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權股指期貨套利
❶ 股指期貨被套如何解套 股指期權
你好。
無法完成解套,只能減小損失。
做多期權:
1、當價格大幅上漲可以有效彌補做空股指期貨的虧損。如果是完全對沖【盈虧同步】,這時候還不如選擇立即對股指期貨平倉。
2、當價格大幅下跌時,期權可以選擇不執行,那麼股指期貨會盈利,期權虧損少量權利金,總的相比對沖之前有一定盈利。但是當價格真跌的時候,我如果不做對沖,那麼還不必虧損權利金。
所以寄希望於用期權期貨對沖解套策略並不好,不如立即認輸出局。
當然如果是有計劃的做期貨期權的對沖,那麼能夠獲得很好的風險保護。比如做空股指做多期權進行完全對沖,當上漲或小幅下跌時,只虧損少量權利金,當大幅下跌時可以獲得大幅利潤。此種對沖適合預期有大幅波動時。
❷ 如何把握股指期貨結算日套利機會
其他市場「到期日效應」:海外市場上股指期貨到期日交割價產生方式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按照股票現貨市場某一時點的價格即收盤價或開盤價進行交割;另一是按照某個時段內的平均價格交割。兩種市場上在股指期貨到期日基本上都會出現股票現貨交易量的顯著變化,而按時點價格交割的市場上股票現貨的波動更為明顯,相對平均價格的最大偏離程度接近交易成本。 到期日套利策略:將 ETF 交易的申購贖回機制應用到股指期貨到期日,可以規避因為股票現貨的T+0 交割制度對把握到期日的套利機會的限制,通過買進ETF 轉換成一籃子股票同時賣出股指期貨能夠獲取股指期貨相對股票現貨較大幅度的升水收益,而將已經持有的股票現貨賣出並買進股指期貨能夠獲取股指期貨相對股票現貨較大幅度的貼水收益。 到期日套利影響因素:由於到期日內套利策略的特殊性,實際套利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各種可能影響因素更多,主要包括:顯性交易成本、ETF 交易沖擊成本、ETF 升貼水、ETF最小申購贖回單位、股票現貨交易沖擊成本、股票訂單執行速度等。 正文套利機會成因滬深300 指數期貨結算制度根據海外市場經驗,股指期貨結算日會出現到期日效應,即股指期貨合約到期日或臨近到期時由於交易中買賣失衡而導致現貨價格交易量及波動性出現異常變化的現象。一般認為到期日效應主要由於套利者的交易行為引起。套利者在股指期貨合約與股票現貨相對定價出現一定程度偏差且足以彌補各種成本時將會同市介入股票現貨市場和股指期貨市場,分別建倉構成套利組合,然後維持套利組合至期貨到期日再平倉結束套利。而根據股指期貨結算規則,期貨合約到期交割使用現金而非股票現貨進行交割,因此在到期日將會出現大量套利者在集中的時段內需要賣出或買進大量股票現貨,顯然這樣會影響市場的流動性產生較大的沖擊成本,股票現貨價格出現異常變化也就容易理解了。 一些對股票價格的操縱行為也可能導致到期日效應,研究顯示股指期貨到期日的股票價格操縱行為的目的包括兩個方面:直接的是要在到期日當天就到期結束的套利組合上獲取更多收益,間接的是希望在尚未了結且將維持下去的套利倉位上獲取收益。直接獲取收益的方式表現為一些套利者在到期日之前已將股票現貨倉位平倉,到期日通過操縱股票現貨價格能夠獲得更有利的期貨結算價格從而獲取收益。間接獲益的方式表現在一些市場參與者利用到期日效應通過有意為之的交易影響價格朝自身希望的方向加劇變化,從而在後續合約上建立套利組合所定更大價差。 從海外市場經驗來看,一些到期日效應比較明顯的市場上,股票現貨價格偏離均衡水平能夠達到相當的幅度,基本能夠覆蓋一般投資者的交易成本。 