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解讀期貨與期權的經濟功能
❶ 試比較期權與期貨不同點及各自的經濟意義
(一)標的物不同
期貨交易的標的物是商品或期貨合約,而期權交易的標的物則是一種商品或期貨合約選擇權的買賣權利。
(二)投資者權利與義務的對稱性不同
期權是單向合約,期權的買方在支付保險金後即取得履行或不履行買賣期權合約的權利,而不必承擔義務;期貨合同則是雙向合約,交易雙方都要承擔期貨合約到期交割的義務。如果不願實際交割,則必須在有效期內對沖。
(三)履約保證不同
期貨合約的買賣雙方都要交納一定數額的履約保證金;而在期權交易中,買方不需交納履約保證金,只要求賣方交納履約保證金,以表明他具有相應的履行期權合約的財力。
(四)現金流轉不同
在期權交易中,買方要向賣方支付保險費,這是期權的價格,大約為交易商品或期貨合約價格的5%~10%;期權合約可以流通,其保險費則要根據交易商品或期貨合約市場價格的變化而變化。在期貨交易中,買賣雙方都要交納期貨合約面值5%~10%的初始保證金,在交易期間還要根據價格變動對虧損方收取追加保證金;盈利方則可提取多餘保證金。
(五)盈虧的特點不同
期權買方的收益隨市場價格的變化而波動,是不固定的,其虧損則只限於購買期權的保險費;賣方的收益只是出售期權的保險費,其虧損則是不固定的。期貨的交易雙方則都面臨著無限的盈利和無止境的虧損。
(六)套期保值的作用與效果不同
期貨的套期保值不是對期貨而是對期貨合約的標的金融工具的實物(現貨)進行保值,由於期貨和現貨價格的運動方向會最終趨同,故套期保值能收到保護現貨價格和邊際利潤的效果。期權也能套期保值,對買方來說,即使放棄履約,也只損失保險費,對其購買資金保了值;對賣方來說,要麼按原價出售商品,要麼得到保險費也同樣保了值。
❷ 用數據分析期貨的經濟學作用
隨著期貨市場的規范發展,期貨市場經濟功能逐步被市場了解和認可。相比於間接融資的銀行信貸市場和直接融資的證券市場經濟功能表現的直觀性,期貨和衍生品等風險管理市場的經濟功能表現則沒有那麼直觀。這是因為,期貨市場經濟功能的發揮是體現在實體經濟對期貨價格的使用上。比如,也許一些企業沒有參與期貨交易,但是期貨交易形成的價格可以作為企業商業談判和開展其他經濟活動的參考;參與期貨市場套期保值的企業,獲得的是經營的穩定性和良好的抗風險能力。
由於這些經濟功能的體現不像銀行或者證券市場能夠發揮融資功能那麼直觀,因而期貨市場經濟功能的發揮容易被誤解和質疑。曾有期貨專家說,就是在期貨市場已經有100多年歷史的美國,一旦現貨市場價格發生大幅波動,許多人也直奔期貨市場找原因。因此,在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經歷了一場關於期貨和期權有無經濟價值的大討論。在美國國會的要求下,相關監管機構組織市場各類主體、專家及監管者開展了歷時三年的討論、調研和分析,最終形成了《期貨期權交易對經濟影響的研究報告》。報告認為,美國期貨和期權市場為需要管理風險的市場主體提供了避險工具,具有價格發現、定價基準和套期保值的功能,在提高現貨市場和實體經濟的流動性及穩定性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❸ 分析期貨與期權的主要區別
簡單來說是這樣的:
1)期貨交易的時候未來的資產;交易雙方約定,在未來的某一個確定的時間,以一個確定的價格買進或者賣出資產。
就比如A和B協定,在未來第三個月的第一個星期日,A以10元/股的價格,從B那兒買進100股股票。當到期時,A就付給B1000元,B交割100股股票給A。
2)期權交易的是未來的一種選擇權。交易雙方中,一方支付另一方期權費,以買入在未來的某一個時期以某一個協定的價格,買入或賣出某一種標的資產的選擇權。
就比如,C和D交易一份期權,C花費8元錢從D那兒買入一份期權,這份期權賦予C在未來第三個月的第一個星期,以10元/股的價格買入100股股票的權利。
如果在到期的時候,股票市場價格高於10元,那麼C執行期權,以10元每股從D買入股票然後再按市場價賣出,那麼就有正的收益;如果到期的時候股票市場價格低於10元,那麼C就不執行期權,只損失期權費。
