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含期權期貨類中間業務
A. 請問銀行國際業務的定義是什麼
各大商業銀行從事國際結算和國際貿易的國際行為~
B. 銀行的中間業務是哪些
中國人民銀行2001年頒布的《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暫行規定》
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分為九大類
(一)支付結算類中間業務
(二)銀行卡業務
(三)代理類中間業務
(四)擔保類中間業務
(五)承諾類中間業務
(六)交易類中間業務
(七)基金託管業務
(八)咨詢顧問類業務
(九)其他類中間業務
具體內容可以在網上搜索「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暫行規定」即可查到
C. 中間業務收入 包括哪些會計科目
中間業務主要包括結算業務、信託業務、租賃業務、代理融通業務、咨詢業務、銀行卡業務以及匯兌、承兌、信用證及電子計算機服務等多種業務。
中間業務是指商業銀行為客戶辦理收付及其他委託代理事項、提供各種金融服務的業務。在辦理這類業務時,銀行既不是債務人也不是債權人,而是處於受委託代理地位,以中間人身份進行各項業務活動。銀行中間業務都是服務性質的,它既滿足了經濟社會對商業銀行金融服務的需求,又能為商業銀行吸引更多顧客,增加其經營利潤。
與國外銀行相比,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相對較晚,在產品種類上也比較單一,僅限於結算、代理收費等勞動密集型產品。而技術含量高的資信調查、資產評估、個人理財、期貨期權以及衍生工具類業務在我國才剛剛起步,有的還基本沒有開展。雖然眼下我國各商業銀行已開展了約260餘個品種的中間業務,但其中相當一部分仍是不收費的。如郵寄對賬單、代發工資、銀證轉賬等業務都是免費的。
D. 商業銀行業務與經營(第二版)這門課程第六章商業銀行中間業務與管理的知識點有哪些
商業銀行業務與經營(第二版)這門課第六章商業銀行中間業務與管理的知識點包含章節導引,第一節中間業務概述,第二節無風險/低風險類中間業務,第三節不含期權期貨性質風險類中間業務,第四節含期權期貨性質風險類中間業務,第五節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產品的定價,。
E. 銀行 中間業務 指的是什麼
中間業務———是指商業銀行在資產業務和負債業務的基礎上,利用技術、信息、機構網路、資金和信譽等方面的優勢,不運用或較少運用銀行的資財,以中間人和代理人的身份替客戶辦理收付、咨詢、代理、擔保、租賃及其他委託事項,提供各類金融服務並收取一定費用的經營活動。在資產業務和負債業務兩項傳統業務中,銀行是作為信用活動的一方參與;而中間業務則不同,銀行不再直接作為信用活動的一方,扮演的只是中介或代理的角色,通常實行有償服務。
中間業務又稱表外業務,目前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主要有本、外幣結算、銀行卡、信用證、備用信用證、票據擔保、貸款承諾、衍生金融工具、代理業務、咨詢顧問業務等。在國外,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發展得相當成熟。美國、日本、英國的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佔全部收益比重均在40%左右,而我國目前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的規模一般占其資產總額的15%以上。
F. 請簡單論述:發展我國商業銀行發展中間業務和表外業務的意義.
只能幫你找點資料了……實在是困難啊
中間業務與表外業務
( 1 )中間業務是指不構成商業銀行表內資產、表內負債,但形成銀行非利息收入
的業務。中間業務可分為如下九大類(中國人民銀行):
1 )支付結算類中間業務
支票
匯票
本票
2 )銀行卡業務
3 )代理類中間業務
代理政策性銀行業務
代理中國人民銀行業務
代理商業銀行業務
代收代付業務
代理證券業務
代理保險業務
4 )擔保類中間業務
銀行承兌匯票
備用信用證
商業信用證
各類保函業務
5 )承諾類中間業務
貸款額度
票據發信便利
6 )交易類中間業務
遠期
期貨
期權
互換
7 )基金託管業務
8 )咨詢顧問類業務
企業信息咨詢業務
資產管理顧問業務
財務顧問業務
現金管理業務
9 )其他類中間業務
其他類中間業務包括保管箱業務以及其他不能歸入以上八大類的業務
( 2 )表外業務
1 )狹義的表外業務是指商業銀行所從事的,按照通行的會計准則不計入資產負債
表內,不影響資產負債總額,但能改變當期損益及營運資金,從而提高銀行資產報酬
率的活動。這些業務雖不在資產負債表中反映,但在一定的條件下會轉變成為資產業
務或負債業務,因此需要在表外進行記載、反映、核算、控制和管理(上述中間業務中
的 4 )、 5 )、 6 )即為狹義的表外業務)。
2 )廣義的表外業務指所有不在資產負債表中反映的業務,包括金融服務類表外業
務和狹義的表外業務。
G. 什麼含期貨期權性質的中間業務
所謂含期權性質的中間業務是指在業務進行過程中隱含了期權提前執行的權力,期權本身就是一個權力的或由執行合同。具體例子有:
可轉化債券和早贖債券,前者是持債人有提前執行的權利,後者是發債人有提前收回的權利
財產保險,當損失超過一定額度之後保險公司會進行理賠
分期付款購房,相當於是標的資產是期權的一系列期權的總和,每一次達到付款的時間點就可以考慮是否要繼續執行付款「期權」
收購與兼並(M&A),收購方在被收購公司價值低於某一線時將對該公司進行收購,類似於看跌期權的執行
同理,含期貨性質的中間業務是指具有期貨特徵的一些業務,期貨特徵是目前不用付款而對未來合約價格的鎖定。這個例子太多了,一般的非當期執行的合同都包括了期貨的性質。
H. 考研金融(專業學位)專業課金融學綜合具體考哪些內容復習哪些書合適
一、考試性質
