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對期貨的影響
『壹』 金融危機是怎麼回事對股票.期貨\外匯有什麼影響
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 ·特徵 其特徵是人們基於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幅度較大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的損失,經濟增長受到打擊。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甚至有些時候伴隨著社會動盪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盪。 ·類型 金融危機可以分為貨幣危機、債務危機、銀行危機等類型。近年來的金融危機越來越呈現出某種混合形式的危機。 當前的金融危機是由美國住宅市場泡沫促成的。從某些方面來說,這一金融危機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每隔4年至10年爆發的其它危機有相似之處。 然而,在金融危機之間,存在著本質的不同。當前的危機標志信貸擴張時代的終結,這個時代是建立在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美元基礎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機則是規模較大的繁榮-蕭條過程中的組成部分。當前的金融危機則是一輪超級繁榮周期的頂峰,此輪周期已持續了60多年。 繁榮-蕭條周期通常圍繞著信貸狀況循環出現,同時始終會涉及到一種偏見或誤解。這通常是未能認識到貸款意願和抵押品價值之間存在一種反身(reflexive)、循環的關系。如果容易獲得信貸,就帶來了需求,而這種需求推高了房地產價值;反過來,這種情況又增加了可獲得信貸的數量。當人們購買房產,並期待能夠從抵押貸款再融資中獲利,泡沫便由此產生。近年來,美國住宅市場繁榮就是一個佐證。而持續60年的超級繁榮,則是一個更為復雜的例子。 每當信貸擴張遇到麻煩時,金融當局都採取了干預措施,(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並尋找其它途徑,刺激經濟增長。這就造就了一個非對稱激勵體系,也被稱之為道德風險,它推動了信貸越來越強勁的擴張。這一體系是如此成功,以至於人們開始相信前美國總統羅納德
『貳』 請問發生金融風暴情況下商品期貨的走勢將會如何
肯定不一樣。期貨是產品。跟那些有本質區別。要看是什麼期貨了。有些發生金融風暴 還會暴漲的。
期貨影響的因素非常多。分產品的
例如農作物 肯定是跟天氣有關。金融風暴對這影響不大
例如黃金 發生戰爭 或者美國出現金融風暴 肯定是猛漲
建議您。還是多學下期貨常識。呵呵
『叄』 請詳細分析一下金融危機對期貨市場和匯率市場的影響
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2008年12月1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等貨幣對人民幣匯率的中間價為1美元兌人民幣6.8505元,1歐元兌人民幣8.6720元,100日元兌人民幣7.1865元,1港元兌人民幣0.88390元,1英鎊兌人民幣10.5066元。前一交易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8349。
為應對全球經濟陷入衰退,中國外貿出口面臨的困境,央行可能引導人民幣走弱,市場對人民幣貶值的預期明顯增強。
此外,本周多個國家和經濟體將相繼公布利率決議。其中,由於上周歐盟公布的歐元區失業率等數據均差於預期,強化了市場對於歐洲央行將於本周大幅減息的預期。在這一背景下美元走強,人民幣對美元出現大幅回落。
