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入看漲期權賣出期貨策略
Ⅰ 買入看漲期權 買入期貨盈虧分布圖
買入看漲期權是指購買者支付權利金,獲得以特定價格向期權出售者買入一定數量的某種特定商品的權利。當投資者預期某種特定商品市場價格上漲時,他可以支付一定的權利金買入看漲期權。
交易者可以買人與之相關的期貨合約的看漲期權,一旦商品或資產價格上漲,可以履行看漲期權,以較低的執行價格買入期貨合約。
然後按上漲的價位高價賣出期貨合約獲利,在彌補所支付的權利金後還有盈餘,這部分盈餘可以彌補因價格上漲高價購進商品所帶來的虧損;也可以直接將期權高價賣出,獲得權利金收益,這均可起到保值的作用。
如果商品或資產價格沒有上漲而是下跌了,交易者可以放棄履行期權,這只會帶來很少的權利金的損失,該損失可以由低價購進商品或資產的收益所彌補。
與直接在期貨市場買人期貨合約進行套期保值相比,這種交易方式風險小,交易靈活。對交易者來說,買入看漲期權實際上相當於確立了一個最高的買價,在鎖定了風險的同時也可以保證交易者能夠得到價格下跌帶來的好處。
Ⅱ 看漲期權和看跌期權的買入和賣出的區別
給你換個角度解釋一下
做股票,只能賺上漲一個方向的錢
做期貨,可以賺漲跌兩個方向的錢
期權呢,他有四個方向…
先說買方,買漲就是漲了賺錢,買跌就是跌了賺錢。但是看反了虧損最多就是虧權利金,是有限的。
再說賣方,就是和買方博弈的人。買方者賺的就是賣方虧的。所以就是反過來就賺買方人看錯虧的那些權利金。如果買方看對了,那賺多少錢你都得為他支付。
要說這四個具體怎麼用,那就說來話長了……
Ⅲ 仔細解釋賣出一個看漲期權和買入一個看跌期權的區別
1、權利金不同:
賣出看漲期權一方得到權利金;買入看跌期權一方支付權利金。
2、風險不同:
賣出看漲期權承擔無限風險(風險不可控制);買入看跌期權只承擔有限的風險(如果價格上漲,不行權即可,損失的只是權利金)。
(3)買入看漲期權賣出期貨策略擴展閱讀:
損益分析
一、賣出看漲期權損益平衡點
如果投資者賣出一張7月份到期的執行價格為27元、以萬科股票作為標的、看漲的股票期權,收取權利金30元。
賣出看漲期權損益平衡點的計算公式為:損益平衡點=看漲期權的執行價格+收取的權利金/100。
根據公式,該投資者的損益平衡點為:27.3元=27元+30元/100。
二、示例分析
根據賣出期權的實值條件:履約價格大於相關資產的當前市價,即X>S0。當萬科股票價格(S0)在到期日高於27.3元(X),即X 在到期日,萬科股票價格為28元,如果行使期權合約,投資者的收益為(27元-28元)×100+30元=-70元。
當萬科股票價格在到期日位於27.3元之下27元之上,如果看漲期權被行使,投資者獲得部分利潤。比如: 在到期日,萬科股票價格為27.2元,如果行使期權合約,投資者的收益為(27元-27.2元)×100+30元=10元。
當萬科股票價格在到期日位於27元之下,賣出看漲期權不被行使,則投資者所能得到的最大利潤為權利金30元。 由以上分析可見,此種策略的潛在的利潤是有限的,而虧損是無限的。
Ⅳ 賣出看漲期權的交易策略
賣出看漲期權是投資者對後市不看漲,且下跌成分居多,屬於溫和看空的交易策略,所以,選擇賣出看漲期權的時機,最好是在投資者預估至到期日,標的物價格將處於小跌格局或認為標的物價格根本不可能到達損益平衡點。比如,9月1日,一投資者賣出1000手(1噸/手)CF511C14200,收取權利金為68元/噸,此時賣出的看漲期權損益平衡點14200+68=14268。
情景1:最佳狀況——標的物果真下跌。至到期日期貨價格處於損益平衡點之下,則獲利。最大獲利點是期貨價格跌破或處於執行價格之下。
期貨價格下跌可分為急跌、緩跌(或以盤代跌)。造成期貨價格急跌,可能是某一重大利空因素發生。賣出看漲期權後,期貨價格出現急跌,對投資者來說有喜有憂。喜的是只要期貨價格位於損益平衡點之下,就可賺取全部權利金;憂的是,就算大跌特跌,最大收益也只是權利金那麼多。比如,上述的看漲期權,即便期貨價格一直維持在14000以下,最大收益=68×1000=68000元
