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貨時間 » 2017年期貨大事件及影響

2017年期貨大事件及影響

發布時間: 2021-06-05 03:23:35

『壹』 金融危機對我國期貨市場的影響

美國的金融危機,這個話題幾乎家喻戶曉。但是,如何去認識這一演變過程,防患於其然,這雖然不是你我考慮的問題,而是中國管理層,央行研究的大事,也是全球各國政府反思的大事。但其中的道理我們一定要搞清楚,這有利於正確認識個人和單位今後的投資方向。
美國次級債公司(房利美和房地美分別設立於1938年和1970年,屬於由私人投資者控股但受到美國政府支持的特殊金融機構。兩家公司的主要業務是從抵押貸款公司、銀行和其他放貸機構購買住房抵押貸款,並將部分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後打包出售給其他投資者)其對象就是信用等級較差的美國公民,由於美國過渡消費習慣,這種只需付息就能住房的美國人群在房產形勢好的情況下很受青睞,規模相當大,而且次級債公司的債券和股票向全球開放,可以說是很多國家都多少有點。但是07年起,美國房市開始出問題了,次級債也隨之大幅縮水並逐漸演變成所謂的金融危機。 美國幾大投資銀行提供大量融資政府背景的房利美,房地美因此造成巨大壞帳。而次級債公司及幾大投行的股票應聲下跌,這樣一連串的問題馬上影響到全球。與此同時,國際投機資金又興風作浪先是惡炒有色,後又惡炒石油期貨(08年7月曾接近150美元/桶)等資源類期貨,最終又大肆做空(08年12月初不到35美元/桶),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也就一發不可收拾。金融危機的根本性的標志是創立158年歷史的雷曼兄弟銀行在08年9月宣布破產,全球金融股集體跳水,世界一片驚慌。我們看到俄羅斯股票單日跌幅19%而表示擔憂時,沒幾天冰島股指單日跌幅高達75%,創造了世界歷史記錄,國家信譽也受到嚴重的打擊。回顧這一切的同時,我們中國也出現了中國平安投資歐洲富通集團238億人民幣造成巨虧,風趣的網民稱6000萬年薪的馬明哲投資水平比一般股民還要臭,當時投資損失高達95%;中信集團設在香港的中信泰富受澳元大幅貶值而在澳洲鐵礦石外匯合約上造成155億港幣巨大虧損(最近報導實虧99億港幣),國內的中國遠洋(浮虧53.8億),中國鋁業(140億美元對外股權投資力拓英國損失80%)、江西銅業等等一批上司公司在期貨市場和外匯市場上翻船,美國雷曼兄弟銀行破產後,我國上市銀行08年9月披露的信息有:建行19140萬美元、工行15180萬美元、中行7562萬美元、交通銀行7002萬美元、招行7000萬美元…持有美國雷曼兄弟公司債券,中行還貸款給美國雷曼兄弟控股公司5320萬美元,我看形成的虧損將是很大的。另外,中國政府在美國的6200多億美元的國債似乎也成為美國人要挾中國政府的「銀質」,因此金融危機下,我國也不會獨善其身,直接損失會相當大,簡接影響還難以預測。
如今各國紛紛出台了以降息、減稅、增加投資,擴大內需等救市政策,似乎金融風波暫告段落。其實我認為本次金融危機其實還未結束,前階段的國際匯率又開始燥動了,各國政府在這個復雜的政治、經濟利益中會運用貨幣杠桿來達到自身利益,一場沒有硝煙的貨幣大戰必定會爆發,我看這對國際政治經濟環境、金融貨幣政策研究較深的朋友來說,又是一個很好的機遇。
目前我國政府通過大幅降息倒逼20多萬億元城鄉居民銀行存款余額進入消費和投資領域來緩解危機,其實危機的深化與否,看保障。如果居民沒有後顧之憂,沒有活下去的擔憂,沒有結婚的擔憂,沒有生孩子的擔憂,沒有教育的擔憂,沒有養老的擔憂,那麼,消費就不會萎縮得很厲害。相反,如果生老病死、教育和養育都要擔心,居民的消費水平一定是低下的,消費的萎縮就會更加嚴重。如果靠政府投資和消費來刺激,也只有短線之功,卻能引發更多社會矛盾。所以,發達國家面臨危機,首先一定要解決的就是保障問題。這也是二戰前的危機中發達國家國內相對穩定的原因。相反,那些缺乏保障的國家,卻更容易亂,經濟更容易有危機感。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這一點。