2012年金融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專業課程考試的考試科目為《金融學綜合》,包括《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學》、《商業銀行管理學》及《投資學》四部分內容。《金融學綜合》是2012年金融碩士(MF)專業學位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的科目之一。《金融學綜合》考試要力求反映金融碩士專業學位的特點,科學、公平、准確、規范地測評考生的基本素質和綜合能力,選拔具有發展潛力的優秀人才入學,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具有較強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的金融專業人才。
二、考試要求
測試考生對於與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學、商業銀行管理學和投資學相關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的掌握和運用能力。
三、考試內容
第一部分貨幣銀行學
(一)貨幣
1. 貨幣的起源與發展
2. 貨幣的本質與職能
3. 貨幣制度
4. 貨幣流通與貨幣計量
(二)金融監管
1. 金融監管理論
2. 金融監管體制
3. 金融監管內容
4. 金融監管的協調與合作
(三)貨幣供需與均衡
1. 貨幣需求
2. 貨幣供給
3. 貨幣均衡
(四)中央銀行與貨幣政策
1. 中央銀行概述
2. 貨幣政策最終目標
3. 貨幣政策工具
4. 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與中介目標
5. 貨幣政策效應
(五)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
1. 通貨膨脹含義及類型
2. 通貨膨脹的成因
3. 通貨膨脹的效應及治理
4. 通貨緊縮的定義及成因
5. 通貨緊縮的效應及治理
第二部分國際金融學
(一)國際收支
1.國際收支項目
2.國際收支理論
3.國際收支及其調節
(二)外匯、匯率、外匯市場
1.外匯和匯率的基本內涵
2.外匯市場
3.匯率決定理論
4.改革開放後人民幣匯率的決定及其變化
(三)國際金融市場
1.國際金融市場概述
2.歐洲貨幣市場
3.國際金融創新
4.金融期貨與期權交易市場
(四)國際資本流動
1.國際資本流動概述
2.國際資本流動理論
3.債務危機與貨幣危機
(五)國際金融風險管理
1.國際金融風險;
2.外匯風險管理
3. 政治風險、國家風險及其國際金融風險新的表現形式
(六)匯率制度開放經濟下的宏觀經濟政策、匯率制度與外匯管制
1.開放經濟條件下的政策目標、工具和調控原理
2.開放經濟下的財政、貨幣政策——蒙代爾—弗萊明模型分析
3.開放經濟下的匯率政策
(七)國際儲備
1.國際儲備的基本內涵
2.國際儲備的功能
3.國際儲備的供給
4.國際儲備的需求
5.國際儲備管理
6.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外匯儲備的數量變化及其原因
(八)宏觀經濟政策的國際協調
1.宏觀經濟政策的國際協調
2.國際貨幣制
第三部分商業銀行管理學
(一)商業銀行管理導論
1. 商業銀行的性質與功能
2. 商業銀行管理的目標
3. 現代商業銀行經營的特點
(二)商業銀行資產與負債業務管理
1. 商業銀行負債業務管理的性質與構成
2. 商業銀行存款與借入資金管理
3. 商業銀行貸款政策與貸款程序
4. 商業銀行貸款定價
5. 商業銀行貸款風險管理
6. 商業銀行公司貸款與個人消費貸款管理
(三)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管理
1. 中間業務的種類
2. 中間業務的管理
3. 中間業務創新
(四)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
1. 商業銀行流動性的衡量
2. 商業銀行流動性的需求與供給
3. 現金資產與頭寸管理
(五)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
1. 商業銀行資產管理
2. 商業銀行負債管理
3. 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綜合管理
(六)商業銀行資本金與經濟資本管理
1.商業銀行資本金的功能與構成
2.巴塞爾協議與資本充足率的測定
3.經濟資本內涵及經濟資本管理內容
4.RAROC方法與經濟資本配置
(七)商業銀行財務報表與績效評估
1. 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
2. 商業銀行績效評估指標與評估方法
第四部分投資學
(一)利息和利率
1. 利息
2. 利率決定理論
3. 利率的期限結構
(二)金融市場與機構
1. 金融市場及其要素
2. 貨幣市場
3. 資本市場
4. 衍生工具市場
5. 金融機構(種類、功能)
(三)折現與價值
1. 現金流與折現
2. 債券的估值
3. 股票的估值
(四)風險與收益
1. 風險與收益的度量
2. 均值方差模型
3.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4. 無套利定價模型
(五)有效市場假說
1. 有效資本市場的概念
2. 有效資本市場的形式
其實這個還是有學校之分的,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要求,建議你去你自己想考的學校網站進行查找,一般都有相關的信息。
I. 什麼是期權業務
員工期權就是一個用極低的行權價在未來可以獲得公司的股票,如果公司成功上市或者被人收購,對應的股票往往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員工行權後將股票賣出,可以獲得一筆財富。 在國外,比如美國矽谷,有的科技公司給予員工低薪酬高期權,公司成功後,員工得到遠超過固定薪酬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