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貨時間 » 朝鮮戰爭對期貨的影響

朝鮮戰爭對期貨的影響

發布時間: 2021-06-10 00:53:16

❶ 歷史上的朝鮮戰爭和現在的朝核問題會談分別帶來什麼重大影響

朝鮮半島位於亞洲東部,東北與俄羅斯相連,西北部隔著長白山與中國相接,東南隔朝鮮海峽與日本相望。西、南、東分別為黃海、朝鮮海峽、日本海環繞。朝鮮半島一直都是朝鮮民族祖先的居住地,並建立過多個國家。此外,周邊民族亦不斷遷入朝鮮半島,並漸漸溶入朝鮮民族中。17世紀以來,統治朝鮮半島的朝鮮王朝是清朝的冊封國,即,中國是朝鮮的宗主國,朝鮮對中國稱臣.定期向清朝朝貢。19世紀,日本國力變強,勢力進入朝鮮半島,並最終在1895年甲午戰爭中擊敗清朝,將清朝勢力趕出朝鮮半島。1904年,日本又與俄國因為韓國(1896年大韓帝國成立,朝鮮改稱韓國)爆發日俄戰爭,並戰勝俄國,從而徹底控制韓國。後來日本在韓國設置了朝鮮總督府,將其變成自己的殖民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和蘇聯在德黑蘭會議上同意朝鮮半島在「適當的時候」應實現獨立[12][13]。1945年8月9日,在日本戰敗投降的前夕,美國提出以北緯38度線為界,即三八線,美國和蘇聯分別佔領朝鮮半島南部和北部的提議,並得到了蘇聯的認可。8月24日,蘇軍佔領北部後在北緯38°線停止了進軍[13],9月8日美軍佔領了南部。三八線以北面積占朝鮮半島總面積的57%,人口占總人口的40%,南部面積占總面積的43%,人口佔60%。朝鮮半島北部為工業區,南部則是主要的糧食產區。[14]美國一開始在南部地區任用日本殖民時期的行政人員,激起了朝鮮人的不滿,之後美國駐軍開始使用不了解當地情況的美國人替代日本人,受到朝鮮人民的反對。[12]北部地區則以金日成為首成立了朝鮮勞動黨(由朝鮮共產黨和新民黨合並而成),並在1946年2月8日成立北朝鮮臨時人民委員會,管理朝鮮半島北部事務。[14]

1947年11月14日,美國將朝鮮問題提交聯合國,在蘇聯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問題抵制聯合國的情況下,聯合國通過大會決議,決定由聯合國朝鮮臨時委員會〔後改稱聯合國韓國問題委員會〕監督,在美蘇管轄區同時舉行選舉,然後美蘇軍隊撤出朝鮮半島,由當地人民自己管理自己的國家。此後蘇聯拒不承認這一決議,並拒絕委員會進入其管轄的朝鮮半島北部地區。1948年5月,美軍以聯合國的名義坐鎮朝鮮半島南部地區,開始進行選舉,而南方的左翼組織抵制這次選舉。8月15日,親西方的李承晚(이승만)當選總統,接替了自1945年以來在朝鮮半島南部地區執政的左派政府。1948年8月大韓民國宣布建國。聯合國隨即接納他為聯合國成員國。9月9日,北方選舉了金日成為國家主席,成立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蘇聯及東歐各社會主義國家立即予以承認。

由此,朝鮮半島形成了兩個意識形態上敵對的政權。但根據歷次大韓民國憲法以及歷次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憲法,朝鮮半島南北雙方都認為朝鮮半島上只存在一個國家,國家處於分裂狀態之中,國家統一是雙方努力追求的目標。

當時的南韓軍隊武器匱乏,沒有重炮、坦克以及空軍,軍官多為二戰時期日本或滿洲國軍事學校出身,如後任總統的朴正熙,歷任師長、軍長、參謀總長的白善樺等。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在1950年1月所發表的講話中,將朝鮮半島排除在美國的防禦范圍之外。美國遠東軍隊總司令麥克阿瑟將軍在接受訪問時,也將朝鮮半島和台灣劃在美國在東亞的防禦范圍之外。而副國務卿迪安·臘斯克(Dean Rusk)在6月20日接受國會質詢時也表示戰爭不太可能爆發。