根據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對滬深300 指數期貨的交易細則的規定:股指期貨交割結算價為最後交易日標的指數最後2 小時的算術平均價。顯然在這樣一種在某個時段內產生結算價,並且實行現金結算的結算方式下,出現到期日效應是可以預期的。而國內股指期貨的結算價既不同於美國、日本等市場的某個時點價格,也不同於香港、澳大利亞等市場某個較長時段內的平均價,加之國內證券市場投機交易較為普遍的特點,我們認為未來國內市場股指期貨推出之後在到期日當天現貨價格存在較大幅度的波動在所難免,這就為套利機會的出現墊定基礎。 傳統套利力量的缺失國內股票交易的T+1 日交割機制使得傳統股指期貨套利力量無法在到期日實施套利行為。當股指期貨價格在到期日價格相對現貨價格升水幅度超過交易成本時,按照標準的套利交易可以賣出股指期貨買進股票現貨所訂價差,由於是到期日需要在當天按期貨結算價賣出所買股票,而T+1 的交割機制下當天買進的股票不可以再賣出,因此這樣的套利活動就無法實施。另外基於目前的態勢,未來國內股指期貨推出時市場上即使已經推出融資融券業務,但較為普遍的個股賣空交易難以有所作為,從而股指期貨相對股票現貨貼水時無法通過買入股指期貨賣空股票現貨的方式建立套利倉位。套利力量的缺失加之前述我們認為到期日當天現貨價格將會有較大幅度偏離均衡水平的表現,從而結算日股指期貨結算之前股指期貨與股票現貨之間出現較大幅度的偏差也就難以避免,而兩者間大幅的偏差意味著套利機會的出現。 其他市場到期日效應 股指期貨在海外市場經歷了較長時期的發展,股指期貨到期日效應一直是很多研究者及業內人士關注的一個焦點。根據結算價格產生方式的不同可以區分兩類市場考察。 美國、日本等最早的股指期貨是美國市場在1982 年2 月16 日由堪薩斯期貨交易所推出的價值型指數期貨(VLF),目前交易最為活躍的是1982 年4 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上市的S&P500 指數期貨合約,該合約在1987 年6 月之前的交割價為到期日當天成份股收盤價格加權平均數,之後調整為按到期日當天成份股開盤價格加權平均數。日本本土市場最早推出的股指期貨是1987 年6 月開始交易的50 種股票期貨合約,由於當時日本證券交易法禁止現金交割,因此50 種股票期貨合約採取現貨交割。至1988 年5 月,修改後的日本證券交易法才允許股票指數和期權進行現金交割,1988 年年9 月,大阪證券交易所開始日經225 指數期貨交易。日經225 指數期貨的交割價為到期日當天早上的開盤價。 股指期貨到期日效應在美國市場較為明顯,眾所周知的「三巫聚首」時段即是對每個季度的第三個星期五最後一小時交易時間的刻畫,當天股指期貨、股指期權、股票期權同時到期。 從S&P500 指數期貨的到期日效應來看,由於其交割價按某個時點成份股加權價格決定,因此會出現大量股票現貨集中在交割時點賣出的現象,針對S&P500 指數期貨的研究就發現按收盤價交割時有大量套利者發出以收盤價為目標價的市價委託單(MARKET-ON-CLOSEOders)。顯然在一個時點有大量市價單集中出現,很容易導致的結果是沒有對手盤,價格扭曲在所難免。從統計數據還可以看出,因為交割價產生時間從收盤時間改變為開盤時間導致到期日效應從收盤時轉移至開盤時。 從S&P500 指數期貨到期日效應研究中的統計數據來看,到期之後價格回復比例為0.366%,而做市商能夠提供足夠流動性的最小報價差為0.417%左右,即到期日對價格的影響基本接近成本,再考慮到做市商的成本優勢,顯然對於某些機構來說到期日當天存在套利機會。