『貳』 影響國際期貨的幾個大事件

出產、庫存、美元指數、OPEC價格調控、政局、重大經濟數據等都可能影響價格劇烈波動 。每周一次API/EIA庫存報告、鑽井報告、初請失業報告;每月一次小非農、大非農報告,EIA、IEA、OPEC三大原油組織的月報;半年一次OPEC大會;一年8次美聯儲議息會議;風險地區隨時會發生的中斷供應等事件和數據一般都造成短線3倍以上的波動空間,波動性全球最佳。

期貨交易要素表:http://www.infointime.cn/index/01.htm

『叄』 2017金融業有什麼大事件

即將過去的2017年,必然是載入中國金融業史冊的一年。趣店風波、「無現金時代」之爭、資管行業大一統、人工智慧崛起……金融亂象糾偏的背後,無不透露著日漸鮮明的監管信號。

金融開放路線圖:

外資持股比例提高

始於1978年底的改革開放政策,給中國金融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中國商業銀行資產名列全球第一,股市市值全球第二,私營部門債券市值全球第三。

近日,銀行、證券基金和期貨等機構外資持股比例限制放開的消息,引起外資金融機構高度關注,一些外資私募已開始加速布局中國市場。這不僅增添中國金融市場的活力、動力,也將有助於提升中國金融機構的競爭力。金融業對外開放對小型金融機構的影響將更為明顯,未來外資控股的證券、期貨、基金公司有望誕生,外商獨資資產管理公司也將越來越多。

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成立

強化調控監管防範風險

2017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決定設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其設立強化了統籌協調監管,為對外開放做出制度保障。

金融穩定委員會的設立將統籌貨幣政策與金融監管、分析研判國際國內金融形勢、做好國際金融風險應對、研究系統性金融風險防範處置和維護金融穩定重大政策。同時指導地方金融改革發展與監管,對金融管理部門和地方政府進行業務監督和履職問責等。

金融行業一向欣欣向榮!