朝鮮1948年2月精心准備建立起了一個規模龐大的朝鮮人民軍。在蘇聯的幫助下,朝鮮很快就建立起了有效的步兵、摩托化旅和邊防警察,而蘇聯還向朝鮮人民軍提供了大量現代化的武器裝備。從1946年起蘇聯就培訓了幾千名朝鮮軍官,每個師還配約有十五名蘇軍顧問,再加上大批曾在中國東北與中國關內參加過中國抗日戰爭與國共內戰、有豐富實戰經驗的朝鮮族和朝鮮籍官兵,朝鮮人民軍的實力確實是韓國所無法匹敵的。與一般的看法不同,雖然北方在人力方面的得到的援助較南方為多,但擴軍時仍然需要大量動員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參軍的人員入伍。在戰爭爆發前,朝鮮和韓國方面的軍事力量對比為:兵力2:1,火炮2:1,機槍7:1,半自動步槍13:1,坦克6.5:1,飛機6:1,朝鮮人民軍方面占據絕對優勢。

1949年7月,中共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146師改稱朝鮮人民軍第5師。166師改稱為第6師,156師改稱為第7師。朝鮮人民軍的第2師師長崔賢,參謀長許波,第4師師長李權武,第6師師長方虎山,第7師師長崔仁,第3師參謀長張平山,第3師16團團長崔仁德等人都是解放軍幹部。

1950年5月,韓國進行了新的一輪大選。李承晚總統的政黨只保住了210個席位中的22席。

1950年6月7日,朝鮮領導人向朝鮮半島南北人民發出呼籲,要求在8月5日至8月8日在全朝鮮半島舉行大選的基礎上實現國家的和平統一,並且號召為此目的於6月15日至6月17日在海州召開協商會議。6月11日,朝鮮三名代表越過北緯38°線,打算向南韓各政黨領導人遞交和平統一國家的呼籲書,被韓國政府逮捕。

❷ 朝鮮戰爭對蘇聯、日本各有什麼影響

蘇聯
戰爭對蘇聯的影響就十分復雜。一方面來看蘇聯是最大的贏家,戰爭令中美爆發直接沖突,而自己則從未正面介入。戰爭削弱了美國的實力,把美國超強的國力軍力從歐洲鐵幕一線的爭奪轉移到朝鮮戰爭的泥潭。為蘇聯爭取了時間在二戰後的廢墟上治療戰爭創傷,發展國防尖端技術,縮小了與美國的差距。而美國人則始終相信蘇聯是真正的幕後指示者。美國的國防軍費開支在戰後增加三倍,主要就是針對蘇聯。西方陣營也開始團結對抗蘇聯。

日本
日本雖然沒有參戰,但是,戰爭期間美軍在日本大量的物資采購,對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的經濟復甦,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❸ 美國在朝鮮戰爭失敗後,受到了什麼影響

雖然朝鮮戰爭最初並不是發生在朝鮮與美國之間的戰爭,而是發生在朝鮮與韓國之間的戰爭。但是後來由於美國主動加盟了韓國這一方,最終導致這一場戰爭與美國扯上了關系。這一場戰爭最終是以朝鮮和中國取得勝利而告終。然而,美國作為當時一個軍事大國在朝鮮戰爭中戰敗了。這一結果雖然對美國的軍事力量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讓美國作為世界強國的震懾力減弱了不少。

三、朝鮮戰爭的影響

朝鮮戰爭,最終是中國和朝鮮獲得了勝利。盡管美國在朝鮮戰爭中被打敗了,但是朝鮮戰爭對美國軍事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

❹ 朝鮮戰爭對當代中美關系的影響

打不打都不會關系好。
因為社會意識形態根本就不同。
就好比蘇聯和美國其實從來沒有打過仗。並且還合作抗擊過法西斯。
但是關系好嗎?

如果中國不參戰的話(蘇聯暗中幫助,提供武器和技術人員給中國)。
朝鮮半島將是個統一的發達的民主國家。

朝鮮的金日成最先向南朝鮮(韓國)發動進攻的。
最後韓國抵不過,韓國總統李承晚請求聯合國幫助。

最後美國確切的說是聯合國聯軍進入半島,
使得朝鮮半島北緯38度以南的朝鮮人過上了富裕生活
遺憾的而是北部現在還是很。。。。。。。。。

❺ 如何評價朝鮮戰爭及其影響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首歌,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這一跨,背後是197653名烈士的犧牲。

