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災對期貨小麥的影響
『壹』 如何治理蝗災
1、環境保護
蝗災的發生,自然因素是主要的,但不可否認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為因素。蝗蟲必須在植被覆蓋率低於50%的土地上產卵,如果一個地方山清水秀,沒有裸露的土地,蝗蟲就無法繁衍。
現在有些地方的生態意識不強,有的單純認為治理污染才是保護環境,而對於改善蝗蟲適生區的植被、土壤和小氣候等工作,由於短期內看不到效益,並不重視。
2、葯劑防治
建議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對口農葯,如5%銳勁特懸浮劑,每畝用20—30毫升兌水50—60公斤噴施。
也可以在蝗蝻(蝗蟲若蟲)出土10日內,用敵百蟲粉撒於小竹、雜草上,或用敵敵畏煙劑熏殺。施葯後還要加強監測,在一周內迅速檢查防治效果,對漏治和防效差的地段及時補施葯一次。
還可使用誘殺法:將稻草切成四五寸長,放入用人尿50公斤,加入50%可濕性敵百蟲0.05-0.l公斤配製的葯液中,浸沒8小時,於晴天早晨分散堆放於蝗蟲多處。
目前,最有效的滅殺蝗蟲辦法是用飛機噴灑農葯,該法殺蟲率高、滅殺范圍廣,但成本高,而且以化學防治為主的防治方式只能應一時之需,不能保證長治久安。
3、天敵防治
從長遠看,要有效防治蝗災,必須著眼於生態建設,要實行植物保護、生物保護、資源保護和環境保護四結合。特別是要確保生物的多樣性,保護好蝗蟲的天敵。據統計,我國目前有68種蝗蟲的天敵,包括鳥類、兩棲類、爬行類等,它們對控制蝗蟲的數量具有重要作用。
(1)蝗災對期貨小麥的影響擴展閱讀:
災害物種:
蝗災的致災物種主要為蝗蟲。蝗蟲屬於節肢動物門、昆蟲綱、直翅目、蝗科,身體一般綠色或黃褐色,咀嚼式口器,後足大,適於跳躍,不完全變態。
其幼蟲稱為「蝻」,主要以禾本科植物為食,種類很多,世界上共約有1萬余種,在我國就有300餘種,如飛蝗、稻蝗、竹蝗、義大利蝗、蔗蝗、棉蝗等是農林業的主要害蟲。
蝗蟲在後腿的某一部位受到觸碰時,蝗蟲就會改變原來獨來獨往的習慣,變得喜歡群居。蝗蟲通常膽小、喜歡獨居,危害有限。但它們有時候會改變習性,喜歡群聚生活,最終大量聚集、集體遷飛,形成令人生畏的蝗災,對農業造成極大損害。
『貳』 蝗災是如何形成的,會危害到中國嗎
蝗蟲,每天可以隨風飛行150公里,存活時間三個月左右。據悉,佔地一平方公里的蝗蟲群一天可吃掉3.5萬人的口糧。所以我們說蝗蟲所到之處,可謂寸草不生,那麼蝗災是如何形成的呢?會危害到中國嗎?如果出現蝗災,我們國家該如何應對?下面我就來跟大家說說這些問題:
一,首先,我們來說說什麼是蝗蟲,蝗災又是怎麼形成的。所謂的蝗蟲,是一種危害性極強的農業害蟲,水稻.小麥.玉米.豆類.蔬菜等等農作物都是他們的食物,單一的蝗蟲可能你不覺得害怕,但是一旦他們聚集起來的時候,破壞性相當的大,尤其當他們大規模爆發的時候,可以將農作物吃的連個光桿子都不剩,可能會引發蝗災。而蝗災的出現跟氣候有關,如果天氣乾旱,很多植物都枯死了。食物不夠,蝗蟲就會大規模的聚集存活的植物上,就形成了蝗災。
雖然持續的蝗災可能給國家造成糧食危機,但是其實蝗災並不可怕,我們國家在面對蝗災的問題上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且我國有著豐富的糧食儲備,所以相信他們對我國影響不大。
『叄』 中科院團隊揭秘的蝗災「罪魁禍首」是誰
中科院團隊揭秘的蝗災「罪魁禍首」是化合物乙烯基苯甲醚(4-vinylanisole,4VA)對群居型和散居型飛蝗的不同發育階段和性別都有很強的吸引力,並定位蝗蟲錐形感器中的嗅覺受體OR35是4VA的特異性受體。
日前,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康樂院士團隊發現一種蝗蟲群聚信息素分子,揭示了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這一成果近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上發表。
