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加息對期貨影響
① 昨天央行加息對期貨市場有多少影響
這個就不懂了,求解釋
② 央行降息對國債期貨市場的影響有哪些
要看降息的幅度多少,簡單的說,央行降息對國債期貨是利好。
③ 2011年央行第二次加息對期貨市場有什麼影響
這個問題涉及到的方面比較多,首先加息對銀行業是有好處的,加息了更多的百姓願意把資金放在比較保險的銀行裡面而非盲目的跟風炒股炒期貨炒黃金,這樣市面上流通的資金減少,對通脹能有一定程度的控制。
其次,流通資金的減少單單對期貨市場來說,可以有效減少投機者的單子,更多的人願意將更多比例的資金存入銀行,期貨市場活躍度會降低,但帶走的這部分活躍度全是投機者的資金,炒作的成分減輕,盲目報價的機會減少,期貨價格更接近現貨價格(企業套保資金比例變大)。
最後,是對投資者心理的影響,期貨市場真正的交鋒不是對價格的預測,而是的心理的揣測,大眾投資者的心理,庄的心理,只有深刻的揣測人的心態,才能最大可能的盈利,所以任何時候首要考慮消息影響的不是供需,因為大部分消息瞬間對供需的影響並不大,實際是人的心理在變化,所以人心最重要。
④ 央行在2011年的第二次加息對期貨市場會有什麼影響
焦炭期貨wang編者註:央行加息,對國內整個金融市場都有較大影響,包括期貨市場,央行加息主應對通貨膨脹,提高了資本使用成本,是緊縮的貨幣流通政策,減少期市資金流動相,從而對期市造成不利影響。
央行進行今年第二次加息:中國人民銀行4月5日晚間宣布,自6日起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0.25個百分點,至此,一年期存貸款利率分別調至3.25%和6.31%。
分析人士認為,此次加息主要是為了控制通脹預期,對股市影響有限,對期貨市場造成偏空影響。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表示,市場預期3月份CPI可能再上高位,央行宣布加息符合市場預期,是央行對可能反彈的通脹壓力所做出的提前應對。
期貨市場分析員認為,此次加息繼續釋放收緊信號,表明貨幣政策已經完全轉向穩健。從這次加息的落實來看,上半年或仍有一次加息機會,不過具體仍需關注近期美聯儲的政策動向。他認為,近一年來國內期股兩市始終在提准與加息的緊縮氛圍下運行,投資者對利空反應已有些麻木。從前兩次加息後國內A股表現來看,加息對股市大盤運行的趨勢性影響可能不會太大,對期貨市場影響偏空,對工業品的利空影響將大於農產品。
加息將緩解輸入型通脹,其提高了資金使用成本,對商品市場影響偏空,因為金融、地產股估值偏低,對股市影響有限。
⑤ 加息對期貨有什麼影響
加息對金融市場是利空。央行加息收縮流動性,就是為了提高資本使用成本,應對通貨膨脹。
這也是期貨市場的大宗商品近期外強內弱的重要原因——美國量化寬松,國內緊縮貨幣。
⑥ 央行降息對期貨價格走勢的影響實驗報告
一般來說,降息以後市場上的錢會變多,對股市和商品期貨都是利好。但實際情況往往比理論來的要復雜,比如這一次的降息,股票大漲;而商品期貨該跌照樣跌。你可以網路下這篇文章,裡面有關於降息對資本市場的影響:《如何看待2104年11月21日的降息對資本市場【股票、期貨、資金】的影響?》
⑦ 央行加息國債期貨上漲是怎麼回事
閃牛分析:中國經濟是大國經濟,享有獨立的貨幣政策,去年跟隨美國在公開市場加息的主要顧慮是人民幣匯率在貶值,加息以穩定匯率。但當前美元大幅貶值、人民幣匯率升值,無需為了穩定匯率而加息。
其次從國內經濟通脹走勢看,雖然同步指標的工業投資增速反彈,但領先指標的社融增速大幅回落、通脹預期降至兩年新低,後續經濟通脹有回落壓力,央行上調利率的必要性不足。
中國央行在公告中提到,此次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小幅上行符合市場預期,也是市場對美聯儲剛剛加息的正常反應。
此前有不少分析師認為,這一次中國央行跟隨美聯儲「加息」的幅度可能在10個基點,未來甚至可能會上調基準利率。
⑧ 央行加息對鐵礦石螺紋鋼期貨有影響嗎
會對股市的鋼鐵板塊和礦產概念股有一定的影響,但不會長期影響,一般來說,影響力集中體現在開盤之後的一小時,從10點半開始,影響減弱。
⑨ 央行加息對期貨的影響
這個無法預測。
因為加息的力度對商品的影響度無法測量。
如果一下子加息10%,按照目前這個狀況,八成要大跌。是一次性加息百分之十的情況下。
⑩ 美聯儲加息對期貨市場有什麼影響,商品是跌還是漲
因為美元是世界貨幣,所以美聯儲加息後全球各大經濟體都會受到影響,影響到世界各國的匯率,匯率影響到各國的債務,各國債務再影響到各國經濟,各國經濟影響到各國股市,還會影響到實體經濟。
美聯儲貨幣政策的變化還是一個風向標,全球其他央行也開始對寬松政策持謹慎態度,大幅度的貨幣刺激政策已經很難見到。全球流動性已經出現明顯拐點,這一點對於大宗商品的影響非常大。一方面,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的步伐領先於其他央行且美國經濟好於其他經濟體,這造成了美元迴流美國,美元指數強勢上漲,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遭受重創。
另一方面,之前過度的貨幣刺激政策在促使大宗商品價格走高的同時,也刺激了大宗商品供應商的擴產規模。很多行業在刺激政策過後需求急劇萎縮,這時供給卻「剎不住車」了,鐵礦石就是一個比較好的例子。在全球流動性最為充裕的時期,包括必和必拓、力拓在內的鐵礦石巨無霸們瘋狂增加產能,但隨著流動性退潮,這些巨頭猛然發現自己已在「裸泳」,前期巨量的投資不僅讓這些公司負債深重,而且處於進退兩難的地步,貿然減產甚至停產只能讓自身承受更大的傷害。很多大宗商品在流動性「潮起」時,需求被高估了,而流動性「潮退」加之主要需求國經濟的下行重創了大宗商品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