『肆』 列舉20內中國發生的大事件對股市的影響

給你我幾年來整理的中國證券市場大事記:看看那幾件符合你的需要!
1984年8月14日,上海市政府批准了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呈批的《關於發行股票的暫行管理辦法》。
1984年11月18日,中國第一個公開發行的股票——飛樂音響向社會發行1萬股(每股票面50元),在海外引起比國內更大的反響,被譽為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信號。
1985年1月, 上海延中實業有限公司成立,並全部以股票形式向社會籌資,成為第一家公開向社會發行全流通股票的集體所有制企業。
1986年9月26日,第一個證券櫃台交易點——中國工商銀行上海信託投資公司靜安分公司。
1987年5月, 深圳市發展銀行首次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成為深圳第一股。
1987年9月27日,第一家證券公司——深圳經濟特區證券公司成立。
1988年7月9日,中國 人民銀行開了證券市場座談會,由人行牽頭組成證券交易所研究設計小組。
1990年11月2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成立。
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試開業」,第一天成交安達 股票8000股,採用的是最原始的口頭唱報和白板競價的手工方式。
1990年12月19日,時任上海市市長的朱鎔基在浦江飯店敲響上證所開業的第一聲鑼。滬市的首個交易日以96.05點開盤,並以當日最高價99.98點報收,當日成交金額49萬4千元人民幣。
1991年5月21日,上交所統一實行自由競價交易,滬市股價全部放開。
1991年7月,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
1991年8月28日,中國證券業協會成立。
1991年10月31日, 中國南方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與深圳市物業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向社會公眾招股,這是中國股份制企業首次發行B股。
1992年1月10日, 一種叫「股票認購證」的票證出現在上海街頭,產生大批認購證,廣義上講也是一種權證。該權證價格30元,後被炒至幾百元。
1992年5月21日,當天取消部分個股漲跌價格限制。
1992年7月7日,深圳證券交易所宣布:原野股票停牌交易。這是中國證券市場首家停牌企業。
1992年8月10日,深圳上百萬人冒雨來買認購抽簽表,最後發生著名的「8•10」事件。
1992年10月12日,成立了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
1992年11月,我國國內第一家比較規范的投資基金------淄博鄉鎮企業投資基金(簡稱淄博基金)正式設立。該基金為公司型封閉式基金,募集資金1億元人民幣,並於1993年8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最早掛牌上市。
1993年3月1日,飛樂音響等內部職工股掛牌,這是股份制企業內部職工股首次上市交易。
1993年6月29日,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正式招股上市,成為中國內地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國有企業。
1993年8月17日,部分地區滬市行情傳輸中斷一個多小時,而未中斷地區照常營業,引起軒然大波。
1993年9月30日,中國大陸發生首起通過二級股票市場進行控股的「寶延風波」,延中實業股票突然停牌,深圳寶安上海公司聲明持有延中實業發行的普通股5%以上的股份,由此揭開中國收購上市公司第一頁。
1994年1月14日,財政部代表中國政府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注冊登記發行10億美元全球債券。這是中國政府發行的第一筆全球債券,也是中國政府第一次進入美國資本市場。
1994年1月26日南方某公司上海證券營業部因「紅馬甲」電腦操作失誤,以20元一股的天價買入廣船股票80多萬股(當日廣船正常價格在6.50元左右)。一筆交易虧損達1000萬元左右。
1994年7月30日,在數月無抵抗的熊途中,上證指數最低到達325.89點時,中國證監會宣布三項「救市」措施。一個半月,上證綜指上漲了223%,成為我國證券史上股指上漲速度最快的一次。
1995年1月1日,即日起滬深股市交易實行T+1交易制度。
1995年2月23日,上海國債市場出現異常的劇烈震盪,327品種成交金額佔去期市成交額近80%。對此,上交所發布緊急通知稱,當日16:20以後的國債期貨327品種的交易存在嚴重蓄意違規行為,故該部分成交不納入計算當日結算價、成交量和持倉量的范圍。稱之為「3•27國債期貨事件」。
1995年5月17日,國債期貨市場關閉,因期貨資金湧入,5月18日股市井噴,滬市單日股指漲幅達30.99%。
1995年8月9日,日本五十鈴自動車株式會社和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通過協議購買法人股的形式,成為「北京北旅」的第一大股東。這是我國證券市場的首例外商A股大股東。
1996年5月29日,道• 瓊斯推出中國股票指數。
1996年6月7日,上交所擬選擇市場最具代表性的30家上市公司作為樣本,編制「上證30指數」,並在7月1日正式推出。隨後在30指數的帶領下走出了一波大級別的行情。
1996年10月23日滬市上漲20.5點,收於1010.83點,在闊別千點大關兩年後重新站上1000 點。
1996年12月15日,在市場不理會管理層十二道金牌後,《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指出股市出現過度投機,要求進一步規范。上證綜指自12月11日算起歷時13天,跌幅達31%,單日跌停個股比比皆是。
1997年2月19日,鄧小平去世,第二天兩市眾多股票跌停低開幾分鍾內被拉起到漲停報收,後歷時3個月,指數上漲了74%。
1997年4月18日法人股首次擺上了拍賣台。海南某公司持有的 600萬股海南航空股份有 限公司法人股被依法公開拍賣,開我國股票拍賣之先河。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7月2日泰國發生金融危機,隨後長達兩年的東南亞金融風暴全面爆發。
1998年4月,滬深交易所決定對「財務狀況異常」的上市公司實施股票交易特別處理。4月28日沈陽物質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因連續兩年虧損,被列為首家特別處理的股票。
1998年4月7日,第一批上市的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基金金泰,基金開元發行。1998 年11 月25日起,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行股票一律不再發行公司職工股。
1998年12月2日,中國證監會下發《關於停止發行公司職工股的通知》。
1999年5月8日,發生美軍「誤炸」我駐南大使館事件,上證股指跳空下行逼近千點,十天後引發一場大級別的「5• 19」行情。
1999年6月15日人民日報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堅定信心, 規范發展》「5•19」行情進入高潮。
1999年7月1日,《證券法》開始正式實施。
2000年2月14日證監會宣布改革股票發行方式:向二級市場投資者配售新股。受利好刺激,大盤漲幅超過9%。
2000年2月23日 上市公司發行轉債開先例,虹橋機場發行13.5億元5年期可轉換公司債。
2000年7月19日,上證綜指以2000.33點開盤,首次站上2000點關口,當日成交量達149.6億元。