犧牲的烈士里,有孫占元、黃繼光、邱少雲這樣我們熟知的名字,但更多的是無名英雄。

他們用自己的生命保護了身後的祖國,也用他們的犧牲累積出了勝利,為中國贏得了幾十年平穩的發展空間。

他們的故事,值得被銘記。

1957年公映的《上甘嶺》,是第一部表現志願軍抗美援朝的經典影片。

這部64年前的電影,用124分鍾的時間,為我們揭開了抗美援朝戰爭慘烈的一角,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它的前世今生。

01 血肉築長城的上甘嶺戰役
《上甘嶺》取材自「上甘嶺戰役」,這場戰役發生在板門店談判過程中。

1952年10月8日,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單方面宣布中止板門店談判。

美方的談判代表狂妄地叫囂著「讓飛機、大炮去辯論吧!」

之後,美方對志願軍發起了代號為「攤牌行動」的大規模打擊。

上甘嶺戰役的勝負對整場談判至關重要,但難度也有目共睹。

一組數字說明問題:

美軍兵力6萬餘人,大炮300餘門,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

而志願軍最大的優勢是什麼呢?

是為了祖國不怕犧牲的精氣神!

美軍在強大兵力和武器的支持下狂轟濫炸,對志願軍兩個連約3.7平方公里的陣地上,傾瀉炮彈190餘萬發,炸彈5000餘枚,陣地山頭被削低兩米,高地成了一片焦土。

面對美軍的瘋狂進攻,志願軍以血肉築長城。雙方鏖戰的43天中,僅拉響手榴彈、手雷、爆破筒與敵同歸於盡,捨身炸地堡、堵槍眼的烈士留下姓名的就有38位之多!

正是這種視死如歸的精神,成就了最後的勝利,雙方戰線穩定在三八線附近,讓美軍乖乖回到談判桌前。

後來,毛澤東主席了解到了上甘嶺戰役的情況,他親自指示有關方面將其拍成電影,這才有了《上甘嶺》一片。

02 以小見大的電影《上甘嶺》
電影《上甘嶺》對上甘嶺戰役做了藝術化處理,以八連連長張忠發和他帶領志願軍為主體,以小見大,講述了志願軍與敵人浴血奮戰的故事。

影片基本還原了上甘嶺戰役的三個階段:美軍的進攻與地面爭奪;坑道斗爭;志願軍的反擊作戰。

地面爭奪階段,戰況激烈時,敵人一個上午瘋狂進攻達二十三次,志願軍戰士用生命和鮮血堅守每一寸土地。

與張忠發的八連交接陣地時,眼睛受傷的七連指導員孟德貴指著身邊的土地說:「東西長五百公尺,南北寬不到300公尺,現在一寸也不少,交給你了。」

守護每一寸陣地,絕不言棄是他們的使命,也是他們的榮譽。

因為心中有信仰,面對敵人的不斷轟炸、敵強我弱的力量懸殊,哪怕只剩一個人,志願軍戰士也毫不退縮。

所以,當同志們拿命換來的陣地丟失,士兵退入坑道後,他們會覺得退縮可恥,說:「這樣活著比死還難受。」

正是一份對國對家的使命感,讓他們熬到了反攻時刻。

坑道里並不比正面迎敵輕松,尤其是缺水考驗著每一個人。

最困難的時候,他們只能靠望梅止渴的故事、想一想家鄉汁多又甜的蜜桔、小時候游泳嗆的滿肚子水緩解。

當炊事員老王給連長送來兩個蘋果,連長給受傷的指導員,指導員和其他傷員又堅持給連長。

最後,全部人分食了兩個蘋果。為了給坑道的戰士送補給,後援同志要穿過一道又一道的封鎖線,不知道有多少人倒在路上,又是巨大的犧牲!