針對日本市場日經225 指數期貨的研究也顯示到期日當天股票現貨交易量顯著增加而價格反轉程度不明顯即變動不足以覆蓋交易成本。Karolyi 對在1988 年5 月之1991 年11 月期間日經225 指數期貨到期日當天股票現貨市場的交易量和價格數據進行統計檢驗發現交易量有異常變化而價格反轉僅為0.2%左右。 香港、澳大利亞等香港市場1986 年5 月推出恆生指數期貨,其到期日交割價為到期日當天恆生指數每五分鍾所報指數點的平均值;澳大利亞市場於1983 年即推出以AOI 指數為標的指數的SPI 指數期貨,其到期日交割價經過一次變革,在1997 年3 月之前交割價為到期日當天AOI 指數的收盤價,之後改為按股票現貨市場收盤15 分鍾之後在一個特別叫價市場決定的價格進行交割,這樣的結算價產生方式下,到期日當天現貨市場上的所有信息基本都能夠得到反映,因此類似於按全天指數平均價計算。 香港市場上股指期貨到期日效應不明顯。在Bollen 和Whaley 的研究中發現早期由於程序化交易的缺乏在到期日交易量的增長低於非到期日,而隨著程序化交易的引入,才出現到期日交易量的相對異常變化的現象;他們的研究還發現恆生指數期貨到期日現貨收益率較非到期日低但統計檢驗不明顯。 從以上兩類結算價產生方式不同的市場上股指期貨到期日現貨交易量及價格回復的統計數據來看,無論採取時點價格還是時段均價作為期貨結算價,在到期日交易量都有較為明顯的變化,現貨價格在期貨到期之後回復到均值水平的幅度也均不足以覆蓋交易成本,但按時點價格結算的市場上價格變化更接近一般交易成本,主要原因在於按時點價格結算時,套利者在現貨倉位上的平倉交易大多需要集中在結算價格產生的時點左右平倉,大量現貨在短時間內交易產生較高的沖擊成本也是必然的市場表現;按照某一時段內的平均價格或是在收盤後能夠反映之前一個時段內信息的價格進行結算,套利者不必集中在個別時刻平倉,另外相對操縱時段內價格走勢要遠比操縱時點價格更難,因此現貨市場上的表現不容易出現明顯的異常變化。 到期日不同類型交易者行為的影響從投資者參與市場的目標來劃分,我們把參與股指期貨和股票現貨的交易者劃分為三類:套利者、套保者及投機者。套利者力圖從股指期貨和股票現貨兩者之間或各自內部的定價偏差中尋找機會,相對偏差是其關注重點;套保者運用股指期貨為其持有的股票現貨對沖風險,兩者之間價格吻合更符合其交易需求;投機者根據趨勢決定交易行為,影響趨勢朝向自身有利方向變化能夠獲取更多利益。 如前所述,股指期貨到期日由於套利者的交易行為將會使得股票現貨市場出現異常變動,實際上到期日三種不同類型的交易者會在股票現貨和股指期貨兩個市場上分別進行各種交易活動,而不同類型的交易者各自基於不同的預期做出決策,因此股票現貨和股指期貨兩個市場受不同類型交易者的影響也不盡相同。需要說明的是我們認為未來國內股指期貨推出時即使已經推出融資融券業務,但包括高額成本、規模有限等在內的苛刻限制條件將使得日常股指期貨期現套利交易主要是賣出股指期貨買進股票現貨的正向套利交易。
❸ 股指期權和股指期貨有什麼區別
股指期貨對於期指的買賣雙方都有一個互相都要執行相關期貨合約的義務,股指期權只對於股指期權的賣方有執行相關期權的義務,對於期權買方來說它支付了相關的期權費用,最大的損失就是期權費,它只有是否執行期權的權利,並不具有任何的義務。
❹ 中國股指期貨有沒有期權套利如果想學習套利最好的學習步驟
期權中國還沒有
至於套利,我簡單跟你說下,套利從類別上最好分為風險套利和無風險套利兩種,其他的分法都沒什麼意思。無風險套利實際上就是穩賺的,只是通常情況下機會少,盈利極少。至於定義,網路下就可以,或者再問
