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貨幣有什麼影響嗎
『壹』 歷史:紙幣的產生對經濟發展有什麼影響
紙幣的產生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一 紙幣的含義 :是由國家發行的、強制使用的貨幣符號
必須由國家發行的。如果不是國家發行的,就不是法定貨幣,而是偽造的假幣,在市場上不能流通。使用假幣會造成金融秩序的混亂,危及國民經濟和人民的正常生活,因此,是國家法律所不允許的。
紙幣的出現雖然有利於商品交換,推動了商品交換的進一步發展,但是,最初人們並不願意接受紙幣。因為紙幣自身沒有價值,所以,人們不願意接受它。現在,人們之所以廣泛使用紙幣,是由於國家的強制力量。
紙幣是貨幣符號,不是貨幣,紙幣不是商品,沒有價值,不能執行價值尺度、貯藏手段職能。紙幣有使用價值,作為貨幣符號在商品流通中代替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職能。
紙幣是貨幣符號 ——替身的意思。(本身沒有價值,忽略不計。)不是貨幣。
二、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公式 ——貨幣流通公式
假設市場上待售商品有1000億元,又假定每1元的貨幣只流通1次,那麼,市場上需有1000億元的貨幣。如果只有700億元的貨幣,就會有3000億元的商品賣不出去,造成產品積壓,流通不暢。如果存在2000億元的貨幣,那麼,2元錢只能當1元錢花,就會錢不值錢,影響老百姓的生活。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市場上流通的貨幣,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要受許多客觀因素的制約。
在現實生活中,一張一定面值的紙幣,在市場上不會只流通一次就回籠到銀行,從而退出流通領域。它往往在商品交換過程中流通多次。貨幣流通的次數越少,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就越多;反之,貨幣流通的次數越多,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就越少。例如,要想使1000億元商品成交;如果1元貨幣在一定時期內只流通1次,那麼,對貨幣的需求量就是1000億元;如果1元貨幣在一定時期內流通次,那麼,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則只有250億元。
有權發行紙幣的國家能夠隨意發行紙幣嗎?如果發行過多,會引發什麼問題?
通過上面對決定流通中實際需要貨幣量的三個因素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不是人為規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國家不能隨便發行紙幣,如果紙幣發行過多就會引發通貨膨脹。
三 通貨膨脹1 含義 、2 成因:主要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紙幣的發行量超過了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
通貨膨脹使人們手中的錢不值錢了,同樣數量的紙幣在通貨膨脹之前能買回一定數量的商品,在通貨膨脹之後,就買不回來了。
例如:1937—1949年國民黨統治時期,由於反動政府發動內戰,軍費開支大大超過了財政收入。上海所有的印鈔機都用上了,白花花的銀子象雪花一樣飛到流通領域。
當時一百元的法幣,1937年可買黃牛2頭,1938年可買黃牛1頭,1939年可買豬一頭,1941年可買麵粉1袋,1943年可買雞1隻,1945年可買雞蛋2個,1946年可買固體肥皂1/6塊,1947年可買煤球1個,1948年8月19日可買大米3粒,最後1949年8月可買大米0。00000245粒。
3 後果、可見,通貨膨脹使人們的生活水平下降,購買力低,商品銷售困難,造成社會經濟生活困難,嚴重的還會帶來社會秩序的不穩定。
4.防止的方法:
(1)減少紙幣發行量,使其與流通中實際需要量盡量相符。
(2)根本的方法:發展生產,增加社會產品供應量。
四 正確對待貨幣
1 貨幣並不神秘,它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任何社會,只要存在貨幣,貨幣就具有一般等價物的功能。
2 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下,貨幣作用的范圍、所反映的生產關系是不同的。