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我國的出口面臨較大壓力,也出現了很多以出口加工為主的中小企業倒閉的問題。目前我國對於出口依賴度較大,GDP有60%以上都與出口相關,人民幣近期緊跟美元的走勢導致相對於其他國際貨幣出現明顯升值,這對於出口也有抑製作用。在這種背景下,央行表示不排除人民幣貶值的可能,從12月1日的外匯市場表現來看,也反應了這一預期。對於發達國家而言本幣貶值往往帶來經濟增長提高和股市的上揚,因為出口將會受到提振作用,但是對於發展中國家這一問題較為復雜。一方面我們的出口會從中獲益,但另一方面,本幣貶值將造成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縮水,從全球視角來看可能引發資金外流。人民幣的後市走勢值得密切關注,但目前來看出現持續快速貶值的走勢可能行不大,12月份的中美對話即將召開,央行也表態要保持匯價基本穩定。
『肆』 金融危機對期貨市場有何影響「
影響還是有的,比如經濟不景氣,導致流入期貨的資金變小了。但同時由於金融危機導致的商品價格的劇烈波動,企業套期保值的需求更大,而且期貨具有雙向交易的特點。。。所以影響還是比較小的
『伍』 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
金融危機對中國的負面影響
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早在2005和2006年,人民幣升值、原材料上漲,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中小企業,很多是沒有科技實力,像服裝、鞋帽、五金、玩具,這些恐怕有上萬家企業都撤資了,像東莞,都轉到了廣西省那裡去了,那是一個新的經濟區。這樣要想中小企業有個大發展,目前難度比較大,因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小企業之所以有這些狀況,是因為原材料上漲導致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導致出口價格優勢變小,同時國家採取信貸緊縮政策導致的。很多中小企業沒有多少自有資金,要靠信貸。以前珠江三角洲很多地方,企業拖欠工資後可以渡過他的難關,現在隨著2007年中央出台的一些民生保護政策及新勞動合同法的實施,對於拖欠工資的現象處罰非常嚴重,而且對僱工簽合同以及解聘,有一系列的保護措施,這些措施既有好的一面,但是也有對企業不利的一面。多方面原因導致中小企業生存困難,賺不到錢。
像上海很多中小企業,有不少是韓國的、日本的,一看賺不到前馬上不幹了,這要想改變的話,恐怕有一定難度,主要措施可能是目前在營業的,通過放鬆銀根、減稅等措施,使這部分堅持下來的企業,讓他們首先生存下來,如果這個做到了,不致惡化,那麼形式經過一年或者半年之後,形勢會好轉。
金融危機的中國機遇
從我對各方面的了解,這次美國經濟問題對我們國內經濟情況影響很大,一方面在出口領域,我們知道我國貿易順差接近一多半,主要來自於美國,如果對美國出口市場出現大的萎縮,理所當然會對我國出口驅動經濟的輪子產生影響。另一方面,在一些金融領域,涉及一些購買美國金融機構以及企業債券的影響比較大,近幾天大家也能知道,披露出來中投在美國的虧損非常大,這些都是我們國內的損失。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我近期也一直針對這個問題做一些研究,我感覺應該對我們中國的經濟發展,無論是總的宏觀經濟面還是中小企業的發展,我想可能反而是一次大的機遇。為什麼這么說呢?可能有幾個背景大家可以一起探討。第一個背景,包括美國逼迫人民幣快速升值以及對我國出口產品限制的措施,雖然很現實,但是我想只要外面環境允許我們以正常行為規則發展的話,我想中國是相當充裕的。短期內可能初級性的加工產品出口會受到影響,但是這個時候反而可以逼迫我國出口結構進行升級。只要在這種外圍市場情況下有這種趨勢,我相信國內中小企業,包括大企業肯定能做好產品的升級換代。當然可能需要時間的緩沖,這就引出第二塊問題。從中央以及各方面,宏觀決策層會很好的把握這個時機,同時爭取給我國中小企業還有包括大型出口商,都會提供緩沖的時機。