在犧牲與鋼鐵般的意志的支撐下,志願軍終於迎來了反攻的機會,拿回丟失的陣地,讓美國談判代表乖乖回到了談判桌。

影片雖然有不少大場面的鏡頭,以突出戰斗慘烈為主,但依舊用細節刻畫出了鮮明的志願軍形象。

八連連長張忠發,打仗的時候愛要水喝,因為是機關槍射手出身,聽到機關槍響就手癢癢。他作戰英勇、不怕犧牲、愛護官兵,是軍官的代表。

張忠發的通訊員楊德才,年僅18歲,愛講連長的英勇事跡,身上總是掛著滿滿兩壺水,隨時給連長過癮。

他有一個英雄夢,反擊沖鋒的關鍵時刻,他在身體多處槍傷的情況下,依舊堅持作戰並捨身炸了敵人的軍事據點,成了真正的大英雄。

他是一個個黃繼光、孫占元的縮影。

女衛生員王蘭,起初因為性別刻板印象,每一個連長都不願她留在部隊「添亂」,但當她和戰士們一起困在坑道之後,終於用吃苦耐勞的精神改變了張忠發的偏見。

她代表著每一位為戰爭做出貢獻的女性。

整部電影以點帶面,立體表現了抗美援朝中的軍官與戰士、前線與後方、男人與女人的形象。

❻ 戰爭對經濟的影響

戰爭,是敵對雙方為了達到一定的政治、經濟目的而進行的武裝斗爭。戰爭分為正義戰爭和非正義戰爭,正義戰爭包括:奴隸農民起義、階級解放戰爭、民族解放戰爭、反侵略戰爭、自衛戰爭等等。正義戰爭對社會的發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是歷史發展的火車頭。與此相反,非正義戰爭包括:爭霸戰爭、反革命戰爭、殖民戰爭、帝國主義戰爭、侵略戰爭等等,違背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社會的發展方向,是把人民推向災難的戰爭。擁護正義戰爭,反對非正義戰爭,這是我們對待戰爭的根本態度。
自古以來,一般戰爭都具有一定的經濟目的。原始狀態的戰爭,就是為爭奪天然資源等生存條件引起的。到原始社會末期,氏族公社解體並向奴隸社會過渡的時期,部落對部落的戰爭就已經蛻變成搶劫財富和奴隸的行為。進入奴隸社會以來的戰爭,攻城略地,掠奪資源財富和奴隸的行為日益加劇。古埃及的第四王朝,從公元前2600年起,就把對外侵略戰爭的目的放在經濟目標上,掠奪金、銅礦產和財富。英國自16世紀起推行殖民主義戰爭政策,到l9世紀侵佔了比其本國大150倍的殖民地,到處進行經濟掠奪。從鴉片戰爭起,在百餘年中,帝國主義國家侵略並掠奪中國,僅兩次鴉片戰爭,就迫使清王朝割地賠款,喪失 144萬平方公里的國土,等於 14個江蘇省的面積。
就戰爭與經濟的關系而言,戰爭依賴經濟,經濟為戰爭提供作戰工具和手段,是進行戰爭的物質基礎。經濟因素,是進行戰爭的物質基礎,主要包括國家的經濟體系、經濟設施、經濟實力和潛力。國家的面積大小、人口眾寡、礦藏多少、地理位置等因素,決定著國家在戰爭中發展戰爭力量、開發戰爭潛力的程度。經濟因素在戰爭中發揮作用的程度又受國家的政治、經濟制度的性質和進行戰爭的政治目的的影響。同時,經濟部門為戰爭服務的程度,又受國防工業體系和戰備交通體系的影響。同時,隨著軍隊、武器的發展,戰爭強度不斷提高,戰爭消耗隨之增大,使戰爭對經濟和國防經濟的依賴越來越大。在當今和未來,要打贏現代化的反侵略戰爭,必須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國防工業,才能保障戰爭的勝利。因此,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指出:「堅持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方針,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
戰爭對世界經濟的破壞
除兩次世界大戰外,上世紀40年代末迄今,戰爭對經濟的負面影響不計其數。以中東為例,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之間的沖突和戰爭綿延不息,單是大規模的戰爭即有5次。據不完全統計,5次中東戰爭共造成10餘萬阿拉伯人傷亡,直接經濟損失達數千億美元。阿拉伯國家從此背上了沉重的軍費開支負擔,債台高築,民生凋敝,基礎設施受到嚴重破壞。譬如第三次中東戰爭後,埃及的工農業生產陷於停頓,電力和原材料供應脫節,許多工廠處於停產或半停產狀態。蘇伊士運河被迫關閉,旅遊業不景氣,埃及兩項重要的外匯收入化為烏有。在生產下降、收入減少的同時,軍費開支卻急劇上升。作為戰勝方的以色列,日子也並不好過。約3萬以色列人在戰爭中傷亡,而長期的政治孤立和軍事對峙,使以色列一直疲於應付,苦不堪言,嚴重製約了經濟的發展。為防範阿拉伯國家,以色列全民皆兵,多年保持著龐大的軍費開支,其國防支出在政府預算中的比例高居世界之首,1970年至1980年間平均為36%,有些年份竟在40%以上。