2000年10月30日,新華社播發《假典型巨額虧空的背後——鄭百文跌落發出的警示》,引起各界強烈反響,有關部門和專家學者紛紛就「鄭百文現象」發表看法。並引起國務院領導及有關部門的高度關注。
2000年11月2日,吳敬璉針對針對《財經》雜志2000年10月「基金黑幕」事件發表文章《證券市場不能黑》,引發「股市大辯論」。
2000年12月16日上證所推出包括調整B股交易結算費用,降低交易成本在內的系列舉措,以提高B股市場運行效率。此後B股指數不斷上漲,12月25日滬市B股指數創出三年來新高,以 88.95點報收。
2001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中國證監會決定境內居民可投資B股市場。
2001年4月23日,第一隻退市公司——PT水仙
2001年6月,國務院發布《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6月14日,滬市大盤見頂2245.42點,此後一路走低,開始綿綿數載的熊市。
2001年7月23日,社保基金正式入市。
2001年9月21日,中國內地首個開放式基金——華安創新證券投資基金成功實現了首次募集目標50億份,正式宣告成立。
2001年10月23,證監會宣布停止執行國有股減持暫行辦法,利好引發大幅反彈,滬深股市接近漲停報收。
2001年11月16日,證券印花稅下調,上證指數開於1725.45點,跳空高開104.1點,但當天收出長陰,收於1646.76點,僅上漲1.57%。
2002年6月24日,國務院決定停止減持國有股,上證指數跳空高開,全天漲幅高達9.25%,上漲144.59點,收於1707.31點。
2002年9月23日起,上市新股於上市首日即計入指數計算。此前上交所新股上市後股指的計算方式是上市第二天計入指數。
2002年12月1日,中國證監會與中國人民銀行聯合頒布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開始正式施行。
2003年2月19日 ,滬深交易所計對封閉式基金存在交易上的缺陷,規定封閉式基金最小報價單位「分」改「厘」, 3月3日起正式實施。
2003年3月,第一家瑞銀華寶申請QFII資格。
2003年4月,「非典」」流行,交易清淡,行情回落。
2003年10月22日,中共中央發布《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受此消息影響,上證指數當日大漲33.71點,收於1398.01點,單日漲幅達2.47%。
2004年2月2日,國九條出台,同年4月為落實國九條,證監會成立六個工作組。
2004年6月25日,中小企業板塊正式登場、首批八隻股票上市,這是落實「國九條」的首項具體措施之一。
2004年6月30日, 濟南鋼鐵上市首日跌破發行價,一級市場新股不敗神話在中國股市正式宣告終結。濟南鋼鐵上市首日跌破發行價,一級市場新股不敗神話在中國股市正式宣告終結。
2005年4月29日,經過國務院批准,中國證監會發布了《關於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宣布啟動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工作。
2005年6月6日,滬市大盤見底998.23點,從而結束了長達四年的熊市。
2005年6月10日, 三一重工股權分置改革方案獲得通過,成為中國證券市場第一個通過股權分置改革實行全流通的上市公司。
2006年5月20日,滬深證券交易所和中國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分別發布關於資金申購上網定價公開發行股票的實施辦法。滬市新辦法將申購上限放寬到當次上網發行總量或9999.9萬股,深市規定申購上限為不得超過本次上網定價發行數量,且不 超過9999.995萬股。
2006年6月19日,新老劃斷後的第一隻新股中工國際在深圳中小板上市,這標志著終止一年多的IPO恢復,由於是一年多以來的首次IPO,該股首日受到市場資金的瘋狂追捧,首日漲幅達到332.03%,最大漲幅更是達到驚人的576%。
2006年12月26日,滬指報收2505.70點,當日成交額457.9億元,首次站上了2500點的高位。
2007年1月9日, 國內保險第一股「中國人壽」成功回歸A股,成為首家A股上市保險公司。這標志著保險公司登陸A股的序幕拉開。
2007年2月26日,滬市大盤首次突破3000點。120隻股票達到10%漲停位,投資者企盼的春節後「開門紅」成為現實。
2007年5月9日,大盤藍籌股推動滬深兩市大幅上漲,滬市大盤突破4000點,滬綜指收報4013.08點。
2007年5月31日,調高股票印花稅,單日震盪320點創15年紀錄。
2007年8月23日,滬市大盤突破5000點.,盤中上摸5050.38點,報收5032.49點。
2007年9月28日,滬市大盤突破5500點,迎接58周年國慶節。
2007年10月16日,黨的「十七」大召開,滬市突破6000點,最高到達6124.04點,成為了歷史以來的最高點位。
2008年1月14日,證券論壇討論資本市場改革發展要以全球視野, 5500不攻而破,滬市又進入了進一步的下跌周期。
2008年3月14日,受國內平安再融資,雪災,大小非解禁和物價上漲等壓力,以及美國次債進一步影響滬市直破4000點。
2008年4月16日,中國第一隻以角為計價單位的股票紫金礦業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網上申購,申購價為7.13元。
2008年4月22日,管理層明確大小非減持的有關規定,上證指數高開低走,次日跌破3000點至2990點。
2008年4月24日,受證券交易印花稅從0.3%降為0.1%影響,上證指數大幅收高。
2008年5月13日,受隔日下午14時28分汶川八級大地震影響,股市低開後返身走好,一度廣大投資者以不拋股票來支撐指數。
2008年8月8日,29屆北京奧運會召開,大盤以「利好」出盡而大跌,次個交易日跌破2500點,收於2470.07點。
2008年9月16日,受美國雷曼兄弟銀行倒閉,美國股市暴跌影響,以及央行下調銀行准備金和貸款利息拖累,金融股大幅下跌,上證指數跌破2000點,9月18日跌至1802.33點。
2008年9月19日,受管理層允許匯金公司對工建中三大銀行護盤等三大利好消息影響,大盤出現了幾乎集體漲停的壯觀。
2008年10月28日,隨著全球證券市場全面殺跌,上證指數又走入下降通道,當日盤中最低到達1664 .93點,也是這次暴跌的最低點。
2009年3月31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管理暫行辦法》,辦法自5月1日起實施。這意味著籌備十餘年之久的創業板有望正式開啟。
2009年4月3日,中國證監會決定撤銷寧波立立電子2008年7月公開發行股票的核准決定,同時要求立立電子按照發行價並加算銀行同期存款利息返還證券持有人,這在中國證券市場尚屬首例。
2009年6月10日, 證監會正式公布《關於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發行體制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實施之後將隨時向企業發審核批文。這意味著暫停8個多月的IPO重啟。
2009年7月29日,金融危機全面全面爆發以來全球最大一單IPO中國建築在滬市登陸,上海證券市場發生了有史以來3031.75億的最大單日成交量,並出現09年最大的跌幅,盤中連破3400,3300,3200點整數關,報收3266.43點。
2009年10月30日,等待了十年,首批創業板股票共計28家公司在深圳登陸,當日盤中受到爆炒而幾度被停牌。
2009年12月8日 被稱為中國「證券業死刑第一人」的原中國長城信託投資公司北京證券交易營業部總經理楊彥明被執行死刑,但6500多萬元贓款的去向仍是一個謎團。此案從一審、上訴、發回重審、再上訴,歷時五年之久。
2010年1月8日,證監會宣布,國務院原則同意推出股指期貨交易。2月22日,期貨公司獲准受理股指期貨開戶
2010年3月26日,證監會正式做出批復,同意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上市滬深300股票指數期貨合約
2010年4月16日,股指期貨上市,由於市場有了做空機制,股指開始了一輪大幅殺跌走勢。