我們仔細看一下就可以發現,今年7月中旬,人民幣兌美元升值開始停止,而且出現了適度貶值,這就是高瞻遠矚的戰略決策,這一點可以有兩個作用,第一個作用防止了8月8日美元大幅度升值給我國匯率改革帶來的沖擊。我們可以翻閱歷史發現,很多匯率改革的國家,包括日本,包括韓國、德國,從歷史來說都可以發現,往往在匯率改革的第一階段,當該國兌美元從升值轉向貶值,大部分會出現致命沖擊,日本、韓國、德國都經歷過。我們國家,從各方面橫向對比來說,應該是第一例,就是使美元反向升值對於人民幣反向貶值交錯的風險,我覺得產生很大的緩沖釋放作用。近8月美元大幅度升值,包括國際上石油、農產品價格等大幅度暴跌情況下,我國匯率反而比較穩定,這點在我國匯率改革路上是里程碑;第二個作用,我們也知道這個時期人民幣升值減緩,對我國中小企業,特別是以出口為主的企業,可以說給了一個很大的緩沖作用,一個喘息之機。我在這里也是對中小企業的一個建議參考,就是到年底之前,人民幣會控制到目前的升值幅度之內,只要國內不出現大的金融動盪,可能人民幣還會有略微貶值的過程,中小企業可以充分利用這個時機,安排第四季度出口生產,大的匯率政策應該會對中小企業有個好的參考價值。
『陸』 97年金融危機對期貨市場的影響
貨幣貶值
物價飛漲
『柒』 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
網上找的
西方經濟學誕生之初,節儉是一個重要的命題,美國社會起初也接受了這一觀念。但是隨著資本主義的繁榮,國家擁有巨大的生產力並積累了雄厚的物質財富後,這種節儉寡慾的心理動力就逐漸枯萎衰竭了。自上個世紀以來,以凱恩斯為代表的一些經濟學家所持有的「儲蓄增加將導致消費減少,並最終減少投資和社會財富」的觀點更是日益成為發達國家的主流,並對美國現代經濟和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數據顯示,在紐約,20%的市民根本沒有任何積蓄,另有45%的人其積蓄只夠維持3個月的生活。復旦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於海指出,「美國模式」有其文化的原因,即商業資本主義的邏輯。「商業資本主義就是不斷地製造出產品,激發消費的慾望,然後再反過來刺激生產。美國是個消費主導的社會,為了拉動消費,美國創造出許多方便消費的手段,如信貸、郵政業務等都是它的首創。而健全的社會保障體制,則讓個人無需太多的儲蓄」。
然而在危機面前,被西方奉為推動經濟之圭臬的「寅吃卯糧」的消費方式卻遭受到很大質疑。於海說,「這次金融危機的爆發,在於美國人花錢花得太過火了,不僅用了明天的錢,更把下一代人和外國人的錢都花了」。
那麼,消費和儲蓄之間究竟應該保持怎樣的一種平衡?上海市美國學會秘書長潘銳表示,美國是信用社會,它通過過度透支來支持消費,而消費又是推動美國經濟的主要引擎,但是這種消費方式其實是在走極端,「最好的平衡應該是適度消費、適度儲蓄」。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徐以驊也認為,消費是刺激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推動力,但是刺激不能過度。「人們常說美國人舉債消費,其實大多數美國人還是很有理財觀念的,其收入一般劃分為股票、保險和日常消費三大塊。美國人喜歡信貸消費,這是因為他們覺得這樣對他們有利。次貸危機的問題在於,低信用階層獲得了過度不受監管的權力,他們利用住房抵押貸款的再融資來獲得更多貸款,但他們根本就沒有還款能力,這就加大了風險。」