❹ 期權期貨市場經濟功能的利與弊
期貨期權市場的經濟功能
期貨和期權是與股票不同的市場,它們並不產生或者破壞資產價值,而僅僅起到傳遞資產價值的作用。這即是我們常說的「零和游戲」——一方的贏利必是他方的損失。因而,事實上,期貨與期權市場可以承擔起分散風險的功能。
1?風險控制。市場中的套保者極力想降低來自現貨市場的風險,即在擁有資產時希望能在市場價格下跌時獲得保護,而在需要於未來某時買入資產時則希望自己能夠避免因未來市場價格上漲而受到損失。
與此同時,市場中的投機者則正在利用套保者所極力避免的風險來產生利潤。投機者就是要使風險增加。當然,為此他們也扮演著向市場提供流動性的重要角色。因為如果沒有他們,套保者就找不到可交易的對象來實現其套期保值的目的。
2?價格發現。期貨市場能夠反映出市場對標的資產價格的未來期望。期貨合約的現價即意味著交易者希望標的資產在未來某一時刻所能具有的價格。
3?期貨與期權市場的其他優點。
(1)能夠分散風險即意味著投資者可以選擇在其所能夠承受的風險程度內進行交易,因此更易於吸引資金。(2)提供融資杠桿,例如,投資者可以很容易通過支付600美元的保證金購買到價值100萬美元的歐洲美元銀行存款證明。(3)提供較低的交易成本。(4)提供優於現貨市場的資金流動性:期貨與期權市場均可以提供比現貨市場更容易的賣空機制。(5)為市場提供又一投機工具。
❺ 論述:試分析期貨交易與期權交易的聯系與區別分別有哪些
期權只是一張憑證而已,就是說我買了這張憑證之後,我就可以在憑證上的到期日行使憑證上賦予我的權利,但是也可以不行使。同樣我可以買賣期權,期權有看漲和看跌兩種。
期貨合約就不一樣了,合約一旦生效,那麼到了到期日那天,合約的持有者必需安期貨合約上的內容來履行義務。
❻ 期貨與期權的區別
期貨與期權的區別如下:
1.標的物方面:期貨交易的標的物是標準的期貨合約;而期權交易的標的物則是一種買賣的權利。期權的買方在買入權利後,便取得了選擇權。在約定的期限內既可以行權買入或賣出標的資產,也可以放棄行使權利;當買方選擇行權時,賣方必須履約。
2.投資者權利與義務方面:期貨合同是雙向合約,交易雙方都要承擔期貨合約到期交割的義務。如果不願實際交割,則必須在有效期內對沖。而期權是單向合約,期權的買方在支付權利金後即取得履行或不履行買賣期權合約的權利,不必承擔義務。
3.履約保證方面:在期貨交易中,期貨合約的買賣雙方都要交納一定比例的保證金。在期權交易中,買方最大的風險限於已經支付的權利金,故不需要支付履約保證金。而賣方面臨較大風險,因而必須繳納保證金作為履約擔保。
4.盈虧的特點方面:期貨的交易是線性的盈虧狀態,交易雙方則都面臨著無限的盈利和無止境的虧損。期權交易是非線性盈虧狀態,買方的收益隨市場價格的波動而波動,其最大虧損只限於購買期權的權利金;賣方的虧損隨著市場價格的波動而波動,最大收益(即買方的最大損失)是權利金。
5.作用與效果方面:期貨的套期保值不是對期貨而是對期貨合約的標的金融工具的實物(現貨)進行保值,由於期貨和現貨價格的運動方向會最終趨同,故套期保值能收到保護現貨價格和邊際利潤的效果。期權也能套期保值,對買方來說,即使放棄履約,也只損失保險費,對其購買資金保了值;對賣方來說,要麼按原價出售商品,要麼得到保險費也同樣保了值。
(6)試解讀期貨與期權的經濟功能擴展閱讀:
期貨(Futures):與現貨完全不同,現貨是實實在在可以交易的貨(商品),期貨主要不是貨,而是以某種大眾產品如棉花、大豆、石油等及金融資產如股票、債券等為標的標准化可交易合約。因此,這個標的物可以是某種商品(例如黃金、原油、農產品),也可以是金融工具。
期權:是指一種合約,該合約賦予持有人在某一特定日期或該日之前的任何時間以固定價格購進或售出一種資產的權利。它是在期貨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金融工具。
參考資料:網路-期貨網路-期權
❼ 如何理解期貨合約的經濟功能
1.風險轉移
人們往往有一種錯誤的印象:期貨合約的買賣純粹是為了投機,而不能帶來社會效益的增長或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事實上標准商品期貨合約是為了解決某些商品的內在經濟風險而制訂的。