康樂團隊通過分析群居型和散居型飛蝗的體表和糞便揮發物,在35種化合物中鑒定到由群居型蝗蟲特異性揮發的氣味——4—乙烯基苯甲醚(4VA)。
康樂說:「我們通過一系列行為實驗確定該化合物對群居型和散居型飛蝗的不同發育階段和性別都有很強的吸引力,能夠響應蝗蟲種群密度的變化,隨著種群密度增加而增加。」通過實驗,研究人員證明4VA對實驗室種群在戶外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大范圍區塊實驗也證明,該化合物不僅能吸引野外種群,而且不受自然環境中蝗蟲背景密度的影響。
「長期以來,人們對於蝗災的防治主要依賴大規模噴施化學殺蟲劑。」康樂表示:「這項研究不僅揭示了蝗蟲群居的奧秘,也將從多個方面改變人們對抗蝗災的理念和方法,使蝗蟲的綠色和可持續防控成為可能。」
(3)蝗災對期貨小麥的影響擴展閱讀
蝗災發生的條件
一般而言,蝗災的發生要滿足兩個條件:其一是數量突然增加;其二是大規模集群。
蝗蟲一直都存在,一般情況下蝗蟲受限於自然條件,種群數量維持在一種比較穩定的狀態。平日里農田、地頭間三三兩兩的蝗蟲飛舞,那是無法構成災害的。只有數量突然爆增,才可能產生危害。
對於雲南這次竹蝗災,據中科院西雙版熱帶植物園的科普專家劉光裕介紹,主要原因首先是近年來大量破壞森林,把茂密的森林變成了荒草地,為黃脊竹蝗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資源,比如竹子、棕葉蘆、鋼秀竹、玉米、白茅等禾本科植物,以及大量種植芭蕉。
此外蝗蟲的爆發和氣候條件也有很大關系。中國古代有「旱極而蝗」的說法,認為蝗災往往和旱災相生相伴,非洲沙蝗的大爆發可能與氣候變化有關,對於竹蝗來說需要的氣候條件可能又不同。蝗蟲是一種喜歡溫暖乾燥的昆蟲,乾旱的環境有利於它們生長發育。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人為活動也會造成蝗災,比如過度放牧會導致蝗災發生。對中國危害最大的是亞洲小車蝗,小車蝗屬在世界上有30多個種,都是歐洲、非洲、澳洲和亞洲等地區的重要草原和農業害蟲。
亞洲小車蝗喜歡氮含量較低的食物,高氮食物會使它們的大小和生存能力都有所下降。而重度放牧土壤中氮含量枯竭使得植物含氮量降低,為亞洲小車蝗的生長和發育提供了絕佳的機會。
環境條件和人為活動導致蝗蟲數量突然增加,這是蝗災形成的第一步。蝗蟲平時都喜歡獨居,只有突然大規模集群之後才能造成更大的危害。蝗蟲的集群同樣需要條件。
蝗蟲為何聚集也是許多昆蟲專家研究的熱點問題。英國牛津大學的動物學家發現,蝗蟲後腿的某一部位受到觸碰時,它們就會改變原來獨來獨往的習慣,變得喜歡群居。
在某一自然環境中偶然聚集的蝗蟲後腿彼此觸碰,可能導致其改變習性,開始成群生活,其成員以同一方式大量增加,進而形成蝗災。
『肆』 為什麼美國小麥期貨換算之後比中國的小麥期貨貴那麼多
你沒算運費。
『伍』 中科院團隊揭秘蝗災罪魁禍首,蝗災有什麼危害
破壞農產品俗話說:“蝗蟲經過,顆粒無收。可見蝗蟲這一聚集性極強的蟲類對於農作物的破壞性是很大的,不僅會吞食禾田,導致作物死亡,還會對地區的糧食儲備造成嚴重的影響,導致糧食短缺,飢荒等問題,對於以土地為生的農民來說無異於是滅頂之災,嚴重的甚至會使得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陷入更加困窘的境地之中。
『陸』 蝗蟲災害利好哪些期貨
利好涉農期貨品種。像蟲害直接影響的農作物,玉米,大豆,小麥,大米;像受到波及的雞蛋,大棗,蘋果,都存在上漲預期。
『柒』 印度受蝗災的農作物是什麼
蝗災情況來看,對於小麥、玉米、大豆等主要作物的產量影響有限,對甘蔗、棉花的影響較大,對稻米產業有一定影響,對部分國家和部分地區的優勢經濟作物如香料等可能會有很大產量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