持續8年的兩伊戰爭更是一場沒有贏家的戰爭,雙方死亡人數達60多萬人,受傷人數95萬人,比阿以5次戰爭傷亡人數的總和還高出許多倍。這場戰爭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9000億美元,高額軍費開支使原本富得流油的兩伊入不敷出,國庫告急。伊拉克的戰爭費用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64%,平均每月支出5億至10億美元。伊朗軍費占國民生產總值的60%,平均每月支出近6億美元。雙方一度將摧毀對方經濟設施作為軍事行動的首選目標,油田、港口、煉油廠、輸油管、運油船等均在軍事空襲目標之列,兩國因空襲而導致上千億美元的財政損失。伊拉克戰前擁有37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戰後竟負債800億美元。兩伊停戰實乃因為雙方都無力再打下去了。1988年8月,霍梅尼宣布無條件接受聯合國要求兩伊停火的598號決議時曾說:「這是真主的意願,即使這個意願是一杯毒酒,我們也得把它喝下去。」
1991年的海灣戰爭,也是用金錢堆起來的。 不包括軍事裝備等費用,戰爭直接消耗是611億美元。伊拉克戰爭更是一種高強度戰爭,每打一天,就可能需要高達5億美元的資金。事實上,隨著現代軍事科技的飛速發展,戰爭的高投入、高消耗特徵越來越明顯。至於戰爭的消耗,資料顯示,平均每消滅一個敵人所花費用:第一次世界大戰為2萬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戰為20萬美元,朝鮮戰爭為55萬美元,第四次中東戰爭為100萬美元,上世紀80年代的局部戰爭為180萬美元。伊拉克戰爭還沒有具體數字,但估計要高得多。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維護和平,反對戰爭,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願望。
伊拉克戰爭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伊拉克戰事爆發之前,世界經濟集中於對不確定的開戰時間、戰爭持續時間以及戰事殘酷程度的推測。然而,當人們面對戰後的伊拉克,環顧世界經濟走勢時,發現由戰爭引起的伊拉克及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受到嚴重創傷,全球消費不景氣,投資萎縮加重,直接影響著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和國際金融交易,經濟金融風險更難預測。
美伊戰爭對世界經濟的負面影響遠遠大於正面的刺激作用。去年世界經濟走向復甦但增長緩慢,今年盡管國際機構預測世界經濟要比去年增長有所提高,但總的來講,世界經濟處於艱難復甦的爬坡階段。由於目前世界經濟本身存在著一些弱點,伊拉克戰爭對全球經濟復甦的威脅將變得更加嚴重。去年下半年以來世界經濟總體復甦乏力,特別是美歐日三大經濟體均處於疲軟狀態。盡管戰爭可以刺激軍火工業,但是人類社會的進步發展絕對不可依靠戰爭,這與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相背離。戰爭首先破壞了世界經濟增長的環境,對包括消費投資、國際貿易、旅遊運輸等經濟活動環境產生負面消極影響。本來「9.11」事件之後,全球航空、旅遊、保險等行業處於蕭條狀態,伊拉克戰爭無疑將使這些行業雪上加霜。其中航空業蒙受損失最大,戰爭爆發當天,美國一家規模較小的航空公司夏威夷航空公司就宣布破產。當然,盡管航空業普遍不景氣,一些業務「亮點」卻依然存在。例如,戰爭給航空公司尤其是美國公司也帶來了特別生意。美國空軍空運指揮部的官員說,從去年10月到今年3月間,包括美洲航空和聯合航空在內的美國主要商業航運企業獲得了軍方價值10億美元的合同,用於向戰爭地區運送士兵、軍需供給和人道主義救援物資。