對於風險套利,你要明白的是套利的分析方法。套利做的是價差而且只關心價差,對於價差會怎麼變,通常是用概率的方法,也就是說歷史上價差最高多少最低多少,現在處於高位還是低位,這樣就知道要不要套利,什麼方向套利了。除概率方法之外還有技術分析類的,比如分析套利的兩邊哪個預期會強哪個預期會弱,這個就已經接近純投機了,主觀性非常大
總之,記住套利永遠只關心價差,什麼跨月價差,跨市價差,跨品種價差,都是價差,學習的時候不要被這些五花八門的定義擾亂,這都沒意義,你主要學習的是無風險套利,以及價差圖的震盪區間概率分析
不懂再問吧
❺ 如何利用ETF基金與股指期貨結合進行套利
在利用股指期貨進行套利時,需要觀察指數期貨的變化。一般來講,指數期貨的變化應該在一定的范圍內,一旦指數期貨的變化超出該范圍,那麼便存在著套利機會。當指數期貨的市場價格大於所給出的上限時,便進行正向套利,也就是買入現貨指數,賣出指數期貨;當指數期貨的市場價格小於所給出的下限時,便進行反向套利,也就是賣出現貨指數,買入指數期貨。
ETF (Exchange Traded Fund)全稱為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它綜合了封閉式基金和開放式基金的優點,投資者既可以在二級市場像買賣股票一樣買賣ETF份額,又可以通過指定的ETF交易商向基金管理公司申購或贖回ETF份額,不過其申購和贖回必須以一籃子股票換取ETF份額或以ETF份額換回一籃子股票。
如果是進行正向套利操作的話,當指指數期貨合約的實際價格高於現貨ETF的價格,此時操作策略是買入ETF,賣出指數期貨合約,我們的套利空間是指數期貨和現貨ETF之間的差價,在建倉時我們就已經鎖定二者之間的差額,待到到期日時指數期貨的價格收斂到現貨的價格,進行平倉操作,從而獲得無風險套利空間。
❻ 滬深300股指期權能對股指期貨進行完全套保么
從理論上,期權以較小的杠桿資金,為股指期貨鎖定了波動風險。就像股指期貨為一籃子股票構成的某個指數鎖定了風險一樣。
這個完全的程度是看對應的是誰,滬深300ETF對應的滬深300股指期貨,滬深300股指期權這個系列是完全套保。
❼ 股指期貨無風險套利是什麼意思
期權市場能夠給我們提供很多無風險獲利的交易機會.無風險套利機會這是股票市場和期貨市場所不能比擬的。股指期貨無風險套利股票.我們買人股票的價格就是股票倉位的盈虧平衡點,股指期貨無風險套利從買人那一刻起,市場的波動就影響著我們所持有的倉位,盈利或虧損。僅在股票交易層面,我們幾乎沒有無風險獲利的機會。
期貨.相比股票有了更多獲取低風險獲利的交易機會。以股指期貨為例.我們可以通過同時持有股票倉位和股指期貨倉位來實現期現套利。其他套利方法還有:同一品種不同合約間的套利機會,不同品種同一月份合約.或者不同品種不同月份合約間的套利機會。這些套利方法雖然可以實現低風險的盈利.但不是完全無風險的。
期權.相比其他品種天生就具備了無風險利潤的土壤。不同的投資者對市場的看法不同。對期權定價的方式不同。期權交易本身就存在報價的偏差。通過這種報價的偏差.我們可以通過期權組合策略、期權期貨組合策略、期權現貨組合策略等各種方式,鎖定利潤獲取無風險收益。這種「零』風險的交易策略,只有在期權市場上才得以實現。而市場的不斷波動又為這種方式提供了更多的交易機會。
❽ 股指期貨套利持有成本怎麼計算
一、定義
套利(Arbitrage)是金融市場中極為常見的名詞,它是一種同時在相同或不同的市場中進行不具任何風險、而且可以預見確定報酬的交易行為,為一種無風險且獲利在交易之初便確知的交易行為。
