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貨時間 » 戰爭對期貨石油的影響

戰爭對期貨石油的影響

發布時間: 2021-06-07 23:17:38

Ⅰ 戰爭對原油有什麼影響

石油是大國爭奪的資源也是現代兵器的動力能源,石油給20世紀的世界和戰爭都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可以說,沒有石油就沒有現代戰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主要交戰國軍共消耗油料1300多萬噸。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要交戰國投人戰爭的人力物力數量更大,軍用油料消耗達3億多噸,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20多倍。而戰後的高技術戰爭如英阿馬島戰爭, 海灣戰爭和現在正在進行的科索沃戰爭,耗費的油料更是驚人。

Ⅱ 利比亞戰爭對國際油價的影響及對中國石油股價的影響

最近一個月以來,隨著中東、北非動盪局勢持續升級,國際油價再次在三年後突破100美元。對於對外石油依存度已高達56%的中國來說,能否保障能源供應安全成為關注的焦點。

我國的石油儲備進展如何?國際油價走向如何?國際油價上漲對中國的影響如何?「兩會」期間,《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了國家能源局的第一任「主帥」張國寶和國家發改委黨組成員、物資儲備局局長王慶雲。兩位權威人士均表示,目前中東、北非的局勢對中國石油[11.84-0.67%]進口影響不大。王慶雲則透露,目前我國石油儲備量大體可用1個月,將來會擴建到國際准則的90天要求。

國家物資儲備局局長王慶雲:我國原油與成品油儲備比為3:1

每經記者宛霞發自北京

3月7日下午,在政協分組討論會召開之前,國家發改委黨組成員、物資儲備局局長王慶雲抽空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的專訪。

NBD:作為物資儲備局局長,能簡單為我們介紹下國家物資儲備的功能嗎?

王慶雲:國家儲備分十三類,國家物資儲備是戰略儲備,服務於國防需求,主要包括石油、稀貴金屬等產品的儲備,是間接地服務於生產的。

NBD:我國石油儲備進展如何?

王慶雲:按照國際能源署的標准,石油儲備應達到90天的標准。我國目前的石油儲備(量)大體是一個月,也就是說一期已經基本儲備完畢。這裡面的儲備主要包括兩塊,一塊是原油儲備,另一塊是成品油儲備,基本上原油和成品油儲備的比例是三比一。

NBD:石油儲備二期進展情況如何?

王慶雲:二期儲備目前只是提出來了,還在選址並沒有開建,這主要是國家能源局等部門在做的工作,但將來要建二期、三期,以便我國能夠達到90天的要求。

NBD:據說我國進行一期儲備的時候,國際油價還比較低,您怎麼看待儲備和價格的關系?

王慶雲:儲備和價格沒有太大關系。只要國家需要就要儲備。

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60美元/桶的時候,我說要趕緊進」

每經記者宛霞發自北京

最近十年,中國先後從石油、煤炭凈出口國變為凈進口國,能源安全已成為日益緊迫的問題。

昨日(3月8日)中午,全國政協常委、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的專訪。張國寶分管能源工作11年,對於中國能源問題如數家珍。

從利比亞進口原油僅占我國進口量的3%

NBD:利比亞內部軍事沖突又加劇了。石油蘊藏豐富的利比亞一旦中斷石油供應,對中國有何影響?

張國寶:我認為,即使沒有這次利比亞或者中東的亂局出現,石油價格的趨勢實際上也是會往上漲的。

但中東、北非目前的局勢對於我們中國實際進口原油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因為中國從利比亞進口的油很少,只佔我們進口量的3%。即使沒有這3%,我們還可以通過其他渠道解決。進一步說,即使蘇伊士運河不能通航了,對我們的影響也不大,因為中國的油通過蘇伊士進來的很少。

但是,我國一半以上的原油是從國際市場上進口的,所以國際油價上漲對我國輸入型通脹的壓力會比較大,主要問題在這個地方。

建議「十二五」增加石油代替品研究

NBD: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近年來逐漸加大,甚至已經超過一半,對於居高不下的油價,我國有何應對措施?

