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期貨合約的價格都不同
Ⅰ 期貨同一品種各個合約價格為啥不同
月份不同價格也不同,
比如3月的小麥供應量跟7月的小麥供應量肯定不一樣;
庫存費用,
遠月產品要多存幾個月,價格一般高些;
資金流入量大、交易頻繁的主力合約和其它合約肯定有差別;
交易所保證金比例變化,
臨近交割月,交易所提高保證金比例,炒手一般就退出了,價格會發生變化
Ⅱ 為什麼期貨價與現貨價隨著合約到期日的來臨而趨向一致
期貨到期便需要進行交割,即以現貨與現金進行交易,所以隨著到期日的到來期貨價應與現貨價趨向一致。
期貨價格是指交易成立後,買賣雙方約定在一定日期實行交割的價格。期貨交易是按契約中時間,地點和數量對特定商品進行遠期(三個月、半年、一年等)交割的交易方式。其最大特點為成交與交割不同步,是在成交的一定時期後再進行交割。
期貨交易的誕生是以1898年美國成立芝加哥奶油和蛋商會為標志,當時進行期貨交易的商品基本是農產品。以後商會改名為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進行期貨交易的商品越來越多,一些國家股票、債券、外匯等金融產品也加入期貨交易行列。在價格趨漲時,期貨價格高於現貨價格;在價格趨跌時,期貨價格低於現貨價格。
若兩者不趨向一致,則會有投機者進行套利,最終價格依然會趨向一致。
(2)為什麼期貨合約的價格都不同擴展閱讀
期貨的價格形成機制:
期貨市場的公開競價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電腦自動撮合成交方式,另一種是公開喊價方式。在中國的期貨交易所中,全部採用電腦自動撮合成交方式,在這種方式下,期貨價格的形成必須遵循價格優先、時間優先的原則。
1、所謂價格優先原則,是指交易指令在進入交易所主機後,最優價格最先成交,即最高的買價與最低的賣價報單首先成交。
2、時間優先原則,是指在價格一致的情況下,先進入交易系統的交易指令先成交。交易所主機按上面兩個原則對進入主機的指令進行自動配對,找出買賣雙方都可接受的價格,最後達成交易,反饋給成交的會員。
期貨價格中有開盤價、收盤價、最高價、最低價、結算價等概念。在中國交易所中,開盤價是指交易開始後的第一個成交價;收盤價是指交易收市時的最後一個成交價;最高價和最低價分別指當日交易中最高的成交價和最低的成交價;結算價是指全日交易加權平均價。
Ⅲ 為什麼在商品期貨里每個品種都有12個啊 而且它們的價格還不一樣 這個是怎麼回事啊
上圖中白銀後有4位數字,其中頭兩個數字14代表2014年,後兩位數字01-12代表的是1月-12月。就當前的四大期貨交易所而言,上海期貨交易所和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一般每個品種有12個合約,即每月都有一個對應合約;大連、鄭州的農產品一般是隔月合約在您選取交易合約時,以該品種成交量和持倉量最大的即為您最佳交易合約。
Ⅳ 為什麼期貨的同一個品種的不同合約之間漲跌幅差異有時候會很大呢
一般來說近月主力合約和現貨的聯動性比較大
其他合約可能成交量和持倉量比較小,資金池子比較小,一定資金量的操作可能會對其價格構成很大影響,而主力合約成交和持倉太大,一般大筆資金步入也不會造成多大影響。
Ⅳ 期貨同種產品不同合約之間價格為什麼不一樣
當然不可能一樣,合約本身的價格是不固定的,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9月份的因為天氣原因,部分地區產量會高那麼價格就低,反過來11年1月份,因為某段時間的天氣自然等原因,造成產量低那麼價格自然就高,而且主力合約投機的人多,所以價格波動也更加頻繁。
Ⅵ 期貨買入價格和賣出價格為什麼不一樣
不同交割期(7月和9月都是交割期)的合約是兩個不同的品種(即使標的物是相同的)!價格自然會不一樣。
每一個合約的價格在「4月」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價格。或者說每一個合約;在交易時間(同時交易)都有自己的價格。
(6)為什麼期貨合約的價格都不同擴展閱讀:
主要特點:
期貨合約的商品品種、交易單位、合約月份、保證金、數量、質量、等級、交貨時間、交貨地點等條款都是既定的,是標准化的,唯一的變數是價格。期貨合約的標准通常由期貨交易所設計,經國家監管機構審批上市。
期貨合約是在期貨交易所組織下成交的,具有法律效力,而價格又是在交易所的交易廳里通過公開競價方式產生的;國外大多採用公開叫價方式,而我國均採用電腦交易。
Ⅶ 請問為什麼同一個期貨合約的價格會隨時間而變動
我們都知道,一個期貨品種是分為很多期貨合約的。之所以分為很多合約,是因為期貨本身的設立目的,是為了現貨企業的套期保值。而且期貨可以交割,涉及到具體現貨,於是設立了多個合約方便現貨企業去套保和交割。
比如,期貨螺紋鋼。
它就存在12個期貨合約。可以很明顯的看到,螺紋鋼1810,就是2018年10月份交割的螺紋,跟螺紋鋼1901的價格,是完全不一樣的。那麼,一個期貨品種的不同期貨合約,為什麼價格不一樣呢?
因為這其中涉及到了一個關鍵因素:時間。
當前螺紋鋼1810的價格是4139。而當前螺紋鋼1901的價格是3943。這說明了什麼?這說明,螺紋鋼的投資者們所有的想法經過了博弈後得到了一個結論:2019年1月份的現貨螺紋鋼,要比2018年10月份的螺紋鋼便宜。
這裡麵包含了具體邏輯關系我個人是不知道的,但是,在2018年10月份-2019年1月份的這個時間段內,市場博弈後認為,這其中有很多因素會導致價格走低。可能是限產政策,可能是淡季旺季,也可能是宏觀經濟。
因為期貨品種的價格,都是人們對未來價格的預期。這個預期可以是很多因素。而螺紋鋼每一個期貨合約之間都存在著時間的差異。這個時間段內,可能會發生很多事情,導致人們的預期不同。人們的預期不同,人們對待每一個期貨品種的交易行為都就會不同,於是,便導致了期貨品種的每一個合約的價格,就不相同。
這就是其中的根本原因。
Ⅷ 為什麼期貨中同樣品種不同合約的價格走向趨同
你最近時間看是挺像的 但不是都一樣的吧 影響因素明顯不是一樣的 只是現在震盪時期受外界因素影響的小幅震盪 趨同是假象
Ⅸ 為什麼期貨合約在到期時的價格和現貨價格不等
期貨合約在到期時的價格和現貨價格不等原因如下:
現貨的盤面價不以市面價作為標准,許多投資者習慣性將股票的思維帶入到現貨市場中,會認定未來某月份的市面價就是該合約最終的盤面報價,現貨屬於超短線,因此它的一些操作模式與股票不一致,再者最終市場的交割價是由盤面多空雙方決定,而非市面價主導價格。
期貨(Futures)與現貨完全不同,現貨是實實在在可以交易的貨(商品),期貨主要不是貨,而是以某種大眾產品如棉花、大豆、石油等及金融資產如股票、債券等為標的標准化可交易合約。因此,這個標的物可以是某種商品(例如黃金、原油、農產品),也可以是金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