如果在玉米生長期間天公作美的話,農民可望獲得豐收。結果,玉米充斥市場而供過於求,價格下跌。這時,種植玉米的農民因為多收了三五斗,不得不低價賣玉米,收入可能反而下降。如果在玉米成長期間,氣候大乾燥,雨水過量或風沙過大,就會造成作物欠收。其他農民也面臨同樣境遇,結果,市場上沒有足夠的玉米滿足需求,價格上漲。這時,用玉米飼養生豬的農民只能購買高價玉米,飼養成本大大提高。
農民怎樣才能預測玉米的價格呢?答案是無法預測,因為在市場經濟下,商品價格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影響商品價格變化的因素很多,所以,生產經營者只能聽天由命。這樣,農民種植玉米、飼養生豬的行為帶有投機性。而大部分農民不希望做一名投機者,他們希望能以合理的價格賣出他們的產品並獲得足夠養家糊口的利潤。如果他們能夠通過交易轉移他們所涉及到的一些商業風險,獲得一定程度的安全保障,他們會樂不可支。轉移價格風險的工具是什麼呢?是期貨合約。
標准期貨合約是一種將商業風險由生產經營者轉移給希望通過合約交易獲取巨額收益的投機者的工具。由於生產經營者能夠轉移風險,他們就能更有效地降低經營成本。因此,期貨交易的最終受益人當然是能以更低的價格購買到商品的消費者。
價格風險是交易過程中時間作用的結果,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在國際市場上,乾旱、洪水、戰爭、政治動亂、暴風雨等等各種情況變化會傳遍世界各地,並直接影響商品的價格。擁有大量這種商品的個人或公司將會很快發現,幾乎一夜之間,他的存貨的價值已大幅上升或下降。激烈的市場競爭會導致價格在較短時期內大幅度波動。與供求相關的風險因素還包括一些商品收獲的季節性和需求的季節性。由供求的不可預測所帶來的潛在價格風險是市場經濟所固有的,也是買主和賣主無法抵禦的。
由此可見,期貨市場的風險是從現實的經濟活動中派生出來的,是一種客觀存在,而賭博的風險是人為製造的。這也是期貨交易與賭博的最本質區別。在期貨交易中,風險的產生不同於賭博。賭博是隨著將錢壓在滾動的骰子或分發的牌上而產生,如果他不賭博,風險就不復存在。但在期貨交易中,正如我們所知道的,風險是商業活動中固有的一個組成部分,交易所是將風險由套期保值者轉移給投機者的場所。
2.發現價格
在市場經濟中,生產經營者根據市場提供的價格信號做出經營決策。價格信號的真實、准確程度,直接影響到他們經營決策的正確性,進而影響經營效益。
在期貨市場產生以前,生產經營者主要是依據現貨市場上的商品價格進行決策,根據現貨價格的變動來調整自身的經營方向和經營方式等。由於現貨交易多是分散的。生產經營者不易及時收集到所需要的價格信息,即使收集到現貨市場反饋的信息,這些信息也是零散和片面的,其准確、真實程度較低,對於未來供求關系變動的預測能力也比較差。當用現貨市場的價格指導經營決策時,現貨價格的滯後性往往會造成決策的失誤。例如,長期以來,我國的糧食流通市場受到糧價低時賣糧難、高時買糧難的困擾,部分原因就是糧食生產經營單位缺乏以遠期價格指導生產銷售的機制。
自期貨交易產生以來,發現價格功能逐漸成為期貨市場的重要經濟功能。所謂發現價格功能,指在一個公開、公平、高效、競爭的期貨市場中,通過期貨交易形成的期貨價格,具有真實性、預期性、連續性和權威性的特點,能夠比較真實地反映出未來商品價格變動的趨勢,,,,,萬洲金業。
❽ 期貨與期權的經濟功能
本質上,期貨是一種場內標准化義務合約,而期權則是一種場內標准化權利合約,交易的是在特定時間內的交易權利,比期貨市場更為靈活。而中國期貨、期權市場出現時間較短,需要進一步發展。
❾ 期貨與期權在風險管理中的作用各是什麼,有什麼區別
目標基本一直 但原理還是區別很大的 期貨的風險管理主要是套期保值及套利等機制
而期權是以權利金的形式鎖定風險
❿ 試述期權與期貨的區別
期貨是收的是保證金,期權是收的權利金。保證金是保證買賣雙方不會履約的資金。而權利金是賦予買方在未來以某一價格買入或賣出某一商品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