張國寶:去年年中,(國際油價)每桶大約在60美元的時候,我就把三大石油公司找到我的辦公室,我講60美元,你們趕緊進。(這是因為)我預計將來肯定比60美元要高,突破100美元完全是有可能的,即使沒有利比亞這個事情出現。

我國能源安全最大的問題是石油安全。因此我建議「十二五」規劃中應增加石油代替品的研究。

應該說,我國的能源需求在「十一五」期間增長很快,但總體我國能源的對外依存度只有10%,90%還是國內的能源,這看起來跟媒體講的好像有點不一樣,我給你解釋一下。

實際上我們對外依存度高的只有石油,我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已經達到56%,而且這個趨勢還在增長。

我國(每年)自己產(石油)兩億噸,(石油)進口已經到了兩億四千萬噸,從國內目前掌握的石油儲備資源來看,(年產)超過兩億噸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去年中國汽車銷量達到1800多萬輛,這個剛性增長很厲害,以後石油的對外依存度還會增加。

油價波動中上漲這是一個趨勢

NBD:國際油價走勢現在各方爭論不休,石油似乎最受國際炒家青睞?

張國寶:國際油價到底會漲多少?任何人任何時候也不能預測准確,因為這是由多種因素組成的。但存在幾個漲的因素。

最主要的是,利比亞局勢會不會蔓延到其他國家,例如沙特。如果不影響,沙特的(石油出口)增長潛力還是有的,但如果影響了,那這個影響就大了。中東局勢進一步加劇,那肯定會推高油價。

但總的來講,石油價格盡管有波動,但在波動中是一個上漲的趨勢。

Ⅲ 伊美戰爭對原油期貨會有什麼影響——銀芝麻

石油是大國爭奪的資源也是現代兵器的動力能源,石油給20世紀的世界和戰爭都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可以說,沒有石油就沒有現代戰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主要交戰國軍共消耗油料1300多萬噸。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要交戰國投人戰爭的人力物力數量更大,軍用油料消耗達3億多噸,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20多倍。而戰後的高技術戰爭如英阿馬島戰爭, 海灣戰爭和現在正在進行的科索沃戰爭,耗費的油料更是驚人。
延展閱讀:回顧數次戰爭對原油的影響
1、第四次中東戰爭(1973.10.03-1973.10.22)
在第四次中東戰爭期間,阿拉伯世界為了抗擊以色列和美國的干涉,通過石油減產、停產和提價等手段發動了石油戰爭。10月6日爆發戰爭當天,敘利亞首先切斷了一條輸油管,黎巴嫩也關閉了輸送石油的南部重要港口西頓。10月7月,伊拉克宣布將伊拉克石油公司所屬巴士拉石油公司中美國埃克森和莫比爾兩家聯合擁有的股份收歸國有。
阿拉伯世界的反制措施造成了第一次石油危機,原油價格從73年的3美元一路飆升到了13美元的高位,漲幅高達400%。原油價格的迅猛上漲造成了全球的惡性通脹,美國CPI從1973年的3.6一路上升至年末的8.2,從而造成全球范圍的經濟滯漲。
2、伊朗革命和兩伊戰爭(1978年10月-1980年12月)
第一次石油危機時隔4年多就爆發了第二次石油危機,這次石油危機的導火索是伊朗革命和兩伊戰爭。兩伊戰爭爆發,兩國石油生產完全停止,世界石油產量完全受到影響,產量劇減,全球市場上每天都有560萬桶的缺口,打破了當時全球原油市場上供求關系的脆弱。平衡供應再度緊張,再度引起油價上揚。
在此期間,歐佩克內部發生分裂。多數成員國主張隨行就市,提高油價,沙烏地阿拉伯則主張凍結油價,甚至單獨大幅度增加產量來壓價。結果歐佩克失去市場調控能力。各主要出口國輪番提高官價,火上澆油,引發並加重了又一次世界性的經濟危機。油價在1979年開始暴漲,從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底的41美元。
70年代因為戰爭引發的石油危機給全球經濟帶來重創,美國經濟分別在74年、80年和82年三次陷入經濟衰退,同時通脹膨脹水平達到了歷史高點,這段時間被經濟學家稱為"滯漲"。從以後的案例中我們都可以看到中東產油區的每一次戰爭都會導致油價的脈沖式上漲,當戰爭結束之後,原油價格將會明顯下跌。