最簡單的一種套利,便是在相同或不同的市場中,與不同的交易對手查詢同一種商品的價格,如果出現不同的報價,且此一價格差異足夠彌補交易成本,便可以買進價格被低估的商品,並且賣出價格被高估的商品,毫無風險地進場賺取一筆已知的利潤。
指數期貨套利:同樣的套利機會,也存在期貨與其標的股票之間。簡單來說,指數期貨套利就是利用期貨指數低於(高於)合理水準,一面買進(賣出)指數期貨,一面賣出(買進)可以代表指數現貨的個股組合,並利用在合約到期時,期貨和現貨指數將合而為一的原理,買進(賣出)持股且賣出(回補)期貨部位,獲得無風險的利潤。
二、持有成本理論
欲了解期貨的交易策略及掌握市場的動態,期貨的定價原理基本且必要的基礎。在推算期貨合理的價格的眾多研究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便是持有成本理論(costofcarrymodel),只是一種利用期貨與現貨的套利關系為基礎所發展出來的定價模式,藉由期貨與現貨間的持有的持有成本概念,期貨市場價格與現貨市場價格間的關系可被明確界定,並可用決定期貨的合理價位。
本文將以持有成本合理為出發點,推導期貨價格的訂定,再以此為基礎,了解股價指數期貨的定價方式,推演出指數期貨的套利交易策略。
(一)持有成本定價模式
持有成本定價模式解釋了現貨與期貨市場價格間的關系。為了降低此一模型的復雜性,先建立以下假設:
1.無任何交易成本
2.無任何交易策略限制
3.市場為一強勢效率市場
持有成本模式顯示一個以借貸的資金,在現貨市場上買進與期貨合約中數量
相同的自此或商品,並持有該資產至期貨契約的到期日,再將該資產與期貨的買方進行交割,這一連串動作中的成本及所有發生費用的加總,等於期貨合約的合理價格。
持有成本公式:
合理期貨價格=標的物現貨價格×(1+持有成本)
=標的物現貨價格×(1+i)t/360+C
其中,i:資金成本
t:距期貨契約到期日所余天數
C:資金成本以外項目,包括倉儲費、保險費等。
在正常的狀況下,期貨的價格應該等於(或近乎於)由該模型推導出的合理價位,若此,則市場上無套利機會:反之,則意味著期貨契約因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致使脫離了期貨本身原有價格,若此價差能夠涵蓋交易成本,則套利機會空間出現!換言之,當持有成本不等於基差(為現貨減去期貨的值),則持有成本與基差間的價差既有套利空間。
(二)持有成本理論在股價指數上的應用
1.指數期貨的合理價格
股價指數期貨之標的物事根據特定股票投資組合計算出來的股價指數。根據持有成本模式,可推導出指數投資組合與指數期貨價格間的關系如下:
股價指數期貨合理價格=現貨指數×(1+i)t/360-D
其中,i:資金成本
t:距期貨契約到期日所余天數
D:指持有與該指數相同的投資組合所預期應得高的股利收益。
這個公式與最基本的持有成本模式並無太大不同,唯一不同之處為股利的計算,原因在於股價指數期貨的定價必須考慮不到股利這項因素,因為持有現貨指數的投資組合是可以享有股利收入,而股價指數期貨契約的持有人則否,古於期貨定價時必須將股利排除在真實價值之外,予以扣除。
2.套利空間:
依據前述之持有成本理論,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間的價差,應維持在理論的合理區間之內,在加計所有交易成本後,若期貨價格偏離此區間,便將出現套利機會。
當期貨指數低於(高於)理論價格並足以涵蓋所有交易成本及預期報酬率,即可進行套利,當期貨指數回到(高過)理論價格,即可反向沖銷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