3 對待金錢的不同態度 ,實質上是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問題
4 正確對待貨幣,應該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貳』 統一貨幣對後代有什麼影響
統一貨幣可以增強經濟的發展,對後代來說,發展會更加快速,交易更加便利,活躍,生活也得到了巨大的改善。
『叄』 貨幣超發可能會帶來什麼影響
自己的資產是他人的負債
他人的資產是自己得負債
社會富裕的代價:每個自己被債務包圍。
自己越富裕,自己接觸得負債半徑越高,從首富到首負的概率越高,這是馬雲們做夢都擔心自己被顛覆的根源。
勞動收益+資產收益=GDP,GDP的分配:資產收益First。如,你開個超市,是先交房租,隨後產生的利潤才是自己的。資產泡沫帶來的結果:資產收益要求逐漸接近GDP,讓勞動收益變得無利可圖。典型特徵:創業企業(沒有資產收益)普遍虧損,大學生工資不足以支付開支,月光甚至月虧。
通脹的根源不是因為貨幣超發,而是因為貨幣與固定資產之比太低。想想你周圍人手中的固定資產有多少?每個家庭資產均值至少在200萬以上,而居民存款有多少?答案是64萬億左右,人均僅為4萬多。而居民凈存款更是只有可憐的24萬億,人均只有2萬多。200萬尋租資產,時刻惦記著4萬多的居民存款,帶來的結果是錢離開自己賬號很容易,但再回到自己賬號的難度會越來越大。
通脹的傳導:1、房價漲、底商租金漲、底商被破上漲產品與服務價格、生活成本上漲,工資要求上漲,工資漲,企業被迫上調商品價格(手段,升級產品線,淘汰低價產品線)......2、房價漲,房租漲、生存倒逼工資漲,工資漲,企業被迫上調商品價格,商戶利潤被壓縮,跟隨上調商品價格,生活成本上升,繼續漲工資......3、房價漲,通脹,心理安全感消失,人們對法幣信任逐漸溜走,社會信任撕裂,貪婪充斥,投機橫行。4、房子、勞動工時、豬肉、手機、汽車都是商品,房地產泡沫是篡改房子與所有商品之間比值,是對其他行業的搶劫。通脹是其他行業自保的手段。簡言之,通脹是搶劫不被制止帶來的連鎖反應與信任危機。
通脹會導致整個社會沒有贏家,因為社會進步的基礎是信任。房地產泡沫將信任撕開一條口子,通脹讓這個口子不斷被放大。
『肆』 什麼影響貨幣升值
貨幣升值貶值主要是由市場上貨幣的供求量決定的。
如果貨幣的供應供大於求(發行量過大),那麼貨幣(紙幣)就貶值,會引起通貨膨脹;如果貨幣的供應供不應求(發行量過小),那麼貨幣(紙幣)就升值,會引起通貨緊縮。
升值和貶值會影響物價,單一產品價格的漲跌不會影響貨幣的升值和貶值。如果市場上整體物價有漲跌,那麼一般是由貨幣的供求量變化引起的(貨幣的供求量變化是因,物價的變化是果)。
『伍』 貨幣升值有什麼影響具體點
貨幣升值,說明該國的經濟實力有了提高,但有可能會帶來通貨緊縮
『陸』 貨幣是什麼為什麼有這么大的影響力
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就是貨幣;貨幣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貨幣的本質就是一般等價物,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貯藏手段、世界貨幣的職能。歷史上不同地區曾有過不同的商品交換充當過貨幣,後來貨幣商品逐漸過渡為金銀等貴金屬。隨著商品生產的發展和交換的擴大,商品貨幣(金銀)的供應越來越不能滿足對貨幣日益增長的需求,又逐漸出現了代用貨幣、信用貨幣,以彌補流通手段的不足。進入20世紀,金銀慢慢地退出貨幣舞台,不兌現紙幣和銀行支票成為各國主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續。
因此,貨幣就成了人們追逐的目標。
『柒』 市場上流通的貨幣受什麼影響
市場上流通的貨幣受影響如下。其一,存款准備金比率。存款准備金比率的變化,會影響人們感覺的虛擬貨幣,由銀行存款、貸款延伸出來的可方便支配貨幣(貨幣是可以方便交易的財富,存款或貸款也是可以方便交易的財富)。存款准備金比率增大,會導致市場流通的貨幣減少,存款准備金比率減少,會導致市場流通的貨幣增大。
其二,存款、貸款利率也會影響市場流通的貨幣規模。利率會影響貸款與存款行為的積極性。利率上升,會導致貨幣值錢,人們會把更多的貨幣變成存款,會減少市場流通的貨幣。利率上升,會導致貸款減少,導致大量的貨幣待在商業銀行,難以成為市場流通的貨幣。利率上升會導致市場流通的貨幣減少,利率下降會導致市場流通的貨幣增多。
調節准備金與利率是重要的貨幣政策手段。