戰爭沖擊世界石油市場。中東有世界油庫之稱,原油儲量約佔世界的2/3。因該地區重要戰略地位和巨大經濟利益誘人,各大國爭相逐鹿中東。而沖突不息,動盪多變的中東局勢,幾十年來一直是攪動世界原油市場的導火線。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不久,為支持埃及,反對美國資助以色列,阿拉伯國家決定使用手中的石油武器。它們宣布實行石油減產,將產油量逐月減少5%,同時大幅提高油價,對美國禁運,並將西方石油公司股份收歸國有,大力推行石油國有化運動。這一系列措施導致油價猛漲數倍,許多依賴中東石油為原料的西方工業大國由此蒙受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觸發了二戰後最為嚴重的全球經濟危機。
事實上,伊拉克問題自去年下半年以來一直是制約世界經濟復甦的重要因素之一。布希政府去年表示要以武力解除伊拉克武裝以後,因擔心戰爭導致中東地區石油供應中斷和發生新的恐怖襲擊,西方國家投資者和消費者信心急劇下跌,導致股市和美元匯率節節下滑,油價大幅攀升。油價飆升首先會增加許多國家的石油進口開支,導致一些國家貿易盈餘減少,從而削弱這些國家償還債務的能力。其次,油價上升會提高企業生產成本,降低企業效益,還會抬升消費品和能源產品的價格,給一些國家維持低利率以刺激內需的經濟政策帶來壓力。 盡管幾年來美國進口中東地區石油在減少,實施「石油進口多元化」戰略,但油價上漲對美國經濟必然產生不利影響。有人認為,油價每漲10美元,美國經濟將會下降0.1個百分點,甚至達到0.5個百分點。而對歐盟來說這種影響更明顯。歐洲不同於美國,能源進口佔80%-90%,而且在成品油市場附加稅種類很多,這兩個原因會導致歐洲成品油人格漲幅更大。不同於經過新經濟轉型的歐美經濟,東亞經濟對於傳統能源的依賴程度更高,不確定因素也因此更多。美國經濟滑坡將導致消費需求下降,從而減少從亞洲國家的進口,其中包括減少對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亞洲石油凈出口國的非石油類產品的需要。
戰爭刺激軍火工業。
戰爭可以刺激軍火工業,如兩次世界大戰為美國日後的繁榮立下汗馬功勞。在海灣戰爭徹底結束後的1993年,美國軍火商拿到了價值200億美元的訂單,比戰前的1991年和1992年都翻了一番。此次對伊拉克戰爭硝煙才起,敏銳的美國軍火商已經嗅到了商機。軍事專家認為,一般來說,經過實戰考驗的武器,相對於新開發的武器,銷售量在3倍以上。而自海灣戰爭結束後,很多新型武器自研發出來後一直「待字閨中」,這次終於有機會亮相。而由於通訊的發達,美國的各種傳媒,特別是電視,將伊拉克戰場上的情況不間斷地送到世界各地觀眾面前。除了關注戰事進展,美國的電視屏幕,活脫脫地成了各種新型武器的展台。軍火商們認為,對於宣傳武器,沒有比一群英武的年輕人在戰場實地演練效果更好的了。所以美國媒體開玩笑說,美國有線新聞網(CNN)現在是美國軍火商最好的代理。但《華爾街日報》的文章說,對伊拉克的戰爭將無法像以往的軍事沖突那樣對經濟產生推動。軍事研究和開發項目已不具備過去的強大商業副效應,而戰爭的負面效應,包括消費者信心的急劇下降、股市下跌和公司不願進行投資等,遠遠超出了軍費開支所帶來的積極效應。對伊拉克戰爭的擔心已經導致美國在2002年第四季度的經濟增長率僅為0.7%。
戰爭對發展中國家經濟將造成嚴重影響。
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石油依賴進口,如果油價長期居高不下,將加重它們的進口負擔,增加生產成本,加劇通貨膨脹,降低經濟增長速度。如果戰爭導致西方發達國家經濟陷入困境,發展中國家的出口將受到影響。而亞洲經濟增長嚴重依賴出口,美國又正是亞洲商品最大的出口市場。由於中東地區局勢可能出現長期不穩定,這將影響在那裡工作的大量亞洲國家勞工的就業機會及他們寄外匯回國。以菲律賓為例,在海外就業的菲律賓勞工人數約有700萬,其中140萬至150萬在中東地區。菲外勞每年70億至80億美元的匯款,不但是菲律賓外匯主要來源之一,而且也是支撐國內個人消費的一大支柱,對菲經濟發展貢獻極大。
需要指出的是,世界經濟增長有其自身的規律和周期。對於經濟增長最直接的影響還是源自經濟內生因素,而不是人們對戰爭的擔心和戰爭的影響本身。就伊拉克戰爭而言,不大可能改變目前的世界經濟和政治格局,因為戰爭僅是影響世界經濟增長眾多因素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而已。