情景2:次佳狀況——標的物出現緩跌。只要至到期日,期貨價格處於底部支撐或形成狹窄振盪格局,基本上應有小幅獲利。但是,如果投資者選擇平倉,則獲利將很小。
如果說,投資者不想太早平倉,又希望能提高獲利,此時可以:(1)搭配賣出較低執行價格的看跌期權;(2)搭配賣出同一執行價格的看跌期權。
情景3:最差狀態——標的物不跌反漲。如果處於緩漲,為避免損失無限擴大,除非平倉出局,否則,應採取穩健的做法進行避險。選擇平倉,條件應該是投資者認為短線緩漲,已明顯看出多頭主力的意圖。反之,如果投資者認為上漲只是曇花一現,至到期日還會下跌,此時可搭配買進看漲期權或期貨多單。
由於賣出看漲期權屬於風險比較大的策略,按照正常情況,在損益平衡點之上應設立止損點,一旦急漲,就可以停損出場。
Ⅳ 賣出看漲期權和賣出看跌期權的區別
期權是一種選擇權,是持有者付出一定成本而獲得的,在某個時間段內,以雙方約定的價格購買或者出售一定數量的某項資產的權利。區別如下
看漲期權:就是價格漲了才買,賦予期權持有人在價格到期前,以執行價格購買標的資產的權利。
例如:執行價格為80元的甲公司股票2月份到期的歐式看漲期權(只允許其持有者在到期日當天執行的期權。此外,還有美式期權,就是允許股票持有人在期權合約到期日或者到期日前任何時間執行的期權。還有其他期權,暫不展開討論),賦予了持有者在到期日以80元價格購買甲公司股票的權利。如果看漲期權的執行價格低於當前股市的市價,則看漲期權處於實值狀態;如果看漲期權的執行價格高於當前股市的市價,則看漲期權處於虛值狀態;看漲期權的執行價格等於當前股市的市價,則看漲期權處平價狀態。
看跌期權,標的資產價格跌了才買,與上述的看漲期權相反。賦予期權持有者在到期日或之前以確定的執行價格出售某種資產的權利。
例如:執行價格為70元乙公司的股票是在2017年3月份到期的歐式看跌期權,就賦予其持有者在到期日以70元價格出售乙公司股票的權利!如果看漲期權的執行價格高於當前股市的市價,則看漲期權處於實值狀態;如果看漲期權的執行價格低於當前股市的市價,則看漲期權處於虛值狀態;看漲期權的執行價格等於當前股市的市價,則看漲期權處平價狀態。
拓展資料
空頭看跌期權真正的風險來自於目前市場價值和敲定價格之間的差異再減去你賣出看跌期權所獲得的權利金。這就告訴了人們一個賣出無保護看跌期權時的保守投資准則:如果風險水平被權利金抵扣後的價格你認為是這支股票的合理價格,那麼賣出無保護看跌期權就是穩妥的,不過必須是你情願以此價格購買股票。一旦空頭看跌期權履約,你可以只是持有股票,等待價格反彈,或者通過賣出有保護看漲期權彌補賬面虧損。關鍵是,在有些情況下,即使你是一個保守型投資者,你仍然也可能想要賣出無保護看跌期權。
考慮一下這種情況,股價的下跌已經成為整個市場范圍內價格下跌的一部分。你相當確定在不久的將來價格會反彈;但是考慮到公司的基本面、每股收益、分紅歷史以及每股賬面有形價值,當前的價格水平是相當低廉的。在這種情況下,你可能不會立刻買入股票,因為你有兩個關於期權的選擇。你可以投資看漲期權,以期從價格反彈中獲利,但這需要資金的投入;或者你可以賣出無保護看跌期權並得到權利金。資金流入總是比流出要好,不過作為賬戶上資金增加的代價,你也要承擔履約的風險。不管怎樣,只要你非常確信價格在不久的將來會上漲,此時賣出無保護看跌期權就比其他時候面臨著更低的風險。例如,當股價已經急劇上漲,賣出看跌期權同買入看漲期權一樣是個魯莽的不合時機的決定。我們認為價格會以某一特定方式運行,並且當我們發現超買和超賣的情況時,適時選擇期權策略是值得信賴的。這些情況都為選擇期權交易時機創造了機會,並且無保護看跌期權可以通過構造而帶來更大的機會,而相伴的風險卻相對較低。
Ⅵ 「買入看漲期權」,「賣出看漲期權」,「買入看跌期權」,「賣出看跌期權」的區別
簡而言之,言而簡之。