Ⅳ 戰爭與原油的關系

分兩種情況,第一,如果戰爭發生在油田,戰爭會導致原油產量下降,從供需的角度來說供應減少,價格就會上升。
第二種情況,如果爆發了大規模戰爭,世界經濟衰退,那麼原油的需求就減少,價格就會下降。
原油是經濟的晴雨表,現在全球正處於經濟衰退期,油價從去年的120美元下降到現在的40美元,一方面是歐佩克增大了產量,另一方面是世界經濟衰退,雙重的因素所致。
希望樓主滿意,求贊同。

Ⅳ 如果發生戰爭,會對農產品期貨造成什麼影響

你好,如果發生戰爭,主要是對貴金屬和原油的影響,農產品期貨影響並不大。

Ⅵ 利比亞戰爭對石油有什麼影響

2011年3月19日,法、英、美等國家開始對利比亞發動軍事攻擊,盡管市場對利比亞事件有所消化,但局勢的迅速發展可能短期內會使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受影響,其中主要是石油價格。業內人士認為,利比亞危機升級可能造成國際石油供應短期短缺,但由於地震後日本石油需求減少,因此國際石油供應總體上會保持平衡;對我國原油市場也不足以形成顯著干擾。
對國際油價有較大沖擊
利比亞戰爭爆發導致利比亞原本每天160萬桶的石油產出全部中斷,預計戰爭還將持續一段時間。而巴林的示威遊行活動持續,給周邊國家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造成潛在威脅,中東、北非地區短時間內不得安寧,在利比亞戰爭沒有停止之前,新的危機隨時可能出現,這種不確定性將給原油市場形成強有力的炒作動力。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梅新育說,西方軍事干預,戰事及其對利比亞石油生產的沖擊必將延長,油價將獲得新的上漲動力。如果西方轟炸嚴重破壞利比亞油田和運輸設施,那麼除非沙特等國增產,否則油價受上漲壓力影響將較大。
「利比亞以及整個中東局勢的相對不穩定,對國際油價形成較大沖擊。」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能源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夏義善表示,利比亞的危機,波及整個中東格局,對當地的石油企業形成了很多影響。目前,此事件已經波及到歐美等西方發達國家,部分國家和地區油價已經上升至114美元/每桶,「預計部分地區還將突破120美元/每桶」。
利比亞產油只佔全球2%
利比亞資源以石油為主,探明儲量約為430億桶。石油是利比亞的經濟命脈和主要支柱,該國95%以上的出口收入來自石油。但利比亞的原油產量在全世界的原油產量中佔比不大。資料顯示,利比亞石油產量為160萬桶/日,石油出口量約為130萬桶/日。
對於利比亞戰爭是否可能會引發新一輪的石油危機?多數專家對此持否定態度。相比前三次石油主產國發生的戰爭,利比亞戰爭不足以引發第四次石油危機。一方面,利比亞石油產量只佔全球的2%,即便是損失50%的產量,只佔全球的1%;另一方面,經過三次石油危機後,石油主要消費國建立了石油安全保障體系,僅國際能源署就擁有約16億桶的戰略石油儲備,能夠滿足其成員145天的進口需求,因此能夠有效地降低供應短缺風險;再者,世界主要石油生產國仍然具有剩餘產能,目前,歐佩克成員國剩餘產能仍處在較高水平,市場調節能力明顯增強。
未來油價有走低可能
雖然利比亞局勢在短期內影響到該國的原油產能,給全球原油短期供給帶來壓力,造成國際油價大幅上揚,但是大多數專家都表示,利比亞危機對石油價格的影響是短期的,不會持續很長時間,還有不少專家認為,在近期,油價有下跌的可能性。相比日本震災,地緣政治因素仍將是油價的重要「推手」。日本地震後,油價雖然從高位有所回落,但市場對利比亞政局的擔憂並未減少。無論是出口量,還是已探明石油儲量,利比亞在全球石油生產環節的重要性並不算高,但其身處中東敏感地帶,內戰一旦升級,市場避險情緒仍會助推油價走高。
不過,沙特已決定增產,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部分成員國也加入增產行列。短期看,石油輸出國的整體增產量或將左右市場情緒。
但也有觀察人士認為,地緣危機的升級是中東地區動盪因素的一種集中爆發與釋放,在區域緊張氛圍消散後,國際油價將重回90美元每桶左右。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Ⅶ 石油對戰爭的影響如何