『伍』 影響期貨波動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期貨價格的因素有以下8點
1.結轉庫存。對所有耐儲商品來說,結轉庫存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結轉庫存是在某一銷售年度歲末所剩餘商品的數量。結轉庫存的大小能夠顯示供應的緊缺。供應短缺將導致近期或遠期價格的上漲,供應充裕則會導致價格下跌。
2.進出口狀況。進出口也會影響商品的供求。進口增加,供應增加,價格下降;出口增加則減少供給,從而導致價格上漲。
3.生產情況。產量高憊味著供應增加,價格趨跌。減產則意味著供應減少,價格上升。
4.經濟發展狀況。國內和國際經濟狀況會影響居民的消費能力,從而影響商品的價格.
5.其他相關商品的供應狀況。相關商品的價格變動會導致商品之間發生替代關系。
6.國家對某一產業的政策和合然氣候的變化,也會對商品市場的供求產生重要影響,從而會影響期貨市場的價格。
7.技術進步的因素.技米進步,如簡捷的運輸方法、生產方法的改進等,將會導致成本下降.因而價格也會隨之下降。
8.金融市場狀況。貨幣供應增加,幣值下降,自然導致物價上漲,反之,通貨緊縮,則導致價格下降。金融市場的狀況對金融工其期貨價格更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影響金融期貨價格的4個因素
1、一般物價水準
2、政府的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
3、政府一般性的市場干預措施
4、產業活動及有關的經濟指標