❼ 朝鮮戰爭具有怎樣的影響

朝鮮人民的勝利顯示了國際主義和社會主義大家庭中各國人民兄弟般團結的偉大力量。這一勝利,對於保衛遠東和全世界的和平與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

人民民主制度的生命力,後方的鞏固,人民軍官兵的堅忍不拔精神和英雄主義,勞動黨的有力領導,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幫助,社會主義大家庭各國人民,首先是蘇聯人民的無私援助等等,是保障朝鮮人民在祖國解放戰爭中取得勝利的基本因素。

「在我們祖國處於最艱苦的時期」,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金日成說,「站在全世界民主力量前列的蘇聯,給予了朝鮮人民巨大援助與支持,在國際舞台上保衛了她的合法權利和利益,鼓舞我國人民去為正義事業而忘我斗爭,並且增強了我國人民的必勝信念。這是我國人民取得勝利的決定性條件之一」。朝鮮人民軍官兵,在戰斗中表現出了集體英雄主義和勇敢精神,480餘人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74.6萬餘人榮獲了勛章和獎章,13個部隊和兵團被授予近衛稱號。

❽ 抗美援朝給中美兩國關系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朝鮮戰爭對中美關系的影響:
朝鮮戰爭對中美兩國及兩國關系的影響是極為深遠的。

首先,朝鮮戰爭使美國領導人的戰爭觀發生了深刻變化,接受了「有限戰爭」這一新概念。在此之前,美國軍方普遍認為,未來的戰爭只能是一場美蘇間的全面戰爭,朝鮮沖突的爆發不過是蘇聯發動全球戰爭的前奏。但是,朝鮮戰爭使人們確信,有限戰爭不是不可能的,全面戰爭也並非不可避免。李奇微對此曾經指出:「朝鮮戰爭使我們懂得,自此以後的一切戰爭必定是有限戰爭。今後是否應該打有限戰爭已不再成為問題,問題是如何避免打任何其他種類的戰爭。」 朝鮮戰爭導致的一個嚴重後果是美國對台灣的政策一步步後退,使台灣問題更加復雜化。 1950年6月,杜魯門政府一改先前的「袖手」政策,命令第七艦隊進駐台灣海峽,同時宣揚台灣地位未定論。中國出兵朝鮮後,美國開始向台供 應一些重型武器。 1951年3月,美國軍事援助顧問團抵達台北。在「大使」一 職空缺了四年之後,卡爾·藍金(Rankin)又被任命為美國駐台「大使」,並於 1953年4月向蔣介石遞交了國書。此後,美台政治,經濟。軍事聯系更加密切,至1954年12月雙方簽訂了「共同防禦條約」,更使美國對中國內戰的介人法律化。制度化。

朝鮮戰爭使美國決策者認定,中國是比蘇聯更具冒險性的敵人,對美國安全最直接的威脅是在亞洲而不是歐洲。美國對華政策強硬化的主要表現是:經濟上實行嚴厲封鎖,其嚴厲程度超過了對蘇聯及東歐國家;政治上繼續孤立中國;軍事上構築亞太軍事體系,其中包括韓國, 菲律賓, 日本, 泰國, 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台灣在內,形成了對中國的新月形包圍態勢。

朝鮮戰爭對中國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其中,較為明顯的是大大強化了中國的反美態度。毛澤東說:「今天,世界戰爭的危險和對中國的威脅主要來自美國的好戰分子。」一份全國性的宣傳提綱號召人們要「仇視美國,因為它是中國人民的死敵;鄙視美國,因為它是腐朽的帝國主義國家;蔑視美國,因為它是紙老虎,是可以被打敗的。」在出兵朝鮮的同時,中國領導人還在國內掀起了轟轟烈 烈的肅清親美, 崇美, 恐美思想的運動。

就中國而言,出兵朝鮮付出的代價是高昂的。按照中國方面的統計數字,志願軍傷亡人數為36.6萬餘人,開支戰費達100億元人民幣。更為重要的是,朝鮮戰爭的爆發使台灣的解放成為不可能。

不言而喻,朝鮮戰爭對中美關系的影響是極為深刻的,它使雙方相互疏遠,更加敵對,直接導致了兩國長達二十年之久的對立和隔閡。在另一方面,由於朝鮮半島的沖突被證明是代價高昂的,使得雙方在朝戰後都採取了相對謹慎, 較為克制的態度,不論是在處理台灣海峽危機還是在處理越南戰爭升級時,避免再次發生直接軍事對抗成為兩國領導人考慮的首要問題之一。而1955年8月開始的中美大使級會談則為雙方提供了一個有限的溝通渠道,同時它也標志著中國政府 改變了在1949年底和1950年初的不與美國進行談判的政策。當時中國的態度是,只要美國繼續保持與國民黨的外交關系,進行任何談判都是可笑的, 毫無意義的。

朝鮮戰爭確立了50、60年代中美對抗的基調,從這一意義上講,它確是中美關系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❾ 戰爭對股市影響大不