在危機面前,美國人正在悄悄改變原有的一些生活方式,這種改變是短期應急性的,還是觀念性的?「在我看來,這是短期行為,人大多是健忘的,而且對於現在的美國經濟而言,拉動消費對於經濟復甦是至關重要的。不過,我相信美國今後在制度上會有調整,比如提高貸款門檻,加強信貸審核等。」徐以驊說。潘銳也基本認同這種觀點,他認為,現在「現金為王」的局面在金融危機後就會消失,美國人還是會故態復萌,「信用消費對美國來說是一種很難改變的觀念,而且其社會保障體系也相對比較健全,因此可以預見,消費將仍是美國經濟增長的發動機。」於海則認為,金融危機會成為一種強制的力量,促使美國人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但人類文明的成長進步,不完全有賴於個人的覺醒,關鍵還是離不開制度的改進
失業、貧困人口增加、兩極分化加劇、社會矛盾激化是金融危機引發經濟衰退後必然會出現的結果。當年阿根廷的金融危機原先還停留在經濟層面,後來卻演化成嚴重的社會危機和政治危機。從社會層面而言,金融危機的影響雖不是「立竿見影」,但卻具有更深遠的影響力。
今年11月份美國的失業率已達到6.7%,為15年來最高點。令人擔憂的是,金融危機對構成美國社會「主心骨」的1.5億中產階層的生活也產生了嚴重影響。隨著生活成本的增加,美國中產階層的生活水平開始下降,工作機會也越來越少。
美國「棗核型」的社會結構是否會受到影響?對此,徐以驊表示,大蕭條時期,失業率達到三分之一,而11月份美國失業率為6.7%,也就是說,大部分中產階級還不至於失業,因此,金融危機對美國社會結構應該不會有太大影響。「任何經濟危機都不是『社會平等器』,即危機對社會各階層都造成了影響,從絕對值上說,富人的損失更大。但是由於富人的損失並不影響其基本生活,因此對中下層民眾來說,金融危機更有『切膚之痛』。」潘銳則表示,由於次貸危機所涉及的人群絕大部分是低收入、低信用階層,相對富人、窮人,中產階級的問題不是獨有的,也不是最嚴重的。
於海說,從短期來看,還很難判斷美國的社會結構會在這次金融危機中會發生什麼新變化,但是美國的產業結構可能會出現一些調整。「上世紀以來,美國服務業一直處於高度發達的水平,然而製造業卻在不知不覺中落後。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第二產業比例或許會有所上升。」
『捌』 如果金融危機,對期貨市場有什麼影響
期貨 風險 與 股市 風險
不一樣。沒有直接和必然的聯系。
期貨主要看貨物市場供求關系,更在意的是國際、國內、相關行業市場的需求和供給。
『玖』 金融危機對世界的影響
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形勢簡析
⑴這次全球金融危機的產生主要由於美國的房地產泡沫及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桿造成的,其原因如下:
1、 美聯儲長期的低利率政策,造成固定資產投資的泡沫及經濟的虛假繁榮;
2、 美國衍生工具和信用評級的金融監管不力,致使類似網路泡沫的經濟重現,使世界各國深受其累;
3、 美國對次貸危機的危害性估計不足,沒能在早期及時糾正和提供必要的***支持,造成現在難以收拾的局面;
⑵美國金融危機的後果:
1、 造成美國及全球實體經濟的衰退,很多貌似強大的國家一夜之間就達到了瀕臨破產的邊緣;
2、 此次金融危機的影響深度和廣度都較1929年-1933年的經濟危機要大,因為現在的全球經濟一體化放大了危機影響的深度和廣度;
⑶美國及全球經濟趨勢預測:
1、 雖然全球各國都已經信誓旦旦的聯合起來救市,為此出台了天文數字的救市方案,但是否有效有待今後幾個月的觀察。而且救市產生的金融國有化問題、救市所需資金的來源問題及其後續影響、救市單單只針對金融的流動性手段是否合適問題、今後實體經濟也面臨「救市」問題(如汽車行業)等等,一切都是都是未知的。
2、 即使此次全球聯合救市取得了成功,但需要的時間也很漫長,經濟的中長期衰退已經不可避免。
二、2008年中國經濟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分析
1、 由於中國國際收支的資本項目還未完全開放、資產證券化的規模還處於初級階段、中國有大量外匯儲備,這些因素是中國免於受到此次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