『陸』 金融危機對期貨市場有何影響「

影響還是有的,比如經濟不景氣,導致流入期貨的資金變小了。但同時由於金融危機導致的商品價格的劇烈波動,企業套期保值的需求更大,而且期貨具有雙向交易的特點。。。所以影響還是比較小的

『柒』 2018有什麼新聞大事件對期貨影響

中美貿易大戰對期貨影響很大;半島局勢對期貨的影響也非同小可;中東局勢緊張也有可能影響期貨走勢。

『捌』 請問2014年有哪些影響期貨市場的重大事件

1、QE退出。美國量化政策的縮減退出。
2、烏克蘭、伊拉克等能源地區沖突導致的國際油價回升。
3、國內貴金屬抵押債務問題,導致的以滬銅為首的內外盤貴金屬大跌(過去都是外盤銅領導內盤,這次是內盤主因)

我個人認為今年到目前比較有影響的大的期貨方面事件也就這三樣。

『玖』 求07年至今中國金融大事件和對中國影響巨大的國際金融大事件

這些大事件有美國次貸危機、歐債危機、亞投行發起及成立、人民幣進入SDR等。
這些年的金融大事件很多,無法意義追溯,選擇幾個有代表性的事件。
1、國內金融大事件
2007年,股市大漲,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成立,中國投資公司成立,中行、工行上市創下多個中國及世界之最。

2008年,央行頻繁降息,多家金融機構海外投資出現巨大風險
2009年,國務院批准人民幣跨境交易試點,創業板誕生
2010年,四大國有銀行上市收官,銀行參股保險開始
2011年,第三方支付正式進入監管時代,銀行業新監管標准形成
2012年,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提速,銀行業國際化加快,國家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
2013年,同業業務泛濫、流動性緊張、影子銀行爆發式增長,監管部門出台了一系列措施。
2014年,滬港通——資本市場國際化的里程碑,深圳前海微眾銀行開業,首家互聯網銀行
2015年,存款保險制度實施,人民幣加入SDR
2、對中國影響巨大的國際金融大事件
2007年初見端倪,2008年美國正式承認的美國次貸危機。

從2009年12月起至今的歐債危機。

2009年至今國際金價先暴漲後暴跌
2015年,亞投行由中國發起成立,多個國家積極響應

『拾』 2011年發生了什麼事件使得中國的期貨業受到影響

記得炎黃財經中報道過:2011年的期貨業以慘淡開篇,回暖收尾。在期貨市場交易量劇減的背景下,整個期貨業經歷了幾個大變化,投資咨詢業務開閘,分類監管結果首次對外公布,三家期貨公司獲批境外業務試點,期貨公司之間的兩宗大的並購案,鉛期貨、焦炭期貨、甲醇期貨上市交易以及新的機構投資者進入股指期貨市場。在經歷3年的爆發式增長後,今年的期貨業迎來了一次大的調整和喘息之機,下半年交易所重啟傭金返還在寒冬中帶給期貨業一絲暖意。

期貨成交額同比減半,期貨公司集體過冬
據中國期貨業協會最新統計資料表明,今年前11月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量為9.8億手,累計成交額為126萬億,同比分別下降32.85%和9.44%。業內人士表示,以今年期貨市場的低迷來看,全年期貨市場成交量恐不能超過12億手,而去年這個數據是31億手,累計成交額恐不能超過150萬億元,而這還不到去年全年累計成交額309萬億元的一半。mytv365更多資訊。

熱點內容
普洱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晚秈稻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5:43 瀏覽:396
阿壩小金縣橡膠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5:40 瀏覽:908
楚雄大姚縣豆一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4:02 瀏覽:736
做期貨能在網上開戶嗎 發布:2021-12-16 12:32:22 瀏覽:591
安慶宜秀區早秈稻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2:22 瀏覽:377
正確的原油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9:41 瀏覽:39
達州市纖維板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5:11 瀏覽:310
呼倫貝爾新巴爾虎左旗白銀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5:07 瀏覽:883
上海外盤期貨哪裡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4:10 瀏覽:448
香港日發期貨開戶網站 發布:2021-12-16 12:24:09 瀏覽: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