其三,中央銀行對國債的購買與出售,也會影響市場流通的貨幣。中央銀行出售(發行)國債,如果不把出售國債獲得的貨幣,交到財政部中手,既中央銀行自己掌握這些出售國債獲得的貨幣,那麼,中央銀行出售國債,可以減少市場流通的貨幣,可以起到回收貨幣的作用。中央銀行用自己手中的貨幣,購買國民或企業手中的國債,起著增加市場流通貨幣的效果。
其四,中央銀行把新印刷的貨幣或自己掌握的貨幣,投放到市場上,可以較大影響市場流通的貨幣規模。投放方式主要有,購買政府手中的國債或國民及企業手中的國債。或直接把新印刷的錢,轉移給政府,當作財政收入。以及,通過外匯管機構,強制購買出口企業出口商品換取的外匯,發行人民幣。這是中國常用的辦法。
其五,股票市場也會影響市場流通的貨幣。上漲的股票,會吸引大量的股票投資者,會把許多存在銀行的錢,或國民手中錢,轉移到股票市場。股票市場需求的貨幣越多,導致市場流通的貨幣,會越少。一般是,上漲的股票價格會吸引資金(貨幣),會導致市場流通的貨幣減少。下降的股票價格,會退出資金(貨幣),會導致市場流通的貨幣增多。
其六,外匯管理機構,也存放著大量的貨幣,商品出口形勢會影響外匯盈餘形勢,外匯盈餘形勢會影響國內市場貨幣流通規模。外匯盈餘越多,會導致市場流通的貨幣就越多,反之相反。
應該還有其它因素影響市場流通的貨幣規模,我暫時想不起來。市場流通貨幣總量,取決於市場規模大小,以及貨幣的平均流通速度。市場規模取決於人口總量與人均GDP。貨幣的流通速度,與國民自我感覺的財富擁有量有關,還與國民性格(天賦)有關。
影響貨幣流通速度的因素。
其一,主要取決於國民自我感覺的財富擁有量,在人均擁有相同市場流通貨幣的情況下,國民自我感覺的財富越多,國民花錢的速度就會越快,既貨幣的流通速度會越快。貨幣本身也是財富,國民自我感覺的財富,包括貨幣本身。貨幣是便於交易的財富。我國由於國有的東西太多,導致國民自我感覺的財富比較少,導致國民非常看重貨幣財富,導致國民不捨得花錢。這是我國貨幣流通速度相對外國貨幣流通速度,不快的原因之一。外國的土地、企業基本都是私有,屬於國民自我感覺的財富,貨幣的(財富)重要性,對於外國國民,就顯的不重要了,外國國民就捨得花錢了,貨幣流通速度自然比較快。
其二,福利體系會較大的影響國民的消費觀念。良好的福利體系,等效於許多方面的人生保險,會增加國民的安全感。福利也是財富,也是國民自我感覺財富的一部分。擁有較多的福利,會讓國民自我感覺擁有較多的財富,不在需要儲備那麼多財富,因為福利減少了人生風險。我國國民需要儲備較多的財富,以備未來使用。因為我國福利少,大家需要長遠考慮,需要防備未來的人生風險,主要通過多儲備財富,來降低未來的風險系數。因此,福利體系狀況,會影響貨幣的流通速度。
其三,孩子的多少,也會影響家庭的儲蓄率。養育孩子,既是親情的收獲,也是一種長遠投資。孩子數量會影響這種投資的安全系數。較少的家庭孩子數量,會迫使家庭多儲蓄,以降低未來的風險。家庭孩子的多少,也會影響現在的開支,較多的家庭孩子,有利於增加家庭開支,增加消費,減少儲蓄。由於我國針對漢族的計劃生育政策,導致我國漢族家庭,平均孩子數量較少。這是我國家庭儲蓄率較大的一個原因。這個因素也會影響貨幣的流通速度。
其四,國民的文化習俗與性格也會影響國民的儲蓄與開支行為。東亞農耕民族相對其它地方的人口,具有儲蓄的文化與性格。這個因素也降低了我國市場,貨幣的流通速度。
其六,金融體系的水平因素,會對貨幣流通速度略有影響。我國的金融體系比較落後,起著略微降低貨幣流通速度的效果。
其七,股票市場會影響貨幣的流通速度。股票價格上漲,會導致股票擁有者,感覺的財富增多,導致這些人,傾向於多花費。
其八,經濟形勢也會影響貨幣的流通速度。良好的經濟形勢,人們會擁有良好的心情,樂觀的未來,美好的預期。國民預期收入會比較多,預期財富會比較多,這會使國民傾向於多消費。
其九,在非常時期,貨幣的流通速度取決於通貨膨脹速度。通貨膨脹因素會導致貨幣貶值,會導致人們拋棄貨幣,不在把貨幣當做儲備財富。這會導致貨幣流通速度較快增加。通貨膨脹速度越大,貨幣流通速度也會跟著越大。貨幣流通速度的增大,會導致通貨膨脹速度繼續加大,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捌』 貨幣之前不值錢有什麼意義貨幣起伏和什麼有關系貨幣起伏的影響有什麼請回答全哦……
貨幣值錢了,說明當時的物價穩定,貨幣值堅挺,人民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貨幣不值錢就是說當時物價高漲,日新月異,你的錢昨天能買上一斤肉,今天就只能買八兩了,也就是通貨膨脹了,人民的生活一步一步的縮水,一天天的更艱難了。貨幣起伏就是因為物價穩定或上漲所造成的,而物價起伏都是有原因的,或為戰爭,或為高官貪腐,或為天災,或為治理者無能......貨幣起伏的影響巨大,市場穩定、物價平穩就能製造出和諧的社會,人民幸福,而反之,就會社會混亂,人民遭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