石油是重要的戰略資源,也是進行戰爭所需能源之一,也會成為一些戰爭的目的,阿拉伯戰爭 就是上世紀初的殖民戰爭 涉及到沙俄 英國 德國的角逐
二戰 歐洲的北非戰爭 其實是想迂迴通過埃及 攻打中東 摧毀英國石油基地
德國進占 羅馬尼亞 也是為了石油
德國攻打斯大林格勒 也是為了喬治亞那一代的油藏
日本開戰直接原因是美國石油封鎖 南下戰略主要是因為 印度尼西亞的 石油資源

第三次中東戰爭 雖然是因為蘇伊士運河 根本還是西方受到運河被封鎖石油運輸的威脅
再進一點 兩伊戰爭 為了幼發拉底河和河邊的石油資源
伊拉克侵略科威特
美國打伊拉克,北約空襲利比亞都或多或少對世界能源供應產生影響。

Ⅷ 伊拉克戰爭的發生對石油,銅,黃金價格有什麼重大影響

黃金是通脹之下的保值品,而石油價格上漲意味著通脹會隨之而來,經濟的發展不確定性增加。這時候黃金保值避險的作用就會受到人們的青睞。黃金與原油之間存在著正相關的關系,原油價格的上升預示著黃金價格也要上升,原油價格下跌預示著黃金價格也要下跌。從中長期來看黃金與原油波動趨勢是基本一致的,只是大小幅度有所區別,一般來說,黃金價格與原油價格正相關。銅亦如此

Ⅸ 戰爭能使油價下跌嗎 能源價格 會對中國經濟有什麼影響呢

1如果戰爭是發生在能源消耗大國,那麼油價就有可能下跌但更大的可能是上漲【投機與需求】。如果戰爭發生在重要的運油路線上,或主要產油區,那麼油價一定會暴漲。【主要原因是需求於供給對價格的影響】2中國是世界能源消耗大國,每天要從國外競購上百萬桶原油才能平衡國內需求。油價的跌幅對中國經濟影響十分巨大,可以說石油是中國經濟發展的血液。

熱點內容
普洱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晚秈稻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5:43 瀏覽:396
阿壩小金縣橡膠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5:40 瀏覽:908
楚雄大姚縣豆一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4:02 瀏覽:736
做期貨能在網上開戶嗎 發布:2021-12-16 12:32:22 瀏覽:591
安慶宜秀區早秈稻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2:22 瀏覽:377
正確的原油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9:41 瀏覽:39
達州市纖維板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5:11 瀏覽:310
呼倫貝爾新巴爾虎左旗白銀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5:07 瀏覽:883
上海外盤期貨哪裡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4:10 瀏覽:448
香港日發期貨開戶網站 發布:2021-12-16 12:24:09 瀏覽: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