一、戰爭不可避免地對股市、期市產生影響
戰爭是人類解決矛盾的一種方式,當其他可用的方式都不能有效解決矛盾時,人們會選擇用戰爭來解決。古往今來,人類發生過的戰爭不計其數。就戰爭的影響而言,涉及面是相當廣泛的,除了某種程度上推動歷史的發展之外,對交戰雙方、鄰國甚至更遠的國家的社會、民族、經濟、文化等都會產生較大的影響。自從人類經濟社會有了股市和其實之後,戰爭也就不可避免地對它們產生影響,因為股市和期市本身就是社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核心差別?商品期貨受戰爭的影響一般會上漲,而不同國家的股票和股指期貨受到戰爭的影響表現則不盡相同
對交戰國而言,商品現貨是必漲的
戰爭推動現貨商品上漲的本質原因是由戰爭的兩大特性造成的,即戰爭的消耗性和破壞性。戰爭是物資的極大消耗,是人類對之前生產的商品最高級別的消耗運動,在戰爭中,交戰國的能源、金屬、軍工用品、醫葯等都會快速消耗;戰爭也是對社會經濟的破會,除了戰爭直接摧毀房屋、廠房、農田等,還會由於戰爭引起的人口數量減少,而使農民、工人和其他勞動力大大減少,同時戰爭引起的社會動盪還會使更多的大量工廠關閉、農田荒廢,造成社會商品(包括農產品)差能下降,形成供不應求,導致價格上漲。
附:美國的數次戰爭和美國批發物價指數的關系(以1967年物價指數為基數100)。
1812年,美西戰爭爆發,批發物價指數從38一直竄到58,在戰爭結束後,物價指數迅速下滑,在1845年甚至一度達到25的低點。
1862年,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物價指數從32迅速飆升到70,而在南北方實現統一後,批發物價指數又再度大幅下滑,在1896年再度探低25。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批發物價指數從35迅速竄到80,在1919年戰爭結束後,物價指數又像前兩次一樣迅速回落,在20世紀30年代初回落到35左右。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批發物價指數又從40迅速飆升到80,緊接著進行的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把物價指數推向100。在越南戰爭失敗後,物價指數再度下滑,經濟陷入衰退。
商品期貨會先於現貨上漲
由於期貨具備價格發現功能,因此一般在戰爭前夕,相關商品期貨的價格,特別是能源、金屬的期貨價格會先於現貨上漲。
全球商品及商品期貨的反應
在現代社會,一般情況下,全球的商品是自由流通的,各國間商品價格的關聯度較高,重要商品的價格,特別是原材料的價格在各國是差別不大的,同時設置期貨的商品恰恰是可以標准化、流通性強的工業品和農產品。因此交戰國商品及商品期貨價格的上漲會帶動鄰國乃至整個世界相關商品及商品期貨價格的上漲。
不同情況下,各國股票及股指期貨受戰爭的影響各有不同
戰爭的規模大不大、國家有沒有參戰、是不是交戰國的鄰國、交戰國雙方實力的強弱對比等情況的不同,戰爭對交戰國雙方以及對鄰國、其它中立國股市及股指期貨的影響都是大不一樣的。
比如強國與弱國之間的小規模戰爭,可能強國的股市是漲的,而弱國的股市大跌甚至休市;兩個弱國之間的戰爭,由於勢均力敵,可能戰爭持續數年,股市一般會休市;兩個龐大交戰集團的所有交戰國的股市可能都是暴跌的。
三、交戰雙方強弱明顯小規模戰爭,對各國股市、期市的影響
由於交戰雙方的實力強弱太明顯,不用開戰也可以毫不費力的判斷出誰會獲勝,甚至都知道戰爭持續的時間不會太長,同時由於戰場一般在弱國,因此戰爭對強弱兩方股市和股指期貨的影響會截然不同,而對商品期貨的走勢則是方向一致的。

熱點內容
普洱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晚秈稻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5:43 瀏覽:396
阿壩小金縣橡膠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5:40 瀏覽:908
楚雄大姚縣豆一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4:02 瀏覽:736
做期貨能在網上開戶嗎 發布:2021-12-16 12:32:22 瀏覽:591
安慶宜秀區早秈稻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2:22 瀏覽:377
正確的原油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9:41 瀏覽:39
達州市纖維板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5:11 瀏覽:310
呼倫貝爾新巴爾虎左旗白銀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5:07 瀏覽:883
上海外盤期貨哪裡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4:10 瀏覽:448
香港日發期貨開戶網站 發布:2021-12-16 12:24:09 瀏覽:780