2、 但是,中國金融資產在美國的實際損失預計也是巨大的,具體數字有待今後的時間來檢驗和消化;(如中投對大摩、黑石、貨幣基金的投資損失慘重,各大銀行持有的次貸及雷曼債券損失也將是巨大的,這從平安90%的巨大投資損失可以看到)
3、 中國雖然沒有在金融上遭受嚴重危機的沖擊,但全球金融危機及經濟衰退的影響對中國的沖擊和考驗也是嚴峻的。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國際分工高度化、中國長期以來用外需來支持經濟的發展模式等,都決定了中國不可能再一枝獨秀。正所謂「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4、 世界巨頭的危機靠他們自己是無法消化的,例如美國7000億美金的救市資金肯定不會自己全部買單,中國勢必會成為最終的買單一族,只是買單多少的問題而已;
5、 中國雖然採取了一系列的舉措,試圖用啟動強大的內需來化解此次外需不足造成的經濟影響,但為時太晚,長期的外需拉動型經濟豈是短期內可以改變的。而且中國面臨著通脹、通縮、滯脹的三重威脅,勢必使中國的政策制定較為艱難,只能兩權相害取其輕。但是,現在消費者的心理預期已經改變,即使連續降息也難以在短期拉動內需,經濟發展速度的放緩甚至短期衰退都是可能的;
三、全球金融危機及經濟衰退對中國股市的影響
1、 全球金融危機的直接影響是針對嚴重依賴出口的實體上市公司及在海外有大量投資的金融機構。這部分損失目前還無法完全預計,最終的損失數字也將是個天文數字。並且,出口型企業倒閉的多米諾骨牌效應也將在此次合駿集團的倒下後展開,更多的外向型企業死掉將是必然的;
2、 銀行業雖然直接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但由於我國金融管制較嚴,致使損失相對較小,涉水不深。中長期看中國有持續降息的預期,但是由於消費者的心理預期變更,將在短期內有更多的資金暫時迴流到銀行,後續就看各家銀行如何應對了。
3、 房地產業的冬天現在還是剛剛開始,房地產業在過去的幾年中由於固定資產投資過熱、通貨膨脹、中國貨幣升值的影響產生了大量泡沫。待泡沫破滅後,一些不利因素紛紛顯現,比如體制上的土地分配製度不公(高峰期大量的地王紛紛出現,地面價值迅猛拉高)、房價的上漲速度遠遠超過消費者工資的上漲速度、股市的持續下跌使大量資金套牢(消費者財產性收入嚴重縮水)等。但可喜的是房地產業的資產證券化改革還處於初級階段,由此避免了類似美國的次貸危機。
4、 鋼鐵行業受危機的影響開始顯現,表現在鋼鐵價格持續下跌,產能縮減。但是,就中國鋼鐵業來說,由於中國拉動內需的預期,勢必將提供更多公共品,即時冒著再次陷入通脹的危險,***也將放鬆固定資產投資。對於鋼鐵及機械製造業來說中期看好,至少不會嚴重下跌;
5、 石油、煤炭等能源業的影響將是長期的,表現在能源價格將持續走低(由於需求降低),未來風險處於中等水平。也可能由於中國內需的快速啟動致使能源價格不致下降過快,而且現在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冬季取暖期,對能源的需求將在未來半年內是穩定和持續的。
6、 黃金等貴金屬、奢侈品行業中期不看好。原因是黃金價格已經在過去持續升高中透支了其保值性,對於黃金及其奢侈品行業來說冬天即將到來。更多的資金將撤出這個市場,消費者對實物的購買也將直線下降;
四、關於救市
1、 房地產業:現在針對房地產業的救市論甚囂塵下,本人認為此時救市是可笑的、是浪費納稅人錢的變相利益輸送。
⑴ 從此次房地產冬天的形成因素來看,是上文提到的固定資產投資過熱、通貨膨脹、中國貨幣升值的影響產生了大量泡沫。在此次泡沫形成過程中房地產業的暴利是眾所周知的,這部分利潤必須在市場的調節下回吐;
⑵ 現在房價相對消費者的工資來說還是太高,特別是中小城市後期的房地產價格上漲還未明顯下降,應該由市場來決定房地產業的未來;
