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合約數量生成
❶ 期貨合約怎麼產生的,持倉量怎麼會有變化呢,請解釋一下
其實很多東西,,只要舉例就明白了,偏要說的讓人摸 不著頭腦,,或者答非所問,我給你說下你就全明白了:
假設一張新的合約,交易所給出的參考價是1000元一手,那麼大家申報的時候就參照這個價,這時第一個人以1005的價格賣出一手,又第二人以998元的價格買入一手,但由於雙方價錢沒有達成一致,所以不能成交.然後又第三人出價以1005的價格買入一手,則成交了一手,持倉量為1,而998元的價位由於沒有人肯賣出,所以就暫時掛在那裡,直到有人肯出低於或等於998元的價格,第二個人的單子才能成交,所以每一張買單都對應著每一張賣單.
❷ 期貨合約張數怎麼求
應該是用後面這個,還要乘上個貝塔系數。
❸ 誰知道某種商品的期貨合約總數是多少,怎麼定的呀
樓上的說的也有問題
期貨和約是沒有總量這一說的我賣100萬頓的和約 只要有人買成交量就是100萬噸 到期對沖我買100萬噸的和約只要有人賣成交量也是100萬噸 從整個過程來看並沒有發生實物的交割 總量是零
❹ 期貨合約,比如1109能有多少合約呀,股票有總的發行量,才有了價格等限制和限定,期貨合約有總量限制嗎
期貨合約理論上沒有總量限制,但是有一點要確定,那就是多單的總數量一定等於空單的總數量,今天1109的持倉量30845,其實是30845的多單和30845的空單,即便你有無數張的空單,只要多單數量只有1000,那麼市場最後撮合的就是1000張,多餘的就是不成交的,期貨中的價格限制主要來自於現貨,也就是滬深300指數,兩者的關系決定了期指的價格不可能出現過分的偏離,特別是隨著最後交割日的接近會開始相互趨近。你要明白:不要用股票的思維去考慮期貨市場的單子,特別是指數。
❺ 計算買賣期貨合約數的公式
當日盈虧=(賣出成交價-當日結算價)×賣出量+(當日結算價-買入成交價)×買入量+上一(交易日結算價-當日結算價)×(上一交易日賣出持倉量-上一交易日買入持倉量) 期貨是保證金制,保證金一般是期貨合約價值的10%,合約價值就是當日的結算價。
當日交易保證金=當日結算價×當日交易結束後的持倉總量×交易保證金比例 這兩個公式是表示當天交易結束後,期貨公司如何對客戶持倉部分的盈虧結算和保證金收取的(沒有考慮客戶當天開倉又平倉的日內交易的盈虧)。
❻ 期貨合約數量,倉位增減
期貨買賣的是未來的標的物的標准合約,我想你不清楚的就應該是對沖機制,因為是未來的,所以現在什麼也沒依然可以賣出(未來我可以有的嘛),進行建倉,假如你賣的是10手,價格5000/手
而過一段時間後,價格降到了4000/手,那麼你就可以買入10合約,你買這10就和以前你賣的10手抵消掉了,就是對沖了結了。
剩下的都不關你什麼事了!
就相當於你以4000/手買了,以5000/手賣了,每手賺了1000,獲得10000的收益。
我是期貨公司的職員,想了解的話,可以多聯系!
❼ 期貨合約數量如何規定,有限制嗎
期貨合約是期貨交易的買賣對象或標的物,是由期貨交易所統一制定的,規定了某一特定的時間和地點交割一定數量和質量商品的標准化合約,期貨價格則是通過公開競價而達成的。 一般期貨合約規定的標准化條款有以下內容:
(1)標准化的數量和數量單位。如上海期貨交易所規定每張銅合約單位為5噸。每個合約單位稱之為1手。
(2)標准化的商品質量等級。在期貨交易過程中,交易雙方就毋需再就商品的質量進行協商,這就大大方便了交易者。
(3)標准化的交割地點。期貨交易所在期貨合約中為期貨交易的實物交割確定經交易所注冊的統一的交割倉庫,以保證雙方交割順利進行。
(4)標准化的交割期和交割程序。期貨合約具有不同的交割月份,交易者可自行選擇,一旦選定之後,在交割月份到來之時如仍未對沖掉手中合約,就要按交易所規定的交割程序進行實物交割。
(5)交易者統一遵守的交易報價單位、每天最大價格波動限制、交易時間、交易所名稱等等。
期貨交易是投資者交納5%-10%的保證金後,在期貨交易所內買賣各種商品標准化合約的交易方式。一般的投資者可以通過低買高賣或高賣低買的方式獲取贏利。
❽ 期貨市場上每種期貨合約的數量是怎麼確定的
上市的只是品種,具體數量是交易者參與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