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同一個品種為什麼有不同合約
❶ 期貨同一品種各個合約價格為啥不同
月份不同價格也不同,
比如3月的小麥供應量跟7月的小麥供應量肯定不一樣;
庫存費用,
遠月產品要多存幾個月,價格一般高些;
資金流入量大、交易頻繁的主力合約和其它合約肯定有差別;
交易所保證金比例變化,
臨近交割月,交易所提高保證金比例,炒手一般就退出了,價格會發生變化
❷ 為什麼同一種期貨的不同合約持倉量相差很多
因為遠近合約不同,建議你交易流動性好、市場化程度較高、成交活躍的月份,這樣方便進出
❸ 為什麼同一品種不同時間的期貨合約成交量持倉量相差巨大
因為有的屬於主力合約,比如白糖1月,5月和9月因為消費量巨大,所以持倉巨大,是主力合約。
如果持有合約到期沒有平倉,那就要參與交割了,也就是持有多單,就要買相應的實物,持有空單就要提供相應的實物。
但是好像個人不允許交割。所以到期一般由期貨公司強行平倉。
❹ 期貨同種產品不同合約之間價格為什麼不一樣
當然不可能一樣,合約本身的價格是不固定的,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9月份的因為天氣原因,部分地區產量會高那麼價格就低,反過來11年1月份,因為某段時間的天氣自然等原因,造成產量低那麼價格自然就高,而且主力合約投機的人多,所以價格波動也更加頻繁。
❺ 在商品期貨里同一個品種為什麼會有12個 而且它們的價格還不一樣
這是12個最後交割期不同的合約,比如白銀1411就是指要在2014年11月交割的品種。他們的價格不同是因為交易者對未來的預期不同,通常來說,商品價格的長期趨勢是上漲的,因為貨幣總在貶值。
對於其他商品來說,可能就不是每個月都有交割了。比如國內的糧食期貨品種,有的就只有單月份(1、3、5、7、9、11)......
❻ 為什麼期貨合約同一品種的不同合約有的是越往後越
市場對未來交收的價格看法
❼ 為什麼期貨中同樣品種不同合約的價格走向趨同
你最近時間看是挺像的 但不是都一樣的吧 影響因素明顯不是一樣的 只是現在震盪時期受外界因素影響的小幅震盪 趨同是假象
❽ 同一個期貨品種為什麼有好多個月份的合約
期貨合約代碼是由品種+合約月份組成,滬銅1501代表2015年1月份交割的滬銅合約。
期貨合約不同於股票,期貨合約是有期限的,持有到期必須進行交割。
期貨市場中的投資者不僅有做投機交易的普通自然人客戶、還有進行套期保值的法人客戶、機構投資者。不同月份的期貨合約滿足不同投資者的投資需求。套期保值交易要根據企業的經營狀況,以及交割月份在交易所注冊的倉單等選擇合適的套保月份,也可以選擇主力合約。
普通投資者一般只選擇主力合約或遠期合約進行交易。其餘非主力合約,一般都是進行套保和套利交易。
❾ 期貨為什麼一個品種有1 2 3 4 5等
期貨是指:期貨交易所統一制定的、規定在將來某一特定的時間和地點交割一定數量和質量標的物的標准化合約。
每一個品種的期貨合約都按照交割月份分為不同的合約。
例如:螺紋鋼1705,就是到2017年五月就要進行交割的期貨合約。到了2017年5月,期貨買賣雙方就要進行實物螺紋鋼的交付。
值得注意的是,散戶沒有實物交割的權利,交割月到來之前必須平倉。
❿ 為什麼期貨的同一個品種的不同合約之間漲跌幅差異有時候會很大呢
一般來說近月主力合約和現貨的聯動性比較大
其他合約可能成交量和持倉量比較小,資金池子比較小,一定資金量的操作可能會對其價格構成很大影響,而主力合約成交和持倉太大,一般大筆資金步入也不會造成多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