假如,以A公司自身股票為標的。假如,2012.2.2,股票市值每股50元,看漲期權,以每股51元,5000打包給B公司(裡面有行權時間,比如2012.5.2)。而看跌期權,是A公司以自身股票為標的,前面條件一樣,以每股48元,5000股從B公司買入(重點哦,從B公司買入,不是A公司自己賣出)。
後期發生的事,比如上面看漲期權,如果行權時,市價每股53元,那B公司行權,開心的從A公司以行權價51元每股購入5000股,當然也可以市場將此期權售出等3種方式(不提了);行權時價格價格如果低於51元每股,B公司還必須以51元購入,就不開心了,他可以選擇不行權,損失的就是購買這個期權的價格。看跌期權同理。只不過公司換過。
還有,以棉花期貨價格等等等為標的的看漲期權、看跌期權。
Ⅶ 買入看漲期權的交易策略
假定你在關注幾只不同的股票,你相信隨著時間的逝去都有增值的潛力。問題是市場最近一直非常波動,你不能確定是不是選股的好時機。這種常見的狀況即便對於保守型投資者也難決斷。基本面支持長線看好,即使如此,你也不能確定一支股票的短期走勢。每年的周期變化,外部的經濟力量還有市場和區間走勢都會影響你何時作出決定。在這種環境下,買入長期股票期權要比買入股票有意義得多。作為最初的風險分析,你不可能損失超過長期股票看漲期權的權利金成本,因此初始的市場風險是較低的。同時,在看漲期權中持有多頭頭寸,你將獲得在到期前的任何時候買進100股標的股票的權利(但不是義務)。如果長期看漲股票期權還有30個月到期,從現在到那時,很多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風險就是股票市場價值不會增長,或者,即使會增長,其增長幅度不能足夠抵消時間價值的成本和充分肯定投資的正確性。有一種解決方法,你可以通過賣出同一股票的看漲期權來減少買入長期看漲期權的成本,只要賣出的看漲期權先於買進的看漲期權到期。或者,只要賣出的看漲期權的敲定價格高於買入的看漲期權的敲定價格,就不會有市場風險。例如,你買了30個月後到期的敲定價格為50美元的看漲期權,接著你賣出了一個21個月後到期的敲定價格為55美元的看漲期權。如果股票市場價值上升,賣出的敲定價格為55美元的看漲期權會履約,你會很滿意地將你的看漲期權多頭履約,交易獲利500美元(55美元賣,50美元買)。
或者,如果賣出的看漲期權到期,可以用其他月份的看漲期權替換。在這種「有保護的期權」頭寸下的一種可能的情況是:賣出看漲期權的時間價值降低,可以獲利平倉並換手成另一期權。只要記住法則——較高的敲定價格,較早的到期日。同時,空頭頭寸的數量不超過多頭頭寸的數量,你就可以如願地賣出有保護的空頭頭寸。基於標的物的理想價格變動,從賣出看漲期權獲得權利金能夠償還整個長期股票期權頭寸的成本是完全有可能的。 這里沒有肯定,但卻是可能的。
中國某進口公司預計四個月後要支付500000美元貨款,現有外匯是瑞士法郎,即期匯價USD1=SF1.3220,四個月遠期匯價USD1=SF1.3050。若瑞士法郎升值,該公司可直接在四個月後的即期市場上買入美元;若美元升值,該公司沒有保值措施就有虧損風險。最後該公司買入一筆看漲期權以應變,全額為500000美元,協定匯率USD1=SF1.3000,到期日定為9月4日,期權價格USD1=SF0.02。 現假定到期日的即期匯率用x表示,則該公司包括期權費在內的瑞士法郎凈支出成本C表示如下: (1)C=500000×1.3000+500000×0.02=660000 當x>1.3000,表明美元匯率上漲,該公司行使期權,按協定匯價買入美元,得以保值。 (2)C=500000 x+500000 ×0.02=500000 x+10000 當x≤1.3000,表明瑞士法郎升值,該公司放棄行使期權,直接從市場上即期買入美元,從而獲得匯價向有利方向變動的好處。
可見,該公司通過付出一定的期權費,在匯價不利時(美元上漲)可以避免未保值時的較大損失,達到元期外匯保值的目的,固定外匯成本;而在匯價有利時,又可以克服遠期外匯保值的局限,隨市場行情的變化,獲得較大的市場收益。
