進入發展新階段。
那麼,這三種期權產品各自有哪些主要不同呢?我們進行逐一分析:
本文共931字,預計閱讀時間3分鍾
1、標的不同。上交所滬深300ETF期權標的為華泰柏瑞滬深300ETF,代碼為510300。深交所滬深300ETF期權標的為嘉實滬深300ETF,代碼為159919。中金所300指數期權標的為滬深300指數,代碼為000300。
2、合約單位不同。上交所、深交所300ETF期權對應的合約單位為10000份,即1張期權合約對應10000份300ETF份額,按12月2日收盤價,對應標的名義市值約為3.9萬元。中金所300指數期權合約單位為每點人民幣100元,按12月2日收盤價,1張期權合約對應標的名義市值為38.4萬元。
因標的及合約單位不同,1張300指數期權平值合約的價格要大大高於的300ETF平值期權。
3、到期月份不同。滬深300ETF期權對應月份為4個,即當月、下月及隨後兩個季月,與現在50ETF期權月份一致。中金所300指數期權對應合約月份為6個,即當月、下兩個月及隨後三個季月,比滬深300ETF期權多出了2個月份。
4、交割方式不同。滬深300ETF期權交割方式為實物交割,行權時發生300ETF現貨和現金之間的交割。中金所300指數期權為現金結算,不發生實物交割,扎差計算盈虧後,以現金結算方式交收。現金結算相比實物交割更為便利。
5、買賣類型不同。滬深300ETF期權多了備兌開倉、備兌平倉,可以在持有300ETF同時備兌開倉降低成本,偏好持有現貨的投資者更適合滬深300ETF期權。300指數期權則沒有備兌策略。
6、到期日不同。滬深300ETF期權到期日為每個月的第四個星期三。中金所300指數期權到期日為股指期貨一致,為每個月的第三個星期五。到期日也即當月合約的最後交易日、行權日。
7、流動性不同。3個期權品種單日的未來交易量、交易金額肯定會存在差異,但目前均未上市還無法評估,投資者未來可以選擇流動性較好品種進行交易。
更多細節對比,請查看下方表格:
附表:滬深300ETF期權、300指數情況差異對比表
△ 點擊查看高清大圖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對所述證券買賣的意見。投資者不應以本文作為投資決策的唯一參考因素。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㈩ 最近用買入認沽期權代替股指期貨做現貨對沖如何
可以 有這么做的,尤其是這些天股市行情不好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