⑶ 房地產業受金融危機的沖擊主要體現在需求的不足,但這正是房價過高造成的。中國百姓有嚴重的「買房情節」,潛在購買力是巨大的,只是因為房價過高,一旦房價回歸合理水平,大量的購買力將使房地產業自然復甦,所以無需救市。
『拾』 金融危機對我國期貨市場的影響
美國的金融危機,這個話題幾乎家喻戶曉。但是,如何去認識這一演變過程,防患於其然,這雖然不是你我考慮的問題,而是中國管理層,央行研究的大事,也是全球各國政府反思的大事。但其中的道理我們一定要搞清楚,這有利於正確認識個人和單位今後的投資方向。
美國次級債公司(房利美和房地美分別設立於1938年和1970年,屬於由私人投資者控股但受到美國政府支持的特殊金融機構。兩家公司的主要業務是從抵押貸款公司、銀行和其他放貸機構購買住房抵押貸款,並將部分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後打包出售給其他投資者)其對象就是信用等級較差的美國公民,由於美國過渡消費習慣,這種只需付息就能住房的美國人群在房產形勢好的情況下很受青睞,規模相當大,而且次級債公司的債券和股票向全球開放,可以說是很多國家都多少有點。但是07年起,美國房市開始出問題了,次級債也隨之大幅縮水並逐漸演變成所謂的金融危機。 美國幾大投資銀行提供大量融資政府背景的房利美,房地美因此造成巨大壞帳。而次級債公司及幾大投行的股票應聲下跌,這樣一連串的問題馬上影響到全球。與此同時,國際投機資金又興風作浪先是惡炒有色,後又惡炒石油期貨(08年7月曾接近150美元/桶)等資源類期貨,最終又大肆做空(08年12月初不到35美元/桶),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也就一發不可收拾。金融危機的根本性的標志是創立158年歷史的雷曼兄弟銀行在08年9月宣布破產,全球金融股集體跳水,世界一片驚慌。我們看到俄羅斯股票單日跌幅19%而表示擔憂時,沒幾天冰島股指單日跌幅高達75%,創造了世界歷史記錄,國家信譽也受到嚴重的打擊。回顧這一切的同時,我們中國也出現了中國平安投資歐洲富通集團238億人民幣造成巨虧,風趣的網民稱6000萬年薪的馬明哲投資水平比一般股民還要臭,當時投資損失高達95%;中信集團設在香港的中信泰富受澳元大幅貶值而在澳洲鐵礦石外匯合約上造成155億港幣巨大虧損(最近報導實虧99億港幣),國內的中國遠洋(浮虧53.8億),中國鋁業(140億美元對外股權投資力拓英國損失80%)、江西銅業等等一批上司公司在期貨市場和外匯市場上翻船,美國雷曼兄弟銀行破產後,我國上市銀行08年9月披露的信息有:建行19140萬美元、工行15180萬美元、中行7562萬美元、交通銀行7002萬美元、招行7000萬美元…持有美國雷曼兄弟公司債券,中行還貸款給美國雷曼兄弟控股公司5320萬美元,我看形成的虧損將是很大的。另外,中國政府在美國的6200多億美元的國債似乎也成為美國人要挾中國政府的「銀質」,因此金融危機下,我國也不會獨善其身,直接損失會相當大,簡接影響還難以預測。
如今各國紛紛出台了以降息、減稅、增加投資,擴大內需等救市政策,似乎金融風波暫告段落。其實我認為本次金融危機其實還未結束,前階段的國際匯率又開始燥動了,各國政府在這個復雜的政治、經濟利益中會運用貨幣杠桿來達到自身利益,一場沒有硝煙的貨幣大戰必定會爆發,我看這對國際政治經濟環境、金融貨幣政策研究較深的朋友來說,又是一個很好的機遇。
目前我國政府通過大幅降息倒逼20多萬億元城鄉居民銀行存款余額進入消費和投資領域來緩解危機,其實危機的深化與否,看保障。如果居民沒有後顧之憂,沒有活下去的擔憂,沒有結婚的擔憂,沒有生孩子的擔憂,沒有教育的擔憂,沒有養老的擔憂,那麼,消費就不會萎縮得很厲害。相反,如果生老病死、教育和養育都要擔心,居民的消費水平一定是低下的,消費的萎縮就會更加嚴重。如果靠政府投資和消費來刺激,也只有短線之功,卻能引發更多社會矛盾。所以,發達國家面臨危機,首先一定要解決的就是保障問題。這也是二戰前的危機中發達國家國內相對穩定的原因。相反,那些缺乏保障的國家,卻更容易亂,經濟更容易有危機感。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