2004年結束,全球大部分股票市場皆獲得升幅。美國標准普爾500指數上升9%,日經平均指數亦升7.6%,而恆生指數則為大贏家,全年升13%。然而,踏入2005年,恆生指數表現不濟,首周跌去近550點。目前,大市窄幅上落,期指收市跌21點,全日波幅只有95點;而現貨成交仍超過230億港元。(千金難買牛回頭 我不需再猶豫)。
從技術走勢看,本周大跌確認了雙頂的形成。14375點水平將是重要阻力區域,而頸線13780點已失守,大市將先在此水平反復,雖然有機會反彈,並上試裂口13970點水平,但仍認為大市重上14000點的機會較低,反而會在13500至13800點上落。
從中期上升軌看,本月支持水平約在13500點,估計此水平的支持力度較大。我們暫不建議在恆指跌近此水平時造淡,反而要留意在此水平建立支持平台。(剖析主流資金真實目的,發現最佳獲利機會!)。
目前,50天線失守,短線策略應以造淡為主導。短線可用頸線13780為參考,低於之下造淡;以50天線為止損參考。若配合技術轉淡訊號,大家可考慮短線入市造淡,目標看13500/550點。
期權策略方面,亦可配合中期上升軌道13500水平入市部署造好。因為期權是一種中期投資工具,應用時不受短期波動影響,而恆生指數仍然在中期上升通道內運行。一日未跌穿中期上升軌,期權策略亦不應部署造淡,反而可在大市接近上升下軌時,部署中期好倉。
操作方法是買入一些3個月期以上的看漲期權。若恆指跌低於13600點,建議買入3月份14400看漲期權,估計期權金約為120點。若今次短期調整完成,恆指將繼續在中期上升通道內運行。若指數反彈至14800點,可平掉此期權好倉獲利。但若估計錯誤,最多隻賠掉120點期權金加手續費,並無其他風險存在,所以期權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投機工具來捕捉一個中期升浪或跌浪,希望大家多應用。
Ⅷ 期貨市場中的買進建倉,賣出平倉,賣出建倉,買進平倉,能否對應的理解為,期權交易的買入看漲期權,賣出
無論是期貨還是期權,交易方向對應制度都一樣,買入多頭倉位,當然是看漲,賣出空頭倉位,當然是看跌。建倉和平倉是反方向的了結頭寸。
Ⅸ 關於期貨知識賣出看跌期權
你問的是圖片中的第8題吧?為了()可以考慮賣出看躍期權。 這題明顯是多選題,正確答案你已經知道了是嗎?AD是嗎? D很明顯是對的,不用細說了。A為什麼選呢?如下:
賣出看躍期權是做義務方,當期權被行權時,投資者有義務按行權價格買入一定數量的標的證券。正常多數情況,義務方被行權意味著損失,或收入不理想。但有一種非常經典的情況,被行權正是義務方希望的,這種情況就是A,就是交易者本來就是想買入標的證券, 賣出看躍期權被行權,正好買入標的證券,目的達到了。
這里,肯定有人有疑問,賣出看躍期權被行權時,意味著標的證券的市場價格低於行權價,如果不賣期權,直接去證券市場上去買,不是更劃算? 的確,如果你想買入的數量不多,是這種情況。但適用上邊A的情況,是非常非常大量的買入需求,特別是希望控股等情況。 如果大量在二級市場買入標的證券,肯定會帶動價格上漲,真的買足需要的數量時,總成交價已很高了。 還有,希望控股等情況,希望秘密進行,大量去市買上買股票,費時費力,行蹤就暴露了,控股目的不一定能達成。
還有,大買家,對標的證券都有自己的估值,他們以行權價賣出看跌期權,就是判斷好了,這個價格合適,自己願接受,如果市場價格真的降到行權價被行權,自己也願意。如果沒被行權,還掙取了權利金,都是有利。
好了,說的不少了,可以理解了吧? A這種情況還有很多股市上的故事,據說巴菲特就用過。
Ⅹ 買入看漲期權、賣出看漲期權、買入看跌期權、賣出看跌期權這四種交易模式分別適合什麼行情
在上漲和下跌兩種趨勢中,操作模式完全不同
當市場處於上漲趨勢中,應買入看漲期權,賣出看跌期權;相反,如果市場處於下跌趨勢中,應買入看